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家企业之间内部高层人员同属于紫光派系。因此在产业结构分工上是协调合作方式。合肥长鑫主攻可读存储;长江存储以研发可写存储。
长江存储属于国家队,合肥长鑫地地道道属省级队。由此看来,长江存储比合肥长鑫起步高。不过合肥长鑫率先将上市产品对标到世界同等级别,而长江存储还需时日。
另外,众所周知,玩存储晶圆是个烧钱项目,风险变数极大,所以这些企业背靠的是有实力的大级别体量玩家。长江存储背靠武汉,是国家倾尽全力打造的存储之都;合肥近几年靠集成芯片(京东方)实实在在是挣到百千亿的,夹持国家科学中心名头不可小觑!
综叙,潜力谁大不好说,一个是小狮子,逐渐霸气侧漏想挑战王位;一个是小老虎,虎虎生威欲占山为王!
看哪家产品已经销售了,其他吹得再好都是假的
理论上说长江存储潜力更大,技术水平距离三星更近。长鑫的话制程跟三星还有一些差距,另外gddr5和ddr5长鑫都还没影。
市场来说长鑫的dram内存价值更大。
但是不论nand还是dram存储市场都是需要巨额投入和多年坚持的,所以谁钱多谁潜力大。
谁先做出产品谁就有潜力,两家现在主要方向也不一样,一个nand一个dram,也得看技术和顶级玩家三星的差距
冲出重围千亿起步,强敌环伺巨头统治。
存储芯片的前景如何展望?
合肥长鑫,成立于2016年5月, 专注于DRAM领域 ,整体投资预计超过1500亿元。目前一期已投入超过220亿元,19nm8GbDDR4已实现量产,产能已达到2万片/月,预计2020年一季度末达4万片/月,三期完成后产能为36万片/月, 有望成为全球第四大DRAM厂商。
长江存储,成立于2016年7月, 专注于3DNANDFlash领域 ,整体投资额240亿美元,目前64层产品已量产。根据集邦咨询数据,2019年Q4长江存储产能在2万片/月,到2020年底有望扩产至7万片/月,2023年目标扩产至30万片/月产能, 有望成为全球第三大NANDFlash厂商。
最近利基型内存(Specialty DRAM)的价格大涨,我们今天就来聊聊 DRAM 是什么?
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缩写D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作用原理是利用电容内存储电荷的多寡,来代表一个二进制比特是1还是0。这一段听不懂,听不懂没关系,你只需要知道,它运算速度快、常应用于系统硬件的运行内存,计算机、手机中得有它,你可能没听说过DRAM,但你一定知道内存条, 没错,DRAM的最常见出现形式就是内存条。
近几年的全球DRAM市场,呈现巨头垄断不变,市场规模多变的局面。
全球DRAM生产巨头是三星、SK海力士和美光,分别占据了413%、282%和25%的市场份额。
2019年市场销售额为620亿美元,同比下降了37%。其中美国占比39%排名第一,中国占比34%排名第二,中美是全球DRAM的主要消费市场。细分市场,手机/移动端占比40%,服务器占比34%。
总结来说,巨头垄断,使得中国企业没有议价权,DRAM芯片受外部制约严重。 当前手机和移动设备是最大的应用领域,但未来随着数据向云端转移,市场会逐步向服务器倾斜。
未来,由于DRAM的技术路径发展没有发生明显变化,微缩制程来提高存储密度。那么在进入20nm的存储制程工艺后,制造难度越来越高,厂商对工艺的定义已不再是具体线宽,而是要在具体制程范围内提升技术,提高存储密度。
当前供需状况,由于疫情在韩、美两国发展速度超过预期,国内DRAM企业发展得到有利发展。
合肥长鑫、长江存储 两家都是好公司,都在各自的赛道中冲刺,希望他们能够在未来打破寡头垄断的格局。
目前看合肥长鑫优势明显
1、项目概况
当前我国采用进口处理器芯片的高端计算机占据国内市场 90%以上的份额。受信息产业安全、供应链安全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发展基于国产处理器的高端计算机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目前,国产处理器芯片已经较为成熟,主要架构包括 X86、MIPS、ARM 等,不同架构的处理器芯片具有各自的适用场景和应用优势,适合多头并进,协调发展。
本项目研发基于 X86、MIPS、ARM 等不同架构国产处理器芯片的高端计算机系列产品,满足高端计算机国产化过程中不同场景的需求,打破国外厂商对中国计算机产业的技术垄断,促进中国信息产业的持续 健康 发展。项目达产后,不但能够为中国行业用户提供更多高性价比的选择,还可以保障关键信息系统的安全可控,具有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和前景。
2、项目实施的必要性
(1)保障信息安全和产业安全
掌握基于国产处理器芯片的高端计算机设计与制造技术,是保障国家网络与信息安全的前提条件。根据工信部数据,中国集成电路进口额居各类进口产品之首;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布的《二十国集团国家创新竞争力黄皮书》也指出,中国关键核心技术对外依赖度高,80%芯片都靠进口。在高端计算机领域,包括处理器芯片在内的核心部件几乎完全依赖国外进口,使我国高端计算机在产业链供应方面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过去几年里,国产处理器芯片技术取得长足进步,先后出现了 X86、MIPS、ARM 等不同架构的多款国产处理器芯片,接下来推动基于国产处理器芯片的产业生态环境建设任务极为紧迫。研发基于国产处理器芯片的高端计算机系列产品,能够保障关键信息系统的安全可控,打破国外厂商在集成电路产业的技术垄断和安全威胁,扭转我国信息技术被动局面,促进中国信息产业的持续 健康 发展。
(2)促进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和产业生态环境建设
目前全球高端集成电路产业处于垄断竞争格局,西方国家的处理器芯片巨头厂商如 Intel、AMD 等,通过数十年的持续技术创新和巨额投资,建立了强大的专利壁垒、技术标准体系和产业生态体系,牢牢控制了全球绝大部分市场。虽然我国在这个领域取得了一定的创新和突破,但我国在这个领域的产业基础非常薄弱,技术人才和资金等资源都不足。
推动国产处理器芯片的产业化,需要构建“芯片设计与制造、整机系统、软件生态、应用服务”完整创新链和产业链,方能保障相关产业的持续 健康 发展。研制基于国产处理器的整机系统,一是推动国产高端计算机产业发展,高端计算机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属于信息行业发展的基础保障设施,只有研制基于国产处理器芯片的高端计算机,才能继续推动信息技术应用创新的产业生态环境建设,推动国产处理器在各行业领域的应用和产业发展;二是为其他相关产业发展消除潜在的隐患,我国众多产业的技术研发和运营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高端计算机,若因各种原因导致核心芯片供应链受到影响,则可能对我国若干依赖于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高端计算机平台的行业和产业造成巨大不利影响。
(3)提升企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长期以来,高端计算机处理器芯片的价格主导权被少数国外企业控制,国内高端计算机企业的盈利空间和盈利能力受到很大约束和限制。通过研制不同体系架构的基于国产芯片的高端计算机,将促使公司更专注于自主核心产品研发,进一步加强在该领域的技术优势,不断推出多种类型、易于为不同市场接受的系列高端计算机产品,不仅可以提高我国整机企业的盈利能力,也将极大降低我国信息化和智能化的成本,促进我国数字经济和智慧 社会 安全、高质量发展。因此,项目的实施将确保公司产品在技术规格上保持领先优势,持续满足广泛的行业用户和应用需求,进一步提高公司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获得更好的经济和 社会 效益。
3、项目实施的可行性
(1)项目研发符合国家政策方向
“新基建”政策的本质是推动支撑传统产业向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发展的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加速全产业的数字化转型,以促进现代信息技术与产业经济的融合,使得经济能够在数字化的辅助之下产生新的质变。
