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样在电脑上同时安装windows和linux

怎么样在电脑上同时安装windows和linux,第1张

首先安装双系统的方法有很多,可以先安装windows再安装Linux,也可以先安装Linux再安装windows。二者的区别在与windows不能识别Linux的文件系统,换句话说就是吗,先安装Linux在安装windows,windows会把Linux的引导项给删除导致只有一个引导项不能进入Linux,这个时候就需要编辑引导项,在引导项中添加Linux。常用的软件有easy BSD,变色龙等。为了方便期间,我们尽量选择简单的方式,——先安装windows,在安装Linux。这样也符合咱们的一个习惯、实际情况。
windows的安装,windows的安装这个在这里不进行演示,不管是pe引导盘,还是原版系统还是正版系统都是非常简单的。大家目前也应该都是有这个环境的。
在磁盘中分出Linux系统的剩余空间,当前的windows *** 作系统一般都是把整块磁盘用完了,这个时候我们需要的就是在磁盘管理压缩一部分磁盘作为Linux系统的安装分区。这个分区在30G以上就可以了,要是没有未分配的状态。
计算机— — 右键"管理"— — “”磁盘管理“”— — 选中磁盘空间比较大的分区 -- 右键"压缩"— — 输入压缩空间30G以上就可以——完成。
安装Linux *** 作系统,Linux *** 作系统的安装和我们单独装Linux *** 作系统是类似的,与虚拟机也是一样的。
准备安装盘(可以用Linux的U盘启动盘制作工具,或dd命令,或者软碟通工具制作成U盘启动盘)—— —— 快速启动项— — U盘启动 — — 进入Linux的安装界面 — — 安装系统 — — 常规语言、键盘、时区、主机名、网络设置、安装源的设置— — 重要的地方来了
—— —— 安装位置选择— — 磁盘 — — 保留数据 — — 自定义分区(一定要自定义分区,不然windows和其他分区就被干掉了)— — 手动分区 — — 剩余 — — OK。— — 选择图形化,或基本— — 安装。

1、首先是设置bois,对应你服务器的bois设置将光盘优先启动,然后重启,插入带有Windows Server 2003 Enterprise Edition系统的光盘

2、屏幕上出现提示:Press any key to boot from CD ,立即按键盘上的任意一个键

3、等待,画面出现安装提示的时候,按下回车

4、选择分区,若是尚未分区的话,按下键盘C

5、选择默认第一个选项,回车

6、格式化完毕,开始安装

7、安装完毕,回车重启服务器

8、重启过程中看到熟悉的启动画面

9、之后有需要你输入产品的密钥

10、配置连接数,根据服务的人数而定

11、设置完密码和日期之后,设置网络,选择典型,下一步

12、选择否定选项,然后下一步。此后等待系统安装完毕即可,输入用户名密码即可登录

扩展资料:

服务器 *** 作系统主要分为四大流派:WINDOWS、NETWARE、UNIX、LINUX。

1、WINDOWS

重要版本WINNT 40 Server、Win2000/Advanced Server、Win2003/Advanced Server,WINDOWS SERVER 2008, Windows Server 2012,Windows服务器 *** 作系统派应用,结合Net开发环境,为亲微软企业用户提供了良好的应用框架。

2、NetWare

在一些特定行业和事业单位中,NetWare优秀的批处理功能和安全、稳定的系统性能也有很大的生存空间。NetWare目前常用的版本主要有Novell的311、312、410、50等中英文版。

3、Unix

Unix服务器 *** 作系统由AT&T公司和SCO公司共同推出,主要支持大型的文件系统服务、数据服务等应用。目前市面上流传的主要有SCO SVR、BSD Unix、SUN Solaris、IBM-AIX、HP-U、FreeBSDX 。

4、Linux

LINUX *** 作系统虽然与UNIX *** 作系统类似,但是它不是UNIX *** 作系统的变种。Torvald从开始编写内核代码时就仿效UNIX,几乎所有UNIX的工具与外壳都可以运行在LINUX上。

