华为存储和服务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研发的

华为存储和服务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研发的,第1张

但在这个节骨眼上,华为却放弃了将之产品化的机会。本该在高端服务器市场上上演双雄会的时候,华为为什么偏偏掉队了呢?
原来,华为方面认为:在全球范围内,Unix服务器市场正在日渐萎缩,x86服务器的应用正全面铺开,甚至开始深入关键业务领域。这似乎是一种不可逆转的潮流。另外,安由于腾产业链在萎缩,原来一些积极的支持者,如Oracle、Microsoft、Redhat等都宣布在新版本中不再支持安腾处理器。基于此,华为认为,32路高端容错计算机,已经失去了产品化的意义和价值。
其实,单纯从市场的角度来判断华为的决定,也并不为过。但是,不要忘了这件事情的初衷,本身是承担了国家“863”项目。中国一直没有自主的高端容错计算机技术,这一问题导致中国信息安全在核心层面面临不可控的后门隐患。高端容错计算机的研发不仅仅是个市场问题。
在奔向梦想,还是奔向市场的选择题上,华为选择了后者,而浪潮则始终坚持着梦想。也成为了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赢家。

鸿蒙三家合作最深度公司

一、鸿蒙系统打造万物互联生态,预计搭载鸿蒙的设备数量持续提升。

「股帮研究院」在5月10日《鸿蒙开启第二批手机用户公测》、5月13日《华为鸿蒙伙伴峰会即将召开》、5月23日《华为即将正式发布鸿蒙系统,并主办智慧金融峰会》等多篇文章中跟踪解读鸿蒙生态系统,并指出接入手机意味着鸿蒙系统正式打通万物互联的最中心环节,华为“1+8+N"的万物互联生态框架也基本形成。

6月5日,华为捐赠鸿蒙基础架构,「股帮研究院」在6月6日文章《华为捐赠鸿蒙基础架构》中指出,鸿蒙的开源基本可以消除其他厂商对作为竞争对手的华为的顾虑,可以根据自己的诉求平等地使用鸿蒙,有利于鸿蒙系统接入更多的设备。

华为预计到2021年底,搭载鸿蒙 *** 作系统的设备数量将达3亿台,其中华为设备超过2亿台,面向第三方合作伙伴的各类终端设备数量超过1亿台。

在构建鸿蒙生态体系过程中,合作伙伴的配合至关重要。此前华为的软件部负责人王成录表示:“在2021年底将会有3亿台设备升级鸿蒙系统,而手机占据其中的2亿,可穿戴设备等占据其中的3000万,而剩下的需要靠友商来支持。”

在合作伙伴中,中国软件国际、常山北明、润和软件是华为在软件、硬件领域的战略合作伙伴,此前全程参与鸿蒙的外包开发。下文详细解读鸿蒙对这三家公司的业绩带动。二、中国软件国际:华为最大软件外包供应商,鸿蒙首家合作伙伴,预计2021年鸿蒙生态收入68亿,2022年有望翻倍到13亿以上。

中国软件国际主要业务是发展及提供信息 科技 解决方案服务、信息 科技 外包服务及培训服务,华为于2015年入股并持有公司397%的股权。

中国软件国际是华为最大的软件供应商,参与华为所有产品线的研发外包,目前在华为整个研发外包中的份额在50%-60%,排名第一。同时公司也是鸿蒙首家合作伙伴,今年年底有望成为最佳生态伙伴。

中国软件国际在鸿蒙生态主要做三部分的工作:第一部分是把 *** 作系统最核心的代码从安卓改为鸿蒙架构,在这块公司份额超过60%;第二部分是将安卓中间件重构成鸿蒙中间件,在这块公司份额也超过60%;第三部分是HMS的建设,在这块公司份额超过70%。

公司目前采用的商业化路径是将鸿蒙系统植入到一个硬件产品中,比如模组或者方案板,然后推广到设备厂商,是一个软硬一体化的业务,毛利率比纯软件的收入要更高。

公司首先切入的是智能家居和运动 健康 这两个领域,做一些LP的模组,帮第三方厂商比如美的、格力、海尔等快速接入鸿蒙生态,根据第三方的收集量来收费,平均一个10块钱左右,从2020年10月份开始已经销售了1000多万套。

