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p协议的主要功能

ppp协议的主要功能,第1张

购买力平价学说(theory of Purchasing power parity简称PPP) 是一种历史非常悠久的汇率决定理论,它的理论渊源可以追溯到16世纪,对之进行系统阐述则是瑞典学者卡塞尔于1992年完成,其基本思想是:货币的价值在于其具有的购买力,因此不同货币之间的兑换取决于他们各自具有的购买力,因此不同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取决于它们具有的购买力的对比,也就是汇率与各国的价格水平之间具有直接的联系
购买力平价法也叫国际比较项目法(ICP),是以国内商品价格同基准国家同种商品价格比率的加权平均值为购买力平价计算的。ICP是由联合国统计局、世界银行等组织主持的一项旨在提供GDP及其组成部分的国际一致价格和物量的跨国比较体系。ICP经历了由双边到多边,再到分区域比较(区域内多边比较,再联合成全球性比较)的发展过程,但其研究的基本思路就是通过价格调查并利用支出法计算的GDP作为基础,测算不同国家货币购买力之间的真实比率(以PPP为货币转换系数),从而取代汇率,把一国的GDP转换成以某一基准货币或国际货币表示的GDP。
-MBA智库百科
①PPP:点对点协议
(PPP:Point to Point Protocol)
点对点协议(PPP)为在点对点连接上传输多协议数据包提供了一个标准方法。PPP 最初设计是为两个对等节点之间的 IP 流量传输提供一种封装协议。在 TCP-IP 协议集中它是一种用来同步调制连接的数据链路层协议(OSI 模式中的第二层),替代了原来非标准的第二层协议,即 SLIP。除了 IP 以外 PPP 还可以携带其它协议,包括 DECnet 和 Novell 的 Internet 网包交换(IPX)。
PPP 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封装:一种封装多协议数据报的方法。PPP 封装提供了不同网络层协议同时在同一链路传输的多路复用技术。PPP 封装精心设计,能保持对大多数常用硬件的兼容性。克服了SLIP不足之处的一种多用途、点到点协议,它提供的WAN数据链接封装服务类似于LAN所提供的封闭服务。所以,PPP不仅仅提供帧定界,而且提供协议标识和位级完整性检查服务。
链路控制协议:PPP 提供的 LCP 功能全面,适用于大多数环境。LCP 用于就封装格式选项自动达成一致,处理数据包大小限制,探测环路链路和其他普通的配置错误,以及终止链路。LCP 提供的其他可选功能有:认证链路中对等单元的身份,决定链路功能正常或链路失败情况。
网络控制协议:一种扩展链路控制协议,用于建立、配置、测试和管理数据链路连接。
配置:使用链路控制协议的简单和自制机制。该机制也应用于其它控制协议,例如:网络控制协议(NCP)。
为了建立点对点链路通信,PPP 链路的每一端,必须首先发送 LCP 包以便设定和测试数据链路。在链路建立,LCP 所需的可选功能被选定之后,PPP 必须发送 NCP 包以便选择和设定一个或更多的网络层协议。一旦每个被选择的网络层协议都被设定好了,来自每个网络层协议的数据报就能在链路上发送了。
链路将保持通信设定不变,直到有 LCP 和 NCP 数据包关闭链路,或者是发生一些外部事件的时候(如,休止状态的定时器期满或者网络管理员干涉)。
应 用:假设同样是在Windows 98,并且已经创建好“拨号连接”。那么可以通过下面的方法来设置PPP协议:首先,打开“拨号连接”属性,同样选择“服务器类型”选项卡;然后,选择默认的“PPP:Internet,Windows NT Server,Windows 98”,在高级选项中可以设置该协议其它功能选项;最后,单击“确定”按钮即可。
②即“公私合作”(Public-Private-Partnership),是指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一种方式。在这种机制下,对社会需要的特定公共服务,政府不再直接投资兴办公共项目,而是鼓励企业投资兴办(或企业与政府合资兴办)项目并提供公共服务,政府根据服务的数量与质量进行购买。
PPP工作流程:
