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网站云服务器应该如何选择?

企业网站云服务器应该如何选择?,第1张

企业网站选择服务器要考虑一下几点,

1.关注硬件、软件

1)机房条件:推荐您选择多线路机房,中国电信、联通、教育网等多线接入,这样可以确保您的网站能够在全国范围内能被所有客户快速访问。另外还需要了解的是服务商是单点机房还是多点的云计算机房,通俗些讲就是当整个机房出现问题的时候,是否有替代方案,从确保客户的网站持续能够被访问。

2)底层架构:当前整个互联网已经步入云计算时代,因此在您选择网站服务器的时候建议侧重选择云计算架构的服务器。如何甄别哪?首先要查看这家服务上是否具有idc资格服务证,其次在其官方网站上寻找是否具有:分布式存储、关系型数据库、云引擎等类似的云计算产品或者服务。因为只有具备了云计算架构才能够提供以上类似的服务。

3)访问速度、稳定性:这一点还是要围绕在云计算方面,云计算能够有效解决传统物理主机无法解决的大面积宕机、DDOS攻击(一种高发性攻击,最显著的特点就是让您的网站无法访问或者访问速度非常慢)。

2售后服务是否健全

1)724小时免费人工服务:是当前最基本的服务内容。如果光图便宜选择了一些小的虚拟主机服务商,如果出现问题找不到解决人员,将会对您公司网站和业务造成损失。

2)免费的数据备份服务:当前备份服务最健全的莫过于云计算的同步备份。也就是针对您的网站提供每日备份服务,而不是传统物理虚拟主机的一周或者几周备份一次。并且还可以提供按需的恢复服务。

3)免费的网站备案服务:网站建设完毕、网站服务器购买完毕、域名解析完毕后,请您千万不要忘记进行网站备案,而这一步手续是非常繁琐的。但是如果您选择了一家正规的服务商,这一切将变得非常简单,因为有专业的备案服务人员为您提供备案引导服务,帮助您填写、提交备案文件确保网站备案成功。

4)免费的网站备案时间:一般情况下,网站备案大都需要几天的审核时间,一些特殊性质的网站,例如:论坛、电商等需要的时间会更长。而正规的服务商都会赠送客户正常购买时间以外的备案时间,也请您留意此服务,以免自己的正常利益受损。

具体还是要看贵公司的网站主要是做什么业务,要是只是展示用就用不到太好的,

云服务器和VPS主要有以下四点区别:

1、性能区别:

云服务器是同等配置独立服务器计算能力的4倍,可满足高性能计算的要求。

VPS虚拟服务器的计算能力只是独立服务器的部分。

2、便捷性区别:

云服务器只需要3~5分钟即可在线自助开通,3分钟即可在线完成 *** 作系统更换,在线修改密码仅需1分钟。

3、可靠性区别:

云服务器是基于服务器集群的,因此硬件冗余度较高,故障率低。

VPS虚拟服务器相对来说硬件冗余较少,故障率较高。

4、技术区别:

云服务器使用了云计算技术,,整合了计算、网络、存储等各种软件和硬件技术。

VPS虚拟服务器只是单纯的使用了虚拟化软件技术,相对于云计算技术的高标准来讲更较适合低端需求。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云服务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VPS

作为一个广义的术语,云计算描述了一种范围广泛的服务。许多IT厂商都抓住了“云”这个概念,并将其作为产品的一种通用技术。对于公司而言,为了真正了解并利用云计算的价值,首先要了解什么是云计算,及其不同的组成部分。由于云服务是一个广泛的服务集合,因此用户可以选择何时、何地以及如何使用云计算。在这份报告中,我们将解释不同类型的云计算服务,包括软件即服务(SaaS),平台即服务(PaaS)和基础架构即服务(IaaS);并给出一些例子来说明他们如何工作。我们也将说明云计算在什么情况下,不是最好的选择。

云计算层次(Stack)
云计算常被描述为一个层次堆栈(Stack),每个层次建立在另一个层次的顶部,并向上提供服务接口,因此被称为“云”。通常,对于云计算的的定义来自于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NIST将云计算定义为一个模型,简易的管理即可方便地按需配置网络访问,并可以配置计算资源(如网络,服务器,存储,应用程序和服务)。

