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谷蒲公英:仙童曾经培养英特尔、AMD、苹果

硅谷蒲公英:仙童曾经培养英特尔、AMD、苹果,第1张

仙童半导体公司就象个成熟了的蒲公英,你一吹它,这种创业精神的种子就随风四处飘扬了。”这是苹果公司联合创始人乔布斯早年满怀敬意,对仙童半导体公司的评价。

八个天才的叛逆

“叛逆!你们这群叛逆!”

1957年的一天,诺贝尔物理奖得主威廉姆肖克利在接到包括罗伯特诺伊斯、戈登摩尔等八位年轻学者的辞职信时,勃然大怒,把他们臭骂了一顿。年轻人们面面相觑,但还是义无反顾地离开了他们曾经的“伯乐”,离开了肖克利半导体实验室。肖克利后来接受媒体采访时,怒气稍平,口气改了一下,把他们称为“八个天才的叛逆”。

肖克利对包括诺依斯、摩尔在内的这八位年轻学者有知遇之恩。诺依斯曾回忆接到肖克利的邀请电话时说:“那就像是接到上帝打来的找你的电话,肖克利是半导体电子业界最重要的人物,能帮他工作就像是能加入职业棒球大联盟一样,表示你的能力受到肯定。”

当然这些年轻学者本身也个个才华横溢,他们一起的努力成就了肖克利半导体实验室的辉煌。肖克利曾称他们为“我的博士级生产线”。

也许正所谓“同患难易,共富贵难。”1956年12月,肖克利获得了诺贝尔奖后,局面发生了变化。肖克利曾说他接受诺贝尔奖时感觉自己是丘吉尔,实验室里的年轻学者以为这是肖克利的玩笑话,但实际上这是肖克利内心的真实写照。

在专利署名上,肖克利曾说专利只能署一位发明者的名字,“灯泡只能顶在一个人的头上。”但是,在下属进行重大专利申报时,肖克利总将自己列为共同发明人。

肖克利的态度有时让人无法承受,譬如他有一次责问一个年轻学者:“你在哪所学校读书?你确定自己真的上过学吗?这么简单的东西你竟然不懂?!”

在诺依斯眼里,肖克利开始变得自大和行为古怪。当时诺依斯也已成名,在业界有着良好的声誉,而肖克利却对他的工作产生了猜疑,请求贝尔实验室重新检测他所做的实验数据,这让诺依斯无地自容。诺依斯说:“这里真的需要我吗?如果他可以让贝尔实验室解决我目前所要解答的问题,那么我在这里是否无足轻重呢?”

实验室气氛异常压抑,知情人后来回忆说,肖克利获奖后的数月内,实验室像一个“精神病院。”戈登摩尔曾说:“当实验室里出现一件小事故后,肖克利会要求我们用测谎仪来测试谁说了谎,谁又是无辜的。”作家大卫卡普伦曾评价肖克利是“物理天才,但却是个管理白痴。”

不满在酝酿,一些人暗地里串联,准备出走,自行创业,后来成为这个“叛逆”小组领头羊的诺依斯却是最后一个加入的,这埋下了下一场“叛逆”的伏笔。

这个小组向一家投资公司发去一封信,称:“我们这个团队经验丰富,技能多样,精通物理学、电子学、工程学、冶金学和化学领域。”并表示他们会在半导体领域开展业务。这封信辗转到了仙童照相和仪器公司的老板、同时也是IBM当时最大股东的谢尔曼费尔柴尔德手中,他慧眼识珠,决定投资。

1957年9月19日,仙童半导体公司成立。

冷战背景下的仙童快车

1958年1月,在美苏冷战的背景下,美国开始建造B-70轰炸机,这种飞机当时被称作“有人驾驶导d”,IBM负责为飞机生产导航计算机,但IBM缺少用于计算机制造的硅晶片。仙童半导体公司获悉这个消息后,让费尔柴尔德说服IBM给他们一个机会。

IBM的工程师们起初对仙童公司有疑虑,但是他们被告知:“你们最大的股东在这些年轻人身上投资了100多万美元,所以应该信任他们。”不久,仙童公司得到了IBM的金额为15万美元的第一份合同。

合同金额虽然不大,但这是来自蓝色巨人的啊!仙童公司一炮打响,业务开始蒸蒸日上。喜欢搞科研的诺依斯,起初婉拒了担任公司领导之职,但母公司也没有安排其他人来领导,诺依斯也就成为事实上的负责人。在他的运筹下,公司业务得以迅猛发展,同时,其一整套制造晶体管的平面处理技术也日趋成熟。

当时,仙童公司里的科学家赫尔尼已把硅表面的氧化层挤压到最大限度,并形成制造晶体管的独特的平面处理技术,这让硅晶体管批量生产成为可能。“用这种方法既然能做一个晶体管,为什么不能做它几十个、几百个,乃至成千上万呢?”1959年1月23日,诺依斯在日记里兴奋地记录了这一切。随后,仙童公司的半导体流水线很快成型。

