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区块链,什么是大数据

什么是区块链,什么是大数据,第1张

1、区块链:是分布式数据存储、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加密算法等计算机技术的新型应用模式。所谓共识机制是区块链系统中实现不同节点之间建立信任、获取权益的数学算法 。

区块链(Blockchain)是比特币的一个重要概念,货币联合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互联网金融实验室、新浪科技发布的《2014—2016全球比特币发展研究报告》提到区块链是比特币的底层技术和基础架构[2]  。本质上是一个去中心化的数据库,同时作为比特币的底层技术。区块链是一串使用密码学方法相关联产生的数据块,每一个数据块中包含了一次比特币网络交易的信息,用于验证其信息的有效性(防伪)和生成下一个区块。


2、大数据:指无法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用常规软件工具进行捕捉、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集合,是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

随着遥感卫星为代表的卫星数量的增加和信息收集能力的提升,我们能够通过卫星拍摄的高清影像鸟瞰地球万象,感知地球变化。例如“高分二号”在2017年拍下的故宫,地面分辨率就已经小于一米,让我们从天空俯瞰故宫全貌,欣赏北京城中心的壮阔之美。


“高分二号”在2017年拍下的故宫,地面分辨率小于一米


而越来越清晰的卫星图像背后,则是遥感卫星正在产生海量的数据——根据自然资源部《卫星遥感应用报告》(2020年)[1],中国在轨的自然资源遥感卫星已经达到19颗,全年数据量达到了16PB(1PB = 1024TB)。


但以往中国自己的卫星星地间传输,可不像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手机这样的5G网络便捷,想将这么多数据传回国内并不容易。考虑到中国目前卫星地面站建设少,因此只能在路过中国上空时才能获得回传数据的短短几分钟窗口,且一次只能传输几十Gb的有限数据,所以,卫星在数据传输上消耗的时间,远远大于拍摄的时间。


以拍下上面这张图的“高分二号”为例,卫星星上能储存大约4Tb的数据、记录不少于20分钟的拍摄信息;“高分二号”的传输带宽是2x450Mbps,也就意味着回传4Tb数据需要超过75分钟。而每次经过中国上空仅能获得数分钟窗口时间,则需要多次下传和以天计算的时间延迟才能最终完成这一工作。


随着商业卫星的蓬勃发展,不仅仅是遥感卫星的数据的采集和处理越来越成为了一个问题,包括通信、导航、科研、技术试验卫星在内的全产业链乃至最终的卫星互联网和空天地一体化网络,都面临着这样的瓶颈。



刘冬宇 | 作者

李拓 | 编辑


更多卫星数据,更广阔的市场


地球空间正在变得忙碌。在果壳硬 科技 之前的文章中曾提到[2],根据UCS Satellite Database的统计,截至去年9月1日,地球轨道上已经有了4550颗卫星,其中在过去的一年间,人类就新发射了超过一千颗卫星,这要归功于商业卫星产业的高速发展——特别是卫星最多的美国,并且其中绝大多数都是商业卫星。


UCS Satellite Database 及公开火箭发射数据


中国的商业卫星公司虽然发展势头不错,但还没有像美国那样,把更多商业卫星送上天;而政策的支持,是中国的商业卫星公司们最期待的发展要素。而在春节假期之前,国家就给卫星行业送了一个“大红包”:《2021中国的航天》白皮书,给商业航天定调支持。具体的措施,既包括对商业航天发射的支持——


未来五年,中国将在强化航天产品统一技术体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现有航天发射场系统……建设商业发射工位和商业航天发射场,满足各类商业发射需求。


也不乏更多商业化机会——


未来五年,中国航天将紧紧抓住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发展机遇,面向经济 社会 发展和大众多样化需求,加大航天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丰富应用场景,创新商业模式,推动空间应用与数字经济发展深度融合。拓展卫星遥感、卫星通信应用广度深度,实施北斗产业化工程,为国民经济各行业领域和大众消费提供更先进更经济的优质产品和便利服务。培育发展太空 旅游 、太空生物制药、空间碎片清除、空间试验服务等太空经济新业态,提升航天产业规模效益。


