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康德的"物自体

关于康德的"物自体,第1张

    康德所谓的"物自体”,我们也称"自在之物”,它指认识之外的,又绝对不可认识的存在之物。它是现象的基础,人们承认可以认识现象,必然要承认作“为现象的基础的物自体的存在。
    对此,罗素说:“物自体”是康德哲学中的一个累赘。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出:不可认识的自在之物是不存在的,现象和自在之物之间不存在不可逾越的鸿沟。
      但我以为这是他的伟大处之一,正因为“物自体”的提出,使他至少超越他所处时代200年。
    原因如下:
      一、从常识来说。
      我们所看到的物_现象,是它真实的本来面目_物自体吗?
    不是!所有我们看到的现象,只是它真实的本来面目刺激到我们心灵后,与我们感觉器官的感觉结合后,它呈现在我们心灵上后,我们所认为的样子。 它的真实的本来面目,我们根本无法知道。
    同一个现象,不同的人来观察,它的样子可能并不完全相同。
      比如,《红楼梦》中,林黛玉看到杜鹃花,是“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看到的是杜鹃啼血;白居易看到杜鹃花,是“烂熳一阑十八树,根株有数花无数。千房万叶一时新,嫩紫殷红鲜麹尘。泪痕裛损燕支脸,剪刀裁破红绡巾。谪仙初堕愁在世,姹女新嫁娇泥春”,看到的是娇艳欲滴。
  同一个现象,同一个人,以不同的观察方式来观察,它的样子也并不完全相同。
      比如,你裸眼和戴蓝色眼镜,看一匹白马,一个是白色,一个是蓝色。又比如,看字幕式烟花,你近处看,看到只是烟花点点,看不到烟花排列成的字幕;你远处看,看到的是清晰字幕烟花。射进屋子的一束阳光,你裸眼看,白中泛金色;你用棱镜看,是一束红黄橙蓝青绿紫的七彩阳光…
    再比如,我们不借助工具,看到的波长范围、听到的声音频率、尝到的酸甜苦辣咸等,无一不是为了保护我们,让我们更好适应所处自然环境,不致感觉错乱。

  还比如,我们以为力是使物体运动,但实际上,力不过是改变物体运动。实际上,理想的真空状况下,我们会一直处于一个匀速运动状态中,只不过各种力,如阻力、引力等力的综合作用,才使我们感觉处于静止状态。

    我们所看到的现象,以及所有的感觉,都只是为了我们更好的适当现在所处的地球环境。或者说为了更好的让我们适应所处的现实环境。
    二、从相对论上讲。
        任何一个物理量的确定,必须有一个相对的参照物存在。没有这个参照物,我们无法确定它是什么?处于哪个位置?速度如何?

  物自体也可以说是一种理想的、没有参照物与其参照的自存状态,所以我们无法描述、认识它。

    三、从量子力学上看。
        量子力学中,“薛定谔的猫”,到底是死是活,还是处于一种又死又活叠加态?薛定谔的波动方程,意味着我们的意识使波函数"坍缩”吗?双缝试验,有时以波、有时以粒子形式出现,是因为我们的观察,让它表现出"波粒二象性”吗?
    任何一个物体,当我们不去看它时,它是以一种概念波的样子弥漫在空中吗?只有当我们去观察时,它才“坍缩"成我们所看到的样子吗?
    对于这些问题,至今我们仍不清楚。为此,还衍生出了平行宇宙、系综论、弦论,以至现在热门的超弦论等多种猜想。
    量子力学理论基石之一的"不确性原理”,从根本上动摇了经典物理中宏观世界的因果原则_确定某一物体的位置和动量,我们可以追溯及推演出它曾经和将来的状态。
    但在微观的粒子世界,海森堡的不确定性原理告诉我们:粒子的位置与动量不可同时被确定,位置的不确定性越小,则动量的不确定性越大,反之亦然。_我们根本就无法同时精确确定粒子的位置和动量,当然,就更谈不上因果原则了。
  波或粒子的运动,存在随机性,我们看到的,只是这种随机中的概率。
    为更好的解释物体真实的本来面目与我们观察到的它的样子,《量子力学哲学基础》一书,提出了这样一个概念: 中间现象,以示与我们直观到的现象相区分。所谓“中间现象”,大家可以翻相关书籍查看了解。中间现象我们是无法直接观察到、经验的,也无法认识的。
    一切表明,物自体_某物真实的本来面目,我们是无法观察到的,从而也是无法认识的。_一个观察者的观察,势必干扰到它本来的状态;而我们的观察,就表示必须有一个观察者存在。
    所以,对于康德的“物自体”,以及关于“物自体”与现象(物自体呈现在我们心灵上的、我们所观察到的物体),康德这么说:
    "这就教导我们要从两种意义看待客体,一方面可以视之为现象,另一方面可以视之为自在物本身。如果批判对于知性概念的演绎也没有搞错,就是说,因果原则只适用于第一种意义上的事物,只适用于成为经验的对象的事物,而同是这些事物,在第二种意义下就不受因果原则的支配,那么对于这同一个意志,我们一方面呢,认为它在现象界里必然遵循自然律,因而不是自由的,另一方面认为它既然属于自在物本身,不受自然律支配,因而是自由的”。
    而康德的这段话,却正与量子力学所揭示的相符_不确定性、随机性、没有因果原则。
  四、结论。

