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安装APP-V并实现全部的功能,需要的步骤并不算很多,下面都是必须做到的步骤:
1、安装前的环境搭建:建立域控制器,安装Net Framework 20,IIS服务,MSXML60等系统环境组件,另外,数据库SQL Server也是必须的。
2、安装程序虚拟化服务器端Application Virtualization Management Server。
3、安装客户端Application Virtualization Client。
4、安装程序序列化工具Application Virtualization Sequencer。
一、系统准备,安装活动目录,Net Framework 20, IIS, MSXML60,在安装过程前也会对现有系统做检测,缺少哪些部件也会给出提示,算是半傻瓜化 *** 作。不过这些缺少的组件或补丁需要用户自行下载安装,如果能在安装程序种集成到一个包中会更加方便些,否则APP-V安装过程也许会被打断。
在Windows Server 2003下,添加删除程序处添加组件,安装好Net Framework 20, IIS组件。安装SQL Server数据库(里面已经包含了MSXML组件),这些稍后会用到,否则安装过程会被终止而不是回退到上一步。
之前也提到了APP-V需要数据库的支持,所以先安装SQL Server数据库,新建好用于程序虚拟化的数据库,这样前期工作就算是做好了。
安装Application Virtualization Management Server
在App-V 45中,Server共分为Application Virtualization Management Server与Application Virtualization Streaming Server两种,Application Virtualization Management Server使用 Active Directory 组来管理用户授权。除了Active Directory域服务以外,这些服务器还安装了SQL Server,以管理数据库和数据存储。Management Server 通过Application Virtualization Management Console(Microsoft Management Console 的一个管理单元)得以控制。由于 Application Virtualization Management Server 会按照需要将应用程序传输给最终用户,因此理想情况下这些服务器适合执行更具有可靠、高带宽LAN的系统配置。
而后者Application Virtualization Streaming Server,可以满足可能不具备支持Management Server的基础结构的公司的需要。与Application Virtualization Management Server不同,Streaming Server不使用SQL或Management Console。这些服务器使用访问控制列表 (ACL)来授予用户授权,这种架构比较适合在中小型企业,节点较少同业也不具备大型数据库支持的小型网络环境中。
我们打开MDOP 2008R2的安装界面,选择Application Virtualization for Desktop 45进行安装。
3进入安装界面,一路Next。
APP-V Server Mnangement组件不多,默认情况下是全部安装,需要的磁盘空间在400M左右。
这里用到了我们装的SQL Server数据库,假如系统检测不到有数据库的存在,点下一步就会自动报错。因为SQL Server就装在本地,所以这里直接选local。所有通信端口都采用默认设置,如果默认端口已经被占用的话,也要记住改用的端口,在稍后的配置时还会用到,如果服务器和客户端之间不匹配,后果自然是失败了。
安装默认554的端口。
然后需要为APP-V指定两个管理和用户的组,这在之前设置动态目录的时候需要预先新建出来,用不同的组给APP-V赋予不同权限,管理员可以进行Server的管理,用户用于登陆接受服务器分发的虚拟化程序。
选择Content的位置,Content目录用于存放经过序列化分拆的程序包OSD文件,服务器会从此向组内客户端分发程序。默认路径会比较深,找起来很麻烦,当然也可以自定义。
