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对点网络是什么概念

点对点网络是什么概念,第1张

P2P是peer-to-peer的缩写,peer在英语里有“(地位、能力等)同等者”、“同事”和“伙伴”等意义。这样一来,P2P也就可以理解为“伙伴对伙伴”的意思,或称为对等联网。目前人们认为其在加强网络上人的交流、文件交换、分布计算等方面大有前途。
简单的说,P2P直接将人们联系起来,让人们通过互联网直接交互。P2P使得网络上的沟通变得容易、更直接共享和交互,真正地消除中间商。P2P就是人可以直接连接到其他用户的计算机、交换文件,而不是像过去那样连接到服务器去浏览与下载。P2P另一个重要特点是改变互联网现在的以大网站为中心的状态、重返“非中心化”,并把权力交还给用户。 P2P看起来似乎很新,但是正如B2C、B2B是将现实世界中很平常的东西移植到互联网上一样,P2P并不是什么新东西。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天都按照P2P模式面对面地或者通过电话交流和沟通。
即使从网络看,P2P也不是新概念,P2P是互联网整体架构的基础。互联网最基本的协议TCP/IP并没有客户机和服务器的概念,所有的设备都是通讯的平等的一端。在十年之前,所有的互联网上的系统都同时具有服务器和客户机的功能。当然,后来发展的那些架构在TCP/IP之上的软件的确采用了客户机/服务器的结构:浏览器和Web服务器,邮件客户端和邮件服务器。但是,对于服务器来说,它们之间仍然是对等联网的。以email为例,互联网上并没有一个巨大的、唯一的邮件服务器来处理所有的email,而是对等联网的邮件服务器相互协作把email传送到相应的服务器上去。另外用户之间email则一直对等的联络渠道。 当然但是过去的5年里,互联网的发展至少从表面上远离了P2P,互联网上绝大部分的节点也不能和其他节点直接地交流。Napster正是唤醒了深藏在互联网背后的对等联网。Napster的文件共享功能在局域网中共享目录也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但是Napster的成功促使人们认识到把这种“对等联网”拓展到整个互联网范围的可能性。当然,在许多人的眼中,Napster并不是纯粹的P2P,它仍然需要一个处于中心协调机制。
事实上,网络上现有的许多服务可以归入P2P的行列。即时讯息系统譬如ICQ、AOL Instant Messenger、Yahoo Pager、微软的MSN Messenger以及国内的OICQ是最流行的P2P应用。它们允许用户互相沟通和交换信息、交换文件。用户之间的信息交流不是直接的,需要有位于中心的服务器来协调。但这些系统并没有诸如搜索这种对于大量信息共享非常重要的功能,这个特征的缺乏可能正 是为什么即时讯息出现很久但是并没有能够产生如Napster这样的影响的原因之一。
另外一个可以归入P2P是拍卖网站譬如eBay,人们在总结eBay的模式的时候用了C2C,是不是和P2P有一点类似?eBay就是一个将人们联系的和交易物品的社区,用户可以方便的搜索其他用户叫卖的商品。eBay提供了一些使得交易得以顺利进行的服务,但是交易是直接在用户之间进行的。如果将“交易”的概念推广,C2C就是P2P的一个特例,这里人们互相交换的是商品。
但如果仔细深究的话,Napster和即时讯息在赋予用户之间直接交流的能力、eBay使用户可以直接交易的同时,却破坏了服务器端的那种自互联网出现之初就存在的对等联网思想,因为它们都需要有一个位于中心的服务器来协调,而不是分布在世界上不同地方的、对等联网的许多服务器。 这也正是诸如Gnotella和Freenet不断的宣称它们创造了“纯粹”的P2P,完全没有中心服务器的P2P服务。

