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是怎样实现从外部浏览器调起微信支付的

京东是怎样实现从外部浏览器调起微信支付的,第1张

具体的源代码属于京东的高度机密(因为源代码泄漏会导致黑客攻击);

下面从具体的步骤来阐述京东从外部浏览器调起微信支付的思路:
1,在购买商品结算的时候,提供微信支付的选项:

2,用户点击该选项之后,与微信支付的服务器进行通讯,拉取一个支付二维码

3,用户使用手机扫描该二维码实现支付

一二维码的由来

一维条码即商品包装上的条形码,条和空的排列规则,常用的一维码的码制包括:EAN码、39码、交叉25码、UPC码、128码、93码,ISBN码,及Codabar(库德巴码)等。

由于一维码信息容易小,如商品上的条形码仅能容纳13位阿拉伯数字,所以使用受了一定的限制。

所以二维码诞生了,它信息容易量大,可靠性高,保密防伪性强。

1992年,美国符号科技公司正式推出名为PDF417的二维条码。

二维码,采用黑白相间的几何图形,按一定的规律记录数据和符号信息,编码采用二进制“0”、“1”的概念。使用若干个与二进制相对应的几何形体来表示文字的数值信息,然后通过光电扫描设备或者图形输入设备对信息进行识别以实现信息的自动处理的过程。

二维码在全球存在250多种二维码标准。

常见的有QR码、DM码、GM码与CM码等。

国际主流标准是以QR码和DM码为代表。

QR码是日本主流的手机二维码技术标准,除具有识读速度快、数据密度大、占用空间小的优势外,还可高效地表示汉字。DM码则是韩国主流的手机二维码技术标准。它采用了复杂的纠错码技术,因此该编码的纠错能力比较强。国产二维码标准是以GM和CM标准为代表的。这两个标准是中国工信部于2006年5月颁布的两项国产行业推荐标准。GM码可以存储一定量的数据并提供更多用户可选的纠错等级;CM码则可以更快速地完成二维条码图像的识别和处理。

二二维码支付发展历程

2011年7月1日支付宝正式推出了手机APP二维码支付业务。进军国内线下支付市场。

2013年8月5日,腾讯正式发布微信50版本,开启了微信二维码支付功能。

由于二维码支付波及银联线下市场,并且其技术性和安全性没有相应检测标准。

2014年3月央行向支付宝公司下达紧急文件《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关于暂停支付宝公司线下条码(二维码)支付等业务意见的函》,禁止了支付宝的二维码线下支付活动。

2016年8月3日,支付清算协会向支付机构发布了《条码支付业务规范》。规范中包括对二维码支付的信息传输标准、支付标记化技术应用、二维码时效性、交易限额、交易验证等安全规范。

二维码得到央行认可后,二维码支付飞速发展。现在已经发展两类二维码支付模式。

一类是用户与商户交互模式;
另一类是用户与用户之间的交互模式。

其中用户与商户之间又分为两类交互模式。

一类是用户主扫模式,另一类是被扫模式。

1用户主扫模式

是用户通过APP,支付宝或微信扫描商户的二维码支付过程。如下图

2用户被扫模式

前面的相反,后面都一样,是商户通过扫描,读取用户手机APP上的二维码产生支付的过程。如下图:

3用户与用户交互模式

如下图:很清楚明了

4聚合支付

即用户通过扫描二维码,就会同时支持微信、支付宝等多种支付方式。用户通过扫描二维码,手机软件会自动跳转到聚合支付机构后台系统的相关程序,由于跳转时网络传输信息中会携带手机APP相关信息,因此服务器后台会通过判别手机APP的相关信息,进而跳转到不同的支付渠道的支付页面,完成相应的付款流程。