当用户拨号接入 ISP 时,路由器的调制解调器对拨号做出确认,并建立一条物理连接。
PC 机向路由器发送一系列的 LCP 分组(封装成多个 PPP 帧)。
这些分组及其响应选择一些 PPP 参数,和进行网络层配置,NCP 给新接入的 PC机分配一个临时的 IP 地址,使 PC 机成为因特网上的一个主机。
通信完毕时,NCP 释放网络层连接,收回原来分配出去的 IP 地址。接着,LCP 释放数据链路层连接。最后释放的是物理层的连接。
PPP和HDLC之间最主要的区别是,PPP是面向字符的,HDLC是面向位的。
③PPP在GPS应用领域代表着“精密单点定位(Precise Point Positioning)”,精密单点定位是利用国际GPS服务机构IGS提供的或自己计算的GPS精密星历和精密钟差文件,以无电离层影响的载波相位和伪距组合观测值为观测资料,对测站的位置、接收机钟差、对流层天顶延迟以及组合后的相位模糊度等参数进行估计。用户通过一台含双频双码GPS接收机就可以实现在数千平方公里乃至全球范围内的高精度定位。它的特点在于各站的解算相互独立,计算量远远小于一般的相对定位。
PPP的特点:
①主要观测值为载波相位
②采用精密的卫星轨道和钟数据
③采用复杂的模型
PPP定位精度:亚分米级。
PPP用途:全球高精度测量,卫星定轨。
ppp
在RFC 1661中提供详细的PPP规范
PPP是指政府与民营机构(或更广义点,任何国营/民营/外商法人机构,下同)签订长期合作协议,授权民营机构代替政府建设、运营或管理基础设施(如道路、桥梁、电厂、水厂等)或其他公共服务设施(如医院、学校、监狱、警岗等)并向公众提供公共服务,主要有主要有垂直和水平两种方式;而BOT是指政府通过特许权协议,授权民营机构进行项目(主要是基础设施和自然资源开发)的融资、设计、建造、经营和维护,BOT主要有BOT、BOOT和BOO三种基本形式和十多种演变形式,如BT、TOT等。
由定义可见,PPP本质上和BOT差不多,都属于狭义项目融资(Project Financing),即“通过项目来融资——通过该项目的期望收益来融资的活动”,而非广义项目融资,即“为项目融资——为特定项目的建设、收购以及债务重组进行的融资活动”。从金融学而言,所谓狭义项目融资,是指债权人(银行)对借款人(项目公司)抵押资产以外资产没有追索权或仅有有限追索权的融资活动,而广义项目融资,往往是有100%追索权的,即债权人对借款人抵押资产以外的资产也有追索权。
PPP和BOT项目对民营机构的补偿都是通过授权民营机构在规定的特许期内向项目的使用者收取费用,由此回收项目的投资、经营和维护等成本,并获得合理的回报(即建成项目投入使用所产生的现金流量成为支付经营成本、偿还贷款和提供投资回报等的唯一来源),特许期满后项目将移交回政府(也有不移交的,如BOO)。但PPP的含义更为广泛,反映更为广义的公私合伙/合作关系,除了基础设施和自然资源开发,还可包括公共服务设施和国营机构的私有化,等等,因此,近年来国际上越来越多采用PPP这个词,以取代BOT。
BT属于BOT的一种演变形式,政府在项目建成后从民营机构中购回项目(可一次支付也可分期支付);与政府借贷不同,政府用于购买项目的资金往往是事后支付(可通过财政拨款,但更多的是通过运营项目收费来支付);民营机构用于建设的资金可自己出但更多的是获取银行的有限追索权贷款。笔者认为,如果建设资金不是从银行借的有限追索权贷款的话,BT实际上是“垫资承包”或“延期付款”,已经有点超出狭义项目融资的原有含义范畴了。
政府在PPP和BOT中的责任本质上没有什么不同,但细节上有,如PPP项目中,民营机构做不了的或不愿做的,由政府来做,其余全由民营机构来做,政府只起监管的作用;而BOT项目中,绝大多数工作由民营机构来做,政府则提供支持和担保。但无论什么方式,都要合理分担项目风险,从而提高项目的投资、建设、运营和管理效率,这是PPP或BOT的最重要目标。
PPP的两种认证方式
一种是PAP,一种是CHAP。相对来说PAP的认证方式安全性没有CHAP高。PAP在传输password是明文的,而CHAP在传输过程中不传输密码,取代密码的是嘻哈值。PAP认证是通过两次握手实现的,而CHAP则是通过3次握手实现的。PAP认证是被叫被叫提出连接请求,主叫响应。而CHAP则是主叫发出请求,被叫回复一个数据包,这个包里面有主叫发送的随机的嘻哈值,主叫在数据库中确认无误后发送一个连接成功的数据包连接。

