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括国产 *** 作系统的历史?

概括国产 *** 作系统的历史?,第1张

我所经历的20年国产 *** 作系统研发
(本文摘自中科红旗软件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孙玉芳所著《UNIX、Linux与国产 *** 作系统》一文。在过去的20年间,孙教授曾积极地参与UNIX的引进及国产 *** 作系统COSA的开发,他还是红旗Linux发行版本的主要策划者。作为国产 *** 作系统研发历史的见证人之一,孙教授在该文中就我国 *** 作系统的研发历史、经验教训和Linux今后的发展等三大部分作了长达3万多字翔实而精辟的论述。)
我国对UNIX的研究与引进始于1979年。从“六五”计划(1981年)起,国家、中科院和地方政府即围绕UNIX开展了一系列的研发。而自“七五”以来,国家调集人力物力开展了国产系统软件UNIX/POSIX标准的攻关项目。这些研发工作取得了一些技术成果,在某些领域有少许影响,但市场份额不大。虽然在中文本地化方面有较强的主导权和重大技术突破,但对国家基础软件的建立,未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鉴于国家信息安全受到威胁这一根本大局,为了保障网络及信息的安全,为了软件产业以致整个信息产业的利润,为了争取应用软件开发的主动权,为了掌握软件市场的龙头,发展自主的 *** 作系统已是中国政府主管部门、科研人员和广大用户的共识。
现在的问题在于能不能认真、客观地总结经验特别是不成功的教训,用新思路来探讨自主 *** 作系统发展问题。虽然讲Linux及其所代表的“自由软件”和“开放源码”运动给我们发展自主系统软件提供了良好契机,但如果主导思想有问题,照样会重蹈覆辙。认真思考、总结经验教训对于我本人来说并不轻松,甚至是有点痛苦的事情,但为了将来的成功这又是必须面对的现实。
下面,笔者侧重于教训,从五个方面进行阐述。
第一、未确立市场和用户需求为导向的指导原则
虽然在立项建议书和可行性报告中 也对市场作了某种程度的分析,但这种分析主观意念成份比较多,缺乏有力、可行、可具体 *** 作的措施和手段。在项目进行过程中才去寻找用户,甚至“求”别人使用,十分被动。没有和国内主流PC厂家结成互利而牢固的联盟,造成“你攻你的关,我做我的市场”的局面,互不通气。事实上,用户的使用是推动系统进步的最大动力,试看现在市场上流行的版本,哪一个不是在使用中不断发现问题和不足,进而不断改进和增强功能的?用户不了解系统,对系统的疑虑就不可能消除,也就愈加不敢使用。恶性循环的结果就是根本没有市场和用户,更谈不上市场份额和占有率。
第二、人员思想、观念未彻底转变
人员(特别是包括笔者在内的具体负责项目实施的总体组)的思想、观念还未彻底转变,以适应新的科研管理及市场经营模式。参加攻关的人员几乎都来自高校、研究所,虽然由原电子部所属中软公司牵头,但主力开发人员都是一些科技人员。恕笔者直言,即使是当时项目主要依托单位中软公司,其第二开发部的管理及研究开发模式与一般科研单位也无太大区别。
总体组成员虽然几乎都是国内这方面的著名专家,勤勤恳恳,一心想把课题做好;但年纪偏大,思想上受原有的科研教学体制影响很深,思路不够开阔,市场导向的观念较差;比较强调技术成果而忽略市场开拓,最终是项目从技术目标上可以说是完成了,技术上有一定水平,却没有市场份额。“九五”前两年注意到了市场这个问题,但总体组领导中很少有人真正在市场上“摸爬滚打”过,没有经验,不知道如何才能有效地开拓市场,也不知道如何把科研成果有效地转化成商品。
第三、技术路线有偏差
一开始,我们就片面强调自主版权而把自己的手脚和头脑束缚住了。好像什么都要从ABC做起,而没有去最大限度地借鉴和合理利用别人的成果和经验。
比如当时国际上“自由软件基金会”(FSF)的GNU上已经有了大量“自由”的软件可供参考,1992年后Linux已经开始在网上流行。攻关总体组一些专家也提出了要研究这一情况,但总体组在整体指导思想上并未对此引起重视。尤其是担心怕沾上国外的这些东西就没有了自己的自主版权。我们整个课题虽然集中了全国17家单位、200多位科技人员,但面对任务的庞大和时间的紧迫,几乎一切从零开始,实际上是穷于应付,谈不上有更多的协调和创新,最终集成出来了一个系统。但从商品化角度来说,一是脆弱,其中缺陷不少;二是单薄,所含功能满足不了用户的需求;三是行动迟缓,版本升级跟不上快速变化的市场需要。
第四、组织管理乏力
尽管系统软件国产化攻关课题组组织还是相对严密的,当时上有领导小组、专家委员会进行部门协调和技术指导;中有课题总体组进行项目具体组织和管理及技术协调;下有各专题组“分兵把守”,具体进行技术攻关和项目完成;但总的说来,还是沿用以前老的管理模式,组织体制不能针对用户和市场需求以及国内外技术发展的动态作出快速反应。区区这点分散的人力和物力如何与国外一些公司集中优势、有计划有步骤地商品开发工作相比呢?总体组虽然每3个月开一次会,但在重大技术问题上,还是协调、反应不够。攻关队伍大部分时间分散在全国各地,互相通气特别是深入了解很少,总体组调控能力不强,不能有效地组织起这支队伍,何况这支队伍在技术、经验及知识上参差不齐,各有“现管”的上级领导,往往各自为政。实际上,总体组也无法实施强有力的支配控制措施。
第五、经费支持力度不强
在我国,特别是以前一二十年,系统软件的研制只能主要靠国家投入和支持。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的软件企业都还刚刚诞生,面对激烈竞争的市场导致的软件价格低廉,以及国人对软件的研发需要巨大成本缺乏正确认识而导致盗版现象严重,这些软件公司都忙于“找饭吃,求生存”,根本没有经济实力去独立开发 *** 作系统和相关的其它系统软件,这种基础软件的研制需要巨大的经费和技术投入且伴有高风险。虽然国家有关部门在这方面做了很大支持,但与半导体集成电路方面和其它硬件项目相比,国家对于这么重大而基础的系统软件的经费投入实在是太少了。
近年来,国家有关部门对软件行业的发展给予了更大的关注,尤其是1999年,围绕高科技特别是软件业的发展出台了不少优惠政策和相应的积极措施。这对于发展自主基础软件无疑是有巨大推动作用的。
笔者建议,对于基础系统软件特别是 *** 作系统的开发,应该像当年“两d一星”那样,集中优势,加强投入,争取在较短时间里有重大突破,使我国的软件产业能尽快有一个飞跃。
国产系统软件未取得预期的市场,未得到国人的认同,究其基本原因,笔者列出了以上五条。本人认为,诸多原因之中最重要的应是第一条,即市场导向和观念问题。如果首先从用户需求出发,根据市场规律制订并认真执行产品开发计划,协调力量,加强进度控制,严格管理和采取产品质量保证措施,策划好市场行销策略步骤和方法,那么国产 *** 作系统是有可能取得成功的。