这意味着最终用户可以方便快捷地利用大块资源。NIST还提供了几个特点,并且这些特点被认为是“云”服务中必不可少的。这些特征包括:

•按需自助式服务。用户通过注册获得服务,而传统的IT技术需要很长时间才能为最终用户提供服务。
•广泛的网络访问资源。可以通过标准平台(如台式机,笔记本电脑,手机等)来访问服务。
•资源池。资源可被多个客户享用。
•拥有快速的扩展性。可以随突发需求高峰来快速扩展。
•计费服务。按照使用协定来进行计费。

近几年,向市场推出的“云计算”概念,已经被传统软件厂商普遍接受。下图描绘了云计算堆栈的三个不同的类别:软件即服务(SaaS),平台即服务(PaaS)和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

在这份报告中,我们将对所有三个类别进行区分,而区分这三种方式有一个非常简单的方法:

•SaaS通过网络运行,为最终用户提供应用服务。
•PaaS是一套工具服务,可以为编码和部署应用程序提供快速、高效的服务。
•IaaS包括硬件和软件,例如服务器,存储,网络, *** 作系统。

有人曾将这3个组件相互关联,并写了一个比喻为了帮助理解:就其本身而言,单独的IaaS基础设施毫无作用,它只能为上一层的资源提供帮助来发挥其生产力,就好比道路的存在是为了汽车和卡车来运送乘客与货物。在这个比喻中,道路被比作为IaaS基础设施,而汽车和卡车是坐落在基础设施之上的工具(PaaS),运送的货物和人员则可被比作软件和信息(SaaS)。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本文对SaaS,PaaS和IaaS的差异进行了区分,但是PaaS和IaaS的概念已日趋模糊。现在我们对这些组件的交互有了大致的了解,下面将会把注意力转向堆栈的顶层——SaaS。
SaaS:软件即服务
软件即服务(SaaS)被定义为部署在互联网上的软件。通过SaaS授权后,可以订阅按需服务,即“支付使用”的模式,或通过广告等方式提供免费服务。这种服务的快速增长使得SaaS迅速流行,因此用户必须了解,什么是SaaS,以及在哪些场合下SaaS是重要的。

SaaS的特点
SaaS遵守广义云计算中的定义,并有如下特点:

•可通过Web访问的商业软件。
•软件集中式管理。
•软件通过“一对多”模式进行交付使用。
•最终用户无需处理软件升级和补丁。
•应用程序接口(API)可在不同软件之间集成。

SaaS的适用场合
SaaS为云计算的最终交付提供了一项技术方法。当使用云计算时,公司必须考虑所迁移的应用程序是否合适SaaS。在以下场合中将应用程序移植到SaaS是个不错选择:
•Vanilla提供的SaaS功能更为全面。一个很好的例子是Vanilla提供的众多服务中包含了电子邮件;而原先使用的是单一功能的软件,尽管也能满足商务需求,但并没有竞争优势。
•需要网络或可通过移动设备访问的应用。例如,移动销售管理软件
•用于短期需求的软件,例如一个特定项目的协作软件。
•在特定时间需求使用的软件,例如每月使用一次税收或收费软件。

SaaS在引入到商业界后,被Salesforce作为客户关系管理(CRM)产品广泛接受。CRM是最流行的SaaS应用之一,同样,电子邮件,财务管、客户服务和费用管理也通过SaaS取得了良好的吸收。

SaaS不适用的场合
SaaS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工具,但是在一些特定的情况下,SaaS并不是软件交付的最佳选择。例如,SaaS可能不适合于以下场景:

•在需要实时处理数据,以及高速的数据处理应用
•不允许数据被外部托管的情况
•已有现有的内部部署解决方案能够满足所有需求

SaaS,即“软件即服务”是云计算最广为人知的一种服务,世界各地都在利用云平台做为服务,但是它使得SaaS的易用性和IaaS变得更为混淆。

案例分析:SaaS使得Groupon公司按需为客户提供服务

Groupon网站于2008年11月推出,提供了横跨40多个国家,500多个市场的购物、消费交易平台。公司拥有的数千名员工分布在芝加哥以及帕洛阿尔托办事处,并且在欧洲、拉丁美洲、亚洲和非洲区域设立了办事处。Groupon公司为客户提供了优质的产品和出色的服务。

