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请求收到,继续处理
2: *** 作成功收到,分析、接受
3:完成此请求必须进一步处理
4:请求包含一个错误语法或不能完成
5:服务器执行一个完全有效请求失败
100——客户必须继续发出请求
101——客户要求服务器根据请求转换>
200——交易成功
201——提示知道新文件的URL
202——接受和处理、但处理未完成
203——返回信息不确定或不完整
204——请求收到,但返回信息为空
205——服务器完成了请求,用户代理必须复位当前已经浏览过的文件
206——服务器已经完成了部分用户的GET请求
300——请求的资源可在多处得到
301——删除请求数据
302——在其他地址发现了请求数据
303——建议客户访问其他URL或访问方式
304——客户端已经执行了GET,但文件未变化
305——请求的资源必须从服务器指定的地址得到
306——前一版本>
307——申明请求的资源临时性删除
400——错误请求,如语法错误
401——请求授权失败
402——保留有效ChargeTo头响应
403——请求不允许
404——没有发现文件、查询或URl
405——用户在Request-Line字段定义的方法不允许
406——根据用户发送的Accept拖,请求资源不可访问
407——类似401,用户必须首先在代理服务器上得到授权
408——客户端没有在用户指定的饿时间内完成请求
409——对当前资源状态,请求不能完成
410——服务器上不再有此资源且无进一步的参考地址
411——服务器拒绝用户定义的Content-Length属性请求
412——一个或多个请求头字段在当前请求中错误
413——请求的资源大于服务器允许的大小
414——请求的资源URL长于服务器允许的长度
415——请求资源不支持请求项目格式
416——请求中包含Range请求头字段,在当前请求资源范围内没有range指示值,请求也不包含If-Range请求头字段
417——服务器不满足请求Expect头字段指定的期望值,如果是代理服务器,可能是下一级服务器不能满足请求
500——服务器产生内部错误
501——服务器不支持请求的函数
502——服务器暂时不可用,有时是为了防止发生系统过载
503——服务器过载或暂停维修
504——关口过载,服务器使用另一个关口或服务来响应用户,等待时间设定值较长
505——服务器不支持或拒绝支请求头中指定的>当你第一次访问时,服务器会返回给你200状态码,同时在头里追加ETag值给你。浏览器拿到后将其缓存。
下一次再访问时,因浏览器已经有该地址的ETag值了。会将其缓存的ETag值内容放在请求头的If-None-Match中,服务器检查其自身内容的ETag值是否与其一致,如果一致就会返回304状态码,告诉你内容和你保存的一致,没有发生改变过。
举例来说,
C:S,你几岁了?
S:C,我18岁了。
===========
C:S,你几岁了?我猜你18岁了。
S:靠,你知道还问我?(304)
===========
C:S,你几岁了?我猜你18岁了。
S:C,我19岁了。(200)
以上就是200和304的解释。
Cache-Control和Expires则是告诉浏览器缓存这些数据的策略。
drupal则并非是非法hash导致的问题,问题在于gzip上。gzip其实就是gunzip了。ZIP压缩会有个特点,相同的内容重复压缩得到的二进制是不一样的,这和其字典策略相关(猜测,未验证),你可以随便压缩个文件对比2次的ZIP包checksum值是否一致来确认。那么这样就可以解释了,虽然原始内容没有改变,但是传输时因为用了gzip,所以drupal认为原始数据始终在改变,每次返回200也符合我先前所讲的内容。
最后,根据REST的原则,可以看出一些请求是幂等的,一些请求是非幂等的。那么服务器与客户端之间的缓存层,比如CDN也好,drupal,或者nginx等,都会对幂等请求做缓存策略,非幂等请求不做缓存策略。这里如何来控制,则需要服务器端在返回内容时利用好Cache-Control和Expires等头信息来进行。
250,常指傻头傻脑,不很懂事,而又倔强莽撞的人
304,状态码,如果客户端发送了一个带条件的GET 请求且该请求已被允许,而文档的内容(自上次访问以来或者根据请求的条件)并没有改变,则服务器应当返回这个304状态码。简单的表达就是:服务端已经执行了GET,但文件未变化。
客户端是怎么知道这些内容没有更新的呢?其实这并不是客户端的事情,而是你服务器的事情,大家都知道服务器可以设置缓存机制,这个功能是为了提高网站的访问速度,当你发出一个GET请求的时候服务器会从缓存中调用你要访问的内容,这个时候服务器就可以判断这个页面是不是更新过了,如果没有更新过那么他会给你返回一个304状态码。
例如:一些搜索引擎是如何知道我们的网站是否有更新。判断网页是否发生变化最直接的方法是设置页面的某一处为监控区域,每次都抓取该部分区域的内容,然后与本地保存的或最 近一次抓取内容比较,如果有差异就表明网页发生了变化,才可以进行解析。这种方法比较稳妥,几乎可达到万无一失的效果。但是,这种方式在每次扫描时都要下载页面内容,并且要去截取监控区域的内容,最后还要进行字符串比较,整个过程比较耗时。其实在众多网页中,有一部分网站的网页内容是静态页面,如,html,js等,这些静态页面往往可能是服务器早已准备好的,用户访问时仅仅是下载而已。那么针对这种静态页面,就可以仅仅通过304状态码来判断,内容是否发生了变化。
常见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