一切都有条不紊,但随后发生了一件让诺依斯恼怒的事。1959年2月,德克萨斯仪器公司的工程师基尔比准备申请集成电路发明专利。消息传来,自认为在集成电路发明上领先的诺依斯十分震惊,他认为基尔比的方法看起来是像用蛮力,把一块半导体做成某种形状,使之产生一些电阻区域,再用导线将这些区域连接,这需要通过大量的手工劳动才能实现,很笨拙。而诺伊斯评价自己的技术是在“懒汉式思维”的指导下, 摒弃了用导线联接电子零件的费事模式,一切从简,因此便于大规模流水线式的生产制造。

仙童公司也向美国专利局申请了专利。为争夺集成电路的发明权,两家公司开始旷日持久的争执。法院最后采取了一种和稀泥的做法,判决集成电路是一项同时的发明。基尔比被誉为“第一块集成电路的发明家”,而诺依斯则被誉为“提出了适合于工业生产的集成电路理论”的人。

集成电路的出现,使得原先占地一百七十多平方米的庞大计算机,可用只有火柴盒大小的一块微处理器所代替。集成电路诞生初期,价格高昂贵,1961年春天时,一块集成电路市面价格高达120美元,这让普通的用户望而却步。但当时,美苏两国正展开太空间角逐,肯尼迪总统要求宇航局要把美国宇航员送上月球,承载宇航员的阿波罗飞船上的计算机上采用了仙童公司上百万块集成电路,这给这家公司带去了滚滚财源。随后,军用市场的扩大带动了民用市场的拓展,1964年,集成电路有了第一次民间应用:Zenith公司将它用到了助听器上。

仙童半导体公司在商业上取得了成功的同时,八人小组在技术研发上继续保持着实验室般的严谨,学术造诣仍然保持着很高的水准。

1965年的一天,摩尔从硅晶体车间归来,回到办公室,坐下来,取过一把尺子,用笔在一张纸上画了一张草图,并以此为核心写了一篇文章。这篇刊在《电子》杂志上的文章后来被归纳为众所周知的摩尔定律:当价格不变时,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晶体管数目,约每隔18个月便会增加一倍,性能也将提升一倍;或者说,每一美元所能买到的电脑性能,每隔18个月将翻两倍以上。

“捷下万仞冈,俯身试擎旗。”到了1967年,仙童营业额已接近2亿美元,这在当时来说是成绩辉煌。仙童在业界的影响力也与日俱增,据那一年进入公司的虞有澄博士(后来曾任英特尔公司副总裁)回忆说:“进入仙童公司,就等于跨进了硅谷半导体工业的大门。”

滋生的不满导致决裂

“如果诺伊斯爬到船上,他一定会成为船长。”

创业八人组的一位成员曾这样不无嫉妒地评价作为公司管理者的诺依斯,一位成员在打印公司员工名单时,将另外七名创始人的名字按照字母顺序排列,唯独诺依斯例外,把他放在最后面,暗示诺伊斯是最后一位加入他们“叛逆”团队的。

这种心结自公司成立时就出现了,不过,初期暂无大碍,因为一方面是飞速发展的经营业绩暂时掩盖了这一切,另一方面是因为诺伊斯崇尚简单和效率,对另外七名创始人的管理采取了无为而治的办法。而且诺伊斯本人比较低调,他没有豪华的个人办公室,没有司机,没有专门的停车位。

作家史蒂芬科维说过:“获得道德威信的唯一办法,就是展现你的品质与贡献,以值得人们信赖和信任的方式生活。”

对创业小组的无为而治并不意味着公司的管理毫无章法,在诺伊斯的指导下,公司建立了一套严格的流水线管理制度。在流水线上, 穿着统一的绿色尼龙服装的女工,除了两次短暂的休息和午餐时间外,中间不允许站起来,要去洗手间,也必须获得批准。有的女孩子为了中间能休息一下,只好谎称头疼。不过,这些女工认为在薪酬和福利非常优厚的仙童工作很体面。

半导体制造业不仅需要工程师的精心设计,也需要流水线上工人的熟练 *** 作。诺依斯认为流水线上的工人比精密的设备更重要,所以他力图在公司打破有形的等级差别,他让管理层和员工共用一个无差别的食堂。他还在周末举办经理与员工同时参与的咖啡座谈会,努力形成良好的团队氛围。诺依斯的这些举措在当时的美国企业中也是比较超前的。

一切看起来都很完美,但到了60年代中期,仙童半导体公司开始面临危机。首先是半导体市场的蓬勃发展,让仙童的创始八人组成员和核心骨干面临着一个选择:即做一个普通员工还是创办自己的公司,许多人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他们称前者“乏味”,后者充满着“鲜血的味道”。管理学家巴纳德在《经理人员的职能》一书中曾提到:“人们选择是否参加某一特定的协作关系时,以下列两点作为依据:(1)当时的目标、愿望和推动力;(2)个人认识到的在他之外的其他可供选择的机会。个人受到以上两点的影响和支配而修正自己的行动,组织则由修正后的个人行为而产生。”