1、网吧证。

先去文化局办理(网吧特许经营证),办理中要经过填表/签合同/检查/交纳一些相关的管理费/办理网吧法人代表/身份z附印件/网吧技术安全员证书/身份z附印件/网吧工作人员名单最少四个。

2、消防证。

要到消防局办理(消防意见同意书)。办理时消防局工作人员会对你所要开的网吧进行通风道/通道口/前后门安全出入口等评测,如通过便签发消防意见书。

3、安全证。

要到公安局办理(网吧安全许可证)。办理时公安局计算机安全科的工作人员会在你办理过程中对你的网吧进行检查。如果检查合格并通过。区公安分局会向市局申报。等批示下来后。就会发放给你(网吧安全许可证)。

4、税务证。

网吧税务登记证。

5、收费证。

要到物价局办理(网吧收费许可证)。

6、电信局。

开通光纤办理手续,并负责分配IP组装局域网。

7、国家规定网吧营业用房面积需50平方米以上。

8、网吧开通一年后需办理网吧年检。

扩展资料:

申办须知

一、网吧(下称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的开办需经文化部门,公安机关网监部门、消防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审核。申请表格可分别向这些部门索取(各市公安局网监部门电话附后)。

二、申办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应当采用企业的组织形式;并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企业的名称、住所、组织机构和章程。

(二)有与其经营活动相适应的资金。

(三)有健全、完善的信息网络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技术措施。

(四)有固定的网络地址和与其经营活动相适应的计算机等装置及附属设备。2014年11月24日,文化部、工商总局、公安部、工信部近日联合印发通知,全面放开网吧审批,取消各级文化行政部门对上网服务场所的总量和布局要求,取消对上网服务场所计算机数量的限制,场所最低营业面积调整为不低于20平方米,计算机单机面积不低于2平方米。

(五)有与其经营活动相适应并取得从业资格的经营管理人员、安全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

(六)中学、小学校园周围直线距离200米范围内和非商业用途的建筑物内(包括居民住宅楼、私人出租屋等),房屋夹层以及违法建筑物内,不得设立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

(七)符合文化行政部门规定的总量和布局要求。

(八)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申办程序

申请人应当向所在地县(市、区)级文化行政部门提出的申请,填写《网络文化经营活动立项申请表》并提交以下材料:

1、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发的营业执照或《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和企业章程的复印件。

2、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的身份z及资格证(毕业证、结业证、培训证)的复印件。

3、验资报告及资金信用证明。

4、自有营业场所产权证明的复印件或者租赁意向书及业主产权证明的复印件。

5、守法经营承诺书。

县(市、区)级文化行政部门应自受理设立申请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实地检查并进行初审后,报地级以上市文化行政部门进行审核。地级以上市文化行政部门应自收到县(市、区)级文化行政部门的初审报告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作出审查决定。符合条件的,向县(市、区)级文化行政部门发给同意设立的核准文件;不符合条件的,应当书面说明理由。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网吧

物流信息标准化体系主要由基础标准、工作标准、管理标准和技术标准以及单项标准组成,其中基础标准为第一层,工作标准、管理标准和技术标准处于第二层,各单项标准处于第三层。下面就几个关键的物流信息标准进行介绍。

1物流术语标准

物流用语常常因国家、地区、行业、人员的不同而具有不同含义,在传递物流信息时可能引起误解和发生差错,因此,必须统一物流专业术语,为物流信息交流提供标准化的语言,这是物流信息标准化的基础工作。2001年8月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和中国物流学会颁布施行的《物流术语》国家标准,收入并确定了当前物流领域已基本成熟的145条术语及其定义,为我国物流信息标准化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2物流信息分类编码标准

物流信息分类编码标准是物流信息标准化工作的一个专业领域和分支,核心就是将大量物流信息进行合理化的统一分类,并用代码加以表示,构成标准信息分类代码,便于人们借助代码进行手工方式或计算机方式的信息检索和查询,这是物流信息系统正常运转的前提。物流信息分类编码标准由三个层次组成,第一层次为门类,第二层次为类别,第三层次为项目。美国从1945年起就开始研究标准信息分类编码问题,1952年起正式着手物资编码标准化工作,经过6年的时间完成了国家物资分类编码。我国从1979年起着手制定有关标准,到现在已经发布了几十个信息分类编码标准,特别是干部、人事管理信息系统指标体系分类与代码,基本做到了数据元与分类代码齐备,构筑了一个较为完整的代码体系,而物流信息分类编码标准尚处于建设和开发中。

3物流信息采集标准

对物流信息的采集方法、手段、格式等进行统一规定,如在条形码标准中,对使用条形码的种类、使用范围以及每种条码的排列规则、起始符、终止符、数据符、效验符和空白区等参数进行规定,并统一条码的阅读和处理程序标准等;在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简称RFID)的电子标签(TAG)标准中,对电子标签的信息存储格式、外形尺寸、电源形式、工作频率、阅读方式、有效距离、信号调制方式等进行统一规定;全球定位系统(Navigation Timing and Ranging Global Position System,简称GPS)技术标准中,对覆盖范围、可靠性、数据内容、准确性以及多用性等指标进行规定。

