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壹账通是个什么机构?

金融壹账通是个什么机构?,第1张

海壹账通金融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的法人独资)。

注册于2015年12月,金融壹账通是平安集团旗下金融科技服务公司,平安孵化的四家“独角兽”企业之一,上海壹账通金融科技有限公司现为深圳壹账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

基于人工智能、区块链、云平台、生物识别等核心科技,金融壹账通建立起了智能银行云、智能保险云、智能投资云和开放平台,为金融机构提供科技驱动的业务解决方案。

扩展资料

金融壹账通的科技优势

1、人工智能AI

金融壹账通负责人介绍,AI领域平安科技的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在了200多个不同场景,总计进行3亿人次识别,在LFW测试中准确率达到了998%。智能认证可快速对代理人、投保人的相关行为及属性进行核实,还可以使得保单销售过程产生的纠纷大大降低。

2、区块链

在区块链技术领域,平安金融壹账通副总经理兼首席创新官邱寒介绍说:“中国平安已在区块链技术上进行了深度布局和发展,相关应用场景很多。

区块链的本质是一种数据存储方式,可简单理解为一个不可篡改的共享‘透明数字账本’。这样的“账本”有几大特征——去中心化、信息透明、分布式存储。这种分布式账本技术使得记录一旦发生将不可撤销,不被伪造,信息高度透明。

通过中小企业信用平台的建设,利用区块链的技术,让银行对中小企业提供的数据更放心,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上海壹账通金融科技有限公司

20世纪90年代,是我国科技企业孵化器蓬勃发展时期。全国第一家科技企业孵化器――武汉东湖新技术创业中心的建立及所取得的成功经验,犹如星星之火,燎原神州。全国各地在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上也进行了不断探索和总结,激励了我国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在“十五”时期实现了快速发展和质的跨越。本刊将开辟两期版面刊登武汉东湖新技术创业中心的报道,敬请关注。
第一家孵化器的诞生,也让一个典型的武汉人用精明在中国孵化器发展史乃至科技企业发展史上留下了自己的名字。他,就是武汉东湖创业中心主任――龚伟。
孵化器,顾名思义,孵化一个弱小的希望,孵化一个时代渴望自主创新和经济腾飞的理想。这不仅是一个人,一个企业的创业生存,更是一个打破落后经济模式、向科学与进步迈进的民族的生存。有幸参与其中,有幸为之做出努力和创新,龚伟感到自己的幸运和幸福。

1987年6月7日,在武汉武昌丁字桥108号一家废弃的军用通讯兵站旧址上,一个标志着中国民营企业被纳入政府扶助行列的探索,正逐步引起中国经济构成天翻地覆的变化,并由此改变了千百万人的命运。这就是中国孵化器事业的第一次探索与实践。此后20年,中国高举科技创新的火炬,引领着一批又一批孵化器在全国遍地生花,并由此诞生出促进中国经济构成发生重大变革的大批民营企业。武汉东湖新技术创业中心,作为历史性转折点,成为武汉人的骄傲,也成为龚伟成就他人梦想的激情实践。

追寻武汉东湖新技术创业中心发展的20年,是孵化器和孵化企业一同创业、一起成长的20年,是共同播洒激情与汗水、智慧与坚韧的20年。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全球新技术革命的浪潮汹涌,我国尚处于改革开放的初期,科技与经济相脱节,许多有市场前景的科技成果难以转化为商品和产业,一些新兴的民办科技企业面临着创业风险,民营科技企业的发展步履艰难,许多意欲创业的科技人员望而却步,他们期盼国家创造一个有利于科技创业的良好环境,以实现自己报效国家的夙愿。在此背景下,武汉市政府成立了武汉东湖智力密集经济小区规划办公室,龚伟,成为这个机构的第一任领导者。
成立办公室,其战略意图在于利用武汉东湖周边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密集的智力优势,将众多的科研成果通过政府对于服务环境的营造和优化,加速地转化为生产力。这个规划办公室正是今天东湖开发区管委会的前身,也正是这个规划办公室催生了中国第一家孵化器――武汉东湖新技术创业者中心。
此后20年,一批又一批青年学子,从学校、从科研院所走出来,投身于东湖创业阵营。如今,在光谷创业街,创业的气息弥漫在楼道里、空气中,求新创业,在这里是一种时髦与荣耀,这种新时代的劳动风尚,必将引领一个城市新的未来。
孙文,1987年华工激光系毕业生。他初进孵化器,有的是高涨的激情和注册时10万元资金的记录。自从创办楚天激光公司,20年发展,他的公司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医疗和工业激光的基地,公司的产品遍布世界各地,2006年纳税2000余万元;
1988年,武大毕业生王丽丽进入孵化器创办凡谷电子,注册资金仅仅3万元。今天,凡谷电子在国家通信行业已成为明星企业,2006年纳税逾4000万元;
1993年,武大任教的青年教师陈义龙进入孵化器创办凯迪电力公司,注册资金103万元。今天,已经成功上市的凯迪电力已成为我国能源、环保行业的龙头企业,2004年销售收入已达50亿元,纳税4亿元,成为武汉市民营科技企业的“龙头”。
……
20年后的今天,武汉东湖新技术创业中心累计孵化企业880余家,其中毕业企业520家,在孵企业360家,累计为东湖开发区输送高新技术企业300余家,这些高新技术企业从业人员90%以上具有大专以上的学历,95%是40岁以下的年轻人,这些企业98%是民营机制,是今天建设创新武汉进程中极其重要的生力军。