美国针对华为的“禁售令”,我们都为华为捏了一把汗,一个全球最强的国家,倾全国之力封锁一家中国的公司。
芯片断供,华为海思“备胎”芯片补上;手机 *** 作系统断供,华为“鸿蒙” *** 作系统补上;那么,微软断供windows系统,有备胎计划吗?下文具体说一说。
余承东透漏,在今年秋天或者明年春天,华为将发布自研的 *** 作系统,“ 打通了手机、电脑、平板、智能穿戴,统一成一个 *** 作系统 ”。华为的 *** 作系统基于Linux核心进行了优化,因此可以兼容手机的ARM架构和PC端的x86架构。
手机、电脑、智能穿戴设备采用统一的 *** 作系统是否有可能?答案是可以的,比如苹果的iphone、Mac电脑、apple watch均采用了苹果的系统,IOS、MAC OS等均是基于UNIX系统的BSD分支。那么华为的自研 *** 作系统基于Linux,同样可以做的兼容x86架构和arm架构的处理器。
众所周知, *** 作系统是否能够成功,关键是其“生态链” ,即围绕 *** 作系统的相关应用。比如手机 *** 作系统的微信、QQ、淘宝、支付宝;电脑 *** 作系统的office、作图、办公软件等。
手机 *** 作系统“生态链”

