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服务器开通后怎么挂在数据磁盘呢?

云服务器开通后怎么挂在数据磁盘呢?,第1张

的确是需要自己手动去挂载的,
详细的挂载数据磁盘的方法见下文:
----------------------------阿里云服务器硬盘挂载-------------------------------------
阿里云提供云服务器的硬盘由两块组成,
一块是系统盘,一块是数据盘,
默认数据盘是没有挂载的,如果要用到数据盘就需要自己手动挂载。
通过命令fdisk -l,
可以看到设备名为/dev/xvdb。
另外在挂载前要对硬盘(/dev/xvdb)分区和格式化。
分区使用命令fdisk,
格式化命令为mkfsext3。

windows下挂载硬盘是自动的,驱动是自带的,系统可以自动识别。
但有时候会因为软件冲突被自动禁用,或没有自动分配盘符,导致新硬盘看不到。
这时,可以按以下步骤 *** 作:
1)右键点计算机,属性,设备管理器,磁盘管理器,如有叹号的设备,右键点它把它卸载掉。如果有标着向下黑色箭头的磁盘,那就是被禁用了,就右键点击,启动它。然后刷新或重启电脑,一般就找到了。
2)如果设备管理器里没问题,那就是没自动分配盘符。右键点计算机,管理,磁盘管理,找到移动磁盘,右键点它,手工分配一个盘符。

虚拟化技术在企业私有云IT基础架构中仍然占据重要地位,同时,为了进一步提升应用效率,越来越多的生产环境也正在逐步变革,从以虚拟机为中心的架构向以容器和微服务为中心的云原生架构过渡,在这个过程中,存储如何有效支撑各种云主机应用与微服务应用,对于企业的私有云数据中心提出了新的挑战。

企业面临的问题

存储设施七国八制,硬件锁定缺少d性

多种云平台对于存储的要求各不相同,块/文件/对象存储对应不同类型的应用,对外提供不同的服务接口,一种存储设备无法满足多种类型的云平台存储需求,而且传统存储在扩展性方面不能满足云时代大规模云平台对存储在线d性扩容的需求,在可维护性方面则面临硬件架构绑定、运维复杂、难以维保等问题,而且这些问题会随着存储设备种类和数量的增多进一步放大。

业务调度变更频繁,资源不能共享

随着开发测试虚拟机以及容器、微服务平台在企业私有云平台的上线,大型企业的应用快速迭代、频繁发布对存储系统的支撑提出了严峻挑战,不同业务的数据保存在不同厂商的存储设备中,数据流动性差,不仅导致存储空间及性能资源浪费严重,数据灾备方案也很难统一化。

开源产品难以维护,不能实现企业级产品化

基于开源虚拟化技术的云平台如OpenStack为众多客户提供了快速构建私有云基础设施的能力,但是存储部分却不一样,开源的存储系统如Ceph虽然可以小规模部署试用, 但在大规模商用时会遇到很多问题:与硬件和企业级应用生态融合程度不高,严重依赖人工开发运维,在性能和服务质量方面不能满足核心业务的需求

杉岩私有云存储解决方案

杉岩私有云存储解决方案充分发挥了杉岩统一存储平台(USP)的云适配、开放等优势,支持各种复杂的应用负载,可灵活支撑私有云的虚拟化平台,如VMware、Citrix、OpenStack等虚拟化和云平台,以及通过Kubernetes软件一致性认证的所有容器云平台,如:Rancher、Openshift、Kubernetes等。

通过杉岩统一存储平台,用户可快速构建能够兼容所有主流虚拟化平台与容器微服务平台的统一存储资源池,面对各种虚拟机和微服务需求,池化的存储平台为大规模云环境提供了可靠的存储基础架构支撑,帮助用户从纷繁复杂的基础架构运维工作中解放出来,更关注于私有云上运行的业务本身。

客户价值

资源整合,链接企业信息孤岛

单资源池提供块、文件、对象多种存储服务,支持虚拟化平台和数据库应用;强大的存储资源生命周期管理能力,跨云平台在线迁移数据,实现数据共享和提高资源利用率;存储卷QoS等级和性能优先级在线调整,可根据企业资源和业务需求合理配置资源。

开放兼容,适配多种私有云平台

通过VMware VAAI和Citrix Ready认证,针对主流虚拟化平台优化I/O性能,大幅提升虚拟机访问的性能。通过OpenStack Cinder认证,可提供块和对象存储基础架构支撑支持容器平台CSI接口认证,为Kubernetes生态的容器应用提供块和文件存储服务。

智能管理,解决规模化运维难题

向导式安装部署和自助扩容配置,极大提升易用性和可维护性,管理自动化降低运维成本;针对大规模集群优化的可靠性管理,检测和修复硬盘软错误的专利技术,节约用户硬件投资。存储视角的管理功能,可视化展示主机、容器与存储的映射关系和性能监控协助管理员快速定位和解决问题。

1、打开 控制面板\所有控制面板项\网络和共享中心\更改高级共享设置。

2、在网盘里新建一个test文件夹,这个就是需要共享的文件夹,本次新建test文件夹,右击属性。

3、点开共享,添加一个everyone的权限。

4、标记成 读/写,点击共享。

5、用别的机器在网络里边找到这台机器,这个test就是我们刚才共享的文件夹。

6、也可以通过\\SHARED\test这样的命令在资源管理器访问你的共享文件夹,命令格式\\共享主机名\文件夹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z/1336026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21
下一篇 2023-07-2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