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用英文大写字母表示的牌子有哪些?比如IBM

可以用英文大写字母表示的牌子有哪些?比如IBM,第1张

过去25年中,台湾的讯息产业在PC产业高速发展下,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主机板、芯片组、笔记本PC、扫描仪、晶圆代工等等产业在全球市场上均拥有超过一半的市场份额
。国民人均收入也从1982年(IBM PC推出之年)的2600美元上升到15000美元,但在绚丽的景象背后,也有不少检讨的空间。第一个教训是投资资本密集产业的失败,第二个教训是OEM的末路。
投资资本密集产业的教训
开发中国家(地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起初利用比较优势,用廉价的劳工创造经济成长,随着资本的累积,期望进入资本密集产业,创造下一波的经济成长。从当局的角度,资本密集产业规模大,可以振奋民心、显示政绩,但进入资本密集产业要有先决条件,条件不足、强行进入,必以失败收场。台湾的DRAM和液晶屏幕(TFT-LCD)产业的亏损足为殷鉴。
台湾的半导体产业始于台湾集成电路公司(TSMC,台积电)的成功,台积电的成功归因于其晶圆代工的经营模式。传统的半导体公司是整合设计制造商,例如英特尔从设计芯片到制造芯片,一条龙生产,但半导体产业可以进行垂直分工,设计专门负责设计,制造的专门负责制造,晶圆代工模式是由IC设计公司负责设计芯片,根据电路图交由台积电在晶圆上制造出芯片,由IC设计公司负责销售,自付盈亏,台积电收代工费用,由IC设计公司承担所有风险。
由于一个晶圆厂耗资10亿-15亿美元。对IC设计公司而言,有代工厂负责投资和制造,不必投资耗资巨大的晶圆厂,再加上台积电专门注重制程研发,发展自有技术,专利无数,使得芯片的优良率到达95%以上,和一般一条龙生产的半导体公司八成的优良率相比,成本降低许多。因此造成所谓的垂直分工。
台积电是首先进入代工行业的厂商,在短期内成为全世界晶圆代工的龙头,过去9年投资报酬率为13%。第二名的联华电子只有7%。新加坡也加入模仿的行列,在政府的资助下成立特许半导体(Chartered Semiconductor),但过去四年,该公司营运上亏损连连。
靠同样的方式,DRAM产业在台湾就产生问题台湾信息业在1990年代蓬勃发展,而动态内存(DRAM)为PC所必须,没有DRAM,PC无法运作,因此价格d性低,价格随DRAM供需不平衡而大幅波动,有鉴于DRAM市场的不稳定,为了稳定货源,当时台湾最大的PC制造商宏公司和德州仪器(Texas Instrument)合资设立DRAM工厂,其它公司随后在PC市场高度成长之下,跟进设立DRAM公司,也是采取代工模式,没有自行发展的电路设计图,必须向国外DRAM公司争取授权,取得DRAM设计图,再行加工制造销售。台湾的DRAM公司的技术均系付权利金获得。例如力晶半导体的技术来自于日本三菱,南亚半导体,茂德,华邦的技术均来自于英飞凌(Infeneon)。但DRAM公司和台积电不同,自行负担销售风险。
DRAM产业和晶圆代工产业均是资本密集行业,资产周转率是05,一块钱的资产只能产生五毛钱的销售额,晶圆代工毛利高达25%-50%,扣除研发、营运成本后,投资报酬率也有10%以上。但过去几年,台湾DRAM产业的营运惨不忍睹,过去9年,平均投资报酬率为负(-01%)。同样是半导体代工行业,为何会有这么大的差异?
DRAM产业的竞争生态不利于产业发展。首先,DRAM是无差异化的产品,价格完全取决于供需的关系,因此厂商竞争重点在于成本,成本又系于制程和良率,DRAM制程技术进步快速,从十年前6寸晶圆厂035微米到2005年的12寸009微米,制程越精密,一片晶圆能产出的芯片数越多,成本下降越快,因此厂商经常面临囚徒困境(Prisoner dilemma)的赛局。投资新设备新制程的厂商成本低,不投资的成本高,为了降低成本,厂商必须经常投资提升设备,但大家都扩厂投资新设备的结果是供给年年增加,除了极短的一两年外,DRAM的供需都是供过于求,价格跌到边际成本边缘,而DRAM又是资本密集产业,固定成本占总成本的三分之二,价格跌到边际成本,大多数的厂商都命临亏损,因此IBM、东芝、德州仪器、富士均退出市场,台湾厂商没有自主技术,当技术来源公司决定退出市场后,只有重新开始。宏和德州仪器合资的公司在德州仪器决定退出DRAM产业后,也退出市场。目前台湾还有四家DRAM厂商,总投资额达一千亿人民币。但资本毫无生产力,创造的就业机会也不过一万个。
台湾晶圆代工的成功和DRAM产业的失败显示:只有资本不足以维持产业的地位,一定要有自主技术和研发的本钱,进入资本密集产业才有利基。而且厂商数目不能多才能在全球市场上竞争。
