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的认同,你说他们为什么要选择浪潮?”
《The Channel Advantage》提到:在信息时代,技术容易为竞争对手模仿,价格大战也使大多数企业难以为续,企业在苦于以营销战来推动市场运作时,都在不懈地追求建立可持续竞争优势的方法,创建销售渠道优势正是获得可持续竞争力的最佳途径之一。
国外,AST曾如此、IBM总如此、Dell更如此;国内,联想如此了、浪潮也如此。
发挥渠道优势,直接因素是运作效率,基础因素则是渠道构架。渠道战略专家Lawrence GFriedman认为,渠道构架需紧扣不断变化中的产品-市场。这种能力并不容易获得。浪潮十年发展、十年增长,不光积累出领先的产品技术,更掌握到渠道布局与产品-市场波动的协调艺术。随着市场的发展,在这一点上的优势于竞争中将体现得愈明显。
回顾
图2概括出浪潮渠道-市场的变迁。这曲线不亚于任何一个经典的MBA案例,每次渠道架构的变革都发生在产品-市场换挡的关键点,变革又促成市场质变的速度。而渠道只要在浪潮引领下,每个关键点都未掉队,相反获得新的市场高度。
1993年,浪潮推出第一款小型机,到95年,小型机正式更名浪潮服务器,成为Intel公司在中国大陆地区服务器领域唯一合作伙伴。当时高端计算机仍然是国外品牌一统天下,市场推广和销售的难度非常大,浪潮就是靠自己对服务器和计算机技术的深厚理解,一个一个重点客户的去推广,既可以直接销售给客户,也可以一方面从技术角度推广服务器,另一方面寻找合适的渠道代理,共同从服务和应用方面合力拓展。
答案补充98年,服务器市场需求达到18万台左右。当时国内IT厂商、特别是联想等PC厂商由于分销型渠道营销模式,得到很大发展。渠道优势能否在服务器市场上再现?浪潮用1:1模式成功迈出第一步,对渠道实行一对一面对面的沟通、培训、技术、产品、服务等支持,和渠道一起对目标客户实行一对一面对面的产品介绍、技术介绍、应用需求分析和应用实施,以最快的速度、最直接的接触、最高效的手段支持渠道销售,最终保证客户应用。。 答案补充 IT168 资讯“5年100亿”!2007年,被喻为的“中国教育百年大计”的《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即将落下帷幕。日前,作为此次百亿工程收关之战的“山东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采购和服务项目”招投标结果正式对外公布。据了解,此次招标涉及金额逾亿元人民币。其中,计算机设备采购部分占总金额的70%。而这场号称教育行业IT采购“最后盛宴”的亿元大单中最重要的计算机设备最终被浪潮、海尔、长城三家厂商所瓜分。
据记者了解,此次山东农远招标项目内容涉及:卫星接收及数字电视、数据接收设备及集成;计算机教室设备及集成;多媒体教室及集成等多个方面,吸引了包括联想、浪潮、TCL、海尔在内的众多硬件设备供应商参与。其中“计算机教室设备和集成”由于涉及PC、服务器的产品数量最多,标底竞争也最为激烈。最终,浪潮电脑凭借多方面的综合优势脱颖而出,成功拿下“计算机教室设备和集成”项目三个大单中的两个,累计订货量达700套服务器、1万套微机,也因此成为本次招标受益最大的厂商之一。浪潮集团,是中国先进的信息科技产品和领先的解决方案服务商,拥有“浪潮信息”和“浪潮软件”两家国内A股上市公司和在香港联交所上市的浪潮国际有限公司。经过六十余年的发展,浪潮业已形成计算机、软件、移动通信、智能终端、半导体等产业群组;用户遍及中国金融、通信、政府、教育、制造业、烟草等行业和政府部门,为全球二十几个国家和地区提供IT产品和服务,全方位满足政府与企业信息化需求;在云计算、物联网、三网融合等新兴技术领域,均处于国内领先地位。2010年,浪潮集团的销售收入达到305亿元人民币,综合实力位居中国IT企业前两位、中国自主品牌IT服务商第二名、中国自主品牌软件厂商第一位、中国大企业集团竞争力500强第三位。
多年来,浪潮始终以超前的技术和独特的软硬件综合实力,在中国IT品牌中独树一帜,并在中国信息产业发展的关键阶段,引领中国信息产业的发展。
浪潮是中国最早的IT品牌之一。上世纪六十年代,浪潮的前身——山东电子设备厂在开始生产计算机外围设备和低频大功率电子管。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1号”就采用了浪潮生产的晶体管作为电子元件。
