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接口技术
云企网盘系统作为文件存储系统的核心,应当提供标准接口,方便与其他系统的对接与调用。可集成例如OA、邮箱等其他应用系统,将文件存储在网盘系统中,这样用户在查找文件时,只通过一个系统即可完成。
2 传输技术
云企网盘存储系统的建设,应当采用先进的传输控制技术,完全一样的文件不会反复存储,当上传文件时,系统自动判断该文件是否已经存储在服务器中,则启动秒传功能,给用户添加这个文件,同时系统做出标记,但不再次上传。这样既提高了传输效率,又节省了服务器空间。能够进行断点续传处理,避免因为网络中断浪费大量的时间,或者因此而产生文件丢失。
3 移动应用技术
云企网盘系统为了方便用户的移动办公需要,开发了不同场景下的使用平台。可以通过浏览器完成所有功能 *** 作,可以在不同的办公电脑,或者在不同的工作区域使用系统。也可以通过客户端,完成文件的自动上传,对文件进行整理同步。也可以通过手机使用网盘,可以随时随地的查看文件或者分享文件,可以及时获取到企业推送的各种最新动态、最新文件。需要能够在IOS系统及安卓系统上安装使用的客户端。
4 存储技术
云企网盘存储系统的建设,应当使用主流大数据管理数据库,能够充分保证文件的安全性。保证系统的使用效率。通过文件的云端存储,本地文件丢失可在云端找回。永久保存,即使删除文件,文件也依然保存在非结构化数据库中,可以找回。通过碎片存储,任何人无法在数据库中直接复制窃取文件。数据库自动备份,可将文件自动备份至多块硬盘中,即使硬盘损坏也不会丢失数据。
5 安全技术
网盘作为数据保存的系统工具能够有效保障数据的安全性,可对数据进行加密、备份、杀毒等保障性维护。传输过程加密、文件存储加密。可集成第三方U-KEY或动态密码卡。数据自动双备份。异地防灾备份。
6 在线预览技术
系统需要采用在线预览技术,可直接在线浏览文件内容,方便查看数据,提升效率。可直接在线预览打开office文档、PDF文档、、音频、视频。#iphone爆料#
文章目录
iCloud 备份电脑端备份(含MAC和WINDOWS系统)Windows下更改 iTunes 备份位置的方法(详细)
iPhone的备份以前总是感觉不那么给力,每次慢到想砸手机。
虽然之前这篇 苹果手机内存不足怎么办?六步解决iPhone手机空间存储问题文中说过手机空间不够该怎么处理,但是以后换手机了你还是不得不备份。
最近升级了一次老的MACBOOK,然后在官网上看到了一些关于手机备份的新说明。
果然APPLE的系统不是白升级的,像最新的系统就有了质变,难用到爆表的iTunes终于被干掉了,喜大普奔!喜大普奔!刚想大笑三声,突然发现还有条件限制。
果然不能高兴太早,可能看完你发现还是然并卵。以下内容是最新最有效的iPhone备份大全,如有遗漏,可以在留言里吐槽我并留下干货,我会后续补充。
iCloud 备份(不推荐)
怎么用我就不多说了,百度一搜一大堆,虽然换了国内的服务器,但这个方式我仍旧不推荐,你可以大致了解下,就这样。
iCloud存储空间里显示的app数据都可以备份,并且可以始终加密备份最多提供 2 TB 的储存空间(5 GB 免费)
加密是否安全?加密主要是针对密钥的安全性,苹果官方说他们自己也破解不来,如果没留后门的话应该是的。(据说写一个给自己留后门却阻止别人侵入的安全系统十分困难,唯一安全的方法是六亲不认一视同仁,我感觉高手可以无视这个规则。)一般密匙可以暴力破解,但其需要耗费大量的计算资源和时间,比如4位数密码一般几个小时就可以,6位数可能一天左右,所以大家把密码设置得复杂点没毛病。考虑到破解复杂密码的时间和人力成本,如果你不是大人物的话完全可以放心了据说以色列的Cellebrite公司现在已经可以破解任何手机端的加密了,不过根据Cellebrite首席营销官表示,Cellbrite的这项技术必须采用物理连接来完成设备的访问,当然你机子被克隆了例外,用不用 iCloud备份 自己看着办!