其次是仙童母公司开始更多地插手仙童半导体公司的经营,把他们的利润大量抽走,而诺依斯认为应该把钱更多地投入到电子半导体领域,双方矛盾开始出现。

最后是母公司对他们的某种居高临下的傲慢所带来的隔阂。一次,诺依斯坐飞机到母公司参加一场会议,当时下大雪,住在旅馆的他找不到车,只好徒步顶风冒雪去赴会。当他精疲力竭地赶到会场,却发现会议室内空无一人。诺依斯多年以后对此事耿耿于怀,称他千里迢迢冒雪而去,而母公司的高管们却畏缩在温暖的家里不肯迈出家门。

1968年8月,诺伊斯与摩尔、格鲁夫一起辞职,离开仙童。

他们三人首先去拜访风险投资家阿瑟罗克,只带着几页简陋的业务计划书。罗克没有细看那份计划书,他认为其中最有含金量的几个字就是“鲍勃诺伊斯”,于是很快就答应为他们投资250万美元。

后来,罗克回忆他可没有为天使投资人准备繁文絮节的项目建议书,他认为只凭诺伊斯的声誉就已经足够了,于是只发出一份内容只有一页半的简单通知,甚至许多人在看到它之前,就踊跃地把钱投了过来。

诺伊斯、摩尔、格鲁夫这次创办的就是英特尔公司。公司起初计划取名为摩尔-诺伊斯(Moore Noyce)电子公司,但在英文里,Moore Noyce听起来会让人误以为是“more noise”(更多的噪音), 因此他们从Intelligence(智慧)中取材,其名为Intel。也有种说法,称Intel 是“集成电子”(INTegrated Elcetronics)的缩写。

散落种子后的蒲公英风华不再

“AMD是硅谷的中心。英特尔和国家半导体公司只能靠边站,而前方是由枯枝支撑的公司,自然是暗指仙童。很远处,才隐约屹立着摩托罗拉和德州仪器。”70年代初,在创始人杰瑞桑德斯的授意下,AMD公司推出了这样一个满含争议的动画片广告。对于仙童公司,桑德斯也一直怀恨在心。

年轻的桑德斯的梦想曾是成为一位明星,挣很多的钱,有漂亮女人相伴,但早年打架留下的歪鼻子使这个梦想成为泡影。他转而做推销员,在摩托罗拉当销售经理时脱颖而出,被业界认为是一等一的推销高手,于是很快被挖进了仙童公司。

仙童公司是桑德斯的英雄用武之地,他升迁很快,薪酬丰厚,但是生活仍入不敷出,因为他花钱似流水。他说金钱是人一辈子的纪录。

在诺伊斯、摩尔、格鲁夫一批骨干离开仙童去创办英特尔时,作为仙童销售高管的他仍不想走,其分管的销售团队也很稳定。可是不久莱斯特霍根博士接管了仙童公司,桑德斯作为异已分子被清洗。桑德斯分析:“说到莱斯特霍根对我所怀有的成见,我想主要是因为我是一个力主打破陈规陋习的人,这也就是说,如果国王当真没穿衣服的话,我肯定就是第一个站出来捅破事实真相的人。”

突如其来的解聘,让桑德斯措手不及,由于平时的大手大脚,他没有什么积蓄,两个孩子嗷嗷待哺,妻子泪眼汪汪,痛苦像突然降临的冷雾笼罩在他的头顶。他回忆说,老朋友们也似乎突然不认识他了。他的自尊心遭人践踏了,曾考虑过自杀。

但桑德斯最后振作了起来,准备筹措资金成立一家新公司,但他的声望、运气没有诺伊斯那样好。他说诺伊斯总炫耀创办英特尔时只用了5分钟就筹集了500万美元,而他在创建AMD公司时花了500万分钟只弄到5万美元,命运对他似乎很残忍,但他咬牙坚持了下来。

美国演说家丹尼斯威特利说过“赢者的优势不在于天生禀赋、高智商或天才。赢者的优势全在态度,而不在才智。态度是成功的标准。”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1969年6月20日,AMD公司成立。

正所谓“惟有感恩并积恨,万年千载不生尘。”桑德斯怀着对仙童的敌意,雇佣了许多在仙童工作过的人,包括被仙童解雇的人。他说不会去考量他们的忠诚,主要想让他们别害怕,因为他自己品味过恐惧的滋味。

在60年代中后期,一批有仙童基因的公司纷纷成立,除了有诺伊斯这样主动离开仙童创业的,还有桑德斯这样因遭解聘而被动创业的。仙童则每况愈下,虽然不像桑德斯形容的那样像“枯枝”。大家都清晰地意识到,仙童再也不是“淘气孩子们创造的奇迹”了。