近年来,台湾厂商看到TFT-LCD的商机,又一窝蜂涌进液晶屏幕产业,目前有五家进入,总投资金额大约两千亿人民币,除了一家以外,都付高额的权利金买技术,没有自我技术,和DRAM一样,面临世代产能的竞争,过去6年投资报酬率平均为2% 计入资金成本后,经济报酬率为负。看样子,液晶屏幕行业又要蹈DRAM的覆辙。
相对的,韩国的DRAM和液晶屏幕生产商只有两家,又有自我技术,绩效显著。
所以,要进入资本和技术密集产业,必须要有战略和技术。盲目投资是资金的浪费。这是第一个教训。
中国发展制造中心要避免OEM
由于充沛的人力资源,较为容易管理的勤奋员工,亚洲各国的经济发展均是由制造业外销开始,日本在钢铁、汽车、半导体、家电产业均为世界的领导厂商,台湾在信息产业世界舞台也占有一席之地,随着产业周期日趋成熟,价格逐渐成为竞争的关键,为了降低成本,各国产业纷纷将制造业移到中国,中国俨然成为世界的制造中心。在这千载难逢的机运中,中国如何发展制造业的优势,创造更多工作机会,提升附加价值,当成为重要课题。
要成为世界制造中心,最重要的是有优良的基础建设,包括水电资源、电讯设施齐全、交通便利、行政手续便捷、土地价格低廉。有了基础建设后,从价值链的观点,中国发展世界制造中心的基本战略在于如何在价值链上定位。基本上有三个做法。
从价值链的分析,产品的价值链如下:基础研究——产品研发——产品设计——制造——营销活动——销售渠道——售后服务
中国要成为制造中心的战略在于如何在价值链上定位,第一个做法,是成为各国跨国公司的制造中心,中国只贡献土地和人力资源,由各跨国公司在母国自行研发、设计,只在中国制造,再行销全球。在中国没有国际知名品牌,研发设计能力薄弱之时,这种做法,虽然附加价值创造有限,但可以快速吸收国外资金来华投资,创造就业机会。
第二个战略是成为全球各大品牌的制造基地,这和第一种战略最大的不同,是由中国公司控制制造活动,而且不是仅为一家跨国公司制造,这是通常所称的OEM(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er)。台湾信息产业的成功发展,大都是追寻OEM的战略,例如台湾笔记型计算机公司产出占全球市场份额的62%,但几乎全部为全球知名厂商制造,没有品牌(宏为例外) 在产业发展初期,台湾的制造业只是接单生产,当产业知识扩散,OEM厂商也涉足设计,以台湾最大的笔记型计算机公司广达计算机为例,广达计算机替全球前十大品牌厂商代工笔记型计算机,美国的戴尔计算机,只需告诉台湾厂商所需计算机的规格、外型,广达计算机可以设计出戴尔的机种,事实上,广达的设计团队是以大顾客为中心,戴尔的设计团队和惠普的设计团队互不往来以免客户机密外泄。广达计算机在十年中从OEM变成ODM(Original Design Manufacturer),在美国也成立维修中心,替客户做售后服务。但迄今尚无品牌。
第三个战略是囊括大部分产业价值链的活动,掌握自有品牌,设计,但也帮有品牌竞争者制造代工,由竞争者自行在市场上进行差异化活动,日本和韩国的跨国公司均是采取这种战略。
对中国而言,要成为世界制造中心,哪种战略比较好?
虽然跨国公司可以迅速带来资金和简单的装配技术,第一种以跨国公司为主的制造中心战略并不可取,跨国公司着眼的是低廉的成本,技术不会转移,附加价值不高,当中国制造成本上涨时,跨国公司即转移生产基地,到成本更低的国家生产,而且跨国公司为了分散风险,会有计划培养中国以外的另一生产基地。
第二个以OEM为主的制造中心战略,从实际上而言,接单生产,可以培养本身制造量产的能力,不必在国际上创造品牌,也不需要铺陈销售渠道,只要做专业代工厂,即可生存,而且可以从OEM进步发展成ODM,等到学会设计能力,加上制造量产能力,再自创品牌,转型成为世界级知名厂商。从OEM到ODM,再到OBM(Original Brand Manufacturer)。循序渐进。但从台湾信息业发展的经验而言,OEM是条不归路,少有从OEM 转变成OBM的案例。
台湾信息业的发展起初也是从OEM做起,国际大厂到台湾下单生产,起初价格并不太在意,注重的是产品质量,但随着PC的竞争日欲激烈,最终产品的价格下滑,国际大厂回过头来要求OEM厂商降价,台湾OEM厂商的好景不过五六年,目前以进入微利时代,利润率十分微薄。
利润低迷肇因于国际大厂的采买手法,国际大厂对付OEM的手段十分容易。以笔记本计算机为例,美国大厂每年有五百万的订单要满足要求台湾第一和第二大的厂商来投标,第一年给第一大厂三百万台订单,第二大厂两百万台订单,第一大厂在大订单诱惑下,大肆扩厂,第二年,国际大厂将三百万台订单移转到第二大厂,第二大厂也扩厂,第三年,当两大厂商均有多余产能时,国际大厂当好整以暇,大肆杀价。而且国际大厂还随时培养竞争者,除非有特殊的技术,OEM厂商的命运是捏在买主手上。
OEM厂商不甘宿命如此,也试图自创品牌,但是只要和国际大厂有利益冲突,国际大厂动辄以取消订单为威胁,自创品牌通常无疾而终。甚至有些OEM厂商试图和渠道商合作创造渠道商的品牌,也在国际大厂的反对下而停止。因此从OEM进步到ODM是可行的,但从ODM转型到OBM是走不通的。
