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中说的应用服务器的安装,配置,调试,指的是在什么系统上安装?常用的应用服务器有什么?

java中说的应用服务器的安装,配置,调试,指的是在什么系统上安装?常用的应用服务器有什么?,第1张

这里没有明确说明“应用服务器”是指服务器硬件还是软件或者两者皆有。
不论什么开发语言,涉及到服务端的,都需要服务器硬件和安装服务端软件。
首先需要安装服务器的 *** 作系统,不同的应用需要不同的 *** 作系统,Windows Server/Linux Server/AIX/Solaris等等。
安装好 *** 作系统后可能需要安装第三方的软件,比如数据库,jdk,gcc
最后是安装服务端软件。这里又分很多种,如果是java写的web应用,需要一个web服务器软件,tomcat、weblogic、bes……
如果是c/c++写的,一般直接解压、配置环境变量就可以运行。

一是架构完全不一样。
二是小型机一般都是专用的 *** 作系统。不同公司生产的小型机只能运行特定的 *** 作系统
三是小型机比服务器性能要强大很多,稳定性也比较好,年宕机只有几小时
四是小型机的价格会更贵

目前,服务器 *** 作系统主要有三大类:一类是Windows,其代表产品就是Windows Server 2003;一类是UNIX,代表产品包括HP-UX、IBM AIX等;还有一类是Linux,它虽说是后起之秀,但由于其开放性和高性价比等特点,近年来获得了长足发展。
下面,我们就选择其中的一些代表产品,进行逐一介绍。
Windows Server 2003
Windows Server 2003是微软针对服务器 *** 作系统的最新产品,其前期产品包括了Windows NT Server和Windows 2000 Server。Windows Server 2003简体中文版于2003年5月22日正式推向中国市场。
Windows Server 2003家族系列,包括了用户所希望的、用以支撑关键任务Windows Server *** 作系统提供的功能和特性,如高安全性、高可靠性、高可用性和高可扩展性。其版本包括:
Datacenter版(含32位和64位) 这是专为要求强伸缩性和高可用性的企业而建立的,它为建立用于数据库的关键任务解决方案、企业资源计划 (ERP) 软件、高容量的实时事务处理和服务器合并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企业版(含32位和64位) 该版本适合中型与大型组织的关键使用。
标准版 它面向中小型企业及部门级应用,重点加强了文件服务、打印服务与协同作业服务等基本功能。
Web版 专为快速开发、部署Web服务与应用程序的用户,提供Web托管与服务系统平台。
Windows Server 2003 是一个多任务 *** 作系统,它在Windows 2000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它能够按照用户的需要,以集中或分布的方式处理各种服务器角色。
其中的一些服务器角色包括: 文件和打印服务器,Web服务器和Web应用程序服务器,邮件服务器,终端服务器,远程访问/虚拟专用网络 () 服务器,目录服务器,域名系统 (DNS)、动态主机配置协议 (DHCP)服务器,Windows Internet 命名服务(WINS),流媒体服务器。
Windows Server 2003还能为用户提供五大有价值的好处:
1、便于部署、管理和使用。
熟悉的Windows界面,让Windows Server 2003的使用容易上手。有效的新向导简化了特定服务器角色的安装和日常服务器管理任务,即便是没有专职的系统管理员,也一样容易管理。另外,系统管理员还有一些新增和改进的功能设计,让部署活动目录更为容易。
2、安全的基础结构