莱斯特霍根博士接替了诺依斯的工作,为了显示仙童公司的求贤若渴,他被给予硅谷 历史 上最高的待遇——3年100万美元薪金外加60万美元股票。他在仙童执政了 6年,竭尽全力,让公司销售收入增加了两倍。但是,仙童的灵魂人物已经离开,在他们成立的新公司的挤压下,仙童的崩溃已在所难免。

1974年,精疲力竭的霍根,把大权让给了36岁的科里根,后者带仙童度过了一段蹉跎时光。70年代末,科里根认为挽救仙童半导体公司的最好途径是把它卖掉,最后一家经营石油服务业的法国施拉姆伯格公司,以3亿5千万美元收购了它。虽然仙童在诺伊斯离开后已淡出公众视线近10年,但硅谷人获悉它被法资企业收购时,还是唏嘘不已。

施拉姆伯格公司入主后,仙童曾招聘到一批研究人工智能的人才,他们原本可以让仙童快速进入机器人生产领域,却因各种原因错失机遇。在连续亏损后,仙童又以原价的三分之一被转卖给美国国家半导体公司公司。在这里,仙童半导体品牌一度寿终正寝。

硅谷热源

“硅谷大约70家半导体公司的半数,是仙童公司的直接或间接后裔。在仙童公司供职是进入遍布于硅谷各地的半导体业的途径。1969年在森尼维尔举行的一次半导体工程师大会上,400位与会者中,未曾在仙童公司工作过的还不到24人。”这是作家埃弗雷特M罗杰斯在《硅谷热》中对仙童的描写。

仙童半导体、英特尔创始人诺伊斯对硅谷的贡献最大,他被誉为“硅谷之父”,他成名后,对硅谷的一些后起之秀非常提携,譬如曾热心指导苹果公司联合创始人乔布斯。诺伊斯妻子安鲍尔斯曾说丈夫对待乔布斯就像是“对待一个孩子,但并非一种施舍的方式。他可以让乔布斯进进出出,或者躲藏在角落里。”70年代末,乔布斯会定期骑着自己的摩托车前往诺伊斯家中,与他一起在地下室中畅谈电脑的未来之路。

随后,苹果热浪喷薄而出。

本文参考文献:

《硅谷热》 作者:埃弗雷特·M·罗杰斯、朱迪斯·K·拉森,译者:范国鹰、刘西汉、崔工、陈晓玲、黄方毅、张彤、高铁生,经济科学出版社,1985年

《The Man Behind the Microchip》 作者:Leslie Berlin ,出版社: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6年

《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特种经理人的培训手册》 作者:安迪·格鲁夫,译者:安然 、张万伟 ,中信出版社,2010年

《极客:改变世界的创新基因》 作者:姜洪军,科学出版社,2013年

本文作者姜洪军,著有《极客:改变世界的创新基因》、《乔布斯和他的对手们》、《雷军:在对的时间做对的事》、《微软王朝危机》、《中国互联网商业英雄列传》、《对话新锐CEO》等图书,开有线下讲座《创新学》。

