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获得最佳的安全性、性能和可靠性,建议您对用于 Apple 产品的 Wi-Fi 路由器、基站或接入点进行以下设置。
本文主要适用于网络管理员以及其他管理自己网络的人。如果您正在尝试加入某个 Wi-Fi 网络,以下文章中的某一篇应该会对您有所帮助:
关于隐私和安全警告
如果您的 Apple 设备显示关于 Wi-Fi 网络的隐私警告或弱安全警告,则这个网络可能会暴露您的设备信息。Apple 推荐连接到符合或超过本文所述安全标准的 Wi-Fi 网络。
为了确保您的设备能够安全可靠地连接到网络,请以一致的方式将这些设置应用到各个 Wi-Fi 路由器和接入点以及双频、三频或其他多频路由器的各个频段。
设置为 WPA3 个人级 提高安全性
设置为 WPA2/WPA3 过渡级 兼容旧设备
安全性设置定义了您的路由器所用的认证和加密类型,以及通过路由器网络传输的数据的隐私保护级别。无论您选择哪种设置,始终要设置一个高安全性密码加入网络。
请勿创建或加入使用已弃用的旧安全协议的网络。这些都不再安全,它们会降低网络可靠性和网络性能,并导致您的设备显示一条安全警告:
另外强烈建议不要使用关闭安全功能的设置,例如“None”(无)、“Open”(开放)或“Unsecured”(不安全)。关闭安全功能会停用认证和加密,并允许任何人加入您的网络、访问网络上的共享资源(包括打印机、电脑和智能设备)、使用您的互联网连接以及监控您访问的网站和通过您的网络或互联网连接传输的数据。即使安全功能只是暂时关闭或只对客人网络关闭,依然存在这种风险。
设置为 单个唯一名称 (区分大小写)
Wi-Fi 网络名称或 SSID(服务集标识符)是您的网络用来向其他设备标识自己身份的名称,也是附近用户在他们设备的可用网络列表中看到的名称。
请为您的网络选用唯一的名称,并确保您网络上的所有路由器对于支持的每个频段都使用相同的名称。例如,不要使用 linksys 、 netgear 、 dlink 、 wireless 或 2wire 等常见名称或默认名称,也不要为您的 24 GHz 和 5 GHz 频段取用不同的名称。
如果不遵循这一指导说明,设备可能无法可靠地连接到您的网络、网络上的所有路由器或者路由器的所有可用频段。而且,加入您网络的设备也更有可能遇到其他同名的网络,然后自动尝试连接到这些网络。
设置为 停用
路由器可能会配置为隐藏网络名称 (SSID)。您的路由器可能会错误地使用“closed”(关闭)表示隐藏,使用“broadcast”(广播)表示未隐藏。
隐藏网络名称并不能隐藏网络使其不被发现,也无法保护网络免受未经授权的访问。此外,由于设备搜索和连接 Wi-Fi 网络的方式,使用隐藏网络可能会暴露一些信息,而通过这些信息有可能识别到您和您所使用的隐藏网络(例如您的家庭网络)。正是因为这种隐私风险,当连接到隐藏网络时,您的设备可能会显示隐私警告。
为确保安全访问您的网络,请改用适当的安全性设置。
设置为 停用
启用这项功能后,路由器可设置为仅允许具有指定 MAC(媒体访问控制)地址的设备加入网络。出于以下原因,您不应依靠这项功能来防止网络受到未经授权的访问:
为确保安全访问您的网络,请改用适当的安全性设置。
设置为 启用
如有可能,请将您的路由器设置为有软件和固件更新可用时自动安装相应的更新。固件更新可能会影响您可用的安全性设置,还可以在路由器的稳定性、性能和安全性方面带来其他重要改进。
设置为 全部 (首选)、或 Wi-Fi 2 至 Wi-Fi 6 (80211a/g/n/ac/ax)
这些设置可分别用于 24 GHz 和 5 GHz 频段,能够控制路由器使用哪些版本的 Wi-Fi 标准进行无线通信。较新的版本可提供更佳的性能,而且支持更多的设备并行运行。
通常情况下,最好启用路由器提供的所有模式,而不是只启用这些模式中的一部分。所有设备(包括旧款设备)随后便可使用自身支持的最快无线模式进行连接。这也有助于减少附近的旧有网络和设备造成的干扰。
启用 路由器支持的所有频段
Wi-Fi 频段就像是一条可供数据流通的马路。频段越多,网络的数据承载能力和性能就越高。
设置为 自动
路由器的每个频段都分为多个独立的通信信道,就像马路上的车道一样。在将信道选择设置为自动后,路由器将为您选择最合适的 Wi-Fi 信道。
如果您的路由器不支持自动信道选择,请选取在您的网络环境中性能最佳的信道。信道的性能会因网络环境中的 Wi-Fi 干扰而异,其中可能包括使用同一信道的任何其他路由器和设备造成的干扰。如果您有多台路由器,请将每台路由器配置为使用不同的信道,尤其是当这些路由器彼此靠近时。
设置为 20 MHz - 适用于 24 GHz 频段
设置为 自动 或所有宽度( 20 MHz、40 MHz、80 MHz ) - 适用于 5 GHz 频段
信道宽度指定了传输数据时可用的“管道”大小。信道越宽,速度越快,但也更容易受到干扰的影响,并且更有可能干扰其他设备。
