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关历史文化具体如下:
1、石峡文化
韶关是“马坝人”的故乡,石峡文化的发祥地 。舜帝南巡曾经过此地登韶石山而奏韶乐,动听的乐曲使周围的山石也为之动容。
历史上的韶州被誉为“岭南名郡”,孕育了以陈朝重臣侯安都、唐代名相张九龄、唐代诗人邵碣、宋代名臣余靖、明代抗倭名将太子太保陈磷、清代文学家廖燕。
铁军创始人张发奎、为杰出代表的大批历史名人。佛教禅宗六祖惠能在韶州弘法37年,南华寺因此成为禅宗的“南宗祖庭”。
韶关民间文化艺术种类丰富,包括采茶戏、花鼓戏、花灯戏、山歌剧、山歌、说书、快板、粤曲、舞龙、舞狮等民间歌舞以及木雕、编织、刺绣、剪纸等民间工艺。
2、客家文化
韶关作为中原南迁进入广东的门户,容留了越来越多的客家先民及其后裔,客家文化底蕴丰富,是我国内地客家人四大聚集地之一,被称之“岭南客州”。
全市300多万人口中,拥有近280万客家人,占全市总人口的80%。如今四川仪陇县的客家人也多半是来自粤北韶关地区,朱德在《回忆我的母亲》一书中,开宗明义告知世人:“我家是佃农。祖籍广东韶关,客籍人。”
3、特色的习俗风俗文化
韶关各地习俗风俗有浓郁的岭南客家汉族色彩,瑶、畲两族也各具民族特色。汉族地区在农业生产方面,依照二十四节令的规律安排生产,成为习惯。
从事农活早出晚归、请亲朋帮工成为传统,山区还有春种田基豆、冬放野牛、打横塘、检油茶等等各种习俗。经商贸易讲究择吉开张、注重招牌,有赶墟日(定期集市)、赊销等习俗。
在居住方面,农村多以姓族聚居,讲究风水择地而居,有姓族大屋(檐街屋)、围龙屋、“四点金”住宅、骑楼式住宅、围楼、“小康房”等住宅类型。
婚俗方面,农村仍有哭嫁、送嫁、迎亲、拜堂、闹洞房等古俗遗风。民间重视传宗接代和靠子女养老送终,还有修族谱家谱、春节清明祭祖以及订立族规、奖励读书等传统。
瑶、畲两族有各自独特的风情习俗,在姓名称呼、起居饮食、衣冠服饰、喜庆禁忌、社会风尚等各方面富有当地民族特色。
4、宗教文化
韶关宗教历史久远,宗教文化源远流长,有佛教、道教、基督教和天主教。佛教、道教信徒较多。一些宗教庙会如南华诞等影响至今,信徒在饮食、服装等方面有一些宗教色彩。
5、人文自然文化
韶关旅游资源丰富,是广东的旅游航母,拥有丰富的人文和自然旅游资源,成为无数海内外游客向往的旅游休闲目的地。韶关拥有世界级、国家级景区景点17处和省级及以下景区景点100多处。
包括世界地质公园丹霞山(丹霞地貌命名地)、广东乳源大峡谷、国家森林公园车八岭华南虎保护区、珠玑巷、梅关古道、满堂客家大围、必背瑶寨等大批旅游景区。
梅关古道是国家4A景区、广东省红色旅游示范基地、“中国四大赏梅地”之一。古道存世2000多年,是古代中原通往岭南及东南亚的咽喉之地,连接长江、珠江两水系最短的陆上交通要道,是当今全国保存最完好的古驿道。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韶关
韶关,地处粤北,位于东经112°50′-114°45′、北纬23°5′-25°31′之间。西北面、北面和东北面与湖南郴州市、江西赣州市交界,东接河源市,西连清远市,南邻广州市、惠州市。被称为广东的北大门,是中国北方及长江流域与华南沿海之间最重要的陆路通道,战略地位重要。韶关市是粤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广东著名历史文化名城,历史上岭南有名重镇,全国著名的“有色金属之乡”。辖浈江区、武江区、曲江区、仁化县、始兴县、翁源县、新丰县和乳源瑶族自治县,代管乐昌市、南雄市两个县级市。面积186万平方公里,人口27914万。说到韶关,可以用12个字来概括——“历史名城、山清水秀、民族风情”,它的历史可上溯至二千多年前的汉代,元鼎六年设曲江县时,便以韶关为县治。 这里原先被称为韶州,是一个四面环山的“盆底”形城市,在军事上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险势;在商贸上则是“一吏当关,万物难出”,各种商品货物,均有东、西、北三关把守,后来商贾们就将这里称为韶关。 由于韶关地处山区,因而有着秀美的自然风光,加之韶关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因而当地的旅游景观十分多姿多彩,是粤北的旅游中心。韶关有国家级风景区丹霞山,佛教禅宗六祖慧能弘扬南宗禅法的发祥地南华寺,著名的“马坝人”出土处、“石峡文化”遗址狮子岩,有“地下宫殿”之称的古佛岩,全国保存最完好的古驿道梅岭古道,珠江三角洲居民的发祥地珠矶巷,南方第一家天然狩猎场乳源南水狩猎场,乳源的必背瑶寨等等。 丹霞山风景
丹霞山
丹霞山位于广东省韶关市仁化县和浈江区交界地带。东经113°36′25″至113°47′53″,北纬24°51′48″至25°04′12″之间。总面积292平方千米。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AAAA级旅游区。是以丹霞地貌景观为主的自然风景区。2004年2月13日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为全球首批世界地质公园,同年7月5日丹霞山世界地质公园正式揭碑开园。2010年成功申报为世界自然遗产。 “色如渥丹,灿若明霞”。丹霞山是世界丹霞地貌命名地。丹霞地貌是指有陡崖的陆相红层地貌。作为丹霞地貌命名地,丹霞山的丹霞地貌发育具有典型性、代表性、多样性和不可替代性。 丹霞山古称曲红冈、韶石山、烧木佛旧地。由680多座顶平(顶斜)、身陡、麓缓的红色砂砾岩石构成,以赤壁丹崖为特色。最高峰巴寨海拔6192米。据地质学家研究表明:在中国已经发现800多处丹霞地貌中,丹霞山是发育最典型、类型最齐全、造型最丰富、景色最优美、研究最充分的丹霞地貌集中分布区。 丹霞山由丹霞、巴寨、韶石、矮寨、锦江画廊五大景区组成。以赤壁丹崖之雄、阴阳元石之奇、巴寨之险、锦江之秀、翔龙湖之幽、韶石之韵、夏富之旷闻名。
南华禅寺
南华寺坐落在韶关市曲江区马坝镇东南6公里的曹溪之畔,距韶关市中心城区22公里,是我国著名的佛教古刹,广东六大寺庙之一,也是佛教禅宗六祖慧能宏扬“南禅宗法”的发祥地。 南华寺始建于南北朝梁武帝天监元年(公元502年)至今已有一千四百八十多年历史。建成后,梁武帝赐额为“宝林寺”。唐中宗神龙元年(公元705年)赐改“中兴寺”,神龙三年又赐改“法泉寺”,宋太祖赵匡胤开宝元年(公元968年)赐改“南华禅寺”沿称至今。据史载,梁武帝元年,印度高僧智药三藏航海至粤,北上途经曹溪,“掬水饮之,香味异常,四顾群山,峰峦奇秀,宛如西天宝林山也”,遂建议在此建寺。 南华禅寺在中国佛教发展史上有重要的位置,一千多年来,南华寺与六祖名字连在一起而著称于世。六祖慧能在此传授禅法37年,得法弟子43人,传播全国各地,后来形成河北临济、湖南泻仰、江西曹洞、广东云门、南京法眼等五宗,即所谓一花五叶。法眼宗远传泰国、朝鲜;曹洞、临济盛行于日本;云门、及临济更远播欧美。故南华禅寺有“祖庭”之称。
乳源云门寺
