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系统发展前景如何?

Linux系统发展前景如何?,第1张

Linux系统以安全、稳定、免费、高效、可自由更改源代码的特点,占据了1-2线城市90%以上的互联网企业以及移动互联网企业的系统应用。例如:百度、腾讯、阿里巴巴、淘宝网、京东商城、小米网、58同城、Sina、网易、滴滴打车、摩拜单车等都在大量使用Linux *** 作系统。
国外的企业更是对Linux情有独钟,谷歌、Facebook、亚马逊等,毫不夸张地说,只要你能随口说出来想到的公司后台几乎都在使用Linux系统(包括Windows的厂商微软公司也在亲近Linux系统),我们使用的手机、平板等大多都在使用Linux系统(安卓版),苹果系列产品也都是类Linux系统(Unix),可见Linux系统的应用之广,可以预见未来至少是10年,Linux将是服务器端最火、应用最广的 *** 作系统,没有之一,中国国家也在大力扶持Linux系统,例如江苏3000所中小学开始普及Linux系统。
再举个例子,大家使用淘宝、京东购物,使用百度、谷歌搜索,看起来网站界面很简单,实际上网站背后都是由数千到上万台、甚至10万台服务器来完成的,这也是企业为什么需要运维工程师的原因。
关于Linux系统发展前景如何,青藤小编就和您分享到这里了。如果你对大数据工程有浓厚的兴趣,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对你有所帮助。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数据分析师、大数据工程师的技巧及素材等内容,可以点击本站的其他文章进行学习。

施耐德电气针对数据中心建设表示既要实现数据中心节能,又要保证数据中心的碳排放最小化,针对数据中心用户的需要提出了解决的方案,借助施耐德电气的管理软件、专业服务及参考设计库为用户实现可预测的性能、更快速的部署、全生命周期的可扩展性和灵活性。

云计算的发展,使IT资源利用效率提升,使用云服务帮助企业节约成本,专注于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受欢迎程度和重要性也不言而喻。云计算起源于美国,但中国后来居上,在阿里、百度及腾讯等互联网巨头带领下,加上政策的高度支持,云计算在我国快速发展,规模不断扩大。

中国云计算行业发展现状

——产业链全景图

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是一种按使用量付费的模式,这种模式提供可用的、便捷的、按需的网络访问,进入可配置的计算资源共享池(资源包括网络,服务器,存储,应用软件,服务),这些资源能够被快速提供,只需投入很少的管理工作,或与服务供应商进行很少的交互。云计算包括三个层次的服务: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平台即服务(PaaS)和软件即服务(SaaS)。

云计算产业链的核心是云服务厂商,海内外主要的厂商有亚马逊、微软、谷歌、Facebook、苹果、阿里、腾讯等互联网转型企业,提供d性计算、网络、存储、应用等服务。互联网数据中心(IDC)厂商为之提供基础的机房、设备、水电等资源。基础设备提供商将服务器、路由器、交换机等设备出售给IDC厂商或直接出售给云服务商,其中服务器是基础网络的核心构成,大约占到硬件成本的60%-70%。CPU、BMC、GPU、内存接口芯片、交换机芯片等是基础设备的重要构成。光模块是实现数据通信的重要光学器件,广泛用于数据中心,光芯片是其中的核心硬件。云计算产业最终服务于互联网、政府、金融等广大传统行业与个人用户。

——起步较晚,发展空间广阔

相比美国,中国云计算起步较晚,目前处于快速增长阶段。美国早在2005年前就已提出云计算相关概念,后三年由于技术驱动,应用领域逐步普及。中国相对美国发展晚5年,于2007年以后以美为师开始发展云计算,2009年后政策不断出台高度支持,使云计算得到广泛应用。

2007年以来,中国云计算的发展先后经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市场引入阶段,云计算的概念刚刚在中国出现,客户对云计算认知度较低;第二阶段为成长阶段,用户对云计算已经比较了解,并且越来越多的厂商开始踏入这个行业;第三阶段是成熟阶段,这个时候云计算厂商竞争格局已经基本形成,厂商们开始从更加成熟优秀的解决方案入手,SaaS模式的应用逐渐成为主流;第四个阶段是高速增长阶段,在这个阶段我国云计算市场整体规模偏小,落后全球云计算市场3至5年,且从细分领域来看,国内SaaS市场仍缺乏行业领军企业。

