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错是什么意思容错

容错是什么意思容错,第1张

红黑碳王属于力量非常大,速度非常快,控制性能却偏弱的类型
这样球接触拍子后会很快d出去,手感稍微差一点的球友可能会感觉完全控制不住
也就是说容错性很低,一个不注意就飞了。配合软一些的胶皮会有所改善。
如果是初学的业余球友,建议选择均衡型拍子,比较的柔软,力量适中,也可以练习打也可以练习拉,等到有一定水平之后再慢慢研究适合自己的打法。
另外前期投入不需要太多,初学者用个100-200左右的拍子也都够了。红黑碳王不便宜吧,根据自己的经济情况决定吧。

容错软件的定义:
1。对自身的错误的作用具有屏蔽作用
2。可以从错误状态恢复到正常状态
3。发生错误时,能完成预期的功能
4。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容错能力
实现容错技术主要是冗余:
1。结构冗余
2。信息冗余
3。时间冗余
4。冗余附加技术
世纪80年代,第一代容错技术就开始进入商用领域。美国Stratus(容错公司)在Stratus独特的硬件级容错技术及VOS专有 *** 作系统环境下,采用了Motorola M68000处理器。
1993年,Intel I860处理器在Stratus的硬件级容错体系结构中成功应用,在软件环境方面,还能满足业界对开放性要求的Unix *** 作系统FTX,即AT&T UNIX SVR4。
1996年,容错技术得到HP的支持,共同推出Stratus Continuum系列,将Stratus容错结构结合HP PA-RISC对称多处理技术。
进入21世纪以来,制造、中小企业、能源、交通等领域对服务器,特别是中低端IA服务器的需求激增,过去仅仅可以应用在RISC平台、HP-UX环境下的容错产品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另一方面,企业越来越依赖信息系统来完成关键业务的应用,同时他们不可能配备更多的专业人员来进行专职维护。双机热备、集群服务器遇到难题。
如今:NEC通过与美国容错公司多年的合作,于2001年推出了业界第一台基于IA架构、支持Microsoft Win-dows Server 2000标准 *** 作系统环境的容错服务器。NEC的Express5800/ft系列在Windows及Linux平台上的可靠性达到了99999%,这种实时保护技术来源于STRATUS连续处理技术(Fundamentals of Continuous Pro-cessing Design),它包括:
1、LOCKSTEP 技术
LOCKSTEP技术使用相同的、冗余的硬件组件在同一时间内处理相同的指令。LOCKSTEP技术可以保持多个CPU、内存精确的同步,在正确的相同时钟周期内执行相同的指令。该技术保证能够发现任何错误,即使短暂的错误,系统也能在不间断处理和不损失数据的情况下恢复正常运行。
2、安全故障(FAILSAFE)软件
FAILSAFE 软件和LOCKSTEP技术运行一样,可防止很多软件错误和储运耗损。该软件在Windows 2000/2003环境下采用热插拔、内存镜像、负载均衡、多点终止失效、多通道I/O等方式,大大增强了系统连续运行的稳定性。
FAILSAFE可以管理和诊断特征捕获,分析和通报服务器的软件问题,从而允许个人在软件发生错误之前去纠正错误。FAILSAFE软件的下列功能增强了NEC Express5800/ft系统在Windows环境中的可靠性:保护短暂的硬件故障;通过增强的驱动程序预防软件失效;软件问题的捕获、分析及修正;内存数据的连续性维持;丰富的纠错功能可以解决各种不同的错误。为了避免物理撞击等意外故障,安全故障软件还提供了自动重启功能,能够将宕机前CPU与内存数据即时保存下来,最大限度地避免数据的意外丢失。
3、激活服务(ACTIVE SERVICE )
当然,假如容错服务器的硬件发生永久性故障,尽管系统能够正常运行,也必须及时更换硬件才能维持容错的冗余架构。容错服务器都配备了简易直观的图形界面来管理监测工具,(如NECExpress5800/ft提供了ESMPRO 管理软件),能够对服务器中硬件运行及故障状态进行适时监控。
未来
容错技术的应用已经开始从过去的证券、电信等领域进入基础行业,如制造、能源、物流、交通及有着"7×24"不间断运营需求的中小商业团体和政府。NEC为迎合互联网的高速增长,为容错服务器引入了最新的稳定、安全、可升级、功能强大的Linux版本。
容错的未来将会向更高的可用性、更卓越的可维护性发展。调查显示,越来越多的用户开始注重TCO(总拥有成本)而不是初期购买价格,更多的企业决定逐步放弃采用双机热备的方式来维护复杂的集群服务器,转而将目光瞄向具有容错技术的平台或容错服务器平台。
在中国市场,NEC 公司与神州数码的合作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容错服务器在中国市场服务拓展领域的短板。这将引发国内各领域的容错技术与应用的井喷式发展。