第三个自创品牌战略是困难度最高但效益最大的战略。和台湾地区不同,中国内地市场大,厂商有自创品牌的空间,而且有了自有品牌,还是可以成为OEM。以台湾的华硕为例,华硕以自有品牌ASUS的主机板起家,由于技术优良,质量稳定,在组装市场颇受好评,随后以ASUS品牌跨足笔记型计算机,绘图卡、PDA、光驱、服务器、网络通讯设备、准系统、游戏机及2003年时新推出的手机等领域。有些采取代工战略,有些采取自有品牌战略。
自有品牌战略挑战性极高,本身产品的质量要超越国际水准,国际大厂才会在竞争者的工厂下单,因此要兼做OBM和ODM,本身的管理水准要提升到国际水平。
在中国现况下,全球知名品牌有限,再加上不利的来源国(Country of origin)效应,要自创品牌的确有一定的难度。但OEM的战略迟早会走到死胡同,无法转型成OBM, 政策上应对品牌厂商倾斜。联想并购IBM PC部门,在战略上是重大突破。
对于简单的装配技术,例如成衣、玩具、小家电等,买主都是渠道商,OEM是发挥经济规模的战略,对于技术能有赖于外国厂商的产业,例如汽车,靠跨国公司的技术、投资,仍属上策,但对于白色家电、信息产业等中国已有制造量产技术的产业,应该政策上鼓励OBM战略。
台湾讯息产业厂商过去忽视自有技术和自创品牌,只能赚取辛苦的制造钱,起初还好,近五六年来,利润极低,台湾的国民所得也有8年停滞不前。所以从长期战略的角度,发展自有技术和品牌才是正途。
(作者为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企管博士,曾任美国伊利诺大学教授,现任台湾大学国际企业学系教授)

品牌介绍
康柏电脑,是由罗德·肯尼恩(Rod Canion),吉米·哈里斯(Jim Harris)和比利·默顿(Bill Murto)三位来自德州仪器公司的高级经理于1982年2月,分别投资1000美元共同创建的。2002年康柏公司被惠普公司收购。 康柏电脑标志康柏电脑最初的产品是IBM的第一个版本的兼具便携性与兼容性的个人电脑。1983年3月,它的售价是3590美元。这个大家伙应该算是当今笔记本电脑的始祖了。尽管它不是世界上生产出的第一种便携型电脑——但它却是IBM生产的第一种便携型电脑,第一种获IBM承认的与之兼容的个人电脑,它也因此很快就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康柏公司第一年就卖出了53000台,创造了公司在美国商业领域在头三年的销售收入记录。它是个具有9英寸黑白屏幕,两个5 1/4英寸软盘,重达20kg的大家伙。 康柏电脑以前标志(1990年前)IBM在PC机中的部件大部分不是由自己直接来进行生产可能是使得康柏有如此成就的主要原因,因为微软始终未将其 *** 作系统的许可转让给任何的电脑制造商。唯一需要拷贝的是BIOS,不过康柏花费100万美元买下了这个专利,可以对反编译(如译文有误,欢迎纠正)。使得它很快成为了该行业其它公司的行业领导者。 康柏奠定其在其所在行业内的重要位置是在1987年,在这一年,他们推出了第一台采用由英特尔公司设计的新一代——x86系列中的第一种32位处理器——80386PC机。
[编辑本段]主要历程
赢得增长权利:法伊弗上任后立即着手改善公司的成本结构,他将员工减少14%,每个单元的管理费砍掉63%,并且削减了经销商的利润。这些大刀阔斧的措施使公司重新获得了从前的利润率。法伊弗发誓,康柏电脑公司1996年将成为全球领先的个人电脑公司。他在1994年就提前实现了目标。 启动增长:为了使康柏公司恢复从前的增长率,法伊弗实行了几项创举。康柏进入新市场,并加快新产品开发。1992年康柏为了同复制品竞争,个人电脑最低下降10%~35%。1991~1996年,康柏推出了一些新产品,如文件与打印服务器,低价商用PC机、应用服务器、中程服务器、NT职业工作站和超级服务器。与此同时,公司对制造部门和销售系统进行了大规模调整,降低了单位成本。 地域扩展:在赢得新客户的同时,康柏公司积极扩展业务范围,先从西欧开始,后来发展到日本、拉美、东欧和亚太地区。 产业巩固:1997年,康柏完成了对一家高终端服务器制造商天腾(TANDEM)公司的收购。1998年6月,它又收购了数字设备公司,这使康柏公司在微型电脑和电脑服务器市场的地位更加巩固。
[编辑本段]康柏公司历史及概况