暂时抛开太空 旅游 、空间碎片清除等距离商业化还尚需时日的方向,今天目所能及的商业卫星业务,还集中在通信、导航、遥感和科学实验四大领域;对于中国商业卫星公司,由于导航与通信领域主要由“国家队”牵头,遥感便成了商业化突破最为迅猛的领域。


遥感卫星在全球范围内已实现高度商业化。根据SIA数据及头豹研究院的整理,在2020年,全球卫星遥感服务市场已经达到242亿美元,在2025年预计将达到436亿美元[3]。另一份数据则表明,2020年,中国遥感卫星市场估计为818亿人民币,从2018年至2020年,每年增长率在823%~834%。[4]


全球卫星遥感服务行业市场规模。图丨SIA、头豹研究院[3]


中国遥感卫星行业市场规模。图丨前瞻产业研究院[4]


蓬勃的市场,也时刻面临着文章开头的难题: 数据量大,但有效数据少;传输时间过长,导致数据的时效性差,限制了遥感卫星的应用场景


比如一颗典型的光学卫星,如果在某一圈飞行中开机拍摄10分钟,那么数据的回传还需要再绕地飞行十圈甚至更多,且只能在每次路过中国上空时传回一部分原始数据。星测未来联合创始人、COO曹德志向果壳硬 科技 介绍,在耗费大量时间、卫星能源下传的原始数据中,又会因为云层遮挡等原因,无效数据的占比可能超过一半。


还有另一类蓬勃发展的遥感卫星,SAR卫星,SAR即“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这是一类使用微波雷达进行探测的卫星,且不受天气与云层影响,具有全天时、全天候的优点,并且对地表物体的高度非常敏感(最高可达毫米级精度),还能分析地表植被、含水量等信息,因此格外适用于气象灾害、应急、农业、海事等需求,服务于金融、国防与公共事业[5]。


在去年七月的河南暴雨中,河南省自然资源卫星应用技术中心就调用了国内外SAR卫星数据,以分析洪涝淹没区、城市道路淹没情况等。[6]


SAR卫星的商业应用,同样受到数据处理的限制。SAR卫星的典型工作模式为“条带成像”,即随着卫星在轨道上的移动,雷达以相对匀速扫描地面,连续采集雷达反射图像,然后经历漫长的原始数据回传,才能拼接出最终的遥感信息。


对于如何更好地挖掘卫星数据价值,并应用于各类商业场景中,一个容易理解的解决方法,是在卫星上压缩数据甚至筛选数据,只回传最重要的信息。


而这个方法必然要基于运算,就像在手机上,我们为了处理照片,给手机塞进了几颗ISP、NPU等芯片、一系列场景识别与图像处理算法。但在卫星上,起码的算力和算法问题,该如何解决?


卫星智能化如何实现?


“星测未来”目前的主要工作之一,就是为这些遥感卫星提供高能效的边缘算力平台与结合场景的应用解决方案,通过在轨压缩、在轨处理等方式升级卫星的数据计算和传输处理能力,从而为金融、应急、地区安全等下游应用市场提供服务。实际上,对遥感信息的智能处理,也分为不同的层次,不仅可以解决数据传输问题,更重要的是提升卫星数据价值与运行效率。


最基础的工作,是在星上压缩数据,以减少回传数据包的尺寸,降低通信带宽压力。


光学卫星图像压缩(长光卫星、星测未来)


初级的智能化,是筛选无效数据,比如去除被云层遮挡的图像,或者在有明确工作任务,比如扫描地面时,舍弃掉拍摄的海洋的部分。这部分工作也可以节省数据流量。


更高级的智能,则是在星上直接完成例如目标识别、跟踪等工作。这也是让卫星数据产生较高商业价值的关键,原本它需要将数据完全回传后在地面完成,而如果在卫星上识别,则可以直接获得有效的切片数据或目标信息,甚至可以针对性地调整卫星 星座 的工作模式,进一步精确采集局域的重要信息。


SAR卫星识别船只(天仪研究院,星测未来)

SAR卫星舰船监测与水体识别

(天仪研究院、厦门大学、星测未来)


更进一步的是,如果卫星的工作任务中包括识别走私货船等特定目标,智能的卫星甚至可以只向地面实时汇报一个短信息,“某位置出现某物”,与回传图像相比,具备更强的实时性。



