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汽车远程启动有什么用

请问汽车远程启动有什么用,第1张

汽车远程启动的作用,简单理解就是:只要有网,不论多远都可以通过手机APP控制车辆。也就是说,哪怕是在国外,也可以通过手机控制汽车。举几个实际的例子:
1、最常用的,就是提前开空调,让车内冬暖夏凉。
2、出远门或者出差,十天半个月的,可以用远程启动启动一下车辆,防止电瓶亏电。
3、冬天可以提前热车。热车的时候可以在手机上看到水温到50度了再下楼。
4、车钥匙忘在车里,直接用手机开锁就可以,不用联系4S店或是找专业开锁的。
附远程启动介绍:
目前市面上比较有名的远程启动,有通用汽车的安吉星系统、宝马的iDrive、丰田的G-BOOK、奔驰的Comand、奥迪的MMI和Connect、荣威的inkaNet、东风日产的Carwings等等。
原理就是,手机的 *** 控直接与后台的服务器进行信息联动,发送出去的控制指令通过后台服务器,再传输到用户目标车辆的行车电脑上,进而控制车辆的具体功能。

飞凡F7的“卷王”体质从预售阶段便初露锋芒,5米车长、3米轴距的飞凡F7论“体格”妥妥的中大型轿车,但28万-35万的预售价区间摆明了飞凡F7要错位竞争、低价入局。

谁也没想到,飞凡F7的“卷”如此具备杀伤力,3月27日,飞凡F7以2299万-3019万元正式上市,不仅比预售价下探5万元左右,飞凡官方还官宣将推出售价2099万的基础版,这番 *** 作网友们纷纷点评:离谱!离大谱!

不出预料,飞凡F7上市15分钟后,官方下定服务器宕机,不管是定单火爆导致还是官方噱头,“卷”出天际的飞凡F7再次为2023新能源车市点燃了竞争之火。

每个座位都是C位,飞凡F7懂中国车主

低价入市策略不代表飞凡F7能稳 *** 胜券,但给予了飞凡F7杀出重围的希望。事出必有因,飞凡F7敢于放低身段入市,背后是上汽集团的成本控制能力以及竞争新能源车市的决心。

飞凡汽车可谓含着“金钥匙”出生,背后上汽集团重金扶持,首款产品飞凡R7虽然口碑尚可,但交付表现没达到预期。飞凡F7是飞凡汽车在2023年非常重要的战略部署,它不仅要打响品牌声量,还要兼顾市场销量,在预售期间内,飞凡F7就将目标锁定在蔚来ET5上,并喊出“销量超越”的预期。

发布会上,飞凡汽车CEO吴冰的一句“巴赫座舱让每一个座位都是C位”出圈了,什么是巴赫座舱?据飞凡官方介绍,飞凡F7的巴赫座椅是上汽历时3年构建的国内首套全指标中国人体格特征数据库基础制造而来,未上市前,这套巴赫座椅便斩获中汽研“舒适之星”历史最高分,也是唯一一款在座椅压力分布共30个子项目测试评分中获满分的产品。

发布会上,飞凡汽车CEO吴冰的一句“巴赫座舱让每一个座位都是C位”出圈了,什么是巴赫座舱?据飞凡官方介绍,飞凡F7的巴赫座椅是上汽历时3年构建的国内首套全指标中国人体格特征数据库基础制造而来,未上市前,这套巴赫座椅便斩获中汽研“舒适之星”历史最高分,也是唯一一款在座椅压力分布共30个子项目测试评分中获满分的产品。

除了座椅舒适且亲肤外,巴赫座舱理念另一重要部署便是视听享受领域,飞凡F7全车配备16个扬声器,根据官方介绍,在自研全新音频架构基础上,配备业内领先的双DSP解决方案,融合瑞典Dirac声学算法和标配飞凡巴赫3D矢量音效技术,让车内声音不仅支持71声道环绕剧院质感,也首次有了方向感,主驾头枕音响的加入可以进行驾乘分区等多种模式切换。

没有完美的车,但热销产品总有长板之处令人印象深刻。在飞凡汽车和吴冰看来,座椅结构对驾驶者用车舒适度起到非常关键作用,巴赫座椅通过海量收集全国各地驾驶员身材样本,建立了行业内最全的中国人身材特征的数据库,随后通过结构性创新,反复调整后打造出合理的前排坐姿,它能够减少脊柱受压并针对腰部进行加强支撑,同时头枕贴合中国人颈椎自然曲度,使头颈舒适。

“买车送座椅”会不会成为飞凡F7入市后的营销名词呢?至少在买车君看来,论对中国车主身形的友好坐姿,飞凡F7体现出的关爱,便是其最大价值所在。

细节见品质,飞凡F7是“宝藏车型”?

如何卷?怎么卷?卷什么?这些在汽车圈都是学问,考虑到飞凡F7主销版本刚好卡在25万-30万区间,与其卷配置不如卷细节。提起飞凡F7,就不得不聊智己L7,同样都是上汽出品,两款车确实有很多相似之处,比如供应商的配置。

翻开飞凡F7配置清单,天纳克高端MTV CL系列复原d簧减振器、博世旗舰系列BD-EPS转向系统、德国威巴克液压衬套、Brembo四活塞前卡钳以及米其林PS EV系列高性能轮胎……果然阔绰!车内采埃孚Premium 4D成像雷达、英伟达Orin芯片、RISING PILOT高阶智驾系统再结合宁德时代电池包,永远不要质疑上汽集团“交朋友”的能力,一众名牌加持,保证了飞凡F7的基础盘。

