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器cpu是什么?

服务器cpu是什么?,第1张

服务器CPU,顾名思义,就是在服务器上使用的CPU(Center Process Unit中央处理器)。众所周知,服务器是网络中的重要设备,要接受少至几十人、多至成千上万人的访问,因此对服务器具有大数据量的快速吞吐、超强的稳定性、长时间运行等严格要求。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服务器cpu是什么,欢迎阅读。


服务器cpu是什么

服务器的中央处理器(CPU),在内部结构上是跟台式机的差不多,它们都是由运算器和控制器组成,CPU的内部结构可分为控制单元,逻辑单元和存储单元三大部分。当然工作原理也是一样。随着两者的需求和发展,台式机和服务器的处理器在技术、性能指标等各方面都存在并存的现象,一个最明显的现象,像Intel的奔腾系列产品,一直应用于服务器的低端领域。但不代表着服务器CPU与台式机将会完全一样,下面内容会让你对服务器CPU有个全方位的了解……

一、产品篇

厂商

32bit 64bit

CISC型 VLIM型 RISC型

IA-32 X86-64 IA-64

AMD64 EM64T

Intel Pentium、Xeon Nocona Itanium

AMD Athlon MP Opteron

Transmeta

(全美达) Efficeon

IBM/Apple POWER、POWERPC

HP PA-RISC、Alpha

SGI MIPS

SUN UltraSPARC

上面简单把服务器处理器列了一下表,我们可以很清晰看出,服务器处理器按CPU的指令系统来区分,有CISC型CPU和RISC型CPU两类,后来出现了一种64位的VLIM指令系统的CPU,这种架构也叫做“IA-64”。目前基于这种指令架构的MPU有Intel的IA-64、EM64T和AMD的x86-64。RISC型的CPU是我们比较不熟悉的'类型,下面一一介绍;

IBM:

IBM 的四条处理器产品线 —— POWER 体系结构,PowerPC 系列的处理器,Star 系列(很少用于服务器中),以及 IBM 大型机上所采用的芯片

POWER 是 Power Optimization With Enhanced RISC 的缩写,是 IBM 的很多服务器、工作站和超级计算机的主要处理器。POWER 芯片起源于 801 CPU,是第二代 RISC 处理器。POWER 芯片在 1990 年被 RS 或 RISC System/6000 UNIX 工作站(现在称为 eServer 和 pSeries)采用,POWER 的产品有 POWER1、POWER2、POWER3、POWER4,现在最高端的是 POWER5。POWER5 处理器是目前单个芯片中性能最好的芯片。POWER6计划 2006 年发布。

PowerPC 是 Apple、IBM 和摩托罗拉(Motorola)联盟(也称为 AIM 联盟)的产物,它基于 POWER 体系结构,但是与 POWER 又有很多的不同。例如,PowerPC 是开放的,它既支持高端的内存模型,也支持低端的内存模型,而 POWER 芯片是高端的。最初的 PowerPC 设计也着重于浮点性能和多处理能力的研究。当然,它也包含了大部分 POWER 指令。很多应用程序都能在 PowerPC 上正常工作,这可能需要重新编译以进行一些转换。从 2000 年开始,摩托罗拉和 IBM 的 PowerPC 芯片都开始遵循 Book E 规范,这样可以提供一些增强特性,从而使得 PowerPC 对嵌入式处理器应用(例如网络和存储设备,以及消费者设备)更具有吸引力。PowerPC 体系结构的最大一个优点是它是开放的:它定义了一个指令集(ISA),并且允许任何人来设计和制造与 PowerPC 兼容的处理器;为了支持 PowerPC 而开发的软件模块的源代码都可以自由使用。最后,PowerPC 核心的精简为其他部件预留了很大的空间,从新添加缓存到协处理都是如此,这样可以实现任意的设计复杂度。IBM 的 4 条服务器产品线中有两条与 Apple 计算机的桌面和服务器产品线同样基于 PowerPC 体系结构,分别是 Nintendo GameCube 和 IBM 的“蓝色基因(Blue Gene)”超级计算机。现在,三种主要的 PowerPC 系列是嵌入式 PowerPC 400 系列以及独立的 PowerPC 700 和 PowerPC 900 系列。而PowerPC 600 系列,是第一个 PowerPC 芯片。它是 POWER 和 PowerPC 体系结构之间的桥梁。现在的PowerPC970,采用013微米SOI工艺制造,其内只有一颗CPU核心,带有512K 芯片内L2 cache。

