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Elon Musk)表示,他的公司正在开发一种人形机器人,并将在“明年某个时候”制造原型。
该公司的网站上写道,机器人将被设计用于处理“不安全、重复或无聊的任务”。马斯克说:“我认为基本上在未来,体力工作将是一种选择,如果你愿意,你可以这样做”。
看到概念图,笔者不禁大呼:“传说中的三无 社会 就要来临了吗?”相信很多同年龄段的90后在小学的时候学过一篇文章,关于畅想2020的世界,那个世界里工厂里将没有工人工作,机器人取代人类从事大部分无聊、重复性的工作。而机器人将成为人类 社会 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大部分的人类可以享受充分的享受假期、享受生活乐趣。
文章显然高估了人类 社会 的发展速度和人工智能机器人的更新迭代速度,2021年的世界,在机器人领域发展最比较好的波士顿动力公司仅仅让机器人实现了跑酷的功能。
这次人型机器人的推出,相信在埃隆马斯克这个冒险家的主导下,不久就会成为现实。而说到“钢铁侠”马斯克,大家对他的印象是不是仅仅停留在Tesla特斯拉和SpaceX(太空 探索 技术公司)上。而他的Hyperloop(超级高铁公司)、Starlink(卫星互连公司)、Neuralink(脑机接口公司)、The Boring Company(解决交通拥堵的公司)等都将会对人类的未来 社会 产生不可限量的颠覆。
一、Hyperloop(超级高铁公司)
2018年4月埃隆·马斯克宣布,旗下“超级高铁乘客舱”将进行测试,目标运行速度为音速的一半,并在12公里内完成刹车。埃隆·马斯克的计划是:每日可以运送164万名乘客,每40秒就可发车一次。这种新式交通系统能够加速到时速1220公里,超过绝大部分飞机的最高时速。3年后形成实际运力,10年后建成链接全美重要城市的超级高铁网络,这样任何美国两个最远的城市之间的旅行时间将不超过4小时。
二、Starlink(星链)
星链计划是美国太空 探索 技术公司的一个项目,太空 探索 技术公司计划在2019年至2024年间在太空搭建由约12万颗卫星组成的“星链”网络提供互联网服务,其中1584颗将部署在地球上空550千米处的近地轨道,并从2020年开始工作。但据有关文件显示,该公司还准备再增加3万颗,使卫星总量达到约42万颗。
马斯克计划的4万多颗卫星组成了地球的信息戴森球,并可以通过物联网 *** 控终端,还可以通过脑机接口与每一个活体生物互联。需要计算时有低空轨道上的云基大脑,需要执行时有各种接入网络的“有芯”设备。
三、Neuralink(脑机接口公司)
马斯克2017年就创办了脑机接口公司Neuralink,“脑机接口”就是将极小的电极植入大脑,利用电流让电脑和脑细胞“互动”。并且已经有了突破性进展。Neuralink在老鼠头部的USB-C端口收集信息。进入2021年,Neuralink的成果继续放大,马斯克炫耀,他的公司已经可以让猴子用意念玩电子 游戏 。下一步他将帮助瘫痪人士用意念使用智能设备。
四、The Boring Company(解决交通拥堵的公司)
The boring company 是SpaceX 公司的马斯克 为了解决地面交通拥堵问题而成立的,在地下挖掘隧道来解决地面交通拥堵问题。boring 公司正在洛杉矶建造一个地下隧道网络,在隧道中,系统将自动通过电动滑板来传输 汽车 ,电动滑板的最快速度达到 130 英里 / 小时。马斯克曾表示,这个地下隧道网络将多达 30 层隧道,可传输 汽车 ,也可以传输超级列车。不过,这 30 层隧道没这么容易实现,目前,马斯克只能在自己公司 SpaceX 的停车场下面挖了一个隧道作为演示,如果要继续挖,他还得拿到政府的许可证明才行。
未来的“三无 社会 ”正在被马斯克们慢慢的叩开。在通往未来的各项赛道上都处于领跑身位的马斯克,是否可以控制超前的 科技 成果,并且可以安全的加以应用?能把现实与虚拟轻易切换的未来 社会 是否本身就充满隐患、缺乏安全性。再或者以马斯克为代表的科学狂人们,已经可以驾驭超前的技术,那谁又能控制他们呢?
引言:说起全球首富,一直以来都让人很关注。在前段时间的全球首富还是亚马逊的创始人贝索斯,没想到马斯克也成为了全球首富。马斯克一直以来都是风云人物,资产也是很高的,那么马斯克的身价到底有多少呢?