下一步公司正在研究把鸿蒙生态从智能家居延伸到 汽车 行业,在华为智能 汽车 解决方案平台的基础上做一些定增化服务,同时提供给不同车厂基于华为智能 汽车 平台的性能化物件,从而将鸿蒙系统推向车厂。

目前公司来自鸿蒙的营收分为外包、中间件开发、模组产品三块,预计2021年鸿蒙生态收入68亿,2022年收入有望翻倍到13亿以上,未来几年模组产品有望贡献15-20亿收入。三、常山北明:华为过去五年最大的代理服务商,未来来自鸿蒙的营收有望复制来自鲲鹏的营收。

常山北明主营业务为系统集成及行业解决方案、定制软件及服务等。2020年,公司实现营收988亿元,同比增长46%,净利润10亿元,同比增长02%。2021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收143亿元,同比增长167%,净利润亏损09亿元,上年同期亏损10亿元。

公司长期与华为保持深度合作,是华为在大约7年前进入政企领域时的第一个、也是目前最大的战略合作伙伴,同时也是华为过去五年最大的代理服务商(非分销商),来自华为的收入近年来连续翻倍增长,达到20-30亿元,占公司总营收的20%-30%。

此外,公司是华为ISV(独立软件开发商)合作伙伴、华为云生态体系和鲲鹏生态体系的重要成员,2020年12月以“华为-北明”共同体中标高达468亿元的长沙市望城区智慧城市项目。

公司在华为鲲鹏产业生态的盈利方式主要有三类:一是将自主的应用向鲲鹏上移植,以及协助金融系统、政府体系的客户将现有应用向鲲鹏上移植;二是北明软件最近几年每年都要销售15-20亿的华为X86服务器给行业客户,随着应用软件往鲲鹏平台上逐步转移之后,很多行业客户也会逐步增加鲲鹏服务器的采购,未来服务器销售业务会逐步替换成鲲鹏服务器;三是公司计划开始自主生产华为鲲鹏服务器。

参考常山北明与华为在鲲鹏领域的合作方式,一方面,很多传统行业公司自身软件开发能力较弱,若要适配鸿蒙系统,则需要第三方软件公司做适配。公司此前全程参与鸿蒙的外包开发,在未来鸿蒙推广过程中已抢占先机,享受系统和应用软件部署带来的增值服务红利。另一方面,由于常山北明深度参与华为鲲鹏服务器的生产和销售,未来在鸿蒙相关硬件如模组、开发板、开发套件的生产销售方面也有望分享红利。鸿蒙未来有望成为全球第三大 *** 作系统,实现“1+8+N”万物互联的目标,那么未来常山北明在鸿蒙相关的营收方面有望超过目前在华为鲲鹏方面20-30亿的营收。四、润和软件:为鸿蒙系统提供全栈物联网解决方案和产品认证服务,未来有望随着鸿蒙渗透率提升分享千亿市场红利。

润和软件是华为鸿蒙生态的共建者,打造了HiHope芯片全栈解决方案平台,涵盖芯片设计服务、硬件开发生产、硬件测试认证、板级支持软件、芯片调测软件、应用解决方案原型等的一站式芯片解决方案平台。

2020年,公司实现营收248亿元,同比增长169%,净利润17亿元,上年同期亏损179亿元。2021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收66亿元,同比增长290%,净利润03亿元,同比增长1617%。

按照第三方机构预测,到2025年我国物联网设备将达到120亿个。假如到2025年鸿蒙在物联网设备中渗透率达20%(华为对渗透率的底线是16%),那么搭载鸿蒙的物联网设备将达到24亿个。

假设一台物联网设备成本包括85%的模组、10%的开发板、5%的开发套件,同时以HarmonyOS硬件为参照,假设模组均价10元,开发板均价200元,开发套件均价500元,那么鸿蒙相关模组、开发板、开发套件的市场规模将达到204/480/600亿元,合计达到1284亿元。

公司为鸿蒙系统提供全栈物联网解决方案和产品认证服务,包括HarmonyOS模组、 开发板、HarmonyOS适配定制、应用开发套件和中间件,以及接入HarmonyOS Connect的产品认证服务,具体产品包括润和Neptune模组(99元)、润和HiSpark IPC DIY摄像头开发板(299元)、润和Taurus&Pegasus Al计算机视觉基础开发套件(1699元),未来有望随着鸿蒙渗透率提升分享千亿市场红利。