近年来,国家层面不断推动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发展战略,引导我国企业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竞争力的产品,提高我国信息技术水平和信息产业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另一方面,本项目基于国产处理芯片研发的高端计算机,对支撑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提升传统产业竞争力,推动国内信息产品智能制造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等方面也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本项目属我国重点发展的战略新兴产业,符合《“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等产业政策导向。
(2)公司具备本项目实施所需的技术和研发基础
公司是国内最早从事高端计算机业务的厂商之一,主要涉及高性能计算机、通用服务器产品的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公司在高性能计算机体系结构、高效能计算系统、高速互连技术、液体冷却技术、高端计算机管理和运维软件、先进计算服务平台软件等方面具有深厚的技术积累。近年来,针对市场形势的变化,公司加大了基于国产处理器的高端计算机产品的预研力度,攻克了基于国产处理器的高端计算机产品研发的各项技术难题,预研样品在产品规格、产品品质、产品易用性等各个方面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作为国内高端计算机领域的核心厂商,公司拥有完备的研发人员储备及技术服务体系。公司研发中心是国家发改委等六部委批准的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并获批建设国家先进计算产业创新中心。研发人员队伍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合理,具有雄厚的系统级研发实力,在系统架构设计、硬件研制、 *** 作系统研制,以及行业应用软件定制和优化方面已有大量积累。公司成熟的生产制造体系和技术服务体系也是项目成果产业化的重要保障和成功基础。
(3)公司具备项目相关解决方案支持和销售渠道基础
公司多年来一直在自主创新领域全面布局,构建了从芯片硬件、系统解决方案到先进计算、云计算服务的全链条布局,公司产品的客户群体遍及政府机关、企业、电力、教育、医疗、科研机构等诸多行业。公司目前已开始建设基于国产处理器芯片的解决方案中心和产业生态平台,并吸纳大量周边解决方案提供商加入到基于国产芯片的产品生态系统,以平台生态合作带动国产芯片通用行业解决方案的规模化,预计未来五年能够在多个技术和行业领域实现全国产化的产业生态系统。公司在高端计算机产品开发和产业化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技术支持经验和解决方案资源,有助于确保本项目拟研制产品的成功推广和规模化销售。
4、项目建设规划
(1)项目实施主体
本项目的实施主体为中科曙光。
(2)项目投资额
本项目总投资金额为 200,00000 万元,拟使用募集资金投入 200,00000 万元,用于研发设备购置、知识产权购置、生产设备购置、研发人员支出、研发材料及组件支出等。
(3)项目建设内容
本项目分别基于 X86、MIPS、ARM 架构的国产处理器芯片,开展高端计算机整机系统研发,设计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高性能工作站、边缘服务器、人工智能服务器、存储服务器、多节点服务器等不同规格的高端计算机产品,实现不同架构、不同规格、不同形态、广泛覆盖的国产高端计算机综合解决方案。
1)X86 架构高端计算机产品:本项目基于 X86 架构国产处理器研制 5 款高端计算机产品,包括:
① 高性能工作站 :研制基于国产 X86 处理器的高性能工作站产品。为特种应用、电力、金融等行业提供满足业务需求的高性能工作站;为制造业设计仿真、特效制作、科研开发提供支持高端显卡、大容量内存的高性能工作站;
② 边缘服务器 :研制基于国产 X86 处理器的边缘服务器产品。在边缘计算场景下,对大量靠近终端的现场数据进行实时处理,减少对数据中心的冲击和直接依赖;大幅缩短数据的传输距离,减少网络传输和延迟问题,提升应用和服务的效率和可靠性,降低成本;
③ 人工智能服务器 :研制基于双路高性能国产 X86 处理器的人工智能服务器。提供多种 GPU 连接拓扑,可为不同的深度学习应用提供不同的优化方案,为人工智能的训练、推理学习提供强大的运算能力;
④ 存储服务器 :研制基于国产 X86 处理器的高性能存储服务器。具备高密度存储空间,提供强大的计算性能和丰富的 IO 扩展,适用于对存储容量、服务器性能、可扩展性及可靠性要求严格的金融、交通、电信、能源、互联网等行业;
⑤ 多节点服务器 :研制基于国产 X86 处理器的多节点服务器。采用模块化设计,具备卓越的计算性能和强大的 IO 扩展能力,为企业级用户、云计算中心、大数据、高性能计算等多种业务提供集群服务器系统。
2)MIPS 架构高端计算机产品:本项目基于国产 MIPS 架构处理器研制 3 款高端计算机产品,包括:
① 办公工作站 :研制基于国产 MIPS 处理器的办公工作站。为政府机关、特种应用等场景提供业务办公终端,具有独特的安全设计,消除电子政务等众多战略领域的安全隐患;
② 文档服务器 :研制基于国产 MIPS 处理器的文档服务器。面向电子政务信息服务的需求,提供政府部门重要文档的存储备份、检索功能;兼容主流国产 *** 作系统、数据库软件等;消除电子政务等众多战略领域的安全隐患;
③ 存储服务器 :研制基于国产 MIPS 处理器的存储服务器。针对不同的云数据平台使用场景,提供基于 MIPS 架构处理器的基础型存储服务器产品,适用于大规模云计算环境的低成本近线存储系统。
3)ARM 架构高端计算机产品:本项目基于国产 ARM 架构处理器将研制 3 款高端计算机产品,包括:
① 办公工作站 :研制基于国产 ARM 处理器的办公工作站。为政府机关、特种应用等场景提供业务办公终端,具有独特的安全设计,消除电子政务等众多战略领域的安全隐患;
② 文档服务器 :研制基于国产 ARM 处理器的文档服务器。面向电子政务信息服务的需求,提供政府部门重要文档的存储备份、检索功能;兼容主流国产 *** 作系统、数据库软件等;消除电子政务等众多战略领域的安全隐患;
③ 存储服务器 :研制基于国产 ARM 处理器的存储服务器。针对不同的云数据平台使用场景,提供基于 ARM 架构处理器的基础型存储服务器产品,适用于大规模云计算环境的低成本近线存储系统。
(4)项目建设周期
本项目建设期 3 年。
5、项目预期效益
经测算,本项目税后财务内部收益率为 1254%,税后投资回收期(含建设期)为 622 年,经济效益指标良好。
6、项目的批复文件
本项目不涉及厂房建设及新增用地。截至本报告公告之日,本项目尚在办理备案及环评手续。
7、编制单位介绍
深圳市思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是专业产业规划研究服务机构,主要提供可行性研究报告、商业计划书、行业研究报告、概念性规划、初步规划、建筑规划、产业规划、园区规划、企业IPO上市咨询等相关业务。
思瀚将人才培养作为企业发展的根本,制定人才培养“三鹰”计划,通过“雏鹰计划”加速新员工成长,通过“飞鹰计划”助推骨干提升,通过“精鹰计划”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复合型人才,实现个人发展与组织发展的双赢。拥有资本市场及产业研究投资经验的专业管理团队审核体系人员组成,目前思瀚研究产业研究院拥有分析师、咨询顾问、产业项目行业专家为客户提供一站式、个性化、综合性的企业咨询解决方案,80%以上具备相关专业硕士学位,他们均是各自所在领域的权威人士,通过优质整合成为服务客户的强大智囊顾问团,更好的为客户提供高质量个性化定制服务。
GEMORAL(GROUP)宝德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德州宝德集团成立于1988年,注册资金美元一亿元。宝德集团是一家产业结构
多元化、跨国经营的上市公司。它参与经营的业务范围广泛,涉及的行业有:机电设备制造、安装;石油化工设备设计与制造;房地产投资与发展;食品工业加工;电脑地理信息系统开发;职业教育培训;航空与海事安全设备供应、保养与修理;海事保险;国际贸易等。宝德集团总部设在新加坡。到目前为止,在马来西亚、中国、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及东南亚等地设有二十八家子公司和分公司。
在宝德公司25年的发展史中,她与德州一起经历了经济萧条、内部动荡和政治巨变等。如今的宝德公司已成为东方知名的品牌之一。
1988年,爱德华·宝德在德州建立了宝德公司第一间办公室。宝德公司的早期业务主要集中在进出口商品、运输及保险代理方面,后来又涉足种植业和矿业。