新手必看
新手必读……电脑基础知识(希望大家帮忙来贴一些最简单的基础知识吧)
形形色色的主板接口(转)
一篇不错的介绍基础知识的文章,虽然成文时间较早,但做为基础知识来看还是不错的……
由于成文时间早,介绍的可能不全面,欢迎坛友们补充和完善
随着PC扩展功能的不断增强以及可连接外设的增多,如果采用非标准化的连接规范必然造成信息在速度、时序、数据格式以及类型等方面的不匹配,因此出现了形形色色的外部接口标准,标准PC的外部接口通常包括串口、并口、PS/2接口、USB接口、网络接口、音频接口和VGA接口等,在本文和后续文章中将分别对其进行介绍,在本文中将向大家介绍主板集成的外部接口。
一、并行接口(Parallel Port/Interface)
并口采用25针的双排插口,除最普遍的应用于打印机以外,还可用于连接扫描仪、ZIP驱动器甚至外置网卡、磁带机以及某些扩展硬盘等设备, 下面我们简单看看并口的发展历史:
最初的并口设计是单向传输数据的,也就是说数据在某一时刻只能实现输入或者输出。后来IBM又开发出了一种被称为SPP(Standard Parallel Port)的双向并口技术,它可以实现数据的同时输入和输出,这样就将原来的半互动并口变成了真正的双方互动并口; Intel、 Xircom 及Zenith于1991年共同推出了EPP(Enhanced Parallel Port,增强型并口),允许更大容量数据的传输(500~1000byte/s),其主要是针对要求较高数据传输速度的非打印机设备,例如存储设备等;紧接着EPP的推出,1992年微软和惠普联合推出了被称为ECP(Extended Capabilities Port,)的新并口标准,和EPP不同,ECP是专门针对打印机而制订的标准;发布于1994年的IEEE 1284涵盖了EPP和ECP两个标准,但需要 *** 作系统和硬件都支持该标准,这对现在的硬件而言已不是什么问题了。目前我们所使用的并口都支持EPP和ECP这两个标准,而且我们可以在CMOS当中自己设置并口的工作模式。
二、串行接口(Serial Port)
在早期的PC系统中串口的物理连接方式有9针和25针两种方式,通过额外的子卡挡板与电脑连接,如下图所示
随着PC技术的发展,25针的串口逐渐被淘汰,目前串口都采用9针的连接方式直接集成在主板上。一般的PC主板都提供两个串口。
标准的串口能够达到最高115Kbps的数据传输速度,而一些增强型串口如ESP(Enhanced Serial Port,增强型串口) 、Super ESP(Super Enhanced Serial Port,超级增强型串口)等则能达到460Kbps的数据传输速率。
虽然主板一般都集成两个串口,可Windows却最多可提供8个串口资源供硬件设置使用(编号COM1到COM8),虽然其I/O地址不相同,但是总共只占据两个IRQ(1、3、5、7共享IRQ4,2、4、6、8共享IRQ3),平常我们常用的是COM1~COM4这四个端口。我们经常在使用中遇到这个问题——如果在COM1上安装了串口鼠标或其他外设,就不能在COM3上安装如Modem之类的其它硬件,这就是因为IRQ设置冲突而无法工作。这时玩家们可以将另外的外设安装在COM2或4。
三、USB(Universal Serial Bus,通用串行总线)接口
1 简介
USB(Universal Serial Bus,通用串行总线)接口是由Compaq、IBM、Microsoft等多家公司于1994年底联合提出的接口标准,其目的是用于取代逐渐不适应外设需求的传统串、并口。1996年业界正式通过了USB10标准,但由于未获当时主流的Win95支持(直到Win95 OSR2才通过外挂模块提供对USB10的支持)而未得到普及,直到1998年USB11标准确立和Win98内核正式提供对USB接口的直接支持之后,USB才真正开始普及,到今天已经发展到USB20标准。
电脑上的USB接口是一个包含四条金手指引脚的扁平接口(如上图所示),如果我们剖开USB外设的数据线,可以发现其内部共有四条线,其中两条负责供电而另外两条负责数据的传输,如下图所示。
USB接口的连接线有两种形式,通常我们将其与电脑接口连接的一端称为“A”连接头,而将连接外设的接头称为“B”连接头(通常的外设都是内建USB数据线而仅仅包含与电脑相连的“A”连接头)。 “A”连接头表示“上流”至电脑;“B”连接头表示“下游”到外设。这样采用了不同的结构和定义就避免了连接上的混淆和困扰。
2 USB接口的性能特点
●热插拔,使用方便
USB接口真正实现了热插拔,在安装硬件时再也不需要象串口或并口这样经过关机-连接-开机-装驱动程序-重启这样的繁琐过程,真正实现在开机状态下的PnP(即插即用)。而且USB接口都有自己的单独保留中断号(由USB驱动程序自动分配,并在USB设备拔出后自动收回),不会和其他设备竞争有限的资源,可免去许多配置的麻烦。
●带宽大,速度快
USB11协议允许15Mbps和12Mbps两种数据传送速度规格,这大概是标准串口的100倍(115Kbps)以及标准并口的10倍,而新的USB20协议已经可以提供速率为480Mbps的高速传输。
注:1Mbps=0125MB/s
●可连接设备多
