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九条命令在一分钟内检查Linux服务器性能

如何用九条命令在一分钟内检查Linux服务器性能,第1张

一、uptime命令

这个命令可以快速查看机器的负载情况。在Linux系统中,这些数据表示等待CPU资源的进程和阻塞在不可中断IO进程(进程状态为D)的数量。这些数据可以让我们对系统资源使用有一个宏观的了解。

命令的输出分别表示1分钟、5分钟、15分钟的平均负载情况。通过这三个数据,可以了解服务器负载是在趋于紧张还是趋于缓解。如果1分钟平均负载很高,而15分钟平均负载很低,说明服务器正在命令高负载情况,需要进一步排查CPU资源都消耗在了哪里。反之,如果15分钟平均负载很高,1分钟平均负载较低,则有可能是CPU资源紧张时刻已经过去。

上面例子中的输出,可以看见最近1分钟的平均负载非常高,且远高于最近15分钟负载,因此我们需要继续排查当前系统中有什么进程消耗了大量的资源。可以通过下文将会介绍的vmstat、mpstat等命令进一步排查。

二、dmesg命令

该命令会输出系统日志的最后10行。示例中的输出,可以看见一次内核的oom kill和一次TCP丢包。这些日志可以帮助排查性能问题。千万不要忘了这一步。

三、vmstat命令

vmstat(8) 命令,每行会输出一些系统核心指标,这些指标可以让我们更详细的了解系统状态。后面跟的参数1,表示每秒输出一次统计信息,表头提示了每一列的含义,这几介绍一些和性能调优相关的列:

r:等待在CPU资源的进程数。这个数据比平均负载更加能够体现CPU负载情况,数据中不包含等待IO的进程。如果这个数值大于机器CPU核数,那么机器的CPU资源已经饱和。

free:系统可用内存数(以千字节为单位),如果剩余内存不足,也会导致系统性能问题。下文介绍到的free命令,可以更详细的了解系统内存的使用情况。

si,so:交换区写入和读取的数量。如果这个数据不为0,说明系统已经在使用交换区(swap),机器物理内存已经不足。

us, sy, id, wa, st:这些都代表了CPU时间的消耗,它们分别表示用户时间(user)、系统(内核)时间(sys)、空闲时间(idle)、IO等待时间(wait)和被偷走的时间(stolen,一般被其他虚拟机消耗)。

上述这些CPU时间,可以让我们很快了解CPU是否出于繁忙状态。一般情况下,如果用户时间和系统时间相加非常大,CPU出于忙于执行指令。如果IO等待时间很长,那么系统的瓶颈可能在磁盘IO。

示例命令的输出可以看见,大量CPU时间消耗在用户态,也就是用户应用程序消耗了CPU时间。这不一定是性能问题,需要结合r队列,一起分析。

四、mpstat命令

该命令可以显示每个CPU的占用情况,如果有一个CPU占用率特别高,那么有可能是一个单线程应用程序引起的。

五、pidstat命令

pidstat命令输出进程的CPU占用率,该命令会持续输出,并且不会覆盖之前的数据,可以方便观察系统动态。如上的输出,可以看见两个JAVA进程占用了将近1600%的CPU时间,既消耗了大约16个CPU核心的运算资源。

六、iostat命令

r/s, w/s, rkB/s, wkB/s:分别表示每秒读写次数和每秒读写数据量(千字节)。读写量过大,可能会引起性能问题。

await:IO *** 作的平均等待时间,单位是毫秒。这是应用程序在和磁盘交互时,需要消耗的时间,包括IO等待和实际 *** 作的耗时。如果这个数值过大,可能是硬件设备遇到了瓶颈或者出现故障。

avgqu-sz:向设备发出的请求平均数量。如果这个数值大于1,可能是硬件设备已经饱和(部分前端硬件设备支持并行写入)。

%util:设备利用率。这个数值表示设备的繁忙程度,经验值是如果超过60,可能会影响IO性能(可以参照IO *** 作平均等待时间)。如果到达100%,说明硬件设备已经饱和。

如果显示的是逻辑设备的数据,那么设备利用率不代表后端实际的硬件设备已经饱和。值得注意的是,即使IO性能不理想,也不一定意味这应用程序性能会不好,可以利用诸如预读取、写缓存等策略提升应用性能。