可以看出,伴随着智能化水平的提高,卫星数据更贴近商业需求,并且可以补充拓展很多传统遥感流程无法实现的应用场景。


想实现卫星智能化,则需要为卫星引入低成本、高效能比的算力。什么样的芯片以及星上算力平台适合在太空中开展计算工作呢?通常卫星的芯片都是航天专用的产品,往往采用成熟制程,稳定性更高,但在性能、功耗与价格上没有优势。而采用大公司标准化的芯片,成了低成本、大算力的选择,但它却不一定适合在太空环境下工作。


而星测未来正是从这里打开突破口,曹德志向果壳硬 科技 介绍,CEO仓基荣与COO曹德志是清华工程物理系核电子学实验室毕业的师兄弟,核电子学实验室以往参与过与CERN(欧洲核子中心)的合作,提供了不少辐照环境下的高性能软硬件平台,以完成每秒数百Gb的大通量数据筛选和处理工作,因此团队的专业背景,是对辐射环境下的软硬件计算平台及其应用有着充分的了解。


从2016年起,实验室的本科和研究生们同时发起了一个空间探测项目——“天格计划”,通过采用商业立方卫星平台搭载的空间探测载荷,开展伽马射线暴勘测的 星座 组网计划。这也启发了创业团队利用立方星开展太空实验的业务,不断加深对空间粒子探测、太空辐照的认知,并将芯片和星上算力平台在充分的地面测试后送至太空在轨验证,帮助星测未来不断迭代可靠性加固的方案设计:包括异构体系的硬件筛选,软件系统的冗余备份,以及通过神经网络架构搜索建立算法的容错设计和校验优化等等。


因此,团队自研多款“星溪”系列星上算力平台,均采用商用级器件(比如FPGA、GPU或ASIC芯片等)替代宇航级器件,降低行业成本,但却具备较高的冗余可靠性特色。


“星溪”自2020年至今已经迭代数次,目前成熟产品星溪02采用了FPGA+GPU的运算方案,能实现20W功耗、20TOPs算力。根据发射计划,本月(2022年2月)星溪02将搭载卫星平台升空并完成在轨部署,实现全流程的工业级器件在轨验证与后续的长时间运行考验。

星溪02产品概念图


据介绍,星测未来的星上智能方案,已经与多家中国头部商业卫星企业达成合作,比如在可见光遥感领域与长光卫星合作,SAR卫星领域则是与天仪研究院合作。通过广泛的产业链的合作,星测未来获得了更多在轨验证、商业场景拓展等关键机会,实现从科研、工程样机走向市场化的过程。


技术服务科研


星测未来的另一项业务——“星测”系列太空实验平台,则是通过搭载科研卫星的载荷形式,开展包括太空辐照测试、空间粒子探测、通用数据采集及处理等产品及服务。



曹德志向果壳硬 科技 介绍,“星测”平台同样源于他们在空间探测领域的技术积累,其产品优势在于:


第一,较低成本地实现科学载荷研制,较快时间验证新技术 。一颗大型科研卫星通常搭载多个实验载荷组成复杂系统,而许多新技术所带来的系统性风险则需要前期开展关键技术在轨测试。星测太空实验平台则是结合载荷研制能力以及空间辐照测试服务共同完成该项任务,帮助大型科研卫星降低风险。


第二,独立采用小卫星搜集数据,快速推动空间科学研究成果诞生 。一颗大型科研卫星通常需要5~10年的研发周期,而基于低成本、高可靠商用现货的载荷产品与立方星搭载模式,则短至一年即可完成科学目标的观测与数据收集,发表科研的新成果。


第三点,开辟空间科学的新观测模式 ,多星组网实现阵列、接力等科学观测模式,比如面向宇宙瞬变源天体事件的爆发位置观测,比如面向太阳和星云的长时间接力观测等,都将从新的角度打开天文学和宇宙学观测的一扇新的窗。


“星测”平台一方面服务于科学家的科学 探索 ,起到降本、提速与推动科研行业发展的效果,另一方面,也加强星测未来的自身技术验证,使得星测未来始终处于空间探测、卫星数据采集、星载边缘处理等领域的新技术前沿。


曹德志表示,尽管科研卫星服务的市场空间受限于研究经费,大致在数十亿元/年,但对星测未来而言,已经通过“星测”平台业务在行业内打开了局面,树立了品牌,成为公司第一阶段业务的主要现金流来源。


博士怎么经营公司?