1991年,爱德华·宝德在伦敦建立了一个单独的办公室,专门负责在伦敦商品市场上出售由宝德公司从新加坡和马来西亚进口的农产品,并且从事将欧洲的工业品运往远东的运输业务。如同东印度公司推动了印度次大陆的发展一样,宝德公司在新加坡乃至马来西亚和婆罗洲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也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1998年爱德华·宝德逝世,他留下一笔遗赠,希望用这笔捐赠为海员们开办一所学院。2002年宝德学院在TANJONG
PAGAR建成,这所学院的建筑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都是新加坡的地标。
2000年,新加坡宝德公司在新加坡证券交易市场上市。
到2002年,宝德集团已在包括澳大利亚、中国、英国、美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委内瑞拉等国在内的全球范围内建立了30多家分支机构。目前宝德集团的核心业务领域是:工程、信息技术和教育服务。
宝德科技集团创立于1997年,2002年在香港创业板上市,以研发、生产和销售INTEL
IA架构的Powerleader服务器和相应的解决方案为主要业务,以网络游戏、软件开发及测试、IT周边产品分销等为辅助业务,现已成长为国产服务器前三强、中国云计算的精锐企业。宝德集团业务全面覆盖了云计算各个层级MaaS、PaaS、IaaS、SaaS和CaaS,为政府、互联网、教育、广电、安全、金融、电信、税务、交通、电力、医疗等行业提供尖端的云计算产品和服务。宝德将坚持不懈的在云计算领域投入自主研发和商试,五年内使宝德集团发展成为中国第一的云计算企业,并使中国在新一轮全球计算行业革新中挤身领先地位。
宝德以其创新的商业模式——“亚直销”的销售模式、厂商级的“一站式”服务和“按需定制”的生产模式为服务器产业链业务保驾护航,全国28个分公司和办事处的700多名宝德员工每天在给遍及全国各地的客户提供创新的量身定制云产品,以先进的技术与优质的产品改善着各行业的工作。
面向新的云时代,宝德肩负了更多的使命:为客户——提供一流的云产品和云服务;为员工——创造更大的发展空间,提升员工价值;为股东——创造更大的价值,回报股东长远利益;为社会——遵纪守法,积极纳税,提供丰富的就业机会,承担应有的社会责任。宝德正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发展成为一家发源深圳、扎根中国、放眼世界的高新技术企业集团。在不远的将来,宝德将成为中国最有影响力、最具创新精神的高科技产业集团,演绎民族企业的梦想与腾飞!
多元化的IT企业集团:
深圳市宝德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
宝德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是宝德科技集团的核心基础,是宝德云中IAAS解决方案的支撑者。以服务器业务为核心,宝德集团发展了服务器上下游整体产业链,并部署了今天的宝德集团云计算架构。
宝德计算机以提供Intel
IA架构的Powerleader服务器和相应的解决方案为主要业务,是中国最大的服务器产品和方案提供商,也是Intel公司在中国的最重要的战略合作伙伴之一。宝德服务器注重自主创新,提供包括整机系统、通用服务器产品、存储服务器、高密度计算服务器、高性能集群(HPC)、存储产品、工业服务器产品、小型机、基于服务器的行业解决方案、应用软件、互联网解决方案、大型系统开发等业务和服务,通过软硬件产品的有利结合,加之应用解决方案,成为构筑宝德云的基础架构提供商。
宝德服务器注重市场调研和市场需求,为客户量身定做服务器产品和解决方案。帮助企业以更少的投入获得更高的回报。其方案以方便升级为前提,以易于集成、部署、管理和使用为基础,以高效解决IT问题,力助企业轻松应对业务挑战为宗旨,并具有高性价比等特点,在政府、互联网、教育、广电、安全、金融、电信、税务、交通、电力、医疗等行业拥有较高的声誉和知名度。
新的云计算时代已经到来,宝德将携手合作伙伴共同促进未来中国云计算市场的发展,为中国的信息化建设飞速发展贡献力量!
深圳宝腾互联技术有限公司
宝腾互联是宝德集团下属的全资子公司,致力于全球互联网的开发和应用,为各类企事业单位提供优质的业务平台(paas)—云加速服务平台。
宝腾互联依托宝德科技的技术实力,利用与全国电信运营商的战略合作关系,经过多年的运营和经验积累已形成一套科学的网络建设方案,从节点定位、设备选择、节点调试、节点维护等各个方面保证网络规模能够快速增长以满足市场资源的需求。目前宝腾互联s在全国80多个大中型城市拥有150个优质CDN节点,覆盖中国电信、中国新联通、中国移动、中国铁通、中国教育网等各大电信运营商等,服务中的客户超过1000家。
深圳宝德软件开发有限公司
宝德软件是宝德集团下属的创新型软件研发公司,致力于通过提供性能卓越的云加速软件、应用交付软件、广域网加速软件、防火墙软件等互联网软件,帮助用户的业务在宝德云中获得最好的SaaS服务。
宝德软件目前拥有IPSec 、SSL
、CDN加速、速游网络加速、应用交付、广域网加速、防火墙、甲克网、服务器导航软件等多款软件产品,并在专业的网游加速领域排名市场第2位。
截止2010年8月,已有超过160家企业用户成为宝德软件的合作伙伴,包括红帽RedHat、F5、深信服、中青宝等知名企业,以及政府、高校、科研院所、金融等重要机构。
2008-2010年,宝德软件相继获得了深圳双软企业认定、深圳软件行业协会会员、CDN产品认证、负载均衡产品认证、速游加速软件认证等荣誉。
深圳市宝德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宝德通讯公司是宝德集团下属的全资子公司。在宝德作为中国领先的云服务提供商的布局中,宝德通讯主要肩负研发生产各种云端设备的时代使命。
宝德通讯与Intel Embedded Design Center合作开发的云端设备,将搭载与Intel Data Center
Group合作开发云端软件,为各种不同客户提供从云计算到云端的整体解决方案。
宝德集团与Intel共同成长,不但积累了多年Intel架构服务器的技术,现阶段结合中青宝网在线游戏的广大市场,正紧锣密鼓地规划中国第一个实质意义上的游戏云。宝德通讯借助美国恩讯公司在互动电视和视频服务等流媒体技术的领先优势,正朝着中国第一家提供高清游戏点播的云计算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迈进。
未来,宝德通讯将自主研发SSD控制器,进一步把游戏云带入电子游乐厅等相关的传统产业,为民族工业创新做出新一轮的划时代贡献。
深圳市宝鼎通讯设备有限公司
宝鼎机械公司是宝德集团下属的全资子公司。在宝德作为中国领先的云服务提供商的布局中,宝鼎机械主要承担研发生产各种云端设备基础结构件。
宝鼎机械公司拥有先进的设备;精干的设计、生产骨干团队。主要为客户开发设计定制各类机箱、机柜等产品。尤其专长于为客户开发定制专用设备外壳及钣金结构件。
深圳市宝德物业发展有限公司
宝德物业发展有限公司凭借集团坚强的后盾,通过实行专业化、规范化的管理,以丰富的管理经验,实践着公司的管理理念和经营宗旨,力求将优质的服务和优美的环境奉献给全体员工;
深圳中青宝互动网络股份有限公司
深圳中青宝互动网络股份有限公司是集团控股的子公司之一,国内首家A股网络游戏行业上市公司,在宝德集团整个云计算布局中,中青宝是游戏云的运营主体,主要承担开发和运维各类游戏,给用户提供最新最好的娱乐体验。
中青宝(300052)成立于2003年7月,前身为宝德网络。公司致力于大型中国历史爱国题材网络游戏的自主研发、策划和营运,是深圳市政府重点扶持培育的国内首家A股网络游戏行业上市公司。公司注册资本13000万,资产总额近10亿元。现有员工超700人,本科以上学历占75%以上,研发人员65%以上,是一家高智力投入、高产业增值的重点文化科技型企业。
中青宝拥有完善的游戏产品线及多项自主产权的高端核心技术,依靠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游戏核心技术先后推出了《大清帝国》、《战国英雄》、《抗战英雄传》、《亮剑OnLine》、《天道OnLine》、《新宋演义》、《梦回山海》等多款网络游戏精品大作。
布局全球,鸣响深圳创造之强音!中青宝立足深圳,全面拓展全球市场,将中国原创民族网游推向全世界,为传播中国民族文化贡献力量。
深圳市宝德投资控股有限公司
宝德控股以开展直接投资、资产管理、资本运作为核心职能。先后成功培育了宝德科技集团(香港联交所:8236)、中青宝(深圳创业板:300052)两家公众上市公司,目前在深圳、天津、揭阳投资建设科技产业园区、数码港和人才公寓,还参与面向中小企业和创业者的金融创新服务、创业投资业务。经历二十余年事业生涯,宝德控股已发展成为中国最前沿的高新技术产业投资控股公司。
未来,宝德控股持续积极投资于高成长的新兴行业,致力于把全球高科技成果成功普及到中国企业和公众,透过特有的经营哲学和文化,将投资价值传递!