七、free命令

free命令可以查看系统内存的使用情况,-m参数表示按照兆字节展示。最后两列分别表示用于IO缓存的内存数,和用于文件系统页缓存的内存数。需要注意的是,第二行-/+ buffers/cache,看上去缓存占用了大量内存空间。

这是Linux系统的内存使用策略,尽可能的利用内存,如果应用程序需要内存,这部分内存会立即被回收并分配给应用程序。因此,这部分内存一般也被当成是可用内存。

如果可用内存非常少,系统可能会动用交换区(如果配置了的话),这样会增加IO开销(可以在iostat命令中提现),降低系统性能。

八、sar命令

sar命令在这里可以查看网络设备的吞吐率。在排查性能问题时,可以通过网络设备的吞吐量,判断网络设备是否已经饱和。如示例输出中,eth0网卡设备,吞吐率大概在22 Mbytes/s,既176 Mbits/sec,没有达到1Gbit/sec的硬件上限。

sar命令在这里用于查看TCP连接状态,其中包括:

active/s:每秒本地发起的TCP连接数,既通过connect调用创建的TCP连接;

passive/s:每秒远程发起的TCP连接数,即通过accept调用创建的TCP连接;

retrans/s:每秒TCP重传数量;

TCP连接数可以用来判断性能问题是否由于建立了过多的连接,进一步可以判断是主动发起的连接,还是被动接受的连接。TCP重传可能是因为网络环境恶劣,或者服务器压

九、top命令

top命令包含了前面好几个命令的检查的内容。比如系统负载情况(uptime)、系统内存使用情况(free)、系统CPU使用情况(vmstat)等。因此通过这个命令,可以相对全面的查看系统负载的来源。同时,top命令支持排序,可以按照不同的列排序,方便查找出诸如内存占用最多的进程、CPU占用率最高的进程等。

但是,top命令相对于前面一些命令,输出是一个瞬间值,如果不持续盯着,可能会错过一些线索。这时可能需要暂停top命令刷新,来记录和比对数据。

1使用iostat看下磁盘读写使用情况
iostat -d -k 1 10 #查看TPS和吞吐量信息(磁盘读写速度单位为KB)
iostat -d -m 2 #查看TPS和吞吐量信息(磁盘读写速度单位为MB)
iostat -d -x -k 1 10 #查看设备使用率(%util)、响应时间(await)
iostat -c 1 10 #查看cpu状态
2打开文件数
ulimit -a
lsof |wc -l

四,服务器故障排查方法总结

问题描述:

每当出现网站访问不了的时候,估计应该就是服务器出现故障了,这个时候大部分情况都是属于数据库出现问题。

查找步骤:

1、查找top检查服务器负载是否有问题

一般网站访问不了,top显示的负载都是很大的,这个时候可以看到mysql的进程占用资源很高,往往就是mysql发生故障了

2、在服务器中查看网站的访问记录

这些访问记录存储在:/home/对应的网站名/access-logs/对应的网站名

可以先通过tail查看,查看出异常的ip的时候可以通过grep进行过滤查看,在这个文件一般都可以找到恶意爬虫、恶意访问的记录,这些往往有可能是导致mysql数据库挂掉的原因。

3、这个时候先对数据库进行重启,对apache进行重启

service mysql restart

service >人数最多的服务器Top3
类型
服务器名
开服日期
更新时间
总人数
PVE 白银之手 2005-4-26 2013-09-06 8658
PVP 影之哀伤 2011-7-12 2013-09-06 8384
PVP 安苏 2008-12-12 2013-09-06 8204
平衡
联盟:部落 差距最小的服务器Top10
类型
服务器名
开服日期
更新时间
PVP 血槌 2008-4-15 2013-09-06 1 1
PVP 午夜之镰 2005-9-10 2013-09-06 1 1
PVP 达隆米尔 2013-09-06 418 400
PVP 符文图腾 2013-09-06 581 534
PVP 末日祷告祭坛 2011-8-9 2013-09-06 960 879
PVP 海克泰尔 2013-09-06 1603 1447
PVP 塞拉摩 2007-9-28 2013-09-06 1442 1600
PVE 迦拉克隆 2010-8-31 2013-09-06 3569 3169
PVP 双子峰 2012-10-02 2013-09-06 225 257
PVP 拉文凯斯 2005-4-26 2013-09-06 2444 1844