当然可以的啦,具体 *** 作如下:
Linux安装前的准备工作
1.用Windows系统收集硬件信息
在安装Linux之前,您需要借助Windows系统了解计算机硬件的基本信息,如内存大小、声卡、显示器、鼠标和显卡型号等。
2.设置从光盘引导系统
Linux支持几种安装方式,但直接以光盘开机启动进行安装最方便和快速。若要机器以光盘启动,需要修改BIOS的设置,将CD-ROM变更至开机顺序的第一位。
3.Linux分区
Linux分区的表示方法
分区就是将磁盘驱动器分隔成独立的区域,每个区域都如同一个单独的磁盘驱动器,在DOS/Windows系统下磁盘分区可分为C、 D和E盘等。但Linux则将磁盘视为块设备文件来管理使用,它以 /dev(device的缩写)开头表示。
例: 在Linux用 “/dev/hda1”表示Windows下的C盘
其中:hd 表示IDE硬盘(SCSI硬盘用sd);hda 为 第一个IDE 硬盘(第二为 hdb);/dev/hda1 为主分区,逻辑分区 从5 开始,如: /dev/hda5、/dev/hda6、/dev/hda7等。
为Linux准备分区
Linux分区和Windows分区不同,不能共用。所以需要为Linux单独开辟一个空闲的分区,最好是最后一个分区。如图1中利用Windows下的Partition Magic(分区魔法)软件,在D盘上腾出空间创建新分区E盘(或利用已有的空闲E盘),文件类型暂设为FAT32,作为稍后创建Linux分区使用,RedHat 90 大约需4 ~ 5GB的空间。
4.Linux 的文件系统
对于不同的 *** 作系统,文件系统也不同。Windows文件系统为FAT16、FAT32和NTFS。而Linux的文件系统可分为ext2、ext3、swap和vfat。ext2支持最多为255 个字符的文件名;ext3 是基于 ext2之上,主要优点是减少系统崩溃后恢复文件系统所花费的时间,RedHat 90 默认文件系统为ext3;交换区swap是被用于支持虚拟内存;Windows的FAT分区在Linux下显示为vfat文件类型。
1.用RedHat 90第一张安装光盘引导开机,系统在开机后会出现安装菜单。
安装菜单中提供了供用户选择的图形和文本模式的安装方式,按回车选择图形模式进行安装。在进入图形画面的安装模式前,RedHat 90比以往的版本多了一个环节,那就是提示对安装光盘介质进行检测, 也可按“Skip”按钮跳过检测。
2.接着安装程序会自动检测硬件,包括视频卡(显示卡)、显示器和鼠标的配置,然后进入图形画面的安装向导。在出现“语言选择”的画面中,我们选择“简体中文”,这样接下去的安装过程界面的文字都会改为中文。在“键盘配置”画面中接受默认的“美国英语式”键盘。选择“下一步”,在“鼠标配置”窗口,系统自动检测出鼠标的配置。
3.选择安装类型,安装类型包含四种不同的安装方式:个人桌面、工作站、服务器和定制。“服务器”的安装适用于专职的服务器使用,“个人桌面”和“工作站”适合于初学者,为了让你更多地了解安装过程,我们将选择“定制”类型进行安装。
4.磁盘分区设置:确认了“定制”方式之后,系统会出现“磁盘分区设置”窗口,它提供了两种分区方式:“自动分区”和“用Disk Druid手工分区”。
“自动分区”是一个危险功能,因为它会自动删除原先硬盘上的数据,并格式化成为Linux的分区文件系统。所以除非计算机上没有其他 *** 作系统,你才可以使用。建议采用Disk Druid程序进行手动分区,它的图形化界面比早期RedHat的fdisk程序 *** 作更简单。
5.磁盘设置:在选择“用Disk Druid手工分区”后,会显示如图2的“磁盘设置”窗口,这是整个安装过程中惟一需要用户较多干预的步骤,也是很重要的环节。