宝德集团企业文化
企业使命---让计算更简单。
企业愿景---有云就有宝德,中国云·宝德云。
核心价值观:
好 人 文化:仁、义、礼、智、信。
赢文化:赢文化是好人文化的导向,好人要赢不要输;赢文化提倡:不妄自菲薄,不畏首畏尾,勇于超越自我,敢于挑战新高;
低调做人,高调做事,困难只是前进中的考验,要乐观对待,成就只是过去了的结果,不自诩自娱;有赢才有未来!中国赢,宝德赢!
结 果 导向:只重结果,不问原因,善于总结,精炼过程。
客 户 导向:以客为尊,竭诚服务,为客着想,合作共赢。
竞争者导向:向竞争者借鉴学习;同竞争者合作分享;并不断超越。
学习和创新:学习是创新的基石,创新是学习的结果。
品质与效率:品质是宝德品牌的生命,效率就是珍惜生命而不浪费时间。
宝德集团员工福利
工作环境
宝德集团持续努力为员工提供舒适良好的办公和生活环境,积极解决员工工作和生活中的问题困难。宝德工业园设有食堂,为员工提供丰富多样、营养均衡的餐食;设有员工宿舍,生活设备齐全,便捷;设置5条线路的自有班车,接送员工上下班;午后穿梭巴士,方便员工外出办事。
薪酬福利
我们遵守法律规定,并参考业内其他企业的薪酬标准,设立了极具竞争力的薪酬福利体系,包括各种补贴、岗位工资,职级工资,年功工资等;为所有员工购买4险1金。
宝德设有薪酬委员会,根据薪酬政策,每年7月对薪酬计划进行审查和修改, 以保证该项计划能在市场竞争和成本方面保持平衡。
员工活动
我们深知员工身心健康的重要性,因此对员工工作之余的生活也给予极高的重视。宝德设有员工健身活动中心、图书室等;组建各种社团,旨在丰富员工生活,提高员工生活品质;定期举行员工生日会;每年举行公司年会;员工旅游等。
公司鼓励员工回报社会,比如向红十字会、受灾地区捐款、捐物等。
职业培训
为了把宝德打造成一个学习型组织,宝德一直努力建立符合宝德风格的培训体系,为员工及客户提供众多培训课程,包括新员工文化培训、上岗培训和针对客户的培训等。
为了帮助新员工尽快适应公司文化,宝德对新员工的培训涵盖了企业文化、产品知识、营销技巧以及产品开发标准等多个方面。
宝德还设有员工在职培训计划,它包括管理和技术两方面。不同的职业资格、级别及员工类别会有不同培训计划,为每个员工的事业发展提供有力的帮助。IBM前三十年的历史就是IT业前三十年的历史。这是我最初接触计算机的时候听说的一句话,一直以来,对IBM都是心存崇敬,这是一个很奇特也很强大强大的公司,从螺丝钉键盘鼠标到CPU硬盘内存到大型机巨型机,它都可以制造,从软件到硬件到服务,它都可以提供,这在IT历史上,是否绝后我不敢说,空前应该是没什么问题了。
IBM是全球IT第一巨头,在过去半个多世纪中遥遥领先,与第二名拉开极大的距离,人称“蓝色巨人”。长久以来,IBM就是计算机的代名词。IBM无论在美国国内,还是在世界上,都取得了极大的成功,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这家1914年创立的公司,目前拥有全球雇员30万多人,业务遍及160 多个国家和地区。2000年,IBM公司的全球营业收入达到八百八十多亿美元。
因此,IBM的历史就是一部计算机的历史。美国《时代周刊》称:“IBM的企业精神是人类有史以来无人堪与匹敌的……没有任何企业会像IBM公司这样给世界产业和人类生活方式带来和将要带来如此巨大的影响。”就连比尔·盖茨也不得不承认:“IBM才是计算机行业的真正霸主,毕竟是它一手栽培了我。”
1874年2月17日,IBM创始人Thomas J Watson诞生
1896年12月3日,Hollerith组建制表机(Tabulating Machine)公司,后来经过系列购并变成了IBM
1914年5月1日,年轻的销售员Thomas Watson被CTR录用,后来他以此缔造了蓝色巨人IBM
1944年8月7日,IBM举行Mark I的庆典活动
1951年7月9日,IBM展开对Lotus的敌意收购
1956年6月19日,IBM创始人和领导者Thomas Watson去世
1956年10月1日,IBM同意为Eckert和Mauchly的电脑专利支付名义上的版权费
1961年12月28日,IBM出台SPREAD计划报告
1964年3月19日,IBM批准了历史上最野心勃勃的System/360开发计划
1964年3月23日,IBM告诉记者,公司大大低估了System/360的生产需求
1964年4月7日,IBM主席Tom Watson, Jr亲自发布System 360
1981年8月12日,IBM发布第一台PC,掀开个人电脑新纪元
1983年3月8日,IBM发布PC-DOS 20版
1983年11月1日,IBM推出业界期待以久的家用电脑PC Jr,后来寿命不长
1983年11月9日,IBM和日立公司就解决诉讼问题的秘密协议被披露Secret pact revealed
1984年3月1日,Commodore公司宣布将生产IBM PC兼容机,当时IBM和苹果各得28%和25%的市场份额
1984年8月14日,IBM发布新的电脑PC-AT,以及提供图形用户界面软件Top View
1985年3月19日,IBM承认失败,宣布停止PC Jr电脑生产
1986年4月3日,IBM推出第一台公文包大小的膝上型(laptop)电脑
1986年4月17日,IBM宣布推出1MB内存芯片
1987年1月20日,DEC推出新的超级计算机,挑战IBM
1987年4月3日,IBM推出新的PS/2产品线
1987年12月4日,IBM发布多任务 *** 作系统OS/2第一版,但是后来败于微软之下
1988年9月20日,IBM和Sears合资的在线服务商Prodigy成立
1989年5月5日,IBM准备注册“蓝色巨人”(Big Blue)的绰号受阻
1989年11月12日,IBM和微软宣布共同支持竞争性的 *** 作系统OS/2和Windows
1990年8月1日,IBM出售打字机和键盘业务
1991年2月28日,IBM宣布裁员10000人
1991年4月12日,IBM和苹果召开秘密会议,商讨推出PowerPC,对抗Wintel
1991年7月3日,IBM和苹果宣布结盟,共同开发应用于RISC芯片的 *** 作系统
1991年8月14日,IBM发布具有无线通讯功能的笔记本电脑
1991年10月2日,IBM和苹果宣布建立合资公司,开发和销售PowerMac
1992年8月19日,IBM和Sears宣布联合进军ISP
1992年8月22日,IBM宣布推出个人数字助理PDA
1992年12月16日,IBM宣布50来的第一次大裁员
1993年1月20日,IBM宣布历史上的第一次亏损
1993年3月26日,Lou Gerstner被任命为IBM公司新CEO,拯救危难中的蓝色巨人
1993年4月1日,Gerstner身兼CEO和董事长开始在IBM上班
1994年3月21日,IBM和苹果合资的软件公司Taligent发布可在多平台运行的新 *** 作系统
1994年2月24日,Gerstner宣布IBM的重组战略
1994年4月5日,IBM发布新的大型机
1994年4月26日,自1990以来,四内IBM宣布第一次赢利