由此,浪潮开始了40余年以技术创新为本的IT征程。浪潮历程一直秉承创新的理念,数次在中国信息产业发展的重要历史阶段,以极具前瞻性的技术突破引领中国IT产业的发展。
——1983年,第一台浪潮微机在济南诞生,这是中国IT发展的新起点。以浪潮为代表的三大PC厂商将中国PC产业带入了一个变被动为主动的新时代。
——1990年,浪潮研制出全球第一台中文寻呼机,并开发制定了全球第一个汉字寻呼标准,这一标准沿用至今。
——1993年,浪潮在新加坡的技术人员研制出中国第一台小型机服务器,现任浪潮集团董事长兼CEO的孙丕恕先生是这次开发的主持者。在接下来的十几年中,浪潮打破了国外服务器厂商在中国多年的垄断,开创了中国服务器产业的新纪元。自1996年开始,浪潮服务器连续15年蝉联国产服务器第一品牌。
——2004年9月,浪潮服务器刷新世界商用智能TCP-H世界记录,这是中国服务器首次打破世界纪录。迄今为止,浪潮已先后六次在世界服务器领域打破或创造世界纪录。
——2005年,浪潮64位服务器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这是该年度IT技术成果获得的最高科技进步奖项,同年12月9日,浪潮集团“面向事务处理的高性价比、高性能服务器体系结构设计和优化技术”项目荣获2005年信息产业领域最高奖“信息产业重大技术发明奖”。
——2007年,IT领域唯一设在企业的国家重点实验室——浪潮高效能服务器和存储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落户浪潮。
——2008年,“十一五”“863”计划信息技术领域重大专项——“浪潮天梭高端容错计算机系统研制与应用推广”项目立项获批。
——2009年,十一五”“863”计划信息技术领域重大专项——“浪潮海量信息存储系统及应用示范项目”项目立项。
——2010年,浪潮“高效能服务器与存储技术创新工程”荣获2009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企业技术创新工程奖”,“天梭TS30000高端商用服务器系统”荣膺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成为计算机领域唯一一家包揽技术产品奖与企业奖的企业。
——2010年,浪潮在国内率先发布云海战略,并推出中国首款自主研发的云 *** 作系统。
雄厚的软硬件综合实力,使浪潮成为中国具影响力的IT品牌。目前浪潮是科技部首批认定的创新型企业,拥有IT领域唯一设在企业的国家重点实验室——浪潮高效能服务器和存储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以及亚太地区最大最先进的柔性服务器生产线和研究中心,拥有首批认证的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级企业博士后工作站,首批国家规划布局内的重点软件企业。浪潮服务器成为“国家863成果转化基地”、“国家服务器产业化示范工程”。浪潮ERP被列入国家863计划的“适合中国国情的ERP软件”、浪潮ERP、SCM、CRM三个项目全部入选国家863计划,浪潮还在香港、日本和美国硅谷设立了技术研发中心。
为了让用户能够享受到更简单快捷与更全面的IT服务,通过创新的软硬一体化技术的整合应用,浪潮的计算平台产品与应用解决方案一脉相承,使用户系统兼容性、稳定性与可维护性大大提升。
浪潮也同全球众多优秀的IT企业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透过技术、人才与市场的合作,浪潮同这些优秀企业一起为行业用户提供先进完善的IT应用解决方案,共创领先科技。与此同时,凭借软硬件产品和IT服务,浪潮迅速走出国门,在美国、日本等国家设立研发中心,为亚洲、北美、拉美、非洲等地数十个国家和地区提供IT产品和服务,并在委内瑞拉建立经贸合作区和产业基地。