我们还很好奇一个问题:星测未来的团队成员主要来自清华大学、斯坦福、中科院等知名高校和研究所,大多在从事产品研发;对于两位创始人和几位核心管理团队成员,这也是他们的第一份工作,他们是如何实现从研究者到企业管理者的切换的?


据介绍,星测未来团队目前人员并不多,大约全职十余人,兼职实习三十人左右,但在公司成立之初,就面临疫情居家、研发生产调试多地分工等情况,由此也开启了远程协作的工作方式。而由于团队的高校背景,星测未来团队从一开始就非常注重文档的留存和信息的流转。“这可能是我们公司一种习惯或者说文化,很多东西如果你想不清楚就写下来,用文档来传达更加完整、体系化。”曹德志这样说。


这与飞书的理念不谋而合。因此,他们在调研了多个办公协作平台后,最终选择用飞书来承载公司进行文档记录和远程会议的平台。因为作为国内办公协作的代表之一,飞书也着重推出过一种开会的方式——“飞阅会”,一种基于飞书文档的阅读+评论的开会方法。


曹德志说,“初创企业最重要的是不失真,人和人之间可以坦诚地交流,把信息升华,把客户需求跟产品快速对接起来,最后达成整个业务的推进”。而在使用飞书文档的过程中,团队也根据公司发展和业务需求开发出了一些适合自己的工作模式,一个是用文档搭建的知识库,另一个则是用多维表格建立的客户管理系统。


对于一家初创公司来说,成熟的CRM或者低代码工具虽好,但不代表能解决业务流程中的核心问题,“首先是想清楚怎么做,然后工具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而用简单的表格和文档背后,是把想做的事情、想传达的理念表达清楚,然后才能加速推动初创企业的业务发展。


“通过文档和多维表格的形式,能够把信息从一个地方搬运到另一个地方,飞书提供的这种信息流转的机制,成了我们业务当中很重要的一环。飞书承载的代码和文档,最终都会带到天上去。”曹德志这样总结飞书在具体工作中的作用。

Linux 文件不能被root修改与编辑原因

近段时间公司的一台服务器被恶意添加了一些定时器任务到crond的配置文件"/var/spool/cron/root"里,本想着只要简单使用crontab -e命令把该恶意的任务去除掉就可以了,但修改后发现无论我怎么努力也保存不了,直接修改文件“/var/spool/cron/root”也不行,我苦思是什么力量让这个拥有至高无上权力的root用户都无法对该文件进行更改和删除。后来经一资深Linux的朋友点拔一下才知道,文件除了有读写执行权限控制外还有更底层的文件属性,这里汲及到的两个查看和更改文件属性的命令是lsattr和chattr。

使用 lsattr /var/spool/cron/root 一看才知道该文件被添加了sia属性:s---ia------- /var/spool/cron/root,然后使用:chattr -isa /var/spool/cron/root 把这三个属性去除,即可对该文件进行修改了,成功地把该恶意任务去除。