一、马斯克的身家马斯克是一个很聪明的人,而且也是一个很有创新精神的人,开创了很多的企业,而且做的都还挺成功的。而就让马斯克骄傲的就是开创了特斯拉这个公司以及他旗下的space X。而这个公司的估值加起来资产已经超过了1,000亿美元,所以也成为了世界首富。而且人们对于马斯克的公司还是非常有信心的,因为这两个公司主要是专注于新能源汽车的研发以及太空探索。从长久的角度来看,这两个方向都是很具有投资价值,会得到大力发展的。所以说马斯克虽然说很年轻,但是已经成为了全球首富,而且以后的发展也是不错的。
二、既张扬又聪明的创始人和一般创始人看起来很板正或者是很低调的表现不一样,马斯克本人是非常的高调的。而且一直以来都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就算在自己表达这个想法的时候,有多少人反对,也会坚持做下去。想一想能够做新能源汽车,而且能够做私人的太空探索的公司,有几家?而且马斯克还是来自于一个单身家庭,马斯克的母亲也非常的厉害,是一个传奇人物。
三、敢于创新才能够推动发展敢于创新,敢于将自己的想法变成实践,就能够推动社会的发展。而且这个眼光还要放到长远一些,虽然说电商领域一些类似的创新确实很吸引人, *** 作也简单,但是对于日后的发展不一定能有很好的作用。
“针对任何用户隐私信息,我们都有强烈的保密意愿。如果特斯拉公司使用车辆数据窃取包括中国在内的用户隐私信息,我们将被关闭。”
3月20日,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1年会上,特斯拉CEO马斯克在远程联线发表名为《下一个颠覆性创新》的演讲时,突然就跑了题。借着这个面向中国高层领导、全球商界领袖、国际组织和中外学者的窗口,他甚至进一步保证道:特斯拉绝不会向美国政府提供其在中国或其他国家所收集的任何车辆和用户数据,因为“不会有美国或者中国的企业,敢于冒着收集隐私数据并与本国政府共享数据的风险。”
近期,特斯拉公司虽然再度免于登上“3·15晚会”的不体面,但依然深陷各种风波。首当其中的,便是疑似在驾驶位上安装摄像头“监控用户”,以及被某部队家属院以“涉嫌泄密”进入这两个新闻,最为严重。由于现阶段中美关系的特殊性以及信息安全的敏感性,马斯克借着这个影响力巨大的论坛来个“昭告天下”,其动机可以理解的。
然而,有关中国信息安全的问题,关键并不在于马斯克甚至特斯拉公司想还是不想;关键在于特斯拉能还是不能……
是的,特斯拉有这个能力
要泄密,特斯拉是有这个能力的。
特斯拉公司在开发新能源 汽车 产品之初,就已将自动驾驶能力考虑在内。除了早期用来试水,现已停产的电动跑车Roadster外,目前该公司旗下已投入量产的S、X、3以及Y这4种车型,均统一配备由视觉与超声波系统构成的外部传感器阵列。
特斯拉的车载视觉系统,由环绕车体的8枚摄像头阵列构成:其中4个指向前方;一对位于两侧翼子板,分看左右;一对位于左右后视镜上,指向车位。这组摄像头阵列的视野,覆盖车辆四周360 全向。其中指向车首方向的摄像头,最远可分辨250米外的目标。除了视觉系统外,12个超声波传感器构成了车辆的近距离避障、补盲系统。全部12个超声波传感器,环绕在底盘的四周,设计可探测最远8米内的障碍物。
360 全向覆盖的传感器阵列,是特斯拉的重要卖点
当然,光有这些传感器,不能说特斯拉就能构成安全威胁了。OTA(Over-the-Air Technology,空中升级)功能的存在,才是关键。
早在前5G时代,特斯拉就推出了具有“吃螃蟹”性质的OTA功能。该功能令 汽车 可以像智能手机一样,通过无线互联网进行在线升级,赋予了 汽车 极高的 科技 感。因此,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成为特斯拉 汽车 的核心商业卖点之一。而根据特斯拉官方的宣称,该功能能够让已经售出的 汽车 ,获得“持续免费‘增值’”……
OTA功能是特斯拉 汽车 “ 科技 感”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却对美国以外的国家,切实构成国家安全威胁
靠系统升升级是否就能让 汽车 持续增值的问题,这里就不作讨论了。但其随时随地联网的特性,结合车上搭载的两套外部传感器,在使“哨兵模式”成为了可能的同时,也惹下了麻烦。
所谓“哨兵模式”,就是利用车载传感器阵列,充当 汽车 安全系统。
该模式启动后,即使车辆锁闭断电,摄像头以及超声波系统仍会处于工作状态,保持对周围环境进行监控。如果检测到是小威胁,例如有人倚靠车辆,系统将切换到“警告”状态——在中控触摸屏上显示一条消息,告诫其车载摄像机正在录制。而如果检测到更严重的威胁,例如有人试图打破车窗,系统就会切换到“警报”状态,激活警报:增加中央显示屏的亮度,并以最大音量播放 汽车 音响系统的音乐,同步将摄像头拍摄到的画面上传至云端。在警报发出后,车主会在其绑定手机上,收到特斯拉APP推送警报推送的同时,还可以通过特斯拉的云端下载车载摄像头拍摄的相关视频,作为证据保存。
“哨兵模式”可以有效吓阻试图对车辆动歪脑筋的人,但也从侧面说明了, 汽车 能成为全向监控探头这一事实
谈到这里,相信大家已经非常清楚军属大院为什么非要禁特斯拉了。虽说,相比部分系统配置更加豪华的其他某些品牌车型,特斯拉缺少可精确测绘周围物体的毫米波雷达与激光雷达这两种高端设备,但其摄像头系统仍旧可用于窥视四周,且随时保持着联网上传状态。
这就是一台停着的远程监控探头啊!