根据余承东的说法, 华为的手机 *** 作系统兼容所有的安卓应用 ,并且对安卓应用通过“方舟编译器”编译之后,运行性能提升超过60%,可以媲美苹果的IOS系统。既然常用的应用软件可以使用,手机流畅度比安卓更好,我个人是非常期待华为手机 *** 作系统的。
电脑 *** 作系统“生态链”

为了能够统一安装到手机、电脑、智能穿戴设备,那么华为 *** 作系统必然选择了linux核心。根据我使用ubuntu的经历, linux电脑桌面发展已经很成熟,常用的办公软件、影音播放软件、作图软件、编程软件可以完美支持 。服务器端更是不用愁,服务器端可以说是linux一统天下了,windows server占的份额比较少。

总之,我对华为的 *** 作系统比较有信心,华为的 *** 作系统可能不会基于开源的android系统二次开发,而是在linux核心的基础上替换掉android的相关东西,打通了手机、电脑、智能穿戴设备,形成统一的 *** 作系统,兼容arm架构和x86架构的处理器。

华为可以解决宇宙间的一切问题!宇宙没有华为地球不会自转,宇宙没有华为太阳不会发光,宇宙没有华为行星就会陨落,宇宙没有华为天空一片漆黑…………

只可惜华为从内到外就只是一个三流品质一流价格的水军产品!!!

华为解决了手机端 *** 作系统,PC端 *** 作系统如何解决,会不会收编深度?从目前透露的鸿蒙系统信息来看,鸿蒙系统是可以在电脑端运行的,收编深度对其没有太多意义,像现在一样作为合作伙伴也是不错的。
Deepin目前是国产Linux定制化做得不错的PC端系统,图形界面漂亮简洁、对新手友好、最大程度符合了国人 *** 作习惯,已经有一大批软件可以在系统中使用。可以满足个人或办公通常的应用,比如系统中带有微信、QQ、WPS、搜狗输入法、网易云音乐、百度云等等,当然还有可以再深度商店中下载各种应用。当同样也有硬件效能不足、CPU管控及显示驱动支持不完善、很多驱动也没有等等问题。
而作为华为花费了7年时间打造的被迫转正的鸿蒙系统,是打通手机、电脑、平板、电视、 汽车 、智能穿戴的统一 *** 作系统,均可以在这些设备上运行。并且兼容所有安卓应用和WEB应用,目前正在进行百万台手机端的测试,并据测试数据表明比目前安卓要快体验要好,而在PC端并没有更多的消息。所以鸿蒙系统在电脑上也是可以使用的,如果Windows系统不被使用,那么华为也可以使用自家鸿蒙系统。
PC端鸿蒙系统与深度系统应该是有所区别,对于华为来说两个PC系统也没有太多意义。专一打造好鸿蒙系统,在中国市场获得桌面 *** 作系统的部分份额。而在服务器 *** 作系统方面,华为已经与深度建立了合作关系,专门针对华为的TaiShan系列企业级服务器定制打造 *** 作系统产品。这种合作关系对于深度系统的发展会有更多促进。
华为本身也有系统研发体系,对Linux应该不陌生,至于收编深度,可能并没有多大意义。而且深度公司也可能有自己的想法,未必就一定会卖掉自己。虽然目前的盈利点也并不多,产品及技术难度也并不会给华为带来多少助益,反而保持这样的合作双方都可以收益,却也并不会限制深度的发展。
我为什么觉得华为系统和深度肯定有关系呢?