总结:怕麻烦者用ICLOUD备份比较方便,就是需要付费和承受慢到没朋友的网速,建议可以在换机当月购买空间备份。
电脑端备份
Mac备份Windows系统下 PC 端的 iTunes备份
Mac 备份 iPhone
分为两种情况:
2019年发布的最新系统macOS Catalina:用“访达”备份新系统的MAC终于抛弃了iTunes,只要通过USB连接手机后,在“访达”(Finder即访达,多么令人蛋疼的翻译)的顶部菜单,偏好设置里点”通用”,将 iPhone 上所有的数据备份到 Mac即可。如果你不想有线连接可以在“访达”设置 Wi-Fi同步 iPhone。macOS Catalina之前的系统:用 iTunes 备份看到这里有点忧伤,黑科技娃娃用的是MACBOOK的老机型,官方显示老版还是得用iTunes 来备份 iPhone,WIFI同步也一样是依靠它来进行。因为Catalina不再支持 32 位应用了,作为第一个只支持 64 位应用程序的macOS 版本显然对低版本机型有兼容问题,即使我的老版本能升级到最新,也会由于SATA接口什么的限制,不能使用最新的功能,一切都是空欢喜啊空欢喜。
Win10系统下 PC 端的 iTunes 备份
macOS Catalina之前的老系统和Windows系统下的PC,如果想要获得完整备份的话仍旧得通过 iTunes。
是人都知道 iTunes 在 Windows 下有多难用了,相信很多人一打开 iTunes 的界面,通常会有种摸不着头脑的感觉,谁叫人家最初是为了管理音乐而设计的呢。
但是你不得不承认从备份来说,比起那些第三方的软件,如PP助手、ITOOL(40版本开始收费了)等,iTunes的备份内容更完整,几乎包括了所有的app数据,完美!
而第三方就只适合单独导入照片和APP这种,离备份全部数据还有很大的差距。
其实硬盘如果是SSD盘的话,速度也不是那么的慢,几十个G最多不超过一个小时,我的基本半个小时就可以了,还能接受。而且 iTunes 的备份属于增量备份,基本第一次比较慢,第二次就只需要补充之前没有的内容就行了。
都说反人类难 *** 作,那我就好好写一下 iTunes 备份具体 *** 作流程:
1、首先用USB将设备连接到电脑, 在PC 上打开 iTunes。
2、如果出现信息询问设备密码或让你“信任此电脑”,请按屏幕上显示的步骤 *** 作。(如果设备没有跳出确认框出现在电脑上,就重新插拔下手机,或者重启下 iTunes。)
3、在 iTunes 左上角找到一个手机的符号点击,就会看见 iPhone的备份页信息了。(说反人类的通常是找不到那个手机符号显示,因为WINDOWS系统下反应慢,你可以多插拔两次手机和重启几次 iTunes,相信我,只要找到那个手机符号,什么都成了浮云。)
4、选择“本电脑”和 “加密本地备份”,然后点击“立即备份”,就可以进行完整的数据备份了,如GIF所示。(加密是为了存储“健康”等APP数据,密码如果忘记了将无法恢复 iTunes 备份,为了防止忘记备份密码,可以设置成和手机一样的开机密码,当然如果你不需要存储这些APP数据,则可进行不加密的备份。)
5、在上方会有进度条展示备份进度,基本速度快的话半个小时就可以备份完毕。(注意默认的备份保存位置是C盘,这个是无法更改的,一般来说C盘作为系统盘不会太大,所以为了防止备份空间不足,我们需要映射C盘的备份位置,后面会以Win10为例来演示搬家,其他系统请自行百度。)
iTunes使用小技巧:
可以通过文件共享导入或者导出 APP。在 iTunes 里不显示,在数据线连接上后可以从手机磁盘打开DCIM文件夹里查看。关于音乐管理,可能在MAC上才好用,我选择放弃这个功能,累赘。转移备份,只要备份完后,用新手机连电脑,在iTunes里点击“恢复备份”就可以转移旧的手机备份内容到新的。关于WIFI同步,其实这个功能很多余,在windows系统下,iTunes 只配备份。但如果你还是想用同步,那也简单,只要勾选下WIFI同步,然后点击应用,以后你只要和ITUNES连到同一个WIFI下,不用数据线都可以同步和备份。(注意同步状态下无法恢复备份,同样数据线连接的状态下同步会失败。)
Win10系统下更改 iTunes 备份位置的方法
说是更改备份位置,其实严格来说这个方式叫做磁盘映射。原理:在原C盘的备份文件夹里生成一个实际存储于另外磁盘的映射文件夹,把这个映射的文件夹关联到实际储存备份的另外磁盘中, 你仍旧可以在C盘里看到该备份文件夹,只是它不再占用C盘空间,实际的备份将占用映射盘的容量。
Win10下 iTunes 的默认备份路径 : 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Roaming\Apple Computer\MobileSync
说明:路径有变量■ 有些电脑的路径显示的是“用户”,而不是 “Users”,但我们的路径和命令里仍旧可以用英文,不会出错。
■ 用户名一般没有更改过的话都是“ Administrator”,不确定的话可以在W10左下方点击“开始”窗口符号,鼠标移动到第一栏的人头就可以看到用户名了!
