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有三十台电脑,十几个部门,不在同一办公室内,如何组建一个小型的局域网

公司有三十台电脑,十几个部门,不在同一办公室内,如何组建一个小型的局域网,第1张

无需什么具体方案。
1、在办公室外,或选择其中一个办公室,或专设一个微机中心室放置一台主交换机,主交换机引出网线分到各办公室(如果资金足,每办公室二条网线,一条起用,另一条备用,不用接)。根据需要可以使用可网管交换机,这样,可以控制每个办公室的情况(如是否可以上网,甚至网速等,视可网管交换机的功能而定)。
2、一个办公室里放一个小交换机(视办公室里的电脑台数,一般8口就够了,可以带7台电脑),通过网线接入主机。
3、各办公室的电脑(要有网卡或集成网卡哦)接网线路,接入办公室的小交换机。
4、网络拓扑图就不必我画了吧,再说了,百度知道也不能传图。
5、上面这样架设后,你单位的电脑在物理上就相通了。
6、如果想实现其它的功能,如各电脑之间文件互传(共享),需要进行各电脑的网络设定(如各电脑的IP的前三位设为相同最后一位不同,子网掩码设为2552552550,打开各位的文件共享功能,并将某文件夹设为共享)。
7、如需要再高级的功能,如上网共享,需要另购路由,同时路由可以打开DHCP服务,这样的话,各机可以设自动获取IP(会自动分配IP)。
8、如有更高的要求,如数据服务(SQL服务)、服务器级文件服务(文件保存在服务器上等),可以在中心机房购置服务器级电脑。并配置相应的软件(软件环境)。服务器直接接入主交换机。
PS:请注意,多数便宜的8口交换机实际文件最大传输速度为2M/秒左右。一般情况也也是够的,如需更快的,请购置贵的,品牌的交换机。

局域网的建立
首先,企业要建立内部的局域网,实现企业内部的信息、设备共享,并利用局域网实现企业员工间真正的协同工作。 局域网的分类:
按作用范围的大小分可将计算机网络分为广域网(WAN)、城域网(MAN)和局域网(LAN):
(1)广域网也叫远程网。作用范围通常为几十到几千公里,是一种可跨越国家及地区的遍布全球的计算机网络。
(2)城域网也叫市域网。它的范围约为5KM--50KM。
(3)局域网也叫局部网。一般将微机通过高速通信线路相连,范围一般在几百米到几千米,经常运用于一个大楼内部或一组紧邻的建筑群之间,也可以是几间或一间办公室。下面所介绍的就是局域网。局域网一般分为令牌网和以太网两种:令牌网主要用于广域网及大型局域网的主干部分,其 *** 作系统大多是UNIX。组建和管理非常繁琐,需专业人员胜任。以太网是当今世界应用范围最广的一种网络技术,组建较为容易,各设备之间的兼容性较好,Windows
NT、Netware和Windows 95/98/2000都支持它。
局域网和其他计算机网络一样,也是由服务器、工作站、网络设备和网络协议四部分组成。根据连接结构、工作方式和网络 *** 作系统的不同,局域网又常分为:对等网结构、专用服务器结构和主从式结构。
对等网就是网络中不需要专用的服务器,每一台接入网络的计算机即是服务器也是工作站。不同的计算机之间可以实现互访,进行文件的交换和共享其他计算机上的打印机、光驱等硬件设备。其优点是组建和维护容易,不需要专用的服务器,可低价组网,使用简单。缺点是:数据的保密性差,文件的存放分散。
专用服务器结构。网络中必须有一台专用文件服务器,所有的工作站都必须以服务器为中心,工作站之间无法直接通信,需通过服务器为中介,工作站端的文件读取和数据传送都在服务器的掌管中。其优点是:数据的保密性很强,可严格控制工作站用户的访问权限,可靠性强。缺点为:网络工作效率低,工作站上的软硬件资源无法共享,网络的安装和维护困难。
主从式结构是继专用服务器结构后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它解决了专用服务器结构中存在的不足,客户端(Client)即可与服务器端(server)通信,也可客户端之间直接对话,不需服务器的中介和参与。其优点为:有效的利用各工作站端的资源,减轻服务器上的工作量,网络工作效率较高。缺点是:对工作站的管理较为困难,数据的安全性比不上专用服务器结构。建网的准备工作:
了解了局域网的组成和结构后,我们应该做组建局域网的准备工作了:首先是硬件的准备。
1传输介质:双绞线是局域网布线中最常用到的一种传输介质。分为非屏蔽双绞线(UTP)和屏蔽双绞线(STP)两大类。STP又分为3类和5类两种,UTP分为3类,4类,5类,超5类四种。3类双绞线最高传输速率为10Mbps,目前正逐渐从市场上消失。4类双绞线最高传输速率为16Mbps,在局域网布线中应用很少。5类双绞线最高传输速率达到100Mbps,是目前网络布线的主流。超5类双绞线的衰减和串扰更小,可提供更坚实的网络基础,目前主要用于千兆以太网。
同轴电缆与双绞线相比,同轴电缆的抗干扰能力强,屏蔽性能好,常用于设备与设备之间的连接。
光纤的制作目前只能由一些专业公司来完成,一般小公司和用户不具备制作条件,这里不做介绍。
2网卡:按速度分,可分为10M网卡,100M网卡,10/100M自适应网卡,1000M网卡。按总线类型分为ISA网卡,EISA网卡和PCI网卡三大类,选购网卡时应根据自己的网络需要购买。