只要有一个主分区就可以安装并使用Windows *** 作系统,同时D、E等逻辑盘的文件结构也都是独立的。而Linux系统归根结底就只有一个根目录,一个独立且惟一的文件结构。Linux的文件系统采用树型结构,整个文件系统由一个“根”和根上的几个分“杈”组成,Linux需创建几个“Linux Native”分区和“Linux Swap ”分区,每个分区都必须通过 “挂载点”,分别载入到 “根(/)”或几个分“杈(如/boot、/home等)”上。
一个最基本的Linux系统需有一个“/”根文件系统分区、一个“Swap”交换文件分区和/boot分区,为了用户使用方便建议还需创建一个 /home分区。
为Linux建立分区有几种办法,一种是编辑现有空闲分区,使它成为Linux分区。如果没有空闲的磁盘空间,就需要将现有的分区删除后,腾出空间,以建立Linux分区。
图2中的/dev/hda6是在Windows下用Partition Magic为Linux准备的分区E盘(图1)。下面我们将在/dev/hda6上创建“/”、“/boot”、“swap”和“/home”分区。
(1)因 /dev/hda6 的文件类型是vfat,需先删除此分区,使它变成 “空闲”设备和“空闲分区”;
(2)创建“/”分区:选中“空闲”设备,按“新建”按钮,进入“添加分区”的窗口中,挂载点选“/”,文件系统类型选“ext3”,大小输入“5000MB”。
(3)创建“/boot”:同(2),在挂载点选“/boot”,文件系统类型选“ext3”,大小输入“100MB”。
(4)创建swap:一般swap分区的大小设定为机器内存的2~3倍为最佳,在“添加分区”的窗口,文件系统类型选“swap”,大小为600MB(如果内存为256MB),它不需要挂载点;
(5)创建“/home”:在挂载点选“/home”,文件系统类型选“ext3”,我们选择“使用全部可用空间”选项,将剩余的磁盘分配给/home区。
6.在完成了创建Linux分区后,接下来出现“引导装载程序配置”窗口。
对于Windows/Linux多 *** 作系统共存的系统,开机时如何指定引导的 *** 作系统,这需要借助开机引导装载程序(Boot Loader)。Linux内置了两种开机引导装载程序——LILO与Grub,在图3引导装载程序配置中,我们将开机启动的 *** 作系统设为DOS(Windows),同时默认系统设置——以Grub作为引导装载程序。
7.配置好引导装载程序后,在接下来的“网络配置”、“防火墙的配置”、“附加语言支持”和“时区选择”的窗口中,我们都按系统默认进行选择。
8.和Windows XP相同,有一个称为“root”权限最大的管理员账户,使用这个账户登录主机可以完全掌握整个系统,安装过程中需要设置它的口令,请记住设置的口令。在后面的“验证配置”的窗口中,我们以系统默认的设置进行。
9.接下来是进行“个人桌面默认的设置”,选择“定制要安装的软件包集合”。然后是系统软件包的选择安装,在“选择软件包组”窗口中,为了测试每个软件包的功能,选择最后一个选项“全部安装”,安装全部软件包需4850MB的硬盘空间,按“下一步”后,系统开始进行软件包的安装。在安装过程中,系统会提示插入第二及第三张安装光盘。
10.软件包安装完成后,系统会提示“创建引导盘”,当系统无法引导的情况下,引导盘可作为紧急救援盘,我们强烈建议要制作引导盘。
11.随后系统显示“图形化界面(X)配置”、“显示器设置”和“定制图形化配置”的窗口,分别显示系统检测出的视频卡(显示卡)的型号、内存和显示器的型号以及色彩深度、屏幕分辨率等,一般按系统的默认值设置即可。
完成了上述这些 *** 作后,系统会显示安装完成的提示窗口。当你重新启动机器后,Windows的开机画面将被多 *** 作系统引导程序Grub的精美图案所替代。