■ “AppData”这个文件夹是找不到的,因为它默认是隐藏的,我们可以打开“此电脑”, 点击任务栏工具上的“文件”选项—— 点击”选项“—— 查看—— 开启“显示隐藏的文件、文件夹”,就可以看到了。
第一步:把C盘默认备份路径下的 “BACKUP”的这个文件夹先删了
(如果你之前已经备份过了,可以先把整个文件夹移动到你要备份的那个盘里),命令才能创立成功 ,成功后,一个空的BACKUP文件夹会重新出现在C盘。
第二步:用“mklink”命令进行链接映射备份文件夹
同时按住 Win+X+A快捷键 三个键,然后点击”命令提示符“,输入以下命令:
mklink /d "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Roaming\Apple Computer\MobileSync\Backup""D:\iphone"
注意: “D:\iphone” 这个文件夹是我自己选择的想要搬家的备份文件夹,你可以改写成自己的路径名称。
第三步:看到下面就代表映射成功,然后你可以去备份了。
备份完两边都会出现同样的文件夹,虽然备份后你可以看到文件显示在C盘,但是并不会占据空间,实际备份占据的空间已经在搬家的磁盘上了(如图)。
注意:如果你用的外接磁盘备份,那就需要每次先连上外接硬盘,然后再打开 iTunes,不然会搜索不到之前备份过的记录。其他系统下的 TUNES默认备份路径:■MAC系统下载itunes备份文件——资源库/Application Support/MobileSync\Backup目录下■win7系统下的itunes备份文件—— C:\Users\用户名\AppData\Roaming\Apple Computer\MobileSync\Backup目录下
备份基本说完了,再说说以上备份的缺点:
他们都不能备份Touch ID和Apple Pay、APP Store的设置。除此之外iCloud不能备份已经储存在云服务的内容,iTunes不能备份从iTunes同步的数据、储存在云端的相片。(注意如果从电脑删除了同步的项目,则在下次同步时该项目也会从 iPhone 中删除。)
如果你想恢复自己没有备份的内容,可以尝试下苹果恢复精灵之类的第三方软件,这个我没测试过,只是看到很多程序员在说,有需要可以一试。
如果有更好的工具欢迎留言补充,目前为止还是 iTunes的备份最完整,工具不在多,只要有效够用就可以,最好的工具一个足矣,除非功能互补,不然多了都是浪费时间。
黑科技娃娃cooltechdoll
你的朋友或同事一定读过这篇文章,不读你就亏大了
反正看文免费,看看总有好处
(推荐指数:★★★★★)
如何下载新版的Photoshop软件—PS小白教程入门篇之前传
忘带门卡怎么破?没有NFC也能让iPhone手机秒变门禁卡
ETC到底办不办?一篇文章替你解惑
如何免费领取28天的腾讯视频VIP会员(限时不候)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黑科技娃娃因为我想要一个设备来随时方便地阅读文献与记笔记(其实是摸鱼看爱奇艺)那为什么要买一个安卓平板 iPad Pro不香吗香是香,可是我除了一个mac mini,一个airpods 还有一台黑苹果也没啥iOS生态。而且iOS还没有我肥肠喜欢的某些安卓独有的特色爱啪啪(例如kiwi浏览器,可以装任何chrome插件;例如tachiyomi,可以看几乎所有漫画 ,此外还有等等等iOS给不了的优秀独立app)
正面
背面
原装皮套支架效果
既然是打着促进学习的旗号买的平板,当然要记笔记啊。作为一个苦逼基础医学研究僧,每天除了肝实验就是在看文章(以及找机会摸鱼 )
由于我在PC上使用Zotero作为文献管理工具,并且设置了Webdav来同步文献PDF,所以我在平板上安装了Zoo for zotero,一样也能同步条目和PDF附件 !配合xodo在PDF里标记和勾勾画画非常舒适!
