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公司是一家生产型的企业,ERP系统上线需要做哪些准备工作?

我的公司是一家生产型的企业,ERP系统上线需要做哪些准备工作?,第1张

成立数据小组,确定工作进度。

艰苦细致的工作要由踏实能干的团队担当,严密的计划和合理的组织是完成这项艰巨工作的保证。数据小组成员一般从各个部门的业务人员中抽调,由项目经理或指定的专人负责领导数据小组的工作。数据小组的职责是分析数据准备的范围,建立ERP编码体系,组织必要的培训,制作数据搜集表格模板,监督数据收集质量,并负责数据的最终导入和使用。在工作执行上,数据小组要根据ERP项目的实施进度,制定基础数据整理的时间表,安排好小组成员的分工,并定期召开小组会议,沟通问题,推工作。

2 数据整理自下而上、先易后难。

任何工作都需要讲究方式、方法,数据整理概莫能外。ERP基础数据整理一般应遵循先易后难的工作次序,容易整理的公共数据先行整理,需要多次求精的局部数据后行整理。静态数据相对固定,且花费时间长,可以先开始整理,动态数据在系统切换前整理即可。

第一手资料和数据保存在生产第一线,要将这些散乱的数据加以收集整理,很大程度上必须依赖企业的基层人员。因此,编码小组应该在与一线人员充分沟通交流的基础上设计出他们能够理解和 *** 作的数据收集表格,系统所需的字段信息应囊括在表格中,然后下发到各个部门以供基层人员收集、记录数据之用。

其实在没上系统前,很多数据虽然存在,但没有量化,收集的过程通常要根据数据的历史经验值统计得出。数据也不会一次就能准确,所以要做好每次版本的更新和管理,数据不能乱而且要越来越精确。基层将数据上报数据小组之前,部门应召集业务骨干和有经验的师傅对表格数据逐一讨论和检查,确保没有遗漏、重复,也没有过时、失实的数据。

3 把好数据录入关。

各部门报来的数据不是孤立无关的,数据小组在拿到基层报来的数据后,必须做好各部门人员的沟通与协调工作,综合平衡后再进行统计汇总。然后,备份电子文档和纸制文档,并注明整理人员、完成时间和最后版本,再由专人录入系统。手工录入是艰巨而枯燥的重复工作,时间长了容易出错,可以配合Excel表批量导入,有条件的也可以编写数据转换程序实现更快速、更完美的录入。为保障数据录入的质量,可以建立相应奖惩制度,一方面可以提高录入人员的积极性,同时也督促其在录入的同时进行认真的检查。

基础数据整理的工作重点

基础数据整理工作很繁杂,没有捷径,但有方法。对于新上ERP的企业,在千头万绪的工作中,如果能够抓住编码这一主线,把握好物料主文件、物料清单(BOM)和库存数据三个重点,就可以提纲挈领、一以贯之。

编码

编码是为了进行系统识别和检索而对数据进行唯一的标识。凡是纳入系统管理的数据均要对其进行编码,包括物料编码、供应商编码、客户编码、库位编码、工作中心编码、计划员/采购员编码等。首先确立统一的编码原则。一个考虑周全、成熟的编码体系需要结合行业标准和企业特点,并且跨部门反复讨论,尤其多听取基层和系统使用者的意见,确定最终方案。

编码工作中最重要的是物料编码。而规范化是准确性的前提,同一物料叫法不同的现象在企业中比较常见,所以在编码前要先规范物料名称及描述。物料描述应先描述物料主要属性,后描述物料次要属性,基本顺序是名称/型号或规格/尺寸/材料/颜色或表面处理/特殊要求。

先规范化之后再进行物料编码,其中惟一性是最根本的要求。物料的编码如同人的身份z号码,是一一对应的,一物多码或多物一码都会造成信息混乱和失真,后期返工修改的工作量巨大。要明确,不同的物料,那怕有极微小的区别也不能用同一个编码。一般来说,只要物料的物理状态或化学性质有变化,在制品在加工过程中需要入仓,半成品作为配件对外销售或用于售后服务,就必须为其指定一个编码。

在手工环境下,为了便于记忆和识别,人们喜欢有含义的编码。在如今计算机系统环境下,提倡编码简单化,尽可能使用无含义的编码体系,不要将图号反应在编码中。不同的ERP系统,会有不同的编码要求。总体来说,建议物料编码采用全数字编码,如大类+分类+流水号,也可以采用数字和英文字母的组合,但不要使用特殊字符,避免使用易与数字混淆的字母。编码要考虑可扩展性,随着企业的发展,要为日后新增物料继续按照原有的编码规则进行编码留足空间,但另一方面编码位数太长则录入时易错,增加工作量。编码导入系统后不要随便修改,由于相互关联性,一处编码的修改可能会导致相关联的信息的紊乱。还要注意,即使某物料以后不再使用,其编码也不能重新分配给其他物料使用。

