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服务器是什么?

时间服务器是什么?,第1张

现在网络中的DNTS-8设备种类和业务类型越来越多,服务器的数量也与日俱增。传统上,各种服务器、网络设备使用的时间都是由设备内部时钟来提供的。由于服务器、网络设备本身的时钟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尽管这种误差每天不大,但经过一段时间的累积就会出现大的时间差,从而导致网络中各服务器、网络设备的时间不一致。对于一些重要的行业来说,这种时间的不一致是致命的。基于以上考虑,网络中有必要部署NTP网络时间服务器,使用GPS信号作为时间源,同时可选北斗、CDMA、IRIG-B、OCXO、铷原子钟等时间源,通过NTP协议对网络内的所有服务器和网络设备的时间进行同步。
中新创在的NTP网络时间服务器是针对自动化系统中的计算机服务器、控制设备等进行授时的高科技产品,它从GPS北斗卫星上获取标准的时间信号,将标准时间信息通过各种类型接口(脉冲、B码、串口、NTP、ieee1588、DCF77)传输给自动化系统中需要时钟信息的设备

北斗高精度时空服务累计服务超11亿人口

北斗高精度时空服务累计服务超11亿人口,千寻位置每月处理的北斗加速辅助定位服务请求超过600亿次,服务覆盖全球超过230个国家和地区。北斗高精度时空服务累计服务超11亿人口。

北斗高精度时空服务累计服务超11亿人口1

截至2022年3月,北斗高精度时空服务的每月调用次数已突破1000亿次。其中,北斗加速辅助定位服务请求超过600亿次,实时厘米级和实时亚米级北斗高精度定位服务请求超过480亿次。目前,北斗高精度时空服务覆盖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累计服务超11亿人口,总服务次数超过2万亿次。

作为国家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全国一张网”的建设和运营方,千寻位置网络有限公司基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自主打造了“星地一体”时空智能基础设施,通过卫星与互联网双路播发平台,将各类北斗高精度时空服务播发给全球用户。

针对时空智能服务覆盖广、用户规模大、实时性要求高等特点,由我国自主研发的高性能分布式应用框架,可实现高覆盖、高可用、具有高并发处理能力,拥有云端一体的核心技术,使用户的定位体验更加智能。

目前,北斗加速辅助定位服务已成为国产智能手机“标配”,多款手机芯片已集成此项服务;华为等品牌的智能手机还应用了实时高精度定位服务,可实现亚米级定位,具备车道级导航功能。从汽车、无人机、公交车、共享单车,到城市道路基础设施,再到桥梁、矿山等领域,高精度时空服务正在为各类智能装备提供服务。

北斗高精度时空服务累计服务超11亿人口2

千寻位置的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3月,千寻位置北斗高精度时空服务的每月调用次数超过1000亿次,累计服务全球超过11 亿人,总服务次数超过2兆次,服务覆盖全球超过230个国家和地区。从用户规模而言,千寻位置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时空智能服务提供商。

细分来看,千寻位置每月处理的北斗加速辅助定位服务请求超过600亿次,实时厘米级和实时亚米级北斗高精度定位服务请求超过480亿次。千寻位置每天处理位置数据近40亿。

在千亿级月调用次数的背后,是千寻位置基于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自主打造的遍布全球的“星地一体”时空智能基础设施,通过卫星与互联网双路播发平台,将各类北斗高精度时空服务播发给全球用户。

针对时空智能服务覆盖广、用户规模大、实时性要求高等特点,千寻位置自主研发了高性能分布式应用框架,可实现高覆盖、高可用、具有高并发处理能力,拥有云端一体的创新核心技术,让用户的定位体验更智能。

千寻位置保有北斗高精度时空服务的多项国民级规模应用。从手机、汽车、无人机、共享单车、公交车,到城市级的'智慧锥桶、三角牌、摄像头等道路基础设施、再到能听诊危房、桥梁、矿山的形变监测设备等,为各类智能机器提供精准时空信息,帮助它们对周围环境进行感知和决策。

目前,国产安卓手机都基本标配千寻立见(FindNow)北斗加速定位服务,高通、联发科、展讯等手机芯片也集成了这项服务。多款手机还应用了千寻位置实时高精度定位服务,可实现亚米级定位,具备车道级导航功能。小鹏、高合、广汽等40多款智能驾驶汽车也正在陆续上路,应用千寻位置高精度时空服务后,可实现高速自主导航驾驶。