写入U盘用Rufus最佳,其次PowerISO!
1、先在电脑里分出一个50GB左右的分区
2、用U盘启动电脑!按提示 *** 作,到硬盘这一步选择50GB那个,这里建议只分两个区,一个是系统分区/,一个是交换空间就可以了
3、记得把启动安装到硬盘不是分区!然后就好了!

apache的英式读音是[əˈpætʃi],美式读音是[əˈpætʃi],详细介绍如下:

1、简介:Apache音译为阿帕奇是世界使用排名第一的Web服务器软件,它可以运行在几乎所有广泛使用的计算机平台上,由于其跨平台和安全性被广泛使用,是最流行的Web服务器端软件之一,它快速可靠并且可通过简单的扩充将解释器编译到服务器中。

2、Apache源于NCSA>

3、模块:负载平衡模块 ,它定义了每个请求的>

4、安装配置启用:源代码安装和二进制包安装,这两种安装类型各有特色,二进制包安装不需要编译,而源代码安装则需要先配置编译再安装,二进制包安装在一个固定的位置下,选择固定的模块,而源代码安装则可以选择安装路径。

(一)交换式局域网的体系结构
大型局域网总是由多个局域网通过多种网络互连设备,如网桥、路由器或交换机等连接而成的。由于对局域网带宽不断增长的要求必须在以太网或令牌环网固定的10mbps或16mbps的带宽限制下,所以在一个典型的局域网设计中不同局域网段的数目正迅速性地增长着。交换式局域网,作为一种能通过增加网段提高局域网容量的技术,已经迅速地确立了它自己的地位。这是因为局域网交换机能够以较低的成本在多个网段提供高质量的报文传输服务。这正如以前的路由器,作为连接局域网段的互连设备曾大量替代了互连网桥,而现在交换机趋向于替代局域网中的路由器。但是这种趋势会持续多久呢?是否有可能局域网中不再需要路由器呢?毫无疑问,广域网中互连的交换式局域网之间需要路由器提供物理连接和协议的转换。但当我们寻求对下列问题的答案时,分歧就产生了:
在交换式局域网中路由选择的作用是什么?
在交换式局域网中交换与路由选择之间的最优平衡是什么?
在局域网中把交换机与路由器物理地连接起来的最好办法是什么?
下面的论述将会对这些问题给出合理的解答。
(二)交换和路由选择:定义
在开始讨论在局域网中交换和路由选择各自的作用之前,首先应该明白这两种技术的差别。局域网交换机有点象网桥,通常它们互连同种类型的局域网段,如都是以太网段或都是令牌环网段的情形。它们在端口之间透明地传送信息,以令牌环网为例,就是用源路由选择的方法。透明交换机对端站是不可见的 ,它们通过检查传送到它们端口的局域网段中的所有信息包来进行学习,从而得知各站点的位置,并根据在每个信息包中的目的网络地址把信息包送往适当的端口。这也意味着它们的运作独立于与端站之间互相通信的协议,不管是tcp/ip协议,还是novell ipx,netbios或者ibm的sna协议。令牌环网的源路由选择交换机与透明交换机不同之处仅在于,源路由选择交换机是根据由端站往每个信息包中插入的信息来把信息包送往相应的端口,同样这也是独立于下层网络协议的。
但在一些情况中,交换机可用来互连不同类型的局域网,例如,一些交换机可互连fddi主干网和以太网段。在这种情形下,交换机只是在以太网和fddi帧之间作些简单的转换工作,这样就遵循了对端站的透明性原则。
另一方面,路由器被设计成具有把任何类型的网络信息包传送到任何其他类型网络的能力,它们对端站是不透明的:事实上,当一个以太网的端站想要路由器另一端的站点进行通信时,它只是对相应的路由器进行寻址,而不是目的站点。当一个路由器从一个以太网段收到一个要发往另一个网段的信息包时,路由器取出报文的头部,检查报头中的目的地址,然后根据这些信息查询相应的表,确定这个目的站点是否位于它的一个直接相连的局域网段中,否则,该信息包应被送往另一个路由器,在作出相应的决定后,这个路由器将为这个信息包添加新的报头并将它发送出去。
为了确定信息包往哪一个端口转发,路由器要维护复杂的查找表,这些表是由每个路由器与网络中的其它路由器相互合作而构造的,这些路由器相互传递经过这个网络的路由状态信息,在路由选择中涉及到的协议和过程是复杂的,需要进行大量的计算,并且占用内存。