龚伟以成就他人实践梦想为荣。真正有价值的东西不是出自雄心壮志或单纯的责任感,而是出自对人和对客观事物的热爱和专心。20年的坚守,武汉东湖孵化了多少中国人创业的梦想,在这里,成功有人分享,挫折有人鼓励,失败也被宽容,创业者走得并不孤单;他们已经被推上永不会停止的追求之路。
人生的意义在理想的光辉中闪烁,生命的价值在创造的生活中闪现。这,是龚伟的幸福和快乐所在。
从某种角度讲,创业其实还不是最难的,难的是创业之后的发展。综观武汉东湖新技术创业中心发展的20年,是创业人在孵化器创业的20年,也是孵化器创业发展、不断否定自我、不断推陈出新的20年。

中原腹地武汉。地灵人杰。自从春秋战国,这里就诞生了无数豪杰英雄。明清以来,这里也是资本萌芽之地。素来以精明著称的湖北人,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也在不断巩固湖北成为中原经济、科技重地的地位。

武汉东湖新技术创业中心成立之初,龚伟尚在模仿摸索阶段。孵化器服务功能比较单一,仅提供场地、打字、通讯、工商、税务登记等简单服务,属于纯粹的基础服务。
现在,龚伟他们已建立起较为系统全面、多功能的服务体系,覆盖入驻前的项目考察、成长性研究,入驻中的工商注册、税务登记、高新技术企业申报;入驻后的资本、物业、行政、市场、法律、技术需求,以及毕业后的跟踪服务、异地拓展等“二次孵化”,服务正向研发、市场两头延伸,扩展到企业成长运营的各个阶段,服务品质大幅提升,服务功能日臻完善。
值得龚伟欣慰的是,20年来,他们共孵化科技项目900余项,其中国家创新基金项目71项,693项科技成果得到转化,在孵企业专利授权数为204项(申请数为286项);在孵企业累计上缴税费33600余万元;毕业企业中,年营业额过10亿元的1家,年营业额过亿元的6家,上市公司2家;在孵和毕业的高新技术企业已累计向社会提供就业岗位6万余人次。
由东湖股份公司开发、管理的光谷创业街,建成以来,就以日新月异的面目吸引着以长江广阔流域为主、以全国乃至世界为辐射面的科技创业大军。四百家企业、万名创业者为了梦想汇聚在此。
孵化器提供了全方位高标准的软硬件服务。全园区光纤到户(三网合一),24小时供暖、供冷、供热水(三联供),2006年共有360家企业正式入驻营业,在孵企业工业总产值达到10亿多元(同比增长1倍多),纳税8千多万元,提供就业岗位7000多个;毕业企业2006年上缴税金超过10亿元,06年毕业企业77家,立得空间、日新科技、科梦科技、迅彩科技、众泰激光、深联通信等一批自主创新型企业迅速发展。
在基础服务方面,他们通过课题研究,设计、开发了《孵化企业评估系统》和《孵化服务评价系统》,形成适用性强的孵化服务标准和企业评价体系,服务规范化趋势明显;联合IBM与6家在孵软件企业共同成立湖北省软件外包基地,助推企业拓展国际市场,促进软件企业集聚;与世界500强法国索迪斯集团合资成立了创业索迪斯公司,利用索迪斯的品牌和现代服务理念,构造孵化器的新型服务平台,为科技园区和企业孵化器提供更加系统周到的基础服务。
资金是中小科技企业在创业之时不可避免将会遭遇的瓶颈。为了助科技腾飞、传创业薪火,龚伟他们在投融资服务方面,想尽方法,共募集孵化种子资金2000万元,先后投入过50余家被孵化企业,这些资金在孵化企业弱小起步阶段起了重要的作用。至今已为43家在孵企业争取了3060万元国家创新基金的支持,为企业引入18890万元社会投资,为37家企业融资4750万元;06年,风险投资在立得空间投资额达1亿元、在日新科技外资投资达600万欧元。同时,设立了300万“大学生创业基金”,支持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
打造公共服务平台是作为政府部门不可推卸的公益使命和社会职责,他们大手笔运作,俯身甘为创业人梯。先后共联合北京、上海、重庆、成都、苏州、西安、广州的国际企业孵化器及全国四十个城市的创业中心负责人共同发表《东湖宣言》,倡议、承诺最大限度地开放各自的企业服务资源,积极参入、共同打造中国企业孵化器公共服务平台,为企业的成长提供联盟孵化服务。
如今,东湖创业中心的孵化服务品牌正在形成,它包括中国第一家创业人社区――SBI创业街、中国第一个产权挂牌交易系统、中国第一套孵化服务评价系统。东湖,不仅是一方区域经济发展的龙头阵地,更是中国孵化器发展史、中国经济发展史、中国经济政治体制改革史上重要的门户与地标。

