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型?还是转型?抑或运营?姑且认为你是在问传统架构转型超融合的准备与注意事项吧。
超融合架构相对传统架构具有高性能、部署维护简单、易扩展等一系列优点,在使用模式、部署模式和维护模式都有较大区别,是传统 IT 架构向新型 IT 架构的升级。所以在决定转向超融合的时候,需要全面考虑以下几点:
1 现状和需求分析
如上所述,超融合架构对 IT 基础架构的改进是全面的,但用户应该首先梳理当前的主要痛点有哪些,从而在产品选择时,进行更有针对性的评估。
2 超融合产品的选型
通过深入了解各厂商产品的优劣势,然后进行 POC 测试验证,结合预算等方面进行超融合产品的选定。
3 虚拟化平台的选择
因为超融合可以支持多种虚拟化平台,所以需要结合医院现使用的虚拟化平台进行考虑,是否继续选用现使用的虚拟化,还是采用其他虚拟化平台,因为关系到未来业务系统迁移的复杂程度。
4 资源规划
如果是传统架构淘汰,更换为新的超融合基础架构,需要统计现有资源的使用情况,来规划能够承载现有业务系统的资源,另外再加一部分预留资源,给予故障后承载。
如果是新建数据中心或者是新上业务系统采用超融合,那么可以计算和存储资源均衡的方式进行构建,未来资源不足的情况下,可以直接扩充。
5 业务系统的迁移规划
比如一些要求的停机时间窗口较小的场景(如医院),需要提前进行各业务系统分析,选择最佳的迁移方式,进行测试模拟,规划出准确的停机时间,以及回退方案。
6 整体方案规划
不论是先试点还是一次性全部替代,最好能够有一个整体规划,包括备份、双活、网络、安全等等方面,能够采用超融合基础架构逐步地去完成。
整体来说,由于超融合架构比较简单,而且使用标准的 x86 服务器和以太网交换机,所以切换是比较容易的,对团队的要求也比较低,不需要太多的准备条件。
Pocsuite官方文档例子:
#!/usr/bin/env python
# coding: utf-8
import re
import urlparse
from pocsuitenet import req
from pocsuitepoc import POCBase, Output
from pocsuiteutils import register
class TestPOC(POCBase):
vulID = '62274' # ssvid
version = '1'
author = ['MediciYan']
vulDate = '2011-11-21'
createDate = '2015-09-23'
updateDate = '2015-09-23'
references = ['>SCSS让CSS变的更像编程语言。于是,很自然的改变了CSS的传统组织方式。关于BEM争议最大的就是其命名风格,这样:……block+element+modifier,鼓励一级一级的写的非常具体,很长。问题:1这么长,影响书写效率。肯定会影响但这不是个很大的问题(自动提示会缓解一些)2html和css的size肯定会大一些。size大的顾虑是影响传输,在gzip面前可以忽略3用户体验不佳。很违背习惯,但任何个人喜好和习惯作借囗都不职业风格不重要。使用者更关心其好处:1SCSS嵌套过多。超过3层就很难阅读了。2嵌套多,选择器的层级就会多,性能不知不觉变差3复用。这么长的名,想冲突都难还有一个代码设计上的原则,不暴露抽象类。举例:以前:xxxlist是抽象的列表类。层叠的list-member类,定义少量样类就可以实现一个成员列表的样式。但是在其余编程语言里抽象类是不会被暴露出来的。借鉴BEM会是这样:xxx不在html里层叠抽象类,而是在SCSS里继承:%list{}member-list{@extend%list;}member-list__item{//不同的样式规则}这样更符合编程的特点。重要的是在维护上。假如变样了需要继承另一个抽象类,不需要改html,只要改css。这样SoC更彻底。风格无非是某种形式,可以约束人做到一致。背后的设计思想才值得应用。如果用BEM的风格,但没做到抽象类的封装,没做到选择器的扁平,那就是失败的应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