这一步比较关键的是要将此文件夹共享,可以向Admin和User组内成员开放共享,为方便起见也可以将文件夹share给everyone,而且everyone有读取权限才有用,这一步十分关键,完成这一步,安装完成。
完成以后在“管理工具”内就出现“APP-V management console”控制台项目,运行启动,选择右边的Connect to Application Virtualization System连接服务端。
即使Server端安装在本地,但也要给出完整计算机名称、通信协议类型和端口。
用记事本打开content下的DefaultApposd,注意选中的地方,将协议改为RSTP,端口改为与安装时候的一致,不得不说DefaultApposd默认的322竟然和安装时默认的554不统一,这种小细节最有可能烦死人了。
将左边窗口展开,点击Applications,在中间窗口右击Default Application,选择属性。这一步非常的关键,一定要将OSD Path和Icon Path的本地路径进行修改,要选择为网络路径,否则后面会配置不了,因为content已经设置为共享文件夹,所以其他用户通过网络地址可以访问到。
可以根据需要,设置Shortcuts属性, 可以选择将其派发至客户端指定的位置:桌面、开始菜单或者快速启动栏。
安装Application Virtualization Client
在客户端上选择安装Application Virtualization Client程序。
过程中,注意要选择的自定义,否则会错过很多设置项目,从前面大家可能都心里有数了,即便是默认设置,APP-V也并没有完全遵守默认规则,所以还是自定义比较踏实,毕竟自己改动的地方要改回来也是心里有数吧。
客户端会映射一个共享的网络磁盘也就是刚才我们在服务端共享的content文件夹。我们可以看到首选驱动器号为Q,往后一直到Z都可选,这基本上不会和本地磁盘混淆。
在立即设置发布服务器上一定要打勾,类型选择Application Virtualization Server,正确填写主机名,端口填写我们使用的554端口,总之和先前填写要一致,最后一个选项打勾。
安装完成以后记得要重启系统,然后打开Application Virtualization Client选择发布服务器,可以看到TEST服务器,右键选择refresh server,刷新服务器信息。
如果在服务器端已经完成程序虚拟化步骤,刷新服务器发布信息以后,桌面、开始菜单或者之前指定的位置出现程序的图标,且可以运行。这表示server与client之间可以正常通信,安装成功。
安装Application Virtualization Sequencer
对于Sequencer,熟悉Softgrid的同学应该不会陌生,除了Server和Client两个端之外,Sequencer也是其中的重要主角,Sequencer是一个序列化的工具,所谓的序列化就是将应用程序序列化,讲整体分割为小块,其结果以文件形式独立存储,块可以组合使用,不会改变应用程序本身。Sequencer的作用就是把整个应用程序分拆并且序列化为多个单独功能部件。经过序列化的应用程序各个功能其实是独立分割的,在客户端需要使用到哪一个功能时,会想Server发出请求指令,而Server会将单独的功能分包小块发送过去,这不需要把所有程序一锅端,这很大的降低网络和服务器负载压力。
Sequencer在APP-45中的变化不大,在序列化过程中,Sequencer 会虚拟一个监视环境,要序列化的应用程序安装在序列化计算机上。接下来,序列化应用程序启动,并执行其最重要且最常用的功能,使监视过程可以配置主要功能块。
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际环境中,一般企业会包含多种版本的桌面 *** 作系统,在制作应用程序序列包时应该,而且最好在相同的 *** 作系统上进行打包,这样应用程序才能保证在相应的客户端 *** 作系统版本上正常运行。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的是一个干净的系统,以避免产生的序列化文件有不必要的误差和冲突,最好用虚拟机来实现,在一个干净虚拟系统上装了Sequencer,产生序列化文件并上传上App-V server后,在把虚机回滚到程序未安装的干净系统状态,继续做另一个软件的序列化。这样貌似很麻烦,但多个序列化后的程序包在客户端执行时,会有很多不必要的序列块,有可能引发潜在的程序冲突,而且Sequencer制作过的程序包以后都可以永久保存,麻烦一点换来的是一劳永逸也算值得。