作为中国大陆唯一软硬件综合实力雄厚的大型IT企业集团,浪潮以创新的精神、务实的态度,致力推动中国各行业的信息化建设,使得IT应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人们的生活、实现着人们的梦想。浪潮相信,务实造就成功,创新成就未来。浪潮将一如既往地保持着创新的精神,不断以新的高品质的产品服务于用户,使IT应用推动社会的发展。浪潮正同用户携手,满怀探索世界的热情,不断实现着新的梦想。
浪潮自研软件全国连续多年第一,服务器连续16年第一,存储7年第一,浪潮有三家上市公司,很有钱。济南现在正在打造软件名城,期中不得不说有浪潮的功劳。浪潮软硬件都做,在济南还是比较有地位的,也受到地方政府扶持。但是,硬件不如联想,软件不如亚联,在国内不能算是顶尖。浪潮的辐射行业还是蛮多的。但是浪潮作为一个软件企业,保留了过多的国企作风。至于薪资,在软件行业也不算高的,在济南都不能称老大,就别说在国内了。当然,政府的力量是伟大的,浪潮的税控机卖遍全国,占全国税务的七成以上。你想想吧,能进浪潮是很错的。浪潮集团有限公司
浪潮集团是中国领先的行业IT应用解决方案提供商,同时,也是中国最大的服务器制造商和服务器解决
方案提供商。2002年,浪潮连续7年蝉联国产服务器第一品牌。浪潮集团拥有"浪潮信息"和"浪潮软件"
两家上市公司,业务涵盖以服务器、行业电脑为主的网络终端设备、大型行业应用软件、分行业ERP与
通信运营系统解决方案等领域,用户遍及中国金融、通信、政府、教育、制造业、烟草行业等重要领域
。2002年,浪潮集团的销售收入达到64亿元人民币。
浪潮是中国最早从事电子信息产业的企业之一,这段历史可以追溯到1968年,山东电子设备厂(浪潮的
前身)在那时开始生产计算机外围设备和低频大功率三极管。浪潮三十余年的风雨历程,就是中国IT产
业发展的缩影。作为领先的行业IT应用解决方案提供商,浪潮的想法很简单:把尖端技术产业化,使之
成为最广泛的用户价值。
浪潮对中国信息产业的贡献,不仅因为他是中国IT产业的启蒙者,更重要的是浪潮始终以超前的技术、
出色的管理和独树一帜的产品引导着中国信息产业的发展,满足行业用户对信息处理的全方位需求。
1983年,第一台浪潮微机在济南诞生。由此,浪潮将中国的PC产业带入了一个变被动为主动的新时期。
1985年,大名鼎鼎的浪潮0520A使浪潮在中国三大计算机厂商中位列第二。当时的三大厂商占据了中国
个人计算机市场大部分的市场份额。
1992年,浪潮开发出全球第一台中文寻呼机,并开发制定了全球第一个汉字寻呼标准,这一标准沿用至
今。
90年代初,国际互联网络蓬勃发展。时任浪潮集团副总工程师的孙丕恕先生大胆地预测:个人计算时代
将逐渐向网络计算时代转变,服务器作为网络的核心,将是21世纪左右网络信息技术的关键所在。
1993年,浪潮在新加坡的技术人员成功开发出了中国第一台基于10颗CPU的小型机服务器,孙丕恕先生
是这次开发的主持者。在接下来的10年中,浪潮在中国率先开始了服务器的生产与研发,打破了国外服
务器厂商在中国多年的垄断,进而开创了中国服务器产业。自1996年开始,浪潮服务器一直蝉联国产服
务器第一品牌,2000年,浪潮服务器超越了众多国际品牌,晋身中国市场前三甲。浪潮率先拥有中国最
先进、产能最大的年产10万台的服务器生产线,2000年3月成功开发出"网泰"网络安全服务器,2002年
全球率先推出了64位开放式架构服务器 - IA-64。2002年11月,旨在推动"大协同运算体系"的浪潮"天
梭工程"正式启动。2002年,浪潮连续第7年蝉联国产服务器第一品牌,并获得2002年中国服务器市场唯
一"年度最成功企业"称号。
浪潮电脑专注行业应用市场,并对行业用户的需求有深刻的理解和技术积淀。每个行业都将有相应的"
行业PC","行业PC"应用者将从浪潮电脑的产品和方案中得到最大的实惠和应用价值。浪潮电脑相信,
随着用户需求的进一步细分化,"行业PC"将是"商用PC"最终的发展趋势。
在信息产业迅速发展,激烈竞争的时代,软件与IT服务的重要性日益提高,方案提供与IT服务能力成为
IT企业的发展趋势。软硬件综合发展,注重方案的提供能力,逐步向IT服务转型是浪潮发展策略之一。
事实上,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浪潮软件就伴随着浪潮电脑走向神州大地,为行业用户提供量身定做
服务。同时,浪潮的软件人员也为国产服务器的成功推广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2000年,浪潮集团整
