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wap 一般是内存的2倍
/tmp (20G)
/var (200G) 如果WEB目录在这儿的,可以考虑再增大。
/usr (20G) 建议不要把所有软件都安装到/usr目录中,因为这是系统的专用分区,太多的小文件,会把服务器的速度拖慢,可以自己再建一个/opt分区,应用程序自己编译安装到这儿。如果软件不多,直接安装在这儿也是可以的,大小自己考虑。
/home (剩下的所有空间)1、/分区。用于存储系统文件。
2、swap,即交换分区,也是一种文件系统,它的作用是作为Linux的虚拟内存。
在Windows下,虚拟内存是一个文件:pagefilesys;而Linux下,虚拟内存需要使用独立分区,这样做的目的据说是为了提高虚拟内存的性能。
3、/home:是用户文件夹所在的地方。如果独立划分/home,即使Ubuntu不能启动,也可以用Live CD启动来取得自己的文件资料。
4、/boot:包含了 *** 作系统的内核和在启动系统过程中所要用到的文件。
在很多老旧的教程中,都会让用户在/boot目录上挂载一个大小为100MB左右的独立分区,并推荐把该/boot放在硬盘的前面——即1024柱面之前。事实上,那是Lilo无法引导1024柱面后的 *** 作系统内核的时代的遗物了。当然,也有人说,独立挂载/boot的好处是可以让多个Linux共享一个/boot。
其实,无论是基于上述的哪种理由,都没有必要把/boot分区独立出来。首先,Grub可以引导1024柱面后的Linux内核;其次,即使是安装有多个Linux,也完全可以不共享/boot。因为/boot目录的大小通常都非常小,大约20MB,分一个100MB的分区无疑是一种浪费,而且还把把硬盘分的支离破碎的,不方便管理。另外,如果让两个Linux共享一个/boot,每次升级内核,都会导致Grub的配置文件冲突,带来不必要的麻烦。而且,不独立/boot分区仅仅占用了根目录下的大约20MB左右的空间,根本不会对根目录的使用造成任何影响。
但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硬盘容量的增大,无法引导Linux内核的现象再次出现,这也就是著名的137GB限制。很遗憾,Grub是无法引导137GB之后的分区中的Linux内核的。如果你不巧遇到了这样的情况,你就要考虑把/boot独立挂载到位于137GB前方的独立分区中,或者索性就把 Linux的分区都往前移动,让根目录所在分区位于137GB之前。
5、/usr/local:是 Linux系统存放软件的地方。
建议把/opt,/usr或/usr/local独立出来的教程,基本上也是非常老的了。使用Ubuntu时,我们一般都是使用系统的软件包管理器安装软件,很少自己编译安装软件。而建议独立/usr,/opt,/usr/local的理由无非是为了重装系统时不再重新编译软件而直接使用早先编译的版本。不过对于大多数普通用户来说,这个建议通常是没有意义的。
6、/var:是系统日志记录分区。
7、/tmp分区,用来存放临时文件。
建议把/var和/tmp独立出来的教程通常是面向服务器的。因为高负载的服务器通常会产生很多日志文件、临时文件,这些文件经常改变,因此把/var,/tmp独立出来有利于提高服务器性能。但如果你用Ubuntu是做桌面的,或从来不关心过系统日志这东西,就没有必要独立的为/var和/tmp挂载分区。
还有些老旧的教程中建议把Linux安装在主分区中,或在/boot下挂载一个主分区。事实上,这也是不需要的。Linux的所有分区都可以位于逻辑分区中。所以请放心的把Linux安装在逻辑分区中吧。
---
Linux的文件系统(分区格式)主要有ext3、ReiserFS、XFS、JFS等。同时Linux也可以读写使用FAT、FAT32和NTFS文件系统的分区。
Ubuntu默认的文件系统是ext3。
或许有人会告诉你其他文件系统会有什么什么优点,ext3会有什么什么不好,但如果你对文件系统并不了解的话,我的建议就是使用默认的ext3,默认的设置可能不一定是性能最好的,但对普通用户一定是最稳定最安全最适合的。
最大分区大小:ext3是4TB,ReiseFS是16TB。FAT32在Windows XP和Windows 2000里的最大分区是32GB;而Linux中的FAT32则可以支持到2TB。
最大文件大小:ext3是2GB-4GB,ReiseFS是8TB,FAT32是4GB。
