熵变【ICT融合熵变】

熵变【ICT融合熵变】,第1张

曾经清晰的产业边界正在变得模糊,以往的产业樊篱正在被打破,看似无序的市场表象下,潜藏的是市场格局重新书写的角力。ICT“融合”正如物理上的“熵变”,最终将从无序走向有序。然而,企业内心的融合冲动,如何得到资金和市场的热烈共鸣?IT企业在寒冬中将怎样守望新的商业机遇?

微软只是一家软件公司吗?不,它正在向互联网转型。Google只是一家互联网公司吗?不,它打算开发一些重要的软件。诺基亚只是做手机的吗?不,它说自己现在是互联网公司。
曾经清晰的产业边界正在变得模糊,以往的产业樊篱正在被打破,看似无序的市场表象下,潜藏的是市场格局重新书写的角力。积聚了多年的能量后,ICT融合走到了从量变到质变的临界点。
过去以PC为主体的信息产业正在向以互联网为主体的信息产业转变,这直接导致Wintel联盟被打破。如今,各种终端设备的互联互通成为可能 。
手机已经成为一个小型的电脑,互联网上可以收看电视节目,电视通过机顶盒可与互联网连接起来,甚至汽车等消费产品也将被连接起来,宝马公司就正在与英特尔合作开发可以提供交通状况等实时信息的汽车。未来,终端设备的融合必然拉动上游软件厂商、硬件厂商、内容提供商等环节的进一步创新。
在这个融合的时代里,任何一个产业环节都存在多个标杆,而不是一个垄断者,这意味着更多的机会。“国内IT产业走到了一个转型的关键点上,对PC企业来说,加强研发和创新才是取胜的关键。”Intel中国大区总经理杨叙说,不仅PC业要转型,软件业、通信业、互联网业乃至整个中国经济都在图谋转型。
出口和投资拉动的中国经济,正在向出口、投资和消费三架马车的驱动转变; 低附加价值的简单加工制造业,正在向资源消耗小、附加价值高的产业链高端转移,而全球的经济危机却给这种转变蒙上了一层阴影。上半年的汶川大地震,给中国带来了直接经济损失8451亿元人民币,很多IT企业也承受了厂房损毁、人员误工带来的经济损失; 下半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本来就不堪原材料价格上涨、人民币汇率上升和劳动力成本上升三重压力的中国出口型企业更是雪上加霜。
资金难觅,转型谈何容易?转型、创新最需要的就是资金支持,全球股市的低迷却让IT企业的资金链绷得越来越紧。在中国,10月份沪深两市企业IPO上市的数量为零,预计四季度新股上市数量还将继续走低; 在国外,美国IPO市场创下8月以来整整10周无一只新股上市的最长真空期。中国创业投资及私募投资也集体沉默,今年三季度,在中国有风险投资或私募股权投资背景的企业IPO只有7个, 首轮募集规模环比减少755%,平均投资回报只有197倍。
看似机遇,却也可能是陷阱。企业内心的融合冲动,如何得到资金和市场最热烈的共鸣?融合所带来的产业机会有哪些?IT企业如何在寒冬中守望春天?
在经济危机面前,机会和陷阱只有一步之遥。
尽管如此,我们还是试图找到融合元年IT产业的新机遇。当中国谋求整体经济结构转型时,我们看到了用信息化手段改造中国传统制造业、为制造业“加芯”的趋势,这带来了嵌入式系统开发的机遇。
此外,IT产业从PC为主体向互联网为主体转变的趋势不可阻挡。围绕着互联网这个关键词,出现了个人计算终端设备的融合,出现了软件业与互联网平台的融合,出现了网络的融合和网络应用服务的融合。
这些领域,又分别潜藏着怎样的利与不利?