物料主文件

物料主文件就是物料的档案,记录着该物料的各种参数、属性及相关信息,如物料编码、名称、计量单位、物料类型(原材料、半成品、成品)、来源类型(自制件/采购件)、损耗率/产出率、各种提前期(运行、准备、检验等)、财务成本信息等等。所有要在系统里使用的物料都必须先在物料主文件里建立记录,有了物料主文件才能据此建立其他相关的数据文件,所以设置物料主文件是物料编码完成后接着要做的基础性工作。

ERP系统里提供了许多物料的描述参数,在实际应用中不一定对每个参数都要设置,只需设置那些系统运行时必需的以及企业对物料管理时用到的参数。进行物料参数设置时,有些字段的内容可以从系统提供的选择项中选择,有些必须自己先定义才能选择使用。

物料清单(BOM)

BOM表明一个产品由哪些原材料及零件构成,以及他们之间的层次隶属关系。BOM表的结构层次一定要清楚明了。一般来说,BOM包括父项物料代码、名称,子项物料代码、名称、类型、数量、批号、提前期偏置、损耗率、工作中心和工序号等字段。子项类型表明子项是作为普通物料消耗在父项的制造过程中,还是作为工具、图纸、副产品、关联产品等存在。数量类型用来说明所给出的数量是用于一个单位的父项还是一份订单。多数情况下,子项数量类型是用于一个单位父项的,但对于工具、图纸以及生产过程的消耗品,其数量则应是用于一份订单的。子项提前期偏置指出子项物料需求日可以迟于父项物料开工的天数。损耗率也称为残料率,指明生产过程中其损耗的程度。

BOM是制造型企业的核心文件,也是源头文件,与每个部门都有关系。图号乱、图纸错、工程变更、图纸修改、审批、发放的随意性在很多企业司空见惯。所以,管好研发源头,整理BOM以达到更高的准确率,是避免一物多码、避免日后影响生产交货等一系列问题的关键。BOM来自生产又指导生产,所以整理BOM不能过分依赖工程技术部门,而必须由工程技术部门和生产制造部门密切配合,通过建立交叉会审和订单评审机制,确定准确的BOM。BOM建立后,应及时进行备份,同时利用BOM导入模板批量导入系统。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不同的用途,BOM有许多种类,最常见的是工程BOM和生产BOM,它们是不同的。工程BOM是供设计开发用的,生产BOM是供批量生产用的,它是在工程BOM的基础上根据工艺装配要求完善的。通常,工程BOM在确认完成后可以直接晋级为生产BOM,生产BOM也可以直接手工输入。提高BOM的准确性同样是一个持续渐进的过程,需要在实际的生产中验证,并根据生产工艺和工程变更不断维护,持之以恒才能达到比较理想的水平。

库存数据

库存数据是动态数据,是ERP系统基础数据源之一。系统的有效运行离不开准确的库存数据支撑,整理库存数据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是建立健全仓库管理制度,加强对仓管员的培训、考核和激励; 二是规范各项制度的执行,物料收发、借退补换都要按流程 *** 作; 三是下大力气盘点库存,对重点物料、薄弱环节重点检查,分析差异原因,提高账物相符率。这些是基础性工作,也是日常性工作。

在ERP系统中要设置仓库类型和库区库位。制造型企业仓库类型有: 原材料库、半成品库、成品库、副产品库、废品库、配件库等。库区的设置主要以物理方位进行,或者根据实地的划分,按序号来分区。库位就是指仓库中物料存放的货架,库位的设置要与实际情况对应和一致,便于对建库、移库和出入库等常用 *** 作实时反映。

基础资料的维护

数据质量是数据的生命,错误的数据不但没有任何意义,而且干扰生产。外界环境和生产情况在不断变化,数据准确度是个相对的概念,目前数据准确并不代表一直都准确。所以对于静态数据和动态数据都要不断调整和优化,这是长期的、无止境的。

及时录入是保证数据质量的前提。数据延迟录入,会造成系统数据与实际数据不一致,系统可信度和实用度降低。为了防止这种问题的发生,要教育系统 *** 作人员做到日事日毕,业务处理与数据录入同步进行,单据录入不过夜,不搞积压突击录入。

持续维护是提高数据质量的保证。不管如何努力,数据都不大可能百分百的准确,我们所谈的数据准确是指数据的错误率控制在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所以,重要的是在具体工作中,通过系统运行结果与实际进行校验,不断修正数据和参数,使其逐步贴近生产、符合实际。

毫无疑问,基础数据整理是个艰苦细致的工作,数据质量的提高是个渐进和求精的过程。实施ERP的企业一定要高度重视基础数据的整理,如果基础数据达到了及时性、准确性和完整性的要求,系统切换上线只是水到渠成,ERP发挥效益也将近在咫尺。需要企业信息部门在企业各业务部门进行大致调研,了解到大致需求,然后整理出ERP系统的需求报告提交给企业高层进行审批,审批的同时,你可以约几家ERP厂家,让他们对自己的ERP进行介绍和演示,等到报告审批下来,你就可以组织ERP系统项目的招标。
召开项目启动会之前,需要确定项目大体计划,并且将项目组织架构完成,包括领导组和工作组,工作组里包括流程设计、数据采集等,确定关键用户。你得准备系统测试服务器,包括ERP服务和数据库服务器。厂商会协助你们进行业务调研,结合行业内的标准功能模块与你们的需求,设计系统DEM流程,然后固化在系统中。中期就是基础数据的导入,在系统中进行测试。后期就是对关键用户与最终用户的培训,以及系统的试运行,正式上线。