但这些都不是买车君想给大家介绍的,细节才是飞凡F7的功底,其中两项细节最值得展开来说。

首先,飞凡F7的风阻系数仅为0206Cd,是中汽研认证的中国品牌量产最低风阻车型,而它的造型并没有一味追求风阻系数而妥协,要知道新能源汽车风阻系数每降低002Cd,续航会提升10公里左右,而较低风阻系数能进一步降低NVH水平,从而提升车内静谧性和舒适性。根据飞凡汽车官方介绍,飞凡F7的前风挡、穹景天幕、前后四个车窗、前后四个三角窗都配备了双层夹胶玻璃,另外在A柱设计上也进行了风噪优化处理。

其次,针对很多市面上新能源轿车地台过高问题,飞凡F7以行业首创的CTP躺式电芯结构解决了这个问题,新车电池包薄至110毫米,比大部分电池包薄了约30毫米,飞凡F7的前悬架用了双叉臂结构,正因为独特电池包缘故,飞凡F7悬架塔顶相较传统麦弗逊结构降低了41毫米,最终打造出超低重心的同时,解决了新能源轿车坐姿高的问题。

细节见真章,飞凡F7对低重心和风阻系数的打造上,做到了极致。

上市后服务器宕机?听听体验店销售怎么说

产品之间的博弈最终都会体现在终端市场,为更好了解飞凡F7,买车君前往飞凡体验店了解情况,据销售介绍,飞凡F7预售期间包括上市后定单量比较可观,尤其是预订用户转定数量从上市后稳步提升,目前定金4000元,72个小时内支持退定,并且交付周期只需要2周时间左右。

销售向买车君表示:“我们发现很多意向用户犹豫点还是在于品牌知名度而不是车本身,包括换电站数量、服务体验店位置以及后续用车服务体系,这些都是很多用户看重的,也是飞凡汽车目前薄弱的地方。”据买车君了解,目前飞凡汽车在北京换电站只有2家,且都是在建状态,而根据体验店工作人员介绍,今年内北京会建成4家换电站。

包括日常用车维修、保养等问题也是很多消费者关心的问题,飞凡F7和飞凡R7维修店与上汽荣威经销商共用,后续则会独立自建服务网点。从与体验店销售人员沟通中可以看出,飞凡汽车亟需在今年扩充门店数量、完善充换电体系,这些与产品息息相关的周边服务在终端消费者心中占据较高位置,而这恰恰是飞凡汽车与头部新势力品牌的差距。

买车君了解到,4月30日(含)下定飞凡F7用户,可以享受到终身免费充换电权益、价值3万元的RISING PILOT全融合高阶智驾系统软件服务、1万元的选装基金、3年免费RISING OS智舱交互系统流量等权益,而据销售人员介绍,已经下定的用户基本都会选装价值7000元的“巴赫座舱座椅升级包”。

期待在市场中杀出重围的飞凡F7面临严峻竞争形势,25万-30万级市场是中级车博弈的主战场,而从2023年车市格局来看,飞凡F7的竞品不光是新能源车,包括帕萨特、凯美瑞、天籁等传统合资中级轿车也是飞凡F7的潜在威胁,而奔驰C级、奥迪A4L和宝马3系在“降价潮”的背景下,也纷纷在终端市场吸引力得到提升。

而飞凡F7直接竞品还包括小鹏P7i、特斯拉Model 3、极氪001等强有力对手,所以飞凡F7要想突出重围不仅要面对根基牢固的传统燃油车,还要直面同样智能化水准较高的新能源产品,作为“后来者”,飞凡F7压力不小,但从上市阶段表现来看,飞凡F7已经准备好放手一搏了。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买车网,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以下内容来自高山大学2019年经典课程。授课老师:吴军,著名学者,投资人,人工智能、语音识别和互联网搜索专家。丰元创投创始合伙人,前Google智能搜索科学家,前腾讯副总裁。著有《数学之美》《浪潮之巅》《硅谷之谜》《文明之光》《智能时代》等多部畅销图书。

今天主要给大家讲讲硅谷的技术趋势。

为什么硅谷今天的技术是这样的,他有一个很重要的前提叫做: 预先要求

比如说我们能在2007年的时候用上智能手机,原因是20年前也就是1987年左右,伯克利发明了双触屏技术。这就是预先要求。

再一个就是要有足够的市场规模。比如互联网市场其实就是一个很小的市场,养不活那么多公司。全世界有上百万家互联网公司,但999%是亏钱的。

今天我用一个投资人而不是教授的眼光来看看在硅谷投资,看看硅谷的技术发展趋势

大概从2008年开始有两个热门的词,一个是云计算,一个是移动互联网。当时标志性的事件就是亚马逊和Google开始对外提供收费的云计算服务,而不是仅仅是他自己的企业级内部的服务。另外一个就是当时安卓系统出来了。

这两件事的发生带来了企业级的软件和服务的升级。

2010年前后,全世界的企业级软件和服务的市场大概约5000多亿美元。当时美国一个IT企业里平均每个员工IT费用约5000美元左右,即使是一个UPS的投递员,一年所花的企业级软件费用大概也有500美元,到现在这个规模就更大了。所以这个市场很大。这也是为什么微软、IBM这样的公司很成功的主要原因之一。

5000亿美元是什么样一个概念呢?拿互联网行业来比的话,2016年全世界互联网市场是3800亿美元,2018年估计是4500亿美元。互联网市场增长很快,但是依然没有达到企业级软件服务的水平。

然而全世界的互联网公司比软件公司要多得多,所以这也是为什么全世界互联网公司大部分不挣钱。当然,更主要的是,互联网公司和软件公司不一样,Google一家占了全世界1/4的市场,1/3的互联网收入,再加上阿里巴巴、腾讯、Facebook、亚马逊等等,共占到了80%,然后剩下全世界一百多万家互联网公司(其中一大半在中国)去争不到1000亿美元的市场,所以是不可能挣得着钱的。

所以就创业来讲, 互联网创业是很蠢的一个行为

企业级软件和服务这个市场在中国大家并不熟悉,因为中国大部分都是不付软件费,付也付得很少 。所以这种环境就生生把一个本来可以很做的很大市场给做没了。今天中国做企业级软件的公司像东软、金山、用友等上市公司市值全部加起来,都不到Adobe的一半,而Adobe还只是一个中型的软件公司。

中国出了一个新概念,其实就是这件事的一个翻版。叫工业互联网或者企业互联网。

那么话说回来,为什么从2008年到2016年大概8年时间里,美国要通过这两件事把企业级的软件做转型升级呢?