更大的问题在于潜在的测绘能力
停泊的特斯拉可以成为定点监控探头,威胁到军事单位的安全,但实际上,上路行驶的特斯拉 汽车 ,对国家安全的潜在破坏性更加巨大也更为严重。究其根本原因,在于其数据采集和上传能力上。
通过车载8路摄像头拍摄到的周边精确环境与地貌,结合车上的高精度定位设备,一台行进中的特斯拉 汽车 完全可以基于SLAM(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同步定位与构图模式)算法来进行地图测绘作业。
满大街跑各种具有测绘能力,同时还能联网上传数据的 汽车 ,可能是下一阶段出现的情报战的一种新形态……
众所周知的是,在我国对外公布的商(民)用地图(包括电子地图)上,各种道路、建筑和设施的坐标位置,是存在人为加密扭曲的。通常测绘单位完成地图测绘后,需要将原始数据送到国家测绘局,通过GCJ-02坐标系统换算成所谓的“火星坐标”后,才能对外进行商业使用。而特斯拉对此的危害,也正基于此。
所有公开渠道以及日常使用的电子地图,均与实际有偏差
此外,除了真实地图信息涉密外,我国的桥梁、隧洞的长度、高度、宽度、倾角,以及曲率等信息,也均有密级。而特斯拉 汽车 由于配备了较完善的传感器系统,可根据摄像头拍摄到的图像在配合超声波传感器,直接测得较为准确的数据,足以让专业的分析机构,核算出一座桥梁、一条隧洞在战时的最大通行能力、巡航导d的理想射入角度……
遍布中国各地的桥梁和隧洞系统,是战时遭到敌方打击的重点。进入2021年,还有人真的觉得战争的威胁是不存在的吗?
根据特斯拉官方公布的信息,其新一代自动驾驶软件FSD beta,采用的就是在车辆端建图的方式。根据宣传,其可不依赖高精地图,实时使用摄像头和定位数据来自建高精度地图。由此可见,上文所考虑的风险,绝非是一种“有罪推定”。表面上,这种技术展现的只是特斯拉公司方面的进取心和强大的技术能力,但在另一个层面,却是对我国国家安全最现实的威胁。
当不当间谍,特斯拉自己说了不算
“我觉得FBI/CIA/DHS在监视我!”曾经你身处美国又想刻意和周围人疏远,那么只需要把这句话时常挂在嘴上……那么只消几周时间,就会被周围的人当作精神病患者,并“敬”而远之。然而这一切,都在2013年6月被永久改变的了。随着前CIA雇员爱德华·斯诺登,以自己的前程为代价,将“棱镜”以及其他一系列牵涉到美国以及美国盟友的监控计划公诸天下,世界才猛然发觉,以美国为首的欧美发达国家集团,确实在无所不用其极地窥探着一切。
理想主义者爱德华·斯诺登,真心实意地相信美利坚合众国所标榜的理想,并以自己的前途为代价,试图捍卫这个理想
再往前追溯3年, 2010年3月23日,谷歌公司以其服务器遭到“异常黑客攻击”为由指责中国政府,并宣布停止对谷歌中国搜索服务的“过滤审查”,并将搜索服务由中国内地转至中国香港。这就是著名的“谷歌退出中国”事件,相信许多人都还记得。
一直以来,谷歌方面以“不作恶”(Do not be evil)作为非正式口号,但事实是怎么样的呢?根据美国《华尔街日报》2011年11月的报道,谷歌公司一直在应美国政府的要求向其提供用户数据,包括但不限于电子邮件数据、网络存储信息等。而且频率还非常的高——以2009年下半年为例,在当年12月31日之前的6个月中,谷歌共收到了来自美国政府的4601次请求,谷歌几乎全部“照办”了。
谷歌从未真正“退出”过中国市场,“撤出”的只是搜索引擎以及多种服务,AdWords等业务该赚的也继续在赚
根据后来逐步披露的消息,对美国情报机构采取高度配合态度的美国 科技 企业,远不止谷歌一家。某知名芯片制造商、某世界级软件巨头提、某网络解决方案供应商、某软件供应/数字发布/消费电子类产品制造商,均榜上有名。更有甚者,部分企业甚至配合美国情报机构,主动在其设备内埋设后门。
更可怕的是,美国情报机构还会利用自身技术优势和行政优势,掌握相关企业产品中的漏洞,并以进行情报活动,甚至是开发破坏力惊人的网络武器。著名的“永恒之蓝”事件,正是源于美国国家安全局(NSA)网络“武器库”的意外泄漏。
特斯拉作为一家美国企业,自然有义务为美国的利益所服务。特别是当它掌握了如此诱人的数据时,美国的情报机器又有什么理由不去“挖掘”呢?