SAP提升中国制造商实力
SAP一直致力于为各类型企业提供最先进的管理软件。7月17日,SAP公司刚刚发布了专门为满足中国中小型客户的需求而量身打造的SAP Business All-in-One快速启动版解决方案。这款解决方案性价比高、服务标准化、实施快速、并且风险低,是今年5月在中国发布的“套餐式ERP”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使企业能够在大约8周左右的时间制定出行业专有业务流程并付诸运行,帮助企业基于对业务运行的高度可见性做出更加明智的决策。该解决方案广泛覆盖了典型客户的企业流程,可用于处理从订购到收款(order-to-cash)、从采购到付款(procure-to-pay)、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等等商业流程。以上流程还针对解决方案的推出地区进行了本地化。
SAP中国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张烈生表示:“非常兴奋地看到这么快的时间里,SAP Business All-in-One快速启动版解决方案就迎来了第一个中国客户。这也充分说明,我们的中国合作伙伴和中小企业客户都非常认同SAP先进的管理思想以及上线快、成本低、实施简便和高回报的SAP Business All-in-One快速启动版解决方案。有理由相信,这次签约将带动更多的中国中小企业使用全球最具管理思想的ERP软件,推动中国企业发展壮大,参与全球竞争。”
SAP对中小型制造企业ERP管理
SAP Business one 精益制造解决方案
SAP Business One精益制造解决方案是同享软件基于SAP Business One推出的适合制造型企业自身特点的解决方案。本方案借鉴了 SAP公司在全球精益制造的成功经验 ,以及蕴含在 SAP Business One 平台中的先进管理思想 ,为中国中小型企业进一步规范管理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助力企业全面成长。

SAP Business One精益制造解决方案在SAP Business One原有系统上通过SDK工具增加了工程管理系统、生产管理系统、工序管理系统、车间管理系统、品质管理系统、成本管理系统六大模块,企业接获客户订单后,即可通过MRP的展开对公司内部的资源作需求规划,企业可以实时掌握目前成品与半成品的在库数量、供给与需求情况、各生产线的生产能力、每张订单的生产制造进度及各项生产活动产生的相关成本等信息,充分满足了制造型企业的信息化需求。

基于SAP Business One新增功能介绍:

工程管理系统:
工程管理系统是企业实现ERP系统管理体系的基础之一,其中包含产品结构的建立、替代料、旧料、呆料的建立与维护,设计变更的管理,可以详细记录各种材料的用量标准、损耗率、替代料及其它相关属性,并可真实、准确的记录产品结构的每一次设计变更情况,以备将来查询与核对,帮助企业对产品结构进行有效的管理。

生产管理系统:
生产管理系统是翔软件SAP Business One精益制造解决方案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包含了订单的管理作业、生产单的发料/收货作业、主生产计划的排程作业、工单异常与工单缺料的管理、各生产线的产能负荷分析等,全面的涵盖了生产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各种情况,是企业在生产中实现有效、有序、灵活管控调整的强有力的工具。

工序管理系统:
对生产制造过程中的各种加工过程\ *** 作标准进行准确而有效的管理,方便制作详细的 *** 作手册。提供特殊日期、 产品更换时间、非生产性时间的产能管理。工序管理系统为生产企业实施良好的质量管理与监控提供了高效的管理工具。

车间管理系统:
车间管理系统是生产管理的又一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包括完工回报作业、制品管理、生产报表管理、生产绩效管理。生产现场管理一直以来都是实际生产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对于在制品的数量、质量与加工进度等问题很难作出准确的判断。在同享软件SAP Business One精益制造解决方案车间管理系统的有力帮助下,通过每日的相关报表就很容易及时掌握生产情况及进度。同时,通过结合使用品质管理系统进行一系列质检的管理。

品质管理系统:
通过控制影响产品品质的原材料的质量和生产过程质量入手来保证产品的品质。同享软件SAP Business One精益制造解决方案的品质管理系统提供了柔性的和功能强大的原材料质量控制和生产过程质量控制工具。包括原材料检验品质特性的定义、物料检验方式的定义、抽样设定、厂商进料检验的评估、检验不良/合格原因分析。使用同享软件SAP Business One精益制造解决方案的品质管理系统配合SAP Business OneO采购管理系统以提升和改善原料检验的工作效率,保证有效快速获取所需原材料。

成本管理系统:
成本管理系统是一个企业经营发展的命脉,如何有效地控制成本一直是企业家门关注的课题。同享软件SAP Business One精益制造解决方案整合了生产、采购、薪资、BOM、总帐及车间管理等系统, 提供了便捷有效的成本控制解决方案,它涵盖了标准成本,实际成本分摊,实际成本于标准成本的差异分析,及相关的分析报表,使成本控制变得不再困难。
产品特色