想要获得大的成功,需要不断的去挑战。龚伟并不满足在东湖一亩三分地的耕耘,个性使得他不断挑战,不断做出行业“首创”。
从政治和时代学习着人生智慧的龚伟知道,真正有价值的东西不是出自雄心壮志或单纯的责任感,而是出自对人和对客观事物的热爱和专心。所以,他要用不断创业,推动自己创立的事业。

服务创新是武汉东湖新技术创业中心的立业之本,“十一五”,武汉东湖新技术创业中心在创新服务领域又开始新的探索与实践,已的征程。
服务创新是武汉东湖新技术创业中心的立业之本,“十一五”的开局之年始,现在,不甘心在原有成就上原地踏步的龚伟,又开始了“二次创业”的探索。
从企业孵化向行业孵化发展。2006年12月,武汉东湖新技术创业中心与东风汽车集团签约,合作共建“汽车技术专业孵化器”项目,旨在打造自主汽车技术研发的公共实验平台;2006年初,开始建设创意文化产业街区,汇集动漫制作、创意设计、电子竞技、软件开发等企业,打造创意产业基地,孵化产业集群。同时,进一步完善激光产业、光伏产业及“龙芯”为代表的计算机及相关设备产业集群等。
从单一孵化器对企业服务向区域间孵化器网络联盟孵化服务发展。2006年6月,武汉东湖新技术创业中心在华东地区与苏州吴中区木渎镇政府签订协议,由创业中心投资35亿元建设江苏木渎“东创科技园”;2006年9月,创业中心在华北地区与河北三河市政府签约,以受托方式合作共建北京东“燕郊创业中心”;2006年末,东湖创业中心组织30多家在孵和毕业企业的董事长或总经理组成的大型参访团对江苏木渎、昆山、北京东燕郊进行考察,参访团所到之处受到了当地政府的热烈欢迎和盛情接待。此行,参访团中有六家企业签订了入驻协议;2007年5月,北京东“燕郊创业中心”举行了盛大开业仪式,此时,已有入驻企业30余家。
与此同时,武汉东湖新技术创业中心在华南、西南地区拟建的两个异地市场接入服务中心,一个以武汉光谷为基地的华中市场接入服务中心也在筹建之中。市场接入将为全国创业中心的在孵、毕业企业拓展异地市场提供优质服务,将孵化服务链从初创型科技企业向后延伸到科技成长型企业。
从传统自主型服务向现代公共网络型服务发展。2004年发表的以“联盟孵化服务”为精神的《东湖宣言》,奠定了全国孵化器共同建设“孵化器公共服务平台”的合作基础,时任科技部长的徐冠华同志评价“联盟孵化服务”是“孵化器从传统自主型服务向现代公共网络型服务发展过程中的一次新的探索与尝试”。现在孵化器同行基本都意识到联盟营造国际化创业环境的重要性,很多孵化器都在这方面做了探索和尝试。武汉正在构建孵化器全国大招商网、全国IBI共享人才网。
龚伟他们相信:联盟孵化服务是中国孵化器事业的未来之路。中国孵化器服务战略联盟的建立,将使中国孵化器事业进入新的发展轨道,充分发挥孵化器群体优势,调动和挖掘各地区优质孵化资源,实现孵化资源与孵化服务的跨地区共享,从而实现孵化器服务功能的全面提升。

