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联通光猫支持 IPV6 吗

北京联通光猫支持 IPV6 吗,第1张

(易欢)随着新一轮 科技 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深入推进,发展IPv6对促进互联网演进升级,加快建设网络强国和数字中国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在产业各方的努力下,我国IPv6规模部署实现跨越式发展,IPv6 “高速公路”全面建成,信息基础设施IPv6服务能力已基本具备。在这其中,三大运营商贡献了巨大的力量。

中国电信:云网端到端IPv6改造基本全面完成

7月12日,在“首届IPv6技术应用创新大赛启动会暨IPv6+创新高峰论坛”上,中国电信研究院高级技术专家、北京市IPv6重点实验室主任解冲锋表示,中国电信从2003年开始推进IPv6工作,大力推动技术研究,现网试点和规模部署,获得各方好评。“目前中国电信已建成端到端畅通的IPv6高速公路,云网端到端(网络、云、终端等)IPv6改造基本全面完成。”

具体而言,在现网试点方面,2003年中国电信建设国内最大的运营商CNGI网,进行IPv6验证示范;2005年承接了国家下一代互联网的第一批示范工程;2010年在江苏和湖南打通第一条基于IPV6的电路。网络基础设施方面,移动网和固网已全面完成改造,支持IPv6;移动网31省4G、5G核心网用户面均已开启双栈,5G核心网控制面已开启单栈;固网12000多台设备开启IPv6。终端方面,90%以上的可控家庭网关已经支持并开启IPv6,新增手机终端、家庭网关、智能家居终端、物联网终端等默认支持并开启IPv6功能。

解冲锋表示,“十四五”时期,中国电信将持续做好IPv6规模部署和应用,围绕全面建设网络强国的总目标,切实履行电信的运营商和央企双重职责,落实国家要求,从强IPv6网络安全能力、提升IPv6云网端到端能力、提升IPv6云网运营能力、深化IPv6应用改造、推进IPv6技术创新、加强统筹协调六大方面开展工作,加快IPv6规模部署应用,全面提升IPv6发展水平。

据介绍,下一步中国电信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推动我国IPv6更好更快发展。

技术创新方面,加快IPv6关键技术的应用及突破。推进兼容性、确定性、自动化、安全性的产业化、规模化应用;为网络全面注智,实现网络的自规划、自运行、自适应、自优化。

业务创新方面,联合创新,繁荣IPv6业务体系。与国际组织、高校、设备商、各行业客户、互联网应用服务提供商等加强合作;发挥运营商的云网优势,加强对千行百业的赋能,助力典型行业、重点企业打造创新产品。

模式创新方面,内外结合,助推商业模式创新。打造应用感知型网络,实现运营商自身网络服务模式创新转型;云网能力全面开放,为IPv6商业模式的全面创新与繁荣提供坚实的基础。

中国移动:建成全球用户规模最大的双栈网络和IPv6单栈网络

中国移动自2003年开始IPv6技术研究,历时近20年,借助移动网络换代的 历史 机遇突破IPv6发展瓶颈,通过“3G起步,4G同步,5G内生”推动实现移动网络与IPv6同步发展,建成全球用户规模最大的双栈网络和最大的IPv6单栈网络。

在“首届IPv6技术应用创新大赛启动会暨IPv6+创新高峰论坛”上,中国移动研究院基础网络所主任研究员程伟强讲到,中国移动自研IPv6浓度测试工具,推动IPv6端到端升级改造。截至今年6月底,移动网772亿IPv6用户流量占比达417%,固网169亿IPv6用户流量占比达126%。

算力网络时代,中国移动将持续推动IPv6/SRv6创新,构建统一算网IP底座,推动算力网络技术发展。

程伟强表示,中国移动基于IPv6/G-SRv6构建大带宽、低时延、高可靠、智能调度的IP底座,支撑算力网络演进;入云+云间+云内网络统一SRv6/G-SRv6极简协议,整合云、边、端、网的基础资源,构建无处不达的算网服务;G-SRv6网络切片+随流检测提供确定连接服务及端到端业务质量感知,深度匹配不同算力间的低时延、高可靠性连接需求;G-SRV6应用感知+业务链提供算+网+应用的连接,实现差异化、可增值的服务。

中国联通:IPv6+10实现规模部署

今年1月,中国联通IPv6+10运营服务正式启动,标志着中国联通正式进入“IPv6+”时代。在“首届IPv6技术应用创新大赛启动会暨IPv6+创新高峰论坛”上,据中国联通研究院未来网络研究部总监曹畅介绍,目前IPv6+10已实现规模部署,有力支撑千行百业数字化转型,为网络强国建设、壮大数字经济注入强劲动力。