此外,据报道,华为海思此前推出了一款名为Hi3861的开发板,该开发板上印有“润和软件”以及“HiHope”字样,采用的是华为首款基于RISC-V架构的芯片,为抢占智能家电、物联网设备等市场奠定基础。

小结:鸿蒙系统打造万物互联生态,预计到2021年底,搭载鸿蒙 *** 作系统的设备数量将达3亿台。在鸿蒙的合作伙伴中,中国软件国际是华为最大软件外包供应商、鸿蒙首家合作伙伴,预计2021年鸿蒙生态收入68亿,2022年有望翻倍到13亿以上;常山北明是华为过去五年最大的代理服务商,未来来自鸿蒙的营收有望复制来自鲲鹏的营收;润和软件为鸿蒙系统提供全栈物联网解决方案和产品认证服务,未来有望随着鸿蒙渗透率提升分享千亿市场红利。

第一阶段,“华为3Com”的诞生。
上世纪末,数据通信行业两大巨头思科和3Com进行了激烈的竞争,最终思科取得了胜利,成为了当时该行业的霸主,但就在两大巨头打的不可开交之时,华为悄然崛起,并成功进入美国市场。2003年,思科向美国法院起诉华为知识产权侵权,想借此手段将华为挤出美国市场。为了应对思科的起诉,争取美国网络通信市场,华为与美国的3Com公司联合成立了合资公司——“华为3Com”,当时华为控股 51%,3Com 控股 49%,总部位于杭州。
第二阶段,华为出售全部股权,H3C(华三)正式成立。
2006年-2007年,华为分两次将“华为3Com”2%和49%的股权出售给了3Com公司,并将全部企业网业务给了H3C,自此“华为3Com”成为 3Com 全资子公司,并正式更名为 “H3C”(华三),至于出售的原因并没有一个官方的说法。
第三阶段,惠普收购华三,业务急剧下滑。
2008年3Com由于经营不善打算出售华三,华为当时一直专注于运营商市场,而华三在企业网市场位居前列,因此华为想要收购自己一手创建的华三以全面抗衡思科,但由于美国政府的干预未能成功,其中思科应该使了不少坏心眼,最终,3Com连同华三一同被惠普收购。
不过,华三在惠普的日子并不好过,先是自己的大量业务被惠普剥离,紧接着由于“斯诺登事件”引发的信息安全呼声越来越高,再加上阿里巴巴提出的“去IOE运动”(IOE即为IBM 、Oracle、EMC ,去IOE是使用国内产品替代上述三家公司的产品,目的是减少对国外产品的依赖),因此当时抵制国外产品的情绪高涨,华三作为外资公司自然也不好过,业务大幅下滑。当然惠普更难,2014 年,因经营不善将公司分为 “惠普公司(HP Inc)”和“惠普企业(HP Enterprise)。
第四阶段,浴火重生,“新华三集团成立”。
经历了多年的煎熬后终于在2016年迎来曙光,紫光集团以25亿美元的价格从惠普手中收购了华三公司51%股权,惠普企业(HPE)持有另外49%的股权,紫光集团成为华三的控股股东,自此华三有了梦寐以求的国企背景和国内企业身份,并正式成立了“新华三集团”,之前失去的和被剥离的业务也开始慢慢回归。
现在新华三是紫光集团的核心企业,拥有芯片、计算、存储、网络、5G、安全、终端等全方位的数字化基础设施整体能力,有9大产业和7个海外分支,50多个销售和服务机构,产品服务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专利申请数量超过12000件,其中90%以上为发明专利。公司有大量的产品位居国内前列,其中企业级WLAN、以太网交换机、non-x86服务器、刀片服务器、云管理平台、国产品牌服务器虚拟化、SDN软件、IT统一运维软件等产品国内第一,X86服务器、存储、企业网路由器、超融合等产品国内第二,同时,新华三还是HPE服务器、存储和技术服务的中国独家提供商。
未来的“新华三集团”前景一片光明。