3集线器(HUB)是对网络进行集中管理的重要工具,是各分枝的汇集点。其实质是中继器,主要功能是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再生放大,以扩大网络的传输距离。HUB的分类与网卡基本相同,因为HUB与网卡之间的数据交换是相互对应的。但根据端口数目的不同又可分为8口,16口和24口等。HUB可通过级联来增加用户数。
最后把这些设备通过双绞线(或同轴电缆)连接起来。
然后就是软件准备。 *** 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网络 *** 作系统的功能更为强大。
局域网中常见的 *** 作系统有: UNIX,Netware,Windows NT2000,Linux,Windows 95/98等。
UNIX:对大多数人来说并不是很熟悉,不过它安全可靠,可方便接入因特网。不足的是对硬件的支持较少,兼容方面不够好。
Netware:在20世纪80年代初,曾风靡一时。但它需要专用的服务器,过于强调和依赖自己开发的IPX/SPX通信协议。
Windows
NT/2000:内置的网络功能,可实现“复合型网络”结构,良好的用户界面,组网简单,管理方便。但对硬件要求较高。目前组网的理想选择。
Linux:可以运行在多种硬件平台上:pc,Apple系统,DEC Alpha系统和Motorala
68k系统上。还支持对称多处理器。支持大量的外部设备。支持TCP/IP、SLIP和PPP。支持文件系统多。但目前的版本繁多,不同版本之间存在大量的不兼容之处。
Windows 95/98:对等网的选择。
*** 作系统应该依据其可靠性和安全性,易用性,易管理维护性,可扩展性和应用开发支持等方面进行选择。建好局域网后,把网络连到互联网上。光连上网络这样还不行,你要为你的企业建设一个网站,让别人认识了解你的企业,实现企业信息化。

101 为了适应经济建设高速发展和改革开放的社会需求,配合现代化城市建设和信息通信网向数字化、综合化、智能化方向发展,搞好建筑与建筑群的电话、数据、图文、图像等多媒体综合网络建设,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改建建筑与建筑群的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
103 综合布线系统的设施及管线的建设,应纳入建筑与建筑群相应的规划之中。
104 综合布线系统应与大楼办公自动化(OA)、通信自动化(CA)、 楼宇自动化(BA)等系统统筹规划,按照各种信息的传输要求,做到合理使用,并应符合相关的标准。
105 工程设计时,应根据工程项目的性质、功能、环境条件和近、远期用户要求,进行综合布线系统设施和管线的设计。
工程设计必须保证综合布线系统的质量和安全,考虑施工和维护方便,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
106 工程设计中必须选用符合国家有关技术标准的定型产品,未经国家认可的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机构鉴定合格的设备及主要材料,不得在工程中使用。
107 综合布线系统的工程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相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2 术语和符号
21 术语
211 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 generic cabling for building and campus
建筑物或建筑群内的传输网络,它既使话音和数据通信设备、交换设备和其他信息管理系统彼此相连,又使这些设备与外部通信网络相连接。它包括建筑物到外部网络或电话局线路上的连线点与工作区的话音或数据终端之间的所有电缆及相关联的布线部件。
212 配线子系统(水平子系统)horizontal subsystem
配线子系统由信息插座、配线电缆或光缆、配线设备和跳线等组成。国外称之为水平子系统。
213 干线子系统(垂直子系统)backbone subsystem
干线子系统由配线设备、干线电缆或光缆、跳线等组成。国外称之为垂直子系统。
214 工作区 work area
工作区为需要设置终端设备的独立区域。
215 管理 administration
管理是针对设备间、交接间、工作区的配线设备、缆线、信息插座等设施,按一定模式进行标识和记录。
216 设备间 equipment room
设备间是安装各种设备的房间,对综合布线而言,主要是安装配线设备。
217 建筑群子系统 campus subsystem
建筑群子系统由配线设备、建筑物之间的干线电缆或光缆,跳线等组成。
218 交接间
安装楼层配线设备的房间。
219 安装通道
布放综合布线缆线的各种管网、电缆桥架、线槽等布线空间的统称。
2110 安装空间
安装各种设备所需的房间或场地的统称。