人只有献身社会,才能找出短暂而有风险的生命的意义。把握时代的脉搏,把自己的人生同祖国改革开放、发展市场经济、同创新型国家建设、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相结合,龚伟感到,自己的道路走得心里真踏实。

电动机点动控制电路图(一)

点动控制是指按下按钮电动机得电起动运转,松开按钮电动机失电直至停转。

控制线路原理图如下所示:

工作原理:

启动:按下起动按钮SB→接触器KM线圈得电→KM主触头闭合→电动机M启动运行。

停止:松开按钮SB→接触器KM线圈失电→KM主触头断开→电动机M失电停转。

电动机点动控制电路图(二)

所谓点动控制是指:按下按钮,电动机就得电运转;松开按钮,电动机就失电停转。这种控制方法常用于电动葫芦的起重电机控制和车床拖板箱快速移动的电机控制。点动、单向转动控制线路是用按钮接触器来控制电动机运转的最简单的控制线路接线示意图如下图所示。

从图中可以看出点动正转控制线路是由转换开关QS、熔断器FU、启动按钮SB、接触器KM及电动机M组成。其中以转换开关QS作电源隔离开关,熔断器FU作短路保护,按钮SB控制接触器KM的线圈得电、失电,接触器KM的主触头控制电动机M的启动与停止,线路工作原理如下:

当电动机M需要点动时,先合上转换开关QS,此时电动机M尚未接通电源。按下启动按钮SB,接触器KM的线圈得电,使衔铁吸合,同时带动接触器KM的三对主触头闭合,电动机M便接通电源启动运转。当电动机需要停转时,只要松开启动按钮SB,使接触器KM的线圈失电,衔铁在复位d簧作用下复位,带动接触器KM的三对主触头恢复断开,电动机M失电停转。

上图中点动正转控制接线示意图是用近似实物接线图的画法表示的,看起来比较直观,初学者易学易懂,但画起来却很麻烦,特别是对一些比较复杂的控制线路,由于所用电器较多,画成接线示意图的形式反而使人觉得繁杂难懂,很不实用。

因此,控制线路通常不画接线示意图,而是采用国家统一规定的电器图形符号和文字符号,画成控制线路原理图。点动正转控制线路原理图,如右图。

它是根据实物接线电路绘制的,图中以符号代表电器元件,以线条代表联接导线。用它来表达控制线路的工作原理,故称为原理图。原理图在设计部门和生产现场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分析各种控制线路原理图时,为了简单明了,通常就用电器文字符号箭头配以少量文字来表示线路的工作原理。如点动正转控制线路的工作原理可叙述如下:

先合上电源开关QS,启动:按下启动按钮SB→接触器KM线圈得电→KM主触头闭合→电动机M启动运转。

停止:松开启动按钮SB→接触器KM线圈失电→KM主触头断开→电动机M失电停转。停止使用时,断开电源开关QS。

在要求电动机启动能连续运行时,只需要在上图中的控制线路上串接一个停止按钮,在启动按钮的两端并接一个接触器的常开辅助触头即可。如右图所示。线路的工作原理:先闭合电源开关QS:

启动:按下启动按钮SB1→KM线圈通电→KM动合辅助触头闭合(自锁)、KM主触头闭合→电动机M启动并连续运转。

当松开SBI时,它恢复到断开位置。由于SBI与接触器的一个动合触点是并联的,因此,线圈通电,动合触点继续接通。这种利用接触器本身的动合触点使接触器的线圈保持通电的作用称为自锁。与接钮并联起自锁作用的辅助触点称为自锁触点。

停止:按下停止按钮SB2→KM线圈失电→KM自锁触头断开、KM主触头断开→电动机M停转。

当松开SB2,其常闭触头恢复闭合后,因接触器KM的自锁触头在切断控制电路时已分断解除了自锁,SBI也是分断的,所以接触器KM不能得电,电动机M也不会转动。

接触器自锁控制线路不但能使电动机连续运转,而且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具有欠压和失压(或零压)保护作用。