1、SLA数子通证不是骗局。
SLA是一种基于区块链智能合约支付协议的跨界支付系统,由LUXURY GOAL 科技研发有限公司潜心研发,通过建立一个分布式的P2P清算网络,让全世界服务器互相进行点对点金融交易,去中心化管理,无须中间人,也无须任何繁杂的兑换手续,为跨界支付提供极强流动性。
2、SLA是"数字货币+数字权益"双重属性的数字通证,SLA以天亿国际集团企业信用为支撑,企业资产证券及支付应用场景app——scanpay市值的规模为SLA发行上限。用户可通过SLA科技所带来的消费新体验,在线购买商品实现SLA的流通应用,也可实现线下实体店的同步购买,未来将结合更多的商业应用领域,线上线下全面覆盖支付应用场景。
3、SLA2021年还是可以继续投资的,SLA通证经济未来趋势=区块链技术+商业,相对于传统的经济模式(生产方式),通证经济是极具颠覆性的。通证的价值取决于区块链项目的生态价值。通证是作为通证经济的一种媒介,使资本投资去中心化,让更多人可以参与进区块链生态建设中的一种经济模式。
三、:
1、 什么是通证
通证即“token”,虽然曾以“代币”的面貌被人认识。但代币不等于通证。网络上对通证的解释是“可流通的加密数字权益证明”。可以这么理解,张三现在要出卖自己的劳动时间,他明码标价自己工作一小时的需要10元人民币。这时候张三工作一小时=10元人民币,人民币在这个时候就相当于通证。同时张三也可以说自己工作一小时需要一根竹竿。那么“竹竿”在这个时候就是通证。 通证是需要流通的,所以就需要加密,需要数字化。
2、 通证的三要素
一是数字权益证明。
通证必须是以数字形式存在的权益凭证,它必须代表的是一种权利,一种固有和内在的价值。通证可以代表一切可以数字化的权益证明,从身份z到学历文凭,从货币到票据,从钥匙、门票到积分、卡券,从股票到债券,账目、所有权、资格、证明等人类社会全部权益证明,都可以用通证来代表。
二是加密。
通证的真实性、防篡改性、保护隐私等能力,由密码学予以保障。每一个通证,就是由密码学保护的一份权利。这种保护更坚固和可靠。
三是可流通。
通证必须能够在一个网络中流动,从而随时随地可以验证。

yahoo不支持
pop: pop126com
smtp: smtp126com
选中我的服务器需要验证
收信(pop3)服务器:pop3sinacomcn
发信(smtp)服务器:smtpsinacomcn

最近的华为事件,让大家知道了芯片的重要性,但是芯片并不是只有手机芯片一个,其余很多行业比如电脑、航天、数控机床等等都是需要用到芯片,而整个芯片的全产业链具体要包括三个部分: 芯片设计、芯片制造以及芯片的封测 ,三者缺一不可,只有三方面都具备了,才可以生产出一个真正的芯片。
所以说华为的海思虽然可以设计出芯片,但是我国大陆的芯片制造目前最高只能到12纳米的(能量产的只有28纳米的),目前最高精度的7纳米芯片只有韩国三星以及台积电可以生产,假设台积电放弃给华为代工,那么华为的高端手机就得废了,所以台湾还是有牛逼的企业。

目前国内的芯片设计十大龙头企业为:华为海思、清华紫光展锐、中兴微电子、华大半导体、智芯微电子、汇顶 科技 、士兰微、大唐半导体、敦泰 科技 和中星微电子。

不过真正厉害点也就前两家,华为海思就不说了,大家都了解,说一下第二家清华紫光展锐,紫光展锐目前是三星手机处理器和基带芯片除其自产品之外的最大供应商,你买的三星中低端手机系列,里面的芯片大部分都是紫光展锐的。2017年国内的芯片设计产值上华为海思半导体以361亿元销售额排名第一;清华紫光展锐以110亿元排名第二;中兴微电子以76亿元排名第三。
半导体产业制造与面板产业相似,属于资产和技术密集型产业,设备需求量大、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单厂投资在百亿量级,资料显示一条最先进12英寸晶圆生产线需投资约450亿元,而台积电的打算投建的3纳米工厂投资预计为200亿美元。目前国内芯片制造企业整体实力比较弱,重点上市公司就只有两家:中芯国际以及华虹半导体等。

2017年国内的集成电脑制造中产值中,前五大里,只有就只有第二的中芯国际以及第五的上海华虹为中国自己的企业,第三的SK海力士也是韩国企业。在芯片制造方面,我国的技术仍然比较弱后。
芯片封测是芯片的最后一个环节,在封测产业中,国内厂商江苏新潮 科技 、南通华达微电子、长电 科技 、华天 科技 和通富微电等等都属于较优秀的企业,目前封测产业是国内半导体产业链中技术成熟度最高的领域。
国内各个芯片的各方面都有龙头企业,但是真正在国际上闯出名声有一战之力的目前也就是芯片设计中的华为海思半导体,而最薄弱的环节为芯片制造环节,这个与国际上的差距最大。
半导体芯片是一个需要高投入、规模效应的产业,投资周期长,风险大,政府从2013年开始对半导体产业从芯片研发到制造开始了一条补芯之路。 芯片,专业上也称集成电路,被喻为国家的工业粮食,是所有整机设备的“心脏”,其重要性不可衡量。自2013年开始,我国每年进口的芯片价值超过2000亿美元,已经超过石油,成为最大宗的进口产品。2017年达到2500多亿美元,国内芯片产业的年销售额为5000多亿人民币。
根据《中国制造2025》,到2020年我国芯片自给率将达到40%,2025年将达到50%,未来10年我国将是全球半导体行业发展最快的地区,至2030年左右,随着全球集成电路厂商在中国建厂,我国成为全球半导体生产和应用中心将是大概率。