制造业升级: 嵌入式系统的金矿?
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曾经说: “我们的利润像刀片一样薄。”PC行业利润率最高的惠普只有7%; 电信设备制造业中华为的利润率只有5%。
极薄的利润,迫使中国制造业向产业链的高端迁移,用信息化手段提升产品的附加价值和自身的盈利能力,成为必然选择。我国工业企业数量的916%、主营业务收入的868%、利润的731%都来自于制造企业。2007年,我国电子产品制造业的规模达到6872亿美元,约占世界总量的30%,居全球第二位。如此规模的制造企业集体求变,让中国软件业看到了其中难以估量的商机。
“嵌入式系统是当前最热门、最有发展前景的IT应用领域之一,我们日常用的手机、可视电话、数码相机等设备都运用了嵌入式系统。可以说,当前正是软件产业向嵌入式和服务两端拓展的大好时机。”中国软件行业协会理事长陈冲表示。
东软集团董事长兼CEO刘积仁也非常看好嵌入式软件产品的前景。“一部手机原来生产100万部,现在可能只生产80万部了,但是其中的嵌入式软件产品依然需要开发。因此,嵌入式产品的发包商只是压缩了研发费用,却并没有停产,这是我们的机会。”
一个最大的悖论就是,遭遇重创的中国制造型企业是否有足够的动力完成转型?自身的利润极薄,资本市场上获得资金支持的可能性也非常渺茫,制造企业转型所需的资金从哪儿来?比如,国家是否会像针对软件企业推出税收优惠和资金倾斜那样,对制造业提升创新能力的举措加以引导?
其次,嵌入式系统广泛应用在消费电子、汽车、机械、电力、医疗、化工、纺织等多个工业领域。在这些领域中,占到整个嵌入式设备约50%份额的移动通信市场、智能家电市场以及工业控制和汽车电子市场,被认为是未来几年内增长速度最快的嵌入式领域。仔细分析一下,这些领域的需求,一要靠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拉动,二要靠国内的消费需求拉动。相较而言,内需的拉动更具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那么,被寄予厚望的国内广大农村市场的产品购买力能否被如愿地调动起来?按照财政部和商务部制定的《家电下乡推广工作方案》,政府将对农民购买限价范围内的彩电、电冰箱、手机、洗衣机等4类家电产品,按产品销售价格的13%进行补贴,以拉动内需。但是,方案规定的限价显示,价格实惠的中低端产品才是补贴的对象,消费电子厂商是否有动力增加这部分产品的嵌入式软件开发投入?

软件+互联网: 春天来了?

是SaaS的春天,还是SaaS的冬天?两派观点已经形成。
一派观点认为,今年中小企业所遇到的生存困境,会让中小企业感受到利用信息化手段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而具有成本低、易用性强优势的在线软件将受到青睐。“利用租用来的软件解决客户管理等一些信息化应用的问题,可以帮助中小企业穿上过冬的棉衣。”提供在线CRM软件的XToolsCRM的销售总监谢亿民表示。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有67万家规模以上的中小企业倒闭; 参与了国家有关部门对中小企业调研的一位负责人预计,今年国内中小企业可能会有3至4成出现亏损倒闭。
中小企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感到了控制成本的重要性,也感受到了生存下去的艰辛。软件租用可以帮助中小企业规避信息化投入的风险,即便是企业选择软件错误了,损失的也只是一个月的租金或者一段时间的租金。同时,软件租用节省了服务器等硬件投入,节省了IT管理人员的人力成本和长期的维护成本。
另一派观点则心存疑虑: 过去几年里,SaaS厂商的市场拓展并不如预想中那么顺利,用户所关心的数据安全问题、软件迁移的方便性问题等并未得到根本解决。计世资讯的报告显示,2007年中国SaaS市场的整体规模为1575亿元人民币,但是,市场规模并未转化为SaaS厂商的现实利润,国内还没有依靠纯SaaS业务赢利的厂商。
国外的Salesforce已经成功地将客户从最早的中小企业扩展到了大企业领域,它最大的一个企业用户拥有75万个最终用户,公司的收入也在2007年达到了75亿美元。国内已经出现了一批SaaS厂商,像阿里软件“外贸版”就专为中小企业提供移动办公、邮件营销、外贸管理等功能; 用友的伟库网提供网上订货、网上记账、客户营销、合同管理等功能; 神码在线为企业提供办公应用服务、IT基础管理服务等; 金蝶友商网主要提供在线会计、在线供应链两大SaaS产品。不过,这些企业的服务对象还都是中小企业,它们的信息化投资有限、用户数量也有限,依靠收取“租金”存活的SaaS厂商当然就需要更多的耐心。
Salesforce从1999年成立,直到2004年在纽交所上市后才开始盈利,投入期长达5年。国内最早的在线软件厂商800CRM和XtoolsCRM2004年才刚成立,它们还没有走完这段漫长的投入期。中小企业遭受重创、融资途径收缩,这些因素会让SaaS厂商自身的生存受到严峻挑战。如果它们自身不能挺过这个冬天,春天还有意义吗?