云门寺即门山大觉禅寺,公元923年由云门宗始祖六祖慧能九传弟子文偃禅师所建,位于乳源县城北面6公里的慈云峰下,是我国佛教禅宗五大支派之一云门宗的发祥地,也是全国重点寺庙之一。 云门寺源于云门文偃。文偃(864-949),俗姓张,嘉兴(今浙江)人。出家后到各地参学。初参睦州道,后参义存,获得印可。禅宗六祖慧能圆寂后,嗣法 弟子有湖南南岳怀让和江西青原行思两个法系。到唐末五代间,南岳一系形成沩仰和临济二宗,青原一系分出曹洞、云门、法眼三宗,合称禅宗五家。云门宗的传承 是:青原山行思--道悟--崇信--宣鉴--义存--文偃。文偃在福州象骨山雪峰广福院得义存印可后,就来到韶州云门山,修复残破的光泰禅院,开创了自成 一系的云门宗禅风。其说教方式独特,被称作"云门三句"。据《五灯会元》曰:"我有三句话,示汝诸人。一句函盖乾坤,一句截断众流,一句随波逐浪。"悟此 三句便可入道。 云门寺占地面积12000平方米,整座建筑物庄严雅静,风格独特,寺庙香火鼎盛,除放生池外,殿厅堂楼等共180余处连成一体。寺内保留着一批国家重点保护文物,较为著名的有距今1000多年的《大汉韶州云门光泰禅寺院故匡真大师实性碑铭并序》。 云门寺前有观音山,后有桂花潭,每到金秋时节,这里桂花遍地,一派灿烂景象。
乳源大峡谷
广东乳源大峡谷位于距乳源县西南68公里的大布镇。大峡谷贯穿于韶关的大布镇和英德的波罗镇,全长15公里,最高深切度是400多米,沿途风景优美。原来大峡谷所在地只是山沟中的小盆地,由于受到燕山造山运动的影响,令地壳承受地块抬升的扩张力,而使部分地块张裂下陷形成裂谷,距今已有1000万年的历史。也因为乳源属于石灰岩地貌,所以大峡谷内有许多溶洞,而石灰岩与红色沙砾岩的成因非常相似,所以大峡谷的地貌与丹霞山的地貌非常相似。 大峡谷有黄山之奇--下雨时山间涌出的云雾,漂流在峦中,就如置身仙境中;有华山之险--千步云梯1386级;有张家界之秀--谷中幽深,峰峦层叠,翠映生晖。 大峡谷的两侧是高角度的绝壁峡谷,十分险峻,谷内出露的岩石为距今3亿多万年以前形成的沉积岩,以致密坚硬的石英岩为主。大峡谷的顶端状似一只大埕,谷面宽约600米,平静的大布河流从东南向西北蜿蜒流过,流到这里突然腾空冲下,形成瀑布,其气势之磅礴,撼人心魄!瀑布下有一深潭,潭水一直沿着大峡谷流出英德波罗镇,汇入北江河。在离大峡谷约二十公里处,有一个国内罕见的石英砂岩洞--景峰洞,洞内奇石千姿百态,与石灰岩溶洞相比,风格迥异,独具特色。
南岭国家森林公园
南岭国家森林公园总面积273平方公里。位于乳源瑶族自治县与湖南交界处。其主峰石坑崆海拔1902米,是广东省的最高峰,广东第二、第三高峰均坐落在此,有“广东屋脊”之称。公园内有小黄山、亲水谷、瀑布群等知名景区。南岭山脉逶迤连绵,保留广东省最完整、最大片的原始森林,保存着最完整的自然生态系统,是岭南天然生态保护屏障。目前,南岭国家森林公园已发现的植物种类2000多种,野生动物200多种,属于国家一、二级保护动植物的有82种之多,且为华南虎最后栖息地。活跃于此的珍稀物种构建了“广东物种宝库”、“南岭生物多样性最丰富之地”,也展示给生态旅游、探险爱好者四季流动之美——春有樱花含笑、杜鹃满山红;夏天浓阴蔽日、清溪长流;秋日红叶斑斓、漫山遍野;冬季雾淞冰凌、恍若北国风光!
马坝人遗址
马坝人遗址——狮子岩位于曲江区城区西南2公里处,1958年,闻名中外的“马坝人”头盖骨在此被发现。“马坝人”是介于中国猿人和现代人之间的古人类,为12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它为完善我国原始人类发展的序列提供了相当重要的资料,是迄今为止广东省唯一的一处古人类化石遗址。1977年在狮子岩两石山之间出土了大量的新石器时代晚器的文物,被命名为“石峡文化”,更使狮子岩名声大震。 1960年,马坝人遗址被韶关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61年10月,马坝人遗址被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马坝人遗址和石峡遗址被评为“20世纪100项考古重大发现”;2001年6月,马坝人遗址和石峡遗址合并,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马坝人遗址风景区是一个山、水、洞、石兼收并蓄,集考古与旅游、知识性与娱乐性融为一体的广东省著名的大型考古旅游胜地。该景区分为前山和后山,前山主洞是“马坝人”化石出土地点,在银岩和桂花岩等洞中塑造了“马坝人”时代原始人类生活塑像群和“石峡文化”时期先民们生活情形。后山有禅宗六祖慧能大师曾居住过的招隐寺和大型的石灰岩溶洞,洞内有千姿百态的石钟乳令人惊叹大自然的艺术创造力。景区内还设有建筑面积达2096平主米的马坝人博物馆,陈列有许多古人类化石,动物化石和新石器时代的文物。
九泷十八滩漂流
巍巍南岭山脉南麓,著名的大瑶山下,有一条秀丽的武江,武江源于湖南临武,出宜章自北向南流入广东最北边的县级市乐昌,经韶关注入北江。 武江自进入坪石镇至乐昌市区的60多公里河段,属峡谷江流地貌。河水沿大瑶山奔腾而下,江岸陡峭,谷深林密,河道蜿蜒曲折,共有九个泷{指落差大,水深流急,河道较窄处},十八滩(指落差小,水浅流急,多石处),古称乐昌峡、泷峡,又称虎溪九泷十八滩自然风光绚丽多彩,姿态万千,河道蜿蜒,水清流急,银雾飞烟。“韩泷”最窄之处,是老泷和新泷间,河道仿佛被大山挤压,仅容得下一条船而过。最险要的要数垂泷。水流似箭,水下礁石丛生,离泷尾十多米处有峥嵘崔嵬的泷壁,蔚为壮观。最奇的要算百鸡滩。江心有千万只大小形似鸡的卵石,如百鸡群戏。涨水之时,发出阵阵声响,似百鸡齐鸣。最美之处要算梅泷至惊泷之间,此处山峪耸险,石纹各异,自然洒脱,杂木丛生,盘根错节,藤缕丝连。一年四季色彩各奇,加上河水清清、涛声悠悠,真可谓山水相映。 九泷十八滩穿行在大瑶山下的崇山峻岭之间,由于受大山的挤压,河道仅宽几米至几十米,景区风光以奇峰、秀水、怪石、丛林等自然景色为主,没有人为的堆砌、没有刻意的雕琢,两岸叠峦重重,峡谷幽深,谷坡多达60度以上,有的近似直立,江心怪石嶙峋;犬牙交错,岸边古木参天,梅林片片,沿途风景如诗如画,秀色可餐,具有水美、峡奇、滩险的独特风韵。 九泷十八滩漂流旅游,既不同于长江、黄河的考察探险性漂流,也不同于如漓江的乘船观赏性旅游,而是集游乐、观赏于一体的漂流项目,游客乘动力橡皮舟穿行于水流湍急的泷滩之中,既新鲜刺激,好玩,有惊无险又安全。经开发以后,很快就成为游客喜爱的游乐项目,成为广东省旅游热线景点。1988年列为省四大旅游拳头产品之一,1993年被评为省级风景名胜区,并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国线景点。
新丰云髻山