安装App-V Sequencer,这个过程没什么要特别配置的地方,一路next选择默认安装完毕即可,不过在测试中我们出现过安装中断甚至没有错误提示的经历,不过在更换了一个系统以后就可以顺利安装了,这估计是缺少系统文件的原因。
制作应用程序虚拟化文件包
安装好了我们就做个测试看看,H手上只有一些测试软件,这里就地取材将磁盘测试软件Iometer制作为序列化软件,制作程序包的方法都是一样的。
启动Sequencer后有制作向导,可以按部就班的进行学习。在确定程序包的名称和放置程序包的路径之后,Sequencer会启动一个监视器,这个监视器会记录下应用程序的各个安装部件并一一进行序列化。
启动“监视器”之后,Sequencer会自动缩小到系统任务栏上。然后我们就可以开始安装应用程序的 *** 作了,这些我们选用的是用于测试磁盘性能的Iometer,安装简单也比较小巧,安装的步骤也在本地系统安装程序没有两样。
Iometer安装完毕后,切回Sequencer点“下一步”停止监视器。
步骤5,显示监视器收集到的程序信息,这里可以把程序的默认路径改为Q盘,对于客户端来说,虚拟化程序的缓存文件都在之前安装APP-V client时所定义的Q盘上,我们需要将虚拟化程序的路径改为客户端的本地路径。
对于各个程序组件,可以测试它们能否正常启动。
可以完成Iometer的序列化了。
在部署标签上填写APP-V服务器端的主机名称和端口,并程序包的信息修改符合服务器本地路径、名称等相关信息。以为这些文件最后是要复制到服务器的content目录中的,关键信息都要同一一致。
然后可以保存这个项目的文件,以后就再也不需要制作Iometer的程序包了,只需要保存好这些文件。
正式启动APP-V程序虚拟化
说了这么多,都是为现在这一步作的准备,客户端服务端和序列化工具的安装设置就是这整个系统的搭建过程。因为其中的细节不少,H觉得APP-V配置过程虽然不很复杂,但却要求十分细心,试想一下如果企业的客户节点有成百上千个的话,部署过程就相当的可怕了,当然对于那样庞大的任务量也有对应的技术手段,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先把制作好的程序包复制到content文件夹中,切换回APP-V management console控制台,在应用程序项上右键选择“导入应用程序”。
选择已经放置妥当的content\Iometer目录下iometersprj文件,填加可以访问该程序的帐号组,填加之前在动态目录中定义好的组就可以。
一定要务必把OSD Path和Icon Path指向到\服务器名\content下,否则显示不出相应的图标和程序组。
最后一步:用组内成员登陆client系统,原本的客户机也是一个刚刚安装好的干净系统。
启动系统后,发现,开始菜单已经出现了我们需要的“iometer”,名称、图标完全没有问题。
点击运行,iometer成功启动, *** 作和本地安装的程序一模一样。
到此,APP-V程序虚拟化系统宣告搭建成功。
结束语:
APP-V系统架构图
App-V解决方案以活动目录为基础,结合App-V Server、Sequencer、App-V Client一并形成完整的虚拟应用程序解决方案,其中Sequencer用以测试和制作需要部署的应用程序包,App-V Server用以向App-V Client分发Sequencer生成的程序包。
在App-V架构中,一般建议Sequencer要与Client *** 作系统一致,并在使用Sequencer部署应用程序包的时候保持系统的干净。比如说,一个企业中的客户端都是Windows XP,那么用于生成Sequencer的服务器也希望是Windows XP,虽然有的软件可以部署在不同的 *** 作系统版本上,建议 *** 作系统上没有安装其他多余的第三方软件。
在企业的实际运用中,可能客户端会涉及到不同版本的 *** 作系统。通常的做法是部署多台不同版本的 *** 作系统,并安装Sequencer。这样负责的要求下,最好使用虚拟系统以保持系统干净。