Groupon公司的客户服务主任Harrow介绍道:在公司成立的几个月内,客户数量以指数级上升。起初,Groupon公司几乎花费了10%的时间来响应客户请求。这些事务甚至需要几个员工才得以应付。随后,Groupon公司意识到,在没有一个真正的解决方案前,无法继续运行下去。

在确信了Groupon的快速增长将继续后,他对几个企业级的系统解决方案进行了研究。企业级解决方案非常复杂,并且很难建立,并且会阻碍客户体验。Harrow随后在网上搜索了在线支持软件,发现了Zendesk。通过对Zendesk进行评估后,Harrow得出了正确的解决方案。

并且他认为Zendesk使用直观。和其他平台相比,Zendesk更强大,并且评价更高。此外,由于它是一个基于Web的解决方案,能够对其进行扩展,以支持更多用户。

现在Groupon雇佣了150多个客户支持代理,能够每天处理近15,000个请求。在代理为客户提供公司服务的过程中,Groupon的宏帮助(即一些FAQ的模板)为公司建立起了一键式解决的客户形象。

同时,Groupon认为Zendesk能够与其他解决方案更容易地集成,通过在Zendesk中加入GoodData,Groupon能够扩展和增强其报告,并且不受电子表格的限制。

PaaS:平台即服务

在软件开发时,平台即服务(PaaS)为SaaS提供了基础。PaaS被定义为一个计算平台,它使得用户能够快速、方便地创建web应用,并且无需担心维护下层软件。

PaaS类似于SaaS,不同之处在于其通过网络建立一个软件平台,而不是通过Web软件提供服务。
PaaS的特点
PaaS由许多不同的特征构成,以下是一些基本的特征:

•在相同的集成开发环境中用来开发、测试、部署、托管和维护的应用。
•基于Web的用户界面来创建工具,可用于创建、修改、测试和部署不同的UI场景
•多客户架构,可使多个并发用户使用相同的开发应用
•内置部署软件的可扩展性,包括负载平衡和故障转移
•通过公共标准集成Web服务和数据库
•支持开发团队协作,包括一些PaaS解决方案以及项目规划、沟通工具
•用来处理帐单和订阅管理的工具

尽管PaaS在许多方面类似于第三部分的IaaS,但PaaS有附加的服务价值以及两个显著特征:
1、它是软件开发的协作平台,可用于管理应用程序的数据源和工作流。一个例子是Heroku的PaaS的,其利用Ruby on Rails语言开发。
2、它允许用户来利用应用程序的公共数据来创建软件,该类型的PaaS可以被看作是一种方法来创建具有一系列具有公共数据格式或类型的应用程序。Forcecom的PaaS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PaaS的重要性
当多个开发人员对同一个项目进行开发或者需要外部人员对开发进行交互时,PaaS特别有用。下面的案例表明,对于那些拥有客户关系管理工具(例如销售信息)并希望应用程序能充分利用这些数据的人而言,PaaS被证明是无价的。同时,对于那些希望自动化测试和部署服务的开发人员,PaaS是非常有用的。

基于迭代和增量开发的方法使得软件开发加快并得以普及,它简化了PaaS的开发和软件迭代的困难度。
PaaS的一些例子有:谷歌的App Engine,微软Azure服务,以及Forcecom平台。

不适合使用PaaS的场合
我们认为,PaaS将成为软件开发的主流方法。实现流程自动化、并且使用预先定义的组件和构件,自动部署到生产的能力将提供足够的价值,并且非常有说服力的。虽然如此,但是在一定的情况下,PaaS可能并不太理想,例如:

•当应用在托管时需要较高的可移植性
•当专用开发语言会妨碍今后的另一提供商的上层服务
•当应用程序性能需要通过底层硬件和软件来进行定制
案例分析:Menumate公司部署使用PaaS
Menumate为澳大利亚的整个酒店行业销售硬件和软件。使用PaaS的优势使得Menumate在Forcecom在迁移的过程中,能够使用相同的应用程序。
为其负责软件开发的Trineo公司的执行董事Fowlie说,使用Forcecom的PaaS平台允许Menumate得以集中控制。
Trineo的执行董事Keswani觉得传统方式需要显著增加基础设施、连接以及安全性需求,而Forcecom平台本身提供的这些非功能性需求,使得Menumate和Trineo能够纯粹专注于开发所需的功能。此外,利用PaaS的做法意味着Trineo可以采取现有的集成和自动化部署工具来简化整个软件的开发过程。

