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S-DOS,ROM OS's
TI99-4
Commodore PET,64,和 VIC-20,
第一套IBM-PC
苹果电脑
Sinclair Micro和QnX等
非Unix商业 *** 作系统
CPM *** 作系统
MP/M-80
UCSD P-system
Mini-FLEX
SSB-DOS
CP/M-86
DR-DOS
FreeDOS
MS-DOS
PC-DOS
Mach 由卡纳尼基梅隆大学研究
L4微内核 第二代微内核
CHORUS
Choices
Multics
OS-9
NSJ
Netware:一种网络服务器 *** 作系统
Unix及类似系统
A/UX(Apple UNIX)
Unix
微软Xenix
ChorusOS
Cromix
UNIflex
OS-9
IBM的AIX
BSD
FreeBSD
NetBSD
OpenBSD
DragonFly BSD
PC-BSD
Digital UNIX,即之后康柏Tru64
DNIX
HP的HP-UX
GNU/Hurd
SGI的IRIX
Inferno
Linux(或称GNU/Linux)
Mac OS X
MenuetOS
Minix
OSF/1
Plan9
SCO的SCO UNIX
Sun的SunOS,即之后的Solaris
System V
Ultrix
UniCOS
麒麟 *** 作系统(Kylin),由国防科技大学、中软公司、联想公司、浪潮公司和民族恒星公司五家单位合作研制的服务器 *** 作系统
OS/390
z/OS
Syllable
其他
Acorn
Arthur
ARX
RISC OS
RISCiX
Amiga
AmigaOS
Atari ST
TOS
MultiTOS
MiNT
苹果电脑(Apple/Macintosh)
Apple DOS
ProDOS
Mac OS
Mac OS X
Mac OS X 104 Tiger
Mac OS X 105 Leopard
Mac OS X 106 Snow Leopard (Alpha)
pink OS
BeOS
A/UX
Be
BeOS
BeIA
Digital/康柏(Compaq)
AIS
OS-8
RSTS/E
RSX-11
RT-11
TOPS-10
TOPS-20
VMS(后更名为OpenVMS)
IBM
OS/2
AIX
OS/400
OS/390
VM/CMS
DOS/VSE
VSE/SP
VSE/ESA
OS/360
MFT
MVT
SVS
MVS
TPF
ALCS
z/OS
PC-DOS
pink OS
微软(Microsoft)
MS-DOS
Xenix
Microsoft Bob
基于MS-DOS *** 作系统的Windows
Windows 10
Windows 20
Windows 31
Windows 95
Windows 98
Windows ME
Windows NT
Windows NT 35
Windows NT 4
Windows 2000
Windows XP
Windows XP SP1
Windows XP SP2
Windows XP SP3
Windows XP Media Center Edition
Windows XP Home Edition
Windows XP Tablet PC Edition
Windows XP Professional
Windows XP Professional x64 Edition
Windows Server 2003
Windows Server 2003 64-bit Edition
Windows Vista
Windows Vista SP1
Windows Vista Home Basic
Windows Vista Home Premium
Windows Vista Business
Windows Vista Ultimate
Windows Vista Enterprise
Windows Vista Starter
Windows Server 2008
Windows Server "Longhorn" Web x86
Windows Server "Longhorn" Web x64
Windows Server "Longhorn" Standard x86
Windows Server "Longhorn" Standard x64
Windows Server "Longhorn" Enterprise x86
Windows Server "Longhorn" Enterprise x64
Windows Server "Longhorn" Datacenter x86
Windows Server "Longhorn" Datacenter x64
Windows 7 Home Basic
Windows 7 Starter
Windows 7 Home Premium