个人计算终端设备: 谁领江湖?
1999年1月,中国手机用户数为24481万户,那时候,我们用手机打电话,手机就是移动起来的固定电话。2008年8月,中国移动电话用户数达到616亿户,远远超过354亿户的固定电话总用户数,手机上网成为用户上网的重要途径,手机网民规模达到7305万户。我们用手机收邮件,用手机炒股,用手机看电视,手机已经成为便携版的PC。
从小屏幕的手机、PDA,到较大尺寸的UMPC、MID、上网本,再到更大尺寸的笔记本电脑,都成为个人计算的终端设备,它们所能够从事的工作也越来越类似。今年1月的国际消费电子展(CES)上,英特尔CEO保罗•欧德宁在演讲中表示: “计算和通信正在日益融合,将互联网体验的能力和智能化带入一个全新的水平。未来将进入个人互联网时代,即用户可以通过互联网,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通过多种方式从网络上获得想要的信息。”
然而,这些尺寸不同的个人计算终端所针对的用户很多都是重复和交叉的。以最近风靡起来的上网本为例,华硕就将上网本的屏幕尺寸限定到10英寸及以下,以避免和其他型号的笔记本电脑竞争。上网本也被认为更适合用于浏览网络、查看E-mail,并且具有低廉的价格,可以吸引以前买不起电脑的那部分用户。
事实并不完全如厂商所愿,很多购买上网本的人反而是已经有台式机或者笔记本电脑的人。这就像是在一个既定的范围内抢夺用户,此消彼长是必然的。最佳的策略当然是扩大用户群的外延,让个人计算终端设备的大盘子变得更大; 第二个策略,就是让每类产品的针对性和区隔性更强。
有利的因素是,随着中国移动TD试商用和中国电信整合CDMA业务的深入,两大运营商将展开大规模的终端集购。那些支持2G和3G的多模手机,或者支持移动技术和无线技术融合的终端,市场前景看好。
从事手机电视业务的GGTV前副总裁郭威认为,电视已经成为家庭的信息中心,电脑已经成为办公室或家庭的信息中心,手机将来肯定会成为个人(移动)信息中心,只不过目前三者尚未形成清晰而明确的分工,手机上的各种应用还没有形成足够的气候。
“手机一开始就具备打电话的功能,而后逐渐增加了其他许多功能,将来可能演变得更多,但万变不离其宗,就是一个移动的信息终端; 而MID、UMPC、上网本等,因为缺少了通话功能,特别是基于实时移动网络的通话功能,总感觉会少了点什么。”郭威因此更加看好基于手机终端的各项增值业务的商业前景,如即时通信、邮箱、博客、游戏、移动搜索、移动定位、手机广告、移动支付等。

