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板的各种大小

主板的各种大小,第1张

AT结构
在PC推出后的第三年即1984年,IBM公布了PCAT。AT主板的尺寸为13"×12",板上集成有控制芯片和8个I/0扩充插槽。由于AT主板尺寸较大,因此系统单元(机箱)水平方向增加了2英寸,高度增加了1英寸,这一改变也是为了支持新的较大尺寸的AT格式适配卡。将8位数据、20位地址的XT扩展槽改变到16位数据、24位地址的AT扩展槽。为了保持向下兼容,它保留62脚的XT扩展槽,然后在同列增加36脚的扩展槽。XT扩展卡仍使用62脚扩展槽(每侧31脚),AT扩展卡使用共98脚的的两个同列扩展槽。这种PC AT总线结构演变策略使得它仍能在当今的任何一个PC Pentium/PCI系统上正常运行。
PC AT的初始设计是让扩展总线以微处理器相同的时钟速率来运行,即6MHz 的286,总线也是6MHz;8MHz的微处理器,则总线就是8MHz。随着微处理器速度的增加,增加扩展总线的速度也很简单。后来一些PC AT系统的扩展总线速度达到了10和12MHz。不幸的是,某些适配器不能以这样的速度工作或者能很好得工作。因此,绝大多数的PC AT仍以8或833MHz为扩展总线的速率,在此速度下绝大多数适配器都不能稳定工作。
Baby AT
AT主板尺寸较大,板上能放置较多的元件和扩充插槽。但随着电子元件集成化程度的提高,相同功能的主板不再需要全AT的尺寸。因此在1990年推出了Baby/Mini AT主板规范,简称为Baby AT主板。
Baby AT主板是从最早的XT主板继承来的,它的大小为15"×85",比AT主板是略长,而宽度大大窄于AT主板。Baby AT主板沿袭了AT主板的I/0扩展插槽、键盘插座等外设接口及元件的摆放位置,而对内存槽等内部元件结构进行了紧缩,再加上大规模集成电路使内部元件减少,使得Baby AT主板比AT主板布局紧凑而功能不减。
但随着计算机硬件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计算机主板上集成功能越来越多,Baby AT主板有点不负重荷,而AT主板又过于庞大,于是很多主板商又采取另一种折衷的方案,即一方面取消主板上使用较少的零部件以压缩空间(如将I/0扩展槽减为7个甚至6个,另一方面将Baby AT主板适当加宽,增加使用面积,这就形成了众多的规格不一的Baby AT主板。当然这些主板对基本I/0插槽、外围设备接口及主板固定孔的位置不加改动,使得即使是最小的Baby AT主板也能在标准机箱上使用。最常见的Baby AT主板尺寸是3/4Baby AT主板(265cm×22cm即107"×87"),采用7个I/0扩展槽。
ATX结构
由于Baby AT主板市场的不规范和AT主板结构过于陈旧,英特尔在95年1月公布了扩展AT主板结构,即ATX(AT extended)主板标准。这一标准得到世界主要主板厂商支持,目前已经成为最广泛的工业标准。97年2月推出了ATX201版。
ATX结构主板
Baby AT结构标准的首先表现在主板横向宽度太窄(一般为22cm),使得直接从主板引出接口的空间太小。大大限制了对外接口的数量,这对于功能越来越强、对外接口越来越多的微机来说,是无法克服的缺点。其次,Baby AT主板上CPU和I/0插槽的位置安排不合理。早期的CPU由于性能低、功耗小,散热的要求不高。而今天的CPU性能高、功耗大,为了使其工作稳定,必须要有良好的散热装置,加装散热片或风扇,因而大大增加了CPU的高度。在AT结构标准里CPU位于扩展槽的下方,使得很多全长的扩展卡插不上去或插上去后阻碍CPU风扇运转。内存的位置也不尽合理。早期的计算机内存大小是固定的,对安装位置无特殊要求。Baby AT主板在结构上按习惯把内存插槽安放在机箱电源的下方,安装、更换内存条往往要拆下电源或主板,很不方便。内存条散热条件也不好。此外,由于软硬盘控制器及软硬盘支架没有特定的位置,这造成了软硬盘线缆过长,增加了电脑内部连线的混乱,降低了电脑的中靠性。甚至由于硬盘线缆过长,使很多高速硬盘的转速受到影响。ATX主板针对AT和Baby AT主板的缺点做了以下改进:
主板外形在Baby AT的基础上旋转了90度,其几何尺寸改为305cm×244cm。
采用7个I/O插槽,CPU与I/O插槽、内存插槽位置更加合理。
优化了软硬盘驱动器接口位置。
提高了主板的兼容性与可扩充性。
采用了增强的电源管理,真正实现电脑的软件开/关机和绿色节能功能。
MATX结构主板
 Micro ATX主板把扩展插槽减少为3-4只,DIMM插槽为2-3个,从横向减小了主板宽度,其总面积减小约092平方英寸,比ATX标准主板结构更为紧凑。按照Micro ATX标准,板上还应该集成图形和音频处理功能。目前很多品牌机主板使用了Micro ATX标准,在DIY市场上也常能见到Micro ATX主板。
BTX
BTX是英特尔提出的新型主板架构Balanced Technology Extended的简称,是ATX结构的替代者,这类似于前几年ATX取代AT和Baby AT一样。革命性的改变是新的BTX规格能够在不牺牲性能的前提下做到最小的体积。新架构对接口、总线、设备将有新的要求。重要的是目前所有的杂乱无章,接线凌乱,充满噪音的PC机将很快过时。当然,新架构仍然提供某种程度的向后兼容,以便实现技术革命的顺利过渡。
三种常见主板结构对比
BTX具有如下特点:
支持Low-profile,也即窄板设计,系统结构将更加紧凑;
针对散热和气流的运动,对主板的线路布局进行了优化设计;
主板的安装将更加简便,机械性能也将经过最优化设计。
而且,BTX提供了很好的兼容性。目前已经有数种BTX的派生版本推出,根据板型宽度的不同分为标准BTX (32512mm), microBTX (26416mm)及Low-profile的picoBTX (20320mm),以及未来针对服务器的Extended BTX。而且,目前流行的新总线和接口,如PCI Express和串行ATA等,也将在BTX架构主板中得到很好的支持。
值得一提的是,新型BTX主板将通过预装的SRM(支持及保持模块)优化散热系统,特别是对CPU而言。另外,散热系统在BTX的术语中也被称为热模块。一般来说,该模块包括散热器和气流通道。目前已经开发的热模块有两种类型,即full-size及low-profile。
得益于新技术的不断应用,将来的BTX主板还将完全取消传统的串口、并口、PS/2等接口。