2017年5月12日,基于永恒之蓝漏洞编写的WannaCry的蠕虫式勒索病毒软件肆虐全球,导致上千万台安装了windows系统的计算机中招,损失数以百亿计
试想一下,当一纸由美国政府签发的,要求其交出某些重要数据的行政命令被送到帕罗奥图鹿溪街3500的时候,特斯拉的董事会乃至于马斯克本人的意愿真的就那么重要吗?
毫无疑问,要想保障我们的国家安全,也是“帮助”马斯克能够履行其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1年会上的诺言——以合适的手段杜绝特斯拉有机会触碰到敏感信息,才是上上之策。
尽快实现数据合规才是解决之道
依据中国2017年6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第三十七条相关规定:
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运营者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运营中收集和产生的个人信息和重要数据应当在境内存储。因业务需要,确需向境外提供的,应当按照国家网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的办法进行安全评估;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类似的先例,此前已有。几年前曾经甚嚣一时的“用国产手机取代苹果”,除了少数借题发挥、借机营销者以外,其本质是苹果iCloud服务展示出的,切实存在的中国用户大数据泄露风险。而苹果主动配合我国安全部门完成“合规”工作,在贵州新安区以及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建立中国用户数据的境内储存点,也为其大陆业务扫清法律障碍创造了先决条件,保障了后续在华业务的顺利展开。
云上贵州大数据集团
当然,特斯拉公司方面,并不拒绝数据合规的要求。早在去年6月,就有媒体曾经报道称,特斯拉已开始积极筹措建设其位于中国境内的数据中心,希望未来可以将中国境内用户数据存储和认证服务,放在中国境内的服务器上。
然而对于远比手机云端数据更为直观,也更加敏感的道路、交通设施数据,仅仅保存在中国境内的服务器内,并不能解决问题。要真正保障国家安全,实现数据脱敏才是关键。而这一点,需要特斯拉和一家中国企业或者机构合作,将那些来自中国车主的数据,汇总后通过机器学习等手段,筛选掉所有敏感的部分。除了上文所述的道路实际坐标,山洞、隧洞细节信息外,也必须在军事禁区、敏感地区周围,划出虚拟地理围栏,确保删除有关区域内的一切信息。
在实际运用中,如果特斯拉方面想要获取有关数据,只能pipeline,去获取那些已经完成脱敏处理后的信息。也唯有如此,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各种潜在的风险。
网络国家主权——这是近年来中国对外成功推行的一项重要标准
结尾:
由特斯拉引出的新问题,必须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特斯拉是否会对中国的国家安全构成威胁,这并不取决于这家企业及其掌门人是否“想”。在很大程度上,只看其是否具备这个能力。而主动、及时阻断其潜在威胁,是保障热爱这个品牌的中国车主,继续安全驾驶各自爱车的关键。
笔者相信相关部门对此心知肚明,也会处理好一切。但留给我们的时间,并不多了。
文/ 查攸吟
---------------------------------------------------------------------------
微信搜索“ 汽车 公社”、“一句话点评”关注微信公众号,或登录《每日 汽车 》新闻网了解更多行业资讯。
目前,脑机接口技术还算是新兴的科研技术,并不完全成熟,发展空间比较大。中国在脑科学领域已经形成了三大类研究主体:一是以上海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为代表的中国脑计划南北两个中心;二是以复旦大学脑科学前沿科学中心、浙江大学脑与脑机融合前沿科学中心为代 表的教育部前沿科学中心11;三是国内高校和科研院所成立的各类研究机构,如 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烹师范大学、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与IDG共建 的麦戈文脑科学研究院。这些研究单位每年吸引大批海外脑科学人才回国,促进了中国脑科学研究的大发展。中国脑科学研究机构分布参见下图。