通过使用PaaS,Trineo已经能够在不同业务中利用一系列现成的应用程序来开发新应用。以下是PaaS的一些应用:

许可证密钥:Menumate软件通过使用许可证密钥来激活客户已支付的功能。PaaS编程语言的强大功能允许Menumate软件快速部署到Forcecom(其许可证密钥通过Salesforcecom的CRM中链接),这使得销售和支持人员可以快速查看许可证的状态。

案例管理增强:Menumate处理的很多案例与消耗品订单有关。为了解决这个问题,Menumate拥有一个单独的基于DOS的应用程序,允许用户创建订单和发票。Menumate能够在支持案例中添加产品,并用现有的集成软件自动将发票发送到会计软件上。
标签印刷:另一项传统应用,能够为耗材和硬件创建货运标签,并将其发送给发送客户。使用PaaS技术,可以将这些标签直接打印到客户记录中。

IaaS:基础设施即服务
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提供了云计算基础架构,包括服务器、存储、网络和 *** 作系统。它作为一种按需服务,使得客户无需购买服务器、软件、数据库空间或网络设备,而只要按需购买这些资源的外包服务。
正如以往的白皮书介绍过,IaaS也有一些值得注意的地方。通常它可以分为公共和私有两种基础设施或是两者的组合。“公共云”被认为是包含了共享资源并在互联网上部署了自助式服务的基础设施。
相比之下,“私有云”也集成了一些诸如虚拟化等的云计算功能,但它是运行在专用网络上的基础设施。此外,一些托管服务提供商已经开始在提供传统托管服务的同时,也提供公共或私有云的网络组合。这种组合方式通常被称为“混合云”。

IaaS的特点
与之前两个部分的SaaS和PaaS相比,IaaS的是一个迅速发展的领域。可以说,它普遍遵守以下几个核心特征:
•以资源分配作为服务
•允许动态调整
•成本可变,以效用定价
•通常在单一硬件上支持多用户

目前已有大量的IaaS供应商,其中既有诸如Amazon和Rackspace的超大型云供应商,也有区域型的佼佼者。

正如之前所述,PaaS和IaaS的之间的界限正变得越来越模糊,因为供应商正将平台工具作为IaaS的一部分来帮助云的多种类型的部署。

IaaS的适用场合
IaaS在与云计算密切相关的场合下将会发挥效益,这些场合包括:
•要求基础设施能在任意时刻能适应变化多端的需求量
•当新公司没有预算投资于硬件
•当公司发展迅速,在扩展硬件时遇到问题
•当公司迫于预算限制,需要将资金转移到经营开支上
•一些特定的商务领域,也可用于测试或临时性的设施需求

不适合使用IaaS的场合
虽然IaaS有可扩展性强和大规模部署迅速的优势,但在某些情况下也有它的局限性。在以下场合中,建议慎用IaaS:
•限于法律的规定,要求数据存储和处理进行隔离
•对基础设施有非常高的性能要求,或原先的内部部署或专用托管基础设施已经满足需求

案例分析:Live Smart通过采取基础设施来帮助减肥者

Live Smart是推广该饮食解决方案的幕后公司,主要出版饮食类书籍和策划在线活动。Beyond Diet是该公司旗下的一个与减肥者互动的社区网站。
从2008年起该公司的业绩增长迅猛,甚至在2010年有了50倍的收益增长。这相当于网站有30万日的均实访客量,峰值甚至高达100万人次。当在考虑基础设施的架构时,Beyond Diet需要的是可托管性和可扩展性。重要的是,Beyond Diet网站规模需要动态的扩大或缩小的能力,以来应对定期的大流量高峰。

Live Smart首席技术官Rob·Volk说:“迁移到云基础设施后他省心了,而在此之前Live Smart在其网站上需要有一个兼职系统管理员,这是显然不是最好的选择;现在有了Managed Cloud(由云提供商Rackspace提供的IaaS服务),Rackspace基本上可以扮演我们的Linux和Windows系统管理员,全天24小时任何时刻如果发生当机,几分钟之内他们的工程师就会来解决这些问题,这个云改变了我们的工作,因此我们需要这种基础设施。”

