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U,也即中央处理器,是一台电脑的神经中枢。作为PC的核心部件,CPU同时兼具运算核心和控制核心两大使命,可以说意义非小。不过在不同的产品线,CPU的构造和功用也并不相同,比如企业和消费领域的CPU并不尽相同。一般来说,服务器CPU和家用CPU有以下几点区别:
1指令集
服务器CPU的指令一般是采用的RISC(精简指令集)。这种设计的好处就是针对性更强,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进行专门的优化,能效更高。而家用版cpu一般为CISC复杂指令集,追求指令集的大而全,尽量把各种常用的功能集成到一块,但是调用速度和命中率较低。
2稳定性
服务器CPU是为了长时间稳定工作而存在的,基本都是设计为能常年连续工作的,而普通桌面级CPU是按72个小时连续工作而设计的。所以服务器CPU相比家用CPU在稳定性和可靠性方面有着天壤之别。所以通常情况下,服务器是365天开机工作的,而家用电脑在不使用时,还是习惯让他保持关机状态。
3接口
接口不同。以几年前的INTEL为例,当时其桌面级CPU为775接口,而服务器CPU则有775和771等。服务器要求数据吞吐量要高,总线带宽比家用的同一时期的CPU高。
4缓存
厂商通常舍得在服务器部件上花成本,所以最新的服务器CPU往往应用了最先进的工艺和技术。比如在缓存方面,很早已经在服务器CPU上应用的3级缓存,直到最近几年才应用到家用CPU上。
5多路互联
服务器CPU支持多路互联,简单的说就是1台机器可装很多CPU,普通桌面级CPU不支持这种工作方式。
6价格
服务器CPU入门级的一般是对普通CPU做了服务器化,支持多路互联和长时间工作等,性能并没有太大提升,价格也高。高端服务器则是运用大量的先进技术,价格更贵。对于服务器而言,价格占考虑因素比重很低,因为如果性能不足或无法足时运行,带来的损失将远远超过本身。
那么,根据以上说法,看起来服务器CPU的相比家用CPU有着诸多优点,那么是否可以将服务器CPU安装到家用电脑上使用呢?
正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其实CPU的性能要靠主板和内存才能完全发挥出来,而由于先天性的设计特点,很多家用电脑的主板是不适合服务器CPU使用的,即使可以用,很多时候也无法保证发挥出其性能优势。而且服务器主板一般都没有显卡槽,因为对服务器来说用集成显卡即可了,对于游戏性能并没有要求。但是在家用领域,独显则是高清游戏必不可少的环节。所以说家用CPU的设计更符合PC的特点。
“川军团的豪杰们打拢了也凑不起这场仗,我的人凑不凑都不习惯这种仗。”
《我的团长我的团》其中的一句台词,面对一场必须接受的抗争,他们最后冲上去了。
2020年后,依仗半导体领域技术、规模、知识产权的优势,对面那个大国对我们 科技 企业的打压,几近无以复加,华为和中芯,作为我们芯片产业设计和制造环节的龙头,深受遏制,2021年初,我们的半导体设备龙头中微公司,也开始面对类似华为和中芯最初的那种境遇。
被全链条的这样针对,目的是很明显的。
受影响的绝不仅限于大陆的 科技 业。在过去的这两年, 科技 全球化带来的均衡价值链,以及其背后支撑所需的标准、规则、信用全部被破坏, 科技 创新也不可避免地被这种逆全球化趋势减缓。
华为缺芯后采取的库存囤积策略,在一段时间挤压了其他公司元器件需求的产能。其连锁反应使得更多的消费类电子企业,在供应链风险突增和疫情的双重影响下,纷纷调整了库存水位,抢芯片产能,于是全世界开始陷于芯片短缺的境地。