欠压保护:“欠压”是指线路电压低于电动机应加的额定电压。“欠压保护”是指当线路电压下降到某一数值时,电动机能自动脱离电源电压停转,避免电动机在欠压下运行的一种保护。

失压(或零压)保护:失压保护是指电动机在正常运行中,由于外界某种原因引起突然断电时,能自动切断电动机电。

电动机点动控制电路图(三)

当有的生产机械需要正常的连续运行即长动外,进行调整工作时还需要进行点动控制,这就要求控制线路既能实现长动还能实现点动,图列出了几种典型控制线路。

(a)(b)

图实现点动和长动的控制线路

图中,(a)图是用手动开关断开或接通自锁回路,当需要点动控制时,将开关SA断开,切断自锁回路,SB2可实现对电动机的点动控制。当需要长动控制时,将开关SA闭合,接通自锁回路,SB2可实现对电动机的长动控制。

(b)图是用复合按钮SB3的常闭触点断开或接通自锁回路,当需要点动控制时,按下点动按钮SB3,其常闭触点先断开,切断自锁回路,其常开触点实现点动控制。当需要长动控制时,按下长动按钮SB2,复合按钮SB3的常闭触点接通自锁回路,SB2可实现对电动机的长动控制。

电动机点动控制电路图(四)

在实际生产工作中,有时需要手动点动 *** 作电动机,有时也需要长时间使电动机运行。如图2-13所示是既能点动又能长期工作的控制电路。该电路中既有点动按钮,又有正常运行按钮。点动时,接下按钮SB2,接触器KM的线圈得电,KM的常开触点闭合,电动机运行;放开按钮时,由于在点动接通接触器的同时,又断开了接触器的自锁常开触点KM,所以在按钮SB2松开后电动机停转。当按下长时间工作按钮开关SB1时,KM得电吸合,而KM自锁触点便自锁,因此可以长时间吸合使电动机运行。应用这种电路时,有时会因接触器出现故障而使其释放时间大于点动按钮的恢复时间,从而造成点动控制失效。在该电路中,SB3是电动机停止按钮,FR为热继电器。

电动机点动控制电路图(五)

电动机点动控制线路如下图所示。

(1)启动停止控制:合上电源断路器QF,按下启动按钮SB1→KM线圈得电→KM主触头闭合(辅助常开触头同时闭合)→电动机M启动并点动运行。当松开SB1时,它虽然恢复到断开位置,在松开SB1时,电动机停止。

(2)接线时,先接主回路,它是从380V三相交流电源的输出端U、V、W开始,经熔断器、交流接触器的主触头、热继电器到电动机上,用导线按顺序分清颜色串联起来。主电路连接完整无误后,再连接控制电路。它是从220V三相交流电源某输出端开始,经过熔断器、常开按钮SB1、接触器的线圈、热继电器的常闭触头到零线。

电动机点动控制电路图(六)

按钮控制的电动机点动控制电路

如下图所示的是一种按钮控制点动电路,当按下按钮时,电动机旋转,松开按钮后电动机停止转动。电路由刀开关Q、熔断器FU1、接触器KM的主触点与电动机M构成主回路。由熔断器FU2、启动按钮SB常开触点、接触器KM线圈构成控制回路。

当合上电源开关Q时,因为接触器主触点没有闭合,电动机不转。

按下启动按钮SB,接触器KM线圈通电吸合,KM主触点此时闭合接通电动机三相电源,电动机旋转。

当收松开按钮后,KM线圈断电释放吸合的触点,触器主触点KM断开三相电源,电动机停止转动。

20年前,这里“一个部队废弃的军用营房,杂乱无章,荒草丛生”; 20年中,这里“一个标志着中国民营企业被纳入政府扶助行列的第一次实践探索,逐步引起中国经济天翻地覆的变化,并由此改变了千百万人的命运;
20年后,这里“高举中国科技创新火炬,指引着一个又一个孵化器在全国遍地生花,并由此诞生出促进中国经济放声歌唱重大变革的大批民营企业……
面对这种反差,人们不禁要问:武汉东湖创业服务中心靠什么“灵丹妙药”驶入快速发展的市场经济大潮?靠什么取得众人赞许的成绩,犹如星星之火,燎原神州。回答这些问题,可以解答东湖创业服务中心快速成长的跟本路径。