当使用Sequencer制作好应用程序包,将生成一个启用虚拟化的应用程序文件 (sft)、一个开放软件描述文件 (osd)、一个图标文件 (ico) 和一个项目文件 (sprj),并上传到共享存储或是App-V Server上后,结合活动目录的权限管理,发布应用程序包到客户端。客户端在第一次打开应用程序快捷方式或者相关联的文件时,将向App-V Server下载,并只下载5% ~ 20%的代码用以运行“最短启动代码”。
同时,下载后的应用程序将可以在控制面板中的SoftGrid管理中看到下载的比例,应用程序使用中不会在本地计算机上安装。与以往的终端服务不通的是:在本地执行,并支持脱机状态运行。当应用程序需要升级时,管理员只需要将原有生成的应用程序项目文件重新导入,并安装升级后重新分发即可,不会影响用户的继续使用。
当客户端需要使用到前面“最短启动代码”里没有的功能时,将自动在服务器中下载相应的代码以运行。从统计学上来说,一个企业的所有客户端在同一时间使用同一软件的同一功能的可能性是相当小的,所以这样也能起到一个数据分流的作用,从而大大加快速度。
在MDOP套件中还有企业用于桌面管理的其他工具,利用MDOP对客户端进行应用程序部署的时候,企业还可以通过App-V对部署的程序进行管理。同时,也可以使用App-V解决方案实现企业客户端的桌面标准化、桌面高可用性和桌面可管理性。
1 rpm <redhat package manager> 这个本来就是为红帽系统的所设计,RPM会统一建立数据库文件,详细记录软件信息并且自动分析依赖关系。常用命令:
安装软件:rpm -ivh filenamerpm
升级软件:rpm -Uvh filenamerpm
卸载软件:rpm -e filenamerpm
查询软件的描述信息:rpm -qpi filenamerpm
列出软件的文件信息:rpm -qpl filenamerpm
查询文件属于那个RPM:rpm -qf filename
虽然RPM能够帮助用户查询软件相关的依赖关系,但问题还是要自己解决,有些大型软件需要数十个依赖包也是不小的负担。
2 YUM Yum仓库则是为进一步简化RPM管理软件难度而设计的,Yum能够根据用户的要求分析出所需软件包及其相关依赖关系,自动从服务器下载软件包并安装到系统,常用命令:
yum repolist all 列出所有仓库。
yum list all 列出仓库中所有软件包
yum info 软件包名称 查看软件包信息
yum install 软件包名称 安装软件包
yum reinstall 软件包名称 重新安装软件包
yum update 软件包名称 升级软件包
yum remove 软件包 移除软件包
yum clean all 清除所有仓库缓存
yum check-update 检查可更新的软件包
yum grouplist 查看系统中已经安装的软件包组
yum groupinstall 软件包组 安装指定的软件包组
yum groupremove软件包组 移除指定的软件包组
yum groupinfo 软件包组 查询指定的软件包组信息
上面的知识都是我从《linux就该这么学》看到的,有兴趣你也可以看看。 Linux软件的二进制分发是指事先已经编译好二进制形式的软件包的发布形式,其优点是安装使用容易,缺点则是缺乏灵活性,如果该软件包是为特定的硬件平台编译的,那它就不能在另外的平台或环境下正确执行。
1、rpm形式的二进制软件包
安装:rpm -ivh rpm
卸载:rpm -e packgename
说明:RPM(RedHat Packge
Manager)是RedHat公司出的软件包管理器,使用它可以很容易地对rpm形式的软件包进行安装、升级、卸载、验证、查询等 *** 作,安装简单,而卸
载时也可以将软件安装在多处目录中的文件删除干净,因此推荐初学者尽可能使用rpm形式的软件包。rpm的参数中-i是安装,-v是校验,-h是用散列符
显示安装进度,rpm是软件包的文件名(这里的rpm特指srcrpm以外的以rpm为后缀的文件);参数-e是删除软件
包,packgename是软件包名,与软件包的文件名有所区别,它往往是文件名中位于版本号前面的字符串,例如apache-3112-
i386rpm和apache-devel-3112-i386rpm是软件包文件名,它们的软件包名称分别是apache和apache-
devel更多的rpm参数请自行参看手册页:man rpm
如果你不喜欢在字符界面下安装或卸载这些软件包,完全可以在X-Window下使用图形界面的软件包管理程序。现在这些做的非常好了。