一些随笔笔记则使用三星笔记记录,笔迹非常跟手几乎毫无延迟,听讲座的时候记笔记很方便。可以说自从买了这个板板之后我主要都是用平板来看文献了,效率高的不止一点 。
三星笔记用来随记
三星笔记
顺带一说三星笔记在Win10端有UWP,但非三星电脑没法从微软商店下载,不过可以从不正经的渠道安装 ,而且一样能同步。
配合Xodo看文献是真的舒服
第二个痛点就是为了桌面模式,连上蓝牙鼠标键盘,俨然成了一台不太正经的PC。甚至还能连接显示器来使用,双屏显示
。在Dex模式下,三星浏览器,Edge,kiwi都能很好的支持PC页面。特别推荐kiwi浏览器,安装了user-agent switch和油猴之后,几乎能获得和PC端chrome浏览器一致的体验。不过Dex模式下也有某些app dpi适应有点问题(没错就是微信,qq音乐,还有x宝),B站、A站的app也没法全屏播放,腾讯视频和爱奇艺倒是有正经的hd版(体验意外的还不错,果真买后爱奇艺 )。不过既然都有kiwi了,看B站就不如直接浏览器播放来的舒服了,再整点油猴脚本,浏览体验噌噌噌地上涨啊
Tab S7的Dex模式-还能同时使用平板
比较爽的是在连接显示器开启Dex模式的同时还能 *** 控正常模式的平板,相当于拓展了一个副屏 。不过使用外接显示器似乎就没法在平板上开启120Hz了,略有不爽
大家都知道华为的跨屏协同很不错,其实三爽也有类似的 *** 作,就是Samsung Flow(三星用户手册ipg )。使用这玩意就能够在平板上同步手机的通知以及传输文件(前提你得是三星手机),还能够直接把手机投屏上去,开启套娃模式
使用flow协同的手机摄像头对着屏幕XD
视觉:120hz 刷新率感知很强,但由于是LCD所以相比于OLED存在一些拖影,不过依旧非常顺滑。另外虽然不支持HDR,但是支持P3色域,亮度宣称也有500nit,加上2k屏的加持,观感上还是不错的。
听觉:AKG调音的四扬声器真的非常非常,声音洪亮、层次感非常足(玄学听感,至少比我的elitebook的喇叭好)
文字处理:虽然微软全家桶功能上做的差强人意,不过我觉得至少满足最基本的文字需求还是可以的配合onedrive改个PPT,写点小报告也还行。照片修图:这个就得提到Lightroom了,安卓端的lightroom我觉得已经可以基本上满足很多人的需要了。基本的控制条都有,而且还能用预设,简单修个图完全足够。什么?你说处理raw格式要订阅?嘿嘿,资金不充裕的同学可以转道酷安找找快乐版。 如果还要更加高级的功能,还可以下载PS Mobile ,这玩意基本上就是网页版photoshop的本地缓存套壳,可以离线使用,除了不能装插件基本上正经photoshop该有的功能都有了,配合spen修图ps爽歪歪 。
Lightroom for Samsung基本上该有的都有了,不过我看非samsung专版的lightroom基本上也差不多就少了几个三星的模板
实在需要PS还有PS Mobile这个神器
虽然有865加持,但由于我基本上不玩手游,所以我也对性能啥的也没啥感觉。对于平板的主要 娱乐 用途就是看视频和漫画。虽然B站app不咋地,但是腾讯视频HD和爱奇艺HD都意外的还行,UI布局设计啥的明显都对平板有优化。另外我还在自己的NAS上部署了Plex服务器(姐们的家 ),配合plex的app体验还不错。而至于漫画,那必须推荐tachiyomi这个神器,使用这个app几乎可以下载所有网络上的漫画(甚至是某些里站 ),对于看漫画来说大屏幕真的太舒服了。
PLEX
漫画神器TachiyomiJ2K,在平板上看更是舒服
屏幕品控和拖影:许多人说S7屏幕边角发黄,我也翻车了 ,不过我觉得还行,正常情况下看不太出来(如果能换S7+的OLED屏将绝杀,可惜换不得 )。另外相比较手上OLED屏幕的S20,LCD的120hz确实有明显的拖影,敏感的人还是选择S7+吧。
镜头拉跨:虽然几乎不用后置的镜头,但画质实属不行,只能说有个广角聊胜于无吧。
应用生态:其实这应该属于安卓碎片化和国内流氓厂商的锅,太多应用没有对平板做适配了。虽然现在的安卓api框架下大多数应用都能做到dpi自适应(这一点比ipad好,至少不会不适配就给你整个大黑边),但布局完全就是个大号手机,甚至某些厂商连自适应dpi都给你阉割掉(某鹅厂某ali,这一点上甚至不如很多独立制作的app),尤其DEX模式的自定义比例窗口主要依靠的就是安卓应用的dpi自适应,而微信qq音乐某宝JD这些毒瘤直接给你阉割掉,整出各种奇葩问题(好消息是80版的微信似乎终于支持自适应dpi了,可喜可贺zxldm回来了)