在网络承载能力方面,新建千兆光网、5G网络同步部署IPv6,4G网络、固定宽带网络全部升级改造;应用服务性能方面,已有IDC、云平台、DNS全部完成IPv6改造,新建节点全部支持IPv6;终端支持能力方面,新增家庭网关、家庭智能组网产品、物联网终端全部支持IPv6。结合“三千兆”业务发展,计划在“十四五”期间完成全部老旧固网宽带终端设备的升级替换。

接下来,中国联通通过四方面布局,从外部驱动转向内生驱动,持续深化IPv6+产业升级。“一是打造先进开放的下一代互联网技术产业生态;二是增强加快推进IPv6规模部署和应用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三是全面构建领先的IPv6技术、设施、应用和安全体系、网络、平台、应用、终端全面支持IPv6;四是凝聚产业链多方力量,形成协同共赢的强大合力。”

曹畅透露,中国联通2022年IPv6流量占比目标是移动网络45%、固定网络13%;2023年IPv6流量占比目标是移动网络50%、固定网络15%。中国联通将从强化网络承载能力、提升终端支持能力、推进IPv6单栈试点和物联网单栈试点、完成SRv6 40城市改造、推动行业系统IPv6改造五方面践行这一目标。

国内IPv6规模部署和应用将进一步推进

国内IPv6规模部署和应用将进一步推进,网络设施和终端设备是IPv6端到端贯通的关键环节,构建应用生态,是提升IPv6流量占比的核心工作。国内IPv6规模部署和应用将进一步推进。

国内IPv6规模部署和应用将进一步推进1

中央网信办、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日前联合印发《深入推进IPv6规模部署和应用2022年工作安排》,要求突出创新赋能,激发主体活力,打通关键环节,夯实产业基础,增强内生动力,完善安全保障,扎实推动IPv6规模部署和应用向纵深发展。

工作安排部署了强化网络承载能力、提升终端支持能力、优化应用设施性能、拓展行业融合应用等十方面重点任务。

根据工作安排,到2022年末,IPv6活跃用户数达到7亿,物联网IPv6连接数达到18亿,固定网络IPv6流量占比达到13%,移动网络IPv6流量占比达到45%。县级以上政府门户网站IPv6支持率达到85%,国内主要商业网站及移动互联网应用IPv6支持率达到85%。IPv6网络安全防护能力大幅提升。

回顾国内IPv6技术发展,自2003年中国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工程(CNGI项目)启动开始,我国进入了IPv6技术发展的元年。在国家政策的支撑和驱动下,经过二十余年发展,国内IPv6用户规模迅速增长、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善,IPv6网络“高速公路”已经全面建成,进入“通车”阶段。

1、为每一粒沙子分配IP地址

作为IP协议的基础,IP地址可谓是网络设备接入互联网或本地网络的唯一标识。从IP协议的演进来看,IPv4协议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初,可提供43亿个通信地址。而IPv6则于1998年由IETF正式推出,比IPv4协议晚了17年。但与IPv4相比,IPv6在地址资源和传输特性等方面都有着全面的提升和改进。

IP协议演进

具体而言,IPv6地址数量大幅度增加至2^128个,相当于IPv4的2^96倍,即便为地球上每一粒沙子分配一个IP地址,从根本上解决了IPv4地址短缺问题。其次,IPv6协议对数据报报头进行了优化,删除了不必要的字段,且报文头可灵活进行扩展,大幅提高了数据处理效率。

同时,IPv6协议还支持地址自动配置、IPSec认证和加密、定义安全目标(保密性、验证性、完整性)以及移动特性,使得主机可自动寻址,设备可即插即用,以更高的网络可管理性能减少了维护工作量,有效提高了数据传输安全及移动通信处理效率。延续IPv6技术优势,业界正不断推动技术驱动协议创新和产业生态完善。

在IPv6基础之上,IPv6+实现了一次全面的系统化升级,网络可编程能力与网络可维护性有所提高,SLA得到进一步优化,网络延迟也进一步降低。

整体而言,作为下一代互联网技术基础,IPv6与IPv6+突破了IPv4在地址空间及性能安全等方面的瓶颈,强力推动了网络技术演进和生态建设。持续扩大IPv6及其衍生技术规模部署,将对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兴领域的发展意义重大。

在中国通信标协理事长奚国华看来,IPv6是互联网演进升级主攻方向,是下一代互联网创新发展的新起点,也是网络强国建设、数字中国建设重要内容。IPv6技术创新及融合应用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2、国内IPv6发展处于什么水平?