第一阶段,“华为3Com”的诞生。
上世纪末,数据通信行业两大巨头思科和3Com进行了激烈的竞争,最终思科取得了胜利,成为了当时该行业的霸主,但就在两大巨头打的不可开交之时,华为悄然崛起,并成功进入美国市场。2003年,思科向美国法院起诉华为知识产权侵权,想借此手段将华为挤出美国市场。为了应对思科的起诉,争取美国网络通信市场,华为与美国的3Com公司联合成立了合资公司——“华为3Com”,当时华为控股 51%,3Com 控股 49%,总部位于杭州。
第二阶段,华为出售全部股权,H3C(华三)正式成立。
2006年-2007年,华为分两次将“华为3Com”2%和49%的股权出售给了3Com公司,并将全部企业网业务给了H3C,自此“华为3Com”成为 3Com 全资子公司,并正式更名为 “H3C”(华三),至于出售的原因并没有一个官方的说法。
第三阶段,惠普收购华三,业务急剧下滑。
2008年3Com由于经营不善打算出售华三,华为当时一直专注于运营商市场,而华三在企业网市场位居前列,因此华为想要收购自己一手创建的华三以全面抗衡思科,但由于美国政府的干预未能成功,其中思科应该使了不少坏心眼,最终,3Com连同华三一同被惠普收购。
不过,华三在惠普的日子并不好过,先是自己的大量业务被惠普剥离,紧接着由于“斯诺登事件”引发的信息安全呼声越来越高,再加上阿里巴巴提出的“去IOE运动”(IOE即为IBM 、Oracle、EMC ,去IOE是使用国内产品替代上述三家公司的产品,目的是减少对国外产品的依赖),因此当时抵制国外产品的情绪高涨,华三作为外资公司自然也不好过,业务大幅下滑。当然惠普更难,2014 年,因经营不善将公司分为 “惠普公司(HP Inc)”和“惠普企业(HP Enterprise)。
第四阶段,浴火重生,“新华三集团成立”。
经历了多年的煎熬后终于在2016年迎来曙光,紫光集团以25亿美元的价格从惠普手中收购了华三公司51%股权,惠普企业(HPE)持有另外49%的股权,紫光集团成为华三的控股股东,自此华三有了梦寐以求的国企背景和国内企业身份,并正式成立了“新华三集团”,之前失去的和被剥离的业务也开始慢慢回归。
现在新华三是紫光集团的核心企业,拥有芯片、计算、存储、网络、5G、安全、终端等全方位的数字化基础设施整体能力,有9大产业和7个海外分支,50多个销售和服务机构,产品服务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专利申请数量超过12000件,其中90%以上为发明专利。公司有大量的产品位居国内前列,其中企业级WLAN、以太网交换机、non-x86服务器、刀片服务器、云管理平台、国产品牌服务器虚拟化、SDN软件、IT统一运维软件等产品国内第一,X86服务器、存储、企业网路由器、超融合等产品国内第二,同时,新华三还是HPE服务器、存储和技术服务的中国独家提供商。
未来的“新华三集团”前景一片光明。

2020年12月31日,邹志磊被任命为华为煤矿集团董事长,彼时“华为煤矿军团”组织尚未成型,用邹志磊的话说,是“先有和尚后有庙”。

在华为成立至今34年的 历史 上,第一次出现了煤矿军团这个组织,邹志磊何许人也,任正非又为何把煤矿军团交由他来管理?

邹志磊1998年加入华为,常年从事国内外市场销售工作,曾担任华为企业业务BG全球销售与服务部总裁,还先后担任华为广州代表处代表、北非地区部总裁等职务,他更被外界所知的职务是华为运营商BG总裁,是一位典型的“老资格”华为人。

运营商业务是华为的根基,尽管近年来消费者业务一度超过运营商业务,但在华为大部分人看来,运营商业务才是华为的压舱石。

现任运营商BG总裁丁耘,同时也是邹志磊的前任和继任,中间担任了一段时间的产品与解决方案总裁,如果说丁耘主要负责守好大后方,那么邹志磊扮演的角色更类似于开荒的先遣军。

当然了,华为煤矿军团本身就以华为各大业务为基础,任正非的亲自督战、跨组织的能力集合、打江山而非守江山的作战姿态,使得煤矿军团的发展超出预期。

9月14日,国家能源集团和华为共同举办“矿鸿 *** 作系统”发布会,参会单位包括矿监局、工信部、 科技 部、能源局、煤炭工业协会、国家能源集团以及华为,阵容豪华。会上“矿鸿 *** 作系统”正式发布,是目前煤矿军团落地的最佳实践,也是华为鸿蒙 *** 作系统从To C走向To B的一大步。

“矿鸿 *** 作系统”如何诞生,折射出煤矿军团怎样的逻辑,又代表了华为的哪些动态?