新技术及其实施规模,客观规律下总是在发展壮大的,尤其是全球的产业和政治都开始聚焦半导体领域时,也许有一天,芯片产能会过剩,随着其产业技术的革命性进步,芯片终会沙子价,但在目前的形势下, 以半导体为方向的地缘 科技 战略的重要意义在深化,这种趋势造成的资源瓶颈越来越紧张,一段时间内看不到向缓特征 。
本文汇集了一些行业现象和观点,探讨一下未来几年的半导体产业的发展趋势,当然限于水平,视界比较局限和狭隘,请大家指正:
1、半导体已成为现代生活以及世界商业和军事技术的关键,它必然成为 科技 争夺的焦点。
2、芯片供不应求的状态可能会延伸到未来5年。
3、半导体产业链各个区间,逐渐被领先地位的巨头企业把持,它们通过成熟技术的成本优势和技术壁垒,刻意保持与追逐者的差距。
4、半导体产业是典型的重资产行业,从砂子到电子,对基础学科和规模化工业的门槛要求很高。在未来几年,半导体设备和制造链条的规模增长速度,远远赶不上设计规模加大,5G和AI技术发展而造成的需求增长速度。
5、欧美日同时意识到半导体制造的链条瓶颈,主动性通过投资和合作,树立本土化思维,抢产能就是在抢夺未来工业 科技 的话语权。
6、尽管我们距离世界先进的差距很大,尽管半导体是必须依赖全球化的 科技 产业,但我们似乎又拥有落后但相对齐全的半导体内循环产业链基础, 也许只有中国的半导体产业链兴起的那一天,才能出现芯片产能过剩甚至求买,打破芯片制造的桎梏,就像在艰难的全球疫情初期,中国制造为世界注入了力量 。
芯片无处不在,半导体已成为我们现代生活以及世界商业和军事技术的关键。在过去的20年里,半导体业发生了非凡的创新,使全体消费者和工业界受益。在过去20年的全球化进程中,半导体全球价值链,已经发展成为所有产业中,国际一体化程度最高的产业。
芯片产业有设备、材料、集成电路设计、晶圆代工和封装测试五大领域。即便如华为那样优秀的企业,也只能在设计环节拥有世界级的实力。
根据美国半导体行业协会的数据,2019年全球芯片产业营收4123亿美元,美国公司高达47%。而2019年中国进口芯片3040亿美元,超过石油成为进口商品的第一大品类,我们出口赚的外汇,主要用来购买芯片了。
过去十年中,美国半导体工业在研发领域投资 3120 亿美元,仅 2018 年就达 390 亿美元,这几乎是世界其他国家在半导体研发领域投资总额的两倍。不得不承认,美国在半导体产业中确实有着先足的优势:美国趋向于专注于半导体设计以及高端设备制造,拥有大量的泛半导体领域内的知识产权。这是他们可以将芯片政治化的资本。
但同时,半导体产业是世界产业中最复杂,地理位置最分散的价值链。打压我们,使得这条产业链开始非理性波动,过去几十年取得的产业效率被抹杀,美国深受反噬。
比如:有越来越多竞争对手,把不受美出口管制当作推销半导体产品的优势。当美商英伟达宣布将要收购Arm的时候,开放架构RISC-V开始备受青睐。
晶圆代工厂力积电董事长黄崇仁表示:未来五年晶圆代工产能会是兵家必争之地,没有产能的IC设计厂会营运很辛苦。
当下的缺芯现象已经开始令人乍舌:
1、某晶圆台企提前预售2021年二季度的8寸晶圆代工产能,竟然是以“竞标”的形式,价高者得之。竞标加价的幅度在30%-40%。
2、作为设计公司,联发科为了巩固电源管理IC产能,自掏腰包162亿元新台币采购半导体设备,租给晶圆代工厂抢产能。
3、由于芯片供应短缺,很多核心车载芯片花钱也买不到了。大众、丰田、福特、菲亚特、日产等全球知名车企纷纷宣布因为芯片缺货,将不得不减产,估计今年上半年全球 汽车 工业将减产450万辆。
云端服务、服务器、笔记本电脑、 游戏 及医疗 科技 需求成长,5G、物联网、 汽车 及人工智能(AI)快速发展,带动芯片需求的激增。缺芯已经开始影响到手机等消费类行业,后知后觉的车企当然是首当其冲的受害者。
供需不平衡将会导致半导体市场发生结构性转变,需求成长幅度大于产能增加幅度的结构性问题,短期内难以解决,半导体产能供不应求也许会影响到未来5年。
