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以一个机械式硬盘每天工作24小时,1年365天就是工作了8760个小时,那么4万个小时差不多就是45年了。
但后来硬盘开始了节能的功能,也就是当没有数据读写时,系统会自动停止HDD硬盘马达的运转,等到累积到了一定的数量,再次启动HDD硬盘马达,读取或是写入数据,尤其是当系统空闲时。所以比如现在的希捷硬盘的(可靠性)都是以软件控制的马达启动和停止运行为主要的数据了。希捷的 Barracuda 是以60万次的软件控制的运行和停止或是2万次的通电和断电计算。所以没有一个实际的数据,差不多是根据个人习惯和使用的时限,开机次数为主了。
而固态硬盘主要以数据擦写的量为主,主要有2组数据,一个是TBW(Total Byte Written 写入数据总数)和 DWPD(Drive Write Per Day 每天硬盘写入次数)。
SLC(单层)的固态硬盘的寿命大概在5万到10万的写入次数;MLC(双层)大概在3千次写入次数;TLC(三层)大概在300到1千次写入次数。企业级别的固态硬盘通常更高些。比如拿三星的850 Pro(TLC)固态硬盘来看:250GB是150TBW,512GB和1TB的是300TBW,2TB的是450TBW,4TB是600TBW。而850 Pro 的DWPD是3000次。所以三星的850 Pro 的质保寿命就是300TBW或是3000DWPD为主。但过了这个期限,固态硬盘还是可以继续使用的,因为质保仅仅是数据读写不出错误的保证而已,并不是一到了这限制固态硬盘就停止工作了。这也是为什么企业级的固态硬盘都是SLC或是MLC的,因为时限更长,而TLC或是现在的QLC更便宜,叠层越高,容量越大,但寿命也越短,价位也越便宜的原因了。
1SATA接口。SATA接口是现在使用人数最多的接口,SATA接口具有很强的纠错能力,接口简单,所以使用人数偏多
2IDE接口,其实IDE是代表一个硬盘的类型,这种接口硬盘在时代的变迁中已经被淘汰了
3SCSI接口,SCSI接口硬盘不是给普通PC电脑使用的,广泛使用在小型机器上的高速数据的传输
4光纤通道硬盘接口,专门为网络而设计的,随着 *** 作系统对硬盘速度需求,才开始逐渐应用到硬盘中去
5SAS接口,这种接口主要是为了改善存储的 *** 作系统效能,提供可用性和扩展性,与串行ATA硬盘的兼容性
6M2接口,是为超极本量身定做的新一代接口标准,传输速度巨快的硬盘接口,逐渐成为主流。
以上就是硬盘接口的类型啦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