2021年2月19日,华为创始人任正非罕见地为业务站台,在山西“智能矿山创新实验室揭牌仪式”后,接受了中外媒体的采访,正是在该采访中,任正非宣布华为煤矿军团成立,正式进军煤矿业。而在此前数月,他已经造访过山西的煤矿、湖南的钢厂等地。

“当时任总提出来我们要让煤炭行业实现少人、安全和高效,解决煤炭高效生产和安全生产的问题,让煤炭工人可以穿着西服、打着领带的去工作,这就成了我们煤炭军团的愿景。”邹志磊表示。

任正非出了考题,邹志磊和他的煤矿军团负责破题。

“我当时是非常非常痛苦的”,站在当下回顾过去,邹志磊邀请过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国法,探讨了整整一下午的智能矿山大数据治理问题,2012实验室也邀请到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校长葛世荣来到华为讲课。

“葛校长讲课的那天我不在公司,任总专门把葛校长讲课的会议内容发给我,让我转发给煤炭集团所有的员工学习,我们煤矿军团每一个人都要学习采煤的那几门教程,人人考试、人人过关,也就有了我们后来的煤炭夜校”。

华为煤矿军团董事长邹志磊

此外,邹志磊还带队去各大矿山去考察学习,山西、陕西、内蒙转了一大圈,下了十几次矿,井工矿、露天矿、分煤矿都去过,经过两三个月的讨论,华为关于智能矿山的构想才一步步成型。

“智能矿山的本质是整个工业架构体系的一个变革,只有建立统一架构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才能解决这个问题,智能矿山本质是工业互联网”,邹志磊指出。

智能矿山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就是数据和标准不统一,一台“国产”采煤机需要使用3种 *** 作系统,包括Windows/Linux/Vxworks,涉及通用协议3种,内部各种芯片161种,关键芯片高度依赖进口。

每一个煤矿由不同厂家建造,煤矿的标准不一样,对于智能化矿山的概念众说纷纭,再加上复杂的地质环境,煤矿行业内尚且没有达成统一认知。目前一些智能矿山协议各种各样,数据孤岛乃至于矿山信息化重复建设严重,“我听到最多一个矿山重复建设,今年已经第四次在谈智能化矿山了”。

煤矿要实现工业互联网,就要按照工业互联网的架构来处理,这也是华为智能矿山解决方案的出发点。

首先是数据收集,物理世界的数据经过网络层完成数据入图,形成虚拟世界的数字孪生,这一步最大的难点的数据和网络格式的不统一。

矿山的几千种设备必须实现统一的数据格式,摄像头、监测站、采煤机、液压支架、皮带运输机、矿车等数据源格式天然不一致,矿鸿系统成为统一的 *** 作系统,统一了数据标准。

数据采集之上是工业承载网,5G网络就在这一层,解决低时延的问题,也包括F5G(第五代固定网络)、新一代IP网络。

华为智能矿山架构

再向上是云基础设施和数字平台,支撑应用使能、集成使能(ROMA)、AI使能(ModelArts)、数据使能(DAYU)以及开发使能(DevOps)等平台级能力,完成煤矿应用的开发和数字化过程。

最上层是面向管理者提供的可视化中心,数据汇集、加工、计算结果再返回到实际应用场景,可以清晰地展示出来。

神东煤炭是我国首个两亿吨煤炭生产基地,国能神东煤炭集团董事长李新华表示,神东有1370多家主要设备供应商,134万台各类设备,10余类 *** 作系统,500多种需要适配对接的通信协议。

不同的设备装置具有不同的 *** 作系统,同一供应商不同时期提供的 *** 作系统及应用也彼此不兼容,造成设备之间数据共享难,信息互通难,生产作业智能联动难,尤其在采煤与运输、采煤与通风、工控系统协同方面,不同厂商的采煤机、支架、刮板输送机的接口及协议互不兼容。