4物流信息传输与交换标准

对物流信息的通信协议、传输方式、传送速度、数据格式、安全保密、交换程序等进行统一规定。如在电子数据交换(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简称EDI)标准中,国际物品编码协会(EAN)对数据格式和报文标准进行了制定,在联合国的UN/EDIFACT标准基础上制定了流通领域的EANCOM标准;通信标准在ISO-OSI国际标准化组织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的对象采取不同的标准,如对于食品杂货采用UCS标准(Uniform Communication Standards,即统一通信标准),对于大多数商人采用VICS标准(Voluntary Inter-Industry Standards Committee,即自发的行业内通信标准委员会)、对仓库采用WINS标准(Warehouse Information Network Standards,仓库信息网标准)、对运输经营者采用TDCC标准(Transportation Data Coordinating Committee,运输数据协调委员会)、对汽车行业采用AIAG标准(Automotive Industry Active Group,即汽车行业行动小组);通信方式采用点对点(PTP)、增值网络(VAN)和报文处理系统(MHS)三种方式等。我国在EDI方面应用较多的有《贸易数据元目录标准数据元》GB/T15191-1997、《用于行政、商业和运输业的电子数据交换代码表》GB/T16833-1997、《用于行政、商业和运输业的电子数据交换的语法实施指南》GB/T16703-1996等标准。

5物流信息记录与存储标准

对物流信息的记录、存储和检索模式等进行规定。如对存储介质、存储形式、存储过程、数据库类型、数据库结构、索引方法、压缩方式、查询处理、数据定义语言、数据查询语言、数据 *** 纵语言、完整性约束等制定统一标准。目前有关的标准有ISO 8571-2:1988(国际标准化组织公布,现已成为我国国家标准GB/T 165052-1996)的《信息处理系统——开放系统互连文卷传送、访问和管理第2部分:虚拟卷存储器定义》、ISO 3788:1976(国际标准化组织公布,现已成为我国国家标准GB/T 6550-1986)《信息处理交换用9磁道127毫米宽63行/毫米调相制记录磁带》等。

6物流信息系统开发标准

对物流信息系统的需求分析、设计、实现、测试、制造、安装检验、运行和维护直到软件引退(为新的软件所代替)等建立起标准或规范,如过程标准(方法、技术、度量等)、产品标准(需求、设计、部件、 描述、计划、报告等)、专业标准(职别、道德准则、认证、特许、课程等)以及记法标准(术语、表示法、语言等)。目前有关的标准有ISO 5807(国际标准化组织公布,现已成为我国国家标准GB/T 1526-1989)的《信息处理——数据流程图、程序流程图、系统流程图、程序 网络图和系统资源图的文件编制符号及约定》、ISO 8631:1986(国际标准化组织公布,现已成为我国国家标准GB/T 13502-1992)《信息处理——程序构造及其表示的约定》、ISO/IEC 10165-1:1993(国际标准化组织公布,现已成为我国国家标准GB/T 171751-1997)《信息基础开放技术互连——管理信息构造第1部分:管理信息模型》等。

7物流信息安全标准

为防止或杜绝对物流信息系统(包括设备、软件、信息和数据等)的非法访问(包括非法用户的访问和合法用户的非法访问)而制定的一系列技术标准,如物流信息系统中的用户验证、加密解密、防火墙技术、数据备份、端口设置、日志记录、病毒防范等,当前我国的有关标准有GB/T 18019-1999《信息技术——滤防火墙安全技术要求》、GB/T 18020-1999《信息技术——应用级防火墙安全技术要求》、GB/T 15277-1994《信息处理——64bit分组密码算法的工作方式》、GB/T 15278-1994《信息处理——数据加密物理层互 *** 作性要求》、GB 17859-1999《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划分准则》、GB 15851-1995《信息技术安全技术——带消息恢复的数字签名方案》等。

8物流信息设备标准

对交换机、集线器、路由器、服务器、计算机、不间断电源、条码打印机、条码扫描器、存储器、数据终端等一系列物流信息设备所制定的通用标准和技术规范,现有的标准如GB/T 15533-1995《信息处理系统——小型计算机系统接口》、GB/T 14715-1993《信息技术——设备用不间断电源技术条件》、GB 9254-1998《信息技术设备的无线电骚扰限值和测量方法》等。

9物流信息系统评价标准

对物流信息系统产品进行测试、评价的统一规定和要求,现有的标准如GB/T 17544-1998《信息技术——软件包质量要求和测试》、GB/T 17917-1999《商场管理信息系统基本功能要求》、GB 15532-1995《计算机软件单元测试》、GB 13423-1992《工业控制用软件评定准则》、GB/T 16260-1996《信息技术软件产品评价质量特性及其使用指南》等。

10物流信息系统开发管理标准

对物流信息系统开发的质量控制、过程管理、文档管理、软件维护等一系列管理工作所制定的统一标准,现有的如GB/T 16680-1996《软件文档管理指南》、GB/T 12505-1990《计算机软件配置管理计划规范》、GB/T 14394-1993《计算机软件可靠性和可维护性管理》、GB /T 8567-1988《计算机软件产品开发文件编制指南》等。

1微软的发展史

微软公司是世界PC机软件开发的先导,比尔·盖茨是它的核心。

微软公司1981年为IBM-PC机开发的 *** 作系统软件MS-DOS曾用在数以亿计的IBM-PC机及其兼容机上。但随着微软公司的日益壮大,Microsoft与IBM已在许多方面成为竞争对手。

