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自1948年成立以来,不断突破联合国决议,占领了绝大多数巴勒斯坦地区,以及包括戈兰高地、西奈半岛(后归还埃及)在内的其他阿拉伯国家的领土。
以色列的侵略行径遭到大多数国家的谴责,但却有一些国家支持以色列。除了其传统盟友美国以外,德国就是另一个重要支持者。
以色列前总理内塔尼亚胡在巴以冲突上感谢的国家,红圈为德国国旗
以色列能在四周仇敌环绕的情况下求得生存,德国在二战后的赔款也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犹太人长期以来流落在欧洲,备受排挤。尤其在德国,二战前希特勒上台时,纳粹更是将迫害犹太人推到了一个高度,据估计纳粹曾屠杀了600多万犹太人。
纳粹对犹太人迫害
以色列成立后,德国积极向以色列赔偿,到1966年德国共计赔款345亿马克(约合822亿美元),大部分钱赔款流入到以色列的基础设施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以色列走出困境,跃升成为发达国家。
那么,德意志人和犹太人是如何化解矛盾的?德国赔款对于以色列的崛起又起着怎样的作用呢?
1956年,联邦德国赔偿以色列的火车
犹太人原本居住在巴勒斯坦地区。公元1世纪罗马人灭亡了犹太国家,将犹太人掠夺到欧洲各地。
公元395年,罗马皇帝宣布基督教为国教。罗马帝国灭亡后,欧洲进入了中世纪,基督教在欧洲的地位日益得到稳固。
犹太人所信仰的犹太教虽然和基督教都为一支,但犹太教以《旧约》为基础,排斥以《新约》为主的基督教。加上犹大害死耶稣的传说在欧洲流行,更加剧了犹太人在欧洲受排挤的程度。
犹太教,犹太人信仰
在基督徒的鼓吹下,犹太人不可以当兵、做官,不允许拥有土地。失去土地的犹太人只能从事商业或借贷业。凭借聪明才智和努力,犹太人积累起大量财富,成为了中世纪欧洲较为富裕的人群。
与中世纪时期大多数欧洲人不认字不同,犹太人受教育程度高,商业和金融精英云集,甚至可以垄断一个国家的财富。
四分五裂的神圣罗马帝国(德国前身),非常适合商业活动,因此成为了犹太人的重要聚居地。宗教矛盾、犹太和本地民族的财富不均,都加深了欧洲的反犹浪潮。德意志地区亦不例外。
文艺复兴作品《威尼斯商人》中的吝啬奸商夏洛克,就代表着犹太人的形象
19世纪,随着民族主义在欧洲的兴起,反犹主义变得猖獗,备受排挤的犹太人有了复国的念头。他们的祖辈之地迦南(巴勒斯坦)成了复国的首选地。
巴勒斯坦地区正处于奥斯曼帝国的统治之下。1917年,英国外交大臣贝尔福发表了贝尔福宣言,支持犹太人返回自己的家园。
贝尔福以及贝尔福宣言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德国、奥斯曼帝国等为首的同盟国战败告终。奥斯曼帝国的巴勒斯坦地区被英国接管。在英国的主持下,大批犹太人移民进入巴勒斯坦,建立定居点,不断排挤阿拉伯人。
作为一战战败国和战争的发起者,德国受到严重的惩罚,不仅丧失部分国土和所有海外殖民地,还要承担约1320亿马克(相当于德国年财政收入的几十倍)的战争赔款。战后的德国长期处于负债状态,因此 社会 矛盾十分尖锐。
战后德国货币马克贬值
战胜国的制裁没有达到惩罚德国目的,反而助长了德国复仇的情绪。1929年的全球性经济大萧条,德国经济遭受严重打击。
德国 社会 民主党因处理危机不力,加上签订不平等条约而信誉扫地。纳粹党则借机宣扬复仇和雅利安人优秀理论,赢得了德国人的支持,成功上台。
希特勒利用德国民众的不满而上台
纳粹上台后,大部分德国人的生活依旧处于水深火热中,还要面临一战的巨额赔款。部分犹太人利用这个机会,倒卖商品大发横财。人口占德国人口1%的犹太人却掌握着德国的多数财富,引起了德国人的不满。
对纳粹党来说,利用排犹心理来迫害犹太人,可以巩固来之不易的选票。纳粹上台后不断宣扬复仇思想,意欲借英法忙于国内问题,无暇顾及外部局势之际扩军备战。
扩军备战需要大量的资金,德国先是通过所有资产超过5千马克的犹太人都必须到政府部门进行登记的方式,掠夺犹太人的财富。此后希特勒通过导演水晶之夜等种族隔离的方式,没收犹太人的财富。
短短的几年内,德国的军队数量显著增加,且拥有大量先进的军备,为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二战爆发后,德国更是建立集中营的方式,将犹太人从肉体上消灭。二战期间,死于纳粹铁蹄之下的犹太人数量达到了600多万之巨。
德国建立的迫害犹太人的集中营
德国在二战中战败,德国以及首都柏林被美苏英法四个大国分区占领。出于美苏对抗的需要,美英法占领区合并,成为了联邦德国(西德)。