合了内部软件资源,并吸纳外部软件力量,实施软件产业化的发展战略,成立了浪潮齐鲁软件公司,并
于2001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其后更名"浪潮软件"。"浪潮软件"定位于通信、政府、分行业
ERP等行业或领域大型应用软件开发和集成服务提供商,"浪潮软件"在通信、金融、电子政务、烟草等
领域享有声誉。在2002年"浪潮软件"被评为最具竞争力中国软件企业10强之一,并位列"中国电子政务
IT 100强"第4名。
浪潮通软是中国三大财务软件提供商之一,是最早从财务软件转型为ERP管理软件的提供商。2001年,
浪潮集团通过增持股份将浪潮通软纳入浪潮软件的一体化经营体系。2002年7月,浪潮与韩国LG-CNS公
司合资成立浪潮乐金信息系统有限责任公司,为行业用户提供行业综合解决方案。同时,浪潮软件致力
于为通信领域客户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全面提升服务,为客户赢得客户。通信领域已经成为浪潮三大产业
之一。
新世纪的浪潮提出了专注化的发展战略,浪潮集团将结合自身优势,紧紧围绕因特网,专注于两个产业
发展方向:一是以服务器为核心的嵌入式软件化硬件产品,包括服务器、PC和面向行业的解决方案;二
是以通信行业软件、分行业ERP软件为主综合应用软件,兼顾OA、金融软件。浪潮专注于以上两个目标
,致力成为中国最优秀的行业IT应用解决方案提供商。编者按 200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 30年来,借助改革开放的东风,中国IT产业不断完善自身的积累,跻身世界信息产业强国行列。
作为中国第一份IT媒体,《计算机世界》从1980年创办至今,28年来始终密切关注信息产业与信息化发展,见证了中国信息产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整个过程。28年来,无数IT人为中国信息产业的进步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本期,《计算机世界》借助在不同领域的10位著名IT人的亲身经历,为读者展示IT业过去30年的拼搏与奋斗,心酸与成就。
作为改革开放30周年系列报道的一部分,本报还将在2008中国“IT两会”上推出“改革开放30周年专场对话”,邀请中国知名IT企业老总共叙30年成败与得失,经验与教训,此外还将有其他系列报道呈现,敬请读者期待。
历史不能重来
30年 见证了一个民族的复兴
10人 印记了一个产业的变迁
当IT以不可逆转的姿态与工业接轨
我们期待 大国崛起
王选 :“当代毕�”的梦想
1979年8月11日,“汉字信息处理技术的研究和运用获重大突破”成为《光明日报》的头版头条标题。 这一年,王选主持研制成功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主体工程,从激光照排机上输出了一张八开报纸底片。
这一刻的4年前,时任北京大学助教的王选,提出用数学的办法描述字形,超越日本的第三代阴极射线管照排机的激光照排系统,引起学界一片哗然:“你要是能搞第四代,那我就能搞第八代”。
1981年后,他主持研制成功的汉字激光照排系统、方正彩色出版系统相继推出。此时,创业浪潮席卷大江南北,各类科技企业犹如雨后春笋,王选洞悉出这一市场的可观前景,开始致力于研究成果的商品化、产业化工作。
1986年,北大新技术公司(北大方正前身)创立,引来一阵骚动。1988年起,国产激光照排系统以强大的功能、仅有进口产品1/5的价格称雄市场,短短一年多的时间,将来华销售照排系统的外国公司逼退出中国市场。
随后王选带领队伍针对市场需要,先后研制成功以页面描述语言为基础的远程传版新技术、开放式彩色桌面出版系统、新闻采编流程计算机管理系统,引发报业和印刷业3次技术革新,使得汉字激光照排技术占领99%的国内报业市场,以及80%的海外华文报业市场。
1992年12月12日,北大方正集团成立,作为集团的主要开创者和技术决策人,他提出“顶天立地”的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模式,将方正集团引上“技工贸”的道路。1996年北大方正的年产值达到40亿元人民币,成为国内最大的校办企业。 直至现在,方正集团仍占有国内报刊业80%以上的份额,在全球华文市场则占有90%以上的份额。是方正,让中文在世界风行无阻。