22 符号
3 系统设计
301 综合布线系统(GCS)应是开放式星型拓扑结构,应能支持电话、数据、图文、图像等多媒体业务的需要。
302 综合布线系统宜按下列六个部分进行设计:
1 工作区;
2 配线子系统;
3 干线子系统;
4 设备间;
5 管理;
6 建筑群子系统。
303 建筑与建筑群的工程设计,应根据实际需要,选择适当配置的综合布线系统。当网络使用要求尚未明确时,宜按下列规定配置:
1 最低配置:适用于综合布线系统中配置标准较低的场合,用铜芯对绞电缆组网。
1)每个工作区由1个信息插座;
2)每个信息插座的配电缆为1条4对对绞电缆;
3)干线电缆的配置,对计算机网络宜按24个信息插座配2对对绞线,或每一个集线器(HUB)或集线器群(HUB群)配4对对绞线;对电话至少每个信息插座配1对对绞线。
2 基本配置:适用于综合布线系统中中等配置标准的场合,用铜芯对绞电缆组网。
1)每个工作区由2个或2个以上信息插座;
2)每个信息插座的配电缆为1条4对对绞电缆;
3)干线电缆的配置,对计算机网络宜按24个信息插座配2对对绞线,或每一个集线器(HUB)或集线器群(HUB群)配4对对绞线;对电话至少每个信息插座配1对对绞线。
3 综合配置:适用于综合布线系统中配置标准较高的场合,用光缆和铜芯对绞电缆混合组网。
1)以基本配置的信息插座量作为基础配置;
2)垂直干线的配置:每48个信息插座宜配2芯光纤,适用于计算机网络;电话或部分计算机网络,选用对绞电缆,按信息插座所需线对的25%配置垂直干线电缆,或按用户要求进行配置,并考虑适当的备用量;
3)当楼层信息插座较少时,在规定长度的范围内,可几层合用HUB,并合并计算光纤芯数,每一楼层计算所得的光纤芯数还应按光缆的标称容量和实际需要进行选取;
4)如有用户需要光纤到桌面(FTTD),光缆可经或不经FD直接从BD引至桌面,上述光纤芯数不包括FTTD的应用在内;
5) 楼层之间原则上不敷垂直干线电缆,但在每层的FD可适当预留一些接插件,需要时可临时布放合适的缆线
4 配线设备交接硬件的选用,宜符合下列规定:
1) 用于电话的配线设备,宜选用IDC卡接式模块;
2) 用于计算机网络的配线设,备宜选用RJ45或IDC插接式模块
304 综合布线系统应能满足所支持的电话、数据、图文、图像等多媒体业务的分级要求,并应选用相应等级的缆线和连接硬件设备。
305 综合布线系统的分级和传输距离限值应符合表305所列的规定;
表305 系统分级和传输距离限值
注:①100m的注的信道长度中包括10m软电缆长度;分配给接插软线或跳线、工作区和设备连接用软电缆,其中工作区电缆和设备电缆的总电气长度不超过75m(指电气长度75m,相当于物理长度5m)。
②3000m是标准范围规定的极限,不是介质极限。
③信道长度超过100m时,应核对具体的应用标准
306 综合布线系统的组网和各段缆线的长度限值应符合图306所示的规定:
307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选用的电缆、光缆、各种连接电缆、跳线,以及配线设备等所有硬件设施,均应符合《大楼通信综合布线系统》YD/T9261-3和《数字通信用对绞/星绞对称电缆》YD/T8381-4标准的各项规定。
308 综合布线系统宜设置中文显示的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人工登录与综合布线系统相当的硬件设施的工作状态信息包括:设备和缆线的用途,使用部门,组成局域网的拓扑结构,传输信息速率,终端设备配置状况,占用硬件编号,色标,链路的功能和各项主要特征参数,链路的完好状况,故障记录等内容。还应登录设备位置和缆线走向等内容。
309 在系统设计时,所选的配线电缆、连接硬件、跳线、连接线等类别必须相一致。如采用屏蔽系统时,则全系统必须都按屏蔽设计。
3010 系统设计应根据不同对象采用不同的处理方式并宜符合下规定:
1 对于使用功能比较明确的专业性建筑物,信息插座的布置可按实际需要确定,其中办公用房部分按普通办公楼的要求布置,机房部分按近、远期分别处理,近期机房按实际需要布置,远期机房的水平电缆可暂不布线,将需要的容量预留在FD内,待确定使用对象后进行二次装修时再行布线。
2 对于机关或企事业单位的普通办公楼,信息插座的配置宜按本规范第303条和第501条的规定办理。
3 对于房地产部门开发的写字楼、综合楼等商用建筑物,由于其出售或租赁对象的不确定和流动等因素,宜采用开放办公室综合布线结构,并符合下列规定:
1)采用多用户信息插座时,多用户插座宜安装在墙面或柱子等固定结构上,每一多用户插座包括适当的备用量在内,最多包含12个信息插座;各段缆线长度应符合表3010的规定。
表3010 各段缆线长度限值
注;各段缆线长度也可按下式计算:
C=(102-H)/12
W=C-7≤20
式中 C=W+D—工作区电缆交接间跳线和设备电缆的长度总和;
W—工作区电缆的最大长度;
H—水平布线电缆的长度。
2)采用集合点时,集合点宜安装在离FD不小于15m的墙面或柱子等固定结构上集合点是水平电缆的转接点,不设跳线,也不接有源设备;同一个水平电缆路由不允许超过一个集合点(CP)或同时存在转接点(TP);从集合点引出的水平电缆必须终接于工作区的信息插座或多用户信息插座上。