2016~2020年,中国在脑科学领域的主要论文发表机构以医学院为主,高校和科研院所的论文发表量偏少。2016~2020年,中国在脑科学领域的专利申请量总体偏少,与美欧发达国家相比尚有很大差距。在前15名(Top15)专利申请机构或个人中,科研机构为中国贡献了718%的专利量,企业贡献了214%的专利量,个人贡献了68%的专利量,这充分说明中国在脑科学领域的研究仍以基础研究为主,且部分领域已进入产业化应用阶段。
除了高校等科研领域,许多企业也在脑机接口方面有所成就。国内公司BrainCo强脑科技专注于这方面产品的研发,目前已经有产品实现批量生产和使用。比如BrainRobotics智能仿生手,是一款融合脑机接口技术与人工智能算法的高科技医疗辅具,能让残障人士体会到肢体“重新生长”的本体感。我之前有在电视上看到过视频,佩戴智能仿生手可以实现d钢琴、写字,甚至攀岩等高强度运动,还是很厉害的。
硅谷最神秘的独角兽下周要上市了。他们曾经帮助美国猎杀了本拉登,但却在硅谷遭到排挤抵制,最终只能离开。
最不硅谷的 科技 独角兽
在 科技 巨头和创业新贵云集的硅谷,却有这么一家处事极其低调的创业公司。尽管这家公司的估值早就超过百亿美元,一度是全球排名第四的独角兽;但他们却极少进入大众视线,从不主动寻求曝光。如果不是赫赫有名的联合创始人兼董事长,媒体更是很少报道他们的新闻。这家创业公司不需要市场营销,也没有销售团队,多年来始终笼罩在神秘的面纱中。
这家创业公司的企业文化更是与硅谷其他 科技 巨头格格不入。多年来他们始终和硅谷保持着距离,不愿融入硅谷。同样,他们也不为硅谷所接纳。过去两年时间,他们的硅谷办公室和两位创始人的住所都曾经遭到愤怒抗议。最终这家公司和两位创始人先后搬离,彻底告别了硅谷。
这头特立独行的独角兽就是Palantir,硅谷创业投资大亨彼得·蒂尔(Peter Thiel)和卡普(Alex Karp)等几位斯坦福校友在2003年创办的大数据公司。Palantir主要为美国政府机构和企业巨头提供定制化的大数据分析服务。2015年Palantir完成了88亿美元融资,估值达到了200亿美元,成为当时全球估值排名第四的 科技 独角兽,仅次于Uber、Airbnb和小米三家公司。
蒂尔创办Palantir时自己掏出了3000万美元,这个名字来自于《指环王》里可以洞悉万事的水晶球,他的持股不到30%,是最大股东。2004年,美国中央情报局领投了Palantir的A轮融资。他们的主要投资者还包括了媒体大亨默多克、家得宝创始人朗格尔(Ken Langone)等人。过去十多年时间,Palantir总计进行了10多轮融资,总计筹集资金25亿美元。王思聪的普思资本也在2014年向Palantir投资过400万美元。
虽然创始团队一度对上市持抵制态度,但最终还是挡不住投资人的压力,从2018年开始筹备上市,原计划在2019年上市交易。今年7月份Palantir向纽交所提交了申请,计划下周(9月23日)上市交易。但即便是上市,Palantir也不走寻常路。和常规公司上市寻找承销商搞路演做圈购不同,Palantir选择了直接上市的方式。
这意味着Palantir不需要融资,只是老股上市交易,交易所得都归属目前的股东所有。而且,现有股东也没有禁售期的束缚,可以随时套现走人。通常来说,只有对自己的品牌和业务都有充分信心的公司才会选择直接上市的方式,因为他们相信自己没有投行的承销和护盘也可以保持股价。从这角度来看,Palantir显然对自己在华尔街的认可程度信心满满。卡普表示,Palantir上市是为了让股东和员工以合理价格获得回报。
他们帮美国找到本拉登
“PayPal教父”彼得·蒂尔当然是Palantir的招牌。通常媒体在报道蒂尔时也会顺便提一句Palantir。他在1999年创办了PayPal,次年与伊隆·马斯克(Elon Musk)创办的Xcom合并。蒂尔一直担任PayPal的CEO职位,成功带领公司在2002年上市,上市半年就作价15亿美元出售给了eBay。第二年,成功套现的蒂尔创办了对冲基金Clarium,还和卡普(Alex Karp)等几位斯坦福校友共同创办了大数据分析公司Palantir。
当然,让彼得·蒂尔走上财富巅峰的是2004年的一笔天使投资。那年夏天蒂尔给稚气未脱的哈佛学生扎克伯格开了一张50万美元的支票,获得了他们刚创办网站102%的股权。蒂尔还给扎克伯格引荐了硅谷的诸多人脉资源,帮助这个年轻人完成了随后的多轮融资,带领Facebook一步步成为互联网巨头。尽管后来蒂尔因为支持特朗普而在硅谷遭到排挤,但扎克伯格一直支持蒂尔留在Facebook的董事会。