因为如果用亚马逊的云服务或者Google微软的云服务,加上原来的企业级的软件服务这种解决方案。相比过去买IBM的计算机和Oracle的计算机服务器,再用他们数据库,成本要低70%左右。所以大家都觉得这是一个趋势。

今天大家都在说,为什么微软好像又重新起步了,市值超过1万亿美元。但是仔细去读微软财报,就会发现它利润其实并没有增长。

它的市值涨了一倍多,原因在于它的估值PE涨了一倍多。为什么PE涨?原因很简单。微软原来卖软件,现在变成了在云计算上卖服务,大家觉得这是未来的发展方向,所以它估值又高了。

中国过去在企业及软件和服务这件事上收不来钱,但今天有可能收得来钱 ,为什么?因为现在不卖软件,而是把软件放在云端卖服务了。这已经慢慢的形成一个趋势了。

趋势能够形成,就在于它的预先条件成熟了。

有了云计算,有了移动互联网,有了传感器技术,就带来了大数据。很多数据原来不是没有,而是有但我们无法收集。 过去3年里,我们收集的数据是人类有史以来到3年前所有数据的总和

有了云计算和大数据,机器智能或者说人工智能就产生了。

今天之所以有人工智能,有三个重要原因。

一是处理器的处理速度非常快

处理器进步的速度有多快,你们可能想不到。举例来说,就是如果我们用1946年的计算机技术来实现2016年Google AlphaGo赢李世石的那台计算机,用电量要多少?

要用掉几百万个三峡的发电量。

这就是一个基本技术进步。正是因为有这样快的技术进步,今天的计算机才变得如此聪明。

第二个是数学模型比较好 ,能把我们现实生活中很多看上去不是数学问题的问题变成数学问题,然后用计算器计算。

第三个就是大数据

面对大量的数据,如果用的还是用我们传统的方法先建数学模型再去琢磨,那是不行的。用到大数据,就需要机器智能。有了机器智能,有了移动互联网,有了传感器,自然而然就到了今天很热门的一个概念:万物互联IoT。

IoT这个市场有多大呢?

当我们周围全部是智能设备的时候,智能 汽车 、智能家居等等,都能够直接上网,这里不是说通过你手机或者通过Wifi上网,而是每个智能设备都会有一个类似于我们手机SIM卡,通过这个卡来上网。这个时候我们现在的4G就不够用了。因为不可能并发处理这么多信息,那么就需要5G,所以这两个是关联的。

IoT和5G的结合,最保守的估计,到2030年,可以把这目前这两个市场的总和翻一番 。每年增长6%不算太快,跟中国的GDP比的话。

但是在世界整个IT行业的增长来讲,这是一个很令人振奋的信息。为什么呢?

刚才我提到全世界互联网市场大概4000多亿美元,那电信市场有多大呢?大10倍,将近4万亿。

电信市场是个十倍大的市场,而且从业的公司没有那么多。到2030年,这个市场大概能扩大到8万多亿美元。差4万亿。4万亿什么概念呢?今天日本的GDP就是4万多亿,德国是38万亿。80多年前,日本人说大东亚共荣根本不可能实现,但现在, 中国要是真在IoT+5G时代占了一个主要的大的市场份额,创造出相当于日本现在的GDP的市场,其实也就是相当于实现了大工业大东亚共荣。

通过技术的方式,能做到这一点,这是一个未来大的市场。

从投资角度来讲,为什么有些技术我们投有些不投呢?

原因在于,首先这些预先的技术你是否满足了。

第二个就是市场规模的前景要很大。我一直觉得大家来高山大学学习特别好,就在于高山大学教大家科学,学习科学你就会算这笔账。很多 科技 媒体报道,甚至有一些大学商学院讲他们不会教你科学的底层逻辑,糊里糊涂告诉你一个趋势,这个趋势没有科学基础是不行的。

再接下来就是大数据。机器智能和生物医疗技术结合起来,就形成一个大产业,就是IT+医疗,这也是一个非常大的市场。

我们现在检查身体的很多设备其实都很老,听诊器大概用了几百年了,心电图也有上百年的 历史 了,CT和MRI都现在也有40多年了,但这些都被认为是目前比较先进的诊疗手段。仔细想想,我们的手机是什么样的,更新迭代的速度有多块,如果我们用的一个IT产品还是40年前的,你肯定会觉得这东西基本上没法用了,但是我们的医疗设备就是这样的。

此外,我们做的检查也很老套,比如你心脏不舒服了,去医院医生会让你测一下心电图,但如果检测的时候心脏正好正常的话,那就测不出来任何问题。我们希望有什么样的检查方法呢?那就是最好有一些设备,能够随时监控跟踪我们整个人的新陈代谢,细到我们身体出了任何问题它都会马上知道。

特斯拉 汽车 与宝马或者奔驰车相比,最大的区别就在于,一旦车出了什么问题,给他们一个电话,他们能立刻预约维修。因为特斯拉对自己的车有监控,能够随时进行分析。但是奔驰宝马不一样,他们有记录,但没有互联网监控,一旦车出了什么问题,就会要比较长的维修时间。

今天很多工业设备是有监控的,比如说像商用的喷气式飞机的发动机,上面有一千多个传感器,每天运行一下,能够收集大概超过1G的原始数据,就是它里头温度、燃烧、湿度等等各方面都记录得很好。

再比如说机场维修发动机也是很快的一件事情,因为他们也有非常好的记录和监控。但是我们身体没有一个传感器。所以说智能与医疗结合会产生一个大的市场。

那么这个市场到底有多大呢?