武汉东湖创业服务中心是全国第一家创业中心,也正因为是全国“首家”,所以,其最早成立时的事业单位编制和以“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的运作机制也一直被全国各地的创业中心所“克隆”,至今仍是全国创业中心“通用”的体制模式。然而,随着孵化服务事业的不断进步和孵化器产业化进程的逐步加快,这种体制弊端也逐步暴露出来,并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制约了创业中心的发展。因此,近年来,武汉创业中心一直积极探索孵化器的体制创新,并希望通过体制创新闯出一条孵化器产业化发展的新路子。

――以发展模式创新为根本,大胆尝试产权式孵化器建设
东湖创业服务中心首创性地提出孵化器产业化理念,并以创业人社区建设为方向,通过吸纳民间资本与房地产结合,大胆尝试产权式孵化器的建设实践,2002年SBI创业街正式开工,开辟了“投资人拥有,创业中心管理,创业者使用”的光谷创业街,形成了多方互动共赢的格局。“SBI创业街”产权式孵化器的发展模式一直为全国同业所效仿。
与此同时,东湖创业服务中心积极探索与金融产业结合的路径,创新孵化器与孵化企业共享的融资渠道,在打破制约孵化器与孵化企业发展资金瓶颈上迈出坚实的步伐。此外,东湖创业中心还潜心摸索着孵化器产业与教育产业相结合的路子,以构建起孵化器与孵化企业人才培养的有效平台。

――以服务手段创新为理念,实现以政策服务为主向功能性服务为主转变
武汉东湖创业服务中心在全国率先提出了孵化服务专业化理念,并组建了全国第一家专业化孵化服务管理公司。
2001年,东湖创业中心对原有的管理体制进行了全面企业化改造,成了一家真正多元化投资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实现了以政策服务为主向功能性服务为主的转变。在体制创新的条件下,相继成立的五个专门化服务公司,服务水平更加全面、专业、细致和深化,完成了由传统服务向现代服务的彻底转型。在这个转型过程中,东湖创业服务中心以超越常人的战略眼光,实施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战略举措。

――以产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积极推动孵化器股份制改造
产权制度是构造和制约一切经济组织的管理运行机制的基础。孵化器也一样,如果没有一个合适的产权制度作基础,就完全有可能和我国大多数传统国有企业一样,缺少创新动力和活力,并会在面临别的竞争对手时败下阵来。

武汉创业服务中心作为政府投资兴办的企业孵化器,尽管政府对其原始投入很少,但投入主体的单一性决定了武汉创业服务中心“行政附属型”的性质,整个运行机制都具有行政化的色彩,如孵化器的主要管理负责人由上级主管部门任命和撤换,而无须与孵化工作的成效相联系;孵化器的管理运行决策要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孵化器的分配要参照相关的行政事业单位的标准等等。孵化器的这种行政化色彩,使孵化器很难按照孵化器的自身规律去运行,以致在许多事关孵化器发展的关键问题上,因体制障碍而不得不延迟或搁置。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武汉创业服务中心积极与其主管部门――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管委会进行沟通,并在取得管委会支持的前提下,提出了武汉创业中心的“改制”方案,按股份制改造的方法推进其产权主体多元化进程的改革方案。与此同时,武汉创业中心还与东湖开发区管委会一起,起草了《关于加快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建设与发展步伐的建议》提交给武汉市人民政府,积极争取政府对武汉创业中心进行改制支持。2000年4月,武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以“武政办〖2000〗63号”件的形式,发布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建设与发展步伐的通知》,《通知》第七条明确指出:“允许并鼓励创业中心按企业机制运行,条件成熟的,可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要求,结合创业中心特点,进行股份制改造,广泛吸纳社会投资”。这是全国第一个地方政府专门针对创业中心的建设与发展发布的正式文件,也正因为有了这份“红头文件”,武汉创业服务中心改制步伐大大加快,各职能部门对中心改制的支持力度也大大加强。
现在,武汉创业服务中心已通过私募方式,联合武汉宏宇实业等几家公司作为发起人,成立了武汉东湖创业股份有限公司,并力争通过几年的运作,将武汉东湖创业股份有限公司推上证券市场,使之成为一个上市的公众公司。通过这项改革,武汉创业中心突破了“产权”瓶颈,走上以公司制为基础的、产权多元、权责明确的现代企业之路。

