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T
这个牌子 分低端的XP系列 中端的KK系列 高端的THOUPPOWER 系列,低端的XP系列原来由长城代工,品质还不错.现在换由HKC代工,有人要问了HKC是什么厂(别急,看下面),开始缩水了,最近有很都XP355出现了问题,基本都出自HKC之手,KK系列也由HKC代工,但是用料比XP系列好的多,THUOUPOWER由CWT代工,从550W到1500W.不过用料在它这个级别的电源来说很一般,值得一说的是Tt在国内的内销产品,专门针对国内的低价为主的电源市场。以前的BTX系列是长城的代工,先在的XP系列是HKC代工。暗黑系列是伟训代工。暗黑系列还凑合,但暗黑系列的价格不咋地,同价位比暗黑更好的选择比比皆是。XP系列倒是价格便宜,但是TT的XP系列又不比鑫谷强。这些名牌的内销货不是不能买,只不过买的时候认清楚货品本身的档次,没亏多少而已,别当个超值的宝贝请回家里。
,TT这个牌子我觉得花1分钱办半分的事,电源如此,机箱更是如此.
2 Delta(台达)
世界第一大电源厂,很多人可能听都没听过这个牌子,这也难怪,它专注于OEM,这个牌子基本没有行货可买,不过它的做工是很BT的,当国内的航嘉,长城还在用半桥这种老掉牙的结构时,台达已经在250W的产品中用上了双管正激了.台达的水货非常超值,用料,性能不是国内牌子所能比的..
3 海韵(Seasonic)
如果说谁代工的产品现在在DIY最火,差不多要说海韵Seasonic了。海韵因为和Liteon的关系,产品也颇有些Liteon的风格。
Seasonic的火爆源于海韵对DIY的重视。Seasonic是最早倡导主动PFC+12cm风扇散热+高效率的厂商。Seasonic的产品在近几年刚换代的时候,基本都可以有业界领先的静音水准和效率水平。这有赖于Seasonic先进的设计思路和大胆的S2FC温控设计。
不过温控大胆也必然有电源工作温度偏高的问题,因此Seasonic现在零售产品的用料很好,高端产品都用的日系电容,寿命还算有保障。但是如果运气不好,买到了生产过程中带有隐患的产品,那在日后的使用的过程中暴露出来的可能就很高,好在有缺陷产品的比例很低,整体上海韵的质量水平还是很不错的。
现在海韵的零售产品分S12和带模组接线的M12两个系列。其中的M12和S12 Energy+产品通过了80plus的认证。最近又推出了宣传固态电容的80plus S12II系列,用的FSP的GreenPower方案,固态电容实际就一颗。
从特性上看,M12和S12 Energy+基本一致。效率高,轻载噪音很低,输出较好,对一般的玩家来说十分适合。新的S12II的产品线,噪音比老的S12系列(非energy+系列)更低,效率更高。输出能力可以比照全汉的GreeenPower系列,拉偏应该依然很差。
Seasonic OEM的品牌较多,常见的有Antec,PC Power & Cool,海盗船。
4 Antec
美国的著名品牌,新近进入国内。主要代工厂商是Seasonic(带模组接线的neoPower系列,普通的TruePower系列,环保卖点的Earthwatts 80plus系列),高功率产品(850W/1000W,80plus)的代工厂为Enhance,低端的Basiq系列代工厂为FSP,无扇/半无扇的Phantom的代工厂为CWT。产品特点是高端而不顶级,目前国内产品定价合理。没有迎合国内市场对低价产品的偏爱而推出低质的内销产品。几乎所有产品都以高效静音为卖点
5 酷冷至尊(Coolermaster)
这个牌子在国内知名度相当高了。主打产品是高端的RealPower系列和平价的eXtreme Power(超强)系列,中间还有一个iGreen Power系列,同样打的是环保牌。RealPower 750W及以下都是Acbel代工的产品(一般比Acbel自有品牌用料还稍好),提供模组接线的型号。850W及以上是Enhance的代工的产品。iGreenPower也是Acbel。这两个系列也都是高效和静音为卖点。超强系列外销产品以前是Hipro代工,性价比不错,但现在改为七盟代工,但额定功率虚标严重,标高了100W。
酷冷至尊的内销型号,为数众多的22版的超强系列,价格非常的便宜。由讯宝代工。讯宝这个台资厂的水准和HKC相比的话也未必比得过。之前出过恶评累累的电源。我想一份价钱一分货,过于廉价的大牌电源还是不要去碰为好。酷冷的超强外销型号尚且虚标如此严重,难道由一个口碑更差的厂家生产的内销货会更值得信任?