2006年2月13日,王选辞世。这位生活质朴、酷爱戏剧的老人,用对科学技术的敬仰书写出他伟大的一生。
张效祥:追忆“红色计算”
2008年,当记者再次见到张效祥老人时,年过九旬的他依然反复告诫,中国一定要有自己的计算机事业。
张效祥是中国第一台仿苏电子计算机制造的主持人,他组织并参与了中国自行设计的电子管、晶体管和大规模集成电路各代大型计算机的研制,在中国计算机事业的开拓和发展中起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1956年,37岁的张效祥参与了《12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的制定。那之前,中国计算机方面的人才完全空白。从上世纪40年代世界第一台计算机诞生到采用晶体管的第二代计算机成为市场主流,中国都处于缺席状态。一切都是从零开始。
这一时期,中国的“仿苏论”成为发展科技的准条。张效祥等一行人参加了在莫斯科举行的“计算技术发展道路”的国际会议,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计算机国外访问团启程。两个月后代表团满载而归。
回国的第一件事是立即投入人力仿制苏联计算机,并终于将103小型机作为“八一”献礼。在大型通用电子计算机104机的研制过程中,中苏双方出现分歧,张效祥坚守“中国要有自己计算机事业”的信念,“中国需要的不仅仅是一台计算机,而是培养人才。”最终,我国第一台大型机在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诞生,并立即承担了共和国当时最大的科研项目―第一颗原子d的有关计算。
此后,中国计算机事业走上了完全自力更生的道路。张效祥担起中国自行设计的从电子管、晶体管到大规模集成电路各代大型计算机的研制工作。他率先领导开展多处理器并行计算机系统国家项目的探索与研制工作,并于1985年完成中国第一台亿次巨型并行计算机系统的研制。张效祥和一批科学家的努力,实现了那个时代的计算机基本上都采用国产元器件和自主研制。
柳传志:与改革开放同行
64岁的柳传志亲身经历过解放后中国所有天翻地覆、惊心动魄的场面。
1984年,凭着20平方米小平房、20万元人民币,柳传志和王树和、张祖祥共同创办了联想的前身――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新技术发展公司。20万元的投资拿到手还不到两个月,便被骗去了14万元,柳传志他们不得不靠给别人的机器做验收、四处讲课来谋生
1985年,倪光南的“联想式汉字系统” 完成测试后,柳传志向中科院开发局呈送报告,请求批准将此产品立项,并大规模生产。第一批汉卡的生产让技术出身的柳传志转变成商人,开始学会以商业的准则来衡量自己。
1994年,是柳传志和联想的一道大槛。蜂拥而来的外国货冲击着中国市场,红极一时的汉卡逐渐走向没落,原本以进口AST电脑为主业的香港联想管理失控,柳传志一面忙着为联想在香港上市,另一面旧疾复发,住进了医院。然而,一身竞争天性的柳传志,挣扎着从内忧外患中一步步走出来。
1996年,联想PC首次超越国外品牌,市场占有率在国内市场位居第一,代理业务呈现出勃勃生机。到上世纪90年代末,中国第一台“因特网电脑”――“天禧”诞生,为蒸蒸日上的联想鼓舞了士气。1999年,联想电脑以85%的市场占有率荣登亚太市场PC销量榜首,经历了15年“急流险滩”的柳传志和联想,终于守得了云开。
2000年,是柳传志此前24年从商史的一道分水岭。 一方面,柳传志将35%的分红权转变成35%的股权,联想的资产清晰终于百折千回,水到渠成。另一方面,他将联想一分为二,分别交给了他精心培养的两位接班人杨元庆和郭为,自己退居二线。
当所有人都以为柳传志时代将自此谢幕时,柳传志在联想控股――这家代表大股东中国科学院,从联想集团和神州数码每年获取分红的母公司里,又开创出一片全新的事业,再造出多个“新联想”,自己也漂亮地完成了从一个实业家向一个长袖善舞的资本家的转变。
而当年的联想,在杨元庆国际化并购的大手笔下,一跃成为全球第三大PC制造商,将传奇继续演绎。
任正非:成就世界级企业