云髻山旅游区属省级自然保护区,主峰海拔14388米,是珠江三角洲最高峰。她既有南方山水的钟灵毓秀,又有北国山岳的雄伟峻拔。二00六年荣获“广东最美丽乡村示范区”称号,“2006年度最受欢迎国内(外)旅游目的地”大型读者票选活动中,云髻山旅游区今天又被评为“最佳自驾游目的地”。“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云髻山,以雄伟原始的山和神圣洁净的水,令天下游客悠然陶醉,如入梦乡。 云髻山奇峰林立、怪石纷呈。狮子峰雄伟峻拔,玉女峰洒脱秀美,酒壶耳峰惟妙惟肖,五指山直插云霄……满山异姿纷呈的象形山石,似人、似兽,或仰或立、或蹲或倚,千姿百态、美不胜收。雄师回眸,憨象施礼,金龟朝圣,猿人石,子母象等,个个形态逼真,栩栩如生。而最为独特神奇的天狗望月,则横空出世,俯瞰万象,令人感叹大自然鬼斧神工的神奇造化。 云髻山是新丰江的源头,滚滚东流的新丰江水蓄于新丰江水库,润泽下游的惠州、东莞、深圳、香港等地万千民众。区内新丰江源头三叠瀑布,落差128米,洁净的源头水从天而降,落在岩石上跳跃的窜泉飞珠,好似阿婆的云发,终日飘洒,奔飘而下,蔚为壮观;岩之景的剑龙瀑,水顺狭窄的沟槽倾斜而下,如连天接地的一束银线,堪称奇景;诗情画意的蕉风雨韵,飘洒飞扬的青龙瀑布、窜越飞天的飞龙瀑布等瀑布群,可谓三步一景,五步一观,异姿纷呈。 云髻山一年四季风光如画。春赏山花,春天是彩色的海洋,满山盛放着一簇簇没有名字的山花、野花,五彩缤纷,斑斓多姿,展示着大自然生命的绽放与延续;夏弄清风,夏天是郁郁葱葱的天地,阵阵山风吹过,夹着飞瀑,给人清凉爽快的感觉;秋观红叶,秋天是火红的日子,金红的枫叶成行成片,大山以最朴实的方式,用火一样地热情欢迎八方游客的到来;冬踏冰雪,冬天是玉色的世界,冰花、冰串、冰天雪地,晶莹剔透,白雪皑皑。 云髻山的森林、云海、湖水、温泉又是一大特色。这里的林海无边,植被茂密,有寄生树、石上竹、禾雀花等奇观,可谓争怪斗异,千姿百态;这里的云海翻腾,如棉絮,如地毯,人在其中,心旷神怡,犹如飘入仙境;在海拔八百米处的鸳鸯湖,宛如镶嵌在山中的璀璨明珠;这里的温泉,水色清透,含氟、钾、钠等多种微量元素,有良好的疗养和保健作用。
珠玑古巷
南雄珠玑巷,位于县城北部偏东,在323国道南雄至江西大余公路9公里处的沙水村。该巷南起驷马桥,北至凤凰桥,全长1.5公里,是古代五岭南北梅关古道的必经之路,其古朴风貌犹存。珠玑巷有三街四巷,即珠玑街、棋盘街、马仔街;洙泗巷、黄茅巷、铁炉巷、腊巷。今住居民38l户,1742人。现有姓氏为何、谢、曾、黄、钟、赖、刘、陈、郭、周、董、雷、戴、张、杨、欧阳、李、王、熊等19姓,其中雷姓是畲族,其余诸姓均为汉族。 关于珠玑巷得名,据清·道光四年(1824年),戴锡纶编纂的《直隶南雄州志》载:“珠玑巷得名,始于唐张昌。昌之先,为南雄敬宗巷孝义门人。其始祖辙,生子兴,七世同堂。敬宗宝历元年,朝闻其孝义,赐兴珠玑绦环以旌之;避敬宗庙讳,改所居为珠玑巷。”明屈大均著《广东新语》、民国时期中山黄慈博遗稿《珠玑巷民族南迁记·粤北简氏大同谱》所述,有珠玑巷得名之议,与上说一致。 近年来,南雄珠玑巷人南迁后裔联谊会筹委会,派员到珠江三角洲各市、县调查和收集诸姓族谱、家谱。据顺德、番禺、南海、东莞、中山等市、县诸姓族谱、家谱.记述有关珠玑巷得名由来,亦与《直隶南雄州志》说法相同。(摘自《珠玑巷古今》)
车八岭自然保护区
车八岭自然保护区
名闻遐迩的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广东省韶关市始兴县境内,占地7545公顷,是南岭南缘保存较完整、面积较大、分布较集中、原生性较强,具有世界性典型代表意义的中亚热带原始常绿阔叶林精华所在地,是镶嵌在华南地区的一颗绿色翡翠。 莽莽苍苍的车八岭原始大森林里,栖息着华南虎、云豹、苏门羚、海南千干鸟、水鹿等1550种珍禽异兽,其中珍稀濒危动物44种。野生植物1928种,其中珍稀濒危植物8种,主要有伯乐树、伞花木、野大豆等。在这绿色的海洋中蕴藏着无数生物种类,这里一年四季常青,鸟语花香,草经冬而不枯,花非春仍怒放,果熟四季,姹紫嫣红。每当秋季,那“红叶胜似二月花”的林区景色,更是迷人,严冬偶尔也可欣赏到银装素裹的景象,呈现一派大自然的勃勃生机。 车八岭自然保护区风光秀丽,自然景观多姿多彩,独具特色。区内目前已开辟自然博物馆、原始森林漂游、原始森林探险、瑶寨风情、野生植物园、茶果园、梅园、野外观鸟等10多个旅游活动项目,各具特色。信步景区,一览大自然的风采,山、水、石、林、古;雄、幽、险、奇、秀,使游人品味到回归大自然的山野情趣,千种风味,万般惬意,乐趣无穷,流连忘返。 返扑归真,回归自然。车八岭自然保护区以其幽谷深壑,参天古木独有的魄力吸引着四方游客。这里不仅是科研考察、教学实习、环境教育的理想场所,也是旅游度假、避署疗养、写诗作画,领略大自然情趣的胜地。
百丈崖峡谷漂流
百丈崖峡谷漂流
百丈崖峡谷漂流位于全国著名的大宝山,紧临京珠高速,从沙溪出口到漂流起点15分钟,北依佛教圣地南华寺,车程也只需10分钟,地理位置极为方便。被誉为“京珠第一漂”。大宝山这里植被茂盛,树木参天,古藤缠绕,翠竹成林,彩蝶成群,溪流清澈,山幽鸟鸣,百雀飞舞,是一个难得的漂流探险享受大自然,反朴归真,重拾童趣的首选之地。漂流河道全长约3公里,落差达百米,沿漂流河道有十多个回旋处,可在60分钟的漂流过程中,尽情享受原始森林峡谷漂流之刺激,更可欣赏融山之雄,水之秀,林之幽,花之美,石之奇,潭之壮,鸟之鸣,鱼之乐于一身的原始森林山谷风光。
满堂客家大围
满堂客家大围
满堂客家大围坐落于广东省韶关市始兴县隘子镇内,北至始兴县城、西往韶关市区均约65公里,地处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与小坑国家森林公园之间。 满堂客家大围建于清道光五年,如今虽170多年过去了,但高大的墙体竟无一处有下沉开裂现象,实在是民间建筑之一绝。据说从道光五年起直至咸丰九年,用了28年时间才全部完工。素称"广东第一大围"、"岭南民居之最",占地13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近2万平方米,具"三大功能,九大奇观"这特点,是民居建筑中"方围"系列的杰出代表。
乳源必背瑶寨
必背瑶寨是乳源民俗风情观光的好去处。必背,原叫“鳖背”,是乳源瑶族自治县瑶族聚居的一个镇,位于乳源县城东北约50公里的大瑶山腹地。必背瑶族属过山族,是瑶族的一个分支,是旅居美国,泰国,法国,缅甸,老挝等地的瑶族发祥地。 游览必背瑶寨,可以欣赏迷人的瑶山风光,观看欢快热闹的瑶族歌舞,领略古老的民族风俗,品尝独具风味的瑶家美食。必背瑶寨依山而建,有别致的树皮房、竹房,依山而建的吊脚楼别具一格。瑶区除瑶语外,客家话也通用。瑶胞穿戴自己刺绣的彩色图案服饰,男女能歌善舞,以山 乳源必背瑶寨
歌传情示爱。他们的热情好客,用甘甜的瑶山茶、清香味美的竹筒饭和自制的瑶家水酒待客。 歌谣是瑶族人民口头文学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瑶族音乐、舞蹈与民间歌谣一样,起源于劳动与宗教。现在,瑶族的长鼓舞、铜鼓舞已搬上舞台,深受广大群众欢迎。民间保留的传统体育项目有扳手腕、摔跤、气功、上刀山、武术等。每年农历十月初一至十五日为乳源过山瑶的“十月朝”节,又称“十月社”,是乳源过山瑶庆丰收的传统节日。
一般是网络问题,你可以这样尝试解决问题。
1、删除文档下面的Social Club文件夹,之后重新登陆(删除social club不会对游戏有影响)文件在C:\Users\文件里。
2、登陆steam检查游戏文件完整性。
3无线换直连,加速。
4换加速。
Steam平台是Valve公司聘请BitTorrent(BT下载)发明者布拉姆·科恩亲自开发设计的游戏和软件平台。Steam平台是目前全球最大的综合性数字发行平台之一。玩家可以在该平台购买、下载、讨论、上传和分享游戏和软件。
2015年10月,Steam获第33届金摇杆奖最佳游戏平台。
2019年8月21日,由完美世界代理的中国版 Steam 数字内容分发平台正式定名为“蒸汽平台” 。
俗话说,没有金刚钻,就不揽瓷器活儿。广东这些入选了国家特色小镇的,都是魅力之镇——经济强镇佛山乐从、文化名镇番禺沙湾,还有 旅游 小镇肇庆凤凰镇……
无论是从特色产业、传统文化或者是旖旎风光,这些上榜的小镇实力绝对是杠杠的!