USB接口理论上可以通过USB Hub采用菊花链的形式扩展连接127个设备,节点间的有效距离为5 米,通过USB Hub可以将有效距离延长至30米。但注意采用USB Hub扩展接口时最多只允许5个Hub的级联而且有30米的有效距离限制。
●简单的网络互连功能
可以利用USB接口来实现双机互连以交换简单的数据资料,组建最简单的对等网。
必须指出的是,USB20功能的实现要求硬件和软件同时支持,它包括主板的USB主控芯片和 *** 作系统都要对USB20提供支持。就目前主流的Windows *** 作系统而言,目前只有Win2000和WinXP能够提供对USB20的完整支持,在其它Windows *** 作系统下虽然系统可以识别USB20设备,但无法以高速模式运行,而包括Linux、MAC OS和BEOS在内的非主流 *** 作系统目前也开始提供对USB20的支持。
3 USB接口相关问题集
●我的硬件是否支持USB接口?
开机时进入CMOS设置界面,打开BIOS设置中的USB接口选项(Enable)。如果没有相关选项则需要升级BIOS或说明主板不支持USB接口。现今的主流主板都提供对USB接口的支持。
●我的 *** 作系统是否支持USB接口?
以主流的Windows为例,在“我的电脑”-属性-硬件-设备管理器-通用串行总线控制器中查看是否有“USB Host Controller”和“USB Root Hub”的相关项目,如果有则说明你的 *** 作系统已经支持USB接口,如果没有则说明需要升级添加USB接口驱动程序或你的 *** 作系统不支持USB接口。如下图所示
●我的主板没有集成USB接口怎么办?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手动添加一块PCI接口的USB控制卡(一般自带2~4个USB接口),就像安装声卡或者显卡一样插上再安装相应的驱动程序就可以了。
●怎样使我的USB键盘在DOS下能正常使用?
要使USB接口的键盘(或鼠标)在DOS下正常使用,必须在CMOS设置界面中选择USB Legacy——Enable,以支持USB键盘或鼠标在DOS下面的正常使用。
正是基于USB接口具有一些传统接口无法比拟的优点,我们完全可以期待USB将会取代并口、串口以及键盘、鼠标所使用的PS/2接口,而成为新一代统一的接口标准。
四、IEEE1394接口
1 简介
说到如日中天的USB接口,就不能不提到它的一个有力竞争者——IEEE1394接口。
假如你曾经玩过DV,那么你一定听说过“FireWire”这个术语——或者被称为索尼“iLink”以及“IEEE1394”。
IEEE1394接口最初由Apple公司提出(称为“火线”技术)并在1995年由IEEE(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正式制定为总线标准,它与USB接口在外形以及大部分功能上都具有惊人的相似点。IEEE1394目前有两个版本,即通常所使用的IEEE1394a和发展中的更高速的IEEE1394b。
IEEE1394通常有两种接口方式,一种是六角型的六针接口,另一种是四角的四针接口,其区别就在于六针接口除了两条一对共两对的数据线外还多了一对电源线,可直接向外设供电,多使用于苹果机和台式电脑,而四针接口多用于DV或笔记本电脑等设备。如果剥开IEEE1394接口的数据线,我们就能看到如下图所示的内部结构:
2性能特点
●使用方便,支持热插拔,即插即用,无需设置设备ID号,从Win98 SE以上版本的 *** 作系统开始内置IEEE1394支持核心,无需驱动程序。
●数据传输速度快,IEEE1394a高达400Mbps,后续的IEEE1394b标准可将速度提升到800Mbps、16Gbps甚至32Gbps。
●自带供电线路,能提供8—40V可变电压,允许通过最大电流也达到15A左右,因此它能为耗电量要求小的设备进行供电。
●真正点对点连接(peer-to-peer),设备间不分主从,可直接实现两台DV间的数据传输或是多台电脑共享一台DV机,而且从理论上讲我们可以直接将IEEE1394接口DV机中的图像数据保存到IEEE1394接口的硬盘中。
当前我们应用最多的是带宽400Mbps的IEEE1394a接口,与其相比,正在发展中的IEEE1394b接口的特点是可以实现长途数据传输。今年初由美国德州仪器公司(Texas Instruments)推出了业界首款IEEE1394b器件TSB81BA3,不仅将上一代 1394a的速度加倍到800Mbps,而且还将通信距离增加到了100米,而如果采用石英类材料的光纤的话,则传输速度可以达到16Gbps,将来还有望提高到32Gbps。从而可确保在高速数据传输与多媒体网络中实现更佳的用户体验。
五、键盘、鼠标接口——PS/2
相信玩家们早已经没有使用COM端口的鼠标键盘了吧?现在我们使用的鼠标和键盘绝大多数采用PS/2接口,鼠标和键盘的PS/2接口的物理外观完全相同,初学者往往容易插错,以至于业界不得不在PC'99规范中用两种不同的颜色来将其区别开,而事实上它们在工作原理上是完全相同的,从下面的PS/2接口针脚定义我们就可以看出来。
注:1 空2 键盘、鼠标数据信号 3 +5V(驱动控制芯片和LED指示灯) 4 地 5 空置 6 键盘、鼠标时钟信号