美国2018年GDP为20万亿美元,医疗方面费用约占18%的GDP,也就是36万亿美元。中国市场多大?如果除掉其他杂费,只按照医院的收费,这个市场非常小,占GDP的不到5%。如果把买保健品等各种医药杂费都算上,占比就很大,但是这个没法估算。

上海交大商学院有一个大概估计,约占GDP 13%到14%,跟美国也差不多。所以这两个国家AI+医疗的市场就差不多6万亿。所以这是一个很大的市场。我讲这些东西就是要告诉大家 眼界要开阔一些,不要老想着技术,或者老想着互联网上我能琢磨点什么东西,市场太小,格局太低。

另外,当我们有了人工智能,有了IoT、有了区块链,整个世界就会形成一个超级智能。单个蜜蜂的智能水平非常差,但是一旦形成了一个群体的智能的时候,就会很强。相比于人而言的个体决策,人工智能收集了很多数据,最终形成综合的决策,所以这在未来会是一个很大的市场。

突然发现这个在20年前就一直有人问的问题,我是个老技术员,我也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也算是对两家公司的尊重,并感谢两家公司不断的技术创新。
1、两家公司跟奔驰和宝马都非常相似,奔驰和宝马是一对好基友,两个品牌之间互撕的故事很多,互损的同时也带着基友的幽默,INTEL和AMD也是这样。
2、选CPU时要看自已使用的习惯及用途,在低端的应用中两者没有区别(如学生用机,普通文员用机),有人说AMD性价比更高,其实在低端中两者的差距也就1百几拾的事,没什么区别的。在中端的应用中我推荐AMD(如高级文职应用,低端PS、CAD类图像处理,中高级游戏,小型渲染等),主要原因AMD性价比更高,锐龙年代的AMD没有什么缺点了,有人说AMD的发热呀,买AMD省下来的钱足够买个好的散热器,好的散热器有时还会为AMD带来惊喜,以上是一般用户的情况,还有就是高级用户,在高级用户上我推荐INTEL,同时也推荐AMD。先说高端应用,高端应用大都指服务器类别的应用,这个也包括并行应用,高端的应用有数模运算(天气、仿真、大型科学计算等),场景应用(,GIS等)、数据仓库(12306,电商平台等)等等,AMD的核心多,线程多,计算速度快,在并行计算上比INTEL的有优势,但大型应用要求多CPU同时并行计算,所以AMD功耗成了致命的弱点,因为大型应用的耗电是很恐怖的,不像一般用户那样没什么感觉,同时为了AMD的散热,服务器及机房都得提供更大的制冷量,也把耗电扩大,所以这就是为什么在大型计算上没有多少AMD的服务器,INTEL虽然在近年上CPU计算能力不如AMD,但INTEL有强大的技术基础,在功耗上一直比AMD做得好,同时INTEL的CPU稳定上还是比AMD更胜一点,在高端用户里,数据的稳定压倒一切,所以高端用户基本都选用INTEL,当然还有一个原因,INTEL是贵买便用的主。
3、在一般使用中,CPU不占绝对的指导性,电脑的性能还取决于配件的综合配合性,这里给一个小小的经验,除游戏外,电脑的内存数,硬盘性能,是否具有显卡,更决定了电脑的性能,简单地说,I7对I3的电脑,好多人说I7一定比I3要速度快,这个是真实,但加上配件后就不一定比I3快了,如I7CPU配的主板自带显卡,配4G内存,外加1T的机械硬盘,对比I3CPU加512M显卡,配8G内存,外加256G SSD固态这样的配置,I3的电脑综合性能更强大点,I7只能在浮点计算上有点优势,其他的都不行。
以上是一点小见解,希望能帮得着现在的一般用户。

问题一:因特网的网址是什么 最佳答案: 因特网LZ要的是哪个网站的网址啊?因特网(Internet)是一组全球信息资源的总汇。有一种粗略的说法,认为INTERNET是由于许多小的网络(子网)互联而成的一个逻辑网,每个子网中连接着若干台计算机(主机)。Internet以相互交流信息资源为目的,基于一些共同的协议,并通过许多路由器和公共互联网而成,他是一个信息资源和资源共享的 。 计算机网络只是传播信息的载体,而INTERNET的优越性和实用性则在于本身。

问题二:互联网网址是多少 互联网是由一些使用公用语言互相通信的计算机连接而成的网络,即广域网、局域网及单机按照一定的通讯协议组成的国际计算机网络。简单的说互联网是一类的网络的总称,就好比汽车一样,有奔驰宝马等,所以不可能知道其具体的网站是什么