与其他暂时的商业现象不同的是:半导体产能供不应求不是景气循环周期性的问题,而是结构上的问题,这必须是全球产业界的合力才能解决的问题,至少在最近几年内,还无法对芯片产能产生乐观情绪 ,但这种供需现象,对迫切需要前行的大陆半导体来说,无疑是大好机遇。
EDA设计工具
EDA软件被美国的三大巨头Cadence、Synopsis及Mentor垄断,这一直是我们的芯片设计,无法完全去美化的最大短板。
设备
半导体设备技术壁垒极高,目前被美国、日本和荷兰的巨头垄断。这些龙头公司起步早,整个行业也被他们高度垄断、强者恒强,相应产品也已经成为事实上的行业标准。
材料
硅基材、CMP抛光材料、高纯试剂(用于显影、清洗、剥离、刻蚀)、特种气体、光刻胶、掩膜版、封装材料,这些半导体材料占据集成电路成本的20%。
经历相同的被遏制过程后,日本隐忍起来,转移到半导体产业链的上游,以匠人精神占据半导体高端材料的顶部。目前,日美德在全球半导体材料供应上占主导地位。
芯片生产
世界五大晶圆厂产能,已经占全球市场的半壁江山,请注意,这5大晶圆厂没有我们的中芯国际。2020年12月,三星、台积电、镁光、SK、铠侠五家公司的总产能,占全球晶圆总产能的54%,而2019年时这个比例只有36%,集中度越来越高。
半导体的巨头把持着产业链的咽喉要道,它们通过成熟技术的成本优势和技术壁垒,始终保持与追逐者的差距,这种态势下,很难出现格局的打破者 。
比如台积电在芯片制造方向上,拥有一骑绝尘的技术,甚至需要担当起高规格元器件的研发生产任务。据传,苹果与台积电合作开发 Micro OLED 面板,其技术需求较以往的OLED 高很多,这个挑战需要依仗台积电的先进生产与封装技术,若顺利,台积电又将握有新一代关键性技术。
在时间面前,等待或放弃追赶,只能使差距大到望洋兴叹。 市场被高端玩家驾驭,下游用户只能受制于人。
半导体行业协会在12月表示,到2021年,全球芯片销售额将在2020年的4330亿美元规模上增长84%,而2019年到2020年的增长幅度为51%。
但预估全球晶圆代工产能,2021年产值成长只有6%,尽管这也是创新高。
加上新工艺的研发费用,每一座晶圆代工厂的建造成本都在几百亿美元以上。比如2018年中芯在上海建设的12英寸芯片生产线,投资超过100亿美元,2019年台积电正在建设的3纳米制程工厂,投资超过190亿美元。
16nm /14nm芯片的平均IC设计成本约为8000万美元,上一代的28nm IC约为3000万美元,而7nm芯片则需要271亿美元。
具有领先技术、节点优势的顶级公司将蓬勃发展, 根据自己的意愿和上层影响力分配产能,这种状况,寄希望新生力量来打破,何其艰难 。
尽管硅谷是半导体行业的发源地,但由于高昂的建造成本和亚洲地区提供的大量激励措施,近几十年来,大部分工业投资都流向了亚洲。但在全球半导体产业发生变革后的今天,制造对半导体行业的发展显得越发重要。美日这些老牌半导体强国,重拾对半导体制造的重视。
美曾经邀请 Intel公司重拾代工业务,以期塑造本土企业芯片制造的向心力。台积电在各方影响下,将在亚利桑那州建设价值120亿美元的芯片制造厂,三星电子紧随其后,它将在得州投资100亿美元建立3nm生产线。
在日经产省极力的邀请下,台积电计划将在日本东京设立先进封测厂。消息称,双方将会成立合资公司来进行营运,出资各半。这座封测厂很有可能是台积电在台以外的首座封测厂。
半导体产能才是芯片链条的瓶颈,抢产能就是在抢夺未来工业 科技 的话语权。
根据美国半导体行业协会的数据,2019年全球芯片产业营收4123亿美元,美国公司高达47%,而中国大陆芯片公司只占了5%。更需要认清的现实是:我国这5%的市场份额,还处于芯片产业链的低端。从芯片产业的基础软件、底层架构、光刻胶及配套试剂等芯片材料,再到高端显示芯片、大容量内存芯片、基础 *** 作系统、集成电路专用装备和高精度加工设备,中国依赖进口。