2、targz/tgz、bz2形式的二进制软件包
安装:tar zxvf targz 或 tar yxvf bz2
卸载:手动删除
说明:targz/bz2形式的二进制软件包是用tar工具来打包、用gzip/bzip2压缩的,安装时直接解包即可。对于解压后
只有单一目录的软件,卸载时用命令"rm -rf
软件目录名";如果解压后文件分散在多处目录中,则必须一一手动删除(稍麻烦),想知道解压时向系统中安装了哪些文件,可以用命令"tar ztvf
targz"/"tar ytvf
bz2"获取清单。tar的参数z是调用gzip解压,x是解包,v是校验,f是显示结果,y是调用bzip2解压,t是列出包的文件清单。更多的参
数请参看手册页:man tar
如果你更喜欢图形界面的 *** 作,可以到Ubuntu上看看他的包管理,超级方便。
3、提供安装程序的软件包
这类软件包已经提供了安装脚本或二进制的安装向导程序(setup、install、installsh等),只需运行它就可以完成软件的安
装;而卸载时也相应地提供了反安装的脚本或程序。例如SUN公司的StarOffice办公软件套件就使用名为setup的安装程序,而且在软件安装后提
供反安装的功能,目前这种类型的软件包还比较少,因其安装与卸载的方式与Windows软件一样,所以就无需多讲了。
简单来说,包管理器 package manager 是一种工具,它允许用户在 *** 作系统上安装、删除、升级、配置和管理软件包。
软件包管理器可以是像“软件中心”这样的图形化应用,也可以是像 apt-get 或 winget 这样的命令行工具。
包管理器是一个通用的概念,它并不是 Linux 独有的。你会经常发现各种软件或编程语言的包管理器。有只是针对 Python 包的 PIP 包管理器。甚至 Atom 编辑器也有自己的包管理器。
一个包 package 通常指的是一个应用程序,它可以是一个 GUI 应用程序、命令行工具或(其他软件程序需要的)软件库。包本质上是一个存档文件,包含二进制可执行文件、配置文件,有时还包含依赖关系的信息。
在旧时代,软件曾经是从它的源代码安装的。你会参考一个文件(通常命名为 README ),看看它需要什么软件组件、二进制文件的位置。它通常包括一个配置脚本或 Makefile 。你必须自己编译该软件或自己处理所有的依赖关系(有些软件需要安装其他软件)。
为了摆脱这种复杂性,Linux 发行版创建了自己的打包格式,为终端用户提供随时可用的二进制文件(预编译软件),以便安装软件,同时提供一些元数据(版本号、描述)和依赖关系。
这就像烤蛋糕与买蛋糕一样。
大约在上世纪 90 年代中期,Debian 创建了 DEB 打包格式(deb),Red Hat Linux 创建了 RPM(Red Hat Package Manager 的缩写)打包系统(rpm)。编译源代码的方式仍然存在,但现在是可选的。
打包系统就是所有相同打包格式的集合仓库,要与打包系统交互或使用打包系统,你需要一个包管理器来拉取下载打包系统中的包,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软件。
每个打包系统都有一个或者多个包管理工具。
包管理器分为:通用软件包管理器和应用程序级软件包管理器。与系统级软件包管理器相比,应用级软件包管理器专注于软件系统的一小部分,为开发人员提供所需要的编程语言的各种库。
Linux下有:
APT:是Debian及其派生的Linux软件包管理器。APT可以自动下载,配置,安装二进制或者源代码格式的软件包,因此简化了Unix系统上管理软件的过程。APT最早被设计成dpkg的前端,用来处理deb格式的软件包。现在经过APT-RPM组织修改,APT已经可以安装在支持RPM的系统管理RPM包。
Yum是由Duke University团队修改Yellow Dog Linux的Yellow Dog Updater开发而成,是一个基于RPM包管理的字符前端软件包管理器。能够从指定的服务器自动下载RPM包并且安装,可以处理依赖性关系,并且一次安装所有依赖的软件包,无须繁琐地一次次下载、安装。被Yellow Dog Linux本身,以及Fedora、Red Hat Enterprise Linux采用。
dpkg:最初由Debian使用,现在由Ubuntu使用。使用deb格式,是第一个拥有广为人知的依赖性解决工具APT。
当然,还有很多,就不一一列举出来了!