一、 历史 文化悠久,资源丰富
比如番禹的沙湾镇为例吧,那可是座有着800多年 历史 的岭南文化古镇, 历史 文化资源丰富,民间艺术饮誉南国,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非常丰富,大量祠堂、庙宇等古建筑和商业遗址、民居遗址保存完整。民俗文化沙湾飘色等,每年吸引大量游客。还有古镇的姜埋奶,吃货们千万不能错过哦。
二、特色产业吸引人
比如佛山顺德乐从镇,就更不用说了,这可是被誉为“中国家具商贸之都”。但凡有新屋装修买家具的,谁没有听说过这个名字?不但拥有全国最大的家具市场,还拥有全国最大的钢铁巿场,全国数一数二的塑胶原料市场。产业形态和商贸特色非常明显。
还有汕头市潮阳区海门镇,渔业是当地支撑产业之一。海门渔港是国家一级良港、全省第三大渔港,并于2005年成功申报为国家中心渔港。这地方的海鲜老有名了,不能再说了,咱口水已经流了一地。
三、景色优美,主打休闲 旅游
如清远市英德市连江口镇,有着两千多年的 历史 ,是旧皇朝兵家必争之地,名胜古迹很多, 旅游 资源十分丰富。北江小三峡之一的浈阳峡,远近闻名,此峡险峻秀丽,以其“古、秀、奇、险、幻”而名扬千古,历代游人为它呤诗作赋,写下不少赞美的诗篇。每逢节假日,游客络绎不绝。
目前,我们国家的人们越来越向大城市或特大城市集中,这是经济发展的阶段必然性。但不就代表了小镇乡村的没必要存在。小镇的 历史 文化资源、 旅游 景点,无论 社会 如何发展,最后留下的还是文化的传承,毕竟物质也需要精神的承托~~
纵观世界上很多国家著名的小镇都是独立而有特色的,一个闻名中外的大学可能就在一个小镇里。而我们广东这些入选全国榜单的小镇,再多努力,未来会有更多的成就哦,就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全国第二批276个特色小镇名单中,广东有14个镇入列。
1、佛山市南海区西樵镇。
西樵镇位于珠江三角洲腹地的南海区西南部,是国家“AAAAA”级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中国面料名镇、广东省中心镇,面积 17663 平方公里,辖4个城区、27个行政村,常住人口292776人(2017年),流动人口 6万多人。
西樵民风淳朴,古俗犹存。山间有7个古村落,个个具有原汁原味的的岭南农家特色。走进农家采茶种菜,别有风味;参加西樵婚嫁礼仪,奇趣无穷。一种以“吃农家饭,住农家屋,走农家路,干农家活”为特点的“做一天西樵山民”山村农家乐活动因其山野之趣,倾倒了众多都市 旅游 者。此外,西樵山欢乐节等节庆活动,以及“半山扒龙舟”,“阿婆扒龙舟”,“新年狮艺”等民俗活动,颇具地方特色。
西樵山素有“珠江文明的灯塔”的美誉,早在6000多年前,勤劳智慧的西樵山人,就在这块土地上创造了灿烂的“双肩石器”文化;明清时期,以湛若水、何白云、康有为为代表的一大批文人学子隐居西樵,探求理学,锤炼心性,使西樵山获得了“南粤理学名山”的雅号,西樵“理学文化”自此声誉雀起;西樵山的宗教文化特色鲜明,她不仅以佛、儒、道三教融合为其特点,更以具有中国特色的南海观音文化令人瞩目,耸立于西樵山第八高峰上的世界第一观音座像已成为人们研究观音文化的必到之所;作为国家森林公园的西樵山,其绿色文化尤为突出,西樵山以其美好的生态环境和优越的地理位置,被称为整个“珠江三角洲”的“前花园”成为在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中逐步走向“都市化”的南粤民众远离尘嚣,回归自然的一块福地。在这里,游人可尽情吞吐西樵翠色,肆意吸纳山川灵气,休闲度假修身养性, 健康 长生已成为西樵“绿色文化”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西樵山上村人的婚嫁习俗和生产劳动习俗, 引起了游人的极大兴趣,特别是“半山扒龙舟”,“阿婆扒龙舟”,“新年狮艺”等民间游艺活动,更是盛况空前,游人若不以一睹为快。西樵山美誉众多,自古以来民间就流传有“南粤名山数二樵”的佳话,将西樵与东樵(罗浮山)列为南粤名山的代表,更有文人学士写诗瞩文,给西樵山以更高的评价。赵朴初有“古风爆竹喧人日,世内桃源现代家”的佳句,秦牧有“西樵秀色美于诗”的赞誉,黄施民有“西樵若问比东樵,秀倚南天此最娇”的吟咏,更有学者专家盛赞其为“不上西樵山,不算到岭南”。今天,处于新世纪的西樵山--这颗绿色的宝石,正在显现出愈加夺目的光彩。
2、广州市番禺区沙湾镇。
建筑
沙湾是一个有着近800年 历史 的岭南文化古镇,因地处古海湾半月形的沙滩之畔而得名。这里还是岭南民间建筑艺术博物馆,古镇完整地保存着岭南地区传统村落梳式布局,留耕堂、宝墨园、南粤苑、鳌山古庙群等堪称岭南建筑艺术的杰作。
音乐
沙湾是广东音乐的发源地。沙湾古镇传统生活气氛浓厚,民间艺术活跃,创造了富有地方特色的非物质文化资源。何氏典雅派从“琵琶大王”何博众开始,历经数代人努力,到“何氏三杰”时期独树一帜,发展成为广东音乐极具影响力的一大流派。典雅派广东音乐被称为“意景音乐”。[7]沙湾也因此成为 历史 上广东音乐最活跃和广东音乐 历史 遗迹最多的地区之一,至今仍保持了清代“私伙局”的演奏传统。
雕塑
作为广东省“民间雕塑之乡”,沙湾古镇保存了大量砖雕、木雕、石雕、灰塑、壁画等艺术精品,艺术风格具有浓郁的岭南特色。除此之外,还有许多传统文化活跃在民间,如北帝诞、鳌鱼舞、扒龙舟、粤剧、兰花等。
饮食
沙湾还有醇香诱人的传统小吃-姜埋奶、牛乳白饼等。
沙湾姜撞奶是广东省一道传统甜品小吃,将鲜水牛奶加糖煮沸,倒入碗中,与老姜汁撞在一起,便成了既像豆腐花又像蒸水蛋一样稀中带稠的 美食 ,却比豆腐花、蒸水蛋香滑甜爽,且有温中、调胃、驱寒、养颜的功用。味道香醇爽滑,甜中微辣、风味独特且有暖胃表热作用。
北帝诞是古沙湾最重要的节庆。过去每年农历三月初三北帝诞,沙湾都会举行“迎神赛会”。北帝出巡,飘色、醒狮、舞龙、鳌鱼等必来助兴,鼓乐喧天,规模盛大。如今,沙湾人对北帝的崇拜依然不减,由北帝诞衍生出来的各类民间艺术仍然大放异彩。
沙湾飘色
沙湾飘色是一项具有沙湾本土特色的民间艺术活动,流行于珠江三角洲一带,影响全国。它集合了材料、力学、音乐、造型、装饰等工艺,以色柜作为展示舞台,色柜上坐立着的人物造型称为“屏”,凌空而起的称为“飘”,二者由中间的色梗连接,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以此表现某个民间传说或戏曲故事片段。
沙湾飘色起源于明代中叶至晚明时期,由沙湾北帝诞迎神赛会娱神节目发展而来。清中叶至民国初年达到全盛,改革开放后复兴,内容与技巧经历了三次大创新。现村中仍存有一百多年前的色柜和色梗。
沙湾飘色-水色
传统的沙湾飘色活动在每年农历三月初三北帝诞举行,由乡中各坊里轮流组织,每次出20-30板色,以八音锣鼓伴奏,在主要街巷巡游表演。
沙湾飘色现存100余板色,每一板色都有一个主题内容,分为四类:一是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如《嫦娥奔月》;二是戏剧故事,如《水漫金山》;三是祝福吉祥如意的,如《青云直上》;四是反映当地民俗风情的,如《雨打芭蕉》。
沙坑龙狮
龙狮在沙湾历有传统,其中以沙坑龙狮团最为著名。沙坑龙狮团在南派醒狮原有的技艺基础上,吸收融入北派舞狮的技艺,将高桩醒狮和民间武术“梅花桩”与南派醒狮套路相融合,形成别具一格的沙坑醒狮。据不完全统计,自成立以来,沙坑龙狮团在国际、国内、省、市的比赛中共获得50多项金、银奖。
3、佛山市顺德区乐从镇。