      所以,我说,康德的“物自体”,并不是他哲学中的一个累赘;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所说的“不可认识的自在之物是不存在的,现象和自在之物之间不存在不可逾越的鸿沟”,也是过于武断的。
     

分类: 娱乐休闲 >> 收藏
解析:

《判断力批判》

康德的美学

康德先生对美学的理解可谓是伴随其一生的,他对美学方面的著作是在1764年的论文中提到的,那时已经是自成一派有了自己很多独到的见解了1787年初夏,写作《实践理性批判》的康德在思路上陷入困境,感到“他的思想总是不能统一”。

康德在美学中遇到困难之后就“敬虔地立在窗前,连他自己的身心都融化在白光里面了”。这样的思索之后就有了伟大的《判断力批判》一书了。这个一系列的书籍反应了康德先生对美学的真正的理解,他的抽象式推进法完全地影响了一部哲学美学史。康德总结并综合了以休谟、柏克等人为代表的英国经验派美学和以鲍姆嘉滕等人为代表的欧陆唯理派美学思想,确立了德国古典美学的基础。黑格尔说,康德构成了美学的真正出发点。不仅如此,如本文将要阐明的,更重要的是,康德美学从“美的分析”到“崇高的分析”,从纯粹美到依存美,从趣味到天才等一系列范畴之间的转换过渡,作为“理念”显现、上升、高涨和满溢
的过程,预示了从康德经黑格尔、叔本华直到尼采的德国古典美学史的完整行程,并在这个意义上预示了经典美学的崩解。

纵观康德美学对自然之美的理解其实与中国哲学家庄周先生还有孔丘先生是有着殊途同归之效用的。

在谈到美与自由的关系中,他认为兴趣的普遍有效性是指所有认识能力想象力和理智的一种自由的游戏。在认识能力的共同游戏中达到它们的一致,这个时候,任何确定的概念也不能局限于某一认识规则,但是与之相反的是想象力却可以遨游于天际,毫无规则可言,此样就能到达自由与规则的统一。这一自由与道德自由和理论思辨的自由概念也是不一样的。道德自由和理论思辨的自由概念与现实和确定的因果性相联系的,而美学的活跃的自由规则则是完美的自由,不会受到现实和道德的束缚,一旦失去了这种自由,毋宁让美学死亡。

康德认为的美学自由或者是康德先生追求的美学自由与中国的庄子很是相似,庄子先生一生行云流水,而他处的时代又是礼崩乐坏的时代,这样的时代里,庄子寄情于山水,自然地对山水有了一番自己的哲学论美。庄子的自然论断强调美只有在没有束缚中才能体现,美要体现物和人的自然特性,符合自然的一般规则,浑然天成,不显山不露水不加人工雕饰,硬朗的外表下有着柔水般的暗涌之美。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也能怡然自得保持自己的本性,这一点上和康德的自由规则和规则自由有很大的相似之处。

康德在论美的同时分清了美与崇高的区别,提到了美与天才,美与两性,美与道德的深层的关系。

谈论美学的时候除了自然之美的同时还有一种美体现在人文艺术中,譬如好的诗篇好的文学作品都能给读者或者欣赏者传达很高的美学享受,那么美的对象被艺术和诗歌创造出来,对象则间接地创造了美。