Windows下有:
Chocolatey: 以Yum和apt-get的精神为基础的Windows开源分散式软件包管理器。
pacman: MSYS2移植的Windows版本的Arch Linux软件包管理器。
Scoop:一个用于Windows的命令行安装程序。
WinGet:(Windows 程序包管理器:Windows Package Manager)是微软为 win10 开发的一款开源的软件包管理器。
MacOS下有:
Mac App Store:OS X应用程序的官方数字分销平台。
Homebrew:MacOS的软件包管理器,基于Git。
Fink: dpkg的移植,它是最早的macOS的软件包管理器之一。
几乎都是各大开发语言的库管理相关。
gitee: >如下方法Windows XP Vista Win7中安装Oracle客户端1从Oracle官方下载“Instant Client Package”的软件,较好的实现了Oracle客户端绿化的解决方案。 下载地址为:/technology/software/tech/oci/instantclient/htdocs/winsofthtml 可下载的程序包有: 下载程序包: instantclient-basic-win32-1110x0zip (目前有版本: 111060 和 111070) 或 instantclient-basic-win32-1020xzip (目前有版本: 10203 和 10204) 或 instantclient-basic-win32-10105-20060419zip2解压到安装目录,例如:D:\ORA10 下,然后在这个目录下建立network/admin 两层文件夹,然后在admin内建立 tnsnamesora文件, 输入格式如下: ZTRIOA_192168017 =(DESCRIPTION = (ADDRESS_LIST = (ADDRESS = (PROTOCOL = TCP)(HOST = 192168017)(PORT = 1521)) ) (CONNECT_DATA = (SID = ZTRIOA)(SERVER = DEDICATED)) ) 这里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修改,注意中间的空格问题,如果空格多了或少了都会出现错误的。3配置系统的环境变量 在 Path 变量值最前面写上: D:\ORA10; 并新建变量:变量名为:oracle_home 变量值为:D:\ORA10 4安装 PLSQL Developer 71或其它版本吧。注意安装时不要安装在带“(x86)”的目录内,容易出错。5运行“PLSQL Developer”吧,连接一下试试,正常情况下就可以连接成功了。处理PLSQL Developer连接后出现乱码情况问题描述:使用Oracle绿色版客户端连接到其它Oracle数据库后,查询出来的信息出现乱码情况。解决方法:6打开 PLSQL Developer 安装目录下,看到有PLSQLDevexe的目录, 在PLSQL Developer文件夹内新建“PLSql_runbat”文件,在该文件中输入下面内容:---------------------------------------------------------------------------------------------set nls_lang=SIMPLIFIED CHINESE_CHINAZHS16GBKPLSQLDevexe---------------------------------------------------------------------------------------------7每次启动时请使用"PLSql_runbat"文件进行启动PLSQL Developer工具,否则出现乱码。8结束,祝君好运!运行不成功的检查方法:1连接不成功,请查网络和服务器防火墙之类的。2打开“PLSQL Developer”后,点“取消”,进入到PLSQL Developer软件的 Tools/preferences窗口内,再进入 Oracle/Connection中,修改内容如下: Oracle Home 中输入:D:\ORA10 OCI library 中输入:D:\ORA10\ocidll 再连接的试试吧。/ 下面信息来自网络/方法一---------------------------------------------------------------------------------------------------------我们项目中主要使用Oracle数据库,但每次重装自己的系统之后,都必须安装100多兆Oracle客户端工具,而项目组中多数人需要的仅仅只是用PL/SQL Developer 或TODA之类工具连接Oracle功能而已,既浪费时间又浪费磁盘。今天忽发奇想,有没有办法弄一个绿色版的Oracle出来呢?经过参考网上相关资料及自己的N(N>10)次试验,终于搞出来一个山寨版的Oracle客户端(见附件)。已经做成自解压安装包,下载后把扩展名改为exe然后执行一下,然后用 PL/SQL Developer连接数据库试试,如果连不上,那就重启一下 *** 作系统再试。