打造一个智能矿山,神东煤炭指明了五个关键问题:解决技术封锁和芯片卡脖子问题;解决工业网络实时传输的问题;解决生产要素万物互联的问题;解决通信协议标准化问题;解决数据治理手段落后的问题。

2021年5月,神东煤炭与华为煤矿军团成立了智慧煤矿联合创新项目组,确定联合创新课题18个,子项目21个。8月举行了战略合作协议签约和联合创新中心揭牌仪式。截至目前,神东投入各部门业务骨干86人,华为常驻神东创新中心70多人,华为总部投入研发人员200多人,合作厂家投入160多人共同进行技术攻关。

目前,矿鸿 *** 作系统已成功适配煤矿井下综采工作面的液压支架主控器、工作面通讯控制器、组合开关显示控制器,以及吊轨式、胶轮式等各类巡检机器人共20种设备398个应用单元。下一步两家的主要工作计划是在国家能源集团总的框架体系下,做好鸿蒙系统现场试验、应用和推广。

但矿鸿系统到底是什么,和鸿蒙是什么关系,它又是如何解决统一性问题的?

2020年8月9日,华为正式发布鸿蒙系统。8月底,华为与中国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协商,把鸿蒙系统的基础底座部分、核心框架部分,全量捐赠给开源基金会。开源基金会在2020年9月份成立了Harmony项目,OpenHarmony实际上指的是华为捐赠给开源基金会的项目名称。

OpenHarmony本身是鸿蒙所有基础底座的一个开源版,捋顺逻辑,华为可以算是基于OpenHarmony开源版本第一个发布产品的公司,今年6月份华为发布了面向智能手机的鸿蒙OS 20,就是基于OpenHarmony面向2C领域的第一个发行版,目前用户数量已经突破1亿。

矿鸿系统实际上是基于OpenHarmony,由神东集团推动的矿山领域的 *** 作系统。系统向下,可实现对各种软硬件资源接入、控制和管理;系统向上,可提供开发接口及工具资源等支持,并以工业APP形式提供多样化服务。

至于鸿蒙由一个2C领域的 *** 作系统,应用到2B领域,其实也很有挑战,虽然鸿蒙设计之初就考虑到了万物互联的需求,但是谁都不愿意第一个吃螃蟹,鸿蒙在工业领域的前景有待验证。

矿鸿系统现场演示实时 *** 作煤矿设备

如前所述,华为很早意识到智能矿山的本质是工业互联网,要做到万物互联,但是怎么做呢?邹志磊拜访了华为内部几乎所有做工业互联网的人,大家各有各的说法,华为很多试点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

今年4月份,邹志磊拜访了中国神华能源集团,神华能源最想做的事情是把神东煤炭的很多成功经验拷贝到其他煤矿,大概五月初的时候,他调研神东煤炭之后,明显感觉到煤矿的信息孤岛问题。

“有没有一个 *** 作系统能解决”,邹志磊的同事强推鸿蒙,神东的态度也出乎意料,从开始概念的讨论到最后的落地,果决速度超过了华为的想象。

煤矿军团调查了十几个矿山的传感器等等设备,后来反馈给邹志磊说:“问题不大”,因为鸿蒙天生就为万物互联而生的,它不是传统的移动互联网,不似安卓,它不仅仅能解决移动互联网的问题,最小到128k,大到几个G,甚至上百个G,都可以部署鸿蒙,满足万物互联的设备场景。

如果采用鸿蒙要把矿下的传感器全部换掉,高昂的成本足以让所有客户望而却步,华为在智能矿山的抱负也就根本无从施展,后来煤矿军团与鸿蒙团队沟通,发现很多设备问题都能解决,成本问题也就得以解决。

华为华为消费者业务AI与智慧全场景业务部总裁王成录

“鸿蒙之父”华为华为消费者业务AI与智慧全场景业务部总裁王成录介绍,矿鸿系统基于OpenHarmony软总线的能力,形成无需人干预的连接,异构组网的实现特别关键,有效解决了各种各样不同设备之间异构的问题,现在矿鸿已经实现了蓝牙和WiFi之间异构组网的问题。