三二维码支付的未来

二维码的支付应用范围将会越来越广泛,用户数量也会越来越多。同时为了相关的二维码支付规定也是越来越规范。

当然了除了二维码支付,还有很多其它的支付模式,像NFC支付、人脸支付、指纹支付、虹膜支付等等。

不管未来二维码支付发展如何,会不会还像现在这样占据优势还未可知,但是支付方式一定会向着更加便捷和安全的道路发展。

1 四方支付通道码支付成功率低的主要原因是支付渠道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不够,支付失败的情况比较多;
2 四方支付通道码支付的支付流程较复杂,支付时间较长,容易出现支付失败的情况;
3 四方支付通道码支付的支付接口不够完善,支付参数不够灵活,容易出现支付失败的情况;
4 四方支付通道码支付的支付费率较高,支付成本较高,容易出现支付失败的情况;
5 四方支付通道码支付的支付环境不够安全,容易出现支付失败的情况;
6 四方支付通道码支付的支付系统不够稳定,容易出现支付失败的情况;
7 四方支付通道码支付的支付服务不够及时,容易出现支付失败的情况;
8 四方支付通道码支付的支付技术不够先进,容易出现支付失败的情况。

二维码,现在随处可见,通过支付体系已经深入到千家万户每个人身边。很多人不禁纳闷,为什么全球这么多人都在扫二维码,那会不会有一天二维码用完了?其实完全不用担心这个问题,下面小编就给大家普及一下二维码原理,看完相信大家就能明白。

一、二维码原理。

二维码是指将数据用黑白小方块(二进制)组合成图案,利用手机等扫描设备可以获取其中数据。二维码长度和宽度均记载着数据,目前主要分为静码和活码。静码是直接编码,不需要联网,但最多只能存储50个文字,而且图案非常复杂,容错率低,且不可随时变更,也无法存储和文件,所以使用场合受限。本文中提到可以储存无限内容且随时更改是指活码。

二、二维码如何实现存储无限?

活码是二维码高级形态,其原理是通过短网址指向保存在云端信息,在云端服务器内可以放置大量视频、文字内容等信息,只要扫描设备连上网络,就可以浏览这些信息,变相实现了无限存储。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受到网络带宽和服务器性能的影响,如果输入过多的文字会影响扫描打卡的速度,而且比较大的和文件可能会在手机端无法显示。

三、二维码是如何实现随时更改的?

二维码的可变指的是两种,一种指扫二维码后出来的内容变化,这个只需要在云端服务器内的内容变化,就可以实现。另外一种是指在物联网中的“一物一码”,这种也有专门的公司来搭建数据库进行印制。

综上,二维码现在已经应用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于二维码,各位看官们懂了么?欢迎评论区留言交流。

二维码的大小没有严格限制,但通常来说印刷时,短边不要低于1厘米。二维码本身有一定图案,太小时会导致印刷不够清晰,自然也会影响识别。

1、二维码:

二维条码、二维码(2-dimensionalbarcode)是用某种特定的几何图形按一定规律在平面(二维方向上)分布的黑白相间的图形记录数据符号信息的。

在代码编制上巧妙地利用构成计算机内部逻辑基础的“0”、“1”比特流的概念,使用若干个与二进制相对应的几何形体来表示文字数值信息,通过图象输入设备或光电扫描设备自动识读以实现信息自动处理。

它具有条码技术的一些共性:每种码制有其特定的字符集;每个字符占有一定的宽度;具有一定的校验功能等。同时还具有对不同行的信息自动识别功能、及处理图形旋转变化点。

2016年8月3日,支付清算协会向支付机构下发《条码支付业务规范》(征求意见稿),意见稿中明确指出支付机构开展条码业务需要遵循的安全标准。这是央行在2014年叫停二维码支付以后首次官方承认二维码支付地位。

2、二维码的基本特点:

(1)高密度编码,信息容量大:可容纳多达1850个大写字母或2710个数字或1108个字节,或500多个汉字,比普通条码信息容量约高几十倍。

(2)编码范围广:该条码可以把、声音、文字、签字、指纹等可以数字化的信息进行编码,用条码表示出来;可以表示多种语言文字;可表示图像数据。

(3)容错能力强,具有纠错功能:这使得二维条码因穿孔、污损等引起局部损坏时,照样可以正确得到识读,损毁面积达50%仍可恢复信息。

(4)译码可靠性高:它比普通条码译码错误率百万分之二要低得多,误码率不超过千万分之一。

(5)可引入加密措施:保密性、防伪性好。

(6)成本低,易制作,持久耐用。

(7)条码符号形状、尺寸大小比例可变。

(8)二维条码可以使用激光或CCD阅读器识读。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z/1332032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4
下一篇 2023-07-1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