那么作品的创造就被康德称为天才。康德把天才的概念局限于这些创造者天才描绘出对于直观来讲是真实的东西也就是对象了。天才是自然的赠品,自然通过在理性游戏中预言自然的现象的完满时,天才就是理性中的自然。天才在康德这里的概念不是很明晰,一方面它是源泉,有独特的权利创造着形式,但同时它又成里原料,需要修剪和打磨。一方面它根据超感性的基础创造出标准量器,另一方面它的作品又受到校正。

康德先生在论及美与两性的时候他写了一篇文章叫《论在两性相对关系中美与崇高的区别》。我想18世纪的康德可能灰招到女权主义的集体谋杀,因为大在那篇文章里极大地贬低了女性,如提及女人参加力学讨论的时候,他开了一个玩笑说,如果候爵夫人在和男士一起探讨力学基础的时候会不会嘴上也能长出一撮小胡子来呢!

接下来就要谈到康德先生把美上升到道德的论断了。

艺术和诗歌中的直观意味着,在自由活动中,整个人都具有了当在性并且处于源泉。但是,与那一兴趣相适应,活动的自由具有不受约束的特点。活动是无限有的解放,但却不具有真实性。人在这一活动中通过从享受道德性,在逻辑上被确定的认识中摆脱出来而获得了他那伟大的自由。但是,这种自由是模糊的。

