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搭建个人独立博客?

如何搭建个人独立博客?,第1张

因为觉得Wordpress啥的模板一点都不好看,就纯手工敲了一个,总计花了一个多月时间,感觉用着还挺顺手。目前总共就花费了7美金在>

站内搜索:百度站内搜索插件。版本控制:Git。使用Git来进行版本控制,项目托管在GitHub上,项目地址为hill1895/hill1895 · GitHub。优化:用Nginx来进行静态资源的压缩传输,设置缓存等,可以很大程度上提升网站访问速度。具体搭建过程可以参考博客中的文章,有编程基础的大概一个月就能搞定。

日前,知乎上有用户提问:智能手机,尤其是安卓手机,发现内存不足是限制速度的主要原因。比如标配2GB内存,512M实卡,1GB勉强够玩所有手游。那么,为什么厂商不把内存做得更大呢?加05GB内存要多少钱?电脑的内存已经很便宜了。虽然今年价格有所上涨,但一个4GB的内存芯片大约需要200元人民币。还有,CPU支持的最大内存是有限的,但是目前很多芯片应该已经支持2GB左右的内存了。(原题为:手机内存(RAM)增加512M成本会增加多少?)知乎上的答案是这样的:内存再多怎么会没用你可以问问手机应用,尤其是游戏或多媒体应用的开发者,看看内存有多稀缺。例如,在512MB内存的iPhone4S上,如果一个应用程序使用的内存总量超过40MB左右,就会出现内存资源警告,如果超过220MB左右,应用程序就会崩溃。40MB内存是什么概念?如果这个40MB内存什么都不做,就用来存储解压后的动画,然后保证60fps的帧率,可以持续03秒左右;如果要求降低帧率到30fps,可以播放06秒左右。这仍然是所有这些存储器被用来存储内容的情况。在实际使用中,这些存储器还用于存储各种用户数据、系统运行所需的程序和数据结构等。,这导致开发人员在内存中放入更多,如果不及时发布,将会受到警告。这个还是在手动内存管理的iOS上。在大量使用垃圾收集机制的系统上(比如JVM),内存就更加珍贵。为了使垃圾收集机制顺利工作,要求空闲内存大约是实际使用内存的四倍。如果没有足够的空闲内存,垃圾收集的延迟会急剧上升,导致主线程阻塞,交互卡住。Android用户应该对这种现象比较熟悉,这也是一些高端旗舰Android机型即使配备了两倍于iPhone的内存,流畅度也不理想的原因之一(由于很多人忽略了这两个字,所以用粗体强调)交互卡顿的主要原因是UI绘制帧率跟不上用户输入。例如,为了保持60fps的平滑帧速率,绘制每一帧所花费的时间应该保持在17毫秒以内。一帧不能在17毫秒内画好的原因有很多,垃圾收集只是其中一种,垃圾收集消耗10毫秒以上的也不少见。)甚至可以说,对于任何软件开发者(无论系统还是应用),如果不考虑资源约束,内存越多,带宽越好,延迟越低。增加512MB内存的硬件成本相对于整机的材料成本其实微不足道。对于iPhone5来说,搭载1GBLPDDR2内存的成本为1045美元,而整机的材料成本约为200美元,仅占5%。所以成本不是主要考虑因素。那为什么手机厂商在step中使用小容量内存呢?因为在手机上,厂商要面对一个最严峻的资源约束——电池。如果你拆开任何一款在售的主流智能手机,里面的结构通常是一块占据大部分内部空间的电池和一块小小的电路板。比如:根据目前的技术水平和未来五到十年的技术发展预测,消费电子用大型化学电池的能量密度不会有大幅度的提高。也就是说,在保证供电的情况下,电池体积不能显著减小,或者在体积不变的情况下,电池容量不能显著提高。为了保证电池的使用寿命,厂商必须在设计允许的范围内尽量减少其他部件的空间来扩大电池体积,同时在经济可行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系统能耗。这两个目标选择的结果之一就是,一个手机的内存和处理器通常采用所谓的PoP封装,即内存和处理器堆叠在同一个芯片封装中。这样做的好处主要有两个:一是因为两个部件合二为一,减少了电路板上的空间占用,从而可以缩小电路板,腾出空间来放置电池;第二,处理器需要通过金属引线频繁访问存储器,这可以使引线的长度最短,从而降低线路噪声、访问延迟和功耗。下图是ChipWorks拆解的苹果A6芯片的内存部分。如你所见,内存几乎占据了整个区域。在这种情况下,有几种提高PoP包内存容量的思路:1缩小芯片的工艺:缩小工艺需要新技术的支持,这是非常昂贵的,只有非常有限的几个人可以做到。而且从现在的32nm工艺到下一个28nm工艺,相同面积下可以增加的元器件数量只有30%左右但是内存扩展需要翻倍(512MB到1GB到2GB),也就是说面积不变,需要从32nm工艺跳到22nm才能实现内存扩展,而成熟的22nm工艺现在只有Intel才有。2扩大芯片的占地面积:会增加电路板占用的空间,从而占用电池所需的空间。与使用PoP包装的初衷相反3增加重叠芯片的数量:手机内部是否有足够的空间来容纳增加的厚度?散热会是个大问题。散热不好会大大影响系统性能和体验。结论是,由于电池的硬约束,当前移动系统设计中各方面的妥协导致在系统和软件可接受的范围内采用合适的内存容量,只有在各方面(如制造工艺和低压技术的进步)都合适的情况下,才会扩大内存容量。2013年4月,三星开始量产20nm级别(三星官方说法很模糊,20nm~29nm范围称为20nm级别。据称,512MBLPDDR3内存芯片在单个内存封装的08mm高度限制内,可以容纳四个芯片共2GB,相比28nmLPDDR3可以节能20%。如果散热没有问题,下一款iPhone/iPad可能会配备2GB内存。