1982年 康柏公司成立。 1984年 收入达1112亿,创美国商业纪录。 1985年 年收入达329亿,创行业纪录。股票在美国纽约证券所上市。 1986年 收入达5039亿,创美国商业纪录。个人电脑销售达到500000台,进入全球财富500强。 1987年 第一百万台个人电脑售出。 1988年 销售收入报告销售额达到12亿。 1989年 推出康柏笔记本。推出第一台服务器server。 1992年 推出第一台打印机。 1993年 把PC Division分成Desktop和Notebook PC两个部门。停止打印机业务。 1995年 取得全球范围内第一大PC市场份额。 1997年 建立大中华区。 1998年 Forbes杂志命名康柏为1997年度公司。推出基于Windows NT服务器的远程存取服务器April 2001年 宣布惠普康柏合并。 1998年年初,美国电脑业出现两颗天王巨星,一位是格罗夫先生,他被《时代》周刊评为“年度风云人物”;另一位则是康柏公司首席执行官普飞伊珐。美国权威经济杂志《福布斯》经过认真评选,确定“康柏”公司为全美年度最佳公司。评选结果一经问世,爱克哈德•普飞伊珐(Eckhard Pfeiffer)顿时声名大噪,跻身电脑界巨擘之林。 普飞伊珐于1991年开始执掌康柏,呕心沥血,卧薪尝胆,历经七年磨炼,终成正果,率领康柏公司打进国际信息业10强之中。据统计,1997年康柏公司的收入高达250亿美元,年增长速度为24%,位居世界前列。 由于《福布斯》将康柏公司评为年度最佳公司,普飞伊珐理所当然地成为全美最佳首席执行长。普飞伊珐先生绝非偏执狂,他是一位冷静的管理人才,作为普鲁士人,他依靠理智、科学和实干,将康柏公司带上一条康庄大道。当他风头正劲之时,如果沿着他的经营轨迹稍加留意的话,就不难发现,康柏公司已不再是昔日的廉价电脑装配厂家了,一个崭新的经营模式业已出现。历来保持低调的普飞伊珐已不再需要隐瞒自己的战略意图了,康柏已经羽翼丰满,作为一家年收入250亿美元的国际超级公司,不屑仰承别人鼻息,跟在他人背后,亦步亦趋,惟强者马首是瞻。康柏已是国际信息产业中一棵参天大树,可以将自己的观点向全世界宣布,康柏将在2000年达到年收入500亿美元,并将在大型计算机领域展开搏杀。此次康柏矛头所指,不是别个,却是世界电脑帝国——IBM公司! 原先人们一直以为,当今世界上,能够向IBM发出挑战的,舍微软与英特尔其谁?但是,现在人们方才恍然大悟,从不显山露水的康柏才是后起之秀,力图逐鹿中原,取而代之。 确实,比尔·盖茨和格罗夫的个人魅力使人难忘,在这个崇拜英雄的时代里,媒介铺天盖地的宣传往往使人们忽略了一个关键事实:微软强则强矣,终不过是一家软件公司;虽说软件是魂,但是,没有硬件系统支撑,魂将焉附?英特尔公司作为芯片帝国,实力雄厚,对此无人否认,但是,仅仅依靠芯片,何以进行战略决战?英特尔公司最近已经进行了战略调整,挥师进军网络产品市场,但是,要取得一定的战略控制权,恐怕还得假以时日。时势造英雄,在这种情况下,康柏公司一跃而起,脱颖而出,不再独善其身,而是兼济天下。康柏不甘当老二,对老三、老四的地位更是嗤之以鼻,去年兼并Tandem公司,进军大型主机市场,其问鼎之心,遂已大白天下。 电脑业历来是一场跳背游戏,今天你跳过我,明天我跳过你。这是IBM公司第二代小沃森的警句。这一次康柏公司开始向IBM王位发出挑战,有道是“来者不善,善者不来”,康柏此次有备而来,精兵强将,自不消说,阵法分明,进退有序,摆开一副全面决战的阵势。看来,IBM不得不展开一场卫冕大战了。战端一开,电脑业从此不得安宁。谁是最后的赢家?人们正拭目以待。 20世纪80年代的康柏 微软公司比尔·盖茨先生在其名著《未来之路》一书中,在回顾国际计算机发展历史时,曾经谈到康柏公司的起家过程。他说:“有三位工程师,看准了IBM进军个人计算机市场带来的机会,辞去了德州仪器公司的工作,组建了一家新公司——康柏计算机公司。他们生产的硬件,采用与IBM个人计算机相同的附件卡,并获许使用MS—DOS,这样他们的计算机就可以与IBM个人计算机运行同样的应用软件。他们生产的计算机与IBM个人计算机功能完全相同,却更便于携带。” 当年,随着IBM286电脑上市,许多电脑公司也推出了IBM兼容电脑,其中康柏286电脑由于图形能力更强,外观设计精巧,很快受到市场瞩目。康柏立即成为美国商界一个成功典范,开业第一年销售额高达1亿多美元。 后来,IBM公司推迟发售装有英特尔386芯片的个人计算机,以保护自己低端大型计算机销售市场。IBM希望采用自己的微处理器,应用CMOS技术开发自己的286产品,同时发展IBM专有16位元作业系统OS/2,以使用在286电脑中。 当时大型电脑均采用32位元架构,因此,IBM认定32位元是大型电脑领域,如果发展386电脑,则会影响大型电脑市场,因此他们试图以16位元个人电脑作为连接大型电脑的基本终端权,拒绝采用386芯片。 IBM这一次却错误估计了市场形势。天下者,乃天下人之天下,已非IBM独家所能控制。IBM拒绝生产386,其他几家电脑公司却跃跃欲试,乘虚而入。一马当先的就是康柏公司。康柏历来强调要生产百分之百与IBM相容、却比IBM微机产品更好的个人电脑,一直和英特尔保持联系,对386深具信心。在英特尔开发芯片的同时,康柏公司已开始着手设计386电脑,并于1986年9月率先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台386桌上型电脑,顿时声望陡增,大获全胜。 但是,骄兵往往容易失败。康柏电脑的市场口号是:比IBM电脑更为精巧,更为廉价;可到后来愈卖愈贵,制造成本日益高昂,江河日下,日子越来越不好过。