问题三:internet explorer主页用什么网址比较好? hao123 这是网址大全中最好的

问题四:internet网址的表示方法有 有的!因为 电子邮件地址 也是网络地址 @ 后边就是 域名……
问题实际 不够准确……

问题五:ip地址和网址有什么区别? IP地址是整个Internet统一的地址标识符,其目的是屏蔽物理网络细节,使得Internet从逻辑上看是一个整体的网络。在实际的物理传输时,都必须先将IP地址翻译为网卡物理地址,因此,IP地址是一个逻辑意义上的地址。
IP地址的定义,除了有A类、B类、C类的网络号和主机号的区别外,还有一些固定的特殊地址,这些特殊地址用于一些特殊的目的。如主机号全为1的IP地址用于网络广播,255255255255用于本网的有限广播,0000被解释为本网络,若主机试图在本网络内通信而又不知道本网网络号,可以使用0此地址。而且,TCP/IP规定:网络地址127是一个保留地址,用于网络软件测试以及本地机进程间通信,叫做会送地址。含网络号127的分组不能出现在任何网络上,主机和网关不能为该地址广播任何寻径信息。
IP地址(Internet Protocol Address)是为连接在Internet上电脑所创造的辨别方法,共12位,可用四个十进制数表示,每个数的取值范围为0~255,每个十进制之间用,号隔开(如2552552550)。每部连在Internet上的电脑拥有一个绝对是唯一且不重复的IP地址,这样我们就很容易通过IP地址在网上成千上万台电脑中找到想访问的信息。
域名提供了一种直观明了的主机标识符。TCP/IP专门设计了一种字符型的主机名字机制,这就是域名系统。其目的在于方便用户使用Internet,它采用层次型管理。在Internet中,一个典型的TCP/IP层次型主机名语法如下:
localgroupsite
其中,local表示本地名,group表示管理组名,site表示网点名。名字的各部分(子名)之间以圆点分割。比如,域名mailtsinghuaedu代表中国教育网内清华大学的邮件服务器,tsinghua edu代表中国教育网内的清华大学,edu代表中国教育网,代表中国。因此,域名地址可以简单理解为直观化了的IP地址。
由于IP地址作为四段式的数字过于抽象,非常难于记忆,因此有必要使用一种更易被为所记忆的系统。这就好象我们记一个人的名字很容易,可记他的身份z号码却相对来讲麻烦得多一样。根据这种情况,Internet上又制定了另外一套新的规则,也就是采用方便记忆的域名(Domain Name)系统来定义网上电脑。
产生域名的的根本动机在于管理方便,原来的主机名与IP地址映射是保存在NIC的hoststxt文件中的,当时因为主机数量少,这个文件也不经常变化,因此其它主机几天一次从NIC的主机上下载这个文件进行主机名和IP地址映射就可以了。但随着网络的发展,这种方法变得无法使用,因为经常会有主机要求下载,对NIC的主机造成巨大的压力,而且也不能保证服务的质量。许多局域网用户希望自己管理自己的主机名,而不希望等NIC许多天把自己的主机名加在hoststxt文件中,有些组织也希望有自己的名字空间配置。是需要一个能够简单管理的方法了。最后决定使用层次式的名字空间组织方案,以为分隔标准不同的层次。整个名字空间以分布式数据库管理。请看阅读前不要把平常的域名和这里的域名系统混在一起。最好的方法就是把原来的观念忘记了,看现在的新东西。
DNS的设置目标影响了它的结构,主要目标是对资源有一个一致的名字空间,为了避免不同编码带来的问题,需要包括网络标记,>>

问题六:因特网的网址是多少? 因特网 只要是开头的网站都属于因特网

问题七:internet主页网址是什么? 空白页

问题八:Internet地址是什么 1、Internet地址
Internet地址即IP地址,是指互联网协议地址(英语:Internet Protocol Address,又译为网际协议地址),是IP Address的缩写。IP地址是IP协议提供的一种统一的地址格式,它为互联网上的每一个网络和每一台主机分配一个逻辑地址,以此来屏蔽物理地址的差异。目前还有些ip代理软件,但大部分都收费。
2、IP
IP是英文Internet Protocol的缩写,意思是“网络之间互连的协议”,也就是为计算机网络相互连接进行通信而设计的协议。在因特网中,它是能使连接到网上的所有计算机网络实现相互通信的一套规则,规定了计算机在因特网上进行通信时应当遵守的规则。任何厂家生产的计算机系统,只要遵守IP协议就可以与因特网互连互通。正是因为有了IP协议,因特网才得以迅速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开放的计算机通信网络。因此,IP协议也可以叫做“因特网协议”。
3、IP地址
IP地址被用来给Internet上的电脑一个编号。大家日常见到的情况是每台联网的PC上都需要有IP地址,才能正常通信。我们可以把“个人电脑”比作“一台电话”,那么“IP地址”就相当于“电话号码”,而Internet中的路由器,就相当于电信局的“程控式交换机”。
IP地址是一个32位的二进制数,通常被分割为4个“8位二进制数”(也就是4个字节)。IP地址通常用“点分十进制”表示成(abcd)的形式,其中,a,b,c,d都是0~255之间的十进制整数。例:点分十进IP地址(100456),实际上是32位二进制数(01100100000001000000010100000110)。
IP地址(英语:Internet Protocol Address)是一种在Internet上的给主机编址的方式,也称为网际协议地址。常见的IP地址,分为IPv4与IPv6两大类。
4、IP地址编址方案
IP地址编址方案将IP地址空间划分为A、B、C、D、E五类,其中A、B、C是基本类,D、E类作为多播和保留使用。
IPV4就是有4段数字,每一段最大不超过255。由于互联网的蓬勃发展,IP位址的需求量愈来愈大,使得IP位址的发放愈趋严格,各项资料显示全球IPv4位址可能在2005至2010年间全部发完(实际情况是在2011年2月3日IPv4位地址分配完毕)。
地址空间的不足必将妨碍互联网的进一步发展。为了扩大地址空间,拟通过IPv6重新定义地址空间。IPv6采用128位地址长度。

