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开发平台到服务器的向上适化
适化概述
所谓适化就是将桌面应用转化为Client/Server应用
适化是一个很复杂的主题 这里不详细讲述 本节将介绍适化Delphi 应用程序中最重要的方面
适化的主要方面有
● 将应用程序转化为Client/Server的适化
适化还需要实现从桌面环境到Client/Server环境的转化
桌面数据库和SQL服务器数据库在许多方面有不同之处 例如
● 桌面数据库用于同一时刻单用户的访问 而服务器用于多用户访问
● 桌面数据库是面向记录的 而服务器是面向集合的
● 桌面数据库将每个表存储在独立的文件中 而服务器将所有的表存储在数据库中Client/Server应用必须解决更新的问题 最复杂的是联接 网络和事务控制
适化数据库
适化数据库包含下列步骤
● 在桌面数据库结构的基础上 定义服务器上的元数据
● 将数据从桌面转化到服务器中
● 解决下列问题
● 数据类型差异
● 数据安全性和完整性
● 事务控制
● 数据访问权
● 数据合法性
● 锁定
Delphi提供了两种方法适化一个数据库
● 使用Database Desktop工具 选择菜单Tools/Utilities/Copy to命令将数据库表从桌面方式拷贝到SQL格式
● 建立应用TBatchMove部件的应用程序
这两种方法都可以将表结构和数据从桌面数据源转化到服务器上 依靠这些数据库 可能需要改变结果表 例如 可能想进行不同数据类型的映射
也可以将下列特征加入数据库
● 完整性约束
● 索引
● 检测约束
● 存储过程和触发器
● 其它服务器特征
如果用SQL脚本和服务器数据定义工具定义元数据会更有效 然后用前面介绍的两种方法转移数据 因为如果是手工定义数据库表 Database Desktop和TBatchMove 部件将只拷贝数据
适化应用程序
在理论上 设计用来访问局部数据的Delphi应用程序做很少的修改就可以访问远程服务器上的数据 如果在服务器上定义适合的数据源 你就能将应用程序指向访问它 这只需简单地改变应用程序中TTable或TQuery部件的DatabaseName属性
实际上 在访问局部和过程数据源之间有许多重要的不同之处 Client/Server应用程序必须解决大量的在桌面应用中所没有的问题
任何Delphi应用程序都能用TTable或TQuery部件访问数据 桌面应用程序通常都是使用TTable部件 当适化到SQL服务器上时 用TQuery会更有效 如果应用程序要检索大量记录 则TQuery部件要略胜一筹
如果应用程序使用统计或数学函数 那么在服务器上通过存储过程执行这些函数会更有效 因为存储过程执行更快 使用存储过程还可以减少网络负载 特别是大量行数据的函数
例如 计算大量记录的标准差
● 如果该函数在客户端执行 所有的值从服务器上检索出来并送到客户端 导致网络拥塞
● 如果该函数在服务器端执行 则应用程序只需要服务器上的答案
Delphi客户/服务器应用实例分析
本节中采用的实例是Delphi 数据库的例子CSDEMO CSDEMO是Delphi客户/服务器编程的示例程序 它采用的数据库服务器是Local InterBase Server
CSDEMO较好地示范了BDE环境的配置 InterBASE Server高级功能应用 SQL服务器联接 触发器应用 存储过程编程和事务控制技术等 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本节讲述下列内容
● 数据库环境介绍
● TDatabase的应用
● 不同数据库表的切换
● 触发器编程
● 存储过程编程
● 事务控制应用
数据库环境介绍
本例中采用的数据库服务器是Local InterBase Server Local InterBase是InterBase Server的单用户版 位 兼容ANSI SQL Local InterBase支持客户/服务器应用在单机上的开发和测试 并且可以很容易地适化到InterBase Server上 因此 开发客户/服务器应用采用Local InterBase作为原型开发环境是很方便的
IBLOCAL的BDE参数
本例中的SQL数据库是IBLOCAL 它是由BDE配置工具(BDECFG EXE)设置参数值 它的各项参数值列于下表
表 IBLOCAL的各项参数值
━━━━━━━━━━━━━━━━━━━━━━━━━━━━━━━━━━━━
参 数 名 参 数 值
────────────────────────────────────
TYPE INTRBASE
PATH
SERVER NAME C:\INTRBASE\EXAMPLES\EMPLOYEE GDB
USER NAME SYSDBA
OPEN MODE READ/WRITE
SCHEMA CACHE SIZE
LANGDRIVER
SQLQRYMODE
SQLPASSTHRU MODE SHARED AUTOMIT
SCHEMA CHCHE TIME
MAX ROWS
BATCH COUNT
ENABLE SCHEMA CACHE FALSE
SCHEMA CACHE DIR
━━━━━━━━━━━━━━━━━━━━━━━━━━━━━━━━━━━━
数据库结构介绍
IBLOCAL数据库的结构都是由InterBase服务器工具交互式SQL工具(ISQL)定义的
用ISQL定义数据库 首先要用Create Database命令建立数据库 建立的新数据库一般是以GDB为扩展名 建立好后 就可以用SQL语言定义数据库表 例如建立EMPLOYEE表的SQL语句如下
定义域名数据类型
CREATE DOMAIN FIRSTNAME AS VARCHAR( )
CREATE DOMAIN LASTNAME AS VARCHAR( )
CREATE DOMAIN COUNTRYNAME AS VARCHAR( )
CREATE DOMAIN EMPNO AS SMALLINT;
CREATE DOMAIN DEPTNO AS CHAR( )
CHECK (VALUE = OR (VALUE > AND VALUE <= ) OR VALUE IS NULL)
CREATE DOMAIN JOBCODE AS VARCHAR( )
CHECK (VALUE > )
CREATE DOMAIN JOBGRADE AS SMALLINT
CHECK (VALUE BEEEN AND )
CREATE DOMAIN SALARY AS NUMERIC( )
DEFAULT
CHECK (VALUE > )
建立EMPLOYEE表
lishixinzhi/Article/program/Delphi/201311/25125进程Core Dump产生的技术原因,基本等同于系统DUMP,就是说从程序原理上来说是基本一致的。
但进程是运行在低一级的优先级上(此优先级不同于系统中对进程定义的优先级,而是指CPU代码指令的优先级),被 *** 作系统所控制,所以 *** 作系统可以在一个进程出问题时,不影响其他进程的情况下,中止此进程的运行,并将相关环境保存下来,这就是core dump文件,可供分析。
