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微软要把数据中心设在水下?

为什么微软要把数据中心设在水下?,第1张

是因为微软公司为了减少散热成本。大家都知道,数据中心的运转会散发大量热量,若不及时散热就就极其可能烧毁服务器。但是增加散热设备又会加大电力使用,从而增加成本,于是微软的工程师们想出了一些“奇特”的方法——将数据中心存放于水下。数据中心散热量很大,尤其是数据高峰时,会加大服务器的运行压力,同时也会加速工作,产生热量也较多,如果不能及时降温,就会有烧坏的风险

数据中心一旦坏掉,其损失难以估量,于是人们想出很多方法为其降温,据统计数据显示,一个数据中心的成本中,电力成本就占了20%左右,而电力成本中的42%又会用来散热。因此,微软公司为了减少散热成本,便将自己的数据中心建在水底。如此以来,便节约了一部分的电力成本,也不用担心数据中心因为运转太快而出现散热不及时的情况。

另一方面,微软公司的这一行为,也符合当今的环保理念。通过利用水的自然冷却,减少对电力的依赖,也便是减少了化石能源对环境增加的负荷,毕竟现在大多数的电力供应还是以化石能源的火电为主。

微软公司表示,今后会将更多的数据中心建设在水下,并广泛进行落实。不得不说,微软真是一个非常有想法的科技创新型公司!微软能有今天的成就,离不开每一位研发人员和工作人员的辛勤付出。不过想到以后的海洋中,不仅有海底隧道,海底电缆、还会有数据中心,是不是会感觉很神奇。

数据中心的运营成本中,电费开支差不多要占70%,在设计的时候要降低电费开支,海冷技术减少散热,有一点初中物理知识吧。
整个数据中心的运营成本中,电费开支差不多要占70%。因此,数据中心在设计的时候,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能不能降低电费开支,微软这次真水冷散热技术,严格来说应该叫海冷技术,算的上是一个独特的方式,微软此次聘请了法国军用舰艇和潜艇制造商NavalGroup,设计了这一水下数据中心,采用与潜艇相同的冷却技术,通过将海水泵入每个服务器机架背面的散热器管道,然后又返回海洋中进行循环冷却,同时为了避免氧气和水汽带来的腐蚀问题,研究人员将服务器密封,并在其中充入氮气,隔绝了氧气、水汽,同时又远离了人类干扰。
海底有潮汐涡轮机等装置可以实现发电,海岸上还有高耸的风力发电机,以及布满屋顶的太阳能电池板,数据中心可以通过水下电缆连接到岸边的奥克尼岛电网,而数据则通过微软的光纤网络传输出去。根据官方提供的数据,这是由于这些设备提供电力,其在满负荷运行的情况下功率低于250kW(千瓦)。

科技是全世界所有国家都在全力发展的一个领域,我们也能感受到科技的发展给我们带来的便利。科技树也是不断有新的分岔出现,每个国家都有不同的研究方向,再说了,科学家精力毕竟有限,数量更是有限,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在所有领域都做到科技领先。

微软将服务器沉入大海,华为将服务器藏入深山,谁技高一筹?微软曾经发起的“水下数据中心计划”,并且很快就进行了海下试验,装了300台电脑服务器在重达17吨的钢制密封舱里沉到海底。看到这里是不是非常纳闷为什么微软要将这个服务器沉到海里面去?

常识告诉我们,电子设备最怕接触的就是水,更别说是告诉运行的服务器,更是应该一滴水都接触不得的,因为水会直接造成电子设备短路,当电子设备被烧毁之后它就是一个连废铁都不如的东西,那为什么要沉入水中呢?

无独有偶,华为在贵州贵安新区的大山中,有一座七星湖数据中心,仅一期的建筑面积就已经是超过了40万平方米,直接将大山都给掏空了,将60万台存储服务器藏身其中。这又是什么缘故?在大山当中不是应该没有信号嘛?厚重的山体会直接将信号个隔离在外。

其实这么做肯定是有原因的,首先微软选择将服务器沉入海底,是为了能够解决服务器散热的问题,上千台服务器同时运转,服务器制冷费用是一笔天文数字,所以微软克服万难将服务器放置海中,用“水冷”的方式解决问题。

而华为则是为了“省电”,全球数据重心的电力能耗占全球总耗电量的2%,“电老虎”的名头可见一斑,如果在城市当中建立一个数据中心的话,很难做到为它供电。建在贵州大山中是因为一方面便于散热,另一方面是因为贵州的喀斯特地貌能很好的保护大数据中国的稳定性,更重要的是贵州有非常多富余的电量能够供给给华为。

两项比较一下,看似好像是微软的 *** 作难度更高,然而实际上,微软的选择的海岸地区限制条件更多,总的来说,微软赢在了 *** 作技术,华为的大山数据中心建设方案无疑是更为成熟,并且不受地理位置的限制,并且规模远比微软更大,整体上是华为更胜一筹,不过微软的二期试验已经开始了,不排除微软可能会逆袭超越华为!

因为把服务器放到海里能实现自然降温,冷却服务器,不会让服务器过热,产生爆炸等危险。

要知道,腾讯支持着全国各种业务、软件的使用,所需要用到的服务器可想而知有多少,为了使这么多服务器可以尽量节约成本的情况下冷却,放在海里是最好的选择。

2014年微软开始着手将服务器放置于水下的计划,同年开始在海里做投放实验,他们将300台电脑的服务器,放置进一个重约十七吨的密封舱内,该密封舱是全钢制的。而且密封舱内同时还装载着100多个传感器。岸上的工作人员随时可以通过这些传感器感知到水压和温度,便于及时发现并处理特殊情况。

一切就绪后微软的团队将这个密封舱投入加州海岸的近海区。第一次试验结束后,为证明海底数据中心是可行的。2019年微软又进行了第二次海底数据试验,这次的实验规模更大,装载的电脑服务器更多,一共有864台电脑服务器,相比较第一次的钢制密封罐。

这次试用的密封设备更像一艘小型潜艇,它的长度超过十米。而这次的实验周期为期五年。同样将服务器放在水里的还有阿里巴巴,阿里将自家服务器藏在了千岛湖里面,去过旅游的游客应该有听导游介绍过吧。服务器在运行过程中会散发大量热气,此时必须做好散热,不然可能会有烧坏的风险。

一层有100米深。
《我的世界》以基岩版为例,它的地图半径上下左右都是3000万米,可以说是非常的大了。
我的世界(Minecraft)是一款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沙盒游戏,玩家可以在游戏中破坏建造各类物品,通过类似乐高积木的组合拼凑建造出任意你想要的形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z/1328577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8
下一篇 2023-07-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