千寻位置将继续开展北斗高精度时空智能领域自主可控技术攻关,带动产业落地,努力成为我国北斗产业化、规模化应用重要引擎,为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供支撑。

北斗高精度时空服务累计服务超11亿人口3

4月6日,时空智能服务提供商千寻位置宣布,截至 2022 年 3 月,千寻位置北斗高精度时空服务的每月调用次数超过 1000 亿次。累计服务全球超过 11 亿人,总服务次数超过 2 兆次,服务覆盖全球超过 230 个国家和地区。

在千亿级月调用次数的背后,是千寻位置基于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自主打造的全球“星地一体”时空智能基础设施,通过卫星与互联网双路播发平台,将各类北斗高精度时空服务播发给全球用户。

北斗导航是中国自主设计开发的全球导航系统,也是目前全球四大导航系统之一。自1994年启动建设,从北斗一号、二号到2020年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目前在轨服务的北斗卫星共计45颗。

目前,国内以北斗为核心的导航与位置服务技术创新持续活跃,据国家发展改革委高技术司介绍,北斗系统已全面服务交通运输、公共安全、应急管理、农林牧渔等行业,融入电力、金融、通信等基础设施,广泛进入大众消费、共享经济和民生领域。

千寻位置透露的数据显示,其处理的北斗加速辅助定位服务请求超过 600 亿次,实时厘米级和实时亚米级北斗高精度定位服务请求超过 480 亿次。每天,千寻位置处理位置数据近 40 亿。

目前,千寻位置保有北斗高精度时空服务的多项国民级规模应用。从手机、汽车、无人机、共享单车、公交车,到城市级的智慧锥桶、三角牌、摄像头等道路基础设施、再到能听诊危房、桥梁、矿山的形变监测设备等,为各类智能机器提供精准时空信息,帮助它们对周围环境进行感知和决策。

同时,国产安卓手机都基本标配千寻立见(FindNow)北斗加速定位服务,高通、联发科、展讯等手机芯片也集成了这项服务。华为、小米、OPPO 等多款手机还应用了千寻位置实时高精度定位服务,可实现亚米级定位,具备车道级导航功能。发改委数据显示,2021年,国内智能手机出货量中支持北斗的已达324亿部,占国内智能手机总出货量的945%。

北斗和正原始股已被权威媒体报道涉嫌诈骗,具体报道如下:

推出“北斗七星”手机的北斗民用研究院设立之初有三家股东,分别是重庆政通、何镇初、北斗丝路信息产业(沈阳)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斗丝路),2017年4月,重庆政通和北斗丝路退出。其中,北斗丝路法定代表人为李玉春。

李玉春同时是北斗和正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斗和正)的股东,北斗和正法定代表人为潘荣强,该公司已被列入工商部门经营异常名录,原因是2017年2月以及2017年9月无法通过登记的住所或者经营场所与其联系。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2018年5月8日探访北斗和正注册地址,发现该地址目前为国嘉吉祥大健康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嘉吉祥)。

大厦物业人员查询后告诉记者,在国嘉吉祥之前的业主为“贵州吉祥数贸贸易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吉祥贸易)”,吉祥贸易于2016年8月份进驻大厦,2017年9月搬离,11月份业主换为国嘉吉祥。

在工商关系上,吉祥贸易与北斗和正之间有着间接关联关系。贵州吉祥数贸贸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贵州吉祥数贸)持有北斗和正51%股权,贵州吉祥数贸股权由包括潘荣强在内的5个自然人以及吉祥贸易持有。

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显示,贵州吉祥数贸与吉祥贸易二者登记的企业联系电话为同一个,股东及出资人皆为“潘荣强”。

北斗和正以及贵州吉祥数贸与“北斗健康大数据平台”关系紧密。记者以投资者身份拨打贵州吉祥数贸与吉祥贸易联系电话,其彩铃中介绍“云吉祥1949”产品。接听人员称,该公司为央企,“云吉祥1949”已经发售至第三期。