没的道德意义是康德观点的顶峰。

自然之美是真实的。艺术之美却最终获得了含义即“美是道德的象征”。

康德美学的职能是使认识论“过渡”到伦理学,同时,康德美学本身也是由一系列“过渡”组成的,其中最重要的便是从美到崇高的过渡。

第三节 康德的空间和时间理论
X v$~ }9E&O#DMLY^@o0 龙帝国资讯站et0P ^b#I
《纯粹理性批判》的最重要部分是空间和时间的学说。在本节中,我打算把这个学说作一个批判性的考察。把康德的空间和时间理论解释清楚是不容易的,因为这理论本身就不清楚。《纯粹理性批判》和《绪论》(Prolegomena)中都讲了它;后者的解说比较容易懂,但是不如《批判》里的解说完全。我想先来介绍一下这个理论,尽可能讲得似乎言之成理;在解说之后我才试作批判。康德认为,知觉的直接对象一半由于外界事物,一半由于我们自己的知觉器官。洛克先已使一般人习惯了这个想法:次性质——颜色、声音、气味等等——是主观的,并不属于对象本身。康德如同贝克莱和休谟,更前进一步,把主性质说成也是主观的,固然他和他们的方式不尽相同。康德在大多时候并不怀疑我们的感觉具有原因,他把这原因称作“物自体”或称“noumena”(本体)。在知觉中呈现给我们的东西他称之为“现象”,是由两部分组成的:由于对象的部分,他称之为“感觉”;由于我们的主观装置的部分,他说这一部分使杂多者按某种关系整列起来。他把这后一部分叫作现象的形式。这部分本身不是感觉,因此不依环境的偶性为转移;它是我们随身所带有的,所以始终如一,并且从它不依存于经验这个意义上讲是先天的。感性的纯粹形式称作“纯粹直观”(Anschauung);这种形式有两个,即空间和时间,一个是外部感觉的形式,一个是内部感觉的形式。为证明空间和时间是先天的形式,康德持有两类论点,一类是形而上学的论点,另一类是认识论的论点,即他所谓的先验的论点。前一类论点是从空间和时间的本性直接得来的,后一类论点是从能够有纯数学这件事实间接得来的。关于空间的论点比关于时间的论点讲得详细,因为他认为关于后者的论点根本上和前者的情况相同。关于空间,形而上学的论点总共有四个。龙帝国资讯站%R ly6Hf`:n
龙帝国资讯站Vfp/mJ ZGS
(1)空间不是从外在经验抽引出来的经验概念,因为把感觉归于某种·外·界事物时先已假定了空间,而外界经验只有通过空间表象才有可能。
(f"e6]'i_'C uuw3j0
,[0P(i!hDze0(2)空间是一种先天的必然的表象,此表象是一切外界知觉的基础;因为我们虽然能想像空间里没有东西,却不能想像没有空间。
7V})M#M \|+vu4O0
(z;i4m(vq QNR0(3)空间不是关于一般事物关系的推论的概念或一般概念,因为空间只有·一·个,我们所说的“诸空间”是它的各个部分,不是它的一些实例。龙帝国资讯站+J&WLQ8HqWwJ
龙帝国资讯站z ~"^S `u
(4)空间被表象为无限而·已·定的量,其自身中包含着空间的所有各部分;这种关系跟概念同其各实例的关系不同,因此空间不是概念,而是一个Anschauung(直观)。关于空间的先验论点是从几何学来的。康德认为欧几里德几何虽然是综合的,也就是说仅由逻辑推演不出来,却是先天认识到的。他以为,几何学上的证明依赖图形;例如,我们能够·看·出,设有两条彼此成直角的相交直线,通过其交点只能作一条与该二直线都成直角的直线。他认为,这种知识不是由经验来的。但是,我的直观能够预见在对象中会发现什么的唯一方法,就是预见在我的主观中一切现实印象之前,该对象是否只含有我的感性的形式。感觉的对象必须服从几何学,因为几何学讲的是我们感知的方式,所以我们用其它方法是不能感知的。这说明为什么几何学虽然是综合的,却是先天的和必然的。关于时间的论点根本上一样,只不过主张计数需要时间,而把几何换成算术。现在来一一考察这些论点。关于空间的形而上学论点里的第一个论点说:“空间不是从外界经验抽引出来的经验概念。因为,为了把某些感觉归之于处在我之外的某东西〔即归之于和我所在的空间位置处于不同空间位置的某东西〕,而且为了我可以感知这些感觉彼此不相属而并列,从而感知它们不仅是不同的,而且是在不同的地点,为此,空间的表象必定已经作成基础〔zumGrundeliegen〕。”因此,外界经验只有通过空间表象才可能有。“处在我之外〔即和我所在的地点处于不同的地点〕”这话是句难解的话。我作为一个物自体来说,哪里也不在,什么东西从空间上讲也不是处在我之外的;这话所能够指的只是作为现象而言的我的肉体。因此,真正的含义完全是这句话后半句里所说的,即我感知不同的对象是在不同的地点。一个人心中出现的心象就等于一个把不同外衣挂在不同木钉上的衣帽室服务员的心象;各个木钉必定已经存在,但是服务员的主观性排列外衣。这里有一个康德似乎从未觉出来的困难,他的空间与时间的主观性理论从头到尾都有这个困难。是什么促使我把知觉对象照现在这样排列而不照其它方式排列呢?例如,为什么我总是看见人的眼睛在嘴上面,不在下面呢?照康德的说法,眼睛和嘴作为物自体存在着,引起我的各别的知觉表象;但是眼睛和嘴没有任何地方相当于我的知觉中存在的空间排列。试把关于颜色的物理学理论和这对比一下。我们并不以为按我们的知觉表象具有颜色的意义来讲物质中是有颜色的,但是我们倒真认为不同的颜色相当于不同的波长。可是因为波动牵涉着空间与时间,所以在康德说来,我们的知觉表象的种种原因当中,不会有波动这一项。另一方面,如果像物理学所假定的那样,我们的知觉表象的空间和时间在物质界中有对应物,那么几何学便可以应用到这些对应物上,而康德的论点便破产了。康德主张精神整列感觉的原材料,可是他从不认为有必要说明,为什么照现在这样整列而不照别的方式整列。关于时间,由于夹缠上因果关系,这种困难更大。我在知觉雷声之前先知觉闪电;物自体甲引起了我的闪电知觉,另一个物自体乙引起了我的雷声知觉,但是甲并不比乙早,因为时间是仅存在于知觉表象的关系当中的。那么,为什么两个无时间性的东西甲和乙在不同的时间产生结果呢?