为企业有效降低库存,管理有限的资金
同享软件精益制造解决方案在设计时用到了开关/平衡的概念,任何一种原材料或成品无论是在采购途中还是在生产途中都是平衡关系,环环相扣 ,从根本上解决了企业库存增加的源头,帮助企业管理有限的资金。
系统能够严格按照工程部门制定的标准用量 、损耗率,结合仓库的几大用量,精确计算,指导采购的购买数量及到货时间。

ECN、替代料、消耗呆料
当工程部门对某个产品或某种材料进行变更时,经常导致企业发错料 、买错料 、生产错产品的现象,同享软件精益制造解决方案在工程变更时,系统提供单阶、多阶、尾阶,展开的材料用量清单,多层查询或列表作业,便于在BOM变更前事先了解可能影响的产品,避免一些无谓的错误。凡是涉及此产品的采购订单、制令单、领料单都有即时的提示警告信息。防止因工程变更而造成的物料呆滞,做到事前控制,并提供替代料功能,解决生产过程中一些材料替代的问题,有效利用库存,更好解决材料短缺问题。

WIP、超发管理,培养爱惜材料的习惯
通过WIP现场仓库的管理,帮助PMC掌控到生产现场存放的物料,防止多买、少买。严格的超发、超领管理,能帮助员工培养爱惜材料的好习惯。对掉在地上的材料,让生产现场员工自觉的捡起来。

生产进度、效率、产能负荷
为生管提供产能负荷分析表,方便生管制定切实可行的生产计划。通过生产进度查询,企业管理人员能掌握到每一张订单、制令单的生产进度,在某道工序停放多少数量等信息。
价值分析:工厂的各生产线每天及时汇报生产情况,生管能准确把握订单的生产进度,出现异常及时调整,确保能准时出货,提高工厂的交付率,客户满意度增加,保留了老客户。

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的差异分析(毛利分析)
同享软件精益制造解决方案中,新增了成本管理模组 ,能自动计算实际生产过程中的料、工、费,结合标准成本做出差异分析,方便领导追查生产成本过高的原因。
制造业- SAP A1解决方案
多年的制造业经验告诉我们,在您做出IT投资决策时,一个具有领导力和前瞻性的综合长期的发展路线规划将为企业的创新打下无比坚实的基础。SAP为您提供专业的咨询服务,提供给您强大的力量来应对竞争和挑战。
从企业资源规划和供应链管理,到业务连续性和客户关系管理;从商业智能、人力资源和财务,到产品生命周期管理和供应商关系管理等企业发展过程中每个阶段和每个领域的所有问题。更重要的是,我们将与您一起随着行业内部和行业之间的不断发展而同步更新和延伸,共同创新,一起开拓未来!
SAP设计的完整IT基础设施,利用先进的IBM虚拟化技术,提高服务器利用率,帮助企业有效降低运营成本,增强业务灵活性;优化后的DB2更具有高度可升级、高性能的信息管理、与SAP的控制中心集成等优;IBM技术支持Unicode和所有主要的行业标准,其设计可以与既往、当前和未来的应用程序集成,灵活高效,发展空间更广阔;IBM Tivoli存储管理器在面向生产的数据保护解决方案中部署先进的技术,数据更加安全。

更有利于相互交流,取长补短,不断创新!

因为不需要中间商了。


瓦科拉夫·斯米尔在《美国制造:国家繁荣为什么离不开制造业》提出,“制造业始终是技术创新的基本源泉,也是经济增长的原动力”。

实际上,无论是发达国家也好,还是追赶型的国家也好,制造业不仅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 科技 创新的主战场,更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

尤其是对中国而言,目前这个阶段更是制造业亟待升级,不破不立的关键节点,我们可以从四个维度来做观察:

第一,从政策角度来看,由于中国经济发展已进入“新常态”阶段,因此对中国智能制造亦高度重视。为此,国家相关部门相继发布了《中国智能制造十三五规划》、《中国制造2025》等相关行动计划,旨在通过制造业的转型和升级,最终让中国的“新经济”战略得以落地。

第二,从市场角度来看,国内正处于消费不断升级的时代,由此带来的重要变化是,消费者不再一味追求低价,而是更注重产品品质和服务体验。消费者对于品质和服务的高要求,同样也在倒逼制造业向自动化和智能化转型。

第三,从行业角度来看,中国虽然早已成为全球公认的制造业大国,但中国制造业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制造成本上,甚至主要还是集中在资源密集型、劳动密集型产业。然而,在最近几年,我国制造业面临着劳动力和原材料成本上升的双重压力,传统层面的成本优势逐渐消失,制造业的转型迫在眉睫。

第四,从技术角度来看,所谓智能制造,就是将各种新技术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最终实现整个制造业价值链的智能化和创新。

事实上,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出现,不但加剧了传统行业内部的市场竞争,更开启了跨界竞争,真正给企业发展带来威胁也许不是往日的同行业企业,而是来自跨界者的颠覆性创新和对原有市场的抢夺。

对于传统制造业企业而言,一方面面临着传统模式无法满足新经济下产生的各种需求的挑战;另一方面还要应对跨界者的难以预料的竞争。从这个角度来看,数字化转型不是一种选择,而是唯一的出路。