乐从镇内有人类居住超过一千年的村庄,有岳步、鹭洲;八百年以上的有平步、葛岸、沙滘、新填(现属劳村管理区所辖);七百年以上的有良教、桂圃(即今小布)、小涌、教德,以及因苏妃事件株连,由南雄珠玑巷一起逃难到当时南海岗州太艮(即今之顺德区大良),再迁移到各处开村的新隆、上华、荷村、大墩、良村、劳村、道教、大罗、水藤、罗沙、杨滘等十一个乡村。建村在五、六百年以上的,有新基(罗沙管理区辖区)、理教、马滘、腾冲。而定居较逅的大闸,也有二百多年了。
乐从镇二十多个主要乡村,按其开村时间先后顺序列表如下:
岳步(西元936年)、鹭洲(西元964年)、平步(西元1101-1125年)、
葛岸(西元1127-1130年)、新填(西元1127-1130年)、沙滘(西元1158年)、
良教(西元1195-1201年)、桂圃(西元1225年)、小涌(西元1232年)、新隆(西元1273-1274年)
乐从,自古以来就是著名的商业贸易集散地,拥有着全国最大的家具市场,全国最大的钢铁巿场,全国数一数二的塑胶原料市场。以商贸立镇的乐从,经济特色鲜明,现代商贸和物流业兴旺发达。乐从拥有闻名遐尔的“家具、钢材和塑胶”三大专业市场。此外,乐从的房地产、木业和布匹等市场也迅速发展。乐从镇的印刷、家具制造、钢铁物流加工和 汽车 配件等行业发展迅速,形成了全国最大的啤酒贴纸生产基地和全省最大的烟包及滤咀纸生产基地。
4、珠海市斗门区斗门镇。
斗门镇,隶属于广东省珠海市斗门区,位于珠江三角洲南端,地处斗门区西北部,东枕雄伟的黄杨山系,南邻乾务镇,西隔虎跳门水道与新会沙堆镇相望,北与莲洲镇接壤。区域总面积105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斗门镇户籍人口有46599人。截至2020年6月,斗门镇共下辖1个社区、1个管理区、10个行政村。
2018年,斗门镇上榜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2020年7月,全国爱卫会确认斗门镇为2019年国家卫生乡镇。2021年1月6日,斗门镇被广东省文化和 旅游 厅公布为第二批广东省 旅游 风情小镇。
2019年,斗门镇工业企业个数共29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个数4家。
5、江门市蓬江区棠下镇。
棠下镇是中国著名的 历史 学家、教育家陈垣教授的故乡。被毛泽东主席称为“国宝”。
棠下镇是著名的侨乡,是省重点工业镇。棠下镇物产富饶,素有“鱼米之乡”,“水果之乡”的美誉。
2019年10月,棠下镇入选“2019年度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1]
2020年7月,获得2017-2019周期国家卫生乡镇荣誉称号。
6、梅州市丰顺县留隍镇。
2006年9月,留隍镇被广东省定为“青榄专业镇技术创新试点单位”。先后获得广东省专业技术创新试点单位、广东省生态示范镇等殊荣。2016年,留隍镇入选第三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
2019年,留隍镇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收入541306万元,比上年决算数增加1148万元,增长22%;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收入283900万元,比上年决算数增加261611万元。
7、揭阳市揭东区埔田镇。
2019年6月,埔田镇被誉为中国竹笋之乡,广东省 科技 创新专业镇。
2019年7月,埔田镇入选2019年全国农业产业强镇建设名单。
2021年1月6日,被广东省文化和 旅游 厅公布为第二批广东省 旅游 风情小镇。
埔田香蕉
香蕉遍植于揭阳各地,已有数百年栽培 历史 。果呈长圆条形而略弯,果肉多为金,肉质软滑柔润,味道清甜芳香,食法多样,以鲜食为主。为岭面四大佳果之一。
埔田竹笋
竹笋俗称“竹芽”。揭阳市的竹笋主要为麻竹的嫩芽,以揭东县锡场镇和埔田镇所产最为有名。揭阳竹笋具有壳薄肉厚,质细味甘,恬淡而鲜的特点,是宴席上的“山珍”。埔田镇的竹笋生产 历史 悠久,是揭东的传统农业项目。解放前就有鲜笋供应整个粤东市场,并供应香港及东南亚一带,该县竹笋品种独特,品质优良,是国内罕见的食用笋品种,有“岭南山珍”美称。
“古山二号”龙眼
埔田镇龙眼果实鲜嫩、清甜可口,营养丰富,富含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多种氨基酸和维生素,具有很高的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
8、中山市大涌镇。
大涌镇获得“中国红木雕刻艺术之乡”、“中国红木家具生产专业镇”、“中国牛仔服装名镇”、“国家卫生镇”、“省纺织服装名镇”、“省卫生镇”、“省教育强镇”、“市文明镇区”、“市工业强镇”等称号。
9、茂名市电白区沙琅镇。
2000年被评为全国造林绿化百佳乡镇
2001年被评为全国 体育 先进镇、广东省卫生先进镇;
2002年被省政府批准为广东省中心镇;
2003年被省政府批准为“小城镇 健康 发展综合试点”镇;
2004年全国重点镇,茂名市文明镇等荣誉称号;
2009年被评为广东省宜居城镇(为全省十个试点镇之一)、
2010年被评为电白县科学发展先进镇;
2011年又被评为广东省农业名镇;
2013年荣获“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
2014年再次入选全国重点镇,及 “广东省农业特色产业名镇”
2015年成为广东省新型城镇化“2511”工程综合试点镇
10、汕头市潮阳区海门镇。
莲花峰风景区,为粤东名胜古迹。莲花峰风景区位于广东省汕头市潮阳海门镇南海边陲,三面环海,一面依山,有奇石俨若莲花之状,因此而得名,史称“莲峰海色”,现以“莲峰浩气”位列汕头八景之一,于2015年12月荣膺国家AAAA级 旅游 景区。[7]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带兵勤王曾至此。
莲花峰还有镌刻着日军侵华罪恶的大型公墓万人冢”,有为纪念宋丞相文天祥和元隐士张鲁庵而建的忠贤祠(即莲峰书院);有明代隐君吴从周所辟,为海门居民扫盲讲学的海镜堂;有始建于明永乐年间(1403—1424年)的莲峰古寺;有元代隐士张鲁庵书舍及鲁庵墓;有明隆庆三年(1569年)为抗击倭寇侵扰而建的古炮台;有明、清期间 *** 练水师的德胜关;有元代至今历代名人志士、宦官墨客留下的摩崖石刻多处等(其中“万人冢”和“莲花峰摩崖石刻”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摩崖石刻宋2处、元39处、明12处、清27处、民国3处,包括近现代共100多处)。位于湖边村大湖神庙。1997年4月9日潮阳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海门镇环海路的晴波塔从光绪至今巳有100多年的 历史 ,经1991年重修,目前古迹完整,保持原塔形状。境内土特产品有莲峰牌海门糕仔、本港鱿鱼脯、金钱饶鱼胶、西施舌、洪洞牛母石紫菜等。
11、湛江市廉江市安铺镇。
安铺中山公园位于安铺镇东北部,民国二十年(1931年)由居民集资兴建,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而名。1976年曾改名人民公园,20世纪80年代初复名安铺中山公园。公园占地30亩,内有中山亭、工人文化宫、儿童公园、宾馆、滑冰场、花木场等。
特产 美食
安铺鸡饭