蒂尔创办Palantir的初衷是通过大数据分析为金融行业找到欺诈交易,这是他在PayPal时期就有的创业想法。但当时正值911事件之后,美国政府为了反恐战争需求,向硅谷寻求大数据分析方面的帮助。他们找到了彼得·蒂尔,Palantir因此改变了业务方向,转而为美国联邦调查局、中央情报局和五角大楼开始进行数据分析,以反恐作为主营业务。中情局因此向Palantir投资了200万美元,主导了A轮融资。
中央情报局前局长塔内特(George Tenet)甚至感慨,如果911事件之前就有Palantir的数据分析服务,或许悲剧就不会发生。在911事件之前,美国情报机构实际上已经掌握了不少可能有恐怖袭击的情报信息,但却没有得到有效汇总和分析。而Palantir最擅长的就是从看似无关的诸多琐碎信息中,通过他们的分析和算法,找到这些杂乱无章数据中的内在关联,为政府机构提供解决问题想要的核心信息。
2011年美国奥巴马政府正是得益于Palantir通过大数据得出的情报,才成功发现本拉登的藏身之处,派出突击队在巴基斯坦击毙了这名全球最知名的恐怖分子。猎杀本拉登让Palantir名声大噪,但也让蒂尔和卡普失去了“自由”:由于担心成为恐怖组织的报复对象,他们不得不开始聘请专业安保人员全天候陪护自己。这对原本喜欢全球到处 旅游 的卡普来说,是个不得不接受的成名代价。
除了帮美国政府找到本拉登之外,Palantir还帮助美军在阿富汗战争分析恐怖分子的活动规律和袭击方式,实施提前打击;帮助美国国土安全部打击墨西哥贩毒网络的运毒行动,抓获美墨边境上活动猖獗的毒贩;帮助美国联邦调查局发现经济犯罪,其中包括在2008年破获美国“世纪巨骗”麦道夫(Bernie Madoff)的庞氏骗局。
押注大选成为总统亲信
由于主要服务对象是美国政府,Palantir的很多骨干员工都必须通过美国政府的背景调查,申请国家安全许可。由于担心遭到外国情报部门策反,美国政府会给这些骨干员工额外津贴,让他们住在Palantir公司附近。而Palantir在硅谷帕托阿尔托的总部,窗户上都安装了反窃听设备。除了美国政府,Palantir也为美国的盟友英国、德国等国提供服务。当然,他们不可能为美国眼中的竞争对手提供服务,从未考虑过中国业务。
从2010年开始,Palantir开始扩展企业用户市场,他们的第一个客户是摩根大通,还是由纽约市警察局推荐的。Palantir现在服务的商业机构包括金融巨头瑞信、制药巨头默克、空中客车以及菲亚特克莱斯勒等等。和咨询行业巨头相比,Palantir拥有更为先进的大数据分析技术,而收费价格却只有咨询公司的零头。他们面向企业市场的单次收费还不到100万美元。今年上半年Palantir的企业业务营收增长了27%。
从2003年创办以来,Palantir从来都没有实现盈利,2019年更是亏损了58亿美元。虽然独角兽长期亏损并不令人奇怪,但Uber和Tesla那些都是面向大众市场的企业,而Palantir却是一家面向政府和企业客户的公司。不过,今年上半年Palantir亏损收窄至165亿美元,营收同比飙升49%,至481亿美元。
直到此次上市,外界才得以获知Palantir的业务状况。截止今年上半年他们共有125名客户,政府客户贡献了54%的营收,其中一家政府机构就给Palantir带来了11%的营收。尽管没有公布客户具体信息,但外界都知道Palantir的主要服务对象是美国政府,包括中央情报局、五角大楼、联邦调查局、国税局、国土安全部等诸多政府机构。
2015年底或许是Palantir创办以来遭遇的低谷。那一年他们的政府业务陷入了饱和,企业业务拓展不力,更失去了包括可口可乐在内的企业巨头客户。但2016年蒂尔冒硅谷之大不韪公开支持特朗普,2016年给后者捐款了300万美元,让他成为了新任总统最信任的 科技 富豪,更担当了特朗普与硅谷之间的沟通桥梁。
特朗普的 科技 行业巨头见面会,也是由蒂尔出面组织的,Palantir更和谷歌、微软、苹果、Facebook等 科技 巨头一道参加总统与 科技 行业的高峰见面会。这或许是Palantir在全美媒体中最风光的一刻。随后Palantir的政府业务重新开始增长,更开始拓展到美国的海外盟友。
在硅谷没有立足之地
虽然蒂尔是Palantir的董事长和最大股东,但公司的具体业务运营交给了卡普,后者一直担任Palantir的CEO职位。有趣的是,蒂尔是硅谷屈指可数的特朗普支持者,但卡普却是一个自称 社会 主义者的左派。顶着一头乱发卡普在德国法兰克福大学拿到哲学博士学位,导师是大名鼎鼎的哈贝马斯(Jurgen Habermas)。2016年,卡普投票支持希拉里,甚至拒绝去会见当选总统特朗普,称自己对特朗普毫无好感。