首先,要了解上云是什么意思。上云的意思是把企业的数据全部搬到网络上,这与以前企业自建服务器有很多的区别,上云后,可以在家里访问公司的数据,也就是说,把企业的数据全部放在类似公网的环境。其次,不是企业要上云啊,是情势逼着要上云,上云后,首先面临的是数据是否安全的问题,如果把整个企业的数据全部摊在一些有心人的眼前,简直就是个灾难。那么,是哪些方面的力量在逼着企业上云呢,国家意志是最主要的因素,国家为什么有这个意志,那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了,另外,那些ERP提供商也是个原因,现在除了一些行为软件外,较成熟的ERP都不提供传统架构的ERP了,当然了,ERP逼着上云的最主要的利益关系是能把每年的维护费强制收取,而且,由原来的买断制变为租赁制,每年也要收一笔租赁费,何乐而不为。

有点疑问?所谓的上云是什么意思?回答这个问题得把这个词的意思搞懂。个人觉得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还是未来,传统行业一直都伴随着人们生活和 社会 进步,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小到零售批发,大到工业生产,不同的是过去是人工手工制作加工,不能规模化大批量生产,随着 科技 进步,现在实现了是机械化智能化,可以短时间实现量产,各行各业都算得上是传统行业!只是思想不断进步了, 科技 也进步了!

大家都说,并不一定是对的。企业要不要上云?怎么上?上什么云?何时上?先把这些问题回答清楚了

企业上云主要针对 销售业绩下滑、渠道资源缩减、客户数量减少 等问题。

简单来说,它有利于推动企业 加快信息化、智能化转型,提高企业的业务创新能力

有人就会问,这么多企业都在“上云”, 我要不要“上云”?有哪些好处?

最直观的,企业上云 可以降低企业成本、提升效率 ,“上云”后,企业的 重要文件就会从纸质转化为信息存储,避免了账目丢失、损坏,随用随看,简单快捷

不仅省去了中间人来回传输的时间,还保证了企业内部文件不泄露。

要想企业上云做得好,好软件肯定少不了

C2P工业云的模块化和异构系统兼容特性, 是中小企业和传统行业普遍问题的针对性解决方案

目前 已拥有众多成功案例,经历了市场的检验, 收获了用户的认可,具备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用户基础和实践依据。

C2P工业云 在企业信息化建设领域 探索 出了 全新的运营思维、技术路线和服务模式 ,已为企业信息化建设带来启示,加以复制和推广,必将起到 示范和引领作用 加快各行各业实施企业上云和转型升级的新旧动能转换进程。

我们县经信局对于企业上云近年来每年都有补贴计划,不多,每个企业每年上限2000。

第一年没有弄懂,以为要自购或租用服务器自建企业信息平台才算上云。后来看了鼓励企业上云目录,才知道上云其实就是咱们企业目前应用互联网信息化工具这么个事。像百度推广,OA系统,网站建设等等等等,都属于上云内容。

与其说传统制造业都要上云弄得像被强迫似的,不如说上云是企业发展的内在需要。

现在的信息化系统应用成本越来越低,却能极大的提高管理效率,推进业务发展,不知道上云的怕都是老一辈小微企业的创业者们了,80后的管理者们,对上云这些不陌生,不上云的怕是也没有几个吧!

根据工信部印发的 《云计算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 2017-2019 年 ) 》,今年中国云计算产业规模有望达到 4300 亿元,企业上云已成为继机器人之后智能制造领域建设的重点之一。

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统计,2013~2016 年,中国工业云平台企业用户数年均增长超过 146%,但我国总体企业上云规模基数较小。咨询机构 IDC 统计则显示,我国公有云市场规模仍不及美国的 3%。而在建立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动工业企业上云、开发工业 APP、构建生态圈上,政府部门早已给出了量化指标。

2017 年 11 月,国务院印发 《关于深化 " 互联网 + 先进制造业 " 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提出,到 2025 年,形成 3~5 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百万工业 APP,以及培育百万企业上云。而 2018 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则提出,要加大制造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加快 5G 商用步伐,加强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在数字经济风起云涌的当下, 传统制造业上云已经是必然趋势 ,所谓制造业上云,是指云服务商为企业提供计算、存储、网络、安全、应用程序等云服务,建设一个数据模式库,将企业的人事、销售、生产等各个方面链接起来,提高工作效率。而将云计算应用于制造业后,传统的制造业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支持下迸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从产品的生产、运输和销售等多个方面看,云计算在整个制造业的发展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云将使制造业不断改进生产工艺、调整生产结构、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酷栈 科技 的云桌面早已助力多个传统制造业成功上云,通过使用云桌面传统制造业,无惧疫情挑战。

1、 降低传统制造业运维成本 。传统制造业工厂分布分厂分布各地,部门分支较多,在通过部署云桌面后,运维人员无需现场一台一台进行维护,即使维护人员被隔离在家,通过云桌面的统一管理,也可快速处理问题。