根据官网给出的数据,这主板有5个M2硬盘接口,传统的SATA30硬盘接口一共8个,具体参数:

1 x ROG DIMM2 模块支持(CPU_DIMM2), 支持 M key, 2242/2260/2280/22110 类型存储设备(SATA & PCIe 40 x4 模式)
2 x M2 Socket 3 插槽, 支持 M Key, 2242/2260/2280类型存储设备(PCIe 40 x4 模式)1
1 x M2 Socket 3 插槽, 支持 M Key, 2242/2260/2280 类型存储设备(PCIe 40 x4/x2 模式)2
支持 Raid 0, 1, 10


AMD TRX40 芯片 :
4 x SATA 6Gb/s 接口 ,
ASMedia® SATA 6Gb/s 控制器 :
4 x SATA 6Gb/s 接口 ,

这里指的是三层C/S架构。传统的是C/S是两层的。
三层C/S的功能
1 表示层
表示层是应用的用户接口部分,他担负着用户和应用间的对话功能。他用于检查用户从键盘等输入的数据,显示应用输出的数据。为使用户能直观地进行 *** 作,一般要使用图像用户接口(GUI), *** 作简单、易学易用。在变更用户接口时,只需改写显示控制和数据检查程式,而不影响其他两层。检查的内容也只限于数据的形式和值的范围,不包括有关业务本身的处理逻辑。
图像界面的结构是不固定的,这便于以后能灵活地进行变更。例如,在一个窗口中不是放入几个功能,而是按功能分割窗口,以便使每个窗口的功能简洁单纯。在这层的程式研发中主要是使用可视化编程工具。
2 功能层
功能层相当于应用的本体,他是将具体的业务处理逻辑地编入程式中。例如,在制作订购合同的时要计算合同金额,按照定好的格式设置数据、打印订购合同,而处理所需的数据则要从表示层或数据层取得。表示层和功能层之间的数据交往要尽可能简洁。例如,用户检索数据时,要设法将有关检索需求的信息一次传送给功能层(参见图2),而由功能层处理过的检索结果数据也一次传送给表示层。在应用设计中,一定要避免"进行一次业务处理,在表示层和功能层间进行多几次数据交换"的笨拙设计。
通常,在功能层中包含有:确认用户对应用和数据库存取权限的功能及记录系统处理日志的功能。这层的程式多半是用可视化编程工具研发的,也有使用COBOL和C语言的。
3 数据层
数据层就是DBMS,负责管理对数据库数据的读写。DBMS必须能迅速执行大量数据的更新和检索。目前的主流是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RDBMS)。因此,一般从功能层传送到数据层的需求大都使用SQL语言。
三、三层C/S结构的好处
1 具有灵活的硬件系统构成
对于各个层能选择和其处理负荷和处理特性相适应的硬件。这是个和系统可缩放性直接相关的问题。例如,最初用一台Unix工作站作为服务器,将数据层和功能层都设置在这台服务器上。随着业务的发展,用户数和数据量逐渐增加,这时就能将Unix工作站作为功能层的专用服务器,另外追加一台专用于数据层的服务器。若业务进一步扩大,用户数进一步增加,则能继续增加功能层的服务器数目,用以分割数据库。清晰、合理地分割三层结构并使其独立,能使系统构成的变更非常简单。因此,被分成三层的应用基本上不必修正。
2 提高程式的可维护性
三层C/S结构中,应用的各层能并行研发,各层也能选择各自最适合的研发语言。
3 利于变更和维护应用技术规范
因为是按层分割功能,所以各个程式的处理逻辑变得十分简单。
4 进行严密的安全管理
越关键的应用,用户的识别和存取权限设定愈重要。在三层C/S结构中,识别用户的机构是按层来构筑的,对应用和数据的存取权限也能按层进行设定。例如,即使外部的入侵者突破了表示层的安全防线,若在功能层中备有另外的安全机构,系统也能阻止入侵者进入其他部分。
此外,系统管理简单,可支持异种数据库,有非常高的可用性。
四、三层C/S应用的研发
三层C/S应用的研发必须遵从以下原则:保护已有投资;降低应用系统的风险; 满足当前的迫切需要;考虑未来的发展规划。
研发出的三层C/S应用系统必须是:功能丰富且具有高可用性;功能要能跨应用系统;系统要能跨平台运行。
美国BEA系统有限公司产品计划和战略副总裁Jeri Edwards女士,按下述三种三层C/S应用系统的典型研发类型,分别举例介绍了他们的研发目标、研发过程、研发成果及经验体会。新建应用系统类型 (Greenfield),如英国劳工局的劳动力市场系统;提升已有系统性能类型(Turbocharger),如Apple公司的AppleOrder Global系统;综合集成已有系统类型(Integrator),如AT&T的Zenith应用系统。Jeri Edwards女士根据三层C/S应用系统的研发经验和教训,总结出了实现C/S应用系统的"黄金10原则" :
(1) 尽量简化项目,使项目易于管理。应尽快建起一个初始系统,并尽早投入运行。当项目规模较大时,能将其分割成由更小研发组担负的子项目。
(2) 要把精力花在设计上。首先要完全弄清"需求" ,然后建立一个原型,以便测试设计中的"薄弱"环节。后来增加的特性或部件要确保和系统结构兼容。
(3) 要奉行"拿来主义"。近来,可供选购的市售C/S产品非常多,要坚持"能买就买,为我所用"的原则。必要时,买来后可对系统加以修改,其中既包括基础部件也包括应用。
(4) 严格遵守业界标准。
(5) 采用TP监视器或对象事务处理管理器 (Object Transaction Manager ,OTM)。
(6) 要循序渐进。及时得到用户的反馈;确保项目各部分的良好衔接;及早解决接口问题,以确保项目进展协调;坚持"边分析,边设计;边编码,边测试"的原则。
(7) 在应用研发过程中,不可忽视系统管理。
(8) 反复测试,包括用户信任测试、基准测试、系统测试、性能测试、系统集成测试、坚固性测试、服务交付测试等。