6 航嘉(Huntkey)
国内的PC电源龙头就是航嘉了。撇开航嘉样样不少的小把戏不谈,航嘉的东西和产品线算是国内领先。航嘉目前针对家庭应用的冷静王系列,廉价的BS系列,针对玩家的多核系列,业余“服务器级”的磐石系列,服务器级别的极能系列,还有一些特殊对象的网飚,宽幅小子等产品,还有为数众多的出口型号。航嘉电源现在出口也相当的猛,之前就有航嘉OEM的型号日本占有率第一的新闻,taobao上也时不时冒出航嘉的出口韩国匈牙利波兰之类地方的型号,现在航嘉在法国在巴西也在开展业务。也算是很难得了。
航嘉最近开始在300W以下普及23版(23版对300W以下产品不要求双路12V,廉价啊。不光航嘉,最近好多的国内的其他牌子都有不少产品借此机会升级到23版了),猛打效率牌(声称效率高于83%,除了通过80plus的三个型号之外都不靠谱),开始装模做样的提出航嘉自己的电源标准。
值得一说的产品:
多核R80(300W):HK400-56GP 80plus,航嘉目前技术含量最高的电源之一,应用了同步整流技术。很豪华的300W,价格也很豪华。相对同样80Plus的其他产品性价比一般。静音水准一般。
磐石315(270W): HK380-12GP,和通过80plus的HK380-13PP(280W)在效率上肯定有差异(13PP是主动PFC,而12GP是被动PFC。其它的地方的差异难说)。卖点是航嘉的正激结构的电源,航嘉管这个叫“磐石二代技术”,效率对照一些老产品来说有优势,算是跟上了台厂大厂的水准,50摄氏度的时候保证250W的输出(这不就是个250W么?那航嘉别的产品都是在啥温度下确定的输出能力啊)。好东西,但价格上和冷钻vista持平,相对这点功率,稍稍有点不大友好。
多核F1(600W):33V和5V上同步整流,以及采用了三段PFC(作用是扩大电压适应范围,提升了效率)。价格相对其他的600W产品还算厚道。
极能8588/8688(460W/550W):航嘉的服务器级别的电源,算是航嘉为数不多的作的像那么回事的产品。
别的航嘉的产品值得一提的就没啥了,都是萝卜白菜。航嘉的东西在国内还算厚道,中高端产品电容采用了相对不错的台湾Teapo,扇子用得也不差。整体工艺一般,高端产品的散热片习惯于在小散热片上打更小的补丁,而不会独立开模。300W及以上的产品(例如冷钻Vista,也算是国内零售渠道300W中难得厚道的产品)都还算可以,没啥亮点,但设计不差,足够厚道在国内厂商里面已经算难得了。至于300W以下的形形色色的航嘉产品,实在在意预算的话,倒也可以信任,毕竟航嘉的渠道还算不错,绝大部分配件也没有敏感到跟专业的测试仪器相当的程度
7 惠科(HKC)
近些年国内发展势头最猛的就是HKC了。大部分产品的3C工厂记录是九州阳光(HKC旗下工厂之一)。给鑫谷的中低端系列代工,给Tt的XP系列代工,给多彩的数个型号代工。产品从设计到做工都对比航嘉长城要差,最大的优势就是价格低廉,在国内实在是杀伤力巨大。也有自有品牌的产品出来,现在在北京的渠道似乎还很一般。价格有优势,宣传上先是猛打单端电路的牌,然后开打滚珠风扇的牌。确实,这两个都是很好的卖点,但是这个品牌一开始就走上了虚标功率和效率指标,产品混乱的低端品牌老路。到官网上都找不到产品的额定功率和输出能力表格;一开始推出的6款都是单端正激,狠吹了一番,但后来接着一堆半桥的,开始改打滚珠风扇的牌。令人无所适从。对HKC的自有品牌电源还要观察更长的时间。
另外,有可靠证据表明,HKC本身研发能力弱,和很多国内厂商一样,方案基本靠抄(航嘉和长城也就是近一阵子才稍微有点新意出来),各级别产品都有或多或少的问题,例如PFC不达标,输出功率不达标,保护水平严重不达标等等。已知的尤其以300W 350W型号为甚。以此可以看出市面上热卖的众多鑫谷和Tt之类的电源是多么的令人担忧。HKC这种在国内已然算中上的厂商尚且如此,众多的其他品牌的电源,该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形。
8鑫谷
一个以宣传实标功率和磁放大技术起家的品牌,现在也基本是国内厂商中唯一从型号就能直接看出额定功率的厂商。前期是讯宝代工中低端,七盟代工高端。现在中低端交给HKC做,高端依靠CWT(乔威)。