2、 利旧。 传统制造业企业传统PC的规模较大,随着传统制造业智能化的发展,有的老旧PC已经不能满足需求,而通过使用酷栈云桌面节省了大量更换新PC的成本,酷栈 科技 提供不同规格的云桌面,包括 普通办公云桌面、GPU云桌面 等,满足企业研发、采购、销售不同岗位的需求。通过云桌面,员工不论是居家还是被隔离在厂,不用担心家庭电脑配置满足不了日常办公需求,随时随地可通过酷栈云桌面高效的进行日常办公、研发以及设计。

3、 保障数据安全。 开发代码和设计图纸集中存储在云端的数据中心里,配合桌面透明加密软件,解决企业数据丢失、泄密的风险。疫情下比起传统的远程 *** 作电脑、访问的模式,酷栈云桌面为企业的数据安全提供了更安全的保障。

4、 支持协同办公 。员工可根据企业分配的账号密码,访问对应权限的桌面,日常过程中无需频繁传递文件,工作文件实时共享,多线程办公,各方面提高工作效率。即使疫情爆发,工作效率也有保障。

上海酷栈 科技 有限公司 (简称:“CStack”)是一家专注于云桌面产品化的创新型互联网公司,致力于成为全球领先的云桌面提供商。 CStack xView 是酷栈 科技 自主研发的高性能、智能化、多场景适配的桌面虚拟化产品,其利用底层虚拟化技术和 自研的CSDP流式传输协议 ,为用户提供极致的桌面体验。

在中 大型工业设计、机械设计、电力设计、4K8K超高清视频、安防监控、云 游戏 等 高性能要求场景下,良好适配各个行业的专业应用软件。通过部署xView云桌面,可以完成企业IT系统整体上云,实现随时、随地、任何设备、安全访问云端数据,真正实现“最后一公里”上云的全面云战略发展。

企业上云是企业的什么上云。是财务上云?还是工序上云?还是产品上云?速达软件做的是财务软件上云,可以随时随地查数据,开单。

可能有些读者不知道DevOps工具是什么,这里简单说一下,DevOps工具指用于支持DevOps流程的软件工具,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类:

代码管理工具:如Git、SVN等,用于管理代码版本和协作开发。

构建工具:如Maven、Gradle等,用于自动化构建和打包应用程序。

测试工具:如JUnit、Selenium等,用于自动化测试和质量保证。

部署工具:如Docker、Kubernetes等,用于容器化和自动化部署应用程序。

自动化运维工具:如Ansible、Chef、Puppet等,用于自动化配置、部署和管理服务器和应用程序。

监控工具:如Prometheus、Grafana等,用于监控应用程序和服务器的性能和健康状况。

这些工具可以帮助开发团队实现快速、高效、可靠的软件开发和运维流程,从而提高软质量和交付速度。

而一站式DevOps平台则是指一个集成了多种DevOps工具和服务的平台,可以满足软件开发、测试、部署、监控等全流程的需求。这种平台可以提供代码管理、构建、测试、部署、容器化、自动化运维、日志监控等多种功能,使得开发团队可以在同一个平台上完成整个软件开发和运维的过程,从而提高开发效率和质量。

所以不难理解,企业需要构建一站式DevOps平台的原因一般也就有以下几点:

提高开发效率:一站式DevOps平台可以集成多种工具和服务,使得开发团队可以在同一个平台上完成整个软件开发和运维的过程,从而提高开发效率。

加快交付速度:DevOps平台可以自动化构建、测试、部署和运维流程,从而加快软件交付速度,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提高软件质量:DevOps平台可以自动化测试和质量保证,从而提高软件质量,减少缺陷和故障。

降低成本:DevOps平台可以自动化部署和运维流程,从而减少人力成本和运维成本。

提高团队协作效率:DevOps平台可以提供协作工具和服务,如代码管理、协同编辑、团队聊天等,从而提高团队协作效率。

简单点说,构建一站式DevOps平台可以帮助企业提高开发效率、加快交付速度、提高软件质量、降低成本和提高团队协作效率,是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和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在生活中,一站式DevOps平台可以应用于各个行业,特别是那些需要快速交付高质量软件的行业,比如:

互联网行业:互联网公司需要快速交付高质量的软件产品,一站式DevOps平台可以帮助他们实现自动化构建、测试、部署和运维流程,提高交付速度和软件质量。

金融行业:金融公司需要保证软件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一站式DevOps平台可以帮助他们实现自动化测试和质量保证,减少缺陷和故障。

制造业:制造业需要快速响应市场需求,一站式DevOps平台可以帮助他们实现快速交付和持续集成,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医疗行业:医疗行业需要保证软件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一站式DevOps平台可以帮助他们实现自动化测试和质量保证,减少缺陷和故障。

教育行业:教育行业需要快速响应学生需求,一站式DevOps平台可以帮助他们实现快速交付和持续集成,提高教学效率和学生满意度。

总之,一站式DevOps平台可以帮助企业提高软件开发效率、加快交付速度、提高软件质量、降低成本和提高团队协作效率。所以一般情况下,有条件的企业都有应该构建一个一站式DevOps平台。

通过深度整合信息技术和制造业,智能化生产线将成为未来工厂的标配,助力企业提升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并推动企业向智能制造和高端制造转型升级。在智能制造时代,企业需要紧跟技术发展趋势,积极推动工业互联网与智慧工厂的融合,不断提升数字化和智能化水平,以保持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体系框架组成