近年来,全球云计算市场规模呈现稳步上升趋势。2019年,以IaaS、PaaS和SaaS为代表的的全球公有云市场规模达到1883亿美元,增速2086%。在政策推动与市场需求的刺激下,分析认为,未来几年云市场的强劲发展势头有望保持下去,平均增长率约为18%左右,2020年全球云计算市场规模将达到2253亿美元左右。

注:根据Gartner统计口径,此处云计算为公有云服务市场,下同。

根据全球领先的信息技术研究和顾问公司Gartner预测,2020年全球IT支出总额预计将达到34万亿美元;中国IT支出总额预计将达到277万亿人民币。从全球和中国云计算市场占IT支出比重来看,中国占比低于全球水平。中国云计算市场未来仍有较大的赶超空间。

——市场规模:受益于全球云市场发展+政策推动 市场规模快速增加

近年来,国务院、工信部等部门发布一系列云计算相关法规标准,一方面将用于指导云计算系统的设计、开发和部署,另一方面更是规范和引导云计算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云计算服务能力水平(尤其是云计算安全方面)、以及规范市场秩序等。

十三五期间,国务院、工信部、发改委等提出推动中小企业业务向云端迁移、实现百万家企业上云以及《云计算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年)》等规划,计划云计算服务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云计算在制造、政务等领域的应用水平显著提升。央行则提出《中国金融业信息技术“十三五”发展规划》、《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规划(2019—2021年)》等规划,加快云计算金融应用规范落地实施。

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鼓励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数字技术,在应急管理、疫情防控、资源调配、社会管理等方面更好发挥作用。

在我国,云计算市场从最初的十几亿增长至目前的千亿规模,行业发展迅速。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披露的数据显示,2017-2019年期间,我国云计算行业的市场规模增速均在30%以上,呈高速增长态势。2019年,我国云计算市场规模达1334亿元,同比增长386%。未来,受益于新基建的推进,云计算行业仍将迎来黄金发展期。

注:此处市场规模为公有云和私有云市场总计。

——企业应用情况:应用率持续提升

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的云计算发展调查报告,2019年我国已经应用云计算的企业占比达到661%,较2018年上升了75%。其中,采用公有云的企业占比416%,同比提高了52%;私有云占比为147%,同比小幅提升;有98%的企业采用了混合云,同比提高了17%。

据中国信通院调查统计,95%的企业认为使用云计算可以降低企业的IT成本,其中,超过10%的用户成本节省在一半以上。认为成本降30%以下的用户占比最大,达到60%。此外,超四成的企业表示使用云计算提升了IT运行效率。可见,云计算将成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要素。

中国云计算行业竞争格局

——细分市场竞争格局:公有云首次超过私有云

从细分市场来看,2016-2019年,公有云市场占比逐年提升,2019年为5165%;私有云市场占比逐年下降,2019年为4835%。2019年我国公有云市场规模达到6893亿元,私有云市场规模达到6452亿元,公有云市场规模首次超过私有云。

从公有云细分市场来看,与全球发展现状不同的是,目前,我国云计算以IaaS(基础设施即服务)市场的发展最成熟。2019年,我国公有云laaS市场规模达到4526亿元,较2018年增长了674%,占公有云市场规模比重达6566%,预计未来受新基建等政策影响,laaS市场会持续攀高。同时,参考全球云计算市场发展现状,我国SaaS(软件即服务)市场将有极大的发展潜力,2019年,公有云SaaS市场规模达1948亿元,同比增长342%。

——企业竞争格局:阿里云份额上升

根据Gartner发布的最新云厂商产品评估报告,作为国内唯一入选的云厂商,阿里云在计算大类中,以923%的高得分率拿下全球第一,并且刷新了该项目的历史最佳成绩。此外,在存储和IaaS基础能力大类中,阿里云也位列全球第二。

从全球公有云IaaS头部厂商市场份额来看,由于IaaS模式需要投入大量资本开支和研发投入,生态、规模效应显著。全球top
4格局稳定,亚马逊、微软、阿里、谷歌市场份额从2018年的753%提升到2019年77%。其中,阿里云全球市场份额从2018年的77%上升至2019年的91%,进一步和拉开与第四名谷歌的差距,挤压亚马逊的份额。