面向对象:其实是现实世界模型的自然延伸。现实世界中任何实体都可以看作是对象。对象之间通过消息相互作用。另外,现实世界中任何实体都可归属于某类事物,任何对象都是某一类事物的实例。如果说传统的过程式编程语言是以过程为中心以算法为驱动的话,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则是以对象为中心以消息为驱动。用公式表示,过程式编程语言为:程序=算法+数据;面向对象编程语言为:程序=对象+消息。 所有面向对象编程语言都支持三个概念:封装、多态性和继承,Java也不例外。现实世界中的对象均有属性和行为,映射到计算机程序上,属性则表示对象的数据,行为表示对象的方法(其作用是处理数据或同外界交互)。所谓封装,就是用一个自主式框架把对象的数据和方法联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可以说,对象是支持封装的手段,是封装的基本单位。Java语言的封装性较强,因为Java无全程变量,无主函数,在Java中绝大部分成员是对象,只有简单的数字类型、字符类型和布尔类型除外。而对于这些类型,Java也提供了相应的对象类型以便与其他对象交互 *** 作。
可移植性:就是在这个系统上作的程序经过一次编译后可以移植到别的系统上解释执行,只要经过简单的粘贴和复制就行了,不影响程序的效果
安全性:在 iSeries 服务器上运行的大多数 Java(TM) 程序是应用程序,而不是 applet,所以“砂箱”安全性模型对它们不起限制作用。从安全性的观点看,Java 应用程序所受的安全性限制与 iSeries 服务器上的任何其它程序相同。要在 iSeries 服务器上运行 Java 程序,您必须对集成文件系统中的类文件具有权限。程序一旦启动,它就在该用户权限控制下运行。 您可以使用沿用权限来访问具有运行程序的用户的权限和程序拥有者权限的对象。沿用权限临时地将用户原先无权访问的对象的权限授予用户。
并发性:JAVA支持多线程技术,就是多个线程并行机制,多线程是Java的一个重要方法,特别有利于在程序中实现并发任务Java提供Thread线程类,实现了多线程的并发机制
j2se j2ee j2me
J2SE商业版本,标准版本 (Java2 Standard Edition) 定位在客户端,主要用于桌面应用软件的编程。
J2EE Java2平台企业版,企业级网站设计
J2ME在嵌入式系统上应用
类表示同一类事物的集合表示,就像是一个模板,它具有该同种对象的所有表现,它包含类的属性和方法,如举一个人的类,那么这个类有姓名 年龄 性别   等(属性),它会说话 会吃东西 等(方法),这就是一个简单的类,那么对象呢假设一个张三,一个李四,可能他们说话,吃东西方法类似,但是他们的姓名,年龄 性别等不一定是相同的,这就是一个类的具体的一个对象
Java的命名习惯:
1、包名中的字母一律小写。xxxyyyzzz
2、类名、接口名应当使用名词,每个单词的首字母大写。XxxYyyZzz
3、方法名,第一个单词小写,后面每个单词的首字母大写。xxxYyyZzz
4、变量名,第一个单词小写,后面第个单词的首字母大写。xxxYyyZzz
5、常量名中的每个字母一律大写。XXXYYYZZZ
所谓函数重载是指同一个函数名可以对应着多个函数的实现。例如,可以给函数名add()定义多个函数实现,该函数的功能是求和,即求两个 *** 作数的和。其中,一个函数实现是求两个int型数之和,另一个实现是求两个浮点型数之和,再一个实现是求两个复数的和。每种实现对应着一个函数体,这些函数的名字相同,但是函数的参数的类型不同。这就是函数重载的概念。

