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的以太网交换机不能作环形的网络,因此一但形成环形,会形成广播风暴。但是环网结构有自身的优点,比如有冗余性、可靠性等优点。环网上的某一路链路断开,不会影响网络上数据的转发。因此在很多工业通信领域引入了环网交换机。这种环网交换机可以组建环形网络。每上交换机上有两个用于组环的端口,交换机之间通过手拉手形式构成了环形的网络拓扑。环网交换机采用了某些特殊技术,避免了广播风暴的产生,同时又实现了环形网络的可靠性。主流的环网交换机均为工业交换机,如德思的赫思曼、台湾的MOXA等均有支持环网的工业交换机。
持环网的交换机;工业以太交换机有支持环网的;
1、使用支持STP协议的工业光纤交换机;
2、光纤的连接采用顺序连接;
3、双光纤环网要求光纤交换机支持两个单纤收发功能;
4、互逆双光纤环网是指的同时在两个方向上分别收发光纤号。
1、宿主层
允许访问 SAN 及其存储设备的服务器被认为构成了 SAN的主机层。此类服务器具有主机适配器,它们是连接到服务器主板上的插槽(通常是 PCI 插槽)并与相应的固件和设备驱动程序一起运行的卡。通过主机适配器,服务器的 *** 作系统可以与 SAN 中的存储设备进行通信。
在光纤通道部署中,电缆通过千兆接口转换器(GBIC)连接到主机适配器。GBIC 也用于 SAN 内的交换机和存储设备,它们将数字位转换为光脉冲,然后可以通过光纤通道电缆传输。相反,GBIC 将传入的光脉冲转换回数字位。GBIC 的前身称为千兆链路模块 (GLM)。
2、织物层
结构层由 SAN 网络设备组成,包括SAN 交换机、路由器、协议桥、网关设备和电缆。SAN 网络设备在 SAN 内或在启动器(例如服务器的 HBA 端口)和目标(例如存储设备的端口)之间移动数据。
在最初构建 SAN 时,集线器是唯一支持光纤通道的设备,但是开发了光纤通道交换机,现在在 SAN 中很少发现集线器。与集线器相比,交换机的优势在于它们允许所有连接的设备同时通信,因为交换机提供专用链路以将其所有端口相互连接。
最初构建 SAN 时,光纤通道必须通过铜缆实现,如今 SAN 中使用多模光纤电缆。
SAN 网络通常采用冗余方式构建,因此 SAN 交换机之间采用冗余链路连接。SAN 交换机将服务器与存储设备连接起来,并且通常是无阻塞的,允许同时通过所有连接的线路传输数据。
29 个 SAN 交换机用于在网状拓扑中设置的冗余目的。单个 SAN 交换机可以具有少至 8 个端口和多达 32 个带有模块化扩展的端口。 所谓的导向器级交换机最多可以有128个端口。
在交换 SAN 中,使用光纤通道交换结构协议 FC-SW-6,在该协议下,SAN 中的每个设备在主机总线适配器 (HBA) 中都有一个硬编码的全球名称(WWN) 地址。如果设备连接到 SAN,其 WWN 将在 SAN 交换机名称服务器中注册。
代替 WWN 或全球端口名称 (WWPN),SAN 光纤通道存储设备供应商还可以硬编码全球节点名称 (WWNN)。存储设备端口的WWN通常以5开头,而服务器的总线适配器则以10或21开头。
3、存储层
串行化小型计算机系统接口(SCSI) 协议通常用于服务器和 SAN 存储设备中的光纤通道交换结构协议之上。
以太网上的Internet 小型计算机系统接口(iSCSI)和Infiniband协议也可以在 SAN 中实现,但通常桥接到光纤通道 SAN 中。但是,可以使用 Infiniband 和 iSCSI 存储设备,尤其是磁盘阵列。
SAN 中的各种存储设备被称为形成存储层。它可以包括各种存储数据的硬盘和磁带设备。在 SAN 中,磁盘阵列通过RAID 连接起来,这使得许多硬盘看起来和运行起来就像一个大存储设备。
每个存储设备,甚至该存储设备上的分区,都有一个逻辑单元号(LUN) 分配给它。这是 SAN 中的唯一编号。SAN 中的每个节点,无论是服务器还是其他存储设备,都可以通过引用 LUN 来访问存储。
优势
存储器的共享通常简化了存储器的维护,提高了管理的灵活性,因为连接电缆和存储器设备不需要物理地从一台服务器上搬到另外一台服务器上。
其它的优势包括从SAN自身来启动并引导服务器的 *** 作系统。因为SAN可以被重新配置,所以这就使得更换出现故障服务器变得简单和快速,更换后的服务器可以继续使用先前故障服务器LUN。
这个更替服务器的过程可以被压缩到半小时之短,这在目前还是一个只在新建数据中心才使用的相对新潮的办法。现在也出现了很多新产品得益于此,并且在提高更换速度方面不断进步。