总而言之,在局域网中交换与路由选择最显著的差异在于:信息包经过路由器要比经过交换机需要复杂得多的处理。因此,在取得同一性能水平的前提下,路由器的花费比交换机的花费多许多,而且,一个包经过交换机比要经过路由器花的时间少一些,从而交换机提供了更短的延迟;但另一方面,可以用路由器的处理能力来提供比交换机更大程度的控制。
(三) 网络设计的目标
在明白网络设计的目标之前,我们不可能有效地讨论如何使用交换技术和路由选择技术的最优组合来建造交换式局域网,下面是交换式局域网的一些常见的设计目标:
以合理的成本取得较高的处理能力
更低的端到端的迟延
具有对通信模式进行调节的d性
容易配置和安装
最小化的管理负担
对网络资源访问的有效控制
在下面的讨论中你将明白,交换技术作为主导技术,而路由选择技术扮演重要但较小角色的局域网设计能最好地符合上述大部分的设计目标。在这个混合中高比例的交换技术通常是令人满意的,因为交换技术比路由选择技术更能以较低的成本提供更大的通信处理能力,而且交换机更易于安装、配置和管理。
(四) 路由选择在交换式局域网中担任的角色
在交换式局域网中,由路由器完成的基本功能主要有四种,对它们有清楚的了解有助于我们明白路由选择在交换式局域网中担任的角色,这四个功能为:
把交换式局域网分割成多个广播域,并且把这些域连接在一起
在不同子网间进行信息包的传送
作为互连不同局域网的技术
提供对从属在局域网上的资源进行安全访问的机制
当然,路由器完成的功能不止这些。当将局域网连接到广域网上时,路由器承担了许多协议的转换工作,如从局域网的协议到针对专用线路或电话线路连接的点到点协议(ppp),或者帧中继。但这些功能因所连接的广域网的不同而有所差异,这里我们只关心在交换式局域网中的情形,因此,我们的焦点就放在上述四个基本功能上。
(1)把交换式局域网分割成多个广播域
一些局域网技术(如以太网和令牌环网)提供让任一个站点可发送一信息包给局域网中的所有其它站点的能力,这也就是所谓广播。几乎所有局域网的网络协议都是用广播来实现 *** 作和管理的机制的。例如,使客户机能定位服务器,允许散播有关可利用的网络资源的信息等等。
一般而言,越多的站点连接到同一个局域网上,产生的广播通信量就越大。对于通过网桥或交换机连接多个局域网段而形成的大型局域网而言,这种情况仍成立。
(2)广播通信流
在一个局域网中的广播通信量不仅仅取决于连接到局域网上的站点数目,还有许多其他因素的影响,如在局域网上的服务器和路由器的数目,所用的协议类型、用户启动和终止网络应用程序的频率等等。同时,令牌环网中可观察到的广播特征不同于以太网,因为令牌环网用一种称为源路由探测帧(source route explore frames),这种帧在经过桥接的网络时如果面临多个路由选择就会复制自己。
由于影响局域网广播通信量的因素很多,因此很难给出一个通用的衡量指标。然而,实际的网络测定表明,即使用一般的网桥或交换机连接有几百个甚至几千个结点的局域网 ,平均的广播通信量一般不会超过每秒10-30个信息包,在偶尔发生的高峰期每秒也最多只有 100-150个信息包。而每秒30个广播包意味占用大约以太网信道的千分之二点五,(这里假定广播信息包平均长度为100字节)。因此广播流对整个网络性能的影响是可以忽略的。
尽管局域网上的广播流对网络性能的影响甚微,但同样的情况却不适用于广域网的连接。在这种情形下,广播通信流将占用宝贵的广域网带宽的相当一部分,而路由器在这种环境中起着最小化广播通信的影响的作用。
当前对网络协议和软件的类型和用法的趋势是:倾向于减少在局域网中的广播通信流量。例如,对netbios协议(一个大量使用广播的协议)的使用正日益减少。同时,新的特性不断地被novell公司吸收入netware 4x 版本,包括netware 目录服务(netware directory services)和对netware连接状态协议(netware link state protocol)的支持,从而减少sap(service advertising protocol)和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协议的通信流。