1994年5月25日,Compaq超过IBM和苹果,成为全球PC之王
1994年7月26日,新官上任三把火,Gerstner大刀阔斧宣布免掉25个IBM副总裁头衔
1994年8月17日,IBM宣布推出通过计算机网络的电子定购系统
1994年8月30日,IBM宣布将不再反对微软试图为“Windows”注册商标的努力
1994年12月12日,由于芯片缺陷,IBM宣布停止奔腾(Pentium)芯片机器的出货
1995年1月12日,IBM在专利竞赛中获得桂冠,专利数量名列美国公司第一
1995年2月3日,IBM宣布员工上班时间可以穿便服,一改历史传统
1995年3月8日,IBM在计算机用户重复劳动伤害的案件中获胜
1995年3月16日,IBM通过互联网和CD-ROM发布交互性的度财务报告
1995年3月28日,Adobe公司的文件格式Acrobat获得IBM和Netscape的支持
1995年3月29日,Conner外设公司控告IBM侵犯专利权
1995年6月6日,IBM、苹果和惠普合资的软件公司Taligent发布首款
1995年6月9日,联邦法官同意IBM不再受1956判决令的影响
1995年6月11日,IBM宣布巨资购并Lotus软件公司
1995年6月13日,IBM宣布出台互联网计划,加强互联网进入力度
1995年6月29日,微软向IBM支付数百万美元的软件专利费用
1995年7月6日,Lotus被迫同意接受IBM的收购决定
1995年7月19日,司法部宣布终止1956开始的对IBM的反垄断限制
1995年10月11日,Lotus公司CEO Jim Manzi在被IBM购并四个月后宣布辞职
1996年2月10日,机器打败人类:IBM“深蓝”计算机在象棋比赛中打败世界冠军
1996年2月20日,Sears宣布出售所有的Prodigy公司股份,Prodigy由Sears和IBM投入巨资建立
1996年3月20日,AT&T同意让它的企业客户全面转向IBM的Lotus Notes
1996年5月12日,IBM和Sears签署协议,将耗资10多亿美元的Prodigy出售了结
1996年10月30日,IBM附属公司Lotus的群件产品Lotus Notes将自带浏览器
1996年11月11日,IBM宣布将组建网络计算机部门
1996年12月16日,IBM宣布了PowerPC的死刑
1997年3月20日,IBM购并网站创建和管理软件公司NetObjects
1997年4月22日,IBM、Compaq和苹果等计算机公司就显示器尺寸误导消费者的案件达成解决方案
1997年5月2日,司法部宣布终止从1956年开始的对IBM公司的法律限制
1997年5月11日,IBM的“深蓝”(Deep Blue)计算机击败世界象棋大师Gary Kasparov
1997年6月10日,IBM将关闭在线购物网站World Avenue
1997年9月22日,IBM宣布铜芯片技术获得突破性进展
1998年1月29日,Compaq打败IBM,成为Radio Shack 6800家连锁的独家电脑销售
1998年2月2日,IBM将120万台计算机装到公共住宅区
1998年4月15日,IBM推出价格低于500美元的网络工作战
1998年4月23日,IBM推出儿童电脑
1998年9月9日,IBM宣布了世界上最小的硬盘驱动器,大约火柴盒大小
1998年9月10日,微软召集IBM、Sun等竞争对手,指责他们合谋反对微软1、销售额最大的IT企业、最大的PC和打印厂商惠普。 2、最大的IT服务企业、最大的企业级IT企业、最大的中间件厂商IBM 3、最大的软件企业、市值最高的IT企业微软 4、最大的互联网企业、增速最快的大企业Google 5、最大的网络企业思科 6、最大的手机制造商诺基亚 7、最大的半导体厂商英特尔 8、最大的数据库厂商甲骨文 9、最大管理软件厂商SAP 10、近几年表现非常抢眼的苹果公司 图:全球十大IT巨头2007年业绩一览表 十大IT公司点评中涉及的主要数据 1、惠普 HP下设5大IT部门:企业存储及服务器(ESS)、惠普服务(HPS)、惠普软件、个人系统产品部(PSG)、图像和打印部(IPG)、惠普金融服务(HPFS)和集团投资。ESS、HPS、惠普软件组成了一个大的集团科技解决方案部(TSG)。 2007财年,惠普收入104286亿美元,比2006年增长138%。净利润7264亿美元。 1)最大的PSG部门收入36409亿美元,增长21%,PC出货量增长28%。其中笔记本收入增长47%,台式机增长8%。同时消费类客户端产品增长39%,而商用产品增长16%。PDA产品则下滑,其中商用PDA下滑5%,消费类PDA下滑1%。 2)IPG部门收入28465亿美元,增长4%,主要来自于多功能打印机和大幅面打印机 3)2007财年,惠普ESS部门收入18769亿美元,比2006年增长5%。其中工业标准服务器增长14%,商业关键系统产品收入下降3%,主要因为PA-RISC和Alpha产品销售下滑,而占商业关键系统64%业务的Integrity服务器则大幅上升37%。 4)惠普服务部门收入16646亿美元,增长3%。其中咨询顾问和集成增长9%。 5)惠普软件收入达2325亿美元,增长高达74%。主要原因来自于2006年7月惠普以45亿美元收购了管理软件公司Mercury Interactive,如果不计算Mercury的收入,惠普软件增长5%。 2、IBM 2007年IBM收入98786亿美元,同比(914亿美元)增长8%;利润10418亿美元,同比(94亿美元)增长11%。 四大IT部门: 1)GTS(全球技术服务部)36103亿美元,比2006年的32322美元增长117%;利润率299% 2)GBS(全球商业服务部)18041亿美元,比2006年的15969亿美元增长13%;利润率235% 3)系统与科技部收入21317亿美元,比2006年的2197亿美元下降3%;利润率397%(下滑原因在于07年6月卖掉了打印部门) 4)软件部门收入19982亿美元,比2006年的18161亿美元增长10%;利润率852% 3、微软 微软2007财年收入51122亿美元,研发投入7121亿美元,利润14065亿美元。 微软产品线: 1)客户端 *** 作系统(Client) 主要产品:Windows Vista、Windows XP 2007财年收入14972亿美元(约80%来自OEM),增长14%,运营利润11603亿美元,增长13% 2)服务器和工具(Server and Tools) 主要产品:服务器 *** 作系统Windows Server 数据库SQL Server(2006年收入2654亿美元,Gartner数据) 开发平台Visual Studio、中间件BizTalk Server 安全工具Forefront Security 2007财年收入:11175亿美元,增长16%;运营利润39亿美元,增长29%。 3)微软商业软件部(Microsoft Business Division,MBD) 主要产品:Office system Exchange Server Dynamics business solutions(ERP、CRM等) 2007财年收入16396亿美元,增长13%;运营利润10838亿美元,增长13%。 4)在线服务业务(Online Services Bus