对于Volk来说,将其网站移动到云的主要动力是他可以更加专注核心业务,而让那些基础设施的专家来日常管理云的运维,因为云供应商提供多级冗余的硬件、快速的配置和高度的灵活性,这些都起了决定性因素。有趣的是,Volk甚至从未考虑过经营自己的物理服务器,而是考虑究竟选择托管服务器还是云中的一个。

他选择了云还因为它降低了成本,相比那些专用服务器,云的选择有更高的灵活性。

Volk正在使用多个云服务提供商:他有三个Web服务器,多个数据库服务器和一个Rackspace的负载平衡器,同时也使用Amazon的S3服务。

Volk认为其中最大的好处是云基础设施的可扩展性。他解释说:“每当过年的时候很多人都去节食,我们的服务器的高峰时间正是在每年的1月到到3月之间,此时网站的流量是平时的三倍,而利用云服务器,我们只需在几分钟之内就能建立好新的Web前端。一旦流量下降,我们可以关闭这些前端。只有在云虚拟化环境中,我们才可能有这样的可扩展性。”

结论
云计算不是一个单一的术语,而是一个总称,它提出了IaaS作为基础、PaaS作为开发工具、SaaS作为顶层应用,来取代以往的内部部署应用服务。
对于那些打算迁移到云计算的公司而言,非常重要的一点,是需要了解云计算的每个层面,并结合自己的情况来决定哪些是适合他们需求的解决方案。
随着IT的发展,云计算将加速变革,并将成为未来IT默认的交付方式,所以公司应该尽早考虑将其业务迁移到云计算上。小鸟云——企业级云服务商

举个比较形象的例子吧,如果说华为云空间只是一个为个人用户提供云存储服务的“银行”,那么华为云就是一个为个人或集体用户,提供包括但不限于云存储、云数据库、云服务器等各种服务的“多功能事务所”。

一、华为云和华为云空间区别很大

华为云和华为云空间,看似只是两字之差,但实际上,两者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华为云是面向与华为有商务合作的个体或机构用户,提供云服务器,云数据库,云存储,大数据,云安全等多项服务。

华为云空间则是面向使用华为终端设备的个体用户,提供照片、联系人、备忘录的存储管理和同步服务。

这两者之间的区别一看就是很明显的,就正如我开头说的那样:

如果说华为云空间是一个只能提供云存储服务的“银行”,那么华为云就是一个能提供包括但不限于云存储、云数据库、云服务器等多种服务的“多功能事务所”。

二、华为云和华为云空间的用户数据不互通

上面已经提到了,华为云是面向与华为有商务合作的个体或机构用户,华为云空间则是面向使用华为终端设备的个体用户。

显然,这两者面向的用户就不一样,所以,两者的用户数据也是不互通的。

互通与不互通是什么意思呢?

就是说,假如你在华为云上面注册的账号,在华为云空间中也可以登录,反之亦然,那么这就是双方用户数据互通的表现。

如果你在华为云上面注册的账号,在华为云空间就不能登录了,反之亦然,那么这就是不互通。

华为云和华为云空间的用户数据是不互通的。

三、华为云和华为云空间提供的服务截然不同

华为云和华为云空间,两者提供的服务类型也是截然不同的。

华为云空间,虽然能为购买了华为终端设备的用户,提供照片、联系人、备忘录的存储管理和同步服务,从而实现多终端层面的数据共享,非常便利,但是对于企业级用户来说,这点功能是远远不够的。

对于企业用户来说,不仅仅只是需要存储文件,还需要“高度智能化”地存储文件,因为所需要存储的数据量实在是太大了。如果管理不到位,光是检索起来都很麻烦。而企业级用户对数据的要求,又不仅仅只是“能检索就行了”,事实上检索仅仅只是入门而已。

企业级用户真正最需要的,其实是“智能关联”,也就是从各种数据中找到彼此显性或隐性存在的关联,从而发掘更有价值的信息——这就是所谓的大数据。

华为云空间虽然有一定的云存储功能,但是却不能为用户提供大数据功能。

但是这些功能,华为云却可以提供,除此之外,云服务器,云计算,云安全等企业级服务,华为云也可以提供。

说到这里,想必大家也已经能非常直观地明白了,华为云和华为云空间提供的服务也是区别很大的。

运维人员的工作每天基本上都是在检查问题,枯燥但又重要, 要是你的某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并没有及时发现问题,对于企业来说损失可能非常大,基本上运维人每天的工作我罗列了下,有这几种:

1、负责服务器的硬件配置、软件安装、机房上下架等技术维护工作

2、负责虚拟化技术产品物理机配置、管理和日常运行监控和维护

3、负责独立主机或虚拟应用产品的开通使用、日常维护、故障诊断和排除

4、提供独立主机或虚拟应用客户产品 *** 作和应用方面的技术支持

5、监视分管的服务器,及时发现问题,并积极解决问题

现在信息化数字时代,单靠人工去检查出现错误几率会很大,而且有的运维人还不只管理两台服务器,像我们公司的运维每人至少要管理30台服务器,这样子单靠人工运维耗费的人工成本和时间是非常大的,所以还是推荐你用运维工具吧,比如云帮手()

1支持跨云商批量管理服务器

2兼容性强大,兼容市面基本所有的云商云主机,兼容 *** 作系统;

3 *** 作简单,可视化界面预览资源、一键修复、一键部署;

4 可以远程登录云主机FTP桌面,处理云主机上的文件;

5监控和资源还有告警功能,这个是挺好的,不用盯着看;

6系统修复功能,这个是挺实用也比较必须的;

7免费使用。总得来说功能还是挺全的,不存在需要又要另外找软件的尴尬。

你好,很高兴回答你这个问题。从运维的角度来讲,服务器的数量少并不意味着我们的运维工作就非常轻松,相反我们更应该重视此阶段的工作。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开展我们的运维工作:

1应用服务器

我们可以从当前服务器中找出 至少2个节点装Vsphere虚拟化,建立一个数据中心、集群 ;如果你的服务器有多网卡和SCSI,还可以做一些更高级的应用,如vmotion、负载均衡、高可用等。当虚拟机或服务器故障,可以 实现故障自动转移,有效的避免了单节点的故障,提供服务器的容错率

我们可以在新建的虚拟机部署Web、API等各种应用,而且 虚拟机可以在vCenter图形化界面下统一管理 。这一般是中小公司的在服务器方面的解决方案。

当然,我们对docker比较熟悉,可以使用一套docker解决方案,这比Vsphere更能节省一部分资源。当然这个需要的技能要求也比较高,需要我们不断积累。


2数据库服务器

数据库服务器在此我们单独拿出来,是因为数据库对服务器性能、磁盘IO要求比较高,不太建议使用虚拟机,当然这需要根据业务的实际情况来做选择。 数据库我们需要通过一主一从、一主二从的方式实现高可用,来避免数据库单点问 题,我们还可以选择合适的proxy来进行读写分离、读负载均衡等。另外还要考虑数据的本地备份、异地备份,来确保数据可恢复。


3系统监控

当我们在应用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上线一套系统后, 我们需要通过监控掌握从服务器硬件、基础状态、应用、数据库等从下到上的运行状态 ,以便我们能够对告警及时做出响应。考虑到报警的及时性,我们需要监控接入多种报警渠道,如微信、钉钉、邮件、短信等。监控的目的是发现问题、解决访问,因此我们需要踏实的做好这一步,才能为我们的业务保驾护航。


好了,其实不管服务器多少,我们都需要扎实的把基础打好,这样才能以不变应万变面对各种情形。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到你。



题主没有详细说明具体应用系统的功能,比如是否单一的Web服务?有没有微服务、分布式、集群化扩展的潜在需求?

通常来说,建议使用云服务自动化运维。云服务已经成为IT技术的核心基础设施,充分利用云服务带来的d性和分布式优势,赋能自动化运维。

一,自动构建系统

如果需要构建应用,那么就建议配置使用CI/CD持续化集成和自动化部署,比如常用的Jenkins,配置Git代码提交时触发构建,然后自动部署。

二,日志收集处理系统

1,ELK是常见的日志收集管理系统,包括ElasticSearch, LogStash, Kibana三个服务,架构示意图如下:

2,在ELK系统中,Kibana是一个图形化展示工具,配置查询条件,运维人员随时可以搜索指定日志信息,分析处理故障。

三,服务监控

1,云监控CloudMonitor

主流云服务商都将监控功能集成到了基础架构中,以阿里云为例,云监控提供了多种配置,多维度全方位监控。


比如配置CPU使用率到达80%时,自动触发动作,增加服务器实例,同时邮件通知运维人员。

2,应用监控

以监控宝为例,配置服务地址,选择分布在不同地区和运营商的监测点。当监测点不能正常调用配置的服务地址时,将收到警告信息,可以选择邮件、短信、电话等通知方式。


四,潜在的系统扩展需求

1,是否集群化部署?需要AutoScaling自动伸缩吗?