3)在上述两种方案都难以实施,且房屋有计划推迟由用户入住前进行二次装修时,综合布线系统工程也可与之同步实施。
4 对于具有电磁干扰环境的场合,系统设计应符合国家的相关标准要求。
3011 综合布线系统与外部通信网连接时,应符合相应的接入网标准。
4 系统指标
401 综合布线系统链路传输的最大衰减限值,包括配线电缆和两端的连接硬件、跳线在内,应符合表401的规定。
表401 链路传输的最大衰减限值
注:1 要求将各点连成曲线后,测试的曲线全部应在标准曲线的限值范围之内,
2 测量衰减时,如包括链路两端的设备电缆和工作区电缆在内,应扣除设备电缆和工作区电缆的衰减。
402 综合布线系统任意两线以之间的近端串音衰减限值,包括配线电缆和两端的连接硬件、跳线、设备和工作区连接电缆在内(但不包括设备连接器),应符合表4.0.2的规定。
表4.0.2 线对间最小近端串音衰减限值
注:1 所有其他音源的噪声应比全部应用频率的串音噪声低10dB。
2 在主干电缆中,最坏线对的近端串音衰减值,应以功率和来衡量。
3 桥接分岔或多组合电缆,以及连接到多重信息插座的电缆,任一对称电缆单元之间的近端串音衰减至少要比单一组合的4对电缆的近端串音衰减提高一个数值△
△=6dB+10lg(n+1)dB
式中 n—— 电缆中相邻的对称电缆单元数。
403 综合布线系统中任一电缆接口处的回波损耗限值,应符合表403的规定。
表403 电缆接口处最小回波损耗限值
404 综合布线系统链路衰减与近端串音衰减的比率(ACR),应符合表404的规定(对于A、B、C级链路,其ACR值可由本规范表402和表401给出的值相减得出)。
表404 最小ACR限值
注:ACR(dB)=aN(dB)-a(dB)
式中aN— 任意两线对间的近端串音衰减值;
a— 链路传输的衰减值
405 综合布线系统线对的直流环路电阻限值,当系统分级和传输距离在本规范305条规定的情况下,应符合表405的规定。
表405 直流环路电阻限值
406 综合布线系统线对的传播时延限值,应符合表406的规定。
表406 最大传播时延限值
注:配线(水平)子系统中的最大传播时延不得超过1μs
407 综合布线系统光缆波长窗口的各项参数,应符合表407的规定
表407 光缆波长窗口参数
注:1 多模光纤:芯线标称直径为625/125μm或50/125μm;并应符合《通信用多模光纤系列》GB/T12357规定的A1b或A1a光纤;
850nm波长时最大衰减为35dB/km(20℃ );最小模式带宽为200MHzkm(20℃ );
1300nm波长时最大衰减为1dB/km(20℃ );最小模式带宽为500MHzkm(20℃ );
2 单模光纤:芯线应符合《通信用单模光纤系列》GB/T9771标准的B11类光纤;
1300nm和1550nm波长时最大衰减为1dB/km,截止波长应小于1280nm1310nm时色散应时色散应≤6PS/km•nm;15550时色散应≤20PS/km•nm
3 光纤连接硬件,最大衰减05dB;最小回波损耗:多模20dB,单模26dB
408 综合布线系统的光缆布线链路,在本规范407条规定各项参数的条件下的衰减限值,应符合表408的规定
表408 光缆布线链路的最大衰减限值
注:表中规定的链路长度,是在采用符合本规范407条规定的光缆和光纤连接硬件的条件下,允许的最大衰减。
409 综合布线系统多模光纤链路的最小光学模式带宽,应符合表409的规定。
表409 多模光缆布线链路的最小模式带宽
4010 综合布线系统光缆布线链路任一接口的光回波损耗限值,应符合表4010的规定
表4010 最小的光回波损耗限值
4011 综合布线系统的缆线与设备之间的相互连接应注意阻抗匹配和平衡与不平衡的转换适配。特性阻抗应符合100Ω标准,
在频率大于1MHz时偏差值应为± 15Ω。
5 工作区
501 一个独立的需要设置终端设备的区域宜划分为一个工作区。工作区应由配线(水平)布线系统的信息插座延伸到工作站终端设备处的连接电缆及适配器组成。一个工作区的服务面积可按5-10m2 估算,或按不同的应用场合调整面积的大小。
每个工作区信息插座的数量应按本规范303条规定配置。
502 工作区适配器的选用宜符合下列规定:
1 设备的连接插座应与连接电缆的插头匹配,不同的插座与插头应加装适配器;
2 当开通ISDN业务时,应采用网络终端或终端适配器;
3 在连接使用不同信号的数模转换或数据速率转换等相应的装置时,宜采用适配器;
4 对于不同网络规程的兼容性,可采用协议转换适配器;
5 各种不同的终端设备或适配器均安装在信息插座之外,工作区的适当位置。
6 配线子系统
601 配线子系统应由工作区的信息插座、信息插座至楼层配线设备(FD)的配线电缆或光缆、楼层配线设备和跳线等组成。
602 配线子系统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根据工程提出的近期和远期的终端设备要求;
2 每层需要安装的信息插座的数量及其位置;
3 终端将来可能产生移动、修改和重新安排的预测情况;
4 一次性建设或分期建设的方案。