华为现在主要的业务有运营商业务、消费者业务以及企业级业务,为了保证产品的创新性和领先,华为把这一千多个亿都砸了进去。
1投入最多的业务--运营商业务
虽然现在大家接触最多的是华为手机,感觉华为已经变成了一个手机厂商,但其实运营商业务才是华为一直的老本行。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华为在这个领域的重点将放在5G上。由于华为在5G安装、设备成本、信号传输等方面都有自己的优势,目前已经取得了将近三十份的5G订单,已经发货的基站超过25万个,并且在和多国进行友好的沟通协商。
未来华为会继续加大在5G方面的研发投入,保证自己设备一直处于国际先进的行列,这样才可能实现任正非定下的创收1259亿美元的小目标。
2增长最快的业务--消费者业务
其实这块不仅限于华为和荣耀的手机,还包括华为的平板电脑、日常穿戴的一些智能设备等等,但手机业务肯定是这些中的大头。
在2018年华为在手机业务方面的研发投入是400亿,这在国产手机厂商中是绝无仅有的。不过取得的成绩也确实喜人,不止在销量上已经开始和苹果不分伯仲,并且已经把手机成功打入欧洲等多个市场。
在营收方面也已经和华为主营的运营商业务不分伯仲,成为华为新的增长引擎,并且会在未来可能取得更加亮眼的成绩。至于是否能拿下三星问鼎第一,这个还要看华为接下来的表现了。
3新的增长点--企业级业务
其实和其他两个板块相比,这个业务从2011年才起步,营收上表现也不太亮眼,相对来说没什么存在感,但也可能成为华为未来的“三叉戟”之一。
目前企业级业务已经包含了企业服务器、存储器,企业网络等多款产品。由于中国第三方业务的兴起,华为的服务器和存储器的市场份额不知不觉已经登上世界第四的位置,其他的产品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起码从目前来看华为巨额的研发投入并没有白费,很多业务都处在世界前列。未来华为很可能会继续加大投入,让华为产品越来越多的走向世界。
微软和华为都是世界顶级的 科技 公司。
微软是老牌PC软件提供商,近几年大刀阔斧业务整改,重点向云服务方向发展。
华为是中国最值得骄傲的民族企业之一,在短短的三十年时间里,做到了世界通信领域的No1。近几年消费者业务更是增长迅猛,如果没有美帝制裁,也许去年就已经把三星打趴在地。虽然受到了美帝的各种制裁,仍屹立不倒。
无论是微软将服务器沉入海底,还是华为挖空大山置放,其中一个主要因素都包含运维成本。不过这并不是唯一的因素,还有许多其他原因。而且这两个项目性质其实也是有很大差异的。
下面我们就先来详细看下这两个项目。
微软服务器沉入海底实验微软将服务器沉入海底的项目叫纳蒂克(Natick) ,取自美国一座小城市的名字。
该项目试验最早始于2015年,最开始在加州数据中心进行灌水试验,以验证项目在水下的可行性。
后来于2018年,在苏格兰正式将一整个数据中心沉入35米深的海底,包含了864台服务器和276PB的存储设备。直到今年9月14日,微软宣告了其最新实验的成功,表明未来水下数据中心是一个可行的方案。那么,微软的这个实验有什么好处呢?
1降低成本,同时结合可再生能源
服务器维护的电力成本中,很大一部分都被服务器的冷确过程所消耗。 将服务器置于海底,冰冷的海水天然地为服务器冷却提供了帮助,与陆地相比会节约一大笔能源开销。 微软与Naval Group合作,该公司是一家有400年 历史 的法国公司,在制造和维护军用船舶和潜艇方面具有全球领先技术,为该项目应用了潜艇的热交换技术。
同时 微软还期望能与海洋中可再生能源比如潮汐能,海上风能结合,通过这些可再生能源,实现海底数据中心自给自足的运营。
还有一点, 在海底连租金都省了。
2位置优势、快速部署
微软海底数据中心是模块化概念的。全世界一半以上的人口居住在海岸线20公里以内,所以将数据中心分块放置在沿海城市的海域中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可以 大大降低数据传输上的时延,让用户上网体验更好。
同时 快速部署,一个数据中心模块从规划到落地部署只需要90天 ,以目前技术来说比在陆地上建立数据中心要快很多。
3低故障,免运维,可回收
因为在海底环境封闭,不会有人为因素影响。封闭容器中也会被填充惰性气体,让服务器可以在一个恒温恒湿的环境中运行。 微软表示,水下数据中心的故障率仅为陆地数据中心的八分之一。 不过一旦出现了问题,水下数据中心的维护成本和难度要远远高于陆地。所以微软期望一个数据中心模块,可以在水下持续运行5年免维。当其使用寿命结束时,可以进行再次回收利用。
华为挖空大山置放服务器接下来看华为挖空大山置放服务器, 该项目是华为在贵州正在进行的七星湖数据存储中心的建设。
1政府优惠政策
之所以选择在贵州,离不开国家各种优惠政策。
贵阳市是中国首个将大数据产业定为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发展的城市。华为也不是唯一一个在贵州建设数据中心的公司。腾讯、阿里、苹果等众多公司也纷纷在贵州投资建设数据中心。电能消耗是数据中心运维成本中最大一笔开销。 贵州有丰富电能,再加上当地政府大力优惠政策 ,最低电价035元/度,让企业大大降低了运维成本。同时 政府还提供了大面积低价地皮,让数据中心建设成本又降低了一成。
2稳定的地质带,适宜环境
贵州所处位置为稳定的地质带,不会发生地震、火山或洪水等其他自然灾害。同时贵州气候适宜,常年温度比较平均,不会过高过低,适宜服务器运维。
华为采用挖山放置服务器方法,不仅巧妙利用了山体结构充当建筑,又利用了山体稳定和恒温的特性,一举两得。
谁更胜一筹?了解了上面两个项目,再回头看谁更胜一筹呢?其实两个项目并不是同等属性和具可比性的。
微软的纳蒂克目前还是一项应用研究项目,还没有完全转成商用,而且其数据模块的部署模式,主要是为了用户提供更好的上网和云服务体验。
而华为选择在贵州挖山,建立数据中心则是一个完全成熟的商业项目。并且华为建设的是IDC数据中心,我猜与之前苹果的类似,是用来做为华为云存储中心来用的,如我们华为手机中云空间的存储数据,是一个冷数据存储中心。
总结如果非要评判,我觉得微软的海底模块化数据服务中心,结合可再生能源是一个很环保并有创意性的项目。并从消费者体验角度出发,未来在更深入更广泛的云服务中,也许项目不一定能落地,至少也为大家提供了创造性思路。华为挖山建数据中心,脚踏实地跟随时代的节奏,符合华为一贯作风,看准某一领域,勇敢的向前冲锋,要做就做世界第一。
近日华为车BU与消费者业务CBG进行整合,由余承东来带队,期待未来会为华为打开另一片天,也为中国企业塑造一个榜样。华为,不仅仅是世界500强!同时也祝愿从华为卖出的荣耀,虽然不再属于华为,但仍能继承来自华为的优良传统,延续华为手机上的“荣耀”!