准备工作
1
首先请确保无线网卡是正常可用的,然后打开“控制面板-网络和共享中心”,单击左侧菜单的“管理无线网络”。
2
在“管理无线网络窗口”,可以看到Windows保存的无线网络设置列表,为了避免无线信号切换可能会产生的影响,我们需要先逐个删除这些保存的无线网络。
选择列表中的无线网络,然后单击列表上方的“删除”或者右键菜单选择“删除网络”就可以删除选中的无线网络了。
END
创建Ad-hoc
1
接下来就要开始创建共享网络了,我们这里的实验环境是计算机连接到路由器上网,然后通过Ad-hoc点对点无线连接分享有线网络连接的情况。对于不存在网络分享,仅仅是临时组建一个Ad-hoc点对点无线网络连接的情况,我们在后续的步骤中给出提示。
打开“控制面板”,进入“网络和共享中心”,然后选择左侧菜单的“更改适配器设置”。
2
在“网络连接”窗口,可以看到计算机的两个网络连接,一个是有线的“本地连接”,一个是“无线网络连接”。按住“Ctrl”键,将两个连接逐个单击选中,然后在任意一个网络连接上单击鼠标右键,可以看到菜单中有“桥接”选项,选择“桥接”就开始创建我们后面将要用到的“网桥”连接。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不是共享网络连接,仅仅是临时搭建点对点的无线连接,本步骤及后续的与“网桥”相关的步骤可以省略,请直接跳转到“添加无线网络”,并继续接下来的设置。
3
Windows可能需要一点点的时间才能将“网桥”连接创建好,创建完成之后,在“网络连接”里面就会多出了一个称为“Mac Bridge Miniport”的“网桥”连接。
4
网桥连接创建完成之后,查看已加入网桥的网络连接的“属性”是会发现,其属性会变得比较单一,并且不能再设置任何有关TCP/IP网络连接的参数,因为他们的设置已经与“网桥”绑定到了一起。
5
因此,所有的网络设置参数,都可以在“网桥”连接接口上进行。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计算机没有连接到路由器,而是直接拨号上网的,或者连接的路由器没有开启DHCP服务,设置将会变得麻烦起来。拨号上网的,可能需要将拨号创建的“宽带连接”添加到“网桥”才能实现网络共享。另外,因为拨号网络不能为网络共享分配IP地址,因此,同上述没有开启DHCP服务的情况一样,还需要为“网桥”设置IP地址之类的网络连接参数。
基于以上考虑,我们不建议在这种情况下使用Ad-hoc建立点对点无线共享,但可以使用另外一种方式共享有线网络,详情可以参考笔者的相关经验“怎样使用Windows创建WiFi个人热点(有线转无线)”。
6
在“网桥”的“Internet 协议”属性窗口,可以设置网桥的IP地址信息,一般情况下,保持默认的即可。
但是,如果在建的网络共享不支持DHCP服务,就需要在这里为“网桥”连接设置有效的IP地址信息,如果需要上网,可能还要设置正确的DNS服务器地址等。
考虑太多的设置会破坏本经验的条理性,如果看官有需求,可以留言提出,以便能有更好的解答。
7
至此,共享筹备已经完成,接下来我们就可以创建Ad-hoc共享无线连接了。
返回到控制面板,切换到“管理无线网络”窗口,目前无线网络连接列表应该是空的。单击“添加”开始创建无线连接。
8
接下来进入无线网络添加向导,在“你想如何添加网络?”中,选择第二个“创建临时网络”,(第一个是用于创建网卡连接接入点的无线网络的,我们这里不做讨论)。
9
选择之后,Windows会对“设置临时无线网络”做一些解释,毕竟使用这个的还是比较少的嘛。包括临时连接用于文件传输、计算机之间的临时网络传输、无线连接的有效距离有限,会断开无线网卡与无线路由器之间的连接等,因为他的无线网络要转去做一下别的事情嘛。
单击“下一步”继续。
10
接下来就要为即将创建的无线网络设置一个名称,并为其设置合理的安全选项。
需要说明的是,Windows 7本身默认的安全是“WPA2 个人”,但经笔者测试发现,包括Windows 7对Windows 7进行Ad-hoc点对点无线连接时,都不能很友好的支持,更别提更早期的Windows XP了。
另外,经笔者实验,苹果iPhone也没有很好的支持设置了“WPA2 个人”安全选项的Ad-hoc无线网络,因此基于兼容性方面的考虑,我们还是选择WEP比较好。
注意WEP的密钥格式哦,有效的WEP密钥是5位(64位 WEP)/13位(128位 WEP)任意字符,或者10位/26位十六进制字符。
如果打算计算机重启之后还允许连接共享的话,需要勾选“保存这个网络”,否则重启之后,临时无线网络会自动消失。
11
至此,Ad-hoc点对点无线连接已经创建完成,单击“关闭”退出无线网络添加向导。注意记住前面设置的“无线网络名称”和“网络安全密钥”。
12
返回到“管理无线网络设置”窗口,可以看到,我们创建的无线网络连接已经添加到无线网络列表中了。注意观察,标识该无线网络的图标是三个互连的小窗口,与常见的无线网络有一点点不同,表示这个无线网络连接为Ad-hoc IBSS模式。
13
创建了Ad-hoc点对点无线连接之后,可以看到,无线网络已经处于“等待连接”状态了,也就是已经准备好可以接收对端的Ad-hoc点对点连接了。
END
测试与验证
为了更好的了解Ad-hoc IBSS无线网络的详细信息,我们使用了无线网卡的设置工具,从扫描的结果可以看出,我们创建的无线网络连接信息是正确的WEP加密的IBSS(Ad-hoc)无线网络。
同时可以看到,列表左侧的小图标的也是与其他无线网络不同的。
尝试打开Windows 7的无线设置,可以正常的扫描到我们创建的无线网络“My-Ad-Hoc”,单击就可以连接该无线网络了,注意该网络信号右侧的小图标与其他网络信号的是不同的。
接下来Windows会提示出入连接密码,输入我们之前设置的无线网络密钥之后,就可以正常的连接到该点对点Ad-hoc无线连接,共享上网了。
注意,如果前述创建的共享连接没有开启DHCP服务,这里需要为计算机手动设置有效的IP地址之后才能实现互相通讯。
连接成功之后,就可以上网聊天,打开浏览器正常的浏览网页,互相传输和分享文件,或者使用“ping”程序测试其联通性了。
点对点无线连接连上之后,分享连接的无线网络状态也会从“等待连接”切换为“已连接”状态。
常见的苹果设备,如iPhone、iPad等,也是可以连接到Ad-hoc点对点无线网络的。打开iPhone的“设置-无线局域网”,并向下滑动,在“设备”一栏里,就可以查看到存在的Ad-hoc网络了。
单击“My-Ad-Hoc”网络,并输入正确的密码之后,iPhone就可以加入到该无线网络了。
成功加入无线网络之后,单击网络连接右侧的“i”小圆圈,就可以看到从共享连接正常获取到的IP地址信息,实现共享上网。
如果共享连接的DHCP服务没有开启,则需要手动设置IP地址之后才能进行互相通讯。
步骤阅读
针对有广大用户群的Android安卓手机设备,默认是没有Ad-hoc网络支持的,笔者的Nubia手机确实如此。但谷歌有提供可以支持Ad-hoc无线网络的补丁,但相信很多厂商是没有支持此功能的打算吧。
Android安卓设备大多都支持一种叫做Wi-Fi Direct的技术,该技术也可以实现无线网络的点对点连接,但需要配合网卡的支持,Wi-Fi Direct的推进和普及似乎还不是很理想。