(3)广播风暴(broadcast storm)
具有多年网络管理经验的系统管理员可能知道广播风暴。在一个大型网络中,一个高等级的广播通信流可能暂时轰炸网络的某一部分,造成站点失去与服务器的连接,于是当这些站点试图重建它们的连接时引发了更多的广播通信流,因此引起的连锁反应就是广播风暴。最终迅速增长的广播通信流会淹没整个网络,使整个网络陷入瘫痪 。
路由器能很好地解决广播风暴问题。 客户机发出用来寻找服务器的广播包在路由器处被截获。由路由器进行向前转发。因此路由器提供了一类针对广播包的防火墙。从而抑制了可能引发广播风暴的连锁反应。
对广播风暴的恐惧,造成了局域网设计时常常以路由器为中心。后面我们将说明以路由器为中心的网络结构。
毫无疑问,在今天通过网桥互连的大型局域网中,广播风暴会导致十分严重的网络服务丢失问题。然而,该问题的出现主要源于迄今为止仍缺乏足够重视的三个事实:
使用远程网桥通过低速专用线路连接外部网点。这种原始的远程局域网网桥具有很少的或者没有广播包的过滤能力。因此原本在10mbps的以太网中占用微不足道带宽的广播通信流量可能很快轰炸64kbps的线路。站点间失去连接的结果很容易引发广播风暴。实践中往往采用路由器支持低速线路连接远程网点,利用路由器来防止远程线路被广播包轰炸。
端站实现ip协议栈时的特性也容易引发广播风暴。在有关ip的资料中记述了许多早期实现ip协议栈的方式,它们都可能引发广播风暴。如在早期的berkeley unix版本中站点在收到一个错误ip的信息包会继续转发它,以及站点可能会对特定的广播包发出icmp错误信息。当前的ip实现的版本已经消除了这个问题
端站的网络接口和协议栈的糟糕的实现。由于历史的原因,不足的处理能力,不足的缓冲内存,以及对协议栈的不成熟的软件实现,造成了对局域网中的广播通信流的过度的敏感。若在相对较低等级的广播通信流的情况下,局域网的接口变得拥塞,则连接可能会失去,站点试图重建连接的努力又形成了引发广播风暴的条件。经历了十多年的技术发展,局域网的接口现在能处理很高的广播流了。可能引发广播风暴的通信流的下限也提高很多了。
总而言之,今天的交换式局域网中广播风暴的风险被极大地夸大了。如果把适度的注意点移到如何更好的配置交换式局域网上,那没有理由不能构建拥有数千个结点的大型局域网,而且仍具有良好的性价比和可扩展性等好处。
(4)子网间信息包的传输
大量应用的网络协议如ip和ipx以及netbios等提供了一个独立于下层局域网传输的网络层寻址结构。ip和ipx都是可寻址的协议。也就是说它们实现了分层次的寻址方案,用如<网络标识号 主机标识号>来标识所有的网络主机。netbios是一个不可寻址的协议,因为网络主机只是简单的用一个名字标识它,而没有层次结构。
网络协议的寻址结构对交换式局域网的设计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网络地址的层次特性需要把网络主机分成许多的组,每组中的主机具有相同的网络标识号。在某一组中的一个主机想和另一组中的主机进行通信的唯一办法是把信息包送往路由器,由路由器进行转发。在这里,我们将详细地讨论寻址方案。稍后,我们将讨论在这些方案的限制下进行有效工作的策略。
ip 寻址
ip协议用四个字节(32位)来进行网络寻址。网络标识号和主机标识号在其中的分割是具有一定灵活性的。任一组织可以用专用的寻址方案来管理ip,这样它们拥有极大的灵活性,或者它们也可利用公共的寻址方案。这些方案是由负责全球唯一分配ip地址的iana(internet assigned numbers authority)制定的。
大多数组织选用公共的寻址方案。但问题在于地址仅有四个字节,地址空间极其有限。结果,许多的组织被迫选用具有诸多限制的寻址方案。如限制在一个局域网中不用经过路由器而可直接相互通信的站点数目。