问题九:Internet的网络地址可分为A、B、C三类,是哪三类,分别是什么? IP协议的定义、IP地址的分类及特点
什么是IP协议,IP地址如何表示,分为几类,各有什么特点?
为了便于寻址和层次化地构造网络,IP地址被分为A、B、C、D、E五类,商业应
用中只用到A、B、C三类。
IP协议(Internet Protocol)又称互联网协议,是支持网间互连的数据报协议,
它与TCP协议(传输控制协议)一起构成了TCP/IP协议族的核心。它提供网间连接的完
善功能, 包括IP数据报规定互连网络范围内的IP地址格式。
Internet 上,为了实现连接到互联网上的结点之间的通信,
必须为每个结点(入网的计算机)分配一个地址,并且应当保证这个地址是全网唯一的,
这便是IP地址。
目前的IP地址(IPv4:IP第4版本)由32个二进制位表示,每8位二进制数为一个整数,
中间由小数点间隔,如1592264198,整个IP地址订间有4组8位二进制数,
由表示主机所在的网络的地址(类似部队的编号)以及主机在该网络中的标识(如同士兵
在该部队的编号)共同组成。
为了便于寻址和层次化的构造网络,IP地址被分为A、B、C、D、E五类,
商业应用中只用到A、B、C三类。
A类地址:A类地址的网络标识由第一组8位二进制数表示,
网络中的主机标识占3组8位二进制数,
A类地址的特点是网络标识的第一位二进制数取值必须为“0”。
不难算出,A类地址允许有126个网段,每个网络大约允许有1670万台主机,通常分配给拥
有大量主机的网络(如主干网)。
B类地址:B类地址的网络标识由前两组8位二进制数表示,
网络中的主机标识占两组8位二进制数,
B类地址的特点是网络标识的前两位二进制数取值必须为“10”。
B类地址允许有16384个网段,每个网络允许有65533台主机,适用于结点比较多的网络
(如区域网)。
C类地址:C类地址的网络标识由前3组8位二进制数表示,
网络中主机标识占1组8位二进制数,
C类地址的特点是网络标识的前3位二进制数取值必须为“110”。
具有C类地址的网络允许有254台主机,适用于结点比较少的网络(如校园网)。
为了便于记忆,通常习惯采用4个十进制数来表示一个IP地址,
十进制数之间采用句点“”予以分隔。
这种IP地址的表示方法也被称为点分十进制法。如以这种方式表示,
A类网络的IP地址范围为1001-127255255254;
B类网络的IP地址范围为:128101-191255255254;
C类网络的IP地址范围为:192011-223255255254。
由于网络地址紧张、主机地址相对过剩,采取子网掩码的方式来指定网段号。
TCP/IP协议与低层的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无关,这也是TCP/IP的重要特点。正因
为如此 ,它能广泛地支持由低两层协议构成的物理网络结构。目前已使用TCP/IP连接
成洲际网、全国网与跨地区网。>>

问题十:国际互联网的网址是多少 nic 中国互联网管理中心 icann 互联网域名与地址管理公司 ICANN是指1998年9月成立的“互联网域名与地址管理公司”,是全球互联网的最高管理机构,
求采纳

老板说的服务器要在国外的意思是因为中国是垃圾邮件非常多的国家,国外的很多服务商都把来自中国的IP的信件直接屏蔽掉,所以若是企业邮箱的发送服务器IP地址在中国国内的话有时候比较难发出去
现在很多高端服务商都在国外有架设服务器,邮件不直接发出去,通过加密通道,把邮件从国外的服务器转发出去,这样国外的服务商就认为是国外发出来的,邮件收发就会顺畅了!
现在在国外的有架设服务器的高端品牌有尚易,网易,263,21CN,尚易在这方面是做的最好的,在新加坡和香港都有架设服务器,并且是国内唯一一家国际反垃圾邮件组织的白名单,在每台服务器都会有做反向域名解析!像尚易的客户大型企业有:宝马,奔驰,英国石油,法国道达尔石油等
我是尚易的客户代表,可以HI我! 138ぁ2974ぁ5032 吴涛