603 配线子系统应采用4对对绞电缆,在需要时也可采用光缆,配线子系统根据整个综合布线系统的要求,应在交接间或设备间的配线设备上进行连接。配线子系统的配线电缆或光缆长度不应超过90m。在能保证链路性能时,水平光缆距离可适当加长。
604 配线电缆可选用普通的综合布线铜芯对绞电缆,在必要时应选用阻燃、低烟、低毒等电缆。
605 信息插座应采用8位模块式通用插座或光缆插座。
606 配电设备交叉连接的跳线应选用综合布线专用的插接软跳线,在电话应用时也可选用双芯跳线。
607 1条4对对绞电缆应全部固定终接在1个信息插座上。
7 干线子系统
701 干线子系统应由设备间的建筑物配线设备(BD)和跳线以及设备间至各楼层交接间的干线电缆组成。
702 干线子系统所需要的电缆总对数和光纤芯数,其容量可按本规范303条的要求确定。对数据应用应采用光缆或5类对绞电缆,对绞电缆的长度不应超过90m,对电话应用可采用3类对绞电缆。
703 干线子系统应选择干线电缆较短,安全和经济的路由,且宜选择带门的封闭型综合布线专用的通道敷设干线电缆,也可与弱电竖井合用。
704 干线电缆宜采用点对点端接,也可采用分支递减端接。
705 如果设备间与计算机机房和交换机房处于不同的地点,而且需要将话音电缆连至交换机房,数据电缆连至计算机房,则宜在设计中选取不同的干线电缆或干线电缆的不同部分来分别满足话音和数据的需要。当需要时,也可采用光缆系统予以满足。
706 缆线不应布放在电梯、供水、供气、供暖、强电等竖井中。
707 设备间配线设备的跳线应符合本规范606条的规定。
8 设备间
801 设备间是在每一幢大楼的适当地点设置电信设备和计算机网络设备,以及建筑物配线设备,进行网络管理的场所对于综合布线工程设计,设备间主要安装建筑物配线设备(BD)。电话、计算机等各种主机设备及引入设备可合装在一起。
802 设备间内的所有总配线设备应用色标区别各类用途的配线区。
803 设备间位置及大小应根据设备的数量、规模、最佳网络中心等因素,综合考虑确定。
804 建筑物的综合布线系统与外部通信网连接时,应遵循相应的接口标准,并预留安装相应接入设备的位置。
9 管理
901 管理应对设备间、交接间和工作区的配线设备、缆线、信息插座等设施,按一定的模式进行标识和记录,并宜符合下列规定:
1 规模较大的综合布线系统宜采用计算机进行管理,简单的综合布线系统宜按图纸资料进行管理,并应做到记录准确、及时更新、便于查阅;
2 综合布线的每条电缆、光缆、配线设备、端接点、安装通道和安装空间均应给定唯一的标志。标志中可包括名称、颜色、编号、字符串或其他组合;
3 配线设备、缆线、信息插座等硬件均应设置不易脱落和磨损的标识,并应有详细的书面记录和图纸资料;
4 电缆和光缆的两端均应标明相同的编号;
5 设备间、交接间的配线设备宜采用统一的色标区别各类用途的配线区。
902 配线机架应留出适当的空间,供未来扩充之用。
10 建筑群子系统
1001 建筑群子系统应由连接各建筑物之间的综合布线缆线、建筑群配线设备(CD)和跳线等组成。
1002 建筑物之间的缆线宜采用地下管道或电缆沟的敷设方式,并应符合相关规范的规定。
1003 建筑群干线电缆、光缆、公用网和专用网电缆、光缆(包括天线馈线)进入建筑物时,都应设置引入设备,并在适当位置终端转换为室内电缆、光缆。引入设备还包括必要的保护装置。引入设备宜单独设置房间,如条件合适也可与BD或CD合设。引入设备的安装应符合相当规范的规定。
1004 建筑群和建筑物的干线电缆、主干光缆布线的交接不应多于两次。从楼层配线架(FD)到建筑群配线架(CD)之间只应通过一个建筑物配线架(BD)。
11 电气防护、接地及防火
1101 综合布线区域内存在的电磁干扰场强大于3V/m时,应采取防护措施。
1102 综合布线电缆与附近可能产生高电平电磁干扰的电动机、电力变压器等电气设备之间应保持必要的间距。
综合布线电缆与电力电缆的间距应符合表1102-1的规定。
表1102-1 综合布线电缆与电力电缆的间距
注:1 当380V电力电缆<2KV•A,双方都在接地的线槽中,且平行长度≤10m时,最小间距可以是10mm
2 电话用户存在振铃电流时,不能与计算机网络在同一根对绞电缆中一起运用
3 双方都在接地的线槽中,系指两个不同的线槽,也可在同一线槽中用金属板隔开
墙上敷设的综合布线电缆、光缆及管线与其他管线的间距应符合表1102-2的规定。
表1102-2 墙上敷设的综合布线电缆、光缆及管线与其他管线的间距
注:如墙壁电缆敷设高度超过6000mm时,与避雷引下线的交叉净距应按下式计算:
S≥005L
式中S— 交叉净距(mm)
L—交叉处避雷引下线距地面的高度(mm)。
1103 合布线系统应根据环境条件选用相应的缆线和配线设备,或采取防护措施,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当综合布线区域内存在的干扰低于上述规定时,宜采用非屏蔽缆线和非屏蔽配线设备进行布线。
2 当综合布线区域内存在的干扰高于上述规定时,或用户对电磁兼容性有较高要求时,宜采用屏蔽缆线和屏蔽配线设备进行布线,也可采用光缆系统。
3 当综合布线路由上存在干扰源,且不能满足最小净距要求时,宜采用金属管线进行屏蔽。