1991年,IBM公司和苹果公司解除了与微软公司的合作关系,但IBM与微软的合作关系从未间断过,两个公司保持着既竞争又合作的复杂关系。微软公司的产品包括文件系统软件(MS-DOS和Xenix)、 *** 作环境软件(窗口系统Windows系列)、应用软件MS-Office等、多媒体及计算机游戏、有关计算机的书籍以及CDROM产品。

1992年,公司买进Fox公司,迈进了数据库软件市场。 1975年,19岁的比尔·盖茨从哈佛大学退学,和他的高中校友保罗·艾伦一起卖BASIC语言程序编写本。

当盖茨还在哈佛大学读书时,他们曾为MITS公司的Altair编制语言。后来,盖茨和艾伦搬到阿尔伯克基,并在当地一家旅馆房间里创建了微软公司。

1979年,MITS公司关闭,微软公司以修改BASIC程序为主要业务继续发展。 1977年,微软公司搬到西雅图的贝尔维尤(雷德蒙德),在那里开发PC机编程软件。

1980年,IBM公司选中微软公司为其新PC机编写关键的 *** 作系统软件,这是公司发展中的一个重大转折点。由于时间紧迫,程序复杂,微软公司以5万美元的价格从西雅图的一位程序编制者帕特森手中买下了一个 *** 作系统的使用权,再把它改写为磁盘 *** 作系统软件(MS-DOS)。

公司目前在60多个国家设有分支办公室,全世界雇员人数接近44,000人。 IBM-PC机的普及使MS-DOS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因为其他PC制造者都希望与IBM兼容。

MS-DOS在很多家公司被特许使用,因此80年代,它成了PC机的标准 *** 作系统。到1984年,微软公司的销售额超过1亿美元。

随后,微软公司继续为IBM、苹果公司以及无线电器材公司的计算机开发软件,但在91年后,由于利益的冲突,IBM、苹果公司已经与Microsoft反目。1983年,保罗·艾伦患霍奇金氏病离开微软公司,后来成立了自己的公司。

艾伦拥有微软公司15%的股份,至今仍列席董事会。1986年,公司转为公营。

盖茨保留公司45%的股权,这使其成为1987年PC产业中的第一位亿万富翁。1996年,他的个人资产总值已超过180亿美元。

1997年,则达到了340亿美元,98年超过了500亿大关,成为理所当然的全球首富。 微软的拳头产品Windows98/NT/2000/Me/XP/Server2003成功地占有了从PC机到商用工作站甚至服务器的广阔市场,为微软公司带来了丰厚的利润:公司在Inter软件方面也是后来居上,抢占了大量的市场份额。

在IT软件行业流传着这样一句告戒:“永远不要去做微软想做的事情”。可见,微软的巨大潜力已经渗透到了软件界的方方面面,简直是无孔不入,而且是所向披靡。

微软的巨大影响已经对软件同行构成了极大的压力,也把自己推上了反垄断法的被告位置。连多年来可靠的合作伙伴Intel也与之反目,对薄公堂。

2001年9月,鉴于经济低迷,美国 有意重振美国信息产业,拒绝拆分微软。至此,诉微软反垄断法案告一段落。

微软的组织结构支持公司包括以下核心业务组:个人服务组(PSG):由集团副总裁Bob Muglia领导,致力于为个人用户和商业用户提供更容易的在线连接,并且为各种各样的设备提供软件服务。PSG包含了微软的个人NET倡议、服务平台部、移动组、MSN的互联网访问服务、用户设备组以及用户界面平台部。

MSN和个人服务业务组:由副总裁Yusuf Mehdi领导,负责网络程序开发、业务发展以及MSN和微软其它服务世界范围内的市场和销售,包括:MSN eShop, MSN Carpoint, MSN HomeAdvisor, the MSNBC venture, Slate和MSNTV平台组,由集团副总裁Jim Allchin领导,负责在各个方面不断对Windows平台做出改进–例如把存储、通讯、消息通知、共享图象及听音乐等变为Windows经历的自然扩展。此外,本组包括NET企业服务器组、开发工具部和Windows数字媒体部。

办公和商务服务组:由集团副总裁Jeff Raikes领导,负责开发提高生产力和商业流程的应用和服务。工作包括将功能完善且性能强大的Microsoft Office逐步演化为以服务于基础的产品。

除Office部门之外,商用工具部门,包括bCentral和Great Plains的商用应用程序部门都将属于该部门。 全球销售、市场和服务组:由集团副总裁Orlando Ayala领导,集成了微软的销售和服务伙伴,以满足世界范围内微软用户的需要。

这些用户包括:企业用户、中小型组织、教育机构、程序开发人员和个人用户。此外,本组包括微软产品支持服务、网络解决方案组、企业伙伴组、市场营销组织和微软全球三大地区的业务组织。