Windows Server 2003使企业可以利用现有 IT投资的优势,并通过部署关键功能,如Active Directory服务中的交叉林信任以及NET Passport集成等,将这些优势扩展到合作伙伴、顾客和供应商。Active Directory中标识管理的范围跨越整个网络,有助于确保整个企业的安全。
3、企业级可靠性、可用性、可伸缩性和性能。
通过一连串的新功能和改进功能,包括内存镜像、热添加内存以及 Internet 信息服务(IIS)60 中的状态检测等,增强了可靠性。为了寻求更高的可用性,Microsoft 群集服务目前支持高达八节点的群集以及地理散布的节点,并支持从单处理器到 32 路系统的多种系统。
4、采用新技术,降低了TCO。
Windows Server 2003提供许多技术,以帮助企业降低拥有总成本 (TCO)。例如,Windows资源管理器使管理员可以设置服务器应用程序的资源使用情况(处理器和内存),并通过组策略设置来管理。网络附加存储(NAS)可以帮助用户合并文件服务。
5、便于创建动态 Intranet 和 Internet Web 站点。IIS 60 是 Windows Server 2003 中内置的 Web 服务器,它提供增强的安全性和可靠的结构。该结构提供对应用程序的隔离,并极大地提高了性能。
HP-UX
HP-UX是HP公司开发的UNIX *** 作系统,在业内享有盛誉。目前,其版本已升级到11i,并且有针对安腾处理器的11i v2和针对RISC处理器的11i v1两个型号。
HP-UX 11i v2为使用Itanium系统的用户提供了关键任务功能的完整套件。其中包括增强的可靠性、有效性和可维护性,Internet和Web应用服务,目录和安全服务,系统管理,64路性能可测量性。
该系统是业内能够向用户提供64路Itanium处理器性能可测量性和关键任务UNIX性能的 *** 作系统,可以应对市场中各种要求苛刻的应用程序。该系统还具有两套安全性套装工具,可以增强并简化HP-UX服务器的安全保护。它还提供了延伸的一系列功能,包括增强的单系统有效性和内存恢复。
该产品能够在体系结构上实现与HP-UX 11i先前版本数据、资源和二进制的完全兼容,从而为用户和应用程序开发商提供投资保护。HP-UX 11i v2还能够实现与Linux IA-32程序的资源兼容,以及与Linux基于Itanium处理器程序的二进位兼容。
HP-UX 11i v1则主要针对RISC处理器,它提供了广泛的分区、高可用性以及管理技术解决方案,并集成了Serviceguard、nPartitions、vPartitions和工作负载管理器。
IBM AIX 5L
目前可用的UNIX *** 作系统有很多,但只有一种包括了IBM在为全球客户创建业务解决方案中所获得的经验。而且它还通过实现与Linux之间的亲和关系,提供了对64位平台的支持。这就是IBM AIX 5L。
AIX符合Open group的UNIX 98行业标准,通过全面集成对32位和64位应用的并行运行支持,为这些应用提供了全面的可扩展性。它可以在所有的IBM p系列和IBM RS/6000工作站、服务器和大型并行超级计算机上运行。
通过在AIX 5L V52中引入动态逻辑分区(DLPAR),IBM为p系列系统提供了高级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功能。
虚拟服务器 DLPAR功能,使得用户能在一个单一p系列服务器上,运行AIX 5L和Linux的多个独立 *** 作系统映像成为可能。逻辑分区不需要与系统的组建模块(资源集合)的物理边界相一致。
DLPAR允许用户以更小的粒度从整个可用资源池中选择组件,从而能够增加运行的灵活性。利用DLPAR,用户可以在一个服务器的内部,创建多个虚拟服务器,并能够从活动分区中动态地添加和删除处理器、物理内存和I/O插槽。每个分区都与其它分区相隔离,而且每个分区都运行自己的AIX 5L V52 *** 作系统。
保持控制 AIX 5L V52使用了多种增强功能,可以帮助用户确保自己的关键应用,能够满足用户的期望。AIX 5L V52负载管理器(WLM)支持基于以天为单位时间的系统资源自动切换机制,允许在多个任务之间动态分配处理器周期、物理内存和磁盘I/O。管理员可以通过使用基于Web、直观的系统管理器图形界面,系统管理界面工具(SMIT)和AIX命令,方便地访问负载管理器。