任正非是中国企业界出了名的低调企业家。2007年,他创办的华为公司收入达1256亿美元,成为全球第五大电信设备经销商。这一年,恰是华为创办的第20年。
任正非的最大贡献在于他所创办的华为公司,让中国人们用电话、打电话的费用嗖嗖地下降。要知道,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的固定电话普及率不到05%,掌握着新兴技术的国外电信设备商定价奇高,安装一部电话的费用高达5000多元人民币。
1987年,任正非在深圳创办华为,注册资金仅仅24万元,员工只有六七人。1991年12月,华为开发出的BH-03交换机终于通过了全部的基本功能测试,随着首批3台价值数十万元的交换机发货出厂,华为步入发展的正轨。
任正非的成功绝非偶然。他经历过“文革”洗礼、深受毛泽东思想影响、管理带有浓厚军人色彩,雷厉风行,有着极强的抗压能力。
2001年,华为步入第二个转折点。一方面,互联网泡沫破灭后,国际电信巨头也开始将焦点从发达国家转移到中国市场。另一方面,华为倚重的国内电信市场自1999年底开始分拆重组,中国移动从中国电信中分拆出来,而移动、联通两大移动运营商又与跨国电信设备供应商关系紧密。华为触到了增长的“天花板”。2001年,华为结束了数年接近100%高速增长的历史;2002年,华为出现了历史上的首次收入下滑,收入降低到221亿元。
在以75亿美元的价格成功卖出华为电气后,华为开始加快了在海外扩张的步伐。在美国本土遭遇了与思科之间的知识产权官司后,华为异军突起,成为国际数据通信领域的一朵奇葩。与此同时,华为内部引入IBM进行企业流程梳理和改造,锻炼了自己的筋骨。
华为在全球通信设备领域攻城略地。2006年,华为656亿元销售收入中65%来自国际市场; 2007年,华为又成为全球第五大电信设备经销商。
李彦宏:用中文搜索世界
几年前,李彦宏曾与王雷雷、梁建章作为“网络新贵”的代表共同出现在一个电视谈话节目中。那天他被安排在最后一个做自我介绍,“我叫李彦宏,是百度公司的创始人和CEO,百度是世界最大中文的搜索引擎。”
这两句自我介绍,他今天还在用。
父母都是普通工人的李彦宏,堪称“教育改变命运的典范”。少年李彦宏以山西阳泉市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这为他今后的人生规划赢得了一个好的开局。
在“搞原子d的不如卖茶叶蛋的, *** 手术刀的不如拿剃头刀的”的上个世纪80年代末,李彦宏做出一个重要决定:出国。他放弃了情报学专业,最终申请到美国布法罗纽约州立大学计算机系学习。在美国留学和工作的8年期间,李彦宏获得了超链分析的技术专利。更为关键的是,他明晰了人生的方向。
放弃了唾手可得的博士学位和稳定的工程师职位,李彦宏1999年在美国开始了他的创业生涯。之后,李彦宏带着从美国融到的120万美元,成立了百度。
李彦宏和他的几位创业伙伴最初设计的商业模式是出卖自己的搜索技术给门户网站,这种模式在美国已有成功的先例,百度也在互联网寒冬中顺利获得了第二轮1000万美元的融资,但李彦宏依然感受到了压力。
随后,李彦宏在推出自己独立网站的同时,创造性地推出了竞价排名这一崭新的商业模式,让百度走向盈利。
2005年8月5日,百度迎来了最绚丽的一次绽放,在纳斯达克,这家中国互联网公司,以27美元的发行价入市,首日收盘于12254美元,涨幅达到35885%,当日市值达3958亿美元。百度成为美国历史上在上市首日表现最为出色的10大股票之一。
李彦宏将百度成功的秘诀定义为“专注”,只做一件事,就是中文搜索。
麦戈文:打开计算机世界之窗
如果将默多克称为“世界传媒大王”,那么麦戈文就是“世界IT媒体之王”。
1964年, 计算机行业的资深记者、27岁的麦戈文筹措资金成立了IDC市场研究公司。1969年,麦戈文首先在英国建立了第一个跨国组织。随后,德文版《计算机世界》入主西德。《计算机世界》就像一枚种子,随麦戈文周游世界的版图,播种在欧洲、亚洲、美洲、澳洲,甚至南极大陆。
1978年,纯粹到中国旅游观光的麦戈文首次漫步在北京街头时,第一次强烈地产生了要到这个国家投资办报的意愿。“我发现北京的书店总是挤满了购买书籍与报刊杂志的人群。当我再三被人流所推挤时,中国人对于知识文化的尊重之情感染了我。”麦戈文打定主意,要将《计算机世界》带到中国。