Windows 7 Professional
Windows 7 Enterprise
Windows 7 Ultimate
Windows Server 2008 R2
Novell
NetWare
Unixware
SUSE Linux
NeXT
NEXTSTEP(即之后的Mac OS X)
Plan 9
Inferno
Prime Computer
Primos
西门子
BS2000 - 用于西门子公司的大型主机。
SINIX(也称Reliant UNIX) - 用于西门子公司的UNIX电脑系统。
个人电子助理(PDA) *** 作系统
Palm OS
Pocket PC
EPOC
Microsoft Windows CE
Linux
智能手机 *** 作系统
Windows Mobile系列
Embedded Linux由Montavista创造,在Motorola's A760,E680等机型上使用
Mobilinux由Montavista创造
Symbian OS系列
Android(Google手机 *** 作系统)
其他 *** 作系统
动态可扩展 *** 作系统
MIT的Exo Kernel
华盛顿大学的 SPIN
哈佛大学的 VINO
illinois大学的Choices
ReactOSGoole Earth和World Wind比较研究
1 引言
在空间数据不断丰富的今天,如何充分开发利用已有数据并为公众提供空间信息服务是目前面临的重要问题。Internet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为网络空间信息服务提供了技术支撑。但是传统的WebGIS模式,要求GIS服务器根据用户请求实时动态生成数据返回给客户端,这种模式,对服务器性能以及网络带宽的要求高,不能满足大规模网络并发访问快速反应要求,已经成为困扰空间信息共享的技术瓶颈。Coog1P Earth和World Wind是两款优秀的网络维地球影像浏览器,它们的出现,打破了传统Web GIS的数据发布模式,为空间信息的快速发布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和技术手段。采用这种技术,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不是直接传输空问数据,而是传输影像和 XML ( KML—Keyhole Markup Language KML)文档。影像数据被预先按照不同比例尺分层分块生成,当用户请求数据时,服务器不需要实时生成数据,而是根据用户请求的范围和尺度,在服务器端选择顶先生成好的,拼接成满足用户要求的范围,返回给用户。这种模式可以极大的降低服务器和网络带宽的负担,为较少发生变化的空间数据发布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解决方案。同时,这种技术使人们和空间信急的交互方式发生着深刻的变革。从World Wide Web到Web Wide World的变化反映了人们同空间信息的交互方式正从的单间信息服务模式到互动式、协同式探索的方向发展。
Google Earth和World Wind已经被大众广泛接受并逐渐开始应用在各个领域,两个软件既有共同之处,也各有特点,本文在分析这两款软件的技术特点之上,对二者进行了比较研究。
2 Google Earth技术分析
2004年10月27日GOOGLE宣布收购了Key-hole公司,并于2005年6月推出了Google Earth系列软件。Google Earth以三维地球的形式把大量卫星、航拍照片和模拟三维图像组织在一起,使用户从一个个新的角度浏览地球。Google Earth的数据来源于商业卫遥感卫星影像和航片,包括DigitelGlobe公司的QuickBird ,美IKOONOS及法国SPOTS。全球地貌影像的有效分辨率至少为100米,通常为30米,视角海拔高度(Eye alt)为15公单左右,针对大城市、著名风景区、建筑物区域会提供分辨率为1m和06m左右的高精度影像,视角高度(Eye alt)分别约为500米和35O米。目前提供高精度影像的城市集中在北美和欧洲,以及其他地区的重要城市。
Google Earth客户端软件提供了三个版本:个人免费版、Plus版、Pro版。个人免费版提供了全球的地貌影像、3D数据和重点城市的高精度卫星拍摄的影像,具有查询餐馆、旅馆和行车线路的功能,还能将建筑物进行精确的模拟3D演示,能够实现多图层灵活查询功能,并保存搜索结果〔提供地点书签记录功能,并且允许导入和导出。Plus版除终有个人免费版的功能外,还支持GPS数据接口导入、影像高精度打印、Email客户服务、注释提供草图简绘、csv文件数据输入等功能。Pro版支持视频生成、高精度打印、GIS数据导入、GDT交通计量数据导入、NRB商务信息数据等功能。