安铺鸡饭源于清代道光、咸丰年间(1821年-1862年),包括白切鸡和鸡汤饭。
白切鸡
白切鸡是选用当地的走地鸡,项鸡(母鸡)每只重1千克多、阉鸡每只重15千克多为宜,劏净去掉内脏,除掉鸡尾。然后将水煮到70 -75 时,将鸡投放水中,待鸡腔内装满水即捞起,倒腔内水回煲中,如此反复3次,大约经过15分钟后,待膝关节的皮已向上收缩,即捞起吊干,均匀抹上生油,即成为熟鸡。食用时可配上酱油,伴以沙姜、蒜蓉、麻油蘸鸡。2012年,安铺白切鸡获“廉江十大 美食 ”品牌称号。
鸡汤饭是选用当地产粘米或香米,以鸡汤加猪油煮成饭。
安铺年糕
安铺年糕以糯米、红糖、白砂糖、花生油等为原料制作,采用高压锅炉蒸汽成型生产技术。2012年,安铺年糕获“廉江十大 美食 ”品牌称号。
荣誉称号
1952年12月,在第二届全国卫生会议上,安铺镇被评为全国丙等卫生模范镇,获毛泽东题词“动员起来,讲究卫生,减少疾病,提高 健康 水平,粉碎敌人的细菌战”的锦旗一面。
1981年,被广东省命名为“ 体育 之乡”。
1982年,安铺镇被广东省卫生厅授予全省第一个“无鼠害镇”称号。
1997年,安铺镇被广东省确定为综合改革试点镇。
1998年,安铺镇被列为广东省乡镇企业百强镇。
1999年,安铺镇被列为湛江市发展乡镇企业标兵镇。
2001年,安铺镇被定为广东省中心镇。
2002年,安铺镇被列为广东省小城镇综合 健康 发展试点镇。
2004年,安铺镇获“湛江市发展工业先进镇”称号。
2006年,安铺镇被市评为“2006年度外贸工作先进单位一等奖”,并获“招商引资三等奖”。
2010年,安铺镇获“广东 旅游 美食 之乡”称号。
2011年,安铺镇获 “中国海鲜 美食 之都—— 美食 名镇”称号。
2012年12月29日,安铺镇被湛江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公布为湛江市2011年度发展工业先进镇。同年,被广东国际食品博览会组委会授予“广东年糕之乡”称号;被评为“湛江市 社会 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镇”。
2014年6月上旬,安铺镇被评为广东省宜居示范城镇。
2014年7月21日,安铺镇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农业部、民政部、科学技术部列为全国重点镇。
2016年,安铺镇入选“2016年度中国建制镇综合实力前1000强(全国科学发展千强镇)”,排在第644位。
2017年8月22日,安铺镇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布为第二批全国特色小镇。[38][39]同年,安铺镇入选“2017年度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排在第629位。
2018年,安铺镇入选“2018年度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排在第950位。
2019年10月8日,安铺镇入选“2019年度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排在第953位。
2019年12月30日,安铺镇入选首批“广东省 旅游 风情小镇”。
2020年4月21日,国家城市品牌评价项目组、《中国城市报》社发布2020中国特色小城镇品牌传播百强榜,安铺镇位居第23名。
此外,安铺镇曾与中山市小榄镇、顺德区容奇镇、东莞市石龙镇并称为广东四大古镇;卫生、 体育 和民兵工作被誉为“三面红旗”,曾获“全国亿万农民健身活动先进乡镇”称号;先后被评为2003年度广东省卫生先进镇和2005年度广东省卫生先进镇。
2021年9月,入选第三批广东省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镇名单。
12、肇庆市鼎湖区凤凰镇。
凤凰镇内现有九龙湖、黄金沟、藏龙沟、亲亲大自然、九龙湾漂流、同古山居等 旅游 景点,各景点以环境幽静。凤凰镇按照市“打造千里 旅游 走廊”的 旅游 发展规划,坚持以发展 旅游 为龙头,结合本镇独特的 旅游 资源优势,积极 探索 生态 旅游 大发展的新思路、新办法,努力整合 旅游 资源,大力开发特色 旅游 。凤凰镇九龙湖景区被列为肇庆市“千里 旅游 走廊必游胜景之一”。
2005年12月凤凰镇被省 科技 厅批准列入 旅游 技术创新专业镇;2008年1月被省 旅游 局评为“ 旅游 特色镇”,这对凤凰今后加快 旅游 开发,提升 旅游 品位创建良好的基础。08年全镇各景点接待游客23万人次, 旅游 收入达到1086万元,比上年增长86%。
13、潮州市湘桥区意溪镇。
意溪镇内有始建于隋唐时期的松林古寺,明代的别峰古寺、石庵、白塔寺,清代的古竺庵、孝禅寺和三山国王庙等,形成独特的宗教 旅游 文化,别峰古寺和上津方伯第、海角山贝丘遗址列为潮州市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其他文物古迹有:鳄渡秋风亭、潮东雄镇石刻、蔡家围寨墙遗址、东郊村明代石猴、头塘村明代普同塔、桂坑村罗厝围寨等。
荣誉称号
2004年,意溪镇被广东省授予“广东省民族民间艺术之乡”。
2011年,意溪镇被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14、清远市英德市连江口镇。
连江口镇有两千多年的 历史 ,是旧皇朝兵家必争之地,名胜古迹很多,并以河鲜 美食 著称,它集山水名胜、 美食 为一体。
连江口镇 历史 悠久,文化丰厚,有着两千多年的 历史 ,是旧皇朝兵家必争之地,镇内古迹众多。今连江口之地建制于明洪武二年(1369年),因圩址在连江(古称洭水)与北江(古称溱水)的汇合处,故名。飞来峡水库库湾风景秀丽。与浈阳峡一起形成北江流域原生态十里长廊。镇内浈阳峡文化 旅游 区内的浈阳峡,因带有神奇色彩又名盲仔峡,是北江流经波罗坑至连江口的一段狭窄河道,北起英城街道下张村,南至连江口镇江口咀,全长约10公里。两岸高山屹立,峭壁险峻,水势汹涌,成为古代水路交通咽喉,兵家防范要地。汉代赵佗在南越称王后,就于浈阳峡下游不远的江口咀筑万人城,屯兵万人扼险,阻止汉兵南下,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中山大学莫伟宗教授曾说:万人城是南越文化的瑰宝,完全有理由申请“世遗”,将与海上丝绸之路并称为广东最重要的 历史 文化遗产。万人城遗址未来经挖掘恢复后,将成为浈阳峡文化 旅游 景区这个皇冠上最闪亮的明珠。浈阳峡有保存完好的古栈道,并有20多方摩崖石刻。宋代在江峡西岸修筑栈道,在几处断崖边又栈道残迹,东岸的古栈道离河面较低为明代修复,现保存得较为完整,仍可行人,栈道长约1000米,宽1米左右,是英德境内乃至全省范围内发现最完整的古栈道之一。此浈阳峡峡以“秀、奇、险、幻”闻名,江峡沿岸还有九道湾、八丈石、盲仔石、犀牛石、将军石等景观,唐以来为英德著名的游览胜地,留下不少赞美峡谷风光的诗篇,唐代名相张九龄、宋代大诗人杨万里、清代著名文学家袁枚等人写有赞美浈阳峡的诗。浈阳峡境内有保存完好的古栈道,并有20多方摩崖石刻。在浈阳峡江口咀的岸边有一处江口庙,临江而建,该庙所处位置乃风水宝地,可谓“三江六岸”,逢初一、十五众人朝拜,香火旺盛,庙主神位乃是有北江女神之称的曹主娘娘。据说该庙神灵管辖大小北江流域百姓特别是渔民的平安,拜祭女神可保国泰民安,风调雨顺。曹主娘娘与妈祖、龙母并肩南粤精髓,境内主要文物古迹还有洭浦关(一说浈阳关)、粤汉铁路旧址等。
所获荣誉
2020年12月9日,获评2018至2020年度“广东省文明村镇”。