设置为 启用 (如果您的路由器是网络上唯一的 DHCP 服务器)
DHCP(动态主机配置协议)将 IP 地址分配给网络上的设备。每个 IP 地址可标识网络上的一台设备,并且使这台设备能够与网络和互联网上的其他设备通信。网络设备需要 IP 地址,就像电话需要电话号码一样。
您的网络只应该有一台 DHCP 服务器。如果在多台设备上(例如,在您的线缆调制解调器和路由器上)均启用了 DHCP,则地址冲突可能会阻止某些设备连接到互联网或使用网络资源。
设置为 8 小时 (适用于家庭或办公网络); 1 小时 (适用于热点或客人网络)
DHCP 租期是指将分配给某台设备的 IP 地址留给这台设备使用的时长。
Wi-Fi 路由器通常只有数量有限的 IP 地址可以分配给网络上的设备。如果分完了这些 IP 地址,路由器就无法为新设备分配 IP 地址,使得这些设备无法与网络和互联网上的其他设备进行通信。通过缩短 DHCP 租期,可让路由器更快地回收和重新分配不再使用的旧 IP 地址。
设置为 启用 (如果您的路由器是网络上唯一一台提供 NAT 的设备)
NAT(网络地址转换)可在互联网与您的网络之间转换地址。NAT 可以理解为公司的快递收发部门,这个部门负责将寄到这家公司街道地址的员工包裹分发到办公楼内的员工办公室。
通常情况下,只在您的路由器上启用 NAT。如果在多台设备上(例如,在您的线缆调制解调器和路由器上)均启用了 NAT,则产生的“双 NAT”可能会导致设备无法访问网络或互联网上的某些资源。
设置为 启用
WMM(Wi-Fi 多媒体)可确定网络流量的优先级,从而提高各种网络应用程序(如视频和语音)的性能。默认情况下,所有支持 Wi-Fi 4 (80211n) 或更高版本的路由器应该都会启用 WMM。停用 WMM 会影响网络上设备的性能和可靠性。
以下功能可能会影响您设置路由器(或连接到路由器的设备)的具体方式。
如果要从 iPhone、iPad、iPod touch 或 Apple Watch 连接到 Wi-Fi 网络,请了解如何在 iOS 14、iPadOS 14 和 watchOS 7 中使用私有 Wi-Fi 地址。
确保您的设备为 Wi-Fi 网络打开了“定位服务”,因为每个国家或地区的法规都对适用区域内允许的 Wi-Fi 信道和无线信号强度进行了规定。“定位服务”有助于确保您的设备可靠地发现和连接附近的设备,还能确保设备在使用 Wi-Fi 或依赖 Wi-Fi 的各项功能(例如“隔空播放”或“隔空投送”)时正常工作。
在 Mac 上:
在 iPhone、iPad 或 iPod touch 上:
无线运营商 Wi-Fi 网络是由无线运营商及其合作伙伴建立的公共网络。您的 iPhone 或其他 Apple 蜂窝网络设备会将这些网络视作已知网络并自动进行连接。
如果您在 Wi-Fi 设置中的运营商网络名称下方看到“隐私警告”,则表示一旦您的设备尝试加入冒充运营商 Wi-Fi 网络的恶意热点,您的蜂窝网络识别码就可能会暴露。要避免出现这种情况,您可以通过以下 *** 作来阻止 iPhone 或 iPad 自动重新加入运营商的 Wi-Fi 网络:
苹果的封闭系统,从信息保护技术上来说,是非常可靠的,外界想要黑进去的难度,在所有终端系统里来说,不是最大,也是前三。然而任何东西只要是人来 *** 作的,就不那么一定了。icloud对其他用户关闭,对于苹果服务器,则没有可能关闭,国家授意的后门肯定是有的,系统维护员的权限肯定是有的,想要查看你的信息,对于内部人员来说,是没有难度的。
不过安全本身就是个相对的概念,即便美国总统的住所和座驾,也只能谈安全级别,不能说绝对安全。总体而言,把隐私放在自己能控制的安全范围,肯定比放到云端让别人去代管,要安全得多。苹果12连接家里宽带显示低安全性可能是由于家里的宽带路由器安全设置较低所导致的。这种情况下,你可以尝试通过以下方法解决问题:
1 在路由器管理页面中将安全设置提高至中等或更高级别,例如开启WPA2加密、更改密码等。
2 尝试更新路由器的固件版本,以获得更好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3 如果以上方法无法解决问题,可以考虑重置路由器并重新配置它。在重新配置时,务必注意设置强密码和安全性较高的加密方式。
如果你尝试了以上方法仍然无法解决问题,可以考虑联系你的宽带服务提供商或苹果客服寻求进一步的帮助和支持。不建议轻易地进行恢复出厂设置,因为这会导致你的手机数据丢失。1、首先,苹果手机浏览器降低安全等级是需要打开浏览器,点击“选项”。
2、其次在下拉菜单中点击“internet选项”、在“internet选项”中选择”安全”项。
3、最后在”安全”项中选择”自定义级别”、在”重置自定义设置”里设置”安全级为低”。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