一方面,因为华为鸿蒙系统是基于Linux内核;而且余承东明确说了,将打通PC、手机、智能设备等等,形成一体化;而深度 *** 作系统也是基于Linux内核,桌面应用为主的开源GNU/Linux *** 作系统。似乎有很多共同的地方,所以,我们似乎觉得华为和深度有关联的可能性很大。

去年的时候,就有消息传出,华为与深度达成合作,打造国产应用新平台。关键大家找到的点是:合作的taishan2280服务器入选中央政府采购网信息类产品名录。

其实,深度系统作为我国自己的 *** 作系统,虽然没有Windows强大,可是使用深度 *** 作系统,你能感觉到桌面是非常“干净”,能够满足日常办公、家用需求。

而华为和深度的合作虽然是在服务器上的合作,可是我们不能忽略华为和深度会在其他方面的合作,可能有的人说,华为的PC系统是华为云方向,我并不认同。

其实,从华为目前的被美国制约来看,如果华为和深度合作,可以为它打通PC一体化很有帮助,毕竟深度的 历史 也不短,技术也不俗。

当然,我们现在只是猜测,华为系统都没有出现,我们也不能有太大的奢望,希望华为的系统可以有不一样的发展,这才是我们期待看到的!
其实华为目前还有解决手机端的 *** 作系统。

虽然华为发布了一款基于微内核的 *** 作系统——鸿蒙OS,但是这款 *** 作系统更多的是应用在物联网之上而非用于手机端的 *** 作系统,华为手机仍然是使用的Android *** 作系统,但是由于谷歌不再授权华为GMS服务,因此在海外市场多少会受到一些冲击,国内由于谷歌退出了大陆市场,因此影响不大。
从长远来看,鸿蒙系统或许未来会成为一个可以替代目前Android系统的新移动系统,但是这个系统的发展过程是非常深远的。它必须要能超越目前的Android,带来前所未有的新交互体验,同时还要具备良好的生态环境。生态环境是支持一个系统持续发展下去的根本,不过好在华为的鸿蒙OS现在已经在面向开发者推出了软件开发奖励了。

至于PC端的系统,目前Mac OS仅支持苹果适用于自家的Macbook,Windows仍然是全球覆盖面最广的PC *** 作系统,Linux是服务器领域和Android软件开发有着非常不错的发挥,市场上基本都已经形成了稳定的局面,华为如果想推出自家的 *** 作系统,让然需要走非常长远的路。
华为目前还没有解决手机端 *** 作系统!

美国商务部将华为列为实体名单,也就是说美国商务部正式开始封禁华为。尽管经过协调美国给出了90天的延期,很明显这只是美国给出的一个“缓刑期”,这也是我们在没有掌握绝对核心技术必须面对的挑战。

在华为被禁之后,海思总裁何庭波给海思员工发出了一封公开邮件,何庭波在邮件中讲述了海思成立的原因。

海思成立是当时的华为高层做了一个大家以为永远不会发生的假设,现在回头看看你可以说是高瞻远瞩,更多是深处在这样的行业领域,随时都存在的危机感让华为被迫从最坏的假设出发,做出了一个很多人觉得匪夷所思的假设“假设某一天美国的芯片和先进技术不可得”。

因为这个看似不可能发生的假设,让华为走上了自主创新的道路,华为开始自己研发芯片,包括通信芯片、手机处理器芯片。华为的处理器芯片已经被应用到了手机上,可是通信芯片一直是华为的备胎,只不过现在美国商务部真正应验了,当然幸运的是华为的备胎足以成为应对方案。

