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源im聊天是怎么实现的?有知道的吗?

开源im聊天是怎么实现的?有知道的吗?,第1张

开源的 IM 聊天通常是通过以下步骤实现的:
1 选择合适的协议:IM 聊天需要使用一种协议来处理通信。XMPP(Extensible Messaging and Presence Protocol)是一种开放标准的协议,提供了消息交换和在线状态管理的框架。这个协议被广泛使用,因为它支持很多客户端和服务器。
2 选择适合的服务器:IM 聊天需要一个服务器来处理消息传递和用户身份验证等 *** 作。常用的开源服务器包括 Openfire、ejabberd、Prosody 等。
3 开发客户端:用户需要使用客户端来连接到服务器,发送和接收消息。基于XMPP协议的开源客户端包括 Pidgin、Spark、Gajim、Conversejs 等。
4 集成其他功能:IM 聊天通常也需要集成其他功能,如文件传输、群组聊天、语音和视频通话等。这些功能可以通过使用相应的库和插件来实现。
5 测试和部署:在开发阶段完成后,需要对整个系统进行测试,以确保所有功能都可以正常工作。然后将服务器和客户端部署到实际环境中,以提供给真正的用户使用。
总之,实现开源 IM 聊天需要选择适合的协议和服务器,开发客户端和集成其他功能,最后进行测试和部署。

InstantMessaging(即时通讯,实时传讯)的缩写是IM,这是一种可以让使用者在网络上建立某种私人聊天室(chatroom)的实时通讯服务。大部分的即时通讯服务提供了状态信息的特性——显示联络人名单,联络人是否在线及能否与联络人交谈。目前在互联网上受欢迎的即时通讯软件包括百度hi、QQ、MSN Messenger、AOL Instant Messenger、Yahoo! Messenger、NET Messenger Service、Jabber、ICQ等。
通常IM服务会在使用者通话清单(类似电话簿)上的某人连上IM时发出讯息通知使用者,使用者便可据此与此人透过互联网开始进行实时的通讯。除了文字外,在频宽充足的前提下,大部分IM服务事实上也提供视讯通讯的能力。实时传讯与电子邮件最大的不同在于不用等候,不需要每隔两分钟就按一次“传送与接收”,只要两个人都同时在线,就能像多媒体电话一样,传送文字、档案、声音、影像给对方,只要有网络,无论对方在天涯海角,或是双方隔得多远都没有距离。
互联网的历史总显得具有不可思议的戏剧性:1996年,4位以色列人发明了IM的鼻祖——ICQ“坏小子”,那时它只是一个主要搞网上寻呼的“小玩意”;1998年,腾讯研发团队为QQ用户突破100人而“兴奋不已”;2000年前后,业内传马化腾打算把QQ作价100万卖给深圳电信,但深圳电信却不要。到2005年腾讯却成为中国收入前三名的互联网公司,而与腾讯一样做即时通讯的朗玛UC,依靠市场份额和用户数排名第二的优势,被新浪收购后换来了3600万美元的现金和股票。
中国即时通讯历史
说起中国即时通讯的历史,不得不提马化腾,这个戴着眼镜、温文尔雅的年轻人。1998年的腾讯创始人马化腾还是个睡沙发、吃盒饭的总裁,当他与另两个“元老”一起挤在深圳赛格科技园4楼一间几十平方米的小厂房办公时,他的名片上甚至从来都不敢印“总经理”的头衔,而只印着“工程师”字样——马化腾当时的惟一期望,只是公司能生存下来;他更没想到仅5年之后,他因此就一夜之间成了身价8亿港元的富豪。