---
如果你准备在硬盘里只安装Ubuntu一个 *** 作系统的话,建议你采用三分区方案:
1)“/”分区:使用ext3文件系统;分区容量为10GB-15GB。
2)“swap”分区:用于交换空间。内存小于或等于 512MB,swap分区容量为内存大小的2倍;内存大于512MB的,swap分区容量等于内存大小。
3)“/home”分区:使用ext3文件系统;分区容量为“/”和“swap”以外的剩余空间
在linux系统中至少必须有两个挂载点(磁盘分区),分别是 / 及 swap ,其余是否要将其他的挂载点独立分割出来则视你的规划需求而定。可参考以下建议:
swap的大小约等同你的内存大小,或稍大
初次接触的新手或硬盘空间有限 Desktop的安装建议:
挂载点 装置 说明
/ /dev/hda1 可用空间 - swap大小后的所有空间
swap /dev/hda2 大约内存大小 建议至少512Mb
高级用户 Desktop的安装建议:
挂载点 装置 说明
/ /dev/hda1 15G
/home /dev/hda2 最大的剩余空间
/boot /dev/hda3 128MB左右
swap /dev/hda5 大约内存大小(建议至少512MB)
高级用户 Server的安装建议:
挂载点 装置 说明
/ /dev/hda1 15G
/home /dev/hda2 最大的剩余空间
/boot /dev/hda3 128MB左右
swap /dev/hda5 大约内存大小(建议至少512MB)
/var /dev/hda6 视服务器功能决定大小
安装Liunx Ubuntu磁盘分区的配置与建议事项就说到这里,有了以上的相关说明相信要将自己的硬盘规划好,应该不会是件难事啦。
Linux 规定了主分区(或者扩展分区)占用 1 至 16 号码中的前 4 个号码。以第一个 IDE 硬盘为例说明,主分区(或者扩展分区)占用了 hda1、hda2、hda3、hda4,而逻辑分区占用了 hda5 到 hda16 等 12 个号码。因此,Linux 下面每一个硬盘总共最多有 16 个分区。
因此 hda1- hda4 是主区的意思。 hda5以后是逻辑分区!!没有标准分区,最普遍的就是分法就是将boot、/(根分区)和swap单独分出来
boot 分100M;/(根分区)稍微分大点;
swap的话,如果内存是1-2G的,分1G;如果内存是2G及以上的话,分2G
这只是常见的一个分区,具体要看业务的需要,比如说作为数据库服务器,就把其安装目录单独分一个出来,这个要看实际的情况。
1、boot分区
在Linux中,boot是存储内核及在引导过程中使用文件的分区,是启动Linux时使用的一些核心文件;在boot中包括了系统kernel的配置文件、启动管理程序GRUB的目录、启动时的模块供应的主要来源Initrd文件和vmlinuz文件。
/boot分区就是 *** 作系统的内核及在引导过程中使用的文件,一般是几年前的版本要求划分的一个区,大小为100MB左右,但现在的新版本都不需要对这个分区进行单独划分,也就是说你完全可以不分/boot。
安装Linux只要求两个基本分区,即根分区及交换分区,如果你的磁盘空间足够大,可以多划分空间给根分区,你也可以把常用的目录新建到桌面,如下载的软件包,放到桌面不影响你进入Linux系统的速度,当然这要求你有足够大的根分区。
2、swap分区
swap就是Linux下的虚拟内存分区,它的作用是在物理内存使用完之后,将磁盘空间虚拟成内存来使用。
它和Windows系统的交换文件作用类似,但是它是一段连续的磁盘空间,并且对用户不可见。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这个swap分区能够作为虚拟的内存,但它的速度比物理内存可是慢多了,因此如果需要更快的速度的话,并不能寄厚望于SWAP,最好的办法仍然是极大物理内存。SWAP分区只是临时的解决办法。
交换分区的合理值一般在内存的2倍左右一种流行的说法是,安装Linux系统时,交换分区swap的大小应该是内存的两倍。也就是说,如果内存是2G,那么就应该分出4G的硬盘空间作为交换空间。其实这是严重的浪费。真实的情况是:可以根据你系统内存的大小,以及所使用的程序,自行决定交换分区的大小,甚至可以完全不用交换分区。
3、根分区
所谓根分区,说白了就是系统分区,是root分区,所有的东西都放在这里面。