鑫谷的HKC代工的产品,PV是8cm风扇,PQ是12cm风扇,PE是14cm的风扇。新出了个23版的280W的8cm版的3800,算是开辟了一个奇怪的命名形式。产品从设计到品控平平,价格是最大的优势。一个核动力325PQ凭借250W的标称功率和比航嘉冷静王220W都低的价格独步低端。倒是很符合中国国情。
其他的HKC代工的电源在同级产品中也都有一定的价格优势。由于鑫谷的渠道优势,和相对少的缩水,现在喜欢HKC方案的话,鑫谷是最好的选择(不过有人喜欢HKC方案么?暂且指代过于爱惜RMB的同志们吧)。
鑫谷的CWT代工的劲翔系列倒是值得一说。分额定350W的劲翔450和额定450W的劲翔550。前者是被动PFC+传统半桥,不到300的价格还算厚道。后者劲翔550的卖点较多,主动PFC+单端证激+两路磁放大(所谓三路独立输出)+大量的固态电容,航嘉的8588的同级产品,甚至强过极能8588不少。
9 全汉(FSP,SPI,Sparkle,Fortron/Source)
这个想必不少人都听说过。这个牌子在国内还是有不错的渠道的。不过这个牌子格调没有别的大厂高。一般的产品的做工和用料并没有别的大厂猛,东西也没有别的大厂规范。在品牌机里面的位置也往往比别的大厂要低。但是FSP也是有很生猛的东西的。
FSP现在的产品可以分成四类,一类是老一些的蓝暴结构的电源,包括蓝暴400W 460W和新版和老版的领航者。半桥拓扑结构。算是全汉的经典结构了。输出能力不错,效率相对也不低,噪音水准一般,故障率还可以。(现在FSP还在产这种结构的电源,也可见FSP相比别的一线台厂的差距)
第二类是GreenPower结构,当初率先在国内刮起了高效率,主动PFC,满载低噪音的新概念旋风。全汉的双管正激方案。全汉在这个方案上稍作加强,一直延伸到现在全汉的1050W Everest系列产品。这个方案成本低,可以轻松的达到80plus的要求,因此不但FSP很喜欢,Seasonic也很喜欢,拿来用在自己的S12II系列和Antec的EA系列上。不少找FSP来贴牌的高端的静音电源都是这个方案,也算是一个经典方案了。这个结构效率高,噪音低,但输出能力很差。故障率方面因为FSP太过小气,GreenPower 400W的故障率稍高(老老实实标350W不就好了?再说也别虚标什么85%的效率嘛),别的该方案电源大体还好。(绿宝的故障率很高的,我看到GZ上平均一个月挂一个 ,返修率超高)
第三类是FSP的服务器级别的电源,双层PCB,从较老的FSP460-60PFN,一直到现在最新的给OCZ OEM的ProXstream 1000W。其特点是输出能力非常的强,完美的好,最新的产品满足80plus要求。但是噪音稍高,尤其是给OCZ OEM的evostream和ProXstream,噪音非常的大。(FSP习惯在这个级别的电源上用OST的电容,Acbel也是。。)
有兴趣的可以看看这一篇评测
第四类见于全汉的无风扇电源Zen400。Zen400的结构和Zen300还有不小的差别,Zen300属于加强了的GreenPower方案。这类的效率很好,输出水平也还行。现在业界最成熟的纯无扇电源,大概就是这个全汉Zen400了。
10 康舒(Acbel)
康舒在国内也算是刚进来吧。康舒的产品策略相对稳重,算是个OEM和DIY业务并重的一个厂商。想必很多人看过acbel给SUN OEM的550W,在工包货中物美价廉。
在国内的行货主要是低端的8cm风扇的E2系列和高端的12cm的Intelligent Power系列。
前者噪音较大,效率相对较低,不过还算结实。后者噪音低,效率高,质量也好,输出的稳定性较好,在国内的价格也还算合理。Acbel最新的高端产品为R8系列和带模组接线的M8系列,功率范围430W-750W,效率进一步提升。这两个系列相信不久就会在国内取代现有的Intelligent Power系列。
Acbel也是Coolermaster和ASUS电源的重要OEM厂商
11 侨威(CWT)