在上世纪80年代跨国企业掀起进入中国的第一波浪潮时,麦戈文带着拓展IDG业务的雄心重返北京,与时任中国国家计算机工业总局副局长郭平欣不期而遇,这场“甜蜜的邂逅”拉近了麦戈文与中国的距离。
在与当时的电子情报所领导进行几个轮回的艰难谈判后,1980年9月13日双方签订协议,中美双方共同出资25万美元的货币与实物资本,中方与美方的持股比例为51:49。
麦戈文给中国带来的不仅仅是一份IT行业报,更为重要的是将IDG先进的媒体市场运作经验带进了中国。当麦戈文主张将中文《计算机世界》报的定价订得很低,声称要以该报的广告实现盈利时,让从未想过通过广告来创收的中国媒体业感到震惊。
1980年10月28日,4开20个版面的《计算机世界》以最“厚”的姿态面世,成为中国第一份推向市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报纸。不夸张地说,中国的几代IT人,是伴随着《计算机世界》成长起来的。
71岁的麦戈文,为中国人推开了IT的一扇大门,他依然对中国、对挑战充满兴趣。
孙丕恕:引领老牌IT制造企业转身
从“技术专家”到“技术总裁”,再到董事长,成为浪潮愿景的设计者和幕后推手,孙丕恕多次经历身份的转变。
1985年,浪潮0520PC获电子部南京评比第一名,第二年,年仅24岁的孙丕恕就当上了课题组组长,在孙丕恕带领技术骨干们苦干下,上世纪80年代末期,浪潮微机获得了若干国家奖项,并成为中国微机领军品牌。
1990年,国内PC销量过万台的只有长城和浪潮两家。“那个时代,我们的计算机技术水平曾经与美国的PC企业可以打个平手,在某些方面还能超过他们。” 孙丕恕在回顾这段历史时感慨万千。
但是,当市场一放开时,国有品牌PC就开始走下坡路了。1992年,国家取消了外国计算机整机进口的配额限制,国外品牌大举入侵。国有品牌招架不住,市场占有率迅速下滑。
时任山东电子研究所副所长、浪潮的副总工程师的孙丕恕大胆地预测,个人计算时代将逐渐向网络计算时代转变,服务器作为网络的核心,将是21世纪左右网络信息技术的关键所在。
孙丕恕成立了一个新部门,开始独立开发小型机服务器产品,1993年,他主持开发我国第一台IA架构的超级小型机――浪潮SMP2000,一举打破了国外产品在高端计算机方面的垄断,并迫使国外竞争对手大幅降价。在成立了服务器应用软件部门后,浪潮服务器在国际品牌的夹缝中突围而出,逐渐成为浪潮集团最重要的业务部门和利润来源。
孙丕恕的远见卓识为中国的信息产业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一方面,孙丕恕对浪潮的产品线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浪潮从老牌PC厂商转型为专业的商业计算解决方案供应商;另一方面,在资本市场展开一系列动作,浪潮信息和浪潮软件上市、公司内部各种机制建立和改革、拓展海外国际化。
技术出身的孙丕恕一次次地令人刮目相看,当之无愧地成为中国高端信息技术产业化无法绕过的一个人。
王志东:角力门户梦和资本力量
北京点击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志东的搜狐博客上,他的好友列表中有三个名字:一个是他的产品lava-lava,一个是他从前在天涯的博客,最后一个是张朝阳。
张朝阳的博客点击量730多万,而王志东的博客只有不到50万人看过。这个中关村曾经的技术天才、新浪网创始人、中国互联网的开创者之一,已经很少有人关注了。
1984年,王志东来到中关村,就读于北京大学。他目睹了中关村的成长,也饱含热情地参与其中。
毕业后,王志东在一家小公司做技术员,偶然破解了北大方正的电子照排系统。王选将他招到麾下,并鼓励他去做更难的事。王志东做成了,他完成了windows系统的汉化,并写出了“中文之星”中文 *** 作平台。“中文之星”开始了王志东的第一次创业,但在科学家和经理人间的矛盾中结束。
1993年,严援朝把他带到了当时如日中天的四通公司,并创建一家新的公司――四通利方。随着雅虎在纳斯达克成功上市、创造了新的财富神话,互联网一下子成为全世界的焦点。王志东找来了留学归来的汪延,共同搭建起一个叫做“利方在线”的网站。
1998年,他见到了来姜丰年,双方一见如故,他们在“利方在线”的基础上构建中文门户――新浪。两年后,新浪成为纳斯达克上第一只来自中国内地的网络股。
2001年,北京成功申奥,中国成功入世。可是王志东却不得不接受一个意外,他被资本挤出新浪。