网络融合:
新老庄家的博弈
过去,人们提到“三网融合”首先想到的就是电信网、互联网和广播电视网三大网络的物理合一。今天看来,融合最主要的体现是业务应用的融合: 通过网络层的互联互通,形成无缝覆盖,通过业务层的互相渗透和交叉,为人们提供包括语音、数据、图像等综合的多媒体信息服务。
三网融合涉及到三个层面: 移动网和固网的融合、有线网和无线网的融合、电信网和互联网的融合。其中,电信运营商主导着移动网和固网,IT厂商则主导着互联网。
围绕着融合产生的商业机遇,电信运营商和IT厂商之间必将产生利益的博弈。
对运营商来说,构建综合的业务平台和共享数据增值业务平台,为用户提供融合计费、综合、移动与小灵通共享数据增值业务等一站式的服务,都需要系统集成商和IT方案商提供支持融合业务的整合运营支撑系统。在这一点上,运营商和IT厂商是合作伙伴的关系。
但是,电信运营商也在向信息服务业转变,他们也在觊觎庞大的IT服务市场。比如中国电信此前推出的“商务领航”,其实就是一种SaaS业务。“三网融合”在农村信息化的应用,就体现出运营商在IT领域的强势地位。宁夏建设了一个集电子商务、视频点播、专家在线等实用功能为一体的新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宁夏的2362个行政村都可以通过互联网与外界联系,这个平台的建设主体就是中国电信宁夏公司。
IT厂商也推出了各种适合三网融合的解决方案,比如思科的统一通信服务、微软打通不同网络和不同终端的尝试等。思科给我们描绘了一幅现代化酒店解决方案的图景: 入住宾客通过思科IP电话的触摸屏,就可以控制室内空调温度、灯光明暗、多媒体点播等房间设置,还可以进行酒店设施、景点信息的查询,进行线上购物等。微软推出了基于Exchange 2007的“睿邮”产品,用户可以通过各种形式访问邮件系统,如PC端的Outlook、手机,甚至是电话。
在传统以运营商为主导的电信产业链上,IT厂商怎样才能占据更有利的位置?虽然有一系列增值信息服务开发所带来的产业机会,但是,参照运营商以往对SP的态度,这些增值服务开发商的日子不见得会好过。
几年前,运营商为了获取更大的利润,开始涉足原本由大量SP提供的增值服务领域,比如中国移动的移动梦网、IM工具飞信、手机铃声下载业务等,意欲通吃产业链。3G到来后,一些对带宽需求量大的新业务如手机电视、视频点播等将迎来发展良机。运营商是否会采取更开放的态度,将自己定位于平台商,给增值服务开发商更多的生存空间呢?

比较好的云服务器有华为云、天翼云、金山云、UCloud和QingCloud。

1、华为云

来源于国内大型云服务与解决方案供应商,致力于为企业/政府/创新创业群体提供安全/中立/可靠的IT基础设施云服务,贯彻华为公司 云、管、端 的战略方针,聚焦I层,使能P层,聚合S层,为广大企业、政府和创新创业群体提供安全、中立的IT基础设施云服务,旨在让企业像用水用电一样使用ICT服务。

2、天翼云 

推出了2+31+x资源池战略布局,依托自主研发的云平台和5s安全体系,以及运营商央企底蕴与互联网创新机制,为用户提供云主机、云存储、云备份、桌面云、专享云、混合云、CDN、大数据等全线产品,同时为政府、医疗、教育、金融等行业打造定制化云解决方案,还为互联网+在各行业落地以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坚实的承载。

3、金山云

为用户和企业提供国内领军级云服务产品,拥有云主机、海量云存储、负载均衡、云关系型数据库等多项核心业务,以其高性能为特点,为客户带来极速体验,轻松应对高负荷业务,高可扩展性可帮助客户实现动态配置资源,以应对业务的剧烈变化,负载均衡产品能够帮助客户应对高峰流量和单点故障,大大提升业务的稳定性。

4、UCloud

作为国内前沿的云计算服务平台,坚持中立,不涉足客户业务领域,专注于打造一个安全、可信赖的云计算服务平台,自主研发IaaS、PaaS、AI服务平台、大数据流通平台等一系列云计算产品,并深入了解互联网、传统企业不同场景下的业务需求,提供公有云、私有云、混合云、专有云在内的综合性行业解决方案。