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我国IPv6的发展取得了相当显著的`成效。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指出,现阶段中国IPv6地址资源位居全球第一,IPv6活跃用户数和流量均实现大幅增长。截至2021年底,我国已申请IPv6地址资源总量超六万,活跃用户数达到608亿,约占中国网民6011%。

而从流量上看,移动网络 IPv6 流量占比达 3515%,固定网络 IPv6 流量占比达 938%,家庭无线路由器 IPv6 支持率达 16%,政府门户网站 IPv6 支持率达 818%,主要商业网站及移动互联网应用 IPv6 支持率达 807%。

从2003年至2017年,国内IPv6发展速度与宽带接入用户数双双未达预期,一度陷入了迟滞不前的瓶颈期。邬贺铨于2018年中国互联网大会上表示,截至2017年底,我国IPv6用户仅为全国互联网用户的03%,用户规模仅200多万。

而早在2012年,在国家发改委等七部门联合出台《关于下一代互联网“十二五”发展建设的意见》中便明确了IPv6未来发展目标,即“十二五”期间,实现IPv6用户数量超2500万。如此看来,国内IPv6发展缓慢,即便在2017年仍然触不到发展目标的十分之一。

2017年11月,《推进互联网协议第六版(IPv6)规模部署行动计划》正式发布后,国内IPv6技术发展有了起色。2018年以来,工信部连续三年组织开展IPv6规模部署专项行动,推进国内IPv6规模迅速增量。

为加速国内IPv6发展进程,工信部与中央网信办于2021年发布《IPv6流量提升三年专项行动计划(2021-2023年)》,以提升总体IPv6流量为目标,未来三年,将全面引导各行各业协同深化、补齐短板、加速技术演进,持续推进IPv6高质量规模上量。

工信部信息通信发展司相关负责人在政策解读中表示,该计划的实施,意味着我国IPv6发展从“网络就绪”、“端到端贯通”迈入了“流量提升”阶段,同时也表明了我国IPv6网络“高速公路”已经全面建成。

路已经铺就,国内IPv6到了通车的时刻。本次试点项目的开展,通过细致量化、有据可依的任务目标与实施举措,高效助推IPv6关键技术、应用、服务及管理实现全面突破,同时进一步完善IPv6+技术生态体系建设,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做法经验,由点及面,完成IPv6在全产业应用中的高度渗透和普及。

国内IPv6规模部署和应用将进一步推进2

据“网信中国”公众号消息,日前,中央网信办、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印发《深入推进IPv6规模部署和应用2022年工作安排》(以下简称《工作安排》),提出到2022年末,IPv6活跃用户数达到7亿,国内主要商业网站及移动互联网应用IPv6支持率达到85%。

《工作安排》还要求,到2022年末,物联网IPv6连接数达到18亿,固定网络IPv6流量占比达到13%,移动网络IPv6流量占比达到45%。网络和应用基础设施承载能力和服务质量持续提升,IPv6网络性能指标与IPv4相当,部分指标优于IPv4。数据中心、内容分发网络、云平台和域名解析系统等应用基础设施深度支持IPv6服务。

同时,新出厂家庭无线路由器全面支持IPv6,并默认开启IPv6地址分配功能。“IPv6+”技术生态体系更加完善,行业融合应用领域持续扩大。县级以上政府门户网站IPv6支持率达到85%,国内主要商业网站及移动互联网应用IPv6支持率达到85%。IPv6网络安全防护能力大幅提升。

据介绍,《工作安排》部署了十个方面重点任务。

一是强化网络承载能力。 包括持续优化IPv6网络性能、深化IPv6网络互联互通、探索推动IPv6单栈和SRv6技术现网部署、加快广电网络IPv6升级改造、提升互联网电视(IPTV)业务端到端IPv6支持能力、提升教研网(CERNET2)网络性能和承载能力。

二是提升终端支持能力。 包括提升家庭网络终端IPv6支持能力、完善智慧家庭IPv6产业生态、深入推进物联网IPv6规模部署和应用。

三是优化应用设施性能。 包括加强云平台IPv6推广应用、提升内容分发网络IPv6流量占比、强化数据中心和域名解析系统IPv6支持能力、开展IPv6端到端贯通质量测试验证。