――以人事制度改革为切入点,积极构建符合孵化器产业发展需要激励机制
人力资源是知识经济时代最重要的资源。对于孵化器产业来说,积极有效的人力资源政策,是吸引优秀人才和留住优秀人才投身孵化器事业至关重要的一环。因为孵化器产业本身也是知识经济时代的新兴朝阳产业,如果没有积极有效的人力资源政策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那么孵化器要实现其对创新持续有效的推动是不可能的。实现孵化器的产业化更是不可能的。
以前的武汉创业服务中心,文件规定其为“正县级事业单位”,有政府下达的人员编制计划,但事实上,又因戴着“事业单位,企业管理”的帽子,创业中心的所有从事企业孵化服务的工作人员事实上并不享有正式的国家事业单位人员的待遇,“公务员不像公务员,企业人员不像企业人员”。创业中心多年来创造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价值虽然远远超过了政府的原始投入,但是由于产权单一,这些价值的“剩余部分”,创业中心的员工无权分享,因为不论怎样它都是“国家的”。这样一来,创业中心劳动者的价值就无法得到承认,也无法获取相应的回报,以致创业中心员工的工资待遇低,福利保障差,员工归属感弱。一些优秀管理人员,或是出国,或是跳槽,或是谋求仕途升迁,人才流失现象非常严重,极大地伤害了创业中心从事企业孵化器事业的积极性。
针对这种情况,武汉创业服务中心多年来一直积极探索创业中心内部的人事制度改革方向,并以这种改革为切入点,构建符合孵化器产业发展需要的激励机制,整合新的人力资源政策。

――以投资制度改革为契机,积极构造适合孵化器特点风险投资体制
孵化器产业的特征之一,就是服务与投资的统一。孵化器之所以能成为一个产业,一是基于孵化器能为企业提供系统的、集中的、低成本的服务;二是基于成熟阶段的企业孵化器服务功能的延伸――风险投资,通过风险投资,一方面提升孵化服务功能,另一方面通过风险投资控制优良被孵资源,并推动被孵企业进入资本市场,实现投资回报,获取经济效益。
而传统的创业服务中心,由于产权主体的单一性,其投资也多是具有政府补贴性质的,不计成本和回报的非市场化色彩浓厚,这种投资与孵化器严格意义上的风险投资具有天壤之别。此外,由于孵化器自身投资主体单一,因而资金来源也是极其有限的,通常都不能保证孵化器正常发挥服务功能,更不用说建立孵化投资基金,进行风险投资。武汉创业服务中心,起初十多年来政府对其投资总计约4000万元,看起来很多,但这些资金十多年来在支付了基建费、人头费、破产企业兼并费、银行利息等等,几乎没有余额再进行投资了。而这种状况在当前对孵化器的发展是不利的。因为,被孵企业及项目、人才等作为一种被投资资源,已被众多风险投资家看好,并且也被资本市场看好,孵化器如果无力对其投资,这些资源将很快流失,孵化器最终只落个“为人作嫁”的结局,这对孵化器及孵化器的投资者都是不公的。

有鉴于此,武汉创业服务中心近年来不遗余力地探索孵化器投资制度的改革,并以此为契机,积极构造适合孵化器特点的风险投资体制,力求在提升孵化器的服务功能上取得突破。目前,除确定改制后的武汉东湖创业股份有限公司拿出一部分资产作为专项孵化基金,专门用于对在孵企业的风险投资外,还积极寻求与国内外的风险投资机构的合作,建立中外合资的规范化的风险投资公司。
武汉东湖创业服务中心在20年的发展中,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在我国科技企业孵化器事业发展的多个重大领域,以自己锲而不舍的精神,打上了先行者和开路者的深深烙印,夯实了创业服务中心在新世纪实现新飞跃的制度基础。

编后

孵化器体制改革的号角已奏响,越来越多的创业服务中心的改制提上了日程。当前,围绕体制改革这个热门话题,已经不是改与不改的问题。如何改?怎样改?怎样才能使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实现最大程度共赢?有志于这项事业的人值得去深思……
综观武汉东湖创业服务中心体制改革成功的个案,从中我们可知,首先,创业服务中心体制改革已到了非改不可的时候,其必然性是显而易见的;其次,改革成功还必须具备“天时、地利、人和”诸要素,不可统而论之。天时者,各地改革的大形势大背景;地利者,东湖创业服务中心是全国孵化器的先驱,已有相当实力,在武汉位于举足轻重地位,因而引起各方重视;人和者,改革是一种探索、一种创新,只有方方面面看法统一,形成合力,共同推进,才能顺利进行。
东湖创业服务中心体制改革未来的路还很长,还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只要创业服务中心人上上下下精神面貌焕然一新,走出东湖、走出武汉,再造第二个“武汉东湖创业服务中心”亦已成必然。
以“专题”的形式进行“中国科技企业孵化器20周年成果”的报道,受到了业内外广泛的响应和参与,笔者有幸参与了这次专题的采访报道工作,3个月的时间一路走来,众多创业服务中心取得的成就、企业的灵活机制和群体形象、创业企业家聚集产生的勃勃生机和他们对服务的需求和期许,敏感地触动了笔者的心灵。尤其在处理本期稿件时,东湖创业服务中心的“事迹”更是撩动了笔者,也让一个处于孵化器“城墙”外的人多了些对孵化器未来的祝福。在此,笔者祝愿我国孵化器的明天更加绚丽光彩!