串口服务器,一个为RS-232/485/422到PC/IP之间完成数据转换的具有强大功能的方便快捷的通讯接口转换器。串口服务器通过作为服务器端,提供RS-232/485/422终端串口与TCP/IP网络的数据双向透明传输,提供串口转网络功能,RS-232/485/422转网络的解决方案。接下来飞畅 科技 的我来为大家详细介绍下串口服务器的通讯模式,一起来看看吧!

串口服务器的通讯模式分为三种:

1、点对点通讯模式:

在该模式下,服务器需要成对使用。其中一个作为服务器端,另外一个作为客户端,我们将两者之间建立连接,即可实现数据的双向透明传输。这种点对点的通讯模式适用于将两个串口设备之间的总线连接改造为TCP/IP网络连接。

2、使用虚拟串口通讯模式

在该模式下,一个或者多个服务器与一台电脑建立连接,即可实现数据的双向透明传输。我们在电脑上,由电脑上的虚拟串口软件管理下面的转换器,可以实现,一个虚拟串口对应多个转换器,N个虚拟串口对应M个转换器(N小于等于M)。该模式适用于串口设备由电脑控制的485总线或者322设备连线。无疑再次体现其运行效率,实现了传输速率的阶乘。



3、基于网络通讯模式

在该模式下电脑的应用程序基于SOCKET协议编写了通讯程序,在转换器上直接选择支持SOCKET协议即可。

通过对串口服务器通讯模式的介绍,我们可见串口服务器的传输多样性,高效性,它实现了多节点网络的连接。不仅如此,串口服务器也使设备间的传输距离超过了12公里。作为完成数据转换的通讯接口服务器,串口服务器正在发挥其自身最大的价值来造福人类。

好了,以上内容就是飞畅 科技 关于串口服务器通讯模式的相关详细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杭州飞畅 ,20年专注光纤通信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营光端机、光纤收发器、工业交换机、协议转换器等,我们为客户提供定制化的产品服务。欢迎前来了解、交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z/1342885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04
下一篇 2023-08-0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