例如Brocade的应用资源管理器Application Resource Manager可以自动管理可以从SAN启动的服务器,而完成 *** 作的时间通常情况只需要几分钟。
尽管此方向的技术现在仍然很新,还在不断演进,许多人认为它将进入未来的企业级数据中心。
SAN也被设计为可以提供更有效的灾难恢复特性。一个SAN可以“携带”距离相对较远的第二个存储阵列。这就使得存储备份可以使用多种实现方式,可能是磁盘阵列控制器、服务器软件或者其它特别SAN设备。
光纤交换机是一种高速的网络传输中继设备,它较普通交换机而言采用了光纤电缆作为传输介质。光纤传输的优点是速度快、抗干扰能力强。功能
光纤以太网交换机是一款高性能的管理型的二层光纤以太网接入交换机。用户可以选择全光端口配置或光电端口混合配置,接入光纤媒质可选单模光纤或多模光纤。该交换机可同时支持网络远程管理和本地管理以实现对端口工作状态的监控和交换机的设置。
光纤端口特别适合于信息点接入距离超出五类线接入距离、需要抗电磁干扰以及需要通信保密等场合适用的领域包括:住宅小区FTTH宽带接入网络;企业高速光纤局域网;高可靠工业集散控制系统(DCS);光纤数字视频监控网络;医院高速光纤局域网;校园网络。
功能描述
无阻塞存储-转发交换模式,具有88Gbps的交换能力,所有端口可同时全线速工作在全双工状态
支持6K 个MAC地址,具备自动的MAC地址学习、更新功能
支持端口聚合,提供7组聚合宽带干路
支持优先级队列,提供服务质量保证
支持8021d生成树协议/快速生成树协议
支持8021x基于端口接入认证
支持IEEE8023x全双工流量控制/半双工背压式流量控制
支持基于标记的VLAN/基于端口的VLAN/基于协议的VLAN,可提供255 个VLAN组,多达4K个VLAN
支持基于端口的网络接入控制
具有端口隔离功能
具有包头阻塞(HOL)预防机制,最大限度地减少包丢失
支持端口与MAC地址绑定,MAC地址过滤
支持端口镜像
具有SNIFF网络监听功能
具有端口带宽控制功能
支持IGMP侦听组播控制
支持广播风暴控制
网络管理:
远程集中网管:支持SNMP,基于Web的管理,Telnet;基于指定端口或8021Q VLAN,以增加安全性。
本地独立网管:通过标准的RS-232接口实现
网络标准和协议:
IEEE:
8023,8023u, 8023z,8023ab, 8021d, 8021p,8021q, 8021v, 8023ad, 8023x,8021x
IEFT:
RFC1157 SNMP, RFC 1112/2236 IGMP, RFC854 Telnet, RFC 1123/1493/1643 MIB
什么是超融合架构?
超融合基础架构(Hyper Converged Infrastructure,或简称“HCI”)是指在同一套单元设备中不仅仅具备计算、网络、存储和服务器虚拟化等资源和技术,而且还包括备份软件、快照技术、重复数据删除、在线数据压缩等元素,而多套单元设备可以通过网络聚合起来,实现模块化的无缝横向扩展(scale-out),形成统一的资源池。(
参考资料:
超融合与传统的IT架构有哪些区别
超融合架构与传统架构的区别主要区别还是在于分布式存储于集中式存储,以及相应的硬件/管理上,由此带来的无论是性能,还是扩展性,稳定性、可靠性,以及运维的简化,运营的成本都会有较大的差异。具体如下:
超融合架构与传统架构的区别主要区别还是在于分布式存储于集中式存储,以及相应的硬件/管理上,由此带来的无论是性能,还是扩展性,稳定性、可靠性,以及运维的简化,运营的成本都会有较大的差异。具体如下:
物理融合及管理融合:超融合架构把服务器、网络及存储进行了融合,并且搭载在统一管理平台上进行维护;而传统架构则是全部分离的。
存储架构:超融合采用分布式存储,传统架构使用集中式存储。
网络:超融合使用万兆以太网,而传统架构多使用光纤交换机。
可靠性方面:可以看出可靠性方面,超融合架构的优势非常大,但其实这里的优势都是分布式存储本身应该具备的。
性能方面:超融合在性能方面的架构优势非常明显,当然代价就是消耗计算资源,所以计算资源的消耗是检验超融合专业性的一个重要因素。
扩展性方面:超融合的架构是扩展能力强,扩容简单快速,系统复杂度不会随扩容增加而增加。
部署运维方面:相对传统架构,超融合布局,维护简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智能运维。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