实际上,该企业出资人没有国有资本。记者在一个名为“央企北斗吉祥原始股权”的QQ群中发现一段介绍,“央企北斗中兴与吉祥数贸集团共同打造的北斗健康大数据平台,北斗技术由军工转民用的推广应用服务,吉祥数贸占股51%,目前‘云吉祥1949’已在香港创业板上市。”

而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应用管理中心曾在官网发布声明,“我中心从未授权北斗中兴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北斗和正科技有限公司、贵州吉祥数贸贸易股份有限公司开展北斗卫星导航终端设备研制生产、应用平台、运营服务及民用产业化等相关业务。以上公司也从未申请、获得北斗导航民用服务资质证书。”

扩展资料:

作为国之重器,我国的卫星导航系统“北斗”人尽皆知,军事用途和高科技的背景让“北斗”略显神秘。而在北斗的民用化过程中,各类蹭概念、伪北斗的项目也层出不穷,花样套路令人眼花缭乱。

前不久被业内人士辟谣的“北斗地图APP”仅是行业乱象的冰山一角,《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发现,借“北斗”之名进行炒作已构建成了另一种商业“生态圈”,其中不乏胆大者伪装央企招摇撞骗,甚至有地方政府中招。

在这背后,可以看出民众及地方政府对北斗产业落地的热情。目前,国产北斗芯片累计销量突破6500万片,遏制北斗产业应用发展的瓶颈已经突破,越来越多的手机品牌均开始支持北斗导航。但需要注意的是,用户却称感知不到北斗导航的存在,在应用中GPS仍然是主力,北斗导航赶上甚至替代GPS仍需要时间。

此外,业内多次呼吁不要盲目建设产业园,这无益于北斗产业健康发展,但北斗产业园数量仍突破了40个。随着产业园逐步投入运营,一些早期盲目发展的弊病也开始显露,甚至有园区已被证实发展停滞。

北斗产业化落地步伐加快,外界对于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愈加期待。不过,大众对北斗的技术特点以及应用场景不够了解,这也为“蹭热点”者提供了可乘之机,“伪北斗”产品大行其道。

近期调查发现,有人为产品冠以“北斗”之名,在营销过程中博得高关注度;也有人将北斗与相距甚远的大健康概念联系起来,借“北斗”兜售理财产品;

更有甚者,一面以产业联盟身份与央企签署合作,另一面伪装央企身份与地方政府洽谈投资……一系列套路与国之重器“北斗”联系,其野蛮生长让人难免担心——北斗产业生态是否将会因此受到影响?

参考资料来源:每日经济新闻网-“伪北斗”项目层出不穷 打央企旗号开发小镇套路多

2020年6月。
拓展:随着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的发展,信息安全问题日益凸显,安全变得越来越复杂,网络恶意攻击强度,频率,规模和影响不断升级,安全"边界"发生巨大变化通过北斗时空信息的应用,为工业互联网中的数据提供统一的时间,位置信息,将时空信息作为工业大数据的关键标识,构建了基于北斗时空基准服务的工业互联网安全保障平台,实现高精度定位,时间基准,多源传感器柔性接入和空间地理信息服务,实现了工业数据与高精度时空数据的融合,解决了工业大数据的隐匿性,大大降低了工业互联网的安全风险,提升工业生产效率

贵安新区
1、华为七星湖数据存储中心(贵州)
2、腾讯贵安七星绿色数据中心(贵州)
3、苹果亚洲最大数据中心贵安开建,(贵州)
4、蚂蜂窝自由行大数据联合实验室落地贵州
5、贵阳成为阿里云的全球备案中心和技术支持中心。(贵州)

宇宙航天之父齐奥尔科夫斯基早有预言,“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人类不可能永远被束缚在摇篮中”。

事实上,航天不仅关乎整个人类的未来,也是中国人千百年来的梦想。

正值2018年关将近,当回顾这一年中国所走过的航天路时,我们会发现这样一份长长的成绩单:

截至12月27日,中国在2018年完成了38次火箭发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也完成了第296次飞行,其中包括:

18颗北斗三号卫星发射并组网成功;

遥感卫星30号04组、31号01组成功发射;

高分一号02、03、04星,高分五号、六号、十一号成功发射;

高景03、04星的成功发射,并与2017年发射的01、02星完成首批组网;

嫦娥四号中继卫星“鹊桥”、嫦娥四号探测器相继成功发射;