无论是微软的沉海还是华为的挖山,他们都是在为数据中心降低能耗寻找解决方案。而他们两家找的解决方案都是充分利用自然条件来对数据中心进行冷却,从而减少数据中心巨额的制冷费用。至于谁更胜一筹?不太好下定论,我们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对比一下:
1、从降温效果来看2017年,华为选址在贵州贵安新区建设全球最大的数据中心,该数据中心直接将一座小山挖空,然后通过当地的天然的低温环境来对数据中心进行降温。贵州属于低纬度高海拔的高原地区,兼有高原性和季风性气候特点,气温变化小,冬暖夏凉,气候宜人。贵阳全年平均气温才157 ,非常贴合数据中心运行要求的温度18 -25 。
从上图全年温度曲线来看,华为数据中心选择在贵州,全年只有2个月超过了25 。而且,在山洞里的温度相对恒定,就连夏天也可以稳定在25 左右。其他月份就更不必说了。所以,在这样的山洞里建数据中心,基本全年都可以采用风机自然冷切。非常少的时间需要用一下空调。 相比北上广深、减少了大量的空调制冷。至少可以节约80%的制冷费用 。
在2018年,微软将一个装载了864台服务器的Northern Isles数据中心沉入苏格兰北部的海域中。试验海底数据中心,尝试利用海水对数据中心进行降温。根据数据显示,世界三大洋表面年平均水温约为174 ,水温一般随深度的增加而降低,在深度1000米处的水温约为4 5 。对微软来说,完全可以在浅海中找到1个全年不用空调降温的地方。 这个降温效果和华为挖山的相差不大 。
2、从建设角度来看华为的挖山数据中心和我们挖隧道建房子差不多。一次性基建工程投入比较大 。而微软的沉海数据中心,则需要生产使用类似集装箱一体化数据中心,然后再用圆形的潜水器将集装箱一体化数据中心放置在里面。并在这里部署海水换热系统。从建设速度来看, 微软沉海数据中心可以工厂规模化生产 ,而且海底位置非常广阔,建设时间比较短,成本也会较低。而华为的挖山数据中心,基建时间比较长,但一次性建设好,可以放置较多服务器。 从建设角度来看,微软略胜一筹 。
华为的挖山数据中心使用和我们平常的数据中心一样,使用和维护都非常方便 。而微软沉海数据中心就麻烦很多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而华为的挖山数据中心就没有这些问题。所以, 从使用维护上来看,华为略胜一筹 。
总结无论是微软沉海数据中心,还是华为挖山数据中心。他们都有共同的目标就是降低数据中心制冷的能源消耗,做到节能环保。两者的节能降温效果是差不多的。建设上微软的沉海数据中心似乎速度更快些,而使用维护上,则华为的挖山数据中心更强很多。
微软是美国互联网的巨头,服务器的研究方面也是全球最先进的,所以他们设计把服务器沉入海底是经过相关的科学原理。而中国的华为却把服务器安排在大山置放,这其中究竟有着什么样的科学原理呢?两国 科技 巨头究竟谁更胜一筹呢?
散热的问题一直是服务器开发商最头疼的问题,那么华为和微软这两家大公司究竟如何解决这个难题呢?
服务器主要由硬盘、内存、CPU等系统组成,是一种比普通计算机运行更快,负载更高,价格更昂贵的物件。由于服务器的负载比较高,所以经常出现热量过高的问题,如果一旦散热这个问题得不到解决,那么将会影响到服务器的运转功能。
美国互联网巨头微软公司采用了海水散热法。海水散热法顾名思义就是把服务器放在海水的下面, 海水的质量密度比较大,流动性比较强,一旦服务器沉入到海水下面,海里的水通过不断地流动可以降低服务器产生热量的温度,达到降温散热的效果 。但是另一个令人头痛的问题是电器都是怕水的,一旦服务器遇到大量的水侵入就会产生短路的现象,严重的话可造成电器报废的结果。所以微软公司刻意重金聘请了某国著名的专业团队来解决这个难题。 这个专业团队利用了潜艇的密闭性和防水性的功能原理设计了一个水下服务器中心,经过多次的研究测试,终于成功了。
华为公司利用了地理散热法。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南北方气候相异巨大的国家。 在中国的贵州,一直以来是一个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地方,地势特点都是西高东低,地貌都是以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这四种为主。光照条件比较差,降雨的天数也比较多,相对湿度比较大。 所以华为公司的科学家都是利用贵州独特的凉爽气候把散热问题解决掉。
但是令华为科学家头痛的问题是贵州都是大山,所以服务器的安装连接比较麻烦。 华为公司把服务器置放在贵州大溶洞里,大大降低仓库的成本。贵州的溶洞之间都是可以相通的,所以只要采用扩充连接网络体系,就可以解决服务器连接的问题。再加上贵州独一无二的喀斯特地貌,减少了地震,泥石流,地质灾害的发生而导致服务器数据丢失的问题 。电器的核心就是电,那么在大山里高耗电的服务器是如何解决电量运输的问题? 贵州这地方有丰富的水电资源,所以华为科学家根据因地制宜很好的降低了华为公司服务器的供电问题。
贵州洪家渡水电站
往往发展的代价都是以生态环境为牺牲,那么服务器放在海底或者放在大山里究竟会不会对周围的环境产生严重的污染呢?两国的 科技 巨头如何解决这个生态问题呢?
人造珊瑚礁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那么华为公司是如何解决在贵州大山里的服务器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呢?在贵州的贵安新区,国家大数据中心,华为数据中心,腾讯数据中心都纷纷落户在这里,让宁静的贵州大山一下子成为全球最庞大的数据存放中心之一。 所以当地都会建立许多环境监测站,命名为环保云(线下监测站线上APP),环保云的建成改变了基层工作人员的以往的眼睛看,鼻子闻,耳朵听的状态。对全省的水文环境,空气环境情况实施24小时全天候不间断监控,很好的把控了贵州整体环境的监督。这个环保云APP功能中也有群众投诉的功能,如果公众一旦发现贵州深山里有环境污染的事件,可以通过手机拍照,留下证据通过APP进行环境信访投诉,相关的部门会根据群众的投诉来展开调查 。所以贵州大山里的华为服务器都是经过防污染环境设备把污染环境的程度降到最小。
总结相对散热的处理方法,两国的 科技 巨头公司都不相上下。
相对于生态环保问题的处理方式,两家 科技 巨头公司的设计研究都十分符合生态环保的要求。
相对服务器供电处理方式,我比较认可华为公司的因地制宜降低电费成本和解决供电的方法,这一方面华为公司更胜一筹。
我在想,微软公司的高层是不是经常手机发热时用冰箱来来降温、头脑发热时用冰块来抚,然后一下子脑洞大开想到了解决服务器发热的问题,将自家的服务器深入海底冷藏保存。
不过,微软不是先例,早在1850年的时候,在英吉利海峡就铺设了世界上第一条海底通讯电缆,百来年后微软也将自己的数据中心沉入海底。
据了解,微软是将一个长约12米,直径3米的铁桶沉入了苏格兰水域内,这个铁桶内一共装有864台服务器,而这个铁桶将为苏格兰群岛周围海域提供云计算能力和互联网的链接。
根据微软公司的解释,将这巨大的服务器沉入水中也是为了成本考虑,如果放在陆地上,将面临这土地成本、人力成本、以及水电等,十分让人头疼,而放在海里就十分的简单了,海底就像是一个天然的冰箱一样。
这里我得说一下,微软为何会把数据中心沉入海底,肯定不仅仅是因为节约成本那么简单。微软作为一个老牌且知名的互联网 科技 公司,它的产品服务全世界,而且质量还很不错,就说我们国内吧,几乎我们每天都和微软打交道,打开电脑你用到的就是微软的系统,使用的办公软件也基本来自微软的,可以说在国内微软有很大的影响力。
服务器作为电脑数据的心脏,发热一个普遍的现象,那么将数据沉入海底既能解决发热的问题,也能使服务器所在海域周边的居民能够及时体验到互联网。另外,除了解决发热问题之外,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就是环保。
那么,既然微软把数据中心沉入海底有这么高的成效,华为为何不学微软将数据中心沉入海底而是在深山老林里放置呢?