①业务指南:体现工业互联网产业目标、商业价值、数字化能力及业务场景。

②功能框架:明确支持业务实现的功能包括基本要素、功能模块、交互关系和作用范围。

③实施框架:描述实现功能的软硬件部署,明确系统实施的层级结构、承载结构、关键软硬件和作用关系。

④技术框架:汇聚支撑工业互联网业务、功能、实施所需要的软硬件技术。

工业互联网平台架构是一种基于互联网技术和工业领域的融合应用,旨在通过数字化、智能化和互联网化的方式,实现工业生产、设备、资源和信息的高效集成、协同运营和优化管理。

①设备层

主要为智慧工厂生产和运营中涉及的各种设备和系统,包括 CNC、AGV、六轴机器人、抛光设备、称重设备、物流线、立库、激光刻字等生产设备,以及传感器、工控系统、SCADA 系统(监控、控制和数据采集系统)、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等。设备层是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基础,负责采集、传输和处理实时的生产数据和设备状态信息。

②边缘层

位于生产现场或离设备较近的一层,用于处理实时数据、实现本地决策和执行控制,并提供边缘计算能力。边缘层可以看作是设备层的一部分,负责在设备端进行数据处理、计算和控制,减少对云端的依赖,从而降低数据传输延迟、提高数据处理效率,并支持实时的生产监控、智能诊断和预测分析等应用。

③基础设施层

是支撑整个平台运行的底层基础设施,包括服务器、存储设备、网络资源、虚拟化和云计算等。基础设施层提供了支持工业互联网平台运行的物理和逻辑基础,并为上层的平台层和应用层提供了运行环境和支持。

④平台层

作为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核心,提供了丰富的功能和服务,支持各类应用场景和业务需求,包括大数据管理平台、设备管理平台、互联网应用平台和集成应用平台等,它为上层的应用层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工具,实现了智能制造和数字化转型的目标。

⑤应用层

作为工业互联网平台架构中的顶层,是直接面向用户的层级,负责提供各类应用和解决方案,主要包括订单管理、设备管理、产线管理、异地协同管理、设备健康监管、数字孪生等应用,满足企业在生产、制造、物流、质量管理等方面的具体业务需求。

智慧工厂与工业互联网的融合实现了设备、生产线和整个生产过程的互联互通,实现数据驱动的生产优化、智能化生产决策、设备和生产线的智能管理,支持数字化供应链管理,并促进智慧工厂生态系统的建设,从而提高生产效率、质量和灵活性,推动制造业向更加智能、高效和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打造轻量化智慧工厂管理系统。借助传感器、物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等先进技术,将工厂分布及各个生产过程的数据、信息、状态等实时呈现在可视化大屏幕上,实现对生产数据的实时监测和分析,让企业管理者对生产情况有更好的了解,从而提升生产效率和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和能源消耗,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另外利用 Web 3D 技术,将智能工厂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架构和全生命周期的生态平台架构,以三维可视化的方式构建出来,与传统的二维平面图相比,可以更加直观、全面、效果更好、交互性更强,将不同对象之间的空间关系和相互作用表现得更好。该场景采取网络式分布模式,将工厂分布在多个城市,结合三维地图,形成构建一幅完整的企业分布地图。可通过点击交互事件,直观了解各个工厂的生产情况。通过互联网技术和物流配送等形式,实现生产流程的大幅优化,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目标。

同时通过集成工厂的生产数据和运营数据,采用图表、表格、仪表盘等形式,将工厂的仓库总位、质检结果、产线情况、订单量等关键数据指标,以一种视觉化的方式进行展现,帮助管理者和生产人员迅速掌握工厂的实时生产状态和运营情况。实现对生产过程的精细管理和实时干预,及优化生产计划和资源实时调度。

该场景通过 3D 建模和虚拟仿真技术,将实际生产线的设备、工艺和工作流程等对象,进行数字化建模,创建生产线的数字孪生模型。通过在生产线上安装的传感器和监控设备,实时采集生产线的运行数据,包括设备状态、工艺参数、产品质量等信息。将实时采集的生产线数据传输到数字孪生模型中,利用大数据处理与分析技术,可以对生产线的运行状况进行实时监测与数据分析,方便生产管理人员进行实时决策与调度。

工艺视图

多维动态展示智慧工厂生产工艺流程,让用户更加直观地了解在生产过程中的每一道工序、每一步 *** 作,以及各个工序之间的关联和依赖关系,Hightopo 2D、3D 图形渲染引擎勾勒精准数据模型。同时支持与其他信息系统(如ERP、MES 等)进行集成,实现生产过程的数字化管理和智能化控制,达到生产过程的高效、精确、灵活管理。