对于可寻址的协议,每个端站可以有一个由网络标识号和主机标识号组成的网络地址,对ip而言,每个端站的地址通常是由网络管理员手工配置的。当一个端站想和它已知道其ip的另一个端站进行通信时,它首先把自己的网络标识号与目的站点的网络标识号进行比较。如果它们是相同的,则表明目的站点是位于同一个局域网中的。于是我们仅仅需要找到该站点所对应的局域网地址。这里我们利用arp协议。如果它们的网络标识号不一样,则源站点将不得不和一个或多个路由器进行通信。路由器中包含有如何到达不同网络的路由信息。这也意味着在交换式局域网中,路由器能使具有不同网络号的端站进行通信。当前最流行的寻址方案是c类地址,这里我们必须把局域网用户分成组,每组中不能有超过254个站点具有相同的网络标识号。在同一组中的站点的通信可直接通过交换式局域网进行。而不同组间要通过路由器。
ip寻址: 子网化
对于最常用的c类ip寻址方案,在一个子网的站点数目不得超过254的限制给我们带来了诸多的不便。其他的ip寻址方案没有这样的限制。
许多大型的组织很幸运地申请(通过iana)到了一个b类地址甚至一个a类地址。b类地址支持在一个子网中多达65534个站点。而a类地址甚至允许在一个子网中可有1600万个站点。现在iana极不乐意再分配新的a类地址或b类地址,因为剩下的已经不多了。如果要想申请得一个a类或b类地址,则必须给出非常充分的理由。
实际上,没有真正的网络在一个子网中包含有65000个站点,更不要说1600万个站点了。为了更好地利用已经分配的ip地址空间。通常再为它配置一个子网屏蔽码。对于一个a类地址而言,ip地址中的网络标识号通常位于ip地址的头8位,而对b类地址,网络标识号占用了头16位。但如果我们在附加6个位给网络标识号的话,则我们就有效地把一个b类地址分割成了62个更小的子网,每个子网中最多可有1022个站点。
拥有a类地址或b类地址的组织应明智地利用这个很有价值的资产。设置好子网屏蔽码的大小对于充分地利用这个地址空间而言是极其关键的。子网屏蔽码大得应能支持所需要的子网的最大数目(例如,人们可能在每个分支办公处都需要一个子网)。同时,又要考虑在主要场所大型交换式局域网带来的良好的性价比。
许多组织现在只可能向iana申请c类地址,在c类地址的限制下有效工作的策略后面我们会讨论到。
ipx 寻址
novell ipx 协议很少碰到象上面ip寻址具有的限制。在ipx协议中,网络层地址占用十个字节,其中头四个字节是网络标识号,后六个字节是主机标识号,主机标识号其实就是在局域网适配卡(即网卡)中内置的地址。这个地址是由ieee全球唯一分配的,网络标识号是在每个站点启动时,通过向局域网中的服务器广播一个请求而得到。
因此,对于ipx而言,对具有同一网络标识号的站点数目没有限制。在一个正确设计的交换式局域网中,所有的ipx站点可以自由地通过局域网交换机进行相互通信,根本不需要经过任何路由器。
netbios 寻址
netbios站点的地址是一个由数字和字母组成的名字标志着。这个名字没有层次意义,因此,netbios站点可以在一个平坦型网络中直接进行通信,也可通过一个桥接局域网进行。如果一定要经过路由器的话,则或者netbios是通过路由器连接的,或者netbios是被包含在另一个协议中(如ip协议)。
网络的现实: 多种协议的局域网
在大型组织中,大多数局域网需要支持多种局域网协议。然而,每种协议都各具有不同的特征。每种协议都有它的最优设计方案。但很幸运的是,我们可以设计一个交换式局域网来提供ip,ipx 和其他非可寻址协议的最优性能组合。
传统的局域网设计方法是以ip为中心的。焦点也就放在根据ip寻址方案把局域网分割成多个子网。许多的组织认为: 如果他们将在每个子网最多254站点的限制下工作的话,那他们也可很好地设计仅有一个物理网段的局域网。每个网段接到一个路由器端口上。