截至2017年年底,国家大基金成立三年多,累计项目承诺投资额1188亿元,实际出资818亿元,分别占一期总规模的86%和61%,二期拟募集1500亿~2000亿元人民币,都是用来支持国内芯片的发展。同时资本市场也为助力芯片上市公司发展,大基金一期以IC制造为主,具体分布为:集成电路制造67%,设计17%,封测10%,装备材料类 6%,目前已上市集成电路设计公司超过20家,有70家半导体和元器件行业上市公司。
芯片产业链主要为设计、制造、封测以及上游的材料和设备5大部分。

大基金一期的项目进度情况
1、设计类领域上市公司:兆易创新、景嘉微、紫光国芯、北京君正、中科曙光、中颖电子、富瀚微、圣邦股份
2、制造类领域上市公司:士兰微、三安光电、中芯国际(港股)
3、设备类领域上市公司:至纯 科技 、北方华创、长川 科技 、晶盛机电、精测电子
4、封测领域上市公司:长电 科技 、通富微电、晶方 科技 、华天 科技 、太极实业
5、材料领域上市公司:江丰电子、南大光电、江化微、鼎龙股份、晶瑞股份、上海新阳、中环股份等。
从产业整体看,晶圆制造中芯国际、华力二期28nm芯片生产线已经开始建设投产,将继续往14nm等先进工艺延伸;晶圆封装国内中高端先进封装的占比已超过30%;设备材料也在关键领域取得了一定的突破。
这里只是提供了一个思路和看法,实战中要结合基本面和技术面相互判断,有不全之处希望多总结和交流。

根据半导体产业协会(SIA)统计,2016年全球半导体产业产值达3389亿美元,创下 历史 新高,同比增长11%。据世界半导体贸易统计协会(WSTS)预测,2017全球半导体产值将来到3778亿美元,较2016年跳增115%。国外芯片巨头已经纷纷扩张产能,分割市场。

全球市场中,我国对半导体的市场需求最为突出,2014年我国半导体市场需求全球占比就达到了566%,位列第一。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全球芯片市场由英特尔、高通和三星等国际巨头把持,我国企业竞争力不强,产品供需缺口较大,CPU及存储芯片更是几乎完全依赖于进口,存储芯片已经成为我国半导体产业受外部制约最严重的基础产品之一,因此存储芯片国产化也成为了我国半导体发展大战略中的重要一步。

在各类集成电路产品中,中国仅移动通信领域的海思、展讯能够比肩高通、联发科的国际水准。本土集成电路供需存在很大的缺口。
在集成电路中,PC、服务器的CPU 芯片以及手机等移动终端中需求量最大的存储芯片更是几乎完全依赖于进口。赛迪智库集成电路研究所的研究报告指出,CPU 和存储器占据国内集成电路进口总额的75%。2013-2016 年间,存储芯片进口额从460 亿美元增至680 亿美元,2017 年将突破700 亿美元。存储器已经成为我国半导体产业受外部制约最严重的基础产品之一, 因此存储器国产化也成为了我国半导体发展大战略中的重要一步。