建议iQOO8Pro,它的配置参数更领先。
性能上,iQOO8Pro的骁龙888 Plus+独显芯片 >小米11Ultra的 骁龙888
iQOO8Pro的独显芯片,可提高帧率并降低功耗。高帧低功耗模式能帮助手机GPU渲染一半数量的画面,降低GPU的渲染压力。
iQOO8Pro带来了2K E5三星屏,10bit色温,峰值亮度可达1500尼特,对比度高达800万比1,LTPO无级变速,刷新率在1Hz至120Hz之间自适应切换,还获得了第三方DisplayMate 14项A+认证。
比较起来,即便小米11Ultra的E4材质2K屏也优秀,但iQOO8Pro是更顶级。
iQOO8Pro带来全新的微云台双主摄影像系统,5000万像素大底云台主摄+4800万像素主摄级超广角镜头+1600万像素长焦人像镜头;拥有夜景视频、云台视频防抖、恒定地平线等功能。
小米11Ultra的5000万像素超感光镜头+4800万像素超广角+4800万像素长焦三主摄组合,放在目前依然强悍,对比上可看喜欢哪家的调教风格。
iQOO8Pro拥有4500mAh电池+120W有线闪充+50W无线+10W反向充电;小米11Ultra是5000mAh电池+67W有线+67W无线+10W反向;
电池都是主流下的容量,充电上,iQOO8Pro有快的充电方案。  

在计算机专业领域,“内存”的全称是“内部储存器”,用于在运行时储存信息,区别于永久保存数据、通过硬件控制器访问的“外部储存器”。这两者是从计算机架构的角度说的。在通常语境下,“内存”只有主板上插的内存条一种,内存就成了“主板上的RAM”的代称。
RAM是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访问储存器,特点是断电失效,可以直接通过电流刷新数据。现在一般只有内存条(DRAM)和CPU缓存(SRAM)使用这类芯片。
对应的ROM是Read-Only
Memory,只读储存器,最开始的ROM真的是只读,不可写入,包括半导体ROM和CD-ROM,后来出现了紫外线擦除的EPROM,电擦除的EEPROM。
RAM和ROM是从技术实现的角度说的。
U盘、固态硬盘、手机固件使用的闪存芯片也是一种EEPROM,它依然是先擦除再写入,和RAM有原理上的区别。所以手机广告上的2G
RAM
+
16G
ROM是正确的用法。
(不要纠结flash到底是不是EEPROM了,它确实符合EEPROM定义,写入是通过电擦除-再写入实现的,不过EEPROM一般专指可以按字节擦除的那种,flash是按块擦除)
智能手机的组成和电脑一样,所以依据部件功能继承了电脑的称呼。不过硬盘换成了闪存芯片,所以手机里履行硬盘职能的部件可以被称作“闪存”。
内存和ROM混淆我认为来自于安卓系统(或者更早的塞班,我没用过),安卓文件管理器把手机空间分为“内部储存”和“SD卡”,这里的“内部储存”指的是ROM,但是也简称为“内存”。为了和这个“内存”做区别,RAM就变成了运行内存,“运存”。
所以对应关系如下:
电脑:内存-硬盘
手机:RAM-ROM
 内存-闪存
 运存-内存
至于把手机的“内存”又迁移回电脑上,指代硬盘,我只能说现在的年轻人……哎……
据评论区momo
owo指正硬盘当“内存”从90年代就出现了,我也不了解,是我年轻了。
(这是知乎上的回答哦,是我擅自搬用过来的,先说一声抱歉啦。)

结论:Redis 不能当数据用。

原因:我们理解的数据库,无论是 SQL、NoSQL、NewSQL,至少要是读写一致的。也就是说如果客户端发起一个写请求,如果服务器回复了成功,就算是之后服务器异常重启了,这个数据一样是能被读到的。

而 Redis 不是读写一致的。

答案里有人提到说 Redis 也会持久化,但是就算是 AOF,也是给客户端应答后,再定时写磁盘的,都是不一致的。

这里还没讨论磁盘损坏的问题。

有几个基于持久化存储的、兼容 Redis 协议的系统可以当作数据库使用,比如 SSDB、ARDB、Pika 等。但是据我所知,这些项目现在都不支持集群,没办法动态扩容。

另外,还有一个很麻烦的问题,就是刚才提到的 磁盘损坏问题,如果数据只存放在一个单点,一旦有磁盘损坏,就会造成数据丢失,所以,即使是同步持久化的但是没有集群备份数据的系统,用作数据库也是有很大风险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z/1328473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7
下一篇 2023-07-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