1104 综合布线系统采用屏蔽措施时,必须有良好的接地系统,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保护地线的接地电阻值,单独设置接地体时,不应大于4Ω,采用联合接地体时,不应大于1Ω。
2 采用屏蔽布线系统时,所有屏蔽层应保持连续性。
3 采用屏蔽布线系统时,屏蔽层的配线设备(FD或BD)端必须良好接地,用户(终端设备)端视具体情况宜接地,两端的接地应连接至同一接地体。若接地系统中存在两个不同的接地体时,其接地电位差不应大于1Vrms。
1105 采用屏蔽布线系统时,每一楼层的配线柜都应采用适当截面的铜导线单独布线至接地体,也可采用竖井内集中用铜排或粗铜线引到接地体,导线或铜导体的截面应符合标准,接地导线应接成树状结构的接地网,避免构成直流环路。
1106 综合布线的电缆采用金属槽道或钢管敷设时,槽道或钢 管应保持连续的电气连接,并在两端应有良好的接地
1107 干线电缆的位置应尽可能位于建筑物的中心位置。
1108 当电缆从建筑物外面进入建筑物时,电缆的金属护套或光缆的金属件均应有良好的接地。
1109 当电缆从建筑物外面进入建筑物时,应采用过压、过流保护措施,并符合相当规定。
11010 综合布线系统有源设备的正极或外壳,与配线设备的机架应绝缘,并用单独导线引至接地汇流排、与配线设备、电缆屏蔽层等接地,宜采用联合接地方式。
11011 根据建筑物的防火等级和对材料的耐火要求,综合布线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在易燃的区域和大楼竖井内布放电缆或光缆,应采用阻燃的电缆和光缆;在大型公共场所宜采用阻燃、低烟、低毒的电缆或光缆;相邻的设备间或交接间应采用阻燃型配线设备。
12 安装工艺要求
121 一般规定
1211 本章适用于新建、扩建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的安装工艺要求,对改建工程可按本章的有关规定执行。
122 设备间
1211 设备间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设备间宜处于干线子系统的中间位置;
2 设备间宜尽可能靠近建筑物电缆引入区和网络接口;
3 设备间的位置宜便于接地;
4 设备间室温应保持在10-30℃ 之间,相以湿度应保持20%-80%,并应有良好的通风;
5 设备间内应有足够的设备安装空间,其面积最低不应小于10m2 。
1222 设备间应防止有害气体(如SO2,H2S,NH3,NO2 等)侵入,并应有良好的防尘措施,尘埃含量限值宜符合表1222的规定。
表1222 尘埃限值
注:灰尘粒子应是不导电的,非铁磁性和非腐蚀性的。
1223 在地震区的区域内,设备安装应按规定进行抗震加固,并符合《通信设备安装抗震设计规范》YD5059-98的相应规定。
1224 设备安装宜符合下列规定:
1 机架或机柜前面的净空不应小于800mm,后面的净空不应小于600mm;
2 壁挂式配线设备底部离地面的高度不宜小于300mm;
3 在设备间安装其他设备时,设备周围的净空要求,按该设备的相关规范执行。
1225 设备间应提供不少于两个220V、10A带保护接地的单相电源插座。
1226 设备间的安装工艺要求除上述规定外,应满足《电信专用房屋设计规范》YD5003-94中有关配线设备的规定,如果安装电信设备或其他应用设备时,应符合相应的设计规定。
123 交换间
1231 交接间的数目,应从所服务的楼层范围来考虑。如果配线电缆长度都在90m范围以内时,宜设置一个交接间,当超出这一范围时,可设两个或多个交接间,并相应地在交接间内或紧邻处设置干线通道
1232 交接间的面积不应小5m2 ,于如覆盖的信息插座超过200个时,应适当增加面积
1233 交接间的设备安装和电源要求,应符合本规范1224和1225的相关规定
1234 交接间应有良好的通风,安装有源设备时,室温宜保持在10-30℃ ,相以湿度宜保持在20%-80%
124 电缆
1241 配线子系统电缆宜穿管或沿金属电缆桥架敷设,当电缆在地板下布放时,应根据环境条件选用地板下线槽布线、网络地板布线、高架(活动)地板布线、地板下管道布线等安装方式。
1242 干线子系统垂直通道有电缆孔、管道、电源竖井等三种方式可供选择,宜采用电缆竖井方式,水平通道可选择预埋暗管或电缆桥架方式。
1243 管内穿放大对数电缆时,直线管路的管径利用率应为50%-60%,弯管路的管径利用率应为40%-50%,管内穿放4对对绞电缆时,截面利用率应为25%-30%。线槽的截面利用率不应超过50%。
125 工作区
1251 工作区信息插座的安装宜符合下列规定:
1 安装在地面上的信息插座应采用防水和抗压的接线盒;
2 安装在墙面或柱子上的信息插座底部离地面的高度宜为300mm;
3 安装在墙面或柱子上的多用户信息插座模块,或集合点配线模块,底部离地面的高度宜为300mm。
1252 工作区的电源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每1个工作区至少应配置1个220V交流电源插座;