[编辑本段]康柏被惠普收购
2001年9月4日,在惠普公司与康柏公司共同发表的声明中宣布了一个确定的合并协议,一个年营业额为870亿美元的高新技术企业由此诞生。全新的惠普将向商业与消费类用户提供业界最为完善的IT产品与服务,并承诺用开放系统与架构来服务用户。合并后的公司将在服务器、接入[1]设施、图像与打印方面拥有全球最大的营业额,同时在IT服务、存储以及管理软件方面处于全球领先地位。 三年前康柏吃掉DEC,今天惠普吃掉了康柏。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今天看来康柏收购DEC基本上属于一个失败。而收购康柏,对惠普来讲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惠普会不会重蹈康柏收购DEC的覆辙,合并会不会成功?从康柏收购DEC的经验中,会对今日的惠普有所启示。 DEC、惠普、IBM,这些都是近百年的老店,而康柏才只有十几年的历史,就成了今天这样的规模,等于是奇迹了。三年前康柏雄心勃勃,收购DEC后,康伯和惠普的营业额几乎旗鼓相当,急于赶到前面去。实践证明事与愿违,三年来康柏的业务与原来的预期增长相差得太远了。当年康柏与DEC合并时,其销售额为390亿美元,惠普是395亿美元。到现在,康柏前四个季度销售额是404亿美元,而惠普则达到了470亿美元。 康柏收购DEC失败,最主要的教训,第一是文化方面的冲突,至少双方没有足够的准备;另外一方面,销售渠道充满冲突,康柏对销售的整合是不成功的,没有一定的章法,双方在销售模式、目标的销售渠道和目标的定位上都没有很好的整合。 比较聪明的整合是尊重彼此的不同,不同的方式别往一块捏,捏一块就会出现问题,应该在某一种层次上、某些技术方面去沟通,而不要把整个组织机构都打乱。 DEC原本是一个技术非常优秀的企业,文化也是适应于技术非常优秀的年代的文化,所以其基本的第一位的概念是高科技投入,曾有一度其研发投入占收入的13个百分点,非常高,在技术方面,到今天为止DEC仍然是先进的。DEC的经营观念在某种程度上是酒好不怕巷子深,很少讲经营,总是讲技术,一宣传就讲技术,以为技术好了就一切都好了。 而康柏是以其经营方面的表现而著称,最著名的说法是其资金最高时一年可以周转14次。但是康柏的科技投入、研发投入非常低,大概是少于3个百分点。康柏原来是做PC的,所以康柏那个时候膨胀得很厉害。成了PC老大了,就想到收购DEC,想把经营的高手康柏和技术的高手DEC结合起来。 可是真正结合时,才发现很难,问题很大,两个公司文化差异太大。DEC有40年以上的历史,总部在波士顿,是出科技精英的地方,有点科技贵族的味道。康柏总部在德克萨斯的“霍斯特”,不是在太繁华的地方,而且历史只有短短的10来年,深厚的文化根基是没有的。康柏收购DEC以后,由于文化的不相融,原来DEC的人就觉得技术不会再受到重视了,于是人才大量地走掉,失去了掌握技术的人才,大批的人到了微软和Intel等技术公司。 康柏收购DEC以后,在销售前线也不容易融合,康柏是卖PC机的,讲究渠道、分层,主渠道、一级代理、分销商,一笔买卖做成300台、500台都是少的,预期就是这个月几万台,那个月几万台。他们主要追求的是资金周转,其整个的分销渠道里面没有多少技术层次,更多的是服务维修。而DEC的代理都是行业,大客户,一年可能也就卖三、五台机器,然而这个机器价值都特别大,每台都几百万元,他们做的主要是小型机或者是叫服务器,不是把机器搬到人家那儿就完了,他们还给人家提供应用,提供解决方案。DEC和康柏的代理,是两种不同的模式,DEC的代理看不上康柏的代理,康柏的代理看不上DEC的代理,代理商的前线比较混乱。结果,在康柏收购了DEC的三年中,销售队伍、销售渠道折腾来折腾去,整个销售渠道的消化、吸收很困难。 今天的惠普吃掉康柏和当年的康柏吃掉DEC,不完全相同。当年的康柏吃掉DEC,感觉是相当好,有钱,目的就是扩张,那时候没有考虑现在人们特别关注的市场环境好不好,要一起齐心协力抵御一下风浪的问题,那个时候康柏是单向的,就是要收购DEC,DEC踏踏实实地被收购了就完事了。今天康柏被惠普收购是有大环境的问题,除了争市场的位置以外,还有相当的一些被动的成分,因为如果康柏不被收购的话,也许会糟糕得一塌糊涂。 惠普和康柏,双方好多地方互补性很强。乍一看,高端服务器、PC服务器、PC,双方都有,其实这里面高端服务器还有不同的档次,PC服务器也有不同档次,PC工作站也是一样,所以整个来看,双方产品线互补的部分还是挺多的,所以合并之后新惠普的产品线会非常整齐,当然肯定也有重合的部分,但是层次、档次等等还是不一样的,所以惠普与康柏合并,互补要比重复的部分多。 惠普整体思路是很清楚的,从一二十年前开始,它就是打印机、PC、高端服务器全部都有,系统部负责高端产品,PC部门就负责PC,打印机部门就负责打印机。