软总线无线通信最大的问题是非常怕信号干扰,一旦有干扰就有误码,一旦有误码一切的实时性、稳定性都消失,华为通过信号去干扰能力,让干扰的程度降到了最低,对丢包和抖动的抵抗能力和容忍能力也做到了30%,即30%的丢包也不会影响上层业务。

值得一提的是,华为在通讯领域积累的经验,全部用到了矿山领域,各种无线接入方式聚合,在所有通道都很好的时候,可以把通道能力聚合起来,当某些通道信号不好的时候,可以做信道之间的互为备份。

面对不同设备、不同协议的老大难问题,分布式软总线仍然是协议的基础,下面设置了装备的分装库、对象库,将各种各样的仪器仪表 *** 作动作,以及设备之间的交互做了建模和数据结构的构建,用统一的模型、统一的数据结构保证了设备的互通。

“今天是非常值得纪念的一天,对鸿蒙生态来讲,我们迈出了从2C到2B的关键一步,对于整个工业领域来讲,我们今天迈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业互联网真正落地的关键一步,今天会给未来整个鸿蒙系统的能力,包括鸿蒙生态在各个领域的拓展打开了一个无限想象空间的大门。”王成录感慨道。

在演讲中,邹志磊抛出了一个值得思考的观点——移动互联网过去十年发生的事情,在工业互联网里面也会发生。如果确定了这个立论,也就不难理解华为为何会深入到煤矿领域,甚至如此的大动干戈。

1830年,美国著名的西部大开发中,大批淘金客蜂拥而来,而在淘金的人群里,有一批人不淘金,只卖水和工具,赚得盘满钵满。

华为是不是也像新时代的“卖水人”?

煤矿军团只是华为拓宽商业赛道的一个缩影,在矿山领域,华为只做薄薄的一层,定位是给行业赋能,绝不控制数据,也不会靠数据变现,坚持被集成和使能策略,以期得到客户的信任。

华为意不在挖矿,煤矿军团的诞生承载着华为加速技术商业化、寻找新的收入空间的目标。

考虑到华为受美国制裁的大背景,尽管华为“有质量的活下去”做的不错,但是营收、利润表现已经显现出一些疲态,在一些业务上不得不向后收缩,例如手机业务、x86服务器、交换机等无法完全脱离海外芯片的业务。

在近日华为放出的一份总裁办邮件中,任正非直言,从现实的商业角度来看,华为要聚焦在5G+AI的行业应用上,要组成港口、机场、逆变器、数据中心能源、煤矿……等军团,准备冲锋。

在运营商BG、企业BG和消费者BG之外,华为急需新的收入来源,按照以往的产业形势,新技术的成熟往往需要数年时间,而新技术被行业大规模采用又需要一段时间,在被美国制裁之前,华为可以等,但现在,华为最缺的就是时间。

一方面,5G、云计算等技术都还没有迎来收获期,例如5G,大规模的成熟应用迟迟没有爆发,企业级市场需要不断地铺量积累,注定了5G收入并不会爆发式增长。

云计算也面临着类似的情况,国内云计算竞争激烈,尤其是近两年云计算厂商纷纷押注政企赛道,华为云手握优势,但行业竞争也拖慢了收入增长曲线。

另一方面,如何为一家大公司“开源”,这就是邹志磊为华为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任正非近日也提到,华为被美国打压的这两年,人力资源政策从未变过,工资、奖金发放一切正常,职级的晋升、股票的配给等一切正常。开源或节流,华为倾向于前者。

在实际业务开展中,三大BG都有自己的业务范围,虽然互相之间有协作,但是也有着各自的算盘,有时候利益点并不一致。

类似煤矿军团这样的组织,突破了组织壁垒,以垂直行业为攻坚对象,更符合华为“对准一个城墙口冲锋”的方法论。可以预期,煤矿军团的商业模式跑通后,“港口军团”“机场军团”等也已在路上。

一个显而易见却又无法测算的事实是,中国千行百业的数字化有着潜藏的巨大市场空间,但数字化的渗透程度还处于初级水平,一个个“煤矿”等待被数字化重塑,华为的定位和战略没有什么大纰漏,所欠缺的只是从此岸理想到彼岸现实的兑现。

(本文首发钛媒体App,作者 | 张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z/1312059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04
下一篇 2023-06-0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