Linux是一个树形文件系统,根分区就是它的root节点,任何的目录文件都会挂在根节点以下。Linux只有一个根。你可以给你的硬盘进行分区,但是,分区设备一定挂载到Linux根目录下的指定位置,如/usr、/var、/home等。如果要对分区进行 *** 作的话,只能到分区所挂载的目录中进行 *** 作。所以,不管对硬盘分多少个区,都要将这些分区挂载到根目录底下才可以使用。
如果不考虑装什么双系统的话(主要原因是考虑在linux下升级主板,raid卡的固件(bios)比较麻烦),建议你分一个50~100MB的主分区挂载到/boot(boot分区无需太大,ubuntu系统一个内核加对应的虚拟磁盘镜像的大小大约在10~11MB的样子,我这儿122MB的boot分区够装下10个内核了,况且我相信你回头也会想办法精简内核,这样内核的体积会更小;boot分区不宜太大的另一个原因是出于安全考虑,小一点的分区能防止安装其它代码在这个分区,因为小分区装不下大程序;)),剩下的全部做LVM,回头再去LVM里面创建逻辑卷,LVM的好处是回头分区空间不够了可以不关机不重启动态的调整分区大小;我公司的服务器分区状况:
Device Boot Start End Blocks Id System
/dev/sda1 1 16 128488+ 83 Linux
/dev/sda2 17 97237 780927682+ 8e Linux LVM
LVM逻辑卷和需要独立出来的分区初始大小建议:
Filesystem Size Used Avail Use% Mounted on
/dev/sda1 122M 36M 80M 31% /boot
/dev/mapper/vg0-root 961M 321M 592M 36% /
/dev/mapper/vg0-usr 30G 20G 879M 70% /usr
/dev/mapper/vg0-usrsrc 961M 241M 672M 27% /usr/src
/dev/mapper/vg0-var 961M 675M 238M 74% /var
/dev/mapper/vg0-varlog 47G 855M 37G 19% /var/log
/dev/mapper/vg0-home 48G 21G 25G 47% /home
另外我看到你硬盘容量应该超过2T了,建议你主分区表采用GPT而不要使用传统的MBR分区表,否则恐怕难以认得那么大的分区(关于为什么我只能简单的告诉你:这是应为MBR只有512字节,记录不下这么大硬盘的磁道信息;具体细节你可以去wikipedia和微软去搜索答案),linux安装程序应该会提醒你这点的,另外你还需要搞定的是raid卡驱动,安装的时候就要加载驱动才能将系统安装到一个阵列里。请根据以下步骤对数据盘进行分区以及格式化,并挂载分区使数据盘可用。
1 查看数据盘信息
登录CentOS云服务器后,可以使用“fdisk -l”命令查看数据盘相关信息。
使用“df –h”命令,无法看到未分区和格式化的数据盘。
2数据盘分区
执行以下命令,对数据盘进行分区。
fdisk /dev/xvdb
按照界面的提示,依次输入“n”(新建分区)、“p”(新建扩展分区)、“1”(使用第1个主分区),两次回车(使用默认配置),输入“wq”(保存分区表),开始分区。
这里是以创建1个分区为例,用户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创建多个分区。
3 查看新分区
使用“fdisk -l”命令,即可查看到,新的分区xvdb1已经创建完成。
4 格式化新分区
在进行分区格式化时,用户可以自行决定文件系统的格式,如ext2、ext3等。
这里以“ext3”为例:
使用下面的命令对新分区进行格式化。
mkfsext3 /dev/xvdb1
5 挂载新分区
使用命令“mkdir /mydata”创建mydata目录,再通过“mount /dev/xvdb1 /mydata”命令手动挂载新分区后,用“df -h”命令查看,出现以下信息说明挂载成功,即可以查看到数据盘了。
6 添加分区信息
如果希望云服务器在重启或开机时能自动挂载数据盘,必须将分区信息添加到/etc/fstab中。如果没有添加,则云服务器重启或开机后,都不能自动挂载数据盘。
使用“echo '/dev/xvdb1 /mydata ext3 defaults 0 0' >> /etc/fstab”命令添加分区信息后,使用“cat /etc/fstab”命令查看,出现以下信息表示添加分区信息成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