风云二号H星的成功发射,并与在轨的风云二号E、F、G星开展组网观测;

海洋一号C星、二号B星成功发射;

陆地勘查卫星三号、四号成功发射。

不仅如此,2018年也是中国商业航天发展的元年。中国民营公司在航天领域取得了一个个从0到1的突破,航天领域的商业化尝试也迈出了实质性的脚步。例如:

5月17日,“零壹空间”成功将中国首枚民营亚轨道商业火箭发射上天。

10月27日,“蓝箭航天”研制的朱雀一号固体运载火箭发射升空,虽然发射失败,但这却是中国民营公司在航天企业的首次轨道发射,具有不容忽视的巨大意义。

12月7日,长沙的天仪研究院研制的多颗卫星成功升空。

2018年的航天发射成果中,最振奋人心的莫过于北斗三号基本系统 星座 部署的圆满完成。10次成功发射、18颗北斗卫星升空、19颗成功组网,北斗导航系统成功迈出了从区域走向全球的“关键一步”。

然而,就像“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北斗三号全球导航系统的成功,也离不开整个北斗系统的大背景。

北斗导航卫星副总指挥沈苑在造就演讲中就提到,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经历了三个阶段的进阶:北斗一号、北斗二号、北斗三号。

从1994年,中国开始建设北斗一号,通过不断的迭代升级,2012年完成了由14颗卫星组网的北斗二号,稳步实现了北斗系统的区域性系统建设。

2016年发布白皮书、2017年完成首发、目前已完成19颗卫星组网的北斗三号,基本实现了由区域性向全球性的发展目标,最终将在2020年完成35颗卫星发射组网,成为与美国GPS、俄罗斯GLONASS、欧盟伽利略并列的四大全球性定位系统。

沈苑 介绍,与此前的北斗一号、二号相比,北斗三号在服务范围、宇航能力、与其他全球系统的兼容性,以及精度等性能上都有大幅提升,可在全球范围全天候、全天时地为各类用户提供高精度、高可靠的定位、导航、授时服务。

即便与其他三大全球导航系统相比,北斗三号也在星间链路技术、自主导航能力、在轨重构和在轨赋能技术等方面,具备独一无二的后发优势。

2018年是商业航天的元年,在商业发射、太空 旅游 、天地一体化里蕴藏着巨大的商机,这将是一个万亿级的市场。 当一切条件具备后,商业航天的利好空间也就来了,这里面将诞生出无数独角兽。”

今年1月,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原党委书记兼副院长梁小虹 在造演讲时预言,下一个风口将是商业航天。而进入航天领域的民营公司大致会分为:卫星公司、火箭公司、测控公司等等。而在现实中,永远不缺乏敢于率先吃螃蟹的先驱。

比如零壹空间、蓝箭航天、天仪研究院,这些民营航天公司的CEO 舒畅、张昌武、杨峰 在2018年也都先后接受造就的采访,或是登台演讲。

运载火箭是卫星飞天的基础工具。 蓝箭航天CEO张昌武 说,火箭的发射燃料、可重复使用技术、商业化前景,这些都是民营公司必需考虑的。

中型运载火箭是目前唯一可以托举未来低轨发射市场的火箭序列。在他看来,液氧和甲烷的结合,将是经济环保、实用性最佳的火箭推进剂。

就在2018年10月27日,蓝箭航天研发的朱雀一号固体运载火箭实现发射,尽管没能成功上天,但这却是中国民营航天企业的首次轨道发射,说是国内民营航天事业的里程碑也并不为过。

以往,航天事业是一项倾举国之力的国家级太空竞赛,耗时费力。但正如 天仪研究院的CEO杨峰 在造就的演讲中所说,现在的航天领域已经采用一种做“微小卫星”的方法,只需要1年甚至更少的时间、几百万的经费,就可能取得过去要用10年、耗资几亿才能取得的航天成就。

这种小步快走的航天 探索 方式,不仅稳扎稳打,更为民营公司的进入创造了非常现实的可 *** 作性。就在今年12月7日, 杨峰 的天仪研究院研制的多颗卫星顺利发射升空。