能效视图

基于实时数据采集和处理技术,将能源消耗数据和生产效率指标以可视化的方式呈现出来(红色-高能效设备,蓝色-低能效设备),有助于企业对各种设备的能效转化情况进行直观的了解。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数字化转型的推动,智能制造时代已经到来。工业互联网与智慧工厂的融合,为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惠普服务器产品的品质与多样性受到中小企业个人用户的爱戴,面对其他厂家的竞争,惠普中低端服务器的优势体现在哪些地方呢?
一、产品优势对比
1、产品线对比
惠普是世界顶级服务器厂商,其服务器产品线非常庞大,数量高达150余款;产品系列分类也十分复杂,分成五个大系列。其中ProLiant是惠普通服务器产品线中一个最大系列,所有产品均属于工业标准服务器类型,特别适用于中小企业选用。为了便于用户用户选择,ProLiant系列服务器按工业标准又分成三个小系列,分别是ProLiant ML服务器系列、ProLiant DL服务器系列、ProLiant BL刀片服务器系列。
想比IBM与惠普,戴尔的产品数量分布较少,且全部集中在IA构架产品上。即使是产品数量分布,IBM也劣逊于惠普,就主流产品面向我国市场的多达百款以上,两倍多于戴尔的。这就是为什么惠普受用户拥戴的原因之一,基本上中小企业在ProLiant系列上都能找到适用于自己企业应用的产品。我们下面所讨论的惠普与戴尔的对决,其实是以惠普旗下的ProLiant服务器一个大的系列与戴尔的服务器产品的对抗。
2、产品特点
产品是竞争的基础,清晰完整的产品线才能便于用户了解自己的产品信息,以ProLiant系列服务器分成的ML、DL、BL三类产品。ML是塔式服务器,通过转换支架可转化成机架式的服务器,ML系列服务器具有较大的机箱尺寸,因此其内部扩展能力较强;DL系列服务器是机柜优化服务器,特点是机箱尺寸比较小巧,在机柜中可以同时放置多台服务器,从而获得更高的处理能力;BL系列服务器是我们常说的刀片式服务器。不仅如此,惠普本身具有很强技术开发实力,与其产品特点构成惠普在整个服务器市场竞争的资本,是占据市场领先优势的有力保证。
3、产品价格对比
由于HP的服务器销量大,所以整个制造成本降低了,HP把这部分成本让利给客户,从售价上可以看出,在中低端市场,同样配置的HP的服务器与国内厂家相比市场价格几乎完全相等,要知道HP是国际性厂家,很多零配件是进口的。能够和国内厂商的售价相当是因为产量大,才降低了制造成本。比如,同样配置的HP ML150就和国产服务器的价位差不多。但是品牌的差异却远远不止这些。
二、产品对比
以机架式服务器作为高低端服务器的分水岭,在这里我们开始发现惠普惊人的技术研发实力。首先有2U外型提供可扩展性能的两款4路服务器HroLiant DL560和DL580 G2,这是专门为需要多用途的机架优化外形、最大的计算能力和强大的高可用性特性的环境量身定制。还有采用惠普自行开放的F8芯片组的4U高性能8路服务器产品DL740和DL760 G2。这些无疑都代表着惠普真正实力的技术。
机架优化式以其集群技术密集型高端性能满足企业复杂的多任务应用,针对最苛刻的企业需求提供强大的计算解决方案。因此,价格再也不能衡量服务器,只有厂商本身强大自主的技术开发实力才是最有效的衡量方式,最有力的保证。
三、售后服务对比
惠普的售后服务向来以金牌服务著称。提供了更完善的服务等级,易于购买和使用。种类完善的服务级别可以来帮助用户充分利用服务器投资,从而为用户超出一般标准保修服务的升级服务。分别有HP增强服务、HP4小时增强服务、HP关键业务支持服务以及HP专人服务。不过上面这些服务更多的面向企业级用户,低端的ProLiant和IA-32服务器产品并没有受到如此厚戴。确实,高额的服务费用中小企业难以承当。面向低端产品,惠普推出的系列服务主要是“第2工作日上门响应服务 ”、“工作时间4小时到场服务(5×9×4) ”、“工作时间4小时到场服务(7×24×4) ”,具体可去惠普官方网站查询。
四、厂商介绍
HP是面向个人用户、大中小型企业和研究机构的全球技术解决方案提供商。HP提供的产品涵盖了IT基础设施、全球服务、商用和家用计算以及打印和成像等领域。在截止至2005年1月31日的过去的四个财季中,HP的营业额达818亿美元。
1939年,在美国加州Palo Alto市,爱迪生大街367号,一间狭窄的车库里,两位年轻的发明家比尔休利特(Bill Hewlett)和戴维帕卡德(Dave Packard),怀着对未来技术发展的美好憧憬和发明创造的激情,开始了硅谷的创新之路。
今天,惠普公司的资金,技术,信息,服务和解决方案均在同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惠普公司拥有最全面的IT产品线,产品涵盖了计算机及成像设备的产品服务和技术支持,惠普打印机、服务器、个人电脑等产品均处于全球领先地位。客户遍及电信、金融、政府、交通、运输、能源、航天、电子、制造和教育等部门。
1985年,中国惠普有限公司成立,是中国第一家高科技技术合资企业,在中国已投资成立8家分公司,27家支持服务办事处以及9家独资和合资企业,建立了30个支持服务中心,为中国客户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与支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z/1317889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16
下一篇 2023-06-1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