5、QingCloud

基于云模式的综合企业服务平台,实现公有云、私有云、混合云和托管云的一致化交付与统一管理,对于一家企业级全栈云ICT服务商和解决方案提供商,拥有一个基于云模式的综合企业服务平台,专注于为企业用户提供安全、性能出众、按需、实时的ICT资源与管理服务,并携手众多生态合作伙伴共同构建云端综合企业服务交付平台。

扩展资料

阿里云服务器的开通流程

1、直接打开相关的官网窗口,点击最新活动跳转。

2、这个时候,需要找到图示位置并选择立即申请进入。

3、下一步如果没问题,就继续确定领取免费套餐。

4、这样一来等出现对应的提示以后,即可达到目的了。

华为ict大赛要学的内容:

一、数通方向涵盖内容

1.数通基础知识、TCP/IP协议基础知识。

2STP、RSTP和MSTP文

交换原理、应用和配置。

3 TCP/IP协议栈基础、广域网(如PPP)协议、PPPoE协议以及这些协议在华为路由器上的应用。

4.以太网技术、VLAN、Eth-Trunk、iStack的原理和应用。

5 IPv6基础知识、无状态自动配置、DHCPv6和IPv6过渡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6.静态路由、路由策略、OSPF、OSPFv3、ISIS (IPv4)、ISIS (IPv6)、BGP和BGP4+的原理和应用。

7 MPLS、MPLS 、GRE 、L2TP、ACL、VRRP和BFD的原理和配置。

8 Telnet、FTP、DHCP的原理和配置。

9编程自动化的原理和配置,网络自动化的实现。

10SDN的原理和组网,如VXLAN、BGP E、iMaster NCE应用。

11组播的原理和配置。

12QoS的原理和配置。

13SR原理,如SR-MPLS和SRv6。

二、安全方向涵盖内容

1.安全信息和安全概述,如信息安全标准规范、网络基本概念和常见网络设备、常见信息安全

威胁、威胁防御和信息安全发展趋势。

2.安全攻防技术,如主机和 *** 作系统安全、Web安全、IPS、信息收集和网络探测、内容安全

过滤技术和数据安全。

3. 网络安全基础,如安全区域、安全策略、网络地址转换技术、双机热备和防火墙用户管理。

4.加解密技术,如加解密算法,PKl证书系统,以及密码技术的应用。

5 L2TP 、GRE 、IPSec 、SSL 和L2TPover lPSec等技术。

6.安全运营和分析,如安全运营概念、数据监控和分析、数字取证、态势感知和网络安全应急

响应。

7.高级防火墙特性和组网,如防火墙智能选路、服务器负载均衡、带宽管理、虚拟系统等。

8.包过滤、DDoS攻击防御、单包攻击防御、黑白名单、IP-MAC地址绑定等网络层安全防护。

9防火墙IPv6技术。

10云安全技术和网络架构设计。

三、WLAN方向涵盖内容

1 WLAN工作原理和部署

2 WLAN拓扑、80211协议、80211物理层技术、CAPWAP基本原理。

3 WLAN配置、漫游、双机热备、组播和安全配置。

4 WLAN定位技术。

5 WLAN服务质量和网络优化。

6 Wi-Fi6技术和产品。

7 WLAN网络、规划和设计。

8 WLAN IPv6网络、IPv6基础知识、网络安全。

9 WLAN故障排除。

10CloudCampus解决方案、VXLAN、Underlay、Fabric、overlay。

1、ELL戴尔

戴尔(Dell),是一家总部位于美国得克萨斯州朗德罗克的世界五百强企业,由迈克尔_戴尔于1984年创立。戴尔以生产、设计、销售家用以及办公室电脑而闻名,不过它同时也涉足高端电脑市场,生产与销售服务器、数据储存设备、网络设备等。