如果进程是用高级语言编写并编译的,且用户有源程序,那么可以通过在编译时带上诊断用符号表(所有高级语言编译程序都有这种功能),通过系统提供的分析工具,加上core文件,能够分析到哪一个源程序语句造成的问题,进而比较容易地修正问题,当然,要做到这样,除非一开始就带上了符号表进行编译,否则只能重新编译程序,并重新运行程序,重现错误,才能显示出源程序出错位置。
如果用户没有源程序,那么只能分析到汇编指令的级别,难于查找问题所在并作出修正,所以这种情况下就不必多费心了,找到出问题的地方也没有办法。
进程Core Dump的时候, *** 作系统会将进程异常终止掉并释放其占用的资源,不可能对系统本身的运行造成危害。这是与系统DUMP根本区别的一点,系统DUMP产生时,一定伴随着系统崩溃和停机,进程Core Dump时,只会造成相应的进程被终止,系统本身不可能崩溃。当然如果此进程与其他进程有关联,其他进程也会受到影响,至于后果是什么,就看相关进程对这种异常情况(与自己相关的进程突然终止)的处理机制是什么了,没有一概的定论。
如何生成coredump文件
登陆LINUX服务器,任意位置键入
echo "ulimit -c 1024" >> /etc/profile
退出LINUX重新登陆LINUX
键入 ulimit -c
如果显示 1024 那么说明coredump已经被开启。
//---------------------------------------------------------------
1 core文件的简单介绍
//---------------------------------------------------------------
在一个程序崩溃时,它一般会在指定目录下生成一个core文件。core文件仅仅是一个内存映象(同时加上调试信息),主要是用来调试的。
//---------------------------------------------------------------
2 开启或关闭core文件的生成
//---------------------------------------------------------------
用以下命令来阻止系统生成core文件:
ulimit -c 0
下面的命令可以检查生成core文件的选项是否打开:
ulimit -a
该命令将显示所有的用户定制,其中选项-a代表“all”。
也可以修改系统文件来调整core选项
在/etc/profile通常会有这样一句话来禁止产生core文件,通常这种设置是合理的:
# No core files by default
ulimit -S -c 0 > /dev/null 2>&1
但是在开发过程中有时为了调试问题,还是需要在特定的用户环境下打开core文件产生的设置
在用户的~/bash_profile里加上ulimit -c unlimited来让特定的用户可以产生core文件
如果ulimit -c 0 则也是禁止产生core文件,而ulimit -c 1024则限制产生的core文件的大小不能超过1024kb
//---------------------------------------------------------------
3 设置Core Dump的核心转储文件目录和命名规则
//---------------------------------------------------------------
/proc/sys/kernel/core_uses_pid可以控制产生的core文件的文件名中是否添加pid作为扩展,如果添加则文件内容为1,否则为0
proc/sys/kernel/core_pattern可以设置格式化的core文件保存位置或文件名,比如原来文件内容是core-%e
可以这样修改:
echo "/corefile/core-%e-%p-%t" > core_pattern
将会控制所产生的core文件会存放到/corefile目录下,产生的文件名为core-命令名-pid-时间戳
以下是参数列表:
%p - insert pid into filename 添加pid
%u - insert current uid into filename 添加当前uid
%g - insert current gid into filename 添加当前gid
%s - insert signal that caused the coredump into the filename 添加导致产生core的信号
%t - insert UNIX time that the coredump occurred into filename 添加core文件生成时的unix时间
%h - insert hostname where the coredump happened into filename 添加主机名
%e - insert coredumping executable name into filename 添加命令名
//---------------------------------------------------------------
4 使用core文件
//---------------------------------------------------------------
在core文件所在目录下键入:
gdb -c core
它会启动GNU的调试器,来调试core文件,并且会显示生成此core文件的程序名,中止此程序的信号等等
如果你已经知道是由什么程序生成此core文件的,比如MyServer崩溃了生成core12345,那么用此指令调试:
gdb -c core MyServer
以下怎么办就该去学习gdb的使用了
//---------------------------------------------------------------
5 一个小方法来测试产生core文件
//---------------------------------------------------------------
直接输入指令:
kill -s SIGSEGV $$Eclipse只是一个符合OSGI规范的平台软件,他以插件的方式提供各种功能。makefile主要用来告诉make命令需要怎么样的去编译和链接程序。gcc是由GNU之父Stallman所开发的linux下的编译器。cvs是一个版本管理软件gdb是一个linux下的调试软件。Eclipse只是通过插件的方式来调用这些linux下的命令或直接与外部服务器进行通信以获得某项服务。所以其实Eclipse与gcc、makefile、cvs、gdb工具之间并没有什么必然的关系,不过如果你使用eclipse来开发C/C++程序的话,除cvs,这几个工具倒是必不可少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