(9) 制定合理的工程进度。
(10) 制定完善的系统拓展计划,包括用户的培训和技术支持、高效的硬软件装载、已有数据和系统的平滑迁移。
五、三层C/S应用中的核心
每个C/S环境,从最小的LAN环境到终极网络环境,都使用某种形式的中间件。实际上,无论客户机何时给服务器发送请求,也无论他何时应用存取数据库文件,都有某种形式的中间件传递C/S链路,用以消除通信协议、数据库查询语言、应用逻辑和 *** 作系统之间潜在的不兼容问题。中间件是C/S环境中最重要的部件。所谓中间件是个用API定义的软件层,是具有强大通信能力和良好可扩展性的分布式软件管理框架。他的功能是在客户机和服务器或服务器和服务器之间传送高级通信,将客户机群和服务器群有机地"粘合"起来。其工作流程是:在客户机里的应用程式需要驻留网络上某个服务器的数据或服务时,搜索此数据的 C/S应用程式需访问中间件系统,该系统将查找数据源或服务,并在发送应用程式请求后重新打包响应,将其传送回应用程式。
TP监视器在中间件技术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特别是在三层C/S系统中。据Standish Group的调查,TP监视器是近两年信息业界最热门的技术之一。1996年有57%的关键应用是构筑在TP监视器上的。TP监视器擅长提供事务性语义, 允许就环境速度和可靠性进行编程。作为一种中间件,TP监视器提供一种用于编写分布式应用程式的API,他通常包含一组强大的管理工具。TP监视器是个高性能、高并行性、多用户的快速响应软件运行环境,他能有效地管理大量的并发任务,进而提高系统资源的利用率。如果采用TP监视器,系统总投资可节约30% 以上,研发周期可缩短40%~50%。大多数投入应用的三层应用系统都配备有一套事务处理监视系统,BEA TUXEDO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事务处理监视系统。
BEA TUXEDO是用于分布计算的中间件基础结构,他使开放式应用系统具有高可缩放性、高灵活性和高可维护性。他不仅具有分布式交易处理和应用间报文通信的功能,而且具有一系列极其完善的服务,可帮助企业建立和运行应用系统,使研发人员能够建立跨越多个平台、数据库和 *** 作系统的应用程式。这样,能灵活选配 *** 作平台以充分适应应用环境。他具有以下特点:
1、支持多种软硬件平台。完全符合Open Group的X/Open标准,支持TCP/IP协议,支持包括Unix、视窗系统 NT、AS/400和大型机专用系统在内的70多个硬件平台和 *** 作系统。
2、结构开放、灵活。模块结构以高级程式接口ATMI(Application-to-Transaction Manager Interface)为中心,有丰富的ATMI函数可供调用。
3、开放的联机事务处理。可提供诸如事务性语义、透明的二段式提交、事务记录及分布事务处理管理结构等功能。
4、和DCE的结合。通过一套工具和程式库,实现了和Open Group组织的分布计算环境DCE的有机结合。
5、功能丰富,包括:应用管理;事件代理;通过鉴别服务、授权服务和数据加密服务,为客户提供安全确保;对COBOL语言的支持;应用动态调节、负载平衡等确保高可靠性的功能等。
六、三层C/S结构的应用现状
目前,用三层C/S结构研发的应用还不太多,但其数量的确在逐日增加。图3显示了北美运行的应用研发形态。三层C/S型应用的比例1995年占 5%,1997年增加到78%,预计到1999年将占229%。二层C/S型应用和在原有系统上附加GUI型的应用,是被定位为向三层C/S型转化的过
度形态。就当前来说,这种形态的比例要比三层C/S高,且要持续一段时间。那么,什么情况下应采用三层C/S呢据Gartner Group的调查表明,具有下述特点的应
用应考虑采用三层C/S。
1、应用的服务或种类超过50个;
2、应用是用不同语言编写的;
3、两个以上的异构数据源,如2个不同的DBMS或1个DBMS和1个文件系统;
4、应用的生命周期超过3年;
5、高工作负荷,例如每天超过5万个事务处理或在同一系统访问同一数据库的并发用户数超过300个;
6、有至关重要的应用内部通信,包括像电子数据交换(EDI)这类企业的内部通信。
从传统的主机/终端型应用到三层C/S化,要考虑时间和费用问题,有的场合还不适合,需要循序渐进。

目前主要有三种类型的并口:“Normal”、“EPP”和“ECP”。其中 Normal 又分为 4bit、8bit、半8bit 等几类。Normal 是一种低速的并口模式,适合打印输出。EPP口(Enhanced Paralle Port),即增强并行口,是由 Intel、Xircom、Zenith 等一些公司开发的,目的是在外部设备间进行双向通讯,自 1991 年开始笔记本电脑率先配备有 EPP口。ECP口(Extended Capabilities Port)即扩展并行口,由 Microsoft 和 HP 开发,它具有和 EPP 一样的速率和双向通讯能力,但在多任务环境下,它能使用 DMA(直接存储器访问) 方式,所需缓冲区也不大。
目前的主板大都支持以上三种并口模式,为尽量增强并口的性能一般都将并口设定为 ECP+EPP,但如果当连接并口的外设出现兼容性错误时,应该将并口设置为 Normal 模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z/1341389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31
下一篇 2023-07-3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