虽然政见不同,但蒂尔和卡普都和硅谷无法相容。由于公开支持特朗普,蒂尔遭到了硅谷的排挤抵制,不得不在2018年搬到洛杉矶居住。在今年的总统大选中,蒂尔迄今保持着旁观和沉默态度,并没有像2016年那样公开站出来支持特朗普。虽然卡普支持希拉里,但他公开表示,自己反对硅谷这种越来越不包容的排除异己的文化。
毫不夸张的说,Palantir是硅谷最不遭人待见的 科技 公司。除了蒂尔公开支持特朗普的原因,Palantir也直接参与了美国政府的诸多争议行动。他们参与了中情局打击维基解密网站的行动,也涉足了美国情报部门监听棱镜计划。更为重要的是,Palantir为政府提供了基于视觉识别技术的数据分析,帮助美国政府发现和遣返非法移民,帮助美国警察确定和抓捕街头抗议分子,这让他们成为了硅谷眼中“助纣为虐”的坏公司。
在Palanir申请上市之后,卡普更宣布要和硅谷决裂。“Palantir虽然是在硅谷创办的,但我们和硅谷 科技 行业的价值观与企业目标越来越背道而驰。硅谷的工程精英们可能比绝大多数人都知道怎样打造软件,但他们却对 社会 应该如何组织或者司法需要什么知之甚少。过去十五年,硅谷一直和我保持距离,我也习惯了和他们保持社交距离。”
过去几年时间,Palantir在帕罗尔托的总部、蒂尔和卡普的住所都曾经遭到民众组织抗议,也坚定了他们离开的决心。就在申请上市之前,Palantir宣布把总部从硅谷帕罗阿托搬到科罗拉多州丹佛,展示自己和硅谷彻底决裂的决心。卡普在公开信中表示,“我们为美国国防和情报机构提供软件服务,是为了维护国家安全,却不断遭受非议,而那些出售消费者数据来获取广告利润的互联网公司,却对此习以为常。”
虽然卡普没有指名道姓,但他所斥责的对象应该是谷歌。蒂尔此前也曾经公开谴责谷歌是美国的叛徒。由于遭到员工的抵制,谷歌放弃了为五角大楼提供无人机视觉识别的技术项目;因为诸多谷歌员工不愿意自己的视觉识别技术帮助美军研发杀人武器。不过,微软、亚马逊和谷歌都在积极争夺美国五角大楼利润丰厚的云服务项目。
尽管Palantir因为与美国军方的关系而遭到硅谷疏远甚至抵制,但实际上,硅谷的崛起本身就和美国军方有着莫大关系。硅谷知名创业者史蒂夫·布兰科(Steve Blank)向新浪 科技 介绍说,斯坦福大学在冷战时期是美国军方的武器技术研究中心。被称为“硅谷之父”,开启产研合作道路的斯坦福大学前校长特曼(Frederick Terman)本身也是军方秘密科研团队的负责人。硅谷地区获得了五角大楼的大笔资金投入,吸引了大量工程人才,这为后来的芯片行业的兴起奠定了基础。
为了更新FSD,马斯克继“交通信号灯和停车标志自动检测功能”之后,又抛出了一个彩蛋:今年年内,特斯拉将实现“逆向智能召唤”。
也就是说,到时候特斯拉汽车不光能在停车场“接客”,还能在车主下车后自己找车位。
自Autopilot 100系统更新以来,“智能召唤”就被不少特吹拿出来炫技,但也有不少车主觉得鸡肋,“逆向智能召唤”反而显得更实用。简单来说,这项技术能够支持驾驶员通过在手机APP端发出指令,远程“遥控”车辆完成停车或驶出车位的动作。
整个过程不需要人类参与,是一个非常典型的限定范围内低速无人驾驶应用场景。如今,该功能也将作为年内FSD核心自动驾驶软件升级的重要组成部分推送到用户手中。
有意思的是,就是这样一个实现“泊车自由”的功能,特斯拉再次站在了传统车企的对立面。
还是那个特斯拉
自主泊车的原理大概是这样的——
自动驾驶车辆通过预先建好的停车场高精度地图,可以获取该停车场所有的车位信息。车辆在行驶过程中,融合环视感知以及超声波雷达感知的结果,对车位空闲状态作出识别,自动判断所经过的车位是否可泊入。
在真实停车场景中,往往会出现各种情况。由于不是结构化道路,车辆要面对复杂的人流、车流,如行人穿行、车辆占道、路口错车、突然出车等。这就要求一个系统必须拥有处理复杂场景的能力,能够实时捕捉周围车辆状态和障碍物动态。
整件事的难点在于,自动驾驶车辆需要判断出车位的宽度,依赖高精地图进行实时定位与车位识别。
“3D建模将改变智能汽车的游戏规则。”
对于自家功能的技术实现路径,马斯克信誓旦旦。按照他的说法,“逆向智能召唤”的逻辑是利用Autopilot标配的8个摄像头(3+2+2+1)获取车辆道路信息,通过3D建模绘制途径路程。
换句话说,特斯拉将突破第三方导航数据的限制,凭借市面上跑的数十万辆汽车,自己收集停车场数据。“特斯拉这种销量级别的车厂,依靠数据快速迭代是非常厉害的。”一位L4自动驾驶公司的技术负责人对车云菌说道。