HP:

HP(惠普)公司自已开发、研制的适用于服务器的RISC芯片——PA-RISC,于1986年问世。目前,HP主要开发64位超标量处理器PA-8000系列。第一款芯片的型号为PA-8000,主频为180MHz,后来陆续推出PA-8200、PA-8500、PA-8600、PA-8700、PA-8800型号。还有一个就是HP的“私生子”Alpha。(Alpha处理器最早由DEC公司设计制造,在Compaq公司收购DEC之后,Alpha处理器继续得到发展,后来又被惠普公司收购)

HP于2002年开始就公布了其两大RISC处理器——PA-RISC和Alpha的发展计划,其中PA-RISC与Alpha处理器至少要发展到2006年,对基于其上的服务器的服务支持将至少持续到2011年。2006年,HP将会推出PA-8900。而对于Alpha的发展,惠普公司于已经于2004年八月份发布了其面向AlphaServer Unix服务器的最后一款处理器产品——EV7z。

SUN:

1987年,SUN和TI公司合作开发了RISC微处理器——SPARC。Sun公司以其性能优秀的工作站闻名,这些工作站的心脏全都是采用Sun公司自己研发的Sparc芯片。SPARC微处理器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它的可扩展性,这是业界出现的第一款有可扩展性功能的微处理。SPARC的推出为SUN赢得了高端微处理器市场的领先地位。

1999年6月,UltraSPARC III首次亮相。它采用先进的018微米工艺制造,全部采用64位结构和VIS指令集,时钟频率从600MHz起,可用于高达1000个处理器协同工作的系统上。UltraSPARC III和Solaris *** 作系统的应用实现了百分之百的二进制兼容,完全支持客户的软件投资,得到众多的独立软件供应商的支持。

根据Sun公司未来的发展规划,在64位UltraSparc处理器方面,主要有3个系列,首先是可扩展式s系列,主要用于高性能、易扩展的多处理器系统。目前UltraSparc Ⅲs的频率已经达到750GHz。将推出UltraSparc Ⅳs和UltraSparc Ⅴs等型号。其中UltraSparc Ⅳs的频率为1GHz,UltraSparc Ⅴs则为15GHz。其次是集成式i系列,它将多种系统功能集成在一个处理器上,为单处理器系统提供了更高的效益。已经推出的UltraSparc Ⅲi的频率达到700GHz,未来的UltraSparc Ⅳi的频率将达到1GHz。最后是嵌入式e系列,为用户提供理想的性能价格比,嵌入式应用包括瘦客户机、电缆调制解调器和网络接口等。Sun公司还将推出主频300、400、500MHz等版本的处理器。

SGI

MIPS技术公司是一家设计制造高性能、高档次及嵌入式32位和64位处理器的厂商,在RISC处理器方面占有重要地位。1984年,MIPS计算机公司成立。1992年,SGI收购了MIPS计算机公司。1998年,MIPS脱离SGI,成为MIPS技术公司。

MIPS公司设计RISC处理器始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1986年推出R2000处理器,1988年推R3000处理器,1991年推出第一款64位商用微处器R4000。之后又陆续推出R8000(于1994年)、R10000(于1996年)和R12000(于1997年)等型号。

随后,MIPS公司的战略发生变化,把重点放在嵌入式系统。1999年,MIPS公司发布MIPS32和MIPS64架构标准,为未来MIPS处理器的开发奠定了基础。新的架构集成了所有原来NIPS指令集,并且增加了许多更强大的功能。MIPS公司陆续开发了高性能、低功耗的32位处理器内核(core)MIPS324Kc与高性能64位处理器内核MIPS64 5Kc。2000年,MIPS公司发布了针对MIPS32 4Kc的版本以及64位MIPS 64 20Kc处理器内核。

MIPS技术公司是一家设计制造高性能、高档次及嵌入式32位和64位处理器的厂商。1986年推出R2000处理器,1988年推出R3000处理器,1991年推出第一款64位商用微处理器R4000。之后,又陆续推出R8000(于1994年)、R10000(于1996年)和R12000(于1997年)等型号。1999年,MIPS公司发布MIPS 32和MIPS 64架构标准。2000年,MIPS公司发布了针对MIPS 32 4Kc的新版本以及未来64位MIPS 64 20Kc处理器内核。

分类: 电脑/网络 >> 互联网
解析:

