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服务器CPU可以双路甚至多路?

为什么服务器CPU可以双路甚至多路?,第1张

“路”都是指服务器物理CPU的数量,也就是服务器主板上CPU插槽的数量。
单路:指服务器支持1个CPU
双路:指服务器支持2个CPU
四路:指服务器支持4个CPU
多路:指服务器支持多个CPU
双核,就是将两个计算内核集成在一个硅晶元上。从而提高计算能力。多核就是将多个计算内核集成在一个
硅晶元上。
双路(英文缩写为SMP)则是采用两颗相同型号并且能够支持SMP技术的CPU组成的一套系统。指在一台计算机上
汇集了一组处理器,多个CPU共享计算机内存子系统及总线架构。在这种架构中,同时由多个处理器运行 *** 作
系统的单一复本,并共享内存和一台计算机的其他资源,系统将任务队列对称地分布于多个CPU之上,从而
极大地提高了整个系统的数据处理能力。所有的处理器都可以平等地访问内存、I/O和外部中断。
在对称多处理系统中,系统资源被系统中所有CPU共享,工作负载能够均匀地分配到所有可用处理器之上。
我们平时所说的双路CPU系统,实际上是对称多处理系统中最常见的一种形式,常用于主流的X86服务器和
图形工作站领域。
最简单的说法,双核=1颗CPU有两个核心,双路=两个对称的CPU(这颗CPU也可以是双核的CPU)。
另外,服务器选择中的CPU配置方式。
小型企业:1~2路处理器
中型企业:2~4路处理器
大型企业:4~8路处理器

应该是扎线吧
一般而言,每个机柜内需要扎结的线可分为电源线,网络线,切换线三类。由于每个机柜内的设备的型号,品牌以及厂商等不尽相同,其各个线路的接口位置也不完全相同,导致同机柜内的设备的各个线端位置也不相同;需要作相应的统一。
为规范机房内各机柜中服务器线路走向,使其在符合服务器正常运行需要及有关规范的前提下达到线路清楚一致,美观整齐的目的,根据以往扎线的经验,拟定此规范。
一.总体原则:强弱(电)分路清楚,扎结相对稳固,(机房)总体协调一致,力求实用美观。
二.连接走线要求:
首先要注意安全,在连线时一定要小心细致,防止碰掉已有设备的网络线或者电源线而造成事故。其次,在连接时要按设备在机架上的位置,与交换设备的端口和插线板的(主、备)上下顺序对应连接。第三,在设备首次上架接线时,就要考虑到要便于下一步的扎接线,要分类按顺序逐台逐线连接,切记不要让网络线和电源线以及切换线之间互相缠绕纠缠,尤其是在数台设备同时上架时,不能让几台设备的线互相混绞在一起,否则会为下一步的扎线带来极大困难。同时,根据所在机房的具体情况,按以下要求进行走线。
1.网线走线要求:对于某些机房,网络线从上走线,即从交换机上端理线架内穿往机柜后端,至上而下,靠右侧边缘走线;对于特殊机房,网线采用侧走线,即网线经理线架两侧(或一侧)从机柜内托架的两侧(或一侧)边缘穿到机柜后部顶端至上而下走线(或穿到机柜中间托盘后端向上下部分分别走线)。
2.切换线走线要求:由于切换器各机房均统一放在机柜中部,故切换线尽可能从机架后部中间的上下两端向中部切换器位置走线。
3.电源线走线要求:要求尽可能做到在主备两路上力求平衡。要根据服务器本身电源插孔的位置并作适当调整,以求在主备电源上的负载平衡。
4.若因设备原因必须要让网络线、电源线、切换线交叉走线时,可按电源线在里,网络线次之,切换线在最外面的顺序在相应设备后方进行交叉。
三.扎结线要求:
在扎线时,要在安全、稳固、美观的前提下,分类逐一扎结。
首先仍然是要注意安全,要防止拉扯和碰掉已有设备的电源线和网线而造成事故。其次是在扎线时要注意将线扎稳固,尤其是电源线,因其插头与插孔之间没有扣锁,极易因为不小心的碰触而脱落造成设备的掉电,因此在扎电源线时,应先将电源线的两端约25~30公分处在机架上固定,此时要注意在固定时不要将线拉的过直,要多留约5公分长度的游余,并保证线头部分的有一定弯曲度,这样可以使插接处的插头与插座接触更稳固,而在设备端还可以防止因设备的轻微移动而引起接线头的脱落。再次是要使扎出的线束形态美观。为此要注意做好以下几点:一是将线理直并防止卷绞,多余部分尽量顺延扎结,不能顺延的尽量将其折到里面一侧理顺扎结(对于切换线或其它较粗的线可将其盘卷,并扎好置于切换设备后);二是尽量使各扎带之间间隔大小一致(约15公分),且尽量根据线数多少分别采用不同型号的扎带;三是在(网线)弯曲处尽量做到自然弯曲成直角;四是扎在机架左右两侧的线在机架边缘上适当位置固定(以不影响后续设备上架走线为度),在居中的线则在机架顶部适当位置固定,并力求整个机房的统一。五是扎一束线时扎带要从同一个方向向另一个方向穿扎,这样在剪掉剩余部分后可使结口部位整齐美观。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z/1345017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09
下一篇 2023-08-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