企业考虑云计算的关注点之一就是性能。实现应用程序在云中的高速交付是一个涉及多方面因素的挑战性命题,其中包括一个整体的接入方法和一个对应用程序“请求-响应”路径的端到端查看。
性能问题包括:应用程序与数据相对于最终用户的地理位置,云中、云内外以及计算机层和数据存储多层次之间的I/O访问速度。当今,诸如CloudSleuth和CloudHarmony之类的众多服务研究报告试图通过从不同地理位置和采用不同应用程序的方法来度量和评估云计算供应商所提供服务的性能。
云服务技术堆栈
一直以来,一些云计算供应商都致力于提供特定软件堆栈的服务。通常,这就意味着他们从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转变至平台即服务(PaaS)。不同堆栈特定云可与其他的大多数流行软件堆栈相配合。
其典型代表包括:Heroku和Engine Yard的Ruby;VMforce和Google应用程序引擎(GAE)的Java/Spring(其中GAE还支持Python);PHP Fog的PHP以及微软公司Windows Azure的NET。
如果你的应用程序使用以上堆栈之一进行构建,你可能需要考虑这些云计算平台。他们能够帮助你处理低层次基础设施的安装和配置工作,从而节省在时间和费用方面的巨大支出。另一方面,他们往往会要求开发商在进行架构和编写应用程序时遵循某些推荐的要求,以便于创建高等级的供应商级同步。
云服务服务级别协议
有些云供应商做出了提供更高等级服务的承诺,以示与其他行业竞争对手的不同。比如Rackspace提供更高等级云服务SLA,从而展开与云计算业内的巨头Amazon公司的竞争。
请注意,SLA通常只是当服务发生故障时结果的一个指示,而不是实际服务的可靠性。其典型代表是GoGrid 10000%确保的SLA。换而言之,GoGrid做出了100%正常运行时间的承诺。如果它无法满足这一级别的可靠性,它将赔偿用户100倍停机时所需支付的费用。
虽然SLA是评估所有供应商承诺等级的一个有效指标,但了解特定云供应商的实际正常运行时间是一个更为棘手的难题。大多数供应商都提供了一个用于表明服务正常运行的状态页面,但是这些页面显示的数据通常只是数天前甚至更早时候的。为了获得实际具有可靠性和可用性的长期数据,用户最好依赖于客户反馈以及诸如CloudSleuth和CLoudHarmony的比较服务。
云服务API:同步、社区以及生态系统
选择合适云供应商的另外一个关键因素在于开放应用程序编程接口(API),它为访问基础设施和执行 *** 作(例如配置服务器或解除服务器配置)提供外部调用方法。从很多方面来说,API都是重要的。
首先,一个API可得到多个供应商同时支持,同时供应商也为用户提供了更大的功能扩展自由度。因为当从一个供应商转向另一个供应商,或同时与多个供应商合作时,基本上不用对应用程序做重大修改,所以显得更为容易。
其次,API得到了社区开发人员的广泛支持,供应商可基于它构建一个具有配套服务和功能的完整生态系统。由Amazon web服务与应用(AWS)和Vmware云计算产品提供的API周围已形成庞大的生态系统,其中包括管理工具(如enStratus)、监控和管理工具(如Cloudkickh和RightScale)以及形成其完整云服务的其他服务。
Vmware本身不提供云服务,但是不同的供应商使用Vmware的堆栈和API,特别是vCloud。例如Terremark和Savvis。
Amazon公司和WMware公司以及Windows Azure都允许用户使用自己的堆栈和API实施内部云,从而使用户能够很容易地在混合云上管理和运行应用程序。所谓混合云是指由供应商托管,且在公司内部数据中心中运行的云。以Amazon公司为例,使用AWS启动通过Eucalyptus的API为私有云提供软件堆栈。
业内的一个最新发展是Rackspace公司与美国航天局(NASA)合作,两者协同众多厂商和云供应商在其一个称为OpenStack的项目中对其软件堆栈公开了源代码。它最有可能被视为行业标准,因此此举将有助于创建一个有望替代Amazon和Vmware生态系统的实际可行标准。
云服务安全性和法规遵从
公司考虑实施据云计算的两大障碍依然是安全性与法规遵从。Zenoss公司在2010年第二季度进行的调查显示,接近40%的受访者在被问及他们对云计算的最大关注问题时都选择了安全性。而紧随其后的选项是管理,它占受访者的265%。Zenoss的调查结果与其他云计算相关调查的数字是一致的。
而企业真正关注的问题并不是实际的安全威胁,而是他们无法遵守与安全相关的标准,如PCI。作为回应,当今许多云供应商都在吹嘘和炫耀他们所拥有的SAS-70 II型审计、安全白皮书和其他标准的证书。
正在发展的云供应商Logicworks推出了具有法规遵从的云计算产品,即遵守一级PCI的云产品。
云服务成本
一个比较云供应商的简单直接方法似乎就是成本。问题在于考虑到客户实际使用的资源和支付的费用,在供应商中并不具备可比性。供应商提供虚拟机(VM)资源,但其内存容量、CPU时钟速度以及其他功能却各异。此外,实际提供给客户的部件也是虚拟的,这也造成难以对客户实际使用的资源进行度量以及其他同在云中客户如何影响这些资源。