美食 明珠一一安铺,位于九洲江与北部湾的交汇处,广东省四大名镇,中国 美食 名镇首位,土地平旷而肥沃,气候温暖而湿润,咸淡水产品、农副产品及水果极其丰富, 历史 传统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建筑艺术精湛(成片骑楼, 美食 厨艺更是精妙绝伦,品种林林总总,白切鸡、鱼生粥。
五华特色:有正宗客家风味,五华人民遍布全国各地,走上世界,吃苦耐劳五华客家人从古至今都奉行先辈们剑业精神,一以既往立足 社会 ,放眼全球,为今天的中华民族复兴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我大英德威武,其实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故乡情乙结,俗称乡愁。心里最美的风景,当属故乡无疑。我在大江南南北漂泊十几年。现在每个月都要回一次英德,每次回去都舍不得离开,无他,父母在,故乡情,我爱英德。
吴川市黄坡镇应该入列。黄坡有中国第一任美国大使陈兰彬故乡。有爱国将领李的故乡。有数不尽的特色 美食 ,吴川飘色的发源地。监江的出海口,黄坡古港。吴川,湛江人口的第一大镇。台山的名自从并江门就一天比一天蒙了看不见了台山应拼珠海距离珠海最近只有一桥之别为什么台山不合珠海呢距离江门|00几公里
开发特色小镇的确对当地的经济、文化等方面有所帮助,但最重要的还是可持续,要做实,要经受得住群众的验证,而且要有长远的规划,不能喊口号做政绩,要让当地百姓成为最受益的群体,全中国百姓都记住并认可。
要了解广府文化,先要弄清广府民系。
了解了广府民系,则粤方言的形成与覆盖的理据就不难明白了。
有两个古岭南的战斗故事,可助我们了解广府民系分布地区古代社会的变化。
一个是秦军统帅屠睢(sui) 死于南越族人的游击战中,另一个是赵佗为完成南越国统一大业而巧设美男计。
公元前219年,秦始皇派屠睢为统帅,率领50万大军兵分五路,向五岭之南进军。
其中一军驻扎在余干(今江西余干),一军扼守南野(今江西南康),一军守镡城之岭(今广西桂北越城岭),一军占据九疑要塞(今湖南宁远境内),还有一军“处番禺之都”(今都庞岭附近,属连县)”(“处番禺之都”之意争论不休,今从“五百里为都”之意。
参见《广州文博》l993~1995集刊李龙章《番禺城始建年代及相关问题探讨》。
)。
在强大的秦军进攻下,力量分散的百越各小国只好退出部落聚居地,躲入密林深谷之中打游击。
屠睢攻占番禺后,急于推行暴秦的各项制度,以为可以压服越族人。
但是越族人,不肯屈服于秦军的暴力,同心驱逐外敌,他们利用熟悉地形、善于水战与爬山设伏的长处,白天隐伏于山林之中,晚上四出偷袭中的西瓯族人还发动了一次大攻击,杀得秦军尸横遍野,并击毙其统帅屠睢。
这故事显示了岭南原住民的刚强善战与不屈服于暴力的本根文化。
明末清初“岭南三大家”之一的陈恭尹有诗句云,“五岭水浮天。
”(《九日登镇海楼》),可借来形容古越族人所处的地理环境。
春秋战国时期,岭南还是百越族的世界,广东的青铜时代始于商末西周,但广东当代出土的这一时期的青铜器文物仅有5件,不过,出土的战国时期青铜器却达1000多件,其中,不少还是本地铸造的。
由此可见战国时岭南百越族的生产力已有一定的发展。
先秦时,岭南的番禺、肇庆、罗定、清远、四会、广宁、揭阳等地,已有越族的“小国”,如称为番禺、缚娄,阳禺等市镇型小国。
这些“小国”是部落联盟发展的结果,虽然并没有在岭南建起一个统一国家政权,但已是贸易商品的最初集散地。
岭北楚国商人也常来此贸易,出现语言交流现象,因此成熟后的粤语也还带有一些楚音。
那时,番禺的珠玑、翡翠、犀角、象牙等名贵商品,已扬名中原。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既想扩大领土,也垂涎番禺的名贵商品,遂出兵岭南。
屠睢身亡后,秦军还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百越族人也奈何不得强大的秦军,双方僵持不下,形成“秦军三年不解甲弛弯”之势。
起初岭北到岭南的交通不畅,影响着秦军的给养。
后来,秦将监禄(一说监为官衔,名史禄)率工兵在海阳山开凿一条水道,连通了湘江与漓江,民间称为秦凿渠,也称零渠(唐代时改称灵渠)。
于是,粮草可以从岭北水运至岭南,解决了秦军给养问题,使秦军得以打持久战。
后来,秦始皇派任嚣为统帅,率领赵佗等将领,出动楼船沿秦凿渠南攻百越。
水军参战,增强了秦军的战斗力,加上任嚣、赵佗步步为营的同时,善于安抚越族人,恩威并用之下,终于逐渐平定了越族的反抗。
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统一了岭南,设置南海、象、桂林三郡。
其中的南海郡,相当于今广东省大部分地区。
南海尉任嚣在郡治番禺筑城,世称任嚣城,这就是广州建城之始。
任嚣、赵佗率军南下之时,秦皇已命一批游民。
商人随军移民;统一岭南后,秦守军号称50万;设南海郡的次年,秦又发配一批罪人到南海郡建屋筑城;秦二世元年(前209),赵佗上书皇帝,奏请拨3万名无夫家的女性来南海郡为士卒补衣和照顾生活,秦二世拨给15万名女性,这一系列举措,使南海郡的“中县人”(汉族人)大大增加。
他们带来了中原文化,也带来中原的先进生产工具与技术,大大促进了南海郡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
任嚣、赵佗采取民族和睦政策,使汉、越民族融洽相处。
古越族土著语言属壮侗语系,由于交流的需要,土著语言逐渐吸收古汉语,出现雏型粤语。
任嚣任南海尉时,赵佗任龙川令。
他们经营南海郡数年后,中原反抗暴秦苛政的义军四起。
任嚣看到秦失人心、早晚覆灭的形势,也看到岭南有拥兵自重的有利地势,便萌发割据之心。
无奈病魔不许他再称雄,他只好把希望寄托到心腹将领赵佗身上。
任嚣病危之际,委托赵佗代理南海尉一职,并把割据岭南的计划告诉他,希望他不要错过机会,赵佗欣然受命。
赵佗(一些古籍写作赵他)原籍巨鹿郡东垣县(今河北真定),他不但有治军之才,也有治政之才。
任嚣逝世后,他首先令横浦、阳山、湟溪等五岭关隘的守军塞绝通岭北的通道,以防北兵南来。
接着,清洗不听号令的秦朝官吏,安插亲信担任重要职务,为称王立国奠定基础。
公元前206年,刘邦称帝,建立汉朝,暴秦终于退下历史舞台。
次年,赵佗发兵进攻桂林、象两郡,赵佗巧设美男计的传说,说明他进攻时发生过激烈的对抗。
那时,西瓯骆裸国之主“后蜀王子”自称“安阳王”,手下有一位“神人”辅佐。
传说这位神人名皋通,制作了一张神弩,一发能杀300人!这种神奇武器令赵军连吃败仗,于是赵佗暗派太子始潜入安阳王宫。
由于太子始生得一表人才,又能言善辩,遂使安阳王之女媚珠芳心大悦。
为了讨太子始的欢心,媚珠竟盗出神弩,交给太子始毁掉,赵侬遂得击溃安阳王。
这个传说不能说绝对真实,但也说明了赵佗平定岭南并非轻而易举。
赵佗通过武力进攻与拉拢越族首领等计,终于使大多数越族部落归心。
他又把象郡分为交趾、九真二郡,任用友好的越族首领为长官,把原来的岭南三郡牢牢控制于掌中。
从此,岭南出现安定的局面。
公元前204年左右,赵佗自称南越王,建南越国,在国都番禺扩建任嚣城,史称赵佗城或越城。
1997年,在广州中山四路原市文化局的地下揭出南越国御苑遗址,震动国内外。
专家们推测,南越国宫苑的中心在今广州儿童公园范围内。
南越国初创时,其统治范围是:北界西起今广西三江、龙胜县南境,经兴安严关、恭城、贺县,历广东连山、阳山、乐昌、南雄等县一段,再折向南经连平、和平、蕉岭;东界从福建永定、平和、漳浦等地到达南海;西界为今广西环江、河池、东兰、巴马、百色、德保,与夜郎、句町等国接壤;南界到今越南中部长山山脉以东及大岭一线以北。