首先,华为的数据中心与微软的数据中心不一样,微软能用一个几米宽十二米长的箱子装下服务器沉入海底,但是华为不行,华为的数据中心很大,如果沉入海底工程量和成本费用就会很高,越大的数据中心放入海底越不安全。
华为选择在贵州大山里建数据中心,而不是在国内其他地方,首先就是成本问题,再者就是环境和就业问题。
贵州地势相对偏高,土地资源有待开发,又有国家政府对贵州地区的扶持,贵州也在大面积推广和招商引资,在政策上给予了很大的优惠。
另外贵州这个地区高原山地多,个别地带气温相对较低,环境上比较适合数据中心的建设。华为在贵州建数据中心而不是在海底,其实华为并不少只在考虑自己,也在为国家考虑,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了就业。
大型 科技 公司每天产生的数据越来越多,如何存放这些数据成为了难题,不少公司选择兴建自己的数据中心。 数据中心的位置特别重要,需要的因素比较多,比如防震、安全、节能以及方便维护等。
存储数据的服务器运营时,会消耗大量的电力,尤其是数千台服务器同时运转,整个机房产生的电量堪称恐怖。而CPU等零部件运行时,服务器又会产生大量的热量,所以还需要设专门的散热系统。
所以不同厂商对于服务器存放的位置会有不同的方案。微软与华为选择的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方案,微软选择将部分服务器放到海底,而华为却选择将服务器放到贵州的大山里面。后者的做法是目前国内很多 科技 公司通用的做法。
那么两种方案谁更胜一筹呢?
经济成本华为一次性将山洞掏空,需要付出巨大的建设成本,但是除了拿地与建设成本外,几乎不再有其他的费用。而微软只需要选择一个地质条件较好的海底就行。
当然,微软的服务器需要用钢制密封舱包裹起来。华为的建设成本要更高一些。不过华为存放的服务器数量要更多,目前华为在七星湖数据中心存储了60万台服务器,而苹果存放到海底的服务器数量有限,目前只有数百台试验性质的服务器存放在海底。
维护成本贵州的电力资源丰富,电费价格相对便宜,而存放在山洞的服务器可以随时进行人工维修,反而微软的服务器一旦出现故障,维修时会相当麻烦,不仅需要用吊船将服务器打捞出来,也需要将服务器从密封舱中取出来,同时连接服务器的光缆也有可能被海洋动物破坏 。所以微软的维修成本比较高。
安全性贵州喀斯特地貌地质比较稳定,泥石流与地震发生的概率特别小,华为的服务器基本上能够保证稳定运行,而海洋生态环境比较复杂,洋流、海啸、地震频发,哪怕选择的位置特别好,也不能够保证无忧。当然,密封舱外壳也许不怕海洋生物 ,但是也难免会出现疏漏,总之,海底存放服务器安全性不如陆上。
散热效果贵州海拔高,气候条件好,而贵州的山洞里面气温恒定,通风条件好,堪称天然的空调,企业无需付出额外的空调费用,而海底的温度同样比较稳定,海洋温度常年保持在17摄氏度,海底的温度更低一些,同时海水流动会带走热量。从散热效果来看,两者基本上半斤八两。
那么谁更胜一筹呢?我个人觉得建在山洞里面比较好。 微软将服务器投放到海底,只是做了个试验,实际上并没有大规模采用,而目前已经有数百家大型 科技 公司将数据中心建设到贵州,贵州的优势十分明显。另一方面,服务器建设到地面,也能够被当地带来岗位与税收,本身也能够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
肯定挖山的优势大!降温只是一方面,挖山加固就是一个天然的防空洞!出现战争是,数据中心被毁的后果,大家想想都明白
几大互联网企业都把数据中心建设在贵州,主要基于以下考虑:1、从安全考虑,山高林密地理位置偏僻,远离沿海,战略位置偏后,有足够的战略纵深,
2、气候偏低,有利于设备散热,
3、存储设备巨耗电,贵州电力充裕,电价有优势,
4、远离重工业基地,电磁环境好,
5、数据中心集中建设,便于大数据相互交换,
6、地方政府支持,税收优惠幅度大。
显然挖空大山,可能更靠谱一些。
现在为了给服务器降温,节省电费,确保服务器稳定运转,可以说各个公司都是想方设法,采取各种措施。其中微软公司将服务器沉入海底,而华为在贵州挖空了大山,这两个方法都相当好,但是相对来说,华为公司挖空大山可能更胜一筹。
1、挖空大山更好一些华为为了节省能源,节省费用,能够有足够的空间放置大量服务器,采取的措施就是在贵州挖空大山。在贵州,常年温度可能也就是12-19度左右,而在大山的山洞里面,可能温度就稳定一些了,可能温度会维持在十二三度甚至更低的样子。这样服务器在运行的时候,可能发热就会更低一些,而且散热损耗等能源也会更少一些。
而且在山洞里面,如果发生一些情况,能够随时进行解决,而且在山洞里面,地质结构也更稳定,可能长期来看,成本会更低一些。
因此,感觉华为挖空大山放置服务器更胜一筹。
2、微软将服务器沉入水底,稍微差一些微软公司将服务器沉入水底,也是为了降低能耗,保障服务器稳定运转。在大洋底部区域,很多地方常年的温度也不高,在1000米深度的海洋底部,大概水温在四五度的样子。但是从理论上来说,微软可能沉入水底大概也就是三四十米左右的深度,可能温度也在十四五度的样子,因为再深的话,可能服务器壳体成本会大幅度上升。
而且相对来说,把服务器沉入水底的成本可能会更大一些,而且可能还会受到海浪,侵蚀等影响,而且以后运行维护也不是很方便。
因此,微软将服务器沉入水底,感觉上就稍微差一些了,可能成本更高,而且运行维护也不是很方便。
3、结论综上所述,感觉上华为挖空大山更胜一筹,运行维护方便,而且长期成本可能更低。
绝对是在大山里更方便。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谁更胜一筹?一目了然。
单说降温的效率,肯定是沉入海底见效更快。华为把服务器放在贵州大山里,虽然环境温度也低,毕竟没有海水的低温和全包裹覆盖。
但是,服务器不是永动机,用到一定的年限一定会出问题,不管是系统问题还是硬件问题,需要维修的时候,在大山里,可以人进去,或者取出来。
在大海里,维护服务器还需要专门打捞,也不太可能让工程师潜入海底,还涉及到安全问题,万一进水也是大麻烦。
综上所述,从后续维护成本来看,还是放在大山里比较好。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