当一台特斯拉汽车使用Smart Summon功能(智能召唤)在停车场中完成导航,其产生的所有驾驶数据都将提交并存储在特斯拉云端的服务器上,与GPS点位数据库结合。走过这条路的车越多,数据样本量越大,Smart Summon的路线算法就越精细,进而完善车主的使用体验。
相比昂贵的激光雷达建图,特斯拉依旧选择了视觉为主的方案来实现自动化绘图,并且不需要任何场端改造就能完成这件事儿。
年轻选手:车端就够了
“只有不依赖场端,才能让方案适应更多的停车场。”
这一次,小鹏依旧站队特斯拉。从这家新造车企最新曝光的前向泊车视频来看,团队同样选择了单车智能的路径。小鹏自动驾驶产品负责人黄鑫表示:“首先你得让车智能起来,才能去看路和环境是否智能。而不是依靠大量的基础设施改造,把车变成一个被遥控的角色。”
在这队人看来,场端改造技术上看起来相当美好,商业模式却是个悖论,量产可能性极低。“场端改造的成本谁来掏呢?车厂买单最终也是消费者买单。”
这种产品逻辑也无限接近于L4级自动驾驶玩家的方案。在Momenta的测试车上,车云菌直接看到了整个实时建图过程,车辆通过深度学习算法提取视觉语义特征,使用SLAM技术自动生成基于语义的高精度地图。
这种车端与云端结合的自动建图能力,被视作方案规模化量产的关键,核心在于通过这种方式能够进行低成本的复制。只不过,创业公司没有特斯拉市场铺量的优势,先期只能将大部分工作交给团队的专业建图车队。
传统玩家:不能忘了场端
然而,在行业主流玩家眼中,整个停车系统不应该仅仅涉及到车端,还需要进行场端和云端的关联改造。
吉利汽车集团副总裁&CTO冯擎峰去年也拿出了一套自动泊车系统,其基于现有量产传感器配置,利用V2X技术,借助“云端”、“路端”、“停车场端”的辅助设施,以此100%实现自主泊车。吉利的思路是,由于利用了V2X技术,大量传感器可以通过在路端、停车场端部署,这样可以降低汽车上传感器的成本。
也就是说,这个名为“爬行者”的智能系统要融合汽车、网联、基础设施、政府和运营商的新生态的技术入口之一,基于L3级车端硬件的低成本技术路线助力,实现产品的快速落地。当时集团的规划是2021年量产,并实现全产品线配备,目前为止仍未有最新进展公布。
不只是吉利,“奔驰+博世”这个ACE组合的方案中,同样需要车端与场端进行硬件匹配。
车云菌之前也有机会实地体验了一把,发现在停车场内以及外部环境中,主要的硬件包括场地内的摄像头、本地服务器、互联服务器(比如手机)和进行信息交互的云端后台。对于车辆来说,需要配备的是制动系统(包含ESP)、电子驻车(EPB)、电动助力转向(包含EPS)、电子自动档杆、远程车辆启停这些功能,并未在自身传感器上进行改动或加装。
不过毕竟老牌大厂,突出一个不差钱。在整个地下车库的区域内,每隔几米就会有一个博世的激光雷达出现,而且进行了冗余设置,对范围内的区域重叠覆盖,即使有个别雷达失效也依然可以保证场地的正常使用。博世方面也承认,由于激光雷达的成本依然较高,后续大规模推广时还得将其换成普通雷达或摄像头等成本更低的硬件。目前具体方案尚未最终确定。
在车厂之外,科技巨头百度也表示支持这种车、云、图、场四端融合的方法。
按照百度Apollo的产品设计,车端负责中、近距离内环境感知、轨迹规划和车辆控制;云端用于接收车/场端环境感知信息,融合计算全局导航路线发送到车端,完成全局调度功能;图端则提供高精地图服务;场端最后完成涂装改造,提供中、远距离环境感知能力,以补强车端感知能力。
眼下Apollo Valet Parking首要进行的仍旧是车端改造工作。百度找到了威马,打算将Valet Parking软硬一体解决方案放在年底新推出的SUV上推向市场。
车云小结
两种路线孰优孰劣,我们暂且不做判断。AVP,自动代客泊车,也就是特斯拉口中的“逆向智能召唤”的落地优先级倒是可见一斑。
在功能上,AVP属于泊车辅助系统、ADAS(高级自动驾驶辅助系统)功能的升级;在技术上,则属于低速L4级自动驾驶。
从自动驾驶角度而言,封闭围栏内的低速行驶是业界公认的可以优先实现大规模商业化落地的场景,且暂时不会遇到法律法规的阻碍,AVP功能也就成了实现L4级自动驾驶的必经之路。
顺应技术整体商业化进程,自主泊车将是最先打通C端消费者与未来无人驾驶共享出行(Robo-taxi)行业的重要渠道。
道理放到特斯拉身上也一样。这些新功能的最终目标都是实现马斯克口中的全自动驾驶能力,以及组建一支自动驾驶出租车车队的计划。毕竟这位CEO早就公开承诺,要在今年为robotaxi准备好所有功能。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