2、HPE慧与

2014年10月6日,惠普宣布公司将分拆为两家独立的“财富50强”上市公司,一家主营PC和打印机业务,另外一家主营企业硬件和服务业务。其中一家名为“惠普企业”,由惠普领先的企业技术基础架构业务、软件业务和服务业务组成。另一家被称为“惠普公司”,由惠普领先的个人系统业务和打印业务组成。分拆后的新“惠普公司”仍采用当前Logo。

3、浪潮inspur

浪潮是中国领先的云计算、大数据服务商,已经形成涵盖IaaS、PaaS、SaaS三个层面的整体解决方案服务能力,凭借浪潮高端服务器、海量存储、云 *** 作系统、信息安全技术为客户打造领先的云计算基础架构平台,基于浪潮政务、企业、行业信息化软件、终端产品和解决方案,全面支撑智慧政府、企业云、垂直行业云建设。

4、ThinkServer

ThinkServer是基于联想全新价值链所打造的产品,共享了联想的全球研发资源,其中美国罗利研发中心主要承担创新技术和系统设计的任务,日本横滨研发中心负责品质管控,中国北京研发中心完成最终的系统验证和制造工作,强大的创新三角体系使ThinkServer从诞生伊始就以卓越品质、创新技术、易用设计,为客户打造稳定卓越的使用体验。

5、华为HUAWEI

华为是全球领先的信息与通信技术解决方案供应商,专注于ICT领域,坚持稳健经营、持续创新、开放合作,在电信运营商、企业、终端和云计算等领域构筑了端到端的解决方案优势,为运营商客户、企业客户和消费者提供有竞争力的ICT解决方案、产品和服务,并致力于使能未来信息社会、构建更美好的全联接世界。

6、科曙光Sugon

曙光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是在中国科学院大力推动下,以国家“863”计划重大科研成果为基础组建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公司主要从事研究、开发、生产制造高性能计算机、通用服务器及存储产品,并围绕高端计算机提供软件开发、系统集成与技术服务。

7、华硕ASUS

华硕电脑(上海)有限公司创立于1989年,为全球最大的主板制造商,并跻身全球前三大消费性笔记本电脑品牌。华硕始终对质量与创新全力以赴,不断为消费者及企业用户提供崭新的科技解决方案。

8、宝德PowerLeader

宝德科技集团是在香港上市,以服务器、云计算、大数据等为主营业务的综合性IT企业集团,是中国领先的IT解决方案和服务供应商。宝德拥有亚洲较大的服务器产业基地,多年稳居国产服务器销售前列,其在中国较早开发高端服务器且是全国安腾服务器技术输出商,自主研发的服务器多次刷新SPEC WEB世界记录。

1、浪潮

浪潮集团作为云计算、大数据服务商,旗下拥有浪潮信息、浪潮软件、浪潮国际三家上市公司,业务涵盖云数据中心、云服务大数据、智慧城市等业务板块,全国支撑政府、企业数字化转型。

2、华为

华为创建于1987年,是全球前沿的ICT基础设施和智能终端提供商,在电信运营商、企业终端和云计算等领域构筑了端到端的解决方案优势;华为在全球拥有约197万员工,业务遍及170多个国家和地区,服务30多亿人口。

3、中科曙光

中科曙光是中国信息产业佼佼者,为中国及全球用户提供创新、高效、可靠的IT产品、解决方案及服务;公司于2014年在上交所上市,中科曙光在高端计算、存储、安全、数据中心等领域拥有深厚的技术积淀和领先的市场份额,并充分发挥高端计算优势,布局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领域。

4、中兴通讯

中兴通讯成立于1985年,是全球领先的综合通信信息解决方案提供商,是在香港和深圳两地上市的大型通信设备公司法;中兴通讯拥有通信业界完整的、端到端的产品和融合解决方案;目前,中兴通讯拥有全球专利申请量8万件,已授权专利超过38万件,产品销往160多个国家和地区。