微软研究院(MSR):由资深副总裁Rick Rashid领导,负责对今天或明天的计算课题提出创造性的建议和解决方案,使计算机变得更加易于使用。同时负责为下一代的硬件产品设计软件,改进软件设计流程和研究计算机科学的数学基础。

关于MSR更详细的信息可参见Microsoft Research Web page。 运营组:由总裁和首席运营官Rick Belluzzo领导,负责管理商业运作和全部的商业计划。

包。

2微软的发展史

微软公司是世界PC机软件开发的先导,比尔·盖茨是它的核心。

微软公司1981年为IBM-PC机开发的 *** 作系统软件MS-DOS曾用在数以亿计的IBM-PC机及其兼容机上。但随着微软公司的日益壮大,Microsoft与IBM已在许多方面成为竞争对手。

1991年,IBM公司和苹果公司解除了与微软公司的合作关系,但IBM与微软的合作关系从未间断过,两个公司保持着既竞争又合作的复杂关系。微软公司的产品包括文件系统软件(MS-DOS和Xenix)、 *** 作环境软件(窗口系统Windows系列)、应用软件MS-Office等、多媒体及计算机游戏、有关计算机的书籍以及CDROM产品。

1992年,公司买进Fox公司,迈进了数据库软件市场。 1975年,19岁的比尔·盖茨从哈佛大学退学,和他的高中校友保罗·艾伦一起卖BASIC语言程序编写本。

当盖茨还在哈佛大学读书时,他们曾为MITS公司的Altair编制语言。后来,盖茨和艾伦搬到阿尔伯克基,并在当地一家旅馆房间里创建了微软公司。

1979年,MITS公司关闭,微软公司以修改BASIC程序为主要业务继续发展。 1977年,微软公司搬到西雅图的贝尔维尤(雷德蒙德),在那里开发PC机编程软件。

1980年,IBM公司选中微软公司为其新PC机编写关键的 *** 作系统软件,这是公司发展中的一个重大转折点。由于时间紧迫,程序复杂,微软公司以5万美元的价格从西雅图的一位程序编制者帕特森手中买下了一个 *** 作系统的使用权,再把它改写为磁盘 *** 作系统软件(MS-DOS)。

公司目前在60多个国家设有分支办公室,全世界雇员人数接近44,000人。 IBM-PC机的普及使MS-DOS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因为其他PC制造者都希望与IBM兼容。

MS-DOS在很多家公司被特许使用,因此80年代,它成了PC机的标准 *** 作系统。到1984年,微软公司的销售额超过1亿美元。

随后,微软公司继续为IBM、苹果公司以及无线电器材公司的计算机开发软件,但在91年后,由于利益的冲突,IBM、苹果公司已经与Microsoft反目。1983年,保罗·艾伦患霍奇金氏病离开微软公司,后来成立了自己的公司。

艾伦拥有微软公司15%的股份,至今仍列席董事会。1986年,公司转为公营。

盖茨保留公司45%的股权,这使其成为1987年PC产业中的第一位亿万富翁。1996年,他的个人资产总值已超过180亿美元。

1997年,则达到了340亿美元,98年超过了500亿大关,成为理所当然的全球首富。 微软的拳头产品Windows98/NT/2000/Me/XP/Server2003成功地占有了从PC机到商用工作站甚至服务器的广阔市场,为微软公司带来了丰厚的利润:公司在Inter软件方面也是后来居上,抢占了大量的市场份额。

在IT软件行业流传着这样一句告戒:“永远不要去做微软想做的事情”。可见,微软的巨大潜力已经渗透到了软件界的方方面面,简直是无孔不入,而且是所向披靡。

微软的巨大影响已经对软件同行构成了极大的压力,也把自己推上了反垄断法的被告位置。连多年来可靠的合作伙伴Intel也与之反目,对薄公堂。

2001年9月,鉴于经济低迷,美国 有意重振美国信息产业,拒绝拆分微软。至此,诉微软反垄断法案告一段落。

微软的组织结构支持公司包括以下核心业务组:个人服务组(PSG):由集团副总裁Bob Muglia领导,致力于为个人用户和商业用户提供更容易的在线连接,并且为各种各样的设备提供软件服务。PSG包含了微软的个人NET倡议、服务平台部、移动组、MSN的互联网访问服务、用户设备组以及用户界面平台部。

MSN和个人服务业务组:由副总裁Yusuf Mehdi领导,负责网络程序开发、业务发展以及MSN和微软其它服务世界范围内的市场和销售,包括:MSN eShop, MSN Carpoint, MSN HomeAdvisor, the MSNBC venture, Slate和MSNTV平台组,由集团副总裁Jim Allchin领导,负责在各个方面不断对Windows平台做出改进–例如把存储、通讯、消息通知、共享图象及听音乐等变为Windows经历的自然扩展。此外,本组包括NET企业服务器组、开发工具部和Windows数字媒体部。