如果康德是正确的,这必是完全任意的事,在甲和乙之间必定没有与甲引起的知觉表象早于乙引起的知觉表象这件事实相当的关系。第二个形而上学论点主张,能想像空间里什么也没有,但是不能想像没有空间。我觉得任何郑重议论都不能拿我们能想像什么、不能想像什么作根据;不过我要断然否认我们能想像其中一无所有的空间。你可以想像在一个阴暗多云的夜晚眺望天空,但这时你本身就在空间里,你想像自己看不见的云。魏亨格曾指出,康德的空间和牛顿的空间一样,是绝对空间,不仅仅是由诸关系构成的一个体系。可是我不明白,绝对空虚的空间如何能够想像。第三个形而上学论点说:“空间不是关于一般事物关系的推论的概念或所谓的一般概念,而是一个纯粹直观。因为第一,我们只能想像〔sichvorstellen〕单独一个空间,如果我们说到“诸空间”,意思也无非指同一个唯一的空间的各部分。这些部分不能先于全体而作成全体的部分……只能想成·在·全·体·之·中。它〔空间〕本质上是唯一无二的,其中的杂多者完全在于限度。”由此得出论断:空间是一个先天的直观。这个论点的主眼在否定空间本身中的复多性。我们所说的“诸空间”既不是一般概念“一个空间”的各实例,也不是某集合体的各部分。我不十分知道,据康德看这些空间的逻辑地位是什么,但是无论如何,它们在逻辑上总是后于空间的。现代人几乎全采取空间的关系观,对采取这种观点的人来说,无论“空间”或“诸空间”都不能作为实体词存在下去,所以这个论点成了无法叙述的东西。第四个形而上学论点主要想证明空间是一个直观,不是概念。它的前提是“空间被想像为〔或者说被表象为,vorgestellt〕无限而·已·定定量。”这是住在像柯尼斯堡那样的平原地方的人的见解;我不明白一个阿尔卑斯山峡谷的居民如何能采取这种观点。很难了解,什么无限的东西怎样会是“已定的”。我本来倒认为很明显,空间的已定的部分就是由知觉对象占据的部分,关于其它部分,我们只有一种可能发生运动之感。而且,假如可以插入一个真不登大雅的论点,我们说现代的天文学家们主张空间实际上不是无限的,而是像地球表面一样,周而复始。先验的论点(或称认识论的论点)在《绪论》里讲得最好,它比形而上学论点明确,也更明确地可以驳倒。我们现下所知道的所谓“几何学”,是一个概括两种不同学问的名称。一方面,有纯粹几何,它由公理演绎结论,而不问这些公理是否“真实”;这种几何不包含任何由逻辑推不出来的东西,不是“综合的”,用不着几何学教科书中所使用的那种图形。另一方面,又有作为物理学一个分支的几何学,例如广义相对论里出现的几何学;这是一种经验科学,其中的公理是由测量值推断出来的,结果和欧几里德的公理不同。因此,这两类几何学中,一类是先天的,然而非综合的;另一类是综合的,却不是先天的。这就解决了先验的论点。现在试把康德提出的有关空间的问题作一个比较一般的考察。如果我们采取物理学中认为理所当然的观点,即我们的知觉表象具有(从某个意义上讲是)物质性的外在原因,就得出以下结论:知觉表象的一切现实的性质与知觉表象的未感知到的原因的现实性质不同,但是在知觉表象系统与平原因的系统之间,有某种构造上的类似。例如,在(人所感知到的)颜色和(物理学家所推断的)波长之间有一种相互关系。同样,在作为知觉表象的构成要素的空间和作为知觉表象的未感知原因系统的构成要素的空间之间,也必定有一种相互关系。这一切都依据一条准则:“同因,同果”及其换质命题:“异果,异因”。因此,例如若视觉表象甲出现在视觉表象乙的左边,我们就要想甲的原因和乙的原因之间有某种相应的关系。照这个看法,我们有两个空间,一个是主观的,一个是客观的,一个是在经验中知道的,另一个仅仅是推断的。但是在这方面,空间和其它知觉样相如颜色、声音等并没有区别。在主观形式上,同样都是由经验知道的;在客观形式上,同样都是借有关因果关系的一个准则推断出来的。没有任何理由把我们关于空间的知识看得跟我们关于颜色、声音和气味的知识有什么地方不一样。谈到时间,问题就不同了;因为如果我们坚守知觉表象具有未感知的原因这个信念,客观时间就必须和主观时间同一。假若不然,我们会陷入前面结合闪电和雷声已讨论过的那种难局。或者,试看以下这种事例:你听某人讲话,你回答他,他听见你的话。他讲话和他听你回答,这两件事就你来说都在未感知的世界中;在那个世界里,前一件事先于后一件事。而且,在客观的物理学世界里,他讲话先于你听讲话;在主观的知觉表象世界里,你听讲话先于你回答;在客观的物理学世界里,你回答又先于他听讲话。很明显,“先于”这个关系在所有这些命题中必定是同样的。所以,虽然讲知觉的空间是主观的,这话有某种重要的意义,但是讲知觉的时间是主观的,却没有任何意义。就象康德所假定的那样,以上的论点假定知觉表象是由“物自体”引起的,或者也可以说是由物理学世界中的事件引起的。不过,这个假定从逻辑上讲决不是必要的。如果把它抛弃掉,知觉表象从什么重要意义上讲也不再是“主观的”,因为它没有可对比的东西了。“物自体”是康德哲学中的累赘成分,他的直接后继者们把它抛弃了,从而陷入一种非常像唯我论的思想。康德的种种矛盾是那样的矛盾:使得受他影响的哲学家们必然要在经验主义方向或在绝对主义方向迅速地发展下去;事实上,直到黑格尔去世后为止,德国哲学走的是后一个方向。康德的直接后继者费希特(1762—1814)抛弃了“物自体”,把主观主义发展到一个简直像沾上某种精神失常的地步。他认为“自我”是唯一的终极实在,自我所以存在,是因为自我设定自己;具有次级实在性的“非我”,也无非因为自我设定它才存在。费希特作为一个纯粹哲学家来说并不重要,他的重要地位在于他通过《告德意志国民》(AddressestotheGermanNation)(1807—08)而成了德国国家主义的理论奠基者;《告德意志国民》是在耶拿战役之后打算唤品德国人抵抗拿破仑。作为一个形而上学概念的自我,和经验里的费希特轻易地混同起来了;既然自我是德意志人,可见德意志人比其他一切国民优越。费希特说:“有品性和是德意志人,无疑指的是一回事。”在这个基础上,他作出了整个一套国家主义极权主义的哲学,在德国起了很大的影响。