封锁带来的困局需要正视。
半导体是一个全球性的行业,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单独提供整个行业供应链。但我们不主动在产业链具备一定的实力,封锁不会自动解去。而我们的优势在于拥有庞大的市场以及相对完备的产业链配套的生态。
打破芯片产业技术封锁困局的关键在于人才培养,在于基础学科的进步。有数据指出:我国集成电路人才到2022年,芯片专业人才缺口仍将近25万。
面对前所未有的压力,只能正面迎战,躲避及退让是不可取的,首先是生存,坚持是关键。
我们有太多的期望,中国已经融入 科技 全球化体系,不可能走回头路。 只有国产化上形成突破,才能谈起全球化,甚至让芯片产业全球化,回到它本来应有的样子,这大概是我们被赋予的高阶使命吧 。
CPU : 酷睿2 e2200/主频220Ghz/1M缓存/FBS 800MHz/775针主板: G31+ICH7芯片/1333Mhz前端总线/最高达4GB DDR2 800
内存: 金士顿(kingston)/2GB/DDR2/800Mhz
硬盘: 希捷/160GB/SATA2串口/7200转/8M缓存
机箱: 1U + 300W服务器专用电源
当然了,你机箱可以选一个塔式的,上面这样配置,硬件你到电脑城或者你熟悉的硬件商那里估计1600-1800就可以拿到了
我觉得这个芯片对阿里的影响是巨大的,有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9 月 25 日,平头哥拿出了第一款 AI 芯片含光 800。酷爱花式起名的阿里没有错过这个机会——“含光”为上古三大神剑之一,与 2 个月前发布的嵌入式 CPU“玄铁”和 1 个月前发布的系统芯片平台“无剑”遥相呼应,武侠兵器阵营又添一员。
根据张建锋的介绍,在业界标准的 ResNet-50 测试中,含光 800 推理性能达到 78563 IPS,比目前业界最好的 AI 芯片性能高 4 倍;能效比 500 IPS/W,是第二名的 33 倍,是“全球最高性能的 AI 推理芯片”。
含光不是今年 9 月进入媒体视野的唯一一款芯片,同月,华为发布了 AI 芯片升腾 910,也号称“全球算力最强”。一个月出现两个“最强”,但并不是一回事。“芯片的概念和互联网一样大。互联网上有多少应用就有多少芯片。很多芯片比青菜还便宜。”张建锋说。
但实际上升腾 910 与含光 800 还是相同性大于相异性。都是 AI 芯片,都部署在云端,只不过前者是“训练”芯片,后者是“推理”芯片,分属深度学习的两个阶段。训练芯片注重绝对的计算能力,而推断芯片更注重单位能耗算力、时延、成本等综合指标。
云计算厂商自主造芯是近两年才有的一个新趋势。这背后是整个行业成本的上涨。本月,华为 Cloud & AI 产品与服务总裁侯金龙称,华为云数据中心的服务器成本占比已超过 60%,未来依靠从外界买服务器提供云很难盈利。
英特尔、英伟达、AMD 等公司长期垄断着云服务器的芯片制造。根据 DRAMeXchange 的数据,目前全球 90% 以上的服务器都在使用英特尔主导的 x86 架构。
“在芯片领域阿里巴巴是一个新人。玄铁和含光 800 是平头哥的万里长征第一步,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张建锋说。
华为的思路与阿里不太一样。虽然也是不单独卖芯片,但不同于阿里“芯片搭着云卖”的思路,华为的做法是“芯片搭着服务器”卖。
对于阿里与华为来说,自研芯片开发成本高,周期长,先放入自家产品中使用是一个能保证研发成本不会竹篮打水一场空的快捷方式,至少两家云厂自己的需求就能消耗掉大半芯片。另外,华为的模式对于笼络硬件厂商、构建华为生态有长远意义。