另外,今天也因这而学到了如何通过注册来配置系统环境变量和用户环境变量,呵呵。今天网上搜到了Oracle官方的解决方案:Oracle官方提供了名为“Instant Client Package”的软件,较好的实现了Oracle客户端绿化的解决方案。首先从:/technology/software/tech/oci/instantclient/htdocs/winsofthtml下载程序包:instantclient-basic-win32-1110x0zip (目前有版本: 111060 和 111070)或instantclient-basic-win32-1020xzip (目前有版本: 10203 和 10204)或instantclient-basic-win32-10105-20060419zip然后解压到一个目录,例如:c:\ora92,然后在这个目录下建立NETWORK文件夹,接着再这个文件夹下再建立ADMIN文件夹,然后在ADMIN内建立tnsnamesora文件,格式如下:yourDataBaseName = (DESCRIPTION = (ADDRESS_LIST = (ADDRESS = (PROTOCOL = TCP)(HOST = yourhostIp )(PORT = 1521)) ) (CONNECT_DATA = (SERVICE_NAME = yourSID ) ) )例如:# TNSNAMESORA Network Configuration File: C:\oracle\ora90\NETWORK\ADMIN\tnsnamesora# Generated by Oracle configuration toolsXMDS = (DESCRIPTION = (ADDRESS_LIST = (ADDRESS = (PROTOCOL = TCP)(HOST = 1452416181)(PORT = 1521)) ) (CONNECT_DATA = (SERVICE_NAME = XMDS) ) )这里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配置。接着打开PL/SQL,在“Tools-->perference”里面设置OCI Library和Oracle_home,我的设置是Oracle_home=c:\orac9iOCI Library=c:\ora9i\ocidll,。上面的配置工作完成后,还需要做一点来解决中文乱码的问题:写一个批处理PLSql_runbat放到Pplsqldeveloper安装目录下,内容如下:set nls_lang=SIMPLIFIED CHINESE_CHINAZHS16GBKPLSQLDevexe这个脚本的作用是告诉PLSqlDev服务器端的字符集,以便于在客户端进行正确处理,如果服务端字符集不是ZHS16GBK,则上面的脚本文件也要相应改动,常用几个中文字符集如下:set nls_lang=simplified chinese_chinazhs16cgb231280 set nls_lang=simplified chinese_chinaZHS16GBK set nls_lang=simplified chinese_chinaUtf8 #########另外,网上有些说法是不同版本的包支持不同的Oracle服务器版本:instantclient-basic-win32-1110x0zip -这个是支持Oracle 9i 以上的版(不包括Oracle9i)instantclient-basic-win32-1020xzip -这个是支持Oracle8i 和Oracle9i 的。但在官网上我还没看到相关说明,我自己也没作测试,如果谁做过测试,不妨告知一下。-----------------------------------------------------------------------------------------方法二1下载Oracle Client Package 从/technology/software/tech/oci/instantclient/htdocs/winsofthtml下载Instant Client Package – Basic包( 标注:All files required to run OCI, OCCI, and JDBC-OCI applications)这里下载的是Version 111072本地保存Oracle Client Package:创建文件夹,比如oracle_client,将下载的文件加压缩到此文件夹里(笔者目录: D:\oracle_client\instantclient_10_2)3在当前目录下,新建立两个文件,sqlnetora和tnsnamesora然后再手动配置sqlnetora和tnsnamesora比如这里是:sqlnetora文件内容:SQLNETAUTHENTICATION_SERVICES= (NTS)NAMESDIRECTORY_PATH= (TNSNAMES, EZCONNECT)tnsnamesora文件内容(斜体表示需要替换的内容):orcl=(DESCRIPTION = (ADDRESS_LIST = (ADDRESS = (PROTOCOL = TCP)(HOST = 1921681103)(PORT = 1521)) ) (CONNECT_DATA = (SERVICE_NAME = orcl) )) 4配置环境变量变量名: TNS_ADMIN变量值: D:\oracle_client\instantclient_10_2否则出现:ORA-12154: TNS:could not resolve the connect identifier specified错误如果之前安装了Oracle 又卸载,会遗留NLS_LANG=NA的键值输入RegEdit打开注册表HKEY_LOCAL_MACHINE/SOFTWARE/ORACLE在右面找到NLS_LANG=NA并删除掉否则会报ORA-12705: Cannot access NLS data files or invalid 错误5安装pl/sql软件(过程略)6配置pl/sql的Oracle连接参数:选择pl/sql的工具/首选项(too/ preference/)里的连接,在右面设置Oracle主目录名(即安装目录)和OCI库Oracle主目录名: D:\oracle_client\instantclient_10_2OCI库: D:\oracle_client\instantclient_10_2\ocidll7登陆pl/sql测试成功方法三-------------------------------------------------------------------------------Windows下Oracle 10G Client安装 1在Oracle官方网站/technology/software/tech/oci/instantclient/htdocs/winsofthtml下载instantclient-basic-win32-10203-20061115zip (34,469,920 bytes) 2解压到C:\oraclient目录下,包括以下几个文件: classes12jar ocijdbc10dll ojdbc14jar oraocci10dll ocidll ociw32dll orannzsbb10dll oraociei10dll 3建立C:\oraclien\network\admin目录,在C:\oraclien\network\admin目录下建立tnsnamesora文件 4在环境参数Path增加C:\oraclien;注意, C:\oraclien;一定要是在Path环境参数的最前面,如果不是,当应用程序连接oracle时将报找不到ocidll的错误 5安装完成 错误:ORA-12705: Cannot access NLS data files or invalid 免安装Oracle客户端使用PL/SQL,TOAD FOR oracle等管理器连接Oracle9i ,10g 众所周知,Oralce的客户端几百兆太大,网上也有许多DIR的处理。这里的处理使用官方提供ORALCE工具包Instant Client Package! 下载地址:/technology/software/tech/oci/instantclient/htdocs/winsofthtml 1:下载这个,Instant Client Package - Basic包。然后解压到任意目录比如:F:\oracleClient ,在这个目录下建立NETWORK文件夹,接着再这个文件夹下再建立ADMIN文件夹,然后服务上已经建立tnsnamesora文件到这个目录,并修改IP; 2:修改环境变量增加Oracle_home=F:\oracleClient;修改Path环境变量增加F:\oracleClient; 3启动PL/SQL,出现ORALCE logon 按取消Calcel,打开PL/SQL-》Perference里面设置OCI Library和Oracle_home, 我的设置是OCI Library=F:\oracleClient \ocidll,Oracle_home=F:\oracleClient 。退出重新登陆。登陆提示如果出现Oracle Instant Client 出现 ORA-12705: Cannot access NLS data files or invalid environment specified 错误。修改如下: 如果是Windows平台,注册表里 \HKEY_LOCAL_MACHINE\SOFTWARE\ORACLE 查找键 NLS_LANG,这个键由Oracle标准客户端安装创建, 值是 NA 。 这个导致了 ORA-12705错误。解决方法就是修改NA为SIMPLIFIED CHINESE_CHINAZHS16GBK。 Linux下 如果环境变量 NLS_LANG 值是NA 会引起 ORA-12705 错误,解决方法是修改set NLS_LANG=SIMPLIFIED CHINESE_CHINAZHS16GBK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