四是拓展行业融合应用。 包括深化中央企业行业系统IPv6改造、提升金融机构IPv6支持能力和创新应用水平、加快工业互联网平台IPv6升级改造、推进农业农村信息化IPv6升级改造、深化社会信息化IPv6改造、推进交通数字化设施IPv6应用、

深化水利行业IPv6部署应用、加大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信息化IPv6改造力度、推动应急管理业务系统和终端支持IPv6、开展电力企业统一互联网出口IPv6改造升级、推动IPv6在全媒体传播体系应用。

五是加快政务应用改造。 包括提升政务服务平台和政务外网IPv6支持能力、拓展政府 网站和政务类移动客户端IPv6改造广度和深度。

六是深化商业应用部署。 包括推进大型商业应用IPv6放量引流、深入开展商业应用IPv6支持度测评通报、强化应用分发平台和电信业务IPv6入口管理。

七是强化创新生态建设。 包括完善“IPv6+”技术产业生态体系、深化IPv6与新技术新应用新场景融合发展、加强新型互联网体系结构创新研究。

八是推动标准规范制定。 包括统筹推进IPv6标准制定与实施、实施智能家电领域IPv6支持度认证工作、积极参与下一代互联网国际标准制定。

九是强化安全保障。 包括加快IPv6安全关键技术研发和应用、提升IPv6网络安全防护和监测预警能力、加强IPv6网络安全管理和监督检查。

十是加强统筹协调。 包括充分发挥深入推进IPv6规模部署和应用统筹协调机制作用、加强IPv6地址规划、扎实开展IPv6技术创新与融合应用试点实施工作、加大IPv6网上宣传推广力度。

国内IPv6规模部署和应用将进一步推进3

为扎实推动IPv6规模部署和应用向纵深发展,近日,中央网信办、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印发《深入推进IPv6规模部署和应用2022年工作安排》(以下简称《工作安排》)。

据了解,近年来我国IPv6活跃用户数稳步提升,产业发展已进入“流量提升”时代。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2月底,我国IPv6活跃用户数达608亿,占网民总数的6011%。物联网IPv6连接数达14亿,固定网络IPv6流量占比达938%,移动网络IPv6流量占比达3515%。

为了实现IPv6网络从“用户数量”增长向“使用质量”转变、从“外部推动”向“内生驱动”转变,《工作安排》部署了十个方面重点任务,包括强化网络承载能力、提升终端支持能力、优化应用设施性能、拓展行业融合应用、加快政务应用改造、深化商业应用部署、强化创新生态建设、推动标准规范制定、强化安全保障、加强统筹协调。

网络设施和终端设备是IPv6端到端贯通的关键环节,《工作安排》在强化网络承载能力方面,提出持续优化IPv6网络性能、深化IPv6网络互联互通、探索推动IPv6单栈和SRv6技术现网部署、加快广电网络IPv6升级改造、提升互联网电视(IPTV)业务端到端IPv6支持能力、提升教研网(CERNET2)网络性能和承载能力;

在提升终端支持能力方面,要求提升家庭网络终端IPv6支持能力、完善智慧家庭IPv6产业生态、深入推进物联网IPv6规模部署和应用。

构建应用生态,是提升IPv6流量占比的核心工作。《工作安排》在拓展行业融合应用方面,提出深化中央企业行业系统IPv6改造、提升金融机构IPv6支持能力和创新应用水平、加快工业互联网平台IPv6升级改造、推进农业农村信息化IPv6升级改造、深化社会信息化IPv6改造、

推进交通数字化设施IPv6应用、深化水利行业IPv6部署应用、加大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信息化IPv6改造力度、推动应急管理业务系统和终端支持IPv6、开展电力企业统一互联网出口IPv6改造升级、推动IPv6在全媒体传播体系应用;

加快政务应用改造方面,要求包括提升政务服务平台和政务外网IPv6支持能力、拓展政府 网站和政务类移动客户端IPv6改造广度和深度;深化商业应用部署方面,推进大型商业应用IPv6放量引流、深入开展商业应用IPv6支持度测评通报、强化应用分发平台和电信业务IPv6入口管理;