从中国公有云IaaS厂商份额来看,阿里云、天翼云、腾讯云占据公有云IaaS市场份额前三,华为云、光环新网(排名不分先后)处于第二集团;阿里云、腾讯云、百度云、华为云位于公有云IaaS市场前列。

中国云计算行业发展前景及趋势分析

——发展趋势:助力“新基建”及企业数字化转型

2020年是又一个新十年的开端,无论是如火如荼的“新基建”、稳步推进的企业数字化转型,还是突如其来的疫情,都将云计算发展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未来十年,云计算将进入全新发展阶段,具体表现为:

——发展前景:市场规模高速增长

根据中国信通院数据预测,我国公有云市场2020-2022年仍将处于快速增长阶段,私有云未来几年将保持稳定增长。据此,前瞻预计2020年我国云计算整体市场规模将达到1782亿元左右,到2025年市场规模有望突破5400亿元。

更多数据来请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云计算产业发展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大数据市场规模不断提升增加了我国隐私数据监管的难度

根据中国信通院数据显示,2016-2019年我国大数据市场规模呈不断上升趋势。大数据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用常用软件对内容进行抓取和处理的数据集合,不同于传统的数据抓取方式,在大数据环境下,80%以上都是非结构化数据通常采用非关系型数据库(NoSQL)存储技术完成对大数据的抓取、管理和处理。

而非关系型数据库目前尚无严格的访问控制机制及相对完善的隐私保护工具,现有的隐私保护技术,如去标识化、匿名化技术等,多适用于关系型数据库。

因此,大数据环境下,传统的数据监管技术已经失效,目前我国较难以对大数据进行监管。此次滴滴事件就是利用“滴滴出行”APP对用户信息进行了大数据抓取。

加紧完善大数据安全问题

此次滴滴事件主要在“滴滴出行”APP上利用大数据抓取客户隐私数据,在赴美IPO后导致数据泄露。未来,我国或将更加重视大数据安全问题,积极构建大数据安全综合防御体系、强化大数据平台安全保护、完善数据安全技术体系、加强隐私保护核心技术产业化投入,避免类似于此次滴滴事件再次发生。