见解或技能高超,称之为高明;道德水平高于常人,称之为高尚——辞海。 我们的身边有的人高明,有的人高尚。在企业管理领域,也有许多或高明或高尚的人物与事迹,而笔者却并非想打着道德的旗帜去评价这些企业和企业家孰更高明孰更高尚,只是谈谈在多年人力资源咨询项目,尤其是薪酬体系设计项目当中所看到的一些"高明"或"高尚"的做法,以及这两种做法与企业竞争力和市场地位的关系。 支付能力和支付意愿?究竟应该由谁决定谁? 在从事人力资源咨询工作的这几年时间里,经常会遇到一种情况:项目组给客户提交的薪酬设计与绩效考核方案,提交给客户之后总是免不了要做很大的调整,否则无法获得客户高管的通过。而这种调整通常又经常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客户认为项目组提交的岗位年度总薪酬的市场水平过高,需要调低;其二是员工的收入当中,绩效部分(也就是浮动部分)的比重过低,增加了企业的固定成本,无法有效激励员工。 事实上,项目组在给客户设计薪酬体系与绩效方案的时候,已经充分考虑到了客户所在行业的竞争强度、企业的盈利能力、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中所存在的问题等诸多方面。应该说,绝大多数客户是完全有能力去实现项目组提交的薪酬设计方案的,而且在设计薪酬体系与绩效考核的时候,我们也与客户做了大量的沟通,向客户陈述了采取我们提交的设计方案有哪些优点和不足,让客户权衡利弊。遗憾的是,项目小组毕竟不是客户,最终选择何种方案,还需要客户高层来定夺。 本文并不是想在此讨论到底是咨询顾问的方案是对的,还是客户的意见是对的,只是想借着这个话题,将民营企业在薪酬管理与企业竞争力和市场地位的关系,与外资同行进行横向比较。有意思的是,在比较之后发现了一个惊人的规律:有能力并愿意支付具有竞争力薪酬的民企,其市场地位和企业竞争力也明显高于那些有能力但不愿意支付具有竞争力薪酬的企业。谈到这里,许多人可能会产生这样的疑问:是较高的支付能力和市场地位决定了支付意愿,还是支付意愿决定了市场地位和企业竞争力?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让我们先看看以下一些信息: 外企与民企,两本账有两重天: 恐怕绝大多数求职者在面临职业选择的时候,都会首先考虑外资企业,尤其是大型跨国公司,原因很简单:外企的薪水高,福利好,而且有着良好的培训和员工发展机制;相对于民营企业,国内绝大多数民营企业无论是在薪酬福利,还是在员工的培训和发展上,都无法与外企相比。与之对应的市场表现也极为鲜明:如果购买力许可,买汽车会选择奔驰宝马等品牌,买家电会选择飞利浦、西门子、松下等品牌,买手机会选择诺基亚、索爱、三星等品牌…。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不一而足。这种现象的结果就是,外资们在中国挣得盆满钵满,而且还能够享受各种税收政策;而众多民营企业、尤其是出口型、外向型企业,一方面要面临原材料与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的压力,另一方面还要面临人民币升值、降低出口退税的压力,而由于他们在整体战略和创新机制上的缺失,因此几乎无一例外的都以降价来争夺市场,陷入了发展的恶性循环。 造成这种局面的深层次原因有很多。在我个人看来,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国内的绝大多数民营企业都普遍缺乏对人才的真正尊重,缺少对平等和契约精神的尊重。尽管口口声声说求才若渴,但真正要给钱的时候,却总是有许多"高明"的办法来尽量少支付,即便是有的民营企业聘请了咨询公司给他们重新设计薪酬和绩效体系,但却少有能够不修改就能通过的薪酬方案。反观外资企业,尤其是一些我们所熟知的大型跨国公司,比如IBM、宝洁、联合利华、大众汽车、诺和诺德、辉瑞等公司,每年都会定期的(通常在年底)通过各种渠道来获取外部市场的薪酬信息,有的是购买咨询公司的薪酬调查报告,有的则通过对离职员工的追踪面谈来获取同行业的薪酬信息。在获取了外部市场的薪酬数据后,每年年初都会对所有岗位的薪酬进行动态调整,确保公司的薪酬能够与外部市场保持同步或者领先。原因也很简单,并不是外企们有多么高尚,万里迢迢来到中国做活雷锋;也不是因为外企们实力雄厚,心甘情愿的向员工支付具有竞争力的薪酬和福利。只不过外企们算的不仅仅是薪酬这本小账,他们更懂得算人才获取、市场份额、营业利润这本大帐。 反观国内的许多民营企业,在我曾经服务过的薪酬咨询项目和薪酬体系设计培训客户中,有相当一部分客户所关注的不是如何设置科学有效的薪酬体系,以最大限度的激励员工,而是如何在员工能接受的前提下尽量的控制人力成本——在这两种不同诉求的背后,是截然不同的付薪哲学在影响着外企与这些民营企业在组织管理上、在用人之道上的巨大差异。 这两种完全不同的付薪哲学,折射出外企与民企之间截然不同的基本假定,而这些基本假定直接导致了不同的市场表现和财务表现。 外企与民企在薪酬福利方面的巨大差异,归纳起来主要表现有以下三个方面: 1、外企将人力资源视为一项长期性的投资,而非成本的概念;而大多数民企则将人力资源视为一项成本,并且视其为运营成本控制的重要手段; 2、外企鼓励并肯定员工对个人价值和财富的追求,并且也致力于通过健全的培训与发展机制帮助员工成长,因为员工能力得到成长也直接促进了公司业绩的提升;而大多数民企则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才为员工提供培训和发展的投入,因为他们担心员工的能力提升之后会以此要挟公司加薪; 3、外企信奉高投入高产出的经营哲学,在员工投入与产品研发上投入很大。优秀的外企认为,有了优秀的员工就等于有了人才的优势,有了人才优势就会有优良、先进的产品,有了优良、先进的产品就有了可观的市场份额和利润;而这些民营企业家们则要求员工先别提条件,干出业绩再谈报酬;对于研发,能不投入就不投入,因为可以通过模仿来解决。 通过外企与民营企业在薪酬福利哲学上所存在差异的对比,可以看到这些外资企业和民营企业在各自领域里的市场表现: 1、在IT行业,IBM占据着硬件和服务领域的绝对优势,国内几乎所有的商业银行、保险公司、电信运营商所用的服务器基本都是IBM公司的产品,尽管IBM的产品价格远高于曙光、浪潮、联想等企业生产的同类产品;与之对应的是,同等职位的员工,IBM的收入至少是曙光、浪潮、联想等知名企业的1倍,IBM(中国公司)每年用于员工培训的投入占据公司年度收入的1%-2%(IBM公司07财年的营业收入为289亿美元),每名IBM的员工每年至少会有15-20天的培训时间。 