集群管理 为实现快速同步和协调响应,集群环境要求节点之间能够进行全面的协作。AIX 5L使用基于AIX 5L的Linux软件和IBM集群系统管理器(CSM)支持和优化集群服务器的管理。CSM为指定p系列和IBM eServer x系列服务器的安装、配置、维护和更新,提供了一个单一的控制点。
Linux亲和性 AIX 5L与Linux之间的亲和性,可以帮助以速度更快、成本更低的方式,实现跨AIX和Linux平台的多平台集成解决方案。对于很多在Linux上开发或为Linux开发的应用,只需对源代码进行一次简单的重编译,它们就可以在AIX 5L上运行。IBM免费为用户提供一个用于Linux应用的AIX工具箱。
此外,AIX 5L还有一个扩展软件包。它对基本 *** 作系统的扩展,包括加密支持、一个用于阅读在线HTML出版物的浏览器、一个用于在线出版页服务的>C/S结构(Client/Server结构)是大家熟知的客户机和服务器结构。它是软件系统体系结构,通过它可以充分利用两端硬件环境的优势,将任务合理分配到Client端和Server端来实现,降低了系统的通讯开销。目前大多数应用软件系统都是Client/Server形式的两层结构,由于现在的软件应用系统正在向分布式的Web应用发展,Web和Client/Server 应用都可以进行同样的业务处理,应用不同的模块共享逻辑组件;因此,内部的和外部的用户都可以访问新的和现有的应用系统,通过现有应用系统中的逻辑可以扩展出新的应用系统。这也就是目前应用系统的发展方向。
C/S又称Client/Server或客户/服务器模式。服务器通常采用高性能的PC、工作站或小型机,并采用大型数据库系统,如ORACLE、SYBASE、InfORMix或 SQL Server。客户端需要安装专用的客户端软件。
传统的C/S体系结构虽然采用的是开放模式,但这只是系统开发一级的开放性,在特定的应用中无论是Client端还是Server端都还需要特定的软件支持。由于没能提供用户真正期望的开放环境,C/S结构的软件需要针对不同的 *** 作系统系统开发不同版本的软件, 加之产品的更新换代十分快,已经很难适应百台电脑以上局域网用户同时使用。而且代价高, 效率低。如我院使用的上海超兰公司“案件统计”管理软件就是典型的C/S体系结构管理软件。
一、C/S结构的优点
C/S结构的优点是能充分发挥客户端PC的处理能力,很多工作可以在客户端处理后再提交给服务器。对应的优点就是客户端响应速度快。缺点主要有以下几个:

只适用于局域网。而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移动办公和分布式办公越来越普及,这需要我们的系统具有扩展性。这种方式远程访问需要专门的技术,同时要对系统进行专门的设计来处理分布式的数据。

客户端需要安装专用的客户端软件。首先涉及到安装的工作量,其次任何一台电脑出问题,如病毒、硬件损坏,都需要进行安装或维护。特别是有很多分部或专卖店的情况,不是工作量的问题,而是路程的问题。还有,系统软件升级时,每一台客户机需要重新安装,其维护和升级成本非常高。

对客户端的 *** 作系统一般也会有限制。可能适应于Win98, 但不能用于win2000或Windows XP。或者不适用于微软新的 *** 作系统等等,更不用说Linux、Unix等。
二、、C/S架构软件的优势与劣势
(1)、应用服务器运行数据负荷较轻。最简单的C/S体系结构的数据库应用由两部分组成,即客户应用程序和数据库服务器程序。二者可分别称为前台程序与后台程序。运行数据库服务器程序的机器,也称为应用服务器。一旦服务器程序被启动,就随时等待响应客户程序发来的请求;客户应用程序运行在用户自己的电脑上,对应于数据库服务器,可称为客户电脑,当需要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任何 *** 作时,客户程序就自动地寻找服务器程序,并向其发出请求,服务器程序根据预定的规则作出应答,送回结果,应用服务器运行数据负荷较轻。