这种方法的问题在于,任意两个网段之间的通信流,不管它们的协议,都必须经过一个或多个路由器。事实上,他们已经采取了接受ip地址限制的网络结构,并且强加这种限制于其他的网络协议之上,也不管ipx协议能在一个子网内能支持多少个站点。所有的相互通信都需要经过路由器。同时也意味着所有的非可寻址的协议如netbios都必须接到路由器上,这种基于路由器的结构为了达到较好的性能,必须耗费大量的路由器的资源。
总之,在交换式局域网中,如果必须在多个子网间进行信息包的传送的话,则必须接受ip寻址方案的限制。同时,也不能应用于ipx和其它非寻址协议。但对于一个正确设计的交换式局域网而言,寻址能力的限制仅仅对不同网络的站点间的ip通信流发生作用。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可能把所有局部的ipx通信流和所有的非可寻址通信流放在一个交换式局域网内,而不用经过任何路由器。这将在后面的交换式局域网部分加以详细阐述。
(5)互连不同局域网的技术
路由器被大量地应用于大型局域网内,用来互连不同类型的局域网。如连接以太网或者令牌环网到fddi主干网上,或连接位于同一地点的以太网和令牌环网。路由器在支持连接到fddi主干网的市场上的地位遭到局域网交换机的严重挑战。局域网交换机可以在以太网或令牌环网与fddi主干网之间起着网桥的作用,专注于简单的帧格式的转换而避开了所有网络层复杂的处理。交换机仅以路由器一小部分的代价达到与fddi主干网连接的目的。而且当在高速主干网技术上fddi让位于atm的时候,通过交换机把以太网或令牌环网连接到主干网上将变得更容易。因为atm能模拟局域网支持直接传输以太网或令牌环网帧,不需要转换工作。
连接以太网与令牌环网的网桥存在互 *** 作性问题已经很久了。而路由器能较好地满足这种需要。当以太网和令牌环网的用户相共享对公用资源的访问时,则在每个服务器上安装两种类型的网卡。使两类用户都可直接访问服务器。这样将能提供更好的性能,并且减少对昂贵路由器的需求。
(6) 提供安全访问的机制
除了在不同局域网和广域网的连接间转发信息包之外。路由器一般也提供一定范围的包过滤能力,从而提供对网络资源更安全的访问。对广域网来说安全访问是必需的,但许多的组织也在路由器中提供包过滤的能力来实现局域网内的安全访问。路由器对通常由网络应用程序提供的有关安全性的功能提出了有用的增补,以及能对没有权限访问的用户进行网络资源屏蔽。大多数路由器提供一系列的逻辑规则,可用来创建适当的过滤器。如根据网络地址,套接字号,协议类型等等,这些规则使用户能很有d性实现他们的安全功能。但是,应该说明的是,路由器在接受到每个包后在软件中运用过滤规则进行处理,因此可能对路由器的吞吐率和包迟延有较严重的影响。

sp2的有些工具还没有局部优化,它们都是在英语环境下测试的,非英语版的winxp,部份工具可能不能运行。
如果是从网站下载的安装包,则直接运行安装文件,会出现图形化的安装向导,安装过程中有“typical”(典型)或“complete”(完全)两种安装类型供选择,“complete”安装方式适合于服务器或网络管理员,普通用户当然建议选择“typical”了。除了可以从网上下载安装程序外,还可以直接通过sp2的安装盘进行安装。在光盘中找到 support ools目录,双击“setupexe”,然后依安装向导执行。
安装结束后,program files目录下会增加一个新文件夹support tools,打开后可以见到vfiexe、windiffexe、activateexe、gflagsexe等支持工具。(采用“完全安装方式”得到的工具比“典型安装方式”多,多出的工具主要是用来诊断网络或服务器的。)
支持工具其实就是一系列小工具的集合,每个工具都具备独立的功能,其中不少是对普通用户很有用处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z/1328680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8
下一篇 2023-07-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