强化创新生态建设方面,需完善“IPv6+”技术产业生态体系、深化IPv6与新技术新应用新场景融合发展、加强新型互联网体系结构创新研究。

IPv6配置IPv6配置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分配给每个接口的IPv6地址默认路由器(IPv4中称为默认网关)域名系统(DNS)设置(比如:DNS服务器和名称注册行为)不同于典型的IPv4节点,典型的IPv6节点拥有多个接口(LAN和隧道接口)以及分配给每个接口的多个地址。注意:IPv6并不使用网络基本输入/输出系统(NetBIOS)。所以,IPv6配置不需要NetBIOS设置或WindowsInternetNameService(WINS)服务器的地址。IPv6地址IPv6中的地址配置比IPv4更加复杂,因为存在着不同类型的IPv6地址,并且这些地址可以不同的状态存在。不同类型的IPv6地址对IPv6定义的地址类型如下:全局地址类似公共IPv4地址,IPv6全局地址在Internet的IPv6部分中全局可访问。全局IPv6地址通常以“2”或“3”开头。链路本地(Link-local)地址类似自动专用IP寻址(APIPA)地址(16925400/16),链路本地地址用于特定的链路。链路本地地址通常以“fe80”开头。站点本地(Site-local)地址类似专用IPv4地址,站点本地地址用于企业的Intranet,并可重复用于企业的不同站点。站点本地地址通常以“fec”、“fed”、“fee”或“fef”开头。RFC3879并不推荐使用站点本地地址,但是这种地址可用于当今的IPv6实现。链路本地地址和站点本地地址被称为本地使用的地址。接口ID(单播IPv6地址的最后64位)可以:基于已安装的网络适配器的IEEE802地址IEEE802地址(通常称为媒体访问控制[MAC]地址)共有48位,分配给每个网络适配器。扩展唯一标识符(EUI)-64地址是一种较新的64位MAC地址。IEEE802地址可以转换为EUI-64地址。单播IPv6地址的接口ID可以基于网络适配器的EUI-64地址。随机生成RFC3041定义了临时的IPv6地址,这些地址使用一个随机生成的接口ID和一个相对较短的有效生命期。临时IPv6地址通常由发起通信的客户端应用程序(比如:Web浏览器)使用,并且不在DNS中进行注册。公共IPv6地址通常由服务器应用程序(比如:Web服务器)用于传入的连接,并且不在DNS中进行注册。公共IPv6地址可拥有随机生成的或基于EUI-64的接口ID。本地使用的IPv6地址的区域ID不同于全局地址,链路本地和站点本地地址前缀均可以重复使用。链路本地地址前缀重复用于每个链路。站点本地地址前缀可重复用于企业的每个站点。由于地址前缀可重复使用,因此链路本地和站点本地地址并不明确。为了对链路或站点分别指定链路本地地址或站点本地地址,IPv6使用了另一个称为区域标识符(ID)(也称为作用域ID)的标识符。区域ID可指定区域,即具有指定作用域的网络连接部分。RFC4007中指定用于识别与本地使用的地址相关联的区域的语法如下:地址%区域_ID地址是本地使用的地址,而区域_ID则是代表区域的整数值。区域ID的值是根据主机来定义的。因此,不同的主机可能会对相同的物理区域,确定不同的区域ID值。譬如,主机A可能选择数字3来代表一个附加链路的区域,而主机B可能会选择数字4来代表相同的链路。对于基于Windows的IPv6主机,本地使用的地址的区域ID定义如下:对于链路本地地址,区域ID通常为分配了地址或用作链路本地目标的发送接口的接口的接口索引。接口索引是分配给IPv6接口(包含一个环回以及一个或多个隧道或LAN接口)的以数字1起始的整数。可以通过netshinterfaceipv6showinterface命令,查看接口索引列表。对于站点本地地址,区域ID就是站点ID,即分配给企业站点的整数值。对于不重复使用站点本地地址前缀的企业,站点ID被默认设为1,并且无需指定。可以通过netshinterfaceipv6showaddresslevel=verbose命令,查看站点ID。使用Windows工具和区域ID的具体示例如下:pingfe80::2b0:d0ff:fee9:4143%3此处,3为附加在包含目标地址的链路上的接口的接口索引。tracertfec0::f282:2b0:d0ff:fee9:4143%2此处,2为包含目标地址的企业站点的站点ID。有关区域ID如何表示为分配地址的一部分的具体例子,请在本文中参阅“Ipconfigexe工具中的IPv6配置”部分的内容。IPv6地址的状态IPv6主机一般通过与路由器交互并执行无状态IPv6地址自动配置,自动配置IPv6地址。验证完唯一性之后,自动配置的地址可能有以下这几种状态:有效通过唯一性验证的地址,可用于发送和接收单播流量。自动配置的地址拥有路由器分配的有效生命期。首选可用于新通信的有效地址。自动配置的地址拥有路由器分配的首选生命期。已否决不可用于新通信的有效地址。现有的通信会话仍可使用已否决的地址。无效无法再供节点用于发送或接收流量的地址。在有效的生命期到期后,地址将进入无效的状态。IPv6默认路由器正如IPv4主机,IPv6主机通常在其子网(用于接收所有远程流量)上,配置有一个或多个路由器的地址。在IPv6中,默认路由器自动通过路由器发现进行配置,并且默认路由器的地址即IPv6路由器在本地子网上的接口的链路本地地址。默认路由器的配置还在IPv6路由表中,创建了一个默认路由。对于通过多个接口执行路由器发现的IPv6节点(比如使用LAN连接和站内自动隧道寻址协议[ISATAP]),路由表中将有多个默认路由器和多个默认路由。IPv6DNS设置根据主机配置以及DNS和路由基础结构,基于Windows的主机可通过IPv4或IPv6,将DNS查询发送给DNS服务器。默认情况下,基于Windows的主机使用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HCP)对DNS服务器配置的IPv4地址,通过IPv4发送DNS查询。运行WindowsXP、WindowsServer2003、WindowsVista或WindowsServer“Longhorn”的计算机可使用以下地址,通过IPv6发送DNS查询:DNS服务器的本地配置的单播地址使用netshinterfaceipv6adddns命令,对主机配置DNS服务器的IPv6地址。对于运行WindowsVista或WindowsServer“Longhorn”的计算机,可以在“连接和适配器”文件夹中,通过Internet协议版本6(TCP/IPv6)组件的属性,配置具有IPv6地址的DNS服务器。DNS服务器的已知单播地址(fec0:0:0:ffff::1、fec0:0:0:ffff::2和fec0:0:0:ffff::3)对DNS服务器手动配置已知单播地址,并对路由基础结构添加主路由,从而可以从运行WindowsXP、WindowsServer2003、WindowsVista或WindowsServer“Longhorn”的IPv6主机访问DNS服务器。WindowsVista和WindowsServer“Longhorn”支持面向IPv6的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HCPv6)。可通过DNS递归名称服务器DHCPv6选项,分配DNS服务器的IPv6地址。这是对运行WindowsVista或WindowsServer“Longhorn”的计算机配置DNS服务器IPv6地址的首选方法