聊天其实一直是网民们上网的主要活动之一,只不过,当时网上聊天的主要工具只有聊天室。即时通讯的出现并不像后来所描写的“很自然地崛起”,出身于著名寻呼企业润讯的马化腾最初做的只是与寻呼业相关的ICQ软件。只是当电信寻呼、联通寻呼、润迅寻呼等大寻呼企业都用上了这种网络寻呼机,给马化腾他们赚来了第一桶金后,腾讯才瞄上了在国外正热的互联网产业。1999年,腾讯正式提供互联网的即时通讯服务。
其实新浪在这个领域也可以说是先行者,早在1999年,新浪就推出了一款IM工具叫Sinapager,当时这款工具的功能应该说已经很强大了,比腾讯的QQ毫不逊色,而且当时用户群并不少。只是新浪当时没有那么专注于IM领域上。
从前,并没有多少人认为即时通讯会有多大出路,因为这种需要随时在网上的聊天工具一直受制于互联网的拨号上网。这导致QQ用户数一增加就要不断扩充服务器,马化腾甚至都坚持不下去了,一度决定将QQ卖掉。只是买家深圳电信数据局准备出60万元,而马化腾坚持要卖100万元,最终因为价格无法达成一致,最终谈判告终。
但是,当马化腾在2003年第一次进入“福布斯中国富豪榜”第九十九名,腾讯宣布QQ同时在线人数达到492万,这个互联网业开始为即时通讯沸腾。
先是网易开始发力,在北京推出了新版的即时通讯软件网易泡泡2004;然后是新浪花3600万美元收购已有巨大用户群的UC,加上搜狐在2004年初推出的即时通讯软件“搜Q”的奋力一搏,以及微软的MSN也进入中国插一脚。门户网站们显然希望能够通过自己长久以来累积的用户忠诚度在该领域有所作为。一时之间,即时通讯与搜索引擎一起,成了最热门的互联网领域。以至于在即时通讯软件上做一些插件的增值服务公司也层出不穷。
客观上来说电信运营商对带宽投入的大幅增长导致互联网的更普及是即时通讯繁荣的物质基础;而几个门户网站纷纷选择发力即时通讯市场,不仅仅是简单地给自己补课,更是促进了即时通讯的普及。
“中国即时通讯市场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当然并不是说谁可以把QQ干掉,QQ依然会占领很大的市场份额,但是绝对不是像现在这样的一家独大的垄断性份额。我认为这个时间很快就会来临,或许就在今年底或明年。”前雅虎中国总裁周鸿祎曾如此充满期望。
2005年Ebay以数亿美金的代价收购了做语音即时通讯软件的Skype,此时Skype并没有实现盈利。之前,搜索引擎巨头Google也开发了自己的语音即时通讯聊天工具Google Talk。国际巨头的动作预示着,即时通讯公司正在向多元化经营和语音通讯的方向发展。
同样的变化也发生在中国,只不过故事的版本有了变化。2004年微软的MSN进中国时,签下了数家做内容的网站进行门户式的扩张;而腾讯则公开宣布要靠即时通讯多年积攒的用户数做基础,向门户和C2C电子商务方向进军。新浪的UC则在向视频增值服务的方向向前发展。即时通讯产业的明天同样充满了变数。
现阶段中国流行IM
1、Jabber
Jabber是一个以XML为基础,跨平台、开放原始码,且支持SSL加密技术之实时通讯协议,Jabber的开放式架构,让世界各地都可以拥有Jabber的服务器,不再受限于官方。不仅如此,一些Jabber的爱好者,还尽心研发出Jabber的协议转换程序,让Jabber使用者 还能与其它实时通讯程序之使用者交谈,这是其它知名实时通讯软件皆无法做到的喔!