假设两个接触器分别为km1和km2,将km1接触器的辅助常闭触头串联在km2的控制回路,将km2接触器的辅助常闭触头串联在km1的控制回路,这样就起到了互锁作用,在任何一个接触器吸合的状态下两外一个接触器的控制回路时断开的,电流形不成回路就不会吸合。

在接触器线圈得电后,利用自身的常开辅助触点保持回路的接通状态。如把常开辅助触点与启动的电动开关并联,这样,当启动按钮按下,接触器动作,辅助触点闭合,进行状态保持,此时再松开启动按钮,接触器也不会失电断开。

一般来说,在启动按钮和辅助按钮并联之外,还要在串联一个按钮,起停止作用。点动开关中作启动用的选择常开触点,做停止用的选常闭触点。
主电路从三相电源端点L1,L2,L3引来,经电源开关QS,熔断器FU和接触器KM的三对主触点KM到电动机M。控制电路(或称辅助电路)由按钮SR和接触器线圈KY组成。

工作原理:合上电源开关QS,按启动按钮SBl接触器KM的线圈通电在主电路中的三对主触头闭合一电动机获电而启动;与此同时,接触器KM的常开辅助触点闭合,将按钮SBI的常开触点短接。

从按钮SB1接通到接触器KM常开触点闭合只需数十毫秒的时间,因此手松开启动按钮后线圈KM已完全可以通过辅助触头KM(1-2)而维持自己的导电通路,不再受启动按钮SB1控制,也就确保了松开启动按钮SB1后电动机的继续运行。

把与启动按钮SBI并联的常开辅助触头KM(1一2)叫接触器KM的门锁触头,又叫自保触头。

因接触器的释放时间比吸合时间还短,所以只需按一下停止按钮SB2,接触器KM线圈断电便立即释放,其常开辅助触头断开,主触头也断开,电动机就停止运行。

互锁说得是几个回路之间,利用某一回路的辅助触点,去控制对方的线圈回路,进行状态保持或功能限制。一般对象是对其他回路的控制。

电气控制中的自锁作用是依靠接触器自身的辅助触点而使其线圈保持通电。

因为按下启动按钮时接触器已经吸合,辅助触头也已经吸合,所以辅助触头下方电源也开始给线圈送电,所以启动按钮松开,辅助触头下方还在送电,这样接触器就形成了自锁,而按下停止按钮,电源断电接触器断开,所以辅助触头下方电源也就不起作用,这就是接触器自锁的原理。

电气动作,放开按钮后电气依然动作不会因为按钮放开而复位,互锁简单来说打个比方,两个接触器任何一个动作了都会切断另一个接触器的线圈,结果就是在同一时间内始终只有一个接触器能动作。通常控制电机正反转的接触器需要接成互锁状态。

扩展资料

主回路中:主触头闭合使电动机接入三相交流电源启动旋转。

二次回路中:SB2按下后把电送到KM线圈,KM辅助触点接通后也为KM线圈供电,这样就形成了两路供电。

松开SB2启动按钮时,虽然SB2一路已经断开,但KM线圈仍通过自身的辅助触点这一通路保持给线圈通电,从而确保电机继续运转。

这种依靠接触器自身常开辅助触点而使其线圈保持通电的方式,称为接触器自锁,也叫电气自锁。这对起自锁作用的辅助常开触点称为自锁触点,这段电路称为自锁电路。

要使电机停止工作,可按下SB1按钮,接触器KM线圈失电释放,KM主触头和辅助触头均断开,切断电动机主回路与控制回路电源,电动停止工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自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z/1343270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05
下一篇 2023-08-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