在宁波(达威)和深圳(冠硕)设厂的一个台资电源厂,曾经试水内地的电源零售市场,最终不了了之。当然也有自身的产品问题。曾经为Antec作代工,但因为在电源中使用了台系品质最差的Fuhjyyu电容,外加Antec的产品对静音要求高,风扇转速低,工作温度高,结果大面积的爆浆。不管是Antec还是CWT都被搞了个灰头土脸。最终Antec另投Seasonic。还好还有Thermaltake(Tt)的单子,在Tt的高端玩家电源Toughpower上宣称高品质长寿命,开始用台系电容中比较安全的Teapo,然后从550W一直出到现在的1500W。Tt现在和CWT的合作关系越来越好,逐渐在用CWT的产品接替以前的型号。
CWT目前的代工的产品在国内主要见于Tt的高端产品,讯宜旗下NESO品牌,以及多彩高端的ICECUBE-550(半导体制冷,很有个性)和七彩虹的劲翔系列。在国外的话看到的比例会更大些。
12 七盟(Seventeam)
七盟这个厂商虽然规模不大,但在国内还是曾经很有市场影响力的。在ATX12V 13时期,七盟给国内的DIY市场提供了不少高质量的产品。而进入了ATX12V 20时代之后,Seventeam在国内DIY市场的影响力就显著下降了。可能是渠道的问题。不过这个时期七盟的产品也有自身的问题,在设计上因小失大,尽管输出品质比之前有所提升,整个产品的效率反而不理想,发热较高。在高端电源高效率的潮流下没多少卖点。进入到ATX12V 22时代,Seventeam的产品在效率上有了不小的提升,家用的520/580/620PAF和面向服务器的850W/1000W先后通过了80plus认证。家用的产品中七盟还引入了一定低的温度下关闭风扇的温控策略。产品本身堪称完美。但现在不少名牌电源厂商都进入了内地市场,Seventeam在国内的DIY圈子里面恐怕很难再回到当年的影响了。
silverstone的高端的OP系列的1000W和1200W都是seventeam的OEM,输出水准非常好,也算是七盟一贯的风格了。七盟的高功率半无扇电源(就是在温度高过一定限制的时候启动内置风扇,和PAF用的是一个技术,只不过开启风扇的温度设定的不一样。额定输出可以达到600W)在国际零售市场上也很有优势,也是七盟的产品特色之一
13 多彩
多彩的电源来路比较复杂,最低端的是多彩自产的,算是经典垃圾产品之一。稍微上面一点是HKC代工的,少量CWT代工的。还有两个FSP给代工的以节能为主打的产品(DLP-430A/450A)。高端有一部分是七盟的代工。
多彩的电源的来源比较复杂,本来是该整理一个列表的。但是多彩有一个很糟糕的毛病,就是习惯于缩水,即使是别人代工的产品,也必然要比别人自家的方案缩水(HKC代的不如HKC和鑫谷的,全汉代的也不如全汉自家的对应型号,七盟代工的也是如此)。反观多彩的对手,价格低有鑫谷,考虑质量的话选择更多。个人观点,多彩的产品没有必要考虑。
14 长城(Greatwall)
如果说内地厂商有质又有量的,航嘉之外就是长城。长城电源国内的渠道是华旗,和爱国者的机箱一个渠道。长城的电源的型号的命名看着也挺令人晕眩的。
代表性的电源:
长寿将军(ATX-3008SP)/新版静音大师(ATX300SD)(250W):之所以把这两个单独拉出来,是因为长城用这两个产品打MTBF的牌,前者65W小时,后者12W小时。对MTBF数字应该怎么看在我上一篇有讲。这两个型号功率一样,只是内部稍有点不同,价格一致,因此经常在卖场里被商家混淆。
双卡王发烧版BTX-500SD(450W):长城的单端正激结构电源。风扇温控得很安静。价格相对450W的额定功率也很合理。在国内厂商中算是较有特色的产品。
长城的电源在国内久负盛名。有很好的认知度。但是长城的用料实在不敢恭维,长城是国产电容的坚定支持者。风扇惯用捷冷。不知道长城为何有此种偏好。不知道这种用料的产品如何能长寿。
15 益衡(Enhance)
Enhance也是一家很火的零售电源代工厂商。产品线从低端覆盖到高端。中端产品在silverstone部分产品较多。而850W-1250W这个档次的电源是Enhance目前代工代得最多的型号。也是目前Enhance最新最出色的方案。
目前看到的850W以上的方案有三个,
第一个,典型的是Antec的TruePower Quattro 850W/1000W,较普通的单变压器方案
第二个,典型的是给Coolermaster和Zalman OEM的方案,850W-1250W,双变压器,完全独立的两路12V。