(2)、数据的储存管理功能较为透明。在数据库应用中,数据的储存管理功能,是由服务器程序和客户应用程序分别独立进行的,前台应用可以违反的规则,并且通常把那些不同的(不管是已知还是未知的)运行数据,在服务器程序中不集中实现,例如访问者的权限,编号可以重复、必须有客户才能建立定单这样的规则。所有这些,对于工作在前台程序上的最终用户,是“透明”的,他们无须过问(通常也无法干涉)背后的过程,就可以完成自己的一切工作。在客户服务器架构的应用中,前台程序不是非常“瘦小”,麻烦的事情都交给了服务器和网络。在C/S体系的下,数据库不能真正成为公共、专业化的仓库,它受到独立的专门管理。
(3)、C/S架构的劣势是高昂的维护成本且投资大。首先,采用C/S架构,要选择适当的数据库平台来实现数据库数据的真正“统一”,使分布于两地的数据同步完全交由数据库系统去管理,但逻辑上两地的 *** 作者要直接访问同一个数据库才能有效实现,有这样一些问题,如果需要建立“实时”的数据同步,就必须在两地间建立实时的通讯连接,保持两地的数据库服务器在线运行,网络管理工作人员既要对服务器维护管理,又要对客户端维护和管理,这需要高昂的投资和复杂的技术支持,维护成本很高,维护任务量大。
其次,传统的C/S结构的软件需要针对不同的 *** 作系统系统开发不同版本的软件,由于产品的更新换代十分快,代价高和低效率已经不适应工作需要。在JAVA这样的跨平台语言出现之后,B/S架构更是猛烈冲击C/S,并对其形成威胁和挑战。
三、C/S、B/S结构软件技术上的比较
C/S结构软件(即客户机/服务器模式)分为客户机和服务器两层,客户机不是毫无运算能力的输入、输出设备,而是具有了一定的数据处理和数据存储能力,通过把应用软件的计算和数据合理地分配在客户机和服务器两端,可以有效地降低网络通信量和服务器运算量。由于服务器连接个数和数据通信量的限制,这种结构的软件适于在用户数目不多的局域网内使用。国内目前的大部分ERP(财务)软件产品即属于此类结构。
B/S(浏览器/服务器模式)是随着Internet技术的兴起,对C/S结构的一种改进。在这种结构下,软件应用的业务逻辑完全在应用服务器端实现,用户表现完全在Web服务器实现,客户端只需要浏览器即可进行业务处理,是一种全新的软件系统构造技术。这种结构更成为当今应用软件的首选体系结构。e通管理系列产品即属于此类结构。
1,数据安全性比较。由于C/S结构软件的数据分布特性,客户端所发生的火灾、盗抢、地震、病毒、黑客等都成了可怕的数据杀手。另外,对于集团级的异地软件应用,C/S结构的软件必须在各地安装多个服务器,并在多个服务器之间进行数据同步。如此一来,每个数据点上的数据安全都影响了整个应用的数据安全。所以,对于集团级的大型应用来讲,C/S结构软件的安全性是令人无法接受的。对于B/S结构的软件来讲,由于其数据集中存放于总部的数据库服务器,客户端不保存任何业务数据和数据库连接信息,也无需进行什么数据同步,所以这些安全问题也就自然不存在了。
2,数据一致性比较。在C/S结构软件的解决方案里,对于异地经营的大型集团都采用各地安装区域级服务器,然后再进行数据同步的模式。这些服务器每天必须同步完毕之后,总部才可得到最终的数据。由于局部网络故障造成个别数据库不能同步不说,即使同步上来,各服务器也不是一个时点上的数据,数据永远无法一致,不能用于决策。对于B/S结构的软件来讲,其数据是集中存放的,客户端发生的每一笔业务单据都直接进入到中央数据库,不存在数据一致性的问题。
3,数据实时性比较。在集团级应用里,C/S结构不可能随时随地看到当前业务的发生情况,看到的都是事后数据;而B/S结构则不同,它可以实时看到当前发生的所有业务,方便了快速决策,有效地避免了企业损失。
4,数据溯源性比较。由于B/S结构的数据是集中存放的,所以总公司可以直接追溯到各级分支机构(分公司、门店)的原始业务单据,也就是说看到的结果可溯源。大部分C/S结构的软件则不同,为了减少数据通信量,仅仅上传中间报表数据,在总部不可能查到各分支机构(分公司、门店)的原始单据。