看着好像还行的qq音乐小窗口
一全屏给你整成这样
安卓平板值不值得买?我寻思还是值得的,虽然处理器性能比ipad pro差得远,但实际上轻度的办公修图还是没问题的。而且安卓平板现在标配的桌面模式加上无限制数量任意调整大小的小窗口,实际上带来了更加接近传统PC的体验,接上鼠标键盘那 *** 作的效率简直指数性提升 。再加上安卓端还有一些神级别的浏览器可以安装桌面chrome的插件(比如kiwi,yandex,firefox,嗯还有锤子),直接大大提升了用平板浏览网页的感受 。这些都是安卓本身的优点。说到桌面模式,我其实对锤子的TNT也很感兴趣,特别是最近发现锤子的浏览器竟然支持了桌面chrome插件,可惜锤子无了,以后可能也不会再有人接盘了。
那么iPad呢?iPad OS在我的感觉来看,就是想要在iOS的基础上拓展多任务处理能力,但做的实在一言难尽让人感觉苹果就是不想把正经的macOS或者一个阉割版的macOS桌面模式放到iPad OS里 。假如iPad Pro能够一插显示器或者一接键鼠直接启动macOS,那还不直接香爆? 这生产力不比现在的iPad OS强?论A14的能力运行macOS轻轻松松吧?希望苹果和安卓能够继续互相借鉴,无论是iPad也好安卓平板也好,其实在生产力上还大有可为,在轻度应用上取代传统笔记本几乎就在肉眼可见的未来。
当你是为了获取信息而不是为了消遣,去阅读一本书或其他材料时,如何才能学到最多,收益最大呢?
从头读到尾有时是很满足的。例如阅读小说,你必须这么读,因为小说的原则就是让读者一直读下去。你阅读小说时,你要做的就是跟着作者的思路,慢慢进入他编织的故事里。
然而,在你本科、研究生阶段,或者职业生涯中,你阅读的许多书籍或文档都不是小说。相反,它们是非虚构的:教科书、手册、报刊、历史、学术研究等
阅读这类书籍或材料的目的就是获取和保持信息。尽可能越快、越容易地做到这一点是你的主要目标。对于非虚构的书籍或文章, 永远不要从头读到尾 ,除非你困在监狱里无所事事。
当你的阅读时是为了获取信息时,你要用所有可能的策略比如提前浏览、跳读等, 去探索、去理解并最终记住 作者到底说了什么。只有这样做,你才能在最短的时间里从一本书里获得最大收获。
运用以下的方法,你能在6-8小时里阅读一本300页的书。当然,你花的时间越多,你获得的也越多,理解得也越好。但你的时间是有限的。
这些技巧可以帮助你高效阅读。它们不仅适用于书籍,只要是非虚构的就行,比如网站或文章。表格一,概括了所有的技巧。之后我会详细解释这些技巧。
通过阅读学习,你的目标永远是了解整本书在说些什么。所以从整体把握 观点、假设、证据、结论要比理解所有的细节重要的多 。事实上,不管你读的多仔细,你都记不住所有的细节。
你要做的事 记住和记录 主要的要点。记住这些要点,可以在你需要回顾细节的时候,帮助你锁定相关材料的位置。
如果你提前知道你只有6小时的阅读时间,你会很容易做出规划。记住,你是打算读完整本书的。
事实上,你越是现实地直接地面对时间有限这个残酷的真相,你就几乎可以在任何事情上变得更有效率。设定截止时间并遵守(你最终完成了你的目标)是你需要学会的一项重要技能。因此, 永远不要在不知道什么时候结束阅读的情况下开始你的阅读。
阅读前,想清楚:
如果你没有自己的理由和方法---不仅仅是老师吩咐的,你的收获会很少。
只要你打算去读一本书,你就得提前问自己以下 四个问题:
一旦你抓住这些问题的答案,继续追问以下几个问题:
当你阅读的时候,不断地思考这些问题。以下有三个方法有助于你完成思考:
不要坐以待毙。从一开始,你就要自己提出关于这本的书假设( 这本书的中心要点是什么? )和问题( 作者是怎么知道的? )
你可以 写一个简要的笔记 。当你阅读时,验证你的假设,回答你的问题。完成后, 回顾、复习
了解是谁写了这本书,可以帮助你衡量作品的质量和它具备的全部价值。
作者也是人。跟其他人一样,他们的观点也是源于他们的教育、工作、早期经历和其他经验。同其他人一样,他们除了具备洞见、才华、客观性和成功的地方,也会 有偏见、盲区、绝对的论述、失败和欲望 。请留意这些方方面面。