分公司及坐落:上海外高桥总部、天津药明康德、苏州药明康德、武汉药明康德、上海合全药业(金山)、上海合全药业(常州)。
药明康德(股票代码:603259SH/2359HK)为全球生物医药行业提供全方位、一体化的新药研发和生产服务。通过赋能全球制药、生物科技和医疗器械公司,药明康德致力于推动新药研发进程,为患者带来突破性的治疗方案。本着以研究为首任,以客户为中心的宗旨,药明康德通过高性价比和高效的研发服务,助力客户提升研发效率,服务范围涵盖化学药研发和生产、细胞及基因疗法研发生产、医疗器械测试等领域。
公司业务:化学药研发和生产,药明康德作为全化学、生物学技术和能力平台,向全球客户提供全方位一体化、覆盖各个疾病领域的药物发现及药理药效技术服务和解决方案,助力并加速药物研发进程。卓越的化学创新药研发和生产的能力和技术平台,致力于为全球合作伙伴提供从原料药(API)到制剂,高效、灵活、高质量的一站式解决方案。细胞及基因疗法研发、测试和生产,专注于细胞和基因疗法的CTDMO,致力于加速和变革细胞治疗、基因治疗及其他高端治疗的开发、测试、制造和商业化。药物研发和医疗器械测试,全球药物研发和医疗器械全方位测试平台,致力于赋能各领域的客户,实现创新的科学技术从科研到临床应用的转化,造福病患,让患者得到更精准的医疗服务。临床试验服务,临床研究服务致力于为全球客户提供全方位的临床研究服务,通过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和专业团队丰富的经验,帮助创新性、突破性医药产品尽快上市和造福患者。临床研究现场执行拥有丰富的I-IV期临床研究项目 *** 作经验,为国内外药企、CRO、生物技术公司等提供高效、高质的临床试验服务。

简介:深圳市美康德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生产车载多媒体播放器产品高新技术企业,车载DVD,导航为我司主打产品。专注于产品品质,售后服务和具有竞争力的价格。我们将为您提供符合国际标准的高品质产品而不懈努力。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诚信,高品质,技术领先”是我们公司的核心。我们的研发团队将不断的开发具有最新科技的产品来适应当前和未来市场的需要。从2009年以来,将近80%的产品销往世界30多个国家,其中包括日本,美国,加拿大,欧洲,俄罗斯,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中东等。由于我们产品可靠的质量,完善的售后服务,赢得了买家很高的评价,并成为了我们忠实的客人。目前我们公司正在积极开拓与国内外贸公司的合作,欢迎有识之士前来洽谈参观,希望和大家一起创造更美好的明天。
法定代表人:施亮琳
成立时间:2011-11-14
注册资本:100万人民币
工商注册号:440307105824280
企业类型:有限责任公司
公司地址:深圳市龙岗区龙城街道龙腾工业园彩云一路8号B栋三楼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z/1344070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06
下一篇 2023-08-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