第三个,也是单变压器,但33V和5V由12V DC-DC生成,下面的链接是Tagan的子品牌的一个1000W。
这三个方案设计的都很出色,满足80plus高效率和出色的输出能力,而且保持的较好的静音水平。其中尤以第二个和第三个方案为佳。Enhance在高功率电源上的表现充分显示了Enhance的水准,也算是狠狠地让Enhance露了一把脸。
Enhance的中端产品也很丰富,也是重视80Plus较早的厂商,很早就有相当数量的产品通过了80plus的认证。产品的用料,工艺都不错,噪音水平较低(虽然没法跟seasonic相比),卖点相对较少,市场反应一般。
16 银欣(Silverstone)
银欣,03年成立的一个台湾的发烧硬件品牌。整体的定位比酷冷和TT都要高不少。在村里也能看到。电源的来源也挺复杂。
中低端的代工厂为Enhance,现在也引入些FSP代工的型号(很是叫不少人心凉了一番)。高端的分别来自Enhance/Etasis/Seventeam,还有一部分是银欣自己产的。产品分偏工作站应用的8cm风扇的Zeus系列(尾号ZF),大风扇模组接线的F尾号产品。单路12V的玩家电源OP系列(Olympia),以及单路12V的模组接线电源DA系列(Decathon)。
Enhance代工的型号是ST65ZF/ST60F/ST75F/ST85F(前三个是Enhance较老的双变压器方案,最后一个是单变压器方案,类似Antec的850W);Etasis代工的型号是ST56ZF/ST75ZF/ST85ZF;七盟代工的是OP系列和DA系列1000W和1200W。OP系列和DA系列的其他产品就由Silverstone建在台湾的工厂生产,全部都是工业机器人 *** 作,目前都是一个设计方案。据说设计人员是银欣从Etasis挖来的团队。
银欣这个自己的方案的纹波控制得非常的好。但各路的电压受负载影响稍大(850W的时候有些勉强,但作为650W的话还是不错的)。第一批产品号称动态响应最好的电源,但因为该电源高频的声音能被部分用户听见,后来做了调整,放宽了动态响应的设计要求。从用料上看,中等偏上,但比较要命的是批次与批次之间用料变化太大
做钢网需要用到Gerber文件,Gerber文件是印刷板厂通用的一种文件,所以需要将PCB生成Gerber文件,再将Gerber文件给做钢网的厂商,厂商就可以通过Gerber文件制作钢网了。
下面介绍最常用的power PCB如何输出Gerber文件。
第一步:打开powerpcb文件
当你重新打开文件时你可能看不到已灌过的铜,但实际上你灌过得铜是存在的,这时你需要进行如下 *** 作:在setup/disply colors打开所有的层(包括电源地),点击view/nets/ok,灌过得铜就会显示。
第二步:建立子目录
在powerpcb中gerber文件保文件夹默认在powerpcb安装目录的CAM下。点击File/cam,在d出对话框CAM处用下拉箭头选create,键入文件夹名后,点击ok,输出的gerber文件将保存在新建的文件夹中。
第三步:输出光绘文件
首先来看一下每个powerpcb文件 应输出多少张gerber文件。输出的总数为n+8张。其中n 为板子的层数(例如4 层板,那么n="4"),这n张图为板子每层的连线图;另外8张包括2张丝印图(silkscreen top/bottom) ,2张阻焊图(solder mask top/bottom),2张助焊图(paste mask top/bottom),2张钻孔图(drill/Nc drill)。下面是输出这些文件的具体 *** 作:
点击Add,d出下列对话框。在document name处填写绘图文档名,docment处用下拉菜单选择绘图类型,并在d出对话框中选择相应的已定义过的层的名字,ok后在layers处定义输出的层及每层输出的内容,点击ok后,点击Run即可。
下面举例说明输出每类gerber 文件图“layers”项的设置:
连线图:以top层为例。
丝印图:包括top和silkscreen top两层,具体每层包含内容如下图。
助焊层:包括两层
阻焊层:包括两层
Drill钻孔图:包括2层
Nc Drill钻孔层:因为该层没有layer层设置,在默认状态下,直接点击ok就可以了。