小型化和集群化并不冲突。如果采用集群化部署,可以配置触发条件,满足时自动增加或者释放服务器资源。比如当CPU使用率达到75%或者内存占用率达到75%时,根据配置好的服务器和数量,自动触发。

2,是否使用Docker容器技术?

Docker将应用以及依赖打包到一个可移植的镜像中,可以实现虚拟化,有助于快捷高效的交付应用,结合Docker-compose资源编排,快速实现自动部署更新,不再需要常用的Jenkins构建服务器。

机器数比较小的话,你可以用云的服务器,这样可以节省好多钱。找一个专门的运维,还不如让开发自己来搞,因为机器少运维他也应付得过来。现在都在搞云计算了,把你的机器放上阿里云或者腾讯云,你自己维护好很多,包括网络贷款都很容易扩容。上面这个我说到的只是说建议你如果你已经是自己的机器了。我建议你从我下面所说的来搞。

认为的整个过程的话一般分为三个阶段,第一的话是手工阶段,什么东西都是手工搞。

第2个阶段就是脚本阶段了,本来手工搞的东西全部脚本化。

第3个阶段就是平台化了,平台化了之后,所有东西都在页面上完成系统完成,不需要人工来干预,甚至不用运维来搞。

有一些人说既然认为就是最后的一个阶段,但是这个很不成熟。所以我就不说了。

针对你这个机器数少的,你可以手工认为,或者说用脚本认为都没问题。

在合适的阶段做合适的事情就是最好的。所以我建议你手工运维或者脚本运维。

我们项目用的 wgcloud运维监控系统 ,它前身是开源项目,后来推出的商业版,也有免费版

wgcloud运行很稳定,性能很好,部署和上手容易

wgcloud支持主机各种指标监控(cpu状态/温度,内存状态,磁盘容量/IO,硬盘smart监控,系统负载,网卡流量,硬件系统信息等),数据可视化,进程应用监控,大屏可视化,服务接口检测,DOCKER监控,自动生成网络拓扑图,端口监控,日志文件监控,web SSH(堡垒机),指令下发执行,告警信息推送(邮件钉钉微信短信等)





可以装虚拟机代替,在同一个局域网情况下

找服务商外包服务,或者网上托管也不贵收费

服务器数量比较少,比如10台服务器,基本可以不设置运维岗位了,后端开发人员 或者架构师就能搞定。

我就是那种曾经在创业的小公司待过的开发人员,开发,运维我都干了。

但是想想如何更科学更高效的运维还是很有必要的。


运维的目的

软件系统的运行时环境:即公司的业务产线,靠它创造业务价值,这个是最核心的功能诉求。


实时监控系统: 任何时候都要对当前公司的产线的压力一清二楚,有问题功能随时解决,有性能问题及时扩容或者回收资源


降低服务器成本:在业务萎缩的情况下,准确评估哪些资源可以回收,降低服务器的支出


这个是当时我认为的运维的三个主要目的。

运维方案

开发半路出家,当时采用的是shell+python+ansible+jekins+elk的方式

首先,我会及时的更新业务产线的物理架构图,根据架构图来规划服务器的资源使用。

比如多少个web服务,数据库多少,zk,kafka,redis集群怎么分布。

集群部署一般是放在多个服务器上的,这个时候ansible就派上用场了。

jekins主要用来自动发布更新程序已经做定时回收磁盘的任务。

elk主要用来做应用的日志系统和监控告警; 可以通过看板随时知道产线的请求数量和并发数量;


以上的运维方案适用于小公司。运维工程师看到了可以补充

搞个zabbix刷

数量少。如果配置好可以虚拟化。然后跑容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z/1314553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11
下一篇 2023-06-1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