按计划,虹云工程总共会发射156颗卫星,在太空上建立能覆盖南极北极的全球性天基互联网。通俗地讲,就是可以供用户在全球范围内无死角地接入WiFi。毫无疑问,这项工程将为未来人工智能时代里诸如无人驾驶、物联网、航空运输、海洋工程等多个亟需全球范围无缝网络连接的行业提供服务,也将为民营航天提供巨大的想象空间。

北斗系统的作用还是不断发掘。作为一个全球定位系统,他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仅在民用方面,可以说我们已经不能离开了。它的作用只受想像力的限制。

11月5日,我国成功发射了第49颗“北斗”导航卫星。很多人可能认为,“北斗”的作用就是导航。其实,“北斗”系统具有实时导航、快速定位、精确授时、位置报告和短报文通信服务五大功能。它不仅已广泛用于交通运输、基础测绘和搜救打捞等领域,还正在金融、通信、电力、工程勘测、精准农业、资源调查、地震监测、公共安全、应急救灾、全球搜救和国防建设等许多方面大显身手。就在刚刚过去的“双11”活动中,北斗也在智慧物流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工程建设的利器

“北斗”系统可为建筑、挖掘、路基、规划设计、物理勘探、石油钻探和地壳运动监测等许多工程提供高精度定位,因此能大大提高工程建设的生产力,并提升相关活动的精度和效率,比传统测量方法的效率高3倍以上。

比如,应用该技术已使道路、桥梁的建设精度达到毫米级,大大提高了隧道、地铁等重要交通基础设施的测量与建设精度,降低了建设成本。“北斗”技术用于公路边坡、桥梁变形监测后,由于不受通视条件的限制,因而选点灵活,能根据监测需要,将监测点布设在对变形体的形变比较敏感的特征点上。

最简单的例子是:盖高楼时,用“北斗”终端可随时测量楼房歪不歪;在洪灾来临时,用“北斗”终端能及时了解水坝是否移动;在挖山洞或地铁时,用“北斗”终端就不用担心从双向往中间掘进时出现错位了,比单向掘进隧道效率提高50%。

助力精细农业增产

导航卫星的精确定位功能可广泛用于农场规划、田间测图、土壤取样、拖拉机引导、作物田间检测和播种速度选择以及肥料、杀虫剂和产量检测系统等。

它能够提升农药、除草剂和肥料使用的精度,同时更好地控制化学物质的扩散,从而降低成本、扩大产量,创造环境友好型的新农场,使不同地区、不同条件下的作物增产3%-50%,大大降低农业生产的人力、资金(机器和设备)和原材料(种子、肥料、杀虫剂、其他化学药品、燃料、油和电)成本,降低的投入占总成本的1%-50%不等。据估计,卫星导航技术带动的平均增产可以达到10%,平均成本能够降低15%。

基于“北斗”的农机作业监管平台,已实现农机远程管理与精准作业,服务农机设备超过5万台,精细农业产量提高5%,农机油耗节约10%。

海洋渔业的帮手

渔业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应用最早也最为广泛的行业之一。安装了“北斗”用户机,不仅可以为船只导航,还可以通过“北斗”独有的短报文通信技术,报告船只位置和船上人员的情况。我国已经有约10万艘出海渔船安装了“北斗”用户机。

对渔民来说,“北斗”的短报文功能至少有四大好处。一是与家人联络,满足情感需要。二是与国内市场联络,打了什么鱼,有多少斤,可以提前通知预售,提高收入。三是与周边渔船联络,遇险时及时自救和互救。四是有了准确定位,可以避免打鱼越境的纠纷。

我国已通过“北斗”先后向渔民发送了数万次热带气旋等危险气象信息警报,救助了多艘渔船、渔民、病人等,累计救助1万余人,有效避免涉外事件多起,挽回经济损失上亿元。

金融电力的保障

现在,网络已经成为现代金融业的重要基础。然而,在网络条件下的金融服务体系中,时间的同步是至关重要的,用“北斗”系统提供的精确授时服务可使现代金融体系实现网络时间同步段,保证现代金融系统安全运行,因为全国各金融单位的1秒钟误差,就有可能带来巨额的损失。

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也需要在很大的范围内实现较高精度的时间同步,这样可实现整个电网高精度的时间同步,实现同步相位测量、运行稳定性判断、故障定位、高可靠性的电流纵差保护、继电保护等,从而提高电力网络运行的稳定性、可靠性和安全性。