Google Earth还提供了一个企业级的解决方案,用于在企业内部部署Google Earth应用。Google Earth企业解决方案包含一个主要部分:一是Google Earth Fusion,负责将用户的矢量数据、栅格数据、影像数据以及GIS常用的数据格式集成到Google Earth;二是Google Earth Server,负责将用户请求的数据使用流传输技术发送给客户端软件;三是Google Earth企业客户端(EC-Enterprise Client),负责向客户展现、打印地球影像,创建和共享地标(placemarks)
Google Earth包含全球大部分地区的真彩色遥感影像,并根据用户观察视角不同即时发送给用户不同分辨率的图像。用户可以通过鼠标点击、拖拽来控制飞行高度、方向、角度,也可以通过点击导航板或键盘控制。Google Earth除了浏览的功能外,还具有量测功能包括位置星测、高程量测、距离量测和垂直跨大率(vertical exaggeration)调整。
Google Earth具有三个突出特点,一是可以显示矢最数据地标,包括点、线、面等几何类型;二是具有栅格图象叠加的功能,允许用户将本机上或从网上下载下来的地图叠加到Google Earth上,并且可以调整祥加的透明度,此功能可以方便用户进行深入的观察和分析;三是具有三维虚拟模型,提供了一些城市的三维模型,允许用户使用三维对象。但三维模型的表示能为远没有Google Earth地标灵活,Google Earth地标是Google Earth最吸引人的地方。
用户可以创建和分享地标,这给Google Earth带了很大的灵话性,也给Google Earth带来了更多的信息。每个人都可以在Coogle Earth 上某个地点、线段、区域上定义自己的地标,加入自己的知识,并且用户可以发布和共享地标信息,这样,Google Earth就成为一个具有空间标识的信息载体,大量信息、以地标的形式集成到Google Earth上,这些地标内容丰富,包含文字解说、照片等信息。目前网络上已经有很多共享地标,用户可以直接下载,加入到自己的Google Earth软件。Google Earth 4已经支持中文地标。
Google Earth地标使用KML描述。KML全称是Keyhole Markup Language KML, 是一个基于KML语法和文件格式的文件,用来描述和保存地理信息并在Google Earth客户端之中显示。
KML 20提供以下功能:
(1)指定一个地点的图标和标注
(2)为每个视图指定明确的视角
(3)指定屏幕或地理位置的标注
(4)指定标注显示样式
(5)使用简单HTML语法的描述,支持超级链接和的显示
(6)使用文件夹(folders)对标注进行树形的分类管理
(7)动态播放基于时间戳记的标注
(8)从本地或远程的网络地址动态的加载KML文件
(9)当Google Earth客户端视图变化时,自动将视图信息发送给指定的源服务器并从服务器获取相关的标注信息
KML定义了大量的标记,提供了丰富的描述能力。<FOLDER>标记用来以树型方式组织地标,相当于管理地标的资源管理器。< Placemark>标记用来描述一个地名标注,例如,可以用来描述一个地理坐标点,坐标必须以[经度,纬度,高度]来指定,也可以描述线和面对象,指定地名标注的视点、名称和描述等信息。<NetworkLink>标记用来定义一个引用本地或远程的KML文件,保证了KML标记的共享能力。标注(Image Overlays)也可以用KML描述,通过标注,可以将用户的栅格数据叠加到Google Earth客户端。标记包含地理标注<Gronrrd0verlay>和屏幕标注<ScreenOverlay>两种,其中屏幕标注不需要关注摄取的照相机位置。KML提供了简单的几何标记,包括点( Point)、线(LineString)和面(Polygon)。 KML的几何标记与GML10和GML20相同,但是GML30对GML20的几何模型进行了扩展,KML与GML 30的几何标记不同。
3 World Wind技术分析
World Wind是由NASA阿莫斯研究中心的科研人员开发的开放源代码(Open Source)。NXASA World Wind可以利用Landsat 7、SRTM、MODIS、GLOBE , Landmark Set等多颗卫星的数据,将Landsat卫星的图像和航天飞机雷达遥感数据结合在一起,让用户体验三维地球遨游的感觉。在浏览地球的同时,还提供了月球数据,可以对月球进行虚拟的巡航。用户可在所观察的行星上随意地旋转、放大、缩小,同时可以看到地名和行政区划。World Wind能够浏览由Internet上的WMS ( Weh Mapping Service )提供的图像。World Wind正在发布着数以千兆的全球MASA 卫星数据,这是数年来对降水量、温度、大气压和其他许多数据每天观测的结果。World Wind还为公众提供美国地质助测局的航拍照片和地形地图,以及航天飞机雷达地形勘测任务和Landsat卫星的数据。