2 工作区的电源插座应选用带保护接地的单相电源插座,保护接地与零线应严格分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已经普遍应用到国防信息建设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当中,极大地推动了现代社会的发展。同时,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还改变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因此,对实行有序的计算机网络组建的分析探讨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1 计算机网络系统的组成
与计算机系统组成一样,计算机网络系统也是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组成的。在计算机网络系统中,硬件对网络的选择起着决定性作用,而网络软件则是挖掘网络潜力的工具。在整个计算机网络系统中,网络硬件是其中的物质基础。一般而言,要构成一个计算机网络系统,其首要任务就是将计算机及其附属硬件设备与网络中的其他计算机 系统连接起来。其中,网络硬件的组成主要有服务器、客户机、网络接口卡、传输介质以及网络互联设备等。对于网络软件而言,其作为实现网络功能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主要由网络 *** 作系统、网络通信协议和各种网络应用程序等组成。
2 计算机网络系统的体系结构
从总体上讲,计算机网络的组成主要包括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大部分。其中,硬件系统是由计算机、传输介质两部分组成,一般主要用到的硬件产品有路由器、交换机、服务器、高速处理能力的计算机、集线器、网桥、网关、大容量的外部存储器等。软件系统由网络协议和网络 *** 作系统以及相应的网络应用软件构成。在这里我们简单了解一下网络系统中的主要构成部分:
21 集线器
集线器是主要是工作在网络的物理层中,区别于其他设备的主要特点就是有多个端口,同时,还可以连接多台计算机,最终形成局域网系统,系统呈现星型拓扑结构。在集线器工作过程中,首先要通过节点发信号,到达线路,集线器在接收该信号之后,就可以转发给系统中的其他端口,此外,在这个过程中,集线器还有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放大作用,其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再生、整形放大,以扩大网络的传输距离,同时把所有节点集中在以它为中心的节点上,而且还不会影响到其他节点的正常工作。
22 交换机
交换机,是建立在MAC地址识别基础之上的可以完成封装、转发数据包功能的一种网络设备。交换机在接收到数据包后,会根据内部的MAC地址表,可以为始发者和目标接收者建立一个临时有效的交换路径,并且将其储存于内部地址中,从而将数据信息由于源地址送往目的地址。
23 网桥
网桥作为工作在数据链路层的互连设备,其在链路层中,将两个或两个以上具有相同通信协议、传输介质及寻址结构的局域网进行连接,有效地减少了网络冲突,扩展了网络距离,进而为网络系统运行减轻了网络负担,进一步推动了网络系统的正常运行。
24 路由器
路由器是一种连接多个网络或网段的网络设备。在计算机网络系统中,路由器的应用,一方面,可以将不同网络或网段之间的数据信息进行“翻译”,以使它们能够相互理解对方的数据,构成一个更大的网络;另一方面,异种网络通过路由器实现互连后,选择最佳的传输路径,将数据转发出去,为网络的互连提供了各种类型、各种速率的链路或通信子网接口;此外,利用路由器参与网络管理,既可以加强流量管理,也可以加强服务质量管理,充分地实现了对网络资源的动态控制和对网络的安全管理。
25 网关
从广义上讲,网关是指一个通信设备或程序,它在网络不同层次之间传递数据,并进行相应的协议转换,是在应用层软件中实现协议转换的系统。
26 防火墙
防火墙是应用网络系统间的一套保护装置,用在一个内部网络与一个外部网络间形成一个保护层,对于所有的访问或连接进行检查和连接,进而对网络系统起到良好保护作用。
3 计算机网络组建的有序开展
通常情况下,计算机网络组建需要经过以下步骤:
31 逻辑结构图的设计
在计算机网络组建中,逻辑结构图的设计是其中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在计算机网络系统中,结构图可以将整个系统、子系统以及各个模块的全部功能完整、清晰、直观地反映出来,为系统的程序设计和系统组建奠定了基础。因此,在设计计算机逻辑结构图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对系统的全部功能进行全面的了解和分析,加强对计算机数据的处理,满足系统的特殊需求;
2)要加强对网络系统详细需求的分析,包括网络应用需求、网络管理需求(虚拟网的划分、虚拟网管理、设备及端口管理、网络检测)、网络安全需求。其中,对于安全需求,全面了解内部网的各个子网之间的互访是否可以控制,杜绝非授权的访问,对网络故障能及时发现并报警,在访问端口是否设置许可或禁止的网络服务等;