区别一:两者定位不同。大板是放在大机箱中使用的。小板是使用在小机箱、迷你机箱中使用的。

区别二:散热能力不同。性能上相差不大,一般而已,大板散热能力强一些。

区别三:插槽不一样。大板的比小板的数量多。

扩展资料:

主要按大小分为ATX大板板、Micro-ATX主板:

ATX是一种结构标准,由英特尔公司在1995年制定,这是多年来第一次计算机机壳与主板设计的重大改变,ATX主板主要分ATX大板和Micro ATX小板。

大板插槽多,扩展性强,小板体积小,可用各种漂亮的小机箱一般以集成显卡的多。一般来说大板的用料足,价格高点,一线大厂或主流主板肯定是大板,而小板集成度高,经济实惠,对于喜欢小机箱不需要太多扩展的用户来说很合适。

Micro-ATX板型:是Intel公司在97年提出的一种主板结构标准,主要是通过减少PCI,内存插槽和ISA插槽的数量,以达到缩小主板尺寸的目的。

常见的尺寸有两种:248CM248CM和248CM30CM。

主板根据尺寸大小主要分为ATX、M-ATX和ITX三种类型,它们的尺寸大小如下:

1、ATX大主板

标准尺寸在 305cm×zhi244cm 左右。

2、M-ATX中型板

标准尺寸在 235cm×214cm 左右。

3、ITX迷你型板

尺寸在 17cm×17cm 左右。

扩展资料

不同尺寸主板的区别

1、搭配的机箱

主板尺寸越大,所需机箱的尺寸也就越大,对桌面空间也有要求。

2、主板形状

标准ATX呈长方形,M-ATX和ITX则呈正方形,从这一点也能直观分辨。

3、可扩展性

主板尺寸越大,插槽和接口的数量也就越多,可以扩展的外接设备就多,功能更强。

4、性价比和实用性

三种尺寸中,M-ATX兼具性价比和实用性,是购买的最优选择。

什么样的机箱决定你什么样的电脑,首先,你需要注意主板的大小,电脑主板的大小有很多种,常用的三个尺寸是ITX(Mini-ATX,尺寸17CM17CM),M-ATX(Micro-ATX,尺寸244CM244CM),ATX(尺寸:305CMx244CM),另外还有更大的E-ATX和更小的nano-ITX。

大多数主板的型号都会像上图这样直接写在型号里,ASUS STRIX X370-I GAMING,解释一下就是:华硕,STRIX系列,AMD X370芯片组,I代表ITX板型(如果是M则是M-ATX,没有字母一般是ATX),针对游戏玩家。

主板结构

所谓主板结构就是根据主板上各元器件的布局排列方式,尺寸大小,形状,所使用的电源规格等制定出的通用标准,所有主板厂商都必须遵循。主板结构分为AT、Baby-AT、ATX、Micro ATX、LPX、NLX、Flex ATX、E-ATX、WATX以及BTX等结构。

其中,AT和Baby-AT是多年前的老主板结构,已经淘汰;而LPX、NLX、Flex ATX则是ATX的变种,多见于国外的品牌机,国内尚不多见;E-ATX和W-ATX则多用于服务器/工作站主板;ATX是市场上最常见的主板结构,扩展插槽较多,PCI插槽数量在4-6个,大多数主板都采用此结构。

Micro ATX又称Mini ATX,是ATX结构的简化版,就是常说的“小板”,扩展插槽较少,PCI插槽数量在3个或3个以下,多用于品牌机并配备小型机箱;而BTX则是英特尔制定的最新一代主板结构,但尚未流行便被放弃,继续使用ATX。

看主板型号的方法如下:

1、在购买电脑主板时,都有一个外包装,在包装箱的侧面一般都会贴有主板的详细配置信息,可以通过它快速的知道我们电脑主板的型号,或者从附带的说明书中了解更加详细的配置信息。

2、通过打开电脑机箱,找到主板芯片,上面就会有关于电脑主板的型号。或者有的主板上的标签,就有主板的型号。

电脑主板型号分类和特点

按主板上使用的CPU分有386主板、486主板、奔腾(Pentium,即586)主板、高能奔腾(Pentium Pro,即686)主板。按主板结构分有AT 标准尺寸的主板、ATX 127; 改进型的AT主板、Baby AT 袖珍尺寸的主板、NLX Intel主板结构。

主板性能的高低主要由“北桥"芯片决定。芯片组性能的优劣,决定了主板性能的好坏与级别的高低这是因为CPU的型号与种类繁多、功能特点不一,芯片组如果不能与CPU良好地协同工作,将严重地影响计算机的整体性能,甚至不能正常工作。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z/1331708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3
下一篇 2023-07-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