第四步:输出D码文件
标准的gerber file格式可分为RS-274-D与RS-274-X两种,其不同在于:
1RS-274-D格式的gerber file与aperture是分开的不同文件
2RS-274-X格式的aperture是整合在gerber file中的,因此不需要aperture文件
在制版商没有特殊说明的情况下,我采取输出RS-274-X格式,具体 *** 作如下:
File/Cam/,在对话框选择top或bottom的gerber连线图,Edit/Device Setup/Advanced/Use RS-274-X Format/ok/Augment/ok。在以上的整个 *** 作过程中会d出对话框,这些对话框中的各项选择默认值。
当然你也可以在输出top或bottom层连线图时同时输出D码。
第五步:输出列表文件
把所有的gerber文件列表,File/Cam/listing。
将所有Gerber文件整理到一个文件夹,压缩下,这个压缩包就是完整的Gerber文件了。厂家可以根据这个文件制作钢网,印刷电路板等等。
在系统提供的众多工作层中,有两层电性图层,即信号层与内电层,这两种图层有着完全不同的性质和使用方法。信号层被称为正片层,一般用于纯线路设计,包括外层线路和内层线路,而内电层被称为负片层,即不布线、不放置任何元件的区域完全被铜膜覆盖,而布线或放置元件的地方则是排开了铜膜的。
层叠方案
方案1
此方案为业界现行四层PCB的主选层设置方案,在元件面下有一地平面,关键信号优选布TOP层。
TOP -----------------------
GND -----------------------
POWER -----------------------
BOTTOM -----------------------
方案2
GND -----------------------
S1 -----------------------
S2 -----------------------
POWER -----------------------
此方案为了达到想要的屏蔽效果,至少存在以下缺陷:
A、电源、地相距过远,电源平面阻抗较大
B、电源、地平面由于元件焊盘等影响,极不完整
C、由于参考面不完整,信号阻抗不连续
在当前大量采用表贴器件,且器件越来越密的情况下,本方案的电源、地几乎无法作为完整的参考平面,预期的屏蔽效果很难实现;方案2使用范围有限。但在个别单板中,方案2不失为最佳层设置方案。
方案3
此方案同方案1类似,适用于主要器件在BOTTOM布局或关键信号底层布线的情况;一般情况下,限制使用此方案。
TOP -----------------------
POWER -----------------------
GND -----------------------
BOTTOM -----------------------
结论:优选方案1,可用方案3。
对于目前高密度的PCB 设计,已经感觉到贯通孔不太适应了,浪费了许多宝贵的布线通道。为解决这一矛盾,出现了盲孔和埋孔技术,它不仅实现了导通孔的作用,而且还省出许多布线通道,使布线过程完成得更加方便、流畅,更加完善。在大多数教程中,也提倡在多层电路板的设计中采用盲孔和埋孔技术。这样做虽然可以使布线工作变得容易,但是同时也增加了PCB 设计的成本。因此是否选取此技术,要根据实际的电路复杂程度及经济能力来决定。在设计四层板的过程中根据成本并不一定采用此技术。如果觉得贯通孔数目太多,则可以在布线前在布线规则中限制打孔的上限值。
在布线前,预先在布线规则中设置顶层采用水平布线,而底层则采用垂直布线的方式。这样做可以使顶层和底层布线相互垂直,从而避免产生寄生耦合;同时在引脚间的连线拐弯
处尽最避免使用直角或锐角,因为它们在高频电路中会影响电气性能。
层叠厚度
总厚度:63 mil (157 mm)
Altium Designer *** 作
Design - Layer Stack Manager
add layer 是添加信号层。
add plane 是添加电源层、地层
pcb打样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