办公和商务服务组:由集团副总裁Jeff Raikes领导,负责开发提高生产力和商业流程的应用和服务。工作包括将功能完善且性能强大的Microsoft Office逐步演化为以服务于基础的产品。

除Office部门之外,商用工具部门,包括bCentral和Great Plains的商用应用程序部门都将属于该部门。 全球销售、市场和服务组:由集团副总裁Orlando Ayala领导,集成了微软的销售和服务伙伴,以满足世界范围内微软用户的需要。

这些用户包括:企业用户、中小型组织、教育机构、程序开发人员和个人用户。此外,本组包括微软产品支持服务、网络解决方案组、企业伙伴组、市场营销组织和微软全球三大地区的业务组织。

微软研究院(MSR):由资深副总裁Rick Rashid领导,负责对今天或明天的计算课题提出创造性的建议和解决方案,使计算机变得更加易于使用。同时负责为下一代的硬件产品设计软件,改进软件设计流程和研究计算机科学的数学基础。

关于MSR更详细的信息可参见Microsoft Research Web page。 运营组:由总裁和首席运营官Rick Belluzzo领导,负责管理商业运作和全部。

3windows的发展史

1985年Windows 1。

0正式推出,相信老一辈计算机使用者应该熟悉吧 1987年10月推出Windows 2。0,比 Windows 1。

0版有了不少进步,但自身不完善,效果不好。 1990年5月Windows 3。

0 版推出,期间微软继2。 0后还有代号为286、386两款系统,但因其自身原因,一直没有得到人们的注意。

直到3。0的出现才改观了这种局面,Windows逐渐占据了个人电脑系统,3。

0也首次加入了多媒体,被舆为“多媒体的DOS”。 1992年Windows 3。

1发布,该系统修改了3。 0的一些不足,并提供了更完善的多媒体功能。

Windows系统开始流行起来。 1993年11月Windows 3。

11发布,革命性的加入了网络功能和即插即用技术。 1994年Windows 3。

2发布,这也是Windows系统第一次有了中文版!在我国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 1995年8月24日Windows 95发布,Windows系统发生了质的变化,具有了全新的面貌和强大的功能,DOS时代走下舞台。

95标明了一个“开始”按钮的介绍以及桌面个人电脑桌面上的工具条,这一直保留到现在视窗后来所有的产品中。 1996年8月24日Windows NT4。

0发布,在93、94年微软都相继发布了3。1、3。

5等版NT系统。主要面向服务器市场。

1998年6月25日Windows98发布,基于Windows 95上,改良了硬件标准的支持,例如MMX和AGP。其它特性包括对FAT32文件系统的支持、多显示器、Web TV的支持和整合到Windows图形用户界面的Inter Explorer。

Windows 98 SE(第二版)发行于1999年6月10日。它包括了一系列的改进,例如Inter Explorer 5、Windows Netmeeting。

98是一个成功的产品。 2000年9月14日Windows Me发布,集成了Inter Explorer 5。

5和Windows Media Player 7,系统还原功能则是它的另一个亮点。 2000年12月19日Windows 2000(又称Win NT5。

0)发布,一共四个版本:Professional、Server、Advanced Server和Datacenter Server。 2001年10月25日Windows XP发布,Windows XP是基于Windows 2000代码的产品,同时拥有一个新的用户图形界面(叫做月神Luna),它包括了一些细微的修改。

集成了防火墙、媒体播放器(Windows Media Player),即时通讯软件(Windows Messenger),以及它与Microsoft Pasport网络服务的紧密结合。 是目前 *** 作系统使用率最高的一个系统。

2003年4月底Windows 2003发布,是目前微软最新的服务器 *** 作系统,算是2000的一个升级。 Longhorn是微软公司下一版本Microsoft Windows *** 作系统的开发代号。

它是继Windows XP和Windows Server 2003之后的又一重要的 *** 作系统。 该系统带有许多新的特性和技术,可能于2006年早期发布。

目前最新的是Windows Vista 详细内容可以参考: 。

4微软的发展历史

1975年,19岁的比尔·盖茨从美国哈佛大学退学,和他的高中校友保罗·艾伦一起卖BASIC(Beginners'All-purpose Symbolic Instruction Code),又译培基。

培基意思就是“初学者的全方位符式指令代码”,是一种设计给初学者使用的程序设计语言。当盖茨还在哈佛大学读书时,他们曾为MITS公司的Altair编制语言。

后来,盖茨和艾伦搬到阿尔伯克基,并在当地一家旅馆房间里创建了微软公司。1977年,微软公司搬到西雅图的贝尔维尤(雷德蒙德),在那里开发PC的编程软件。

1979年,MITS公司关闭,微软公司以修改BASIC程序为主要业务继续发展。公司创立初期以销售BASIC解译器为主。

当时的计算机爱好者也常常自行开发小型的BASIC解译器,并免费分发。然而,由于微软是少数几个BASIC解译器的商业生产商,很多家庭计算机生产商在其系统中采用微软的BASIC解译器。