2、在快速消费品行业,宝洁、联合利华、强生等三巨头几乎占据了国内市场80%的市场份额;民营企业的成功典范丝宝集团虽然也曾经独领风骚,但最终还是败给了宝洁,被德国拜尔斯道夫公司收购;与之对应的是,宝洁公司有广为业界所称道的强大的人才培养体系,每年对员工的培训投入占据公司年度收入的约2%(宝洁公司07财年的营业收入为760亿美元),而从宝洁离开的员工,大多数人都成为了许多知名企业的高管,如可口可乐、万科、李宁等,所以宝洁也有着业界的人才黄埔军校的美誉。 3、在医药行业,本土药物(西药)生产企业几乎无一例外的模仿和仿制进口药,如抗生素、胰岛素等常用药物,鲜见有自主研发能力的本土药企。因此,本土药企除了中医药之外,几乎都是靠仿冒药来维系日常运作,近些年更是有大量的药企倒闭。 本土高明者&高尚者典范: 而回顾民营企业,在各自的市场上占据领先地位甚至是将外资击退的企业却屈指可数,一个是蒙牛,一个是华为。这两家企业都在各自的行业里占据了绝对领先的市场份额,而如果将这两家企业的成功原因做一个对比分析的话,有三个方面和各自所在行业的领先同行具有惊人的相似之处: 1、蒙牛和华为会算小帐更会算大帐: 除了高端配方奶粉不如惠氏、雅培的奶粉事业部之外,液态奶事业部、冰激凌的平均薪酬水平高于本土同行,与外资同行(雀巢、联合利华)相近。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蒙牛从创立至今不到十年时间里,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以火箭般的速度占据了中国乳制品企业的数一数二位置;在其飞速成长的背后,其高投入高产出的付薪哲学与外资企业们具有惊人的相似之处。而蒙牛也非常重视员工的培训,据不完全统计,蒙牛每年用于员工培训的投入约占据其营业收入的2%左右。 对于华为这家让人肃然起敬的本土高科技企业,恐怕普罗大众听的最多、印象最深刻的不是其质量优良的产品,也不是最早一批成功实现国际化的企业,而是其令人艳羡的、不输外资同行的薪酬福利。在创立不到二十年的时间里,华为以三万元起家,到了2007年实现合同销售收入160亿美元,其用于研发的投入近100亿元人民币。 反观许多民营企业,不要说斥巨资用于员工培训和产品开发,甚至连基本的岗位培训也不想做。成天的想着通过各种途径给员工洗脑,盲目的强调忠诚,结果呢?人力成本的支出固然是降低了,可员工离职率居高不下,留下来的都是庸才,更可怕的是企业的营业收入、市场份额不断降低,企业变成长不大的小老树。真不知道这些企业是不懂算账呢,还是抱有侥幸心理。 2、蒙牛和华为的企业文化是典型的分享型文化: 恐怕每个人都能记住牛根生的一句知名的语录"财聚人散,财散人聚"其付薪哲学也很简单:让员工分享企业成长的成果,并且牛根生也真正做到了这一点,不像许多企业那样给员工画馅饼,真正要给钱的时候总能找出N多个理由克扣或者拒付。 而在高科技领域的华为,在二十年的时间里造就了近千个百万富翁和近百个千万富翁,按照任正非的说法就是"不让雷锋吃亏"而无论是蒙牛还是华为,其付薪哲学都与其主要竞争对手相似,都与新教伦理的平等、契约、分享的精神高度吻合。 3、蒙牛和华为把员工当凡人而非圣人: 如果说改革开放前企业对员工要求讲奉献讲觉悟是那个特定环境下的必须,那么在改革开放进入三十年后的今天,还有企业要求员工讲风险讲觉悟话,那么这个企业的老板不是虚伪就是无知了。 人性其实无所谓本善或本恶,人性的核心是本私。所以,无论是那些优秀的外资企业还是华为、蒙牛这些优秀的民营企业,他们知道员工是凡人而非圣人,他们都清楚的知道员工是有物质和精神上的需求的,因此他们也尊重并竭力满足员工的物质需求和成长的需求,这也换来了员工的努力工作与忠诚。道理同样很简单,绝大多数人、绝大多数员工都是凡人,都有追求物质、名誉、地位的需求,都有追求成长的需求。 反观那些天天将奉献、觉悟挂在嘴边,标语口号铺天盖地的民营企业们,似乎还没有一个成为业界的数一数二甚至是前十名的。想必,这可能是因为这些企业的老板们真的以为员工是圣人,每到发钱的时候都能够找出很多高明的办法减少薪酬支出,总有许多办法和说法降低人员支出这本小账的缘故吧。 蒙牛和华为之所以能成就今天的地位与辉煌,其实不是他们不会算小账,也不是他们高尚,而是牛根生和任正非真正看懂了看透人性、尊重和理解商业法则,并以身作则一以贯之,结果也换来了员工的将心比心。这样的企业,有这样的老板,不成功才是怪事呢! 后记: 这篇文章我历时最长,改动次数最多的一篇,原因很简单:其一是当前的经济衰退波及国内的许多行业,而当前企业界和学术界谈论最多的话题是如何降低成本以渡过严冬。这个时期各种报刊媒体的主旋律都是裁员、减薪,写下这篇文章确实不合时宜,但我始终坚持认为,严冬是暂时的,而成长却是永恒的话题。薪酬福利是每个企业每个企业家都无法绕开的话题;其二是学界、坊间和企业界对牛根生先生褒贬不一,写下这篇文章有替人捉刀之嫌。但我还是认为瑕不掩瑜,无论如何评价牛根生先生,不到十年时间里将一个企业从零到百亿元,而且员工薪酬福利明显高于同行,这是个铁一般的事实,不要打着道德批判的旗号去吹毛求疵;其三,我始终认为,对员工的高投入未必能换来企业的高产出,但低投入或者不投入一定不会换来企业的高产出。 员工的心是最难收买的,如果员工已经不再爱这个企业;员工的心也是最容易收买的,如果老板能多一些真诚、多一份爱心,在能力范围内多支付一些薪酬。 成功的老板其实不高明,只不过他们比那些失败的老板高尚一些,因为他们理解和遵守平等、契约、分享的商业伦理;失败的老板其实大多都很高明,只不过他们以为算好了员工成本这个小账能让企业快速成长,但却怎么也算不好企业健康成长这本大帐。 杨钢个人简介 杨钢老师,34岁,管理学研究生,人力资源顾问与培训讲师,六年管理咨询经验,历任国内多家大型管理咨询公司高级顾问、项目经理、合伙人等职位,专注组织设计与人力资源领域。杨钢老师曾经为国内多家大型企业与上市公司提供过人力资源、企业文化与组织咨询服务。 杨钢老师专注的行业有:装备制造业、服装行业、消费品与零售、房地产、能源;杨钢老师的讲课风格系统性强、逻辑严谨、注重实用性,以及学员互动,是咨询式培训的倡导者。对于管理培训,杨老师还创造性的结合管理咨询的特点,结合六年管理咨询经验以及各规模各行业的运营特点与人力资源管理重点,专门开发了消费品、服装、房地产、制造、电力等五个行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具有很高的针对性。杨钢老师还是《销售与市场》杂志评论版的特约撰稿人,有多篇涉及组织管理与一般管理的文章发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z/1346497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2
下一篇 2023-08-1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