当时很多人都说惠普的仪器仪表和计算机都挺好,而且可以互补,东方不亮西方亮,为什么把它分开?其实惠普很清楚,PC、打印机属于低端产品,惠普一直都相对保持高端产品经营的独立性。去年,惠普做了一些尝试,让一些可以共享的资源部分共享起来。所以收进康柏之后,惠普的产品线看起来会非常地整齐,互补的部分比重复的部分要多,而惠普又有非常多的将不同产品在一块运作的经验。 惠普到今年已是个有62年历史的公司了,它是第一个在硅谷创建的高科技企业,可谓硅谷的发祥地,技术底蕴非常雄厚。惠普文化是以人为本的。惠普走到现在,在技术、经营和对整个市场的把握方面都相当成熟了。所以,惠普和康柏合并后,惠普应该是有能力把新惠普管理好的。从惠普的整体来看,在很多方面,有可能避免康柏以前出现的错误。再加上其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卡莉女士对收购和往外分都有相当的经验,她是敢做敢为的,她就是要往前冲,抢占市场、占领地位,把惠普的地位再提高。 惠普收购康柏,还可能获得康柏服务方面的份额和比例。卡莉女士认为惠普比IBM弱的地方,就在于服务方面。IBM在过去的20年来,特别是从郭施纳掌控IBM以后,很重要的一方面是扩展服务。而原来DEC有自己很强的一套服务咨询体系,在技术高端的咨询这方面康柏今天仍然保持那一套咨询的技术服务。
参考>康柏电脑,是由三位来自德州仪器公司的高级经理罗德·肯尼恩(Rod Canion),吉米·哈里斯(Jim Harris)和比尔·默顿(Bill Murto)于1982年2月分别投资1000美元共同创建的。2002年康柏公司被惠普公司收购。
品牌介绍康柏电脑最初的产品是IBM的第一个版本的兼具便携性与兼容性的个人电脑。1983年3月,它的售价是3590美元。这个大家伙应该算得上是当今笔记本电脑的始祖了。尽管它不是世界上生产出的第一种便携型电脑,但它却是IBM生产的第一种便携型电脑,第一种获IBM承认的与之兼容的个人电脑,它也因此很快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康柏电脑第一年就卖出了53000台,创造了公司在美国商业领域头三年的销售收入记录。它是个具有9英寸黑白屏幕,两个5 1/4英寸软盘,重达20kg的大家伙。
康柏电脑以前标志(2001年前)
IBM在PC机中的部件大部分不是由自己直接来进行生产可能是使得康柏有如此成就的主要原因,因为微软始终未将其 *** 作系统的许可转让给任何的电脑制造商。唯一需要拷贝的是BIOS,不过康柏花费100万美元买下了这个专利,可以对反编译(如译文有误,欢迎纠正)。使得它很快成为了该行业其它公司的行业领导者。
康柏奠定其在其所在行业内的重要位置是在1987年,在这一年,他们推出了第一台采用由英特尔公司设计的新一代——x86系列中的第一种32位处理器——80386PC机。
公司年表1982年 康柏公司成立。
1984年 收入达1112亿,创美国商业纪录。
1985年 年收入达329亿,创行业纪录。股票在美国纽约证券所上市。
1986年 收入达5039亿,创美国商业纪录。个人电脑销售达到500000台,进入全球财富500强。
1987年 第一百万台个人电脑售出。
1988年 销售收入报告销售额达到12亿。
1989年 推出康柏笔记本。推出第一台服务器server。
1992年 推出第一台打印机。
1993年 把PC Division分成Desktop和Notebook PC两个部门。停止打印机业务。
1995年 取得全球范围内第一大PC市场份额。
1997年 建立大中华区。
1998年 Forbes杂志命名康柏为1997年度公司。推出基于Windows NT服务器的远程存取服务器April
2001年 宣布惠普康柏合并。

探IBM ThinkPad笔记本电脑1802错误破解(已经有兄弟放出破解补丁)
浅探IBM ThinkPad笔记本电脑1802错误破解
笔记本电脑由于体积小,便于携带和使用,在近几年来其销量直线上升。日本市场上,从几年开始笔记本电脑的销量已经就超过了传统的PC产品,成为了市场上的主流产品。相信现在有不少朋友都在使用笔记本电脑,虽然 笔记本电脑在研发的时候都通过了严格的检验措施,但是其依旧会和普通电脑一样出现各种让人挠破头的奇怪问题。
现在各地电信公司都在如火如荼的大力发展无线局域网技术,就拿笔者所在的广州市举例,在全市所有的麦当劳餐厅,中国电信都提供了基于80211b技术的WLAN接入端,大家如果携带了符合80211b无线技术规范的笔记本电脑,都可以在这些餐厅享受到上网服务。由于无线上网这个概念是从Intel大力推广了“迅驰”技术开始的,所以不少没有配备无线网卡的笔记本电脑都需要在MiniPci插槽上添加一块MiniPci的无线网卡或者在Pcmcia插槽里插入一块无线网卡之后,才可以享受到这项最新的服务。