根据我所知道的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互联网的根服务器管理全球IPv4网络的DNS服务,全球有13台,其中1台为主根服务器,在美国,还有12台辅助根服务器,其中9台在美国,2台在欧洲,分别位于英国和雅典,1台在亚洲的日本。中国是没有根服务器的。

因为互联网的发源地在美国,所以在IPv4时代,根服务器的管理和授权由美国管理。根服务器的分布

首先说一下DNS域名解析

当用户访问一个网址时,比如今日头条的网址,在浏览器属于今日头条的域名,然后通过运营商提供的DNS域名服务器解析到IP地址;

假如DNS域名服务器没解析到,就需要上级域名服务器,依次类推,假如还是解析不到,那么就需要根域名服务器了。

主根服务器对我国网络的安全威胁

主根服务器关闭对我国网络的安全威胁到底有多大,这个很难估计,但是就我的知识面来说,影响应该不是很大;

我们大部分访问的中文网站,很少浏览国外网站,即时通讯我们有腾讯、视频网站我们有优酷、搜索引擎我们由百度,网络购物我们有阿里巴巴,也就是说我们有自己的本地化应用,很多时候并不需要访问国外网站;

中国有自己的区域根服务器,也有自己全部的域名和域名解析系统,假如美国切断了中国的服务,那么就不能和世界各地交流,但是国内还是能够正常应用的,对广大网民来说,影响应该不大。

IPv6时代

在IPv4时代美国还是挺强大的,基本上是“美国说了算”,但是到了IPv6时代就不同了;

”雪人计划“是由中国领衔发起的,是基于IPv6的根服务器测试和运营实验项目,用来打破现有的根服务器困局,为IPv6提供根服务器解决方案;

显示了”雪人计划“IPv6根服务器的分布情况,在全球已经部署了25台IPv6根服务器,其中中国部署了4台,1台主根服务器,3台辅根服务器,打破了中国没有根服务器的局面。

题外话

我国在2017年年底发布了《推进互联网协议第六版(IPv6)规模部署行动计划》,预计到2025年底,实现IPv6网络规模、用户规模、流量规模的位居世界第一位,网络、应用、终端全面支持IPv6,形成下一代互联网的技术产业体系。

对于主根服务器对我国网络的安全威胁,大家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z/1325727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27
下一篇 2023-06-2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