CPU

赛扬

500 mhz

3005w
雷鸟

950 mhz

415w

赛扬Ⅱ

600 mhz

21225w

雷鸟

13ghz

683w

赛扬Ⅱ

11ghz

40375w

毒龙

11ghz

50w

tualatin

(赛扬Ⅲ)

1ghz

27w

athlon xp

(palomino)

1500+

60w

tualatin

(赛扬Ⅲ)

12ghz

29w

athlon xp

(palomino)

2100+

72w

pentium 4

(willamette)

15ghz

75w

athlon xp

(throughbred)

1700+

494w

pentium 4

(willamette)

19ghz

87w

athlon xp

(throughbred)

2000+

603w

pentium 4

(northwood)

18ghz

49w

athlon xp

(throughbred)

2200+

679w

可以看出随着CPU主频的提升,能耗也在不断攀升,尽管通过改善CPU的制造工艺可以适当的降低功耗、减少热量,但是主频提升带来的功率大幅提升,这点是可以肯定的

光存储设备

华硕40x cd-rom

15a

18w

09a

45w

225w

明基24x10x cd-rw

17a

204w

09a

45w

249w

明基16x dvd-rom

16a

192w

09a

45w

237w

大致可以判断出CD-ROM+DVD-ROM+CD-RW的总功率为71W左右。虽然三台设备同时工作的可能性很小,但是开机自检时,均会涉及以上设备,因此考虑电源的承受功率时,必须考虑三个设备的最大值。另一方面,COMBO这种集CD-ROM、DVD-ROM、CD- RW功能于一身的光存储设备的功率还不到30W,是节省能耗的不错选择

硬盘

ibm dtla-307020

20gb

033a

144a

165w

1728w

1893w

maxtor 5t060h6

60gb

058a

21a

29w

252w

281w

maxtor 98196h8

80gb

028a

168a

14w

2016w

2156w

seagate st34083

40gb

070a

094

35w

1128w

1478w

western digital

caviar wd600ab

60gb

064a

110

32w

132w

164w

可以测算出两部硬盘工作时需要37W~56W的功率。另外,由于服务器可以挂载多个硬盘和安装两个甚至更多的CPU,因此其电源功率理应比家用电脑的电源功率更大

4显示卡

早期的S3 Savage3D RIVA 128、TNT、G200、Voodoo2等同级显卡功耗约为3~6W左右。进化到RIVA TNT2 、S3 Savage4、Voodoo3、G400、ATi Rage GL/VR这一代,功耗约为5~10W。之后,随着竞争的加剧,GPU这个概念的出现,显示芯片的功耗有了一个大幅度的增长。随着GeForce 256、GeForce2、GeForce3、GeForce4系列和ATi RADEON、RADEON7500、8500、9000(9700)系列一个又一个“高手”的来到,功耗一直在不断地提升。这些显卡的功耗已达到了15~35W之间。而专业级显卡由于其显存众多并且处理能力更为卓越,因此其功耗在35~60W之间。

5、声卡

目前除了部分用户使用创新等品牌的声卡外,多数都在使用AC'97声卡。以帝盟S70声卡来说,其功率在3W左右。因此,可以推算出AC'97规范的声卡功率不会大于3W,而创新公司的顶级声卡,其功耗也不会超过10W。

6、内置式Modem、网卡

目前,使用网卡的用户多通过宽带来上网,因此电脑上没有了“猫”的身影。通常情况下,网卡的功率不会超过6W。而内置式Modem的功率值也不会超过8W。至于外置式Modem,由于自带有电源装置,因此这里就不考虑了。

7、软驱

软驱由于电机转速低,其功率远低于硬盘,一般在5W以下。

8、主板

要准确的推断主板的耗电是非常困难的。但是我们也可以粗略估计一下,通常主板上最耗电的莫过于南、北桥芯片,像SiS公司的某些主芯片就干脆只有一块。通常情况下,非整合主板的耗电量不会超过20W,而整合主板的耗电量不会超过25W。

9、散热风扇

天气热了,机箱中的风扇自然就多了起来。以笔者的为例:

机内电源散热风扇:12V×02A=24W。

CPU散热风扇=12×023A=276W。

机箱前置风扇=12×012A=144W。

机箱后置风扇(2个)=12×01A×2=24W。

风扇总计功耗:24+276+144+24=9W。

10、内存

内存的功耗恐怕是所有配件中最低的了,一般在05W~2W之间。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z/1341801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01
下一篇 2023-08-0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