80%。根据查询浪潮官方信息可知,浪潮服务器拥有业界最全的服务器产品线,美国的英特尔是主要服务器芯片供应商,高达80%。浪潮致力于成为世界一流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龙头企业、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的优秀服务商。相较于PC行业增速放缓,服务器行业预计2022年出货量同比增长,2023年再次增长,因消费者对互联网服务的使用持续扩大,数字化转型受到企业青睐。 COVID-19 大流行的影响,导致他们采购了更多服务器。根据 DIGITIMES Research 的数据,预计到 2022 年全球服务器出货量将同比增长 64%,达到约 1800 万台。随着他们在全球范围内继续扩展其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它们将成为出货量增长的主要贡献者《科创板日报》(上海,编辑 宋子乔)讯, 2月17日,“东数西算”全面启动,成为继“南水北调”“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后的又一大国家级超级工程。它被视作数字经济框架下的重点工程,是新基建的一部分,承载着建立健全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的愿景。
数据中心产业链既包括传统的土建工程,还涉及IT设备制造、信息通信、基础软件、绿色能源供给等,覆盖门类广、带动效应大。除了IDC、精密温控、设备商、光模块、电信运营商等赛道,半导体产业也是其中的重要一环,可为数字产业提供底层算力支撑。
那么,哪些半导体板块与“东数西算”密切相关?
东数西算工程是新基建的范畴,“数”指的是数据,“算”指的是算力,即将东部的数据传输到西部进行计算和处理。为了提高西部地区的数据处理能力,亟待建立在当地更多的数据中心,而 数据中心需要很多高性能计算芯片,由此可衍生出三条投资主线:
计算芯片 :数据处理量提升势必反向刺激数据处理速度,CPU、GPU、FPGA、XPU等高性能计算芯片需求有望持续提升;
存储芯片 :数据存储是数据传输、处理的基础,在数据量的爆发式增长的趋势下,存储芯片的数量和性能需求大幅上升;
服务器芯片和接口芯片 :服务器芯片和内存接口芯片的主要作用是提升内存数据访问的速度及稳定性,以匹配CPU日益提高的运行速度及性能。
中长期内 通信芯片、与数据产生有关的芯片等被看好
方正证券分析师谭珺、陈瑜熙今日发布研究报告,进一步梳理了中长期内的受益板块:
中期来看, 大量东部的数据需稳定地传输到西部存储、计算,而长距离的通信传输往往面临数据延迟的问题。因此, “东数西算”需进一步夯实网络通信基础建设,包括交换机、5G基站、路由器、服务器等传输设备和无线设备,将带动通信芯片需求高涨 。创耀 科技 、紫光股份、中兴通讯、星网锐捷、浪潮信息等公司有望受益。
长期来看,与数据产生有关的芯片保持高度景气。 该机构分析师表示,“东数西算”缓解了东部能源、土地紧张的情况,使得算力成本大幅下降,有利于下游应用领域大量的数据流量产生。 VR/AR/元宇宙、无人驾驶等领域的应用将加速落地,相关的芯片需求保持高度景气,同时也驱动数据流量的爆发。
另有多家机构指出,光模块是数字新基建不可或缺的一大基础元器件,受益于东数西算工程,数据中心建设将拉动国内数通市场光模块放量。
而光模块产品所需原材料主要包括光器件、电路芯片、PCB以及结构件等,在高端光模块中,光芯片的成本占比高达50%。因此, 上游光芯片有望进一步迎来增量空间。 该板块A股核心标的包括光库 科技 、光迅 科技 、仕佳光子、中际旭创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