那时,一个最大的泡沫正在全世界破碎,谁都难逃其害。今天,彼时的三大门户都撑过了危机,好好地活了下来。只不过张朝阳和丁磊还在,而从那时起,王志东就离开了中国互联网的风口浪尖。
杨国勋:见证中国信息化的发端
1978年,第一台国产DJS130计算机在深圳罗湖口岸投入使用,揭开了海关信息化的序幕。也是在这一年,杨国勋调入上海海关,开始了海关信息化建设的生涯。
作为特殊单位,海关是中国与世界“接头”的关口。从这种角度上来说,海关信息化事实上成为走向开放的中国的一个发端。
20世纪80年代初,海关信息化还处在单机单项应用阶段。到1987年,单机单项作业已越来越难以满足海关业务的需求,客观上需要进入系统化应用阶段。时任海关总署计算中心主任、科技发展司副司长的杨国勋主持了H883工程(集约化的通关管理信息系统)。
杨国勋经过反复考察和探索,创造性地提出了“结构化分解、逻辑化综合、数字化表达”的三要素法,为H883的开发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在杨国勋和同事们的不懈努力下,历时10 年的H883系统终于在全国海关普及推广,初步实现了报关手续的自动化处理,为海关业务迅猛发展的需要铺平了道路。
1997年,人人担心亚洲金融危机会使人民币贬值,逃汇、套汇、利用伪造报关单骗汇的活动非常猖獗。经过多次考察,杨国勋发现,造假是利用了海关之间“不通气”的漏洞,防伪措施只是提高了造假的难度,只有电子底账联网才能真正消除造假的机会。
1998年,海关总署决定建设“电子海关”,建立海关内部跨部门、跨关区联网综合应用的信息化平台,并逐步推进通关作业网络化、物流监控智能化和职能管理数字化 ,与此同时,海关总署还启动了“电子口岸”和“电子总署”的建设。
如今,电子海关、电子口岸和电子总署构成了坚固的“金关”,海关信息化建设真正实现了从业务流程的电子化到辅助决策的转变。
刘积仁:上一堂中国软件示范课
刘积仁对改革开放30年这个话题非常有感触,因为他本人和他一手创办的东软今天所取得的成绩,都与此密切相关。
上大学前,刘积仁在本溪钢铁公司呆了4年。他做过煤气救护工,当过放映员,也搞过美术摄影。期间,刘积仁没有放弃学习,常常在家自学高等数学和英语。1976年,他进入东北工学院(现东北大学)读书。
出国留学的经历让刘积仁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前往美国国家标准局计算机研究院做博士论文时,刘积仁发现,一个和他一起工作的马里兰大学教授总是能从国家标准局等政府机构以及IBM、HP等公司获得研究经费。“ 这给我的触动很大,原来企业界的资金和科学家的科研之间是可以进行资源互补的。”
回国后,刘积仁加入了东软的前身――东北工学院计算机系软件与网络工程研究室。
上个世纪80年代末期,刘积仁他们从加拿大的一家公司接了一个软件开发的项目,产品最终在市场上出现时,打的是这家外国公司的名字。结果,每人从这个项目中挣了几千块钱外汇券,但是一张拷贝在美国市场上就卖了300多美元,中间的巨大利差和软件产品的高利润让刘积仁很震惊。
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中国开始探索企业的资本化运作道路时,东软的前身――开放软件系统公司成为股份制改革的试点单位,开始吸收其他投资者和内部员工入股。通过股改,东软员工持有了20%的股份。1993年,随着股改的进一步深入,开放软件系统有限公司与东大阿尔派研究所合并成立沈阳东大阿尔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1996年6月,东大阿尔派成功上市,成为国内首家上市的软件企业。
从2000年开始,东软进入战略调整的阶段,最主要的转变就是从一个系统集成供应商向解决方案供应商转变,提升软件收入在公司业务中的比重。 直到今天,东软的调整也没有完全结束。端口物理层。浪潮服务器驱动phy是浪潮服务器端口物理层,是对OSI模型物理层的共同简称。浪潮集团有限公司,即浪潮集团,是中国本土综合实力强大的大型IT企业之一,是中国领先的云计算、大数据服务商,浪潮集团旗下拥有浪潮信息、浪潮软件、浪潮国际、华光光电四家上市公司。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