美国商务部禁令出了以后,谷歌公司、微软公司先后终止了与华为的部分合作,华为又只好被迫提前让自研的鸿蒙 *** 作系统提前曝光,并且最早在今年秋就会亮相。华为本来没准备这么早亮剑,只不过没想到华为不得不提前被迫出鞘亮剑。

中兴被美国封禁以后,最终在我商务部的斡旋下,最终完成和解,过程是艰难的,最重要的是和解的代价是惨痛的、甚至可以说是极为惨重的。

作为和解的条件,中兴必须向美方支付10亿美金,并且额外拿出4亿美元在第三方托管。而在此之前的2017年,中兴已经向美国方面支付了超过892亿美元的和解费,中兴前后总共给美国支付了2292亿美元,这也是中国企业海外所支出的最大的罚款。

更大的代价是,中兴两家公司的董事会和管理层全部撤换,美国商务部哈讲选派合规的协调员入住中兴,工资还由中兴支付,这些人直接向美国商务部和中兴新董事会主席汇报工作,如果发现中兴后期经营活动违反了协议,那么美国方面有权随时再次制裁中兴。

总之,目前华为面临的挑战还很大,更大的挑战还是中国整个技术行业面临的挑战,我们不知道在哪些领域我们还会受到一些技术上的限制,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咱也不是好欺负的,咱现在腰杆儿也开始硬了。
华为解决了手机端 *** 作系统, PC 端 *** 作系统如何解决,会不会收编深度?

你好楼主!我看了一下赞数和评论比较高的回答,发现他们由于回答时间较早,获得的信息有限,现在我来补充一下答案。
在2019年8月举行的华为开发者大会上,华为消费者总裁余承东正式提出了鸿蒙系统,并且大篇幅详细地介绍了鸿蒙系统的全场景分布式特性以及未来的应用场景。
根据这张图看来,在2020年时,搭载鸿蒙OS20的创新国产PC会正式落地,可见华为可能会使用鸿蒙系统代windows *** 作
系统。
而根据早前网传的余承东言论
,鸿蒙OS打通了手机,电脑,平板,电视, 汽车 ,智能穿戴,统一成一个 *** 作系统。如果消息属实,那么我们就可以确定华为电脑会使用鸿蒙系统,而非深度。
而且微博上有博主称华为电脑会在明年初
发布。

不管怎么样,我们对华为鸿蒙系统不要抱有很快就能完善的想法,鸿蒙系统很可能在初期非常不完善,就如同当初的K2V3,在体验上无法做到差强人意,毕竟华为当初没有预料到美国竟然会制裁一家民营企业。

吾个人对华为 *** 作系统相对悲观,甚至绝望的给其判了死刑! 如果迫于强势压力,吾等非得自研 *** 作系统,那么 *** 作系统出于阿里、腾讯和百度的可能性最大,因为互联网是开源、共享的代名词,这也是开源 *** 作系统赖以布局开花的前提条件!!!如若华为出此系统,小米OV等自避而远之,开源之说则无从谈起!然若华为东施效颦,欲学苹果软硬兼施、闭合生态,多半也只黄粱一梦;只因乔布斯脑门爆裂,前无古人、后无来着,开创iPhone时代,智能手机风潮云涌之前,iOS早已泰山永固,而成世界独一无二之闭合生态,再无他者插足之地!!!故此华为系统欲成其事,唯有击破时代!拨弄起下一巨浪滔天,开创时代新品,赋能以系统生态,如此方能于江涛狂涌之前,完其大业!
华为对于 *** 作系统其实早已经有了自有方案,余大嘴最早在今年年初的时候就提出过已经有B计划,准备好了手机系统和电脑系统。而在美国封杀令后,余大嘴则持续爆料称自研 *** 作系统最快今秋面世,最晚明年春天,并且新系统是跨平台的系统!