国都番禺处于东、西、北三江交汇之处,航运已有一定发展,成为犀、象,毒冒,珠玑、果布等商品云集的都会,引来不少客商,语言交流增加,促使雏型粤语进一步变化。
由于越族人多,居于南越国也只得入乡随俗。
赵佗对越俗的态度是“良则从之,恶则禁之”。
对服装,习惯却听其自然变化,如汉高祖为与赵佗结好,派陆贾南来作说客,赵佗接见他时穿越俗服装,束发插椎。
席地交股而坐。
赵佗除了带头与越俗同化外,还大力提倡汉越通婚,赵家与越族名门吕家结为秦晋之好,融洽了汉越关系。
他还推广汉族的语言文字,使汉文化在国中占了重要地位,越族语言因而更加与汉语融合,雏型粤语得以进一步发展。
后来,对中县人有较强抗拒心理的部分越族人向西江流域或西南方的茂名、徐闻、合浦,乃至广西迁移,使粤语地域有所扩大。
赵佗推行友好睦邻的政策,对汉朝,只有几年关系不好,其他时间皆友好往来。
赵佗于公元前196年臣服于汉朝,使汉越贸易合法化,中原地区获得南越国的特产,南越国也得到中原提供的农业生产必需品,如铁器工具及马、牛、羊等牲畜。
后来吕后执政时,歧视南越,断绝供给南越生产必需品。
赵佗一怒之下于吕后五年(前183)自尊为“南越武帝”,发兵攻打长沙,吕后便派兵攻打南越,却攻不进岭南。
吕后死后,汉文帝再派陆贾南来,与赵佗尽欢而别,陆贾还朝时,赵佗进贡了一批珍品给汉文帝。
托陆贾带回的赵佗《报文帝书》是见于典籍最早的岭南文学作品,此后,岭南与中原的政治、经济联系再次增强,使岭南的经济顺利发展。
赵佗活了一百余岁,南越国历五主,到汉元鼎六年(前111年),终为汉朝所灭。
汉灭南越国后,在岭南设南海、苍梧、郁林、合浦、九真、交趾、日南、珠崖、儋耳等9郡。
元封五年(前:106年),设交趾部统辖上述9郡,交趾部的治所设于广信(广信,是岭南文化和粤语的最早发祥地)。
史家认为,广信之名寓“初开粤地宜广布恩信”之意。
广信位于岭南腹心之地,地处漓江、贺江、西江交汇之口,扼水陆要冲,故为汉代所重视。
此后,广信作为岭南的政治、文化中心,发展了300余年,其对粤语的发展是颇有影响的。
秦凿灵渠把湘江与漓江沟通,从而成了中原 进入岭南历史上第一条水上主要通道,而由漓江转入西江到岭南,必先进入广信一带。
秦统一岭南后,广信一带已有不少秦守军驻守,此处扼西江咽喉,沿江东向可达番禺,溯江向西可达南宁,乃战略要地。
因此,汉族移民也大批居于此地,加速此地的开发。
在汉代,广信也出现了几位学问家,如陈钦、陈元父于及士燮等。
古籍载,交趾太守士燮的威望可媲美南越王赵佗,可见其影响之大。
因此说,广信一带的百姓在粤语发展过程中,是曾起了一定作用的,今日的西江流域两岸县市的粤语,与珠江三角洲的粤语语音,语汇比较一致,也可证明这个结论。
(参见叶国泉、罗康宁:《粤语源流考》,载《语言研究》1995年第一期。
)不过,也不能说粤语形成于广信一带,因为西汉惠帝时,入仕朝廷的番禺人张买。
“能为越讴,时切谏讽”,可见西汉时番禺也流行越(粤)语。
西汉时南海郡治所仍在番禺,南海郡辖番禺,中宿(今清远)、四会、博罗、龙川、揭阳6县(东汉时增加增城),东汉献帝建安八年(203年),交趾部改称交州,州治仍在广信。
建安十六年(211年),交州刺史步骘到番禺视察时,认为番禺农业、商业发达,地势更有利于发展,故于建安二十二年(217年)迁交州治所到番禺。
粤语的发展成熟便主要在广州一带。
晋代,大批中原人南迁岭南,也把中原的汉语带到岭南。
至唐代,有诗人咏道:北人避胡多在南,南人至今能晋语。
唐代,商业的交流在番禺一带更盛,还有官员被贬到岭南,皆使粤语吸收了不少中原语音。
与此同时,粤语在发展过程中变得更规范化与书面化,形成比较独立的语言体系。
今日的粤语还保留着不少中古时代的汉语语音,且看杜甫的一首五言律诗: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朗读此诗,广州话比普通话更押韵。
因为,深、心、金、簪这四字粤语音同韵,而普通话现代语音中却不同韵。
另外,“家书抵万金”的“抵”字,广州人一读已知是“值得”之意,但北方人一般不理解。
这是因为粤语保留了部分中古音与古词汇。
粤语还保留了古四声,故广州人学起近体诗声韵时也较容易掌握。
唐末宋初,粤语己成为一个独特的语系,“自立门户”,较少吸收中原语言了。
在构词、语法、读音等方面,也都成熟起来,其语音、词汇,大体已奠定了现代粤语的基础。
宋代的粤语,已与北方汉语语音相距甚远了,广州与珠江三角洲一带,也成了粤语流通区域的主体。
元代,虽有大批随宋末小朝廷南下的官民留居广州地区,带来不少北方语言,但己产生不了多少作用,明代,粤语已与现代粤语大体相同,清至民国,由于与外国人交往增多,粤语中也吸收了一些外来语。
随着广府人出国及迁居港澳者增多,粤语的影响更加扩大。
在长期的发展中,粤方言成为汉语方言七大支系之一(另六大支系是: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闽方言、客方言、赣方言)。
当代学者认为,广东境内的粤方言可以分为几个片:一、广府片,主要分布在广州、佛山、南海、番禺、顺德、三水、花县(今花都)、从化、增城、清远,龙门、佛冈、东莞、宝安、深圳、中山、珠海、肇庆、高要、高明、新兴、云浮、英德等县市,韶关、曲江、乐昌等县市的城区,以及香港、澳门也属这一片,总计广府片人口约2000万。
二、高廉片,主要分布在阳江、阳春、茂名、高州、电白、信宜、化州、湛江、吴川、遂溪等县市,人口约500万。
三、罗广片,主要分布在四会、罗定、德庆、广宁、怀集、封开、郁南、阳山、连县、连山等县市,人口约700万。
四、四邑片,主要分布在鹤山、江门、新会、恩平、开平、台山、斗门等县市,人口约400万。
合计今广东省使用粤语人数在3800万左右。
此外,广西的梧州、苍梧、贺县、南宁、邕宁、崇左、宁明、横县、桂平、平南、玉林、北流、容县、岑溪,藤县、蒙山、贵县、昭平、博白、钦州、合浦、浦北、灵山、防城、北海等县市也使用粤语,人口约1300万。
海南省的石碌、八所、三亚、白骈,陵水、莺歌海等地的厂矿、林场、盐场等企业单位多流通粤语,儋州话也可归入粤语系统,合计使用粤语人口约几十万。
还有南北美洲、大洋洲、东南亚、欧洲、非洲不少华侨、华人也使用粤语,人口约1500~2000万之间。
总计起来,全世界使用粤语人数约有7000万!(见李新魁《广东的方言》,广东人民出版社,1994年10月版)
在粤语各个片之间,乃至各方言点之间,在语言方面存在或大或小的差异,近代一两百年来,广东省省会所在地广州的语音,成为粤语区各地的标准音,广义的广州话是指粤方言(粤语),狭义的广州话则指作为标准音的广州市所使用的语言。
粤语的形成与覆盖大致如上述。
但广府民系的“广府”怎样解释?这是因为唐代对广州一带已有“广府”之称,而明清更有以广州为治所的广州府,广州府人简称广府人。
广府民系的人口组合是怎样的呢?学者认为,岭南三大民系——广府民系、福佬民系、客家民系,其人口组合大致在宋元之际形成,虽同属岭南汉族居民,但也有不同的文化特征。
由于社会的发展、人口的迁徙,不要说当代,就是在明清,广府民系地区的人民已非一定是古岭南人的后裔了,特别是广州及珠江三角洲的城市中,绝大部分是两晋两宋移民的后裔。
查看珠三角地区的族谱,姓氏都记载其先祖在南雄珠玑巷南迁到珠三角地区。
他们生活于广府民系地区之中,成了广府人,潜移默化地受了地域文化的影响,又为广府文化的发展作出了不少贡献。
广府人崇尚“英雄莫问出处”一语,一般只重实干成效,不喜欢炫耀出身,资历(这就是广府文化大众性的体现)。
因此,要深究广府民系居民的先祖分类比率,其实是不可能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