Intel在全世界大力推行的“迅驰”标准简单来说主要由三项硬件产品构建而成:Pentium-M处理器、Intel 855E(G)M芯片组和Intel PRO/Wireless LAN 2100 3B无线网卡。由于Intel在芯片组上作出了一定的硬件限制,导致Intel PRO/Wireless LAN 2100 3B无线网卡只能在“迅驰”架构的笔记本电脑上工作,而不能在以前P3或者P4架构的笔记本上工作。这样对于一些使用非“迅驰”架构笔记本电脑的朋友而言,其实解决办反也是有的,他们只需购买一块符合80211b规范的无线网卡安装在笔记本电脑上,同样可以拥有无线功能;而对于使用“迅驰”架构但没有预装Intel PRO/Wireless LAN 2100 3B无线网卡的笔记本电脑的朋友们来说,一块Intel PRO/Wireless LAN 2100 3B无线网卡将会是其最佳选择,因为使用标准规范内的硬件产品将会使出现兼容性问题的几率降到最低。可是由于供货渠道的原因,市面上Intel PRO/Wireless LAN 2100 3B无线网卡的数量较为稀少,而符合80211b无线规范的其他品牌和芯片的无线网卡品种较多,这样的话对于正在使用“迅驰”架构笔记本的朋友来说,虽然这样增加了他们的选择范围,但是兼容产品大都为“迅驰”标准之外的产品,当使用这些产品的时候笔记本出现不兼容现象的几率大大超过使用标准产品。
IBM ThinkPad笔记本电脑作为笔记本电脑中的“劳莱来斯”,其强大的性能和极强的可靠性,倍受全球笔记本电脑用户的推崇,当然这也是与其独家深厚的设计功底分不开的。正因为其架构设计为独家设计,所以使其通用性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即使不同时期设计的同系列产品想要配件通用都是比较困难的。笔者拥有一台ThinkPad T40笔记本电脑,其为“迅驰”架构设计并且预装了Intel PRO/Wireless LAN 2100 3B无线网卡,但是当笔者想要将预装的网卡换下并升级为符合80211g规范的非IBM设计制造得HP 80211a/b/g W500三频无线网卡时,却遇到了意想不到的麻烦,那就是IBM的1802错误限制。在通过查阅了IBM错误详细列表后得知:1802错误解释为“不能通过系统认证的MiniPci硬件”,这也就是说这块卡是不能使用在IBM此系列笔记本电脑上了。但是当笔者已经灰心的时候,在网上发现一个消息,就是与笔者使用相同型号的ThinkPad笔记本电脑却能够使用同样的80211g网卡!要想使这款网卡在IBM ThinkPad笔记本上正常工作,必须使用了一个破解补丁,在破解补丁的支持下就可以让此型号的ThinkPad笔记本使用非IBM认证的无线网卡。既然有人能够使用破解补丁将其升级,那就是说能够破解IBM的1802错误,那么到底这个破解补丁是如何破解的?其工作原理到底是什么样的?相信不少使用IBM ThinkPad笔记本电脑的朋友都会比较感兴趣。
笔者在不断的思考和实际 *** 作时候,产生了多个疑点,现在提出来就和大家一起思考。
第一个疑点:是否只有Intel自家的Intel PRO/Wireless LAN 2100 3B无线网卡才能在“迅驰”架构的机器上使用?
大家都知道由于Intel芯片组本身的一些限制,每一台笔记本电脑在开机时候都会检测硬件,基于“迅驰”架构的笔记本电脑如果检测到非Intel的无线网卡,则会出现错误,导致系统无法初始化,而使得无线网卡无法使用。但是现在不少厂家都推出了许多预装了80211 a/b/g三频网卡的高端产品,此类无线网卡使用的都是非Intel控制芯片的产品,但是却能够在“迅驰”架构的笔记本电脑上顺利工作,这也就是说其实非Intel芯片的无线网卡一样可以在“迅驰”架构的笔记本电脑上工作的。事实也是如此,不少朋友都在没有预装无线网卡的“迅驰”架构的笔记本上安装了Cisco控制芯片的无线网卡产品。通过以上的实例,我们可以发现其实只要笔记本厂家支持和无线网卡支持,我们一样可以在“迅驰”架构的笔记本上使用非Intel控制芯片的无线网卡产品。
现在就让我们再回到IBM ThinkPad笔记本上,通过以上的实例,相信大家都明白了一个道理:其实每款只要符合80211b规范的无线网卡都是可以使用在“迅驰”架构的笔记本上的,但是由于厂家的支持不同,所以导致了网卡不能使用。例如笔者手上的这块HP 80211a/b/g W500三频无线网卡就可以毫无问题的使用在Toshiba等“迅驰”架构的笔记本电脑上正常功能,而且不需要任何破解补丁,而那台Toshiba“迅驰”笔记本电脑上的原配Intel PRO/Wireless LAN 2100 3B无线网卡无线网卡却不能够在IBM ThinkPad笔记本上工作!这也就是说,无线网卡的限制和Intel芯片组的限制毫无关系,而是和厂家本身设计有着很大的关系。那么此破解补丁也就是破解了IBM本身的限制,而不是破解Intel的限制。
第二个疑点:破解程序是否是通过破解IBM ThinkPad的Bios来达到破解的目的?