Amazon公司拥有EC2计算部门,Heroku向Dynos提交而其它厂商则创建自己的度量部门。度量评估不同云供应商成本和性能比的唯一真正可靠方法是使用相同的应用程序对多个供应商的服务进行试验,并比较运行结果。 云计算的安全和管理问题是众所周知的,除此之外,关于云服务的计费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云服务供应商们总是喜欢吹嘘说他们的服务使用起来有多么的简单,实际上,广大IT经理们都已发现云计算服务的计费并不简单。
云服务的计费是基于许多因素的,从所需的存储空间,到所使用的时间周期,再到每个月的流量分配,等等这些因素都可能成为计费参考。实际上还不止这些,一些云服务供应商还会基于SLA之内的一些隐性条款来收费。为了弄明白一项云计算服务的总费用,用户需要了解供应商账单上的每一项服务要素,以及其计费方式。
服务的计费项目
另一个决定服务真正费用的关键因素是所需的服务类型。对于一些企业而言,所谓的云服务可能只是服务器托管、专用服务器租赁,或是将应用运行在云中。而对于其它一些企业而言,云服务可能就是基于云的数据备份、业务持续性的维持,或是基本的存储托管。
对于广大用户而言,要弄明白云计算服务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将注意力放在最主要的服务项目上。大多数云服务供应商都会将它们的服务分为三个基本类型:云中服务器、云存储、云工作站和云应用。每一项服务都有其自己的计费方式。
云中的服务器主要分为两种形式:虚拟服务器和物理服务器。换句话说,你既可以在虚拟服务器(与其他人共享物理硬件)上购买使用时间,也可以在专用服务器(你是该服务器唯一的租户)上购买使用时间。表1所示的就是云服务的计费方式:
整张实际上就是在对比不同云服务供应商的服务价格和计费方式。图中列出的每个供应商都会对一些额外的服务和功能征收额外的费用。此外,每项服务的价格也会随着协议长短、总的带宽需求或者所需存储规模的大小而有所变化。在许多情况下,用户是可以和供应商进行讨价还价的。
不同的服务类型
并不是说所有的云服务供应商都是一样的,如果你仔细观察一下供应商之间的区别以及他们各自处理用户需求的方式,就会发现这种差别是很明显的。为了给大家做一个对比,我们挑选了最为知名的三家云架构供应商:
GoGrid将负载均衡服务放在其服务器产品当中,而且不收取额外的费用,此外,他们还免费提供20GB的存储空间;
Rackspace使用的是一种完全不同的计费机制,随着使用量的增长,他们会降低每十亿字节带宽的费用。此外,该公司还在一些虚拟服务器上提供免费的备份服务;
Amazon的大多数服务随着使用量的增加都提供打折优惠,但是对于存储服务的启用和终止都会收取一定费用。
如果你考虑一下最为简单的云存储服务概念,就会很明显地发现这几种计费方式及供应商业务的区别(图2)。再次强调一下,这张图只是对比不同供应商的计费方式。像其它云服务一样,云存储服务的价格也会受到协议时间长短、总的带宽需求或是说所需存储容量大小的影响。此外,这些服务的价格也有足够的讨价还价的空间。
对于使用其服务器托管服务的用户,GoGrid最初提供20GB的免费存储空间,而且他们只为服务器托管用户提供云存储服务。独具特色的是,随着用户所购买的存储容量的增加,GoGrid的服务可以提供打折优惠。GoGrid的云存储服务是以一种定量的方式提供,目前为止还不提供用于启动或停止其它命令的Web服务应用程序接口。
Rackspace试图让它的存储服务计费方式变得尽可能的简单化。他们对于云存储服务的采购提供按比例增减的模式,随着总量的增加,服务的单价也会有所下降。此外,如果文件的大小超过250KB,他们不会收取存取费用。
Amazon S3对于已删除数据不进行收费,根据所需存储总量的增加还会提供一定折扣。对于那些试图将价格稳定下来的公司,他们提供定价合同。对于一些规模较大的文件传输公司,他们建议使用其输入和输出服务,这样可以节省成本。
理想地讲,云计算服务的计费模式应该和选择所需的存储功能和服务器计算资源没什么差别。而事实上,大多数IT经理都发现这种理想很难实现。他们必须仔细去考虑一些“隐性成本”,或是计费标准的变化,从而确定某项服务的真正费用。
更大的挑战来自于一些“非技术”的因素,用户必须考虑到那些独立于谈判条款之外或是隐藏于SLA协议之中因素。
解决这一问题的技巧就是用清晰而又精确的语言将每个合同期内每项服务的总费用写在纸上,这样才能明白真正的总预算金额。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z/1347952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5
下一篇 2023-08-1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