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科C240服务器光盘怎么安装系统?

思科C240服务器光盘怎么安装系统?,第1张

打开电脑机箱上的光驱,直接按上面的打开按钮即可,打开之后,放入光盘,然后再关上光驱,此时电脑会自动重启。
光盘安装系统步骤
在电脑重启之前,要先进入BIOS,然后设置开机启动的方式。即要从光盘来启动系统,以便来安装系统。进入BIOS的方式,不同的电脑有不同的方式,一般的方式是按电脑键盘上面的delete键。
光盘安装系统步骤
进入bios之后,要选择启动项,找到boot选项,然后再找first boot这个选项,即首先启动的设备。找到之后,再选择CD-ROM这样一个选项,这就是光驱,设置为从光盘启动。
光盘安装系统步骤
设定好了之后,按键盘上面的F10键,会出现一个保存的确认对话。点击ok,系统会再次重启。
光盘安装系统步骤
系统再次重启的时候,就会从光盘进入了,就会出现一个系统安装的界面了,只要点击一下这个开始安装按钮,就可以开始安装 *** 作系统了。
光盘安装系统步骤
部分光盘重启后会进入PE菜单,只要按照系统提示运行Windows PE微型系统,其实 *** 作上是一样的。
进入光盘PE之后,如果不需要重新分区,直接执行第5步,如果需要重新分区,双击桌面上分区工具DiskGenius,然后点击硬盘,选择快速分区。
光盘安装系统步骤
d出分区设置窗口,设置分区数目和大小,系统盘一般建议50G以上,点击确定执行分区 *** 作。
光盘安装系统步骤
完成分区后,双击自动恢复win7到C盘,d出这个提示框,直接点击确定执行。
光盘安装系统步骤
进入到这个界面,执行win7系统还原到C盘的 *** 作,等待进度条执行完成,该过程需要5分钟左右。
光盘安装系统步骤
完成解压后,电脑会自动重启,重启时取出光盘,重启后执行装win7系统以及系统配置过程。

Router>enable //进入配置模式
Router#config terminal //进入特权模式
Router(config)#hostname R1 //更改设备名称为R1
Router(config)#username cisco password 123 //设置用户名cisco 密码123
Router(config)#line console 0
Router(config-line)#login local//在本地使用设置的用户名和密码
R1(config)#line vty 0 4 // 设置telnet权限
R1(config-line)#password 456 // 设定telnet下的密码为456
R1(config-line)#login //确认
R1(config)#enable password 789 //设定 enable 密码为789
R1#copy running-config startup-config copy run//保存到NVRAM

1、进入 域名的管理控制台,就可以看到域名的全部信息了,接下来需要对域名进行解析了。

2、点击“域名解析”进入到域名解析的界面。

3、需要解析,进入解析设置,接下来才能进行下一步 *** 作。

4、解析到其他主机,需要再设置解析。解析部分到这就完成,如下图所示

针对思科有很多的模拟器
但是思科在中国的份额的确不是很多
思科远没有H3C、华为、TP-LINK、D-LINK等普及
但是思科没有放弃,思科在中国的网络技术学院很多,在各种城市都有
思科是网络技术的鼻祖
首先是思科官方的模拟器Cisco Packet Tracer 。该版本已经到53了,增加了很多的内容,但也删除了很多内容。只能模拟简单的实验,路由器支持到RIP。最好的是免费的。可以搜索下载
BOSON Netsim是boson公司针对学习CCNA、CCNP等推出的,可以模拟很多实验,并且有实验说明。但是是英文的,对于国内的新手来说是一种考验。虽然是免费下载的,但使用并不免费,尽管可以使用DEMO。有破解版
GNS3 目前最新的版本是072。可以模拟真实环境,但要有IOS,国内的一些网站或论坛可以下载,听说是学习CCIE的首要选择。点击GNS3可以官方网站进行下载
思科模拟器_gns3
至于小凡,DynamipsGUI 28、工大瑞普等因为没有使用过,不知道就没有写,但并不代表不好用。
你可以全部下下来,然后挨个使用,觉得好的就留下来。另外,上面3个都是支持命令缩写的,呵呵。

1 打开思科模拟器软件,找出一台2811类的路由器和两台2960类的交换机,4台PC电脑,并用正确的线缆将各个设备互相连接起来,如下图所示:

2给所有设备都重新命名,路由器命名为r1,一交换机命名为sw1,另一交换机命名为sw2,如下图所示:

3 先配置路由器r1先,配置命令为:

r1(config)#int f0/0

r1(config-if)#no sh

再配置路由器设备的远程登录和密码保护,配置命令为:

r1(config)#lin vty 0 4

r1(config-line)#login local

r1(config-line)#username admin password cisco

r1(config-line)#exit

r1(config)#enable secret cisco

r1(config)#service password-encrption   (此命令为加密所有口令)

如下图所示:

4配置交换机sw1,配置命令是:

sw1(config)#int vlan 1

sw1(config-if)#ip add 19216812 2552552550

sw1(config-if)#no sh

sw1(config-if)#ex

sw1(config)#ip default-gateway 19216811

再用相同方法配置sw2,如下图所示:

5 配置vlan设定,在sw1上划分vlan 2,3,将相应端口加入其中,配置命令为:

sw1#conf t

Enter configuration commands, one per line  End with CNTL/Z

sw1(config)#vlan 2

sw1(config-vlan)#ex

sw1(config)#vlan 3

sw1(config-vlan)#ex

sw1(config)#int f0/4

sw1(config-if)#switchport mode access

sw1(config-if)#switchport access vlan 2

sw1(config-if)#int f0/5

sw1(config-if)#switchport mode access

sw1(config-if)#switchport access vlan 3

sw1(config-if)#ex

用相同方法在sw3上面划分vlan,并将相应的端口加入其中,如下图所示:

6配置单臂路由,实现valn1,2,3之间的互访,配置sw1接口f0/1为主干链路,配置命令是:

sw1(config)#int f0/1

sw1(config-if)#switchport  mode  trunk

sw1(config-if)#no  sh

如下图所示:

7在路由器r1上进行封装,配置命令如下图所示:

r1#conf t

Enter configuration commands, one per line  End with CNTL/Z

r1(config)#int f0/0

r1(config-if)#no shut

r1(config)#int f0/01

r1(config-subif)#encapsulation dot1Q 1

r1(config-subif)#ip add 19216811 2552552550

r1(config-subif)#ex

r1(config)#int f0/02

r1(config-subif)#encapsulation dot1Q 2

r1(config-subif)#ip add 19216821 2552552550

r1(config-subif)#ex

r1(config)#int f0/03

r1(config-subif)#encapsulation dot1Q 3

r1(config-subif)#ip add 19216831 2552552550

r1(config-subif)#no sh

r1(config-subif)#ex

如下图所示:

8配置DHCP服务器,即是配置路由器r1,配置命令是:

r1#enable

r1#conf t

r1(config)#ip dhcp excluded-address 19216821

r1(config)#ip dhcp pool vlan2

r1(dhcp-config)#net 19216820 2552552550

r1(dhcp-config)#default-router 19216821

r1(dhcp-config)#dns-server 100112

r1(config)#ip dhcp excluded-address 19216831

r1(config)#ip dhcp pool vlan3

r1(dhcp-config)#net 19216830 2552552550

r1(dhcp-config)#dns-server 100112

r1(dhcp-config)#ex

9 现在PC之间可以自动获取IP地址和网关了,如下图所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z/1351136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22
下一篇 2023-08-2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