在这一领域可以关注的上市公司是: 全志 科技 、紫光国芯、北京君正、汇顶 科技 、兆易创新和长电 科技 。

全志 科技 主要产品为智能终端应用处理器和智能电源管理芯片。

紫光国芯为IC设计企业,主要产品包括智能芯片产品、特种集成电路产品和存储芯片产品。

北京君正为IC 设计企业,其主营业务为微处理器芯片、智能视频芯片及整体解决方案的研发和销售,是智能可穿戴设备产业链相关上市公司中唯一的处理器生产企业。

汇顶 科技 从事智能人机交互的研究与开发,主要向市场提供面向手机、平板电脑等智能终端的电容屏触控芯片和指纹识别芯片。

兆易创新的主要产品分为闪存芯片产品及微控制器产品。
 芯片产业主要包括:设计、制造、封装与测试

(3)、芯片封装与测试:中电广通、精测电子、华天 科技 。

国产芯片行业的龙头公司有:中新赛克,紫光股份,恒为 科技 ,淳中 科技 ,新大陆,雄帝 科技 ,新北洋,苏州科达,合众思壮,朗科 科技 等等公司。

看想了解哪一块市场的,ic产业链太长了各家专注点不同,紫光,展讯,华为海思,中兴都是巨头。消耗量跟终端产品的价格决定了公司的利润率跟销售额。

目前, 汽车 ,手机,数码影像以及其他3c产品是大规模又有利润的市场,可喜的是国内ic行业一直在进步,在逐渐占领这些利润较高又量大的行业。

整个ic行业最难得的是ip,也就是soc厂商需要研发跟购买授权的地方,这部分还有待改善加强,希望寒武纪这类公司能走出一条特色道路来。

据说广州粤芯12寸晶圆6月份投产。

首先是用处理器连接系统,先确定好哪个输出通道用来控制全频音箱,哪个输出通道用来控制超低音音箱,比如你用输出1-2通道控制超低音,用输出3、4通道控制全频。
(接线根据现场设备灵活应用,比如调音台—均衡器—处理器—主功放、低音功放—全频音箱、低音炮)
接好线了,就首先进入处理器的编辑(EDIT)界面来进行设置,
软件界面如下图:
利用处理器的路由(ROUNT)功能来确定输出通道的信号来自哪个输入通道,比如你用立体声方式扩声形式,你可以选择输出通道1、3的信号来自输入A,输出通道的2、4的信号来自输入B。
(在软件界面选择一个输出通道Out 1-4,在右边的输入源处进行选择,如下图所示:
根据音箱的技术特性或实际要求来对音箱的工作频段进行设置,也就是设置分频点。处理器上的分频模块一般用CROSSOVER或X-OVER表示(我们的处理器是采用X-OVER表示的),进入后有下限频率选择(HPF)和上限频率选择(LPF),(即高通和低通);还有滤波器模式和斜率的选择。首先先确定工作频段,比如超低音的频段是40-120赫兹,你就把超低音通道的HPF设置为40,LPF设置为120。全频音箱如果你要控制下限,就根据它的低音单元口径,设置它的HPF大约在50-100Hz,。处理器滤波器形式选择一般有三种,bessel,butterworth和linky-raily,常用的是butterworth和linky-raily两种,然后是分频斜率的选择,一般你选24dB/oct就可以满足大部分的用途了。
对于均衡的调节,可以配合测试工具也可以用耳朵来调,处理器的均衡用EQ来表示。具体怎么调,就根据产品特性、房间特性和主观听觉来调了。
都调好了就要保存数据,选择程序管理—保存预设到电脑,也可以从电脑调用预设,方便以后调试使用。

在EIGRP中拓朴中有一种路由状态为s-siaStatus

如果在活动计时器超时后还没有收到希望收到的所有答复,那么这条路由就被宣告:“卡”在活动状态,

路由器进入SIA状态后,路由器将重置与未应答的邻居之间的邻接关系。这将导致路由器将从这些邻居那里获悉的所有路由都为主动状态,并将知道的所有路由重新通告给该邻居。

导致路由进入SIA的最常见原因为:

⒈路由器太忙无法回答查询,这通常是路由cpu的使用率过高,或者趾器的内存不够,无法分配用于处理查询或追寻应答分组所需的内存。

⒉路由器之间的链路质量太低,导致在路由器之间传输的分组丢失了,路由器收到的分组数足以维护邻接关系,但未收到的有查询和应答分组。

⒊某种故障导致数据流只能沿链路的一个方向传输,这被称为单向链路。

这可能采用SIA-查询和SIA-应答包来减少SIA发生的机会,但是一个稳定,良好的拓朴SIA是从来不会发生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z/1346040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1
下一篇 2023-08-1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