大多数作者都从属与某类组织或机构:大学、公司、政府、报纸、杂志。这些机构有自己的文化、等级、社会规范;这些组织影响着作品如何去写,作品可以说些什么。比如我们可以预料到大学的教授会为了得到终身教授职位而写书或者报道类的文章。这些作品必须满足某些特定的质量标准,这些标准主要是其他教授决定的。因此,内容常常比写法更重要。相反的,记者常常为了 赶稿子或取悦大众而写作 。衡量这些作品质量的标准就更多的是清晰和吸引人的写法,而不是无懈可击的内容。文章也多取材于口头的、而非书面的材料。
对于作者,作者的原则、作者所在的机构你了解得越多,你越能够对你读的东西做出评估。尽量回答以下问题:
你可以经常(尽管并不总能够)从鸣谢单位、参考文献、和作者的自我介绍中得知这些信息。
了解作者和相关机构也可以帮助你了解这本书的知识背景,包括 相应的学科,各学科下的思想流派,和其他同意或不同意作者观点的作品
一本书几乎总是部分地回应某些其他作者的看法。 因此如果你能够搞清楚它试图回答什么或对谁做出回答,你会更好地理解这本书 。特别留意作者直接告诉你,他不同意其他人的那些要点:“传统智慧认为X,但是我认为Y”(X真的是传统智慧吗?哪些人认同它?)“著名学者简认为X,但是我认为Y”
因此,作者用来证明他观点,所引用的人和书本身一样重要。
这是最关键的技巧。如果你带着不同的目的阅读这本书三遍,你会从这本书中收获多多。
a) 概览:探索(总时间的5-10%)
这次读的非常快,依据阅读原则(下段描述)获取高信息量的内容。你的目的是探索。你需要快速的、大概的、粗略的了解 作者的意图、方法和结论。
标注 :看起来重要的标题、段落、短语(不用仔细看)。并提出你在二次阅读时要去回答的问题:
b) 细节:理解(总时间的70-80%)
在一定的时间约束下,二次阅读这本书。这次,你的目的是理解:获取对关键点细致、批判性的、深入的把握,并且 评价作者论证观点所给出的证据。
尤其关注 每一章的开头、末尾和主要部分 。特别注意你第一次阅读时做标记的段落。尽力回答你第一次阅读提出的问题。
c) 笔记:回顾、做笔记(总时间的10-20%)
你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阅读的目的是: 记住这本书最重要的东西 。并且做笔记,包括观点、证据和结论。这次的笔记和标注文章并不一样。你的目的是通过纳入你的心智框架,也就是 用自己的话复述 ,来加工、处理这些信息。从书中剪切、粘贴一些段落和你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两者的效果是大相径庭的。这些概括的内容可以帮助你记住和重新定位书籍中最重要的内容。 每100页的文本对应1-3页的笔记 ,是你应该努力的方向。再多的话就不太好了。你可以使用一些方法,帮助你轻易找到原书的出处(比如每份笔记以页码打头)
笔记本、打印出来的或粘在书上的手写便签都可以达到效果。然而,如果你不能轻易找到它们,那也是没有用的。有一个很好的方法,我目前正在用---使用类似Endnote,Zotero, or Bookends这样的文献管理软件,把笔记直接写到里面,作为参考条目。后面我会介绍关于文献管理的更多内容。
首先,人的注意力顶多集中1小时,所以三个一小时的阅读效果大于连续阅读三个小时。但需要注意的是:为了保证1小时完全阅读时间是完全高效的,你需要至少抽出1个小时15分钟,因为一个阅读周期的开始(进入这个任务)到结束(准备进入下一个任务)分心是不可避免的
其次,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你在每个阶段到底需要投入多少时间。
非虚构的书籍经常在一些文章的组织层级上采用“漏斗”结构。更具概括性(宽泛性)的内容常常出现在以下内容的开头和结尾:
更多具体的(特定的)的信息(证据、细节等)会出现在漏斗之间
你可以利用漏斗结构做很多事。关注以下的元素,顺序可做改动:
类似Endnote, Bookends, Zotero, Mendeley, CiteULike,这样的文献管理软件,很难不去强调它们的巨大好处。它们可以让你对自己的个人图书馆时刻保持了解。你很容易把参考资料转化或直接添加进你的文字处理器。大部分文献管理软件可以直接从服务器获取资料,记录网址,等。有些软件有自己的内置的网址搜索工具。有些软件,比如 Bookends(Mac)可以自动按照作者-时间-标题重命名文档。这极大解决了无意义文件名带来的恼人问题。
这些程序没有一个是完美的。他们有各自的优缺点,较复杂的软件还有学习曲线图。找到一个软件,可以处理所有主要的文档形式:书籍、新闻类文章、报刊文章、线上资源、采访等。小心那些只能处理pdf形式的软件,因为其他的文档形式还是很重要的。
如果你按一定规则运用这些软件处理笔记,你的笔记总是会很容易找到。当你的个人图书馆开始存有上千个项目,那将是一个很大的财富。
一定、一定、一定要在阅读中做标注。 这是主动阅读的一个关键部分。一开始就要做,甚至在你第一次概览阅读的时候。为什么呢?因为当你再次阅读的时候,你的标注会让你少读点,并让你看到最重要的部分。
不要标注过度。它会违背你标注的初衷。当你借助之前的标注时,过多得标注会让你重读一些不重要的部分。作为一项规则:
在 你最需要记住的字词或短语底下划线,而不是划上 整个句子 。要点就是:·过滤、减少、消除所有不必要的东西。
纸质VS电子屏
纸质材料的分辨率(600dpi)比最高级的电脑的电子屏分辨率(100dpi)还要高。如下图(300 VS600)。因此,如果你坚持读纸质书,你会读得更精确,而且更不容易疲劳。然而,现在我们不可避免地会读到更多的电子屏显示的材料。
在电子屏上标注 :很难有效地在电子材料上做标注。你可能会分心,比如你忍不住去检查邮箱或上网。而且,为了阅读电子材料上的标注,你常常需要点击笔记,多了这个步骤,你之后去复习标注的可能性就不是很大了。而标注纸质版的材料就容易多了。
然而,如果你是一个自律的人,Acrobat, Apple Preview的最新版本,第三方PDF软件,比如PDFpen, iAnnotate, and Goodreader,能够让你在PDF上评论、加亮等。通过语音识别,会更容易。今天和往常一样,我在ipad上读书,做注解,当我想做笔记的时候,我就是用语音识别。一些电子书阅读器例如Kindle,可以只导出笔记和加亮的部分。从而帮助你做出了一份文档的浓缩版。你可以把它们粘贴到你文献管理工具里的笔记部分,这样你就触手可及了。
当你阅读后做笔记时(不是标注文本),你会忍不住复制粘贴原文, 而不是用自己的话做笔记 。复制粘贴有时确实很方便,尤其是你可能以后想大段引用的时候。然而,基本上它违背了做笔记的两大主要目的:
a) 学习和记忆(用自己的话复述)
b)浓缩成简短的形式
同样的,网址链接让你很好地获取资源,但它并不能帮助你理解或记住你到底获取些什么,尽管你的感觉上并不是如此。
大量的思考和心智活动是在你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进行着的。正如写作以及其他创造性的思考活动一样,对一本书的完全理解也是随着时间不断发展的。
很长时间都重复做一件事,身体会疲惫,同样的,大脑也会如此。你的理解能力和保持记忆能力会在一个小时左右后迅速下降。因此,
期间,你的无意识大脑会加工你所阅读的一些内容。当你休息过后开始阅读下一个部分时,
阅读技能和艺术、打篮球或烹饪一样,它学习和掌握也是离不开练习的。
因此,当你阅读完一本书,练习你所学到的。
阅读、写作、演讲、聆听和可视化都只能利用大脑的一部分。因此,练习最好的方式是运用多种方式思考和行动。不要只是一个人在那里沉思。和其他人讨论这本书。在课堂上提出来。写下来。或者可视化书本里的任何可以被可视化的内容。所有的这些都可以帮助你巩固记忆,并将新知整合进你原有的知识。
当我给同学们讲了这些方法,一些同学过了几周后告诉我:“我试了几次,就是做不到”,然后他们就放弃了。
你必须在 相当长 的一段时间里练习这些技巧----至少几个月( 至少100天养成习惯 )--直到熟能生巧,毕竟你用被动的方式读了很多年,因此这些方法没那么容易让你感到自然。
坚持住。数以百计的同学多年后告诉我,坚持这些方法带来的收益是巨大的。 学会以这种方法阅读会是你通往是事业成功的关键 ,无论你是学生、学者、还是几乎任何领域内的专家。
注:我自己翻译的,是我人生第一次翻译英语长文,如若翻译的拗口,各位见谅!