由于是跨平台的系统, 也就等于华为自研的系统已经全面解决了手机和电脑这两大终端,并且向外延伸至了平板、电视、智能穿戴以及 汽车 等设备,新系统采用了微内核结构。如果真是如此的话,华为的新系统绝对是下一代的 *** 作系统,已经并非是我们当前理解上的 *** 作系统了。

系统现状: 现有的系统格局其实移动端和PC端是完全分开,Windows霸占桌面领域,安卓和iOS占据手机系统,当然iOS其实也算是一个跨平台的系统,不仅被用于手机,也被用于平板、MAC电脑,以及智能穿戴设备上。

对于这种现状,谷歌是不满意的(包括对安卓系统的问题),因此其已经在打造下一代的新系统Fuchsia,也是跨平台的系统,基于微内核架构。去年外媒曾报道华为在荣耀 Play上测试该新系统。

华为系统: 如果将这些消息合并起来看,那华为显然已经针对系统这块做足的功夫,布好了局。此外,还需要注意一点事,华为在5G领域上的领先优势,任正非在近期的采访时已经说了,5G上至少领先2-3年。在面对5G这种能给整个信息产业带来大变化的时刻,绝对是一个弯道超车的绝佳机会。所以华为的新系统一定是搭配着5G的技术和设备一起来打造的。也只有这样,华为才可能绕过现有系统打造起来的壁垒,实现真正的超越,或者是使自己的成功更加事半功倍。

现在美国又封杀了华为,在我看来算是人为的创造出了一个较好的切换系统的时机,如果没有封杀,华为单独上线这个系统推广时受到的阻力可能更大,不光是国内用户,也包括谷歌这些巨头,毕竟人家也是在搞类似的东西。现在被封堵后就可以正大光明的推系统,国内用户的支持力度也会更好,即便在国际上也能多少获得部分用户的同情和认可。
所以,综合现有信息来说,华为已经解决了手机和PC端的系统,也不会简单的收购深度这类linux桌面系统。
首先华为是否真正解决了手机端 *** 作系统,这还是个问号。需要等时间来验证。因为建立在手机系统上的app生态链是最主要的。

对于电脑系统,首先假设微软不给用windows了,这个只能是假设。早期电脑出厂多数都不预装windows的,DOS,Linux这些免费都先装上,你买回家自己装就是了。

深度是基于linux的。很多应用软件都是不支持的,只能应付下日常基本使用。对于很多专业领域的工作,其相应工程软件仅支持windows,连苹果的MAC OS都不支持。

所以对于电脑端 *** 作系统来说,生态也是一道要命题。在这个别人已经深耕占据统治地位的地盘里,要插入一脚其艰难可以预见。

Linux系统以安全、稳定、免费、高效、可自由更改源代码的特点,占据了1-2线城市90%以上的互联网企业以及移动互联网企业的系统应用。例如:百度、腾讯、阿里巴巴、淘宝网、京东商城、小米网、58同城、Sina、网易、滴滴打车、摩拜单车等都在大量使用Linux *** 作系统。
国外的企业更是对Linux情有独钟,谷歌、Facebook、亚马逊等,毫不夸张地说,只要你能随口说出来想到的公司后台几乎都在使用Linux系统(包括Windows的厂商微软公司也在亲近Linux系统),我们使用的手机、平板等大多都在使用Linux系统(安卓版),苹果系列产品也都是类Linux系统(Unix),可见Linux系统的应用之广,可以预见未来至少是10年,Linux将是服务器端最火、应用最广的 *** 作系统,没有之一,中国国家也在大力扶持Linux系统,例如江苏3000所中小学开始普及Linux系统。
再举个例子,大家使用淘宝、京东购物,使用百度、谷歌搜索,看起来网站界面很简单,实际上网站背后都是由数千到上万台、甚至10万台服务器来完成的,这也是企业为什么需要运维工程师的原因。
关于Linux系统发展前景如何,青藤小编就和您分享到这里了。如果你对大数据工程有浓厚的兴趣,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对你有所帮助。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数据分析师、大数据工程师的技巧及素材等内容,可以点击本站的其他文章进行学习。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z/1313617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10
下一篇 2023-06-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