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致思路是这样:
本地目录 《- git -》 本地git仓库(icloud目录) 《- icloud -》 icloud备份服务器
创建icloud目录本地的快捷访问路径(软链接)
在icloud中创建一个共享的git仓库(--bare相当于svn中的远程仓库概念)
以上,访问 ~/icloud/repos/demogit 就相当于访问了远程git仓库。
在任意目录下,初始化本地的git项目,配置远程git仓库,然后把本地的所有分支push到远程仓库。
从远程仓库中拉取项目。
类似本地svn仓库服务器一样,其实是搭建了本地的git仓库服务器。
由于是本地访问,所以通过 本地路径/projectgit 来访问。
因为本地仓库是建立在icloud自动备份的目录下,所以icloud会自动备份这个git仓库服务器。
如果本地机器有对外的IP,那么这个过程相当于建立了远程的git服务器,并对服务器上的git仓库进行了icloud的备份。
个人理解:
--bare就是建立一个git仓库服务器。既然是git仓库服务器,就没必要存储实际的workspace,只需要存储能生成workspace的文件即可。而对于git而言, git 目录才是仓库的核心。所以,--bare相当于只存储 git 目录。
查看服务器中的 XXXXgit 目录和本地的 git 目录,就能发现两者结构几乎一致。(正规的说法并不是这样)
>在D盘新建一个目录,例如"D:\Git",并进入目录右键目录空白处选择"Git Create repository here",d出对话框点确认,这样即建立了一个本地Git仓库
在该仓库目录下创建一个测试项目文本文件,右键目录空白处,选择Git Commit -> "master" ,在d出对话框里输入提示注释,选择要加入的版本控制文件,确定即可提交
现在只是在本地实现使用Git管理项目,在此界面若显示Success则本地提交成功,接下来点击Push,把之前的改动递交到Git服务器上
Git(读音为/gɪt/)是一个开源的分布式版本控制系统,可以有效、高速地处理从很小到非常大的项目版本管理。也是Linus Torvalds为了帮助管理Linux内核开发而开发的一个开放源码的版本控制软件。
Torvalds 开始着手开发 Git 是为了作为一种过渡方案来替代 BitKeeper。
Git的功能特性:
从一般开发者的角度来看,git有以下功能:
1、从服务器上克隆完整的Git仓库(包括代码和版本信息)到单机上。
2、在自己的机器上根据不同的开发目的,创建分支,修改代码。
3、在单机上自己创建的分支上提交代码。
4、在单机上合并分支。
5、把服务器上最新版的代码fetch下来,然后跟自己的主分支合并。
使用阿里云Ubuntu 1204 64位 *** 作系统做git服务器。首先git服务器有两种访问方式可以选择:>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