(开机自检图)
依照以上所画的简单开机自检流程图,我们可以看出在当插入MiniPci无线网卡之后通电开机,机器便开始自检所有的硬件,这一点和所有的PC一样,然后在检测完所有硬件之后,系统主板就会得到两个结果:一个是报错停止自检,还有一个就是自检通过进入系统。IBM 1802错误的发生刚好就是在系统开始自检和自检完成之间,也就是说系统在自检之后发现了有不合IBM标准的硬件设备,即停止系统的自检,然后开始报错,导致系统无法引导。如果拥有破解补丁,那么破解补丁开始在自检时候就开始工作,使得系统能够通过自检,接着就进入系统。按照常规的破解流程而言,破解硬件限制的无非从两个方面来破解:硬件物理层和驱动程序。从硬件方面来说,破解一般都为采用修改电路或者破解Bios等底层破解方式,例如大家比较熟悉的采用修改电容的方式,把镭9500 128M版本显卡改为镭9700显卡;从软件方面来说,破解则是通过自行修改的破解程序或者驱动,使硬件绕过检测程序或者通过覆盖原始驱动的方式来达到目的,例如通过破解原始驱动,使用破解过的驱动程序强制镭9500显卡打开4条渲染管道而修改镭9500显卡为镭9700显卡的事例。据笔者的了解,对于破解IBM 1802认证错误,其是通过破解软件的方法,而直接使硬件自检系统误认为其添加的MiniPci设备为通过IBM认证的设备,使得添加的设备被系统认证并且正常工作。
一般来说,如果厂家对一个机型进行小范围的升级,要使同样架构的机型能够识别新设备,最常见的办法就是通过升级主板的Bios程序来达到目的,即往老Bios里添加新设备的识别代码。这样也许有朋友会认为,要使老机型和新机型一样能够识别非IBM认证的硬件,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把老机型的Bios也升级成新机型的Bios或者往老Bios里添加识别代码即可。虽然IBM ThinkPad笔记本电脑都采用了同样的主板架构设计,可以使用同样的Bios程序来进行升级,但是笔者发现即使把当前的Bios升级为和使用了非Intel认证的网卡新机型一样的Bios,笔记本电脑依旧不能识别此块HP 80211a/b/g W500三频无线网卡,这就是说采用升级Bios的办法是行不通的,而且笔者也了解到,在使用了破解程序后,即使您的笔记本升级了新的Bios程序,此块HP 80211a/b/g W500三频无线网卡依旧可以在升级了Bios的机器上使用。这样的话,我们可以解开这个疑点了,那就是该破解程序并不是通过破解IBM的Bios来使系统认证这些非IBM认证设备的,那么该破解程序到底是破解的是什么芯片呢?这也就引出了笔者的第三个疑点。
第三个疑点:该破解程序是否是破解了无线网卡的固件来达到目的?
既然我们知道了IBM ThinkPad笔记本电脑对MiniPci设备进行认证并不是通过Bios支持而达到的,那么我们是否能够修改无线网卡的固件来达到目的?现在我们排开IBM ThinkPad电脑本身Bios的限制,从无线网卡方面来着看看。一般来说MiniPci设备可以工作在两种模式下,一种为MiniPci标准的TypeIII模式,还有一种就是兼容Pcmcia的CardBus模式。由于IBM笔记本电脑的Pcmcia设备控制部件一般都采用了德州仪器(Texas Instruments)公司出品的芯片,所以如果无线网卡的控制芯片支持并且采用了德州仪器公司的CardBus模式的话,那么在自检的时候无线网卡就可以绕过认证程序,而使无线网卡能够正常使用。但是据笔者了解,此块无线网卡采用的芯片并非德州仪器出品,而无线网卡的工作模式是由控制芯片决定的,所以破解程序即使修改了无线网卡的固件都是不可能达到破解的目的。由于通过修改无线网卡固件不能达到破解的目的,那么破解程序是否破解的是大家想象不到或者是从来没有察觉到的一个地方?
第四个疑点:IBM ThinkPad电脑本身是否存在一个认证芯片或者认证程序限制?而破解程序就是破解的这个芯片或者程序?
以上我们了解到了,通过升级IBM ThinkPad笔记本电脑的Bios和修改无线网卡的固件都无法使无线网卡被系统认证,那么破解程序到底破解的是什么硬件设备或者程序?据笔者了解到在IBM ThinkPad笔记本电脑的主板上的确存在一个类似于Windows XP *** 作系统内SID认证系统设备的EMP之类的可擦写控制芯片,其负责认证和检测所有的硬件设备,如果新添加的设备不能通过该芯片的认证,该芯片则给主板一个信号,让主板停止自检,导致系统无法引导。正因为在IBM ThinkPad主板上存在这个芯片,所以该破解程序破解的目标就是这个可擦写芯片。其实很多笔记本厂家都在笔记本主板上安装有类似的芯片产品,他们安装这些限制芯片用来识别本公司出品的硬件是有原因地,主要是为了是的硬件能够更好的配合自己独有的支持软件,例如很多厂家自带的FN+相关控制按键,实现待机,开启无线网卡此类的功能,这些与硬件搭配的功能都是通过这个芯片内置的代码实现。如果在开机自检的时候,芯片检测到新添加的硬件无相应的代码,则会报错,也就是出现1802错误。恰恰破解软件的的目的就是通过擦写这个控制芯片,把其相应的代码删去,而使系统在开机自检的时候芯片无法检测到新硬件,使得系统能够自检通过,达到正常使用的目的。
简单来说,其实要破解这个代码是比较简单的,只要您找到芯片然后找到相应的代码位置,然后通过底层接口清除这段代码即可解决这个1802错误限制。但是这也是只是说起来比较简单,相应的工具和编程技术对于一般的玩家而言,是遥不可及的,所以笔者在这里建议大家还是尽量购买原厂的配件,以便减少出现硬件不兼容的机率。
此篇文章近期将发表在《中国计算机报》周三版《电脑工程师》上,谢绝一切转载。
今天终于有兄弟放出破解补丁了,看到不少兄弟都在问破解的原理,我就把文章顶上来,大家看了就明白1802的破解原理了。
mygod999兄弟放出的补丁帖子链接:
>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z/1349528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8
下一篇 2023-08-1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