基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北斗电力全网时间同步管理系统”投入使用后,结束了我国电力运行时间完全依赖美国GPS的历史,有效地保障了我国电力安全和国家安全。

实现防灾救灾实时调度

在紧急救援上,基于“北斗”系统的导航定位、短报文通信以及位置报告等功能,已实现全国范围的实时救灾指挥调度、应急通信、灾情信息快速上报与共享等服务,极大地提高了灾害应急救援的快速反应能力和决策能力。

2008年汶川地震时,震区通信中断。救援部队通过“北斗”的短报文功能,让救援部队和指挥部的联系保持顺畅,从而保证了指挥命令及时下达、灾情信息实时上报等整个救灾的指挥调度,在决策、搜救、医疗等工作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我国已把“北斗”技术与井下监测技术相结合,实现了对井下瓦斯浓度、风机转停等关键参数的实时监测。我国还将“北斗”引入自动气象站,增强了自动气象站适应性。

由于“北斗”可实现全国范围的无缝覆盖,具有定位、授时和短报文等功能,所以为森林防火、扑火的指挥调度提供了新的技术,有效解决了火场定位、侦察、引导扑救、后勤保障、损失评估等问题。目前,全国各地森林防火系统已经配备多台套“北斗”用户机,取得了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依托大数据实现智慧物流

物联网是未来社会的发展方向。“北斗”系统可作为物联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用在感知、网络两个层面。这里我们侧重说说“北斗”在智慧物流方面的应用。

比如,北京近年来逐步在物流车辆上安装“北斗”设备,结合自身的物流大数据,进行了物流智慧管理。通过对车辆速度和路线的实时监控,保障驾驶安全;结合“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地理位置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和挖掘,定制服务线路,提高物流效率,管控成本,也让信息更透明。

“互联网+北斗物流”项目,通过手机货源APP终端,能让行进中的空货车找到离自己最近的货源。有了这款APP终端,包裹能更加及时地进行运输,早一天开始运输,就能早一天送达目的地。

此外,国内电商平台还研制出了“北斗”智能车载终端及人员佩戴式手环设备等北斗产品,并接入物流云平台进行有效运转,能实时掌握和调度车辆、人员位置、状态和载货信息,为客户提供最适合的配送方案,并根据需求变化迅速调整。

“只受想象力的限制”

随着卫星导航接收机的集成微小型化,它可以被嵌入到其他的通信、计算机、安全和消费类电子产品中,使其应用领域更加广泛。卫星导航系统与消费类电子产品的融合是目前导航系统在社会中最广泛应用的一种方式,如在MP3、MP4、笔记本电脑、手机和数码相机等电子产品中集成导航功能,提供一种基于位置的服务。

在今年10月1日天安门广场的国庆盛大阅兵式上,来自32个装备方队的580台车辆,以整齐划一的行进速度,前后左右一致的车距,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这背后的“秘密武器”就是“北斗阅兵训练考核辅助系统”,它可以保障32个方队整体车速控制在10千米/小时,骑线偏差不超过1厘米,厘米级的定位精度已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同时,该系统也精准助力阅兵训练,使训练高质高效。

在科学研究上,“北斗”已用于电离层和中性大气反演以及气象学研究,卫星跟踪地球重力场和大气探测,以及航天器或地球卫星精密定轨、导航与对接等科学目的,为科学发展服务。

在水利上,基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水文监测系统已建设完成,实现了多山地域水文测报信息的实时传输,大大提高了灾情预报的准确性,为制定防洪抗旱调度方案提供重要的保障。

在气象观测预报上,一系列气象测报型“北斗”用户设备研制成功,提出了实用可行的系统应用解决方案,解决了国家气象局和各地气象中心气象站的数字报文自动传输和可视化问题……

“北斗”的用途远不止如今的车辆导航、手机定位、电子地图。由于智能产业与时空信息密切相关,能提供位置和时间信息的卫星导航技术必将被用于智能网络、智能传感、智能交通、智能通信、智能物流、智能社区、智能电网等所有智能产业中,并形成各种前所未有的新型商业模式。

有关“北斗”应用的例子举不胜举。当它与云计算等新技术结合时,其应用“只受想象力限制”绝不是一句空话。

(原标题:除了导航,“北斗”还能干什么)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z/1316195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14
下一篇 2023-06-1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