2、IRC
IRC是InternetRelayChat的缩写, 一般说来,他就是多人在线实时交谈系统。也就是一个以交谈为基础的系统。在IRC之中,可以好几个人加入某个相同的频道,来讨论相同的主 题,这样的频道,我们称之为channel,当然,一个人可以加入不只一个频道,这点与News的特色是非常类似的。IRC是由芬兰的 JarkkoOikarinen在80(1988)年代的晚期所发展的,起初的目的,是要让他的布告栏(bulletinboard)使用者除了可以看文件之外,还可以做在线实时的讨论。当然,他非常的迷人,特别是当IRC被用来报导现实生活的Gulf战争(1991年)之后,IRC就有慢慢分家的趋势。到如今,IRC已经是一个与布告栏脱离的独立系统。至今,已经有超过60个的国家使用这套系统。
3、ICQ
ICQ的意思是(ISeekYou) 。1996年7月,四个以色列年青人,YairGoldfinger(26岁)、ArikVardi(27岁)、SefiVigiser(25岁)、AmnonAimr(24岁),在使用因特网时,深感实时和朋友联络十分不便,于是为了在Internet上建立一个实时的连络方式,而成立了Mirabilis公司。 1996年11月 ,第一版ICQ产品在Internet上发表。立刻被网友们接受,然后就像传道一样,一传十,十传百的在网友间互相介绍这样产品。由于反映出奇的好,创造了一个刚成立不久的公司,在Internet历史上,就拥有最大下载率。 到了1997年5月就有85万个使用者注册,在一年半后,就有1140万个使用者注册,其中有600万人有在使用ICQ,每天还有将近6万人进行注册。大商人看准了人潮便是商机,所以在1998年6月,美国知网络服务公司AmericanOnline(简称AOL)公司看准了这个一千多万的人潮,花了4亿美金,收购了研发ICQ的以色列Mirabilis软件公司,这个记录创下了网络发展史上的另一个奇迹。 2000年9月,ICQ2000b正式版本终于推出。
ICQ的缺点,是在MSN出现之后,没有跟上MSN的脚步,例如在表情符号的加入。
4、MSN
MSN是Windows Live Messenger的缩写。目前最新的中文版是90Beta,MSN功能可以聊天,使用电子邮件,传送数据等。
5、QQ
1998年11月12曰,马化腾和他大学时的同班同学张志东正式注册成立"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当时公司的主要业务是拓展无线网络寻呼系统。在公司成立当初要业务是为寻呼台建立网上寻呼系统,这种针对企业或单位的软件开发工程可以说是几乎所有中小型网络服务公司的最佳选择。
1997年,马化腾接触到了ICQ并成为它的用户,他亲身感受到了ICQ的魅力,也看到了它的局限性:一是英文界面,二是在使用 *** 作上有相当的难度,这使得ICQ在国内使用的虽然也比较广,但始终不是特别普及,大多局限于"网虫"级的高手里。 马化腾和他的伙伴们一开始想的是开发一个中文ICQ的软件,然后把它卖给有实力的企业,腾讯当时并没有想过自己经营需要投入巨大资金而又挣不了钱的中文ICQ。当时是因为一家大企业有意投入较大资金到中文ICQ领域,腾讯也写了项目建设书并且已经开始着手开发设计OICQ,到投标的时候,腾讯公司没有中标,于是腾讯决定自己做OICQ。 要知道,当时腾讯给OICQ标的价格才仅仅为三十多万而已。 到后来腾讯开始迅速发展的时候,马化腾十分合时宜的说,"我们需要自己的中文网络软件,我们需要自己的ICQ!",但事实上,腾讯推出OICQ纯属是一个偶然,如果那家大企业没打算投入资金到中文ICQ领域,也就不会有OICQ,如果腾讯公司中了标,也就不会有腾讯的OICQ,腾讯的成功某种程度上说一半是运气,一半是实力。
6百度IM
2008年2月29日,各大技术类网站都发表消息,传闻已久的百度IM软件终于开始了内测!IM名字确定为“百度Hi”,随着内测的开始,随之而来的是铺天盖地的媒体报道。百度官方并未自行公布细节。根据各大网站的资料分析,由于内测的关系,安装后暂时只能看看其安装目录的文件以及界面。安装文件不大,只有524M,安装目录的文件也不多,表情有58个,头像有28个(包括6个群头像)。
百度Hi是一款集文字消息、音视频通话、文件传输等功能的即时通讯软件,通过它您可以方便地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并随时与好友联络感情。
同时有新闻表示,百度hi暂时处于内测阶段,大家可以到(>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z/1342126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02
下一篇 2023-08-0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