网络安全市场规模将会进一步提升

滴滴事件之后,我国将会更加重视网络安全的发展。未来,随着《密码法》、《网络安全审查办法》等网络安全领域法律法规政策文件不断出台、加速制定,信创市场需求加速释放,有望推动市场进入稳定增长期;并且“新基建”加速建设必将催生和引领新的网络安全需求,形成可观的增量市场。前瞻预计,未来网络安全市场将保持15%增速,到2026年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3937亿元。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网络安全行业发展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主要工作就是机器上下架和装系统,有时候换个硬件,最多配个交换机什么的,每一块都涉及的很浅,入门可以,长做没意义,况且idc运维很多要倒班对身体不好。
无线网络优化未来发展方向探讨
网络优化工作是网络质量的重要保障,是核心运营的组成部分。针对无线网络优化未来发展方向有以下几方面的观点。
1 扎实的基础工作是网络性能的根本保障
定期的网络评估测试、准确的工程参数、快速的投诉处理以及精确的网络规划等是网络优化的基础性工作,做好这些工作才能为网络性能提升提供有力支撑。由于基础工作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繁重繁琐,往往造成了基础工作的不到位。随着技术的进步还发展,基于大数据、物联网、新型工具等手段,现在针对基础工作可以有更高效和准确的解决方案。
a) 网络评估测试
基于MR的精确定位技术的发展,利用MR对网络进行覆盖评估的准确性大大提升,同时虚拟路测技术的出现,多厂家MR覆盖评估的引入,为网络评估拓展了更多维度、提供了更高效更准确的方式,基于后台数据的网络质量评估必将成为未来的趋势。
b) 统一天馈系统管理
基站天线方位角、下倾角、横滚角、经纬度、海拔、挂高等工参的获取和调整是网络优化的核心。现在主要依靠人力来完成, *** 作繁琐效率低,数据误差大且容易受特殊场景影响并且施工风险大。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利用物联网采集天馈的工程参数,实现天馈工程参数的“可管、可调、可视”成为可能。
c) 快速投诉处理
快速的投诉处理是发现网络问题,提升用户感知的必备手段,基于网管数据的分析、便携测试设备的应用,可以有效的实现网络投诉的快速定位和处理解决。
d) 自动网络规划选点
业务的发展对于网络深度覆盖的需求越来越高,对于网络规划的准确性、及时性也提出更高的需求。基于MR的深度覆盖评估以及自动规划选点的技术也应运而生。
在基础网络优化的创新应用以及变革等方面中兴通讯有意愿也有能力配合运营商进行相关的研究及实践。
2 大数据网优平台是网络优化效率提升必由之路
激烈的市场竞争对网络优化提出了效率提升的要求,集中化、智能化、自动化成为网优的发展方向,而要实现这些必须依赖大数据网优平台的应用。
a) 自动网络优化平台
网络规模越来越大,网络结构越来越复杂,单纯依靠优化人员来完成网络优化已经不适应现有网络的需求。汇集了网管、MR/CDT、测试、话单以及工程参数等数据的平台,结合以往优化积累的算法的网优平台将会大大降低网优的复杂度,提升网络优化的效率。
b) 端到端定界定位功能
数据业务的快速的发展,业务种类的多样,导致未问题出现在网络的各个环节,对于端到端的问题定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全流程的话单关联,深入相关性分析可能引入问题的网元,并针对话单细节分析找到问题根因,实现端到端的问题定界定位是未来的趋势。
c) 自动派单管理系统
传统的网优问题处理流程是层层传递的,中间环节多,处理时间长。基于大数据的网优平台对网络数据的自动分析、自动派发工单并对处理结果进行自动验证,完成网络问题处理的闭环,可以有效的支持网络优化的集中化和自动化工作。
3 全面的创新应用是网络质量不断提升的重要支撑
针对各个网元、不同场景、不同应用进行全面的工作,在常规的工作外,还需要借助于设备厂家在新设备、新功能、新算法等方面与运营商共同开展创先的工作,来满足一些疑难问题的解决,从而为网络质量的不断提升提供重要支撑。
a) 新设备应用
网络的覆盖、容量保障不是单纯一类设备可以完成的,针对不同场景、不同应用设备厂家针对性的开发了系列的新型设备,将新型设备与网络实际情况进行结合,创新的应用,从而保障网络性能的不断提升。
b) 新功能新算法开发应用
充分挖掘现网的潜力,针对一些疑难问题进行创新的功能开发,一些新型算法的研究,可以有效的解决网络问题,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 全员参与的网优模式变化
现有的网络优化模式主要是由运营商主导,设备及服务厂家参与的模式,在很多方面遇到了物业协调困难、成本高昂、活力不足的困难。随着技术和社会的发展,全社会参与到网络建设和优化中来成为一种可能,通过全民的参与能有效的降低优化成本,解决疑难问题并为网络优化拓展全新的领域。
a) 参与网络建设解决深度覆盖问题
现在网络深度覆盖问题的解决存在物业协调困难、建设成本高、无法直接覆盖最终用户等难题。随着Smallcell的发展,由用户自建覆盖家庭或特定场所成为可能,这样既规避了物业协调的难题,也做到了对最终用户的精准覆盖。
b) 终端主动参与网络测试
智能终端的功能强大,完全满足对网络测试的需要,通过将测试的功能在智能终端上部署,实现终端主动测试,快速的评估网络质量、发现网络问题,对网络优化提供良好的支撑。
c) 引入社会力量进行应用的开发
将网络中数据进行挖掘,实现用户、业务、地理、终端、网络等维度API的调用能力,引入全社会力量参与到应用开发,为数据的挖掘应用,网络优化效率的提升提供帮助。
5 数据挖掘和应用是未来业务拓展重要方向
这是一个大数据的时代,运营商手中海量的数据经过数据挖掘和处理除了对自身的建设维护以及市场拓展提供支撑之外,还可以应用到其他行业,拓展运营商的市场方向。
a) MEC为数据应用
利用在网络边缘计算(MEC)开放网络能力,部署计算和存储设施,有效的助力运营商与第三方企业建立合作,推进垂直行业应用,提升网络价值。
b) 数据挖掘的行业拓展
利用大数据挖掘技术,将客户位置、行为、消费能力,兴趣搜索等OBM域等数据进行关联分析,通过事件驱动覆盖客户的潜在需求。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z/1339145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27
下一篇 2023-07-2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