World Wind是个开放软件,允许用户修改World Wind软件本身。软件用C#编写,调用微软SQL Server影像库Terrain Server来进行全球地形三维显示,低分辩率的Blue marble数据包含的初始安装内,当用户放大到特定区域时,附加的高分辩率数据将会自动从NASA服务器上下载。它通过将遥感影像与SRTM高程(航天飞机雷达地形阁数据库)叠加生成三维地形在功能方面,软件终有长度测量(仅能测星两点间直线即离)、坐标和高程查询、屏幕裁图、添加标注及三维动态显示等功能。
World Wind最大的特性是卫星数据的自动更新能力。这种能力使得World Wind具有在世界范围内跟踪近期事件、天气变化、火灾等情况的能力。NASA已经提供了一系列演示动画,模拟全球飓风动态、季节变迁等全球活动。 World Wind可以通过软件接口直接播放动画,也可以显示GOLOBE(>以前,企业用户在进行设备采购时,通常为每一个应用配备一套服务器、存储、网络和软件,这样很容易造成信息系统孤岛,设备也越来越多。惠普的一项研究表明,由于数据中心设备堆积如山,用于设备维护和运营的费用占IT预算的66%,而用于业务创新的费用只有34%,这与理想的IT预算的70%用于业务创新形成了巨大反差。
惠普亚太及日本区存储产品事业部副总裁兼总经理Jim Wagstaff表示:“面对严峻的经济形势和业务创新的压力,企业必须实现转型,采用融合基础设施架构成为必然。我们预计,到2012年,融合基础设施解决方案的市场规模将达到350 亿美元。”
从产品到数据中心
融合基础设施架构并不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几年前,惠普推出的刀片系统架构就是融合基础设施架构的雏形。惠普刀片系统架构不仅能容纳刀片服务器,还能配备刀片存储、刀片磁带等。一个惠普刀片系统架构其实就是一个微型的数据中心解决方案。2009年,惠普推出的BladeSystem Matrix和思科推出的UCS可谓异曲同工,都是借助刀片的形式,将服务器、存储、网络等集成在一起,为企业用户提供整合的数据中心解决方案。
2009年11月,惠普正式公布了融合基础设施架构、相关服务和合作伙伴方案,希望通过惠普融合基础设施解决方案改善数据中心环境,使得企业可以专注于业务创新。惠普融合基础设施解决方案从单纯的产品层面上升到整个数据中心的层面,整合了计算、存储、网络和辅助设施,通过虚拟化和自动化等技术手段实现统一管理,从而提高业务环境的灵活性。
Jim Wagstaff表示,惠普融合基础设施架构采用了一系列创新技术,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惠普基础设施运营环境利用标准化的共享环境,降低了运营的复杂性,通过基于策略的管理以及自动化、模板驱动的应用程序进行管理,从而大幅缩短应用程序从部署到对业务产生影响的时间,相关产品主要包括HP Insight Dynamics、HP Insight Control 和惠普业务科技优化解决方案;惠普d性结构(HP FlexFabric) 可将数千台服务器和存储单元整合为一个虚拟化、高性能、低延迟的网络结构,并通过标准化的具有高可扩展性的部件整合多种协议规范;惠普虚拟资源池可虚拟化共享服务器、存储器和网络资源,提供易于管理、低成本、高效、共享服务的工作环境,方便管理人员从资源池中实时获取任何技术服务,满足不断变化的业务需求;惠普数据中心智能电站网( HP Data Center Smart Grid)能为整个基础设施和数据中心设备创造智能化、节能的环境,便于企业实时、可视化、精确地监管能源使用情况。
大企业更适合采用融合架构
Jim Wagstaff表示:“融合基础设施架构适用于所有行业用户,其中大型企业接受起来可能更容易。融合基础设施架构最突出的优势是节省成本和降低复杂性。企业是否应该采用融合基础设施架构,关键在于企业本身的信息系统的成熟度。企业的信息系统成熟度越高,融合基础设施架构的优势体现得越明显。未来,传统的烟囱式的解决方案和融合基础设施架构会并存。惠普将通过整体拥有成本(TCO)分析工具,帮助用户做出正确的选择。”
在惠普的融合基础设施架构中,虚拟化是一项十分关键的技术。惠普收购IBRIX公司三个月后就推出了StorageWorks X9000系列产品,用于存储文档的虚拟化,通过创建单一的可即时访问的虚拟池支持16PB的存储容量。
最新发布的HP StorageWorks SAN虚拟化服务平台(SVSP)v30 的性能、可扩展性比上一版本提高一倍,能够帮助管理员应对数据增长的压力。SVSP v30具有的配置虚拟池以及精简配置等功能,可以帮助用户将存储系统的利用率提高300%。
此外,新的HP Command View SVSP管理界面也得到了进一步改善,可以帮助用户简化系统管理,提高工作效率。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