另外,要加强对网络结构的分析,根据网络结构需求,采用分级网络结构,以主干网为中心,然后分支节点;
因此,在此基础上,才能比较快速、准确地画出一个子系统的逻辑结构图,与此同时,还要将各个子系统以一定的逻辑关系进行组合,最终得到得到计算机网络系统逻辑结构图。
32 系统软硬件产品的采购以及项目管理
首先,软硬件产品的采购。在计算机网络组建中,网络系统的必须要有网络硬件和软件才顺利组建。在计算机网络系统中,硬件是网络系统的物质基础,经常会遇到若干个各自具有自主功能的计算机通过通信手段相互连接,这样做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保证计算机网络系统进行信息交换、资源共享或协同工作。但是只有硬件也是不够的,系统还得有软件系统的支持,软件系统可以避免软件的重复购买和数据的重复存储,更有利于数据、信息资源的集中管理和共享,更为重要的是可以促进各个子系统的协同工作,将计算机网络中的各个主机,通过计算机网络 *** 作系统的合理调度和管理,协同工作,完成靠单个计算机无法完成的大型复杂任务。其次,计算机网络系统内的子项目,通常情况下都是由各个工作组或分包商负责,并且具体实施的。这也是网络系统组建顺利实施的重要基础。
33 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安装、测试和实施
在计算机网络系统中,主要有三部分组成:子网建设、主干网络建设和子干网络建设。因此,在进行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安装时,一定要谨慎,在安装前,可以根据系统需求和结构需要,系统地制定安装步骤,同时,要将安装过程中所用到的物理设备、器件、工具准备好,然后,在计算机网络系统实施完成后,方可对计算机网络系统进行测试,一方面,是为了确保安装工作的准确性,另一方面,是为了保证系统的顺利实施。
34 计算机网络系统的联调测试
要保证计算机网络系统的正常运行,还有一个关键性的环节就是系统、全面而细致的检测。在系统安装过程中,不可能避免地要出现线损伤、串线、绕线、接触不良、断路等各种问题,因此,必须要检测,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将网络系统中存在的各种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进而提升系统运行的安全稳定性。
35 计算机网络系统的验收
在计算机网络系统工程完成后,需要施工单位针对工程的具体情况,写出相应的竣工报告,一般情况下,要达到以下要求:
1)工程技术资料要一式3份,其中的份要交由客户。
2)工程技术资料的内容必须要有:工程说明、使用说明、设备、器材明细表、网络拓扑结构图、工程安装质量报告、设备位置图、网络中心设备位置图、结构布线图、各设备的相关参数、各数据点的测试数据报告、各配线箱的详细资料等。
4 总结
总而言之,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已经渗透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当中,不仅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而且还对人们的思维方式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尤其是在当前的知识信息时代下,社会发展的进程正在以日新月异的速度发展,要想适当社会发展步伐,最大限度地发挥计算机网络的自身功能,推进人们生活的更加进步,就必须要加强计算机网络组建工作的探讨。
参考文献:
[1]曾利,试析如何有序开展计算机网络组建[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1,16:132
[2]马喜春,计算机网络——企业网络组建及应用[J]2004,21(4):73-77
[3]邹吉平、霍太林,办公室小型计算机网络组建的简易方式[J]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4(3):37-38
[4]张一鸣,中小企业计算机网络规划与组建[J]硅谷,2012,8:172,186
作者简介:
杨田(1982-),男,新疆人,本科,新疆华电昌吉热电二期有限责任公司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计算机与通讯技术。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z/1326761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29
下一篇 2023-06-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