5、五舟

五舟品牌创立于2002年,是一家以云计算和大数据为技术方向、服务器国产化和云计算软件为核心业务、差异化定制服务为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是专业的云计算大数据一体化产品及服务提供商,云计算大数据和教育服务概念股,新三板服务器概念股。

中国有十大云端服务器。国内云服务器较为著名的云商家有:阿里云、腾讯云、华为云、天翼云、金山云、UCloud、青云、百度云、京东云、盛大云等。
1、阿里云计算有限公司成立于2009年9月10日,在杭州、北京和硅谷等地设有研发中心和运营机构。阿里云的目标是打造互联网数据分享第一平台,成为以数据为中心的云计算服务公司。
2、腾讯公司倾力打造的面向广大企业和个人的互联网+服务平台,高质量的公有云服务平台,提供云服务器/云数据库/CDN和域名注册等基础云计算服务,提供云服务器、云数据库、云存储和CDN等基础云计算服务,以及提供微信、游戏、移动应用等行业解决方案。
3、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国内大型云服务与解决方案供应商,致力于为企业/政府/创新创业群体提供安全/中立/可靠的IT基础设施云服务,聚焦I层,使能P层,聚合S层,为广大企业、政府和创新创业群体提供安全、中立的IT基础设施云服务。
4、中国电信旗下,集市场营销/运营/产品研发于一体,专业从事云计算业务和大数据服务的云计算基础服务提供商。2016年,天翼云推出了“2+31+x”资源池战略布局,依托自主研发的云平台和5s安全体系,以及运营商央企底蕴与互联网创新机制,为用户提供安全云服务。天翼云为用户提供云主机、云存储、云备份、桌面云、专享云、混合云、CDN、大数据等全线产品,同时为政府、医疗、教育、金融等行业打造定制化云解决方案。
5、公司拥有云主机、海量云存储、负载均衡、云关系型数据库等多项核心业务。其中,”天蝎”云主机以其高性能为特点,为客户带来极速体验,轻松应对高负荷业务,RDS产品的高可扩展性可帮助客户实现动态配置资源,以应对业务的剧烈变化,大大提升业务的稳定性。
6、致力于研发并提供计算资源/存储资源/网络资源等企业必需的基础IT架构服务,专注于基础云计算产品研发与运营的综合性企业。自主研发IaaS、PaaS、AI服务平台、大数据流通平台等一系列云计算产品,并深入了解互联网、传统企业不同场景下的业务需求,提供公有云、私有云、混合云、专有云在内的综合性行业解决方案。
7、企业级全栈云ICT服务商和解决方案提供商,基于云模式的综合企业服务平台,实现公有云、私有云、混合云和托管云的一致化交付与统一管理。青云QingCloud专注于为企业用户提供安全、性能出众、按需、实时的ICT资源与管理服务,并携手众多生态合作伙伴共同构建云端综合企业服务交付平台。
8、百度推出的公有云平台,覆盖云计算、大数据、O2O等热点技术领域,向开发者共享百度核心技术、数据和资源等的高性能云计算产品的品牌,通过开放百度核心基础架构技术,为广大公有云需求者提供的全系列易用的高性能云计算产品。
9、京东智联云是京东集团旗下的云计算综合服务提供商,拥有全球领先的云计算技术和完整的服务平台。依托京东集团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和移动互联应用等多方面的长期业务实践和技术积淀,致力于打造社会化的云服务平台,向全社会提供安全、专业、稳定、便捷的云服务。随着京东基础云、数据云两大产品线,京东电商云、物流云、产业云、智能云四大解决方案以及华北、华东、华南三地数据中心的正式上线,京东智联云正式加入到风生水起的云计算市场争夺中。
10、盛大云,国内较早推出按需计费的云主机,基于Key-Value的云存储,致力于提供定制云服务和园区综合云方案的科技型企业,盛大云服务的企业类型丰富,囊括电商类、游戏类、网站类、社交类、教育类等企业。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z/1342918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04
下一篇 2023-08-0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