在linux下可以通过top命令来查系统运行状态和进程运行状态,通过man查看top手册,top的解释是display Linux tasks,以前看到过一个另外的解释display top CPU processes,这个我觉得挺贴切的,因为top这个命令会自动把消耗高的进程排到前面,真的很形象。
1、命令说明
top 参数
-h:help表示显示帮助的意思
-v:version显示版本的意思,和-h的功能一样
-u:user显示指定用户的进程,例如:top -u root
-p:pid显示指定进程,例如:top -p 1
-n:number进入top后,top会定时刷新状态,这个值就是设置刷新几次
-d:delay进入top后,top会定时刷新状态,这个值就是设置几秒刷新一次
-b:Batch mode,top刷新状态默认是在原数据上刷新,使用这个参数后,会一屏一屏的显示数据。结合重定向功能和计划任务,这个参数在记录服务器运行状态时非常有用。
以上一些参数是在输入命令时提供的参数,在top运行的过程中,还可以输入一些快捷键来调整显示内容。
一些命令运行时的快捷键说明:
q:quit退出程序
M:Memory按照内存使用量排序
P:CPU按照cpu使用量排序
k:kill杀死PID的进程,不输入PID,直接按回车就会退出
1:能显示CPU每个核心的情况
h或者:help 查看更多快捷键
f:fields查看进程表头字段含义
2、命令测试
top
top命令测试
第一行说明:
top – :系统当前时间
up:服务器连续运行的时间,笔者见过有服务器连续运行一年以上,linux服务器还是非常稳定的。
user:当前有多少用户登录系统
load average:这个边有3个数值分别表示系统在前1分钟,5分钟,15分钟的工作负载,根据笔者以往的经验来看单核负载在3-5之间比较合适,经常在1以下,说明cpu利用率不高,在5以上,cpu会处于较高负载状态,会容易宕机。有一次项目上线,晚上加班观察服务器状况,这个值长时间保持在72左右,因为服务器有八核,所以每核的值为9,后来服务器就挂了。
第二行就是显示任务的数量情况,其中zombie要注意一下,这个是表示僵尸进程,出现了僵尸进程要注意下僵尸进程是如何产生的。如果不找到产生原因,即使杀死了,可能也会再次出现。
第三行表示cpu的运行情况,按下1可以显示每个核的运行情况。
第四行表示内存memory的使用情况。
第五行表示交换空间swap的使用情况。
下面显示的就是进程的运行状态了。每个表头表示的含义如下:
PID:进程编号
USER:进程所属用户
PR/NI:Priority/Nice value进程执行的优先顺序
VIRT:Virtual Image (kb) 虚拟内存使用总额
RES:Resident size (kb) 常驻内存
SHR:Shared Mem size (kb) 共享内存
S:Process Status 进程状态
%CPU:cpu使用率
%MEM:内存使用率
TIME+:进程开始运行时使用cpu的总时间
COMMAND:进程运行的命令
在top状态下按f可以查看表头字段说明。
3、常用的命令:
top -b -n 60 -d 60 > /home/cputxt
该命令每隔60秒会将服务器运行状态保存到一个文本文件,共运行60次,其实就是将服务器1个小时的运行状态保存起来。使用这个命令,可以记录服务器在繁忙时的负载情况,例如设置到晚上8点到9点之间,这样就可以根据服务器状态作出调整,而不是等服务器挂了才来处理。上面命令各参数,大家可以根据自己需要修改。终于不用加班蹲点观察服务器了。

方法一:
通过top命令来查看服务器负载
再对此Linux服务器性能分析之前,先了解下Linux系统Load average负载的知识,负载均值在 uptime 或者top 命令中可以看到,
方法二:输入 iostat -x -k -t
说明:%util: 一秒中有百分之多少的时间用于 I/O *** 作,或者说一秒中有多少时间 I/O 队列是非空的。
即 delta(use)/s/1000 (因为use的单位为毫秒)
如果 %util 接近 100%,说明产生的I/O请求太多,I/O系统已经满负荷,该磁盘可能存在瓶颈。
方法三:
如果玩游戏很卡,可以用hdparm –t /dev/磁盘名称来测试磁盘性能是否达标,下图是单个希捷1T的盘测试的结果
说明:sd表示硬盘是SATA,SCSI或者SAS,a表示串口的第一块硬盘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z/1341662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01
下一篇 2023-08-0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