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通信维护和通信运营哪个好

5g通信维护和通信运营哪个好,第1张

中国的三大运营商分别获得了不同的5G频率,其中中国移动获得的是26G 49Ghz,电信和联通获得的是35Ghz,这里只能说三大运营商的频率是可有利弊,总体来看差距不大 。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的35Ghz,是目前全球成熟度最高的5G频率 。5G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各个产业链的链条 。
从5G目前全球使用的频率来看,35Ghz的商业化成熟度最高 。各国除了美国实验室最初研发5G,都是从这个频段开始的,全球的各个产业链的产品,也的确是35Ghz是最成熟的 。而且,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目前还在共建共享5G无线接入网,因为电信和联通使用的频率接近,其中中国电信获得是3400-3500Mhz,中国联通获得的是3500-3600Mhz,两家还可以在5G上开通35Ghz的CA(载波聚合) 。
当前在sub-6G上5G实现的最高速率46Gbps也就是在2100Mhz上达到的最快网速 。未来,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的5G网速,完成组网之后开启载波聚合,可以比中国移动要快一些 。中国移动的两个无线频率,商业化成熟度相对比较低,需要中国移动扶持相关的产业链链条 。中国移动获得的是2515-2675Mhz这160M外加上4800-4900Mhz这100M,共计是260Mhz 。
这两个频率,目前是商业化成熟度相对要低一些,这就需要中国移动拿出部分资金来引导相关上下游的产业链去研发培养支持这个频段的设备 。这对于中国移动来说,则需要付出一定的成本,不过好在中国移动资金更雄厚一些,这至少比当前培养TD-SCDMA要省钱的多了 。联通和电信的35Ghz,上行覆盖不足,所以组网上和26Ghz的基站相比,需要建设更多的5G基站 。
就现在的35Ghz的覆盖效果来看,虽然5G增加了Massive MIMO,但是覆盖能力还是不如当前的LTE主力的18Ghz,尤其是上行覆盖能力更弱一些 。而相比之下,中国移动的26Ghz由于无线频率更低,覆盖同等面积,要求同样的边缘速率,可以使用更少的基站来进行组网,总投资也会少一些 。而在初期,三大运营商同样基站密度不足的情况,中国移动的5G覆盖会相对的要好一些,尤其是在一些二三线这些基站密度都不是很够的情况下 。
中国移动获得了160Mhz的无线频率,可以在整个频段上动态分配频率资源,也可以做CA(载波聚合),相对的可以更灵活一些 。现在在4/5G协同组网技术之中,有一个4/5G动态频率分配的技术,可以在同一频段部署4G和5G,基站可以按照规则来动态的划分4G和5G使用的无线频率,这对于中国移动在4/5G融合组网方面,可以更加灵活一些 。
至于中国移动的49Ghz,目前还没有启动相关的建设,主要是在试验这个频段的可用性,未来可能会在室外做热点补充覆盖,或者是拿来做室内分布覆盖 。现在工信部又分配了3300-3400Mhz给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广电共建共享室内场景,移动也只能自己单干了 。总而言之,整体来看,中国的三大运营商的5G频率可以说是各有利弊,总体上来看这次三大运营商也没有哪个更吃亏一些

5G的推出为社会开启了一个充满无限可能性的新世界。5G不仅能改善网络连接,还可能实现曾经只有在科幻小说中才会出现的改变生活的技术进步。但是,尽管5G的速度和可用性一直为头条新闻所热议,了解5G早期采用者的新期望以及他们如何看待5G网络体验也很重要。
我们对26个市场的15-69岁的智能手机用户进行了超过30730次在线采访,这些市场有活跃的5G商业网络,也有不那么活跃的5G商业网络的市场。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服务提供商需要更多地意识到消费者想要通过5G实现什么,并在为消费者提供新体验方面更具创新性。在这个报告里,我们通过27个由消费者测试的用例,揭示了这些用例的商业化状态,并检验了消费者最看重并愿意为哪些服务付费。
主要调查结果:
1 在疫情形势下,消费者升级到5G的意愿仍在加速
到2021年,至少有3亿名智能手机用户可以使用5G。 到2020年底,如果知识缺口得以解决,则在拥有5G就绪型智能手机的智能手机用户中,采用5G的人数可能会增加22%。
2 5G触发使用行为的改变,开始取代Wi-Fi
与4G用户相比,5G用户每周多花两个小时使用云游戏,多花一个小时使用增强现实(AR)应用。 20%的受访者表示,他们在升级后减少了Wi-Fi的使用。
3 室内5G覆盖对消费者更重要
在推动满意度方面,5G早期采用者认为室内5G覆盖比速度或电池续航时间重要两倍。
4 早期采用者对5G速度感到满意,但希望有更多创新
70%的受访者对创新服务的可用性不满意,并期待新的应用利用5G。
5 消费者重视捆绑数字服务的5G套餐,愿意多支付20%到30%费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z/1337508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24
下一篇 2023-07-2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