随着微软BASIC解译器的快速成长,制造商开始采用微软BASIC的语法以及其他功能以确保与现有的微软产品兼容。正是由于这种循环,微软BASIC逐渐成为公认的市场标准,公司也逐渐占领了整个市场。

此后,他们曾经试图以设计MSX家庭计算机标准来进入家用计算机市场,但结果不太成功。1980年,IBM公司选中微软公司为其新PC机编写关键的 *** 作系统软件,这是公司发展中的一个重大转折点。

由于时间紧迫,程序复杂,微软公司以5万美元的价格从西雅图的一位程序编制者Tim Paterson(帕特森)手中买下了一个 *** 作系统QDOS的使用权,在进行部分改写后提供给IBM,并将其命名为Microsoft DOS(Disk Operating System,磁盘 *** 作系统)。IBM-PC机的普及使MS-DOS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因为其他PC制造者都希望与IBM兼容。

MS-DOS在很多家公司被特许使用。因此80年代,它成了PC机的标准 *** 作系统。

1983年,微软与IBM签订合同,为IBM PC提供BASIC解译器,还有 *** 作系统。到1984年,微软公司的销售额超过1亿美元。

随后,微软公司继续为IBM、苹果公司以及无线电器材公司的计算机开发软件。随着微软公司的日益壮大,Microsoft与IBM已在许多方面成为竞争对手。

1985年开始发行了Microsoft Windows10,它是Windows系列的第一个产品,同时也是是微软第一次对个人电脑 *** 作平台进行用户图形界面的尝试。1991年,由于利益的冲突,IBM公司、苹果公司解除了与微软公司的合作关系,但IBM与微软的合作关系从未间断过,两个公司保持着既合作又竞争的复杂关系。

微软公司的产品包括 *** 作系统软件MS-DOS和Xenix:Xenix是Unix *** 作系统其中一种个人电脑上的版本,由微软公司在1979年开始为Intel处理器所开发的,它还能在DECPDP-11或是Apple Lisa电脑执行。Xenix继承了UNIX的特性,XENIX具备了多用户多任务的工作环境,符合UNIX System V的接口规格 (SVID)。

1983年,保罗·艾伦患霍奇金氏病离开微软公司,后来成立了自己的公司。艾伦拥有微软公司15%的股份,至今仍列席董事会。

1986年,公司转为公营。盖茨保留公司45%的股权,这使其成为1987年PC产业中的第一位亿万富翁。

1992年,公司买进Fox公司,迈进了数据库软件市场。二十世纪90年代中期,微软开始将其产品线扩张到计算机网络领域。

微软在1995年8月24日推出了在线服务MSN(Microsoft Network,微软网络)。MSN是美国在线的直接竞争对手,也是微软其他网络产品的主打品牌。

1995年8月24日,微软公司发行了内核版本号为40的一个混合了16位/32位的Windows系统——Windows 95,并成为当时最成功的 *** 作系统。1996年,微软以及美国的广播业巨擘NBC(国家广播公司)联合创立了MSNBC,一个综合性的24小时新闻频道以及在线新闻服务供应商。

1997年末,微软收购了Hotmail,最早以及最受欢迎的webmail服务商。Hotmail被重新命名为MSN Hotmail,并成为NET Passport,一个综合登入服务系统的平台。

MSN Messenger是一个即时信息客户程序,由微软在1999年推出,是美国在线的AOL Instant Messenger(AIM)及ICQ的主要竞争对手。已发展为Windows Live Messenger。

1995年至1999年是微软在中国相继成立了微软中国研究开发中心、微软全球技术支持中心和微软亚洲研究院这三大世界级的科研、产品开发与技术支持服务机构, 微软中国成为微软在美国总部以外功能最为完备的子公司。2009年7月29日,美国雅虎公司和微软公司宣布,双方已就在互联网搜索和网络广告业务方面进行合作达成协议。

这项协议为期10年,雅虎网站将使用微软新推出的“必应”(Bing)搜索引擎,微软将获得雅虎核心搜索技术为期10年的独家使用许可权,而雅虎将负责在全球范围内销售两家公司的搜索广告。此外,微软还同意在双方合作的前5年中,雅虎网站营业收入的88%归雅虎所有。

2011年5月10日,微软宣布以85亿美元收购Skype。该交易有助于微软吸引更多互联网用户,并在互联网广告市场缩小与谷歌之间的差距。

该交易是微软截止2011年为止进行的最大规模的单笔并购交易,超过2007年进行的以60亿美元收购网络广告公司aQuantiv交易。 2012年7月31日,微软用拓展版Outlook替代消费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z/1341399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31
下一篇 2023-07-3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