原文:How to read a book V50 by Paul N Edwards
作者是密西根大学的 Paul N Edwards,以创作共用授权条款(Creative Commons)发布
source: >
zotero平板能下载。
Zotero数据在服务器端是有备份的,你用你的账户登录之后,可以把服务器端的数据再下载到本地。
访问QuickLook的Github链接,在Releases模块中下载msi或zip后缀格式的安装文件,Zotero不支持UWP版或zip安装文件,Zotero不支持UWP版本的QuickLook,所以不能使用Windows应用商店中下载安装QucikLook。
按性质分为:
①定位的,如各种坐标数据。
②定性的,如表示事物属性的数据(居民地、河流、道路等)。
③定量的,反映事物数量特征的数据,如长度、面积、体积等几何量或重量、速度等物理量。
④定时的,反映事物时间特性的数据,如年、月、日、时、分、秒等。
文献管理endnote和noteexpress选择哪个较为合适?NoteExpress和Endnote文献管理软件使用的比较1 文献的发现、组织、管理功能
在这一点,NoteExpress和Endnote功能比较相近,也都可通过三种途径(手动导入、联机检索导入、检索结果生成文件导入)来导入参考文献;也都可对本地文献库的进行检索、查重、编辑;
A:在此功能上,NoteExpress软件的优点有:
1) 全中文界面,用户较容易学习入门;
2) NoteExpress支持在同一个参考文献数据库中建立目录,按照目录管理参考文献,Endnote 不支持此项功能;
3) 支持笔记功能,可以随时对感兴趣的参考文献作别笔记,并可进行分类管理,Endnote不支持此功能;
4) 将NoteExpress快捷方式做进鼠标右键快捷菜单中,可以随时将正在浏览的网页内容下载到本地,并放进“笔记”分类目录中进行管理,Endnote不支持此功能;
5) 提供相关检索历史保存功能,Endnote不支持此功能;
6) NoteExpress支持输入、输出Bibtex格式的参考文献数据; EndNote仅支持将参考文献输出为Bibtex格式;
7) 能够导入EndNote的数据库期刊的参考文献格式,也都能够导入到NoteExpress中。
8) NoteExpress导入中文文献数据库如维普、万方、CNKI的参考文献比较方便,软件自带相应的过滤器,数据库EndNote没有自带这些过滤器;
9) 支持在线联机检索中文维普、国图中文图书(万方、CNKI科学院没有开通此数据库,不能联机检索)批量导入文献中文文献数据,Endnote 没有提供相应设置
B:在此功能上,NoteExpress软件的不足有:
1) 个人制作数据库过滤器时稍复杂,不如EndNote容易上手;
2) 从数据库检索结果生成的数据格式是由EndNote软件开发者制定的,没有自己独立的数据格式,NoteEpress软件在导入外文数据库检索结果时需要选择EndNote格式。
2论文写作时的参考文献管理功能:
在这一点,两个的功能比较相近,都支持在Word 中插入工具条方便论文写作,都可以设置输出参考文献的具体格式
A:在此功能上,NoteExpress软件的优点有:
1) 支持将Word格式的论文中的参考文献导入到NoteExpress文献库中, EndNote不支持这一功能;
2) 支持较多中文期刊参考文献格式,Endnote软件需要用户自己设置
B: 在此功能上,NoteExpress软件的不足有:
1) 没有提供期刊投稿写作模版功能,Endnote有相应功能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