5,服务响应及时性比较。企业的业务流程、业务模式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企业不断发展,必然会不断调整。软件供应商提供的软件也不是完美无缺的,所以,对已经部署的软件产品进行维护、升级是正常的。C/S结构软件,由于其应用是分布的,需要对每一个使用节点进行程序安装,所以,即使非常小的程序缺陷都需要很长的重新部署时间,重新部署时,为了保证各程序版本的一致性,必须暂停一切业务进行更新(即“休克更新”),其服务响应时间基本不可忍受。而B/S结构的软件不同,其应用都集中于总部服务器上,各应用结点并没有任何程序,一个地方更新则全部应用程序更新,可以做到快速服务响应。
6,网络应用限制比较。C/S结构软件仅适用于局域网内部用户或宽带用户(1兆以上);而我们的B/S结构软件可以适用于任何网络结构(包括336K拨号入网方式),特别适于宽带不能到达的地方(例如迪信通集团的某些分公司,仅靠电话上网即可正常使用软件系统)。
四、C/S、B/S结构软件商业运用上的比较
管理软件是为企业服务的,企业选用管理软件不仅要从技术上考虑,还要从商业运用方面来考虑,下文将从商业运用的角度对两种结构的软件进行比较。
1,投入成本比较。B/S结构软件一般只有初期一次性投入成本。对于集团来讲,有利于软件项目控制和避免IT黑洞,而C/S结构的软件则不同,随着应用范围的扩大,投资会连绵不绝。
2,硬件投资保护比较。在对已有硬件投资的保护方面,两种结构也是完全不同的。当应用范围扩大,系统负载上升时,C/S结构软件的一般解决方案是购买更高级的中央服务器,原服务器放弃不用,这是由于C/S软件的两层结构造成的,这类软件的服务器程序必须部署在一台计算机上;而B/S结构(如e通管理系列)则不同,随着服务器负载的增加,可以平滑地增加服务器的个数并建立集群服务器系统,然后在各个服务器之间做负载均衡。有效地保护了原有硬件投资。
3,企业快速扩张支持上的比较。对于成长中的企业,快速扩张是它的显著特点。例如迪信通公司,每年都有新的配送中心成立,每月都有新的门店开张。应用软件的快速部署,是企业快速扩张的必要保障。对于C/S结构的软件来讲,由于必须同时安装服务器和客户端、建设机房、招聘专业管理人员等,所以无法适应企业快速扩张的特点。而B/S结构软件,只需一次安装,以后只需设立账号、培训即可。
其次,随着软件应用的扩张,对系统维护人才的需求有可能成为企业快速扩张的制约瓶颈。如果企业开店上百家,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就将是企业面临的巨大挑战之一。
抛开人力成本不说,一个企业要招到这么多的专业人才并且留住他们也是不可能的。所以,采用C/S结构软件必然会制约企业未来的发展。另外,大多数C/S结构的软件都是通过ODBC直接连到数据库的,安全性差不说,其用户数也是受限的。每个连到数据库的用户都会保持一个ODBC连接,都会一直占用中央服务器的资源,对中央服务器的要求非常高,使得用户扩充受到极大的限制。而B/S结构软件则不同,所有的用户都是通过一个JDBC连接缓冲池连接到数据库的,用户并不保持对数据库的连接,用户数基本上是无限的。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B/S结构的管理软件有着C/S结构软件无法比拟的优势。而从国外的发展趋势来看,也验证了这一点。目前,国外大型企业管理软件要么已经是B/S结构的,要么正在经历从C/S到B/S结构的转变。从国内诸多软件厂商积极投入开发B/S结构软件的趋势来看,B/S结构的大型管理软件势必在将来的几年内占据管理软件领域的主导地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z/1337012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23
下一篇 2023-07-2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