战后德国和首都柏林被分区占领
二战后,英国放弃了在巴勒斯坦地区的委任统治。出于对犹太人的同情,联合国大会决定在巴勒斯坦建立犹太国家和阿拉伯国家。但
决议遭到了阿拉伯人的反对,1948年以色列成立,巴勒斯坦国却迟迟没有成立。
联合国大会决议图(蓝色为以色列)
建国初期的以色列面临着周边阿拉伯国家的围堵,生存环境十分险恶。长期的战争让以色列也面临着经济困境。
建国后的5年内,有大约68万来自全世界的犹太人涌入以色列。建国初期的以色列人口只有65万,移民数量已经远远超过了原本的人口数量。建国初期以色列面积只有165万平方公里,要想容纳这么多人口,需要大量资金去开发更多的土地。
二战后移民以色列的犹太人
犹太移民主要是来自欧洲。他们虽有知识和技术,但因在二战中被纳粹迫害,财富毁于战火。向联邦德国索赔成为了以色列生存下去的希望,也可以为死难者讨回公道。
本·古德里安,以色列时任总理
1951年,时任以色列总理本·古里安一锤定音,决定向德国寻求赔偿。当时德国已被一分为二,以色列和联邦德国都是西方阵营的一员。当时美国为了对抗苏联,全力扶持联邦德国。
另一个民主德国(东德)属于苏联阵营, 在美国支持以色列的情况下,苏联则支持阿拉伯国家。直到两德统一之前,以色列都没有和东德建交。
联邦德国在战后急需改变战败国和战争发起者的国际形象。因此如何处理好同欧洲的关系以及和犹太人的 历史 问题,成了联邦德国面临的重要问题。
1951年9月,西德总理阿登纳向犹太人和以色列致歉,表达了德国愿意给予以色列和犹太人赔偿。这为德国和以色列达成赔偿协议打开了大门。
以色列总理古德里安会见西德总理阿登纳
由于赔偿问题的敏感性,此事在德国和以色列引起激烈的讨论。以色列国内的反应则更加激烈,他们认为与德国的血海深仇是无法用钱摆平的。
最终,事情放到议会进行表决。以色列议会最终以61票赞成、50票反对、5票弃权的微弱优势通过,正式开启了对德索赔的进程。
1952年3月,以色列,犹太人索赔会和联邦德国就赔款问题在荷兰展开谈判。历时半年多,西德总理阿登纳、以色列外长夏利特和索赔联合会主席戈德曼于1952年9月签署了《卢森堡条约》。
阿登纳签署协议
根据《卢森堡条约》,联邦德国向以色列赔偿30亿马克;赔偿索赔联合会45亿马克,用于世界犹太人联合会安置犹太人难民。此外,联邦德国签署法律,以方便德国向受纳粹迫害的犹太人索赔,赔款分12年还清。
至此,德国和犹太人之间的赔款协议正式达成。
德国赔款共计345亿马克(合822亿美元),对于当时面临困境的以色列来说是久旱逢甘霖。当时以色列人口只有100多万,平均下来每人得到800美元的赔款。
其中,45亿马克赔给世界犹太人联合会的款项,主要分给以色列。以色列正是用这笔赔款,解决了犹太人土地开发的资金问题。
其余30亿马克赔款,缓解了以色列的财政危机,更给以色列经济发展注入强心剂。以色列主要用于包括港口建设、工业化、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
以色列海法港,该国第一大港的建立和德国赔款有关
赔款也帮助了以色列升级军事装备。以色列自成立起就面临着巴勒斯坦的民族解放组织、埃及等多个阿拉伯势力的压力。地中海成为了以色列和西方国家联系的窗口。以色列利用赔款,从联邦德国购买了大量先进的装备。
以色列军备
德国除了对以色列进行赔款,还有具体到对受迫害的犹太人个人以及其后人的赔款,这部分赔款则作为民间资本,对以色列基础设施进行投资。
赔款协议达成,标志着德国和以色列关系正常化。然而 历史 恩怨造成的隔阂短时间内难以消除。因此,两国一直没有建立外交关系。
直到1965年5月12日,联邦德国和以色列才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1966年,联邦德国支付完了对以色列和犹太人的赔款。在积极履行赔款的同时,为了弥补二战罪行,德国不断为以色列提供军事援助。以色列日后能够打赢第三次中东战争,德国的军事援助起到了重要作用。
第三次中东战争图
对于联邦德国来说,赔偿犹太人可以提升国际形象,为德国回归“正常国家”提供了条件。
1970年,访问波兰的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在华沙的波兰犹太人死难者纪念碑前的“惊世一跪”,让德以的 历史 隔阂进一步拉近。
西德总理在华沙犹太人纪念碑前跪下
虽然德国和以色列官方层面实现了关系正常化,但人民之间的隔阂却不是仅仅依靠赔款和援助就可以消除的。在大多数以色列人看来,德国的赔偿是应该的,而且是不能消除 历史 影响的。以色列至今都未完全原谅德国。
在德国内部同样也有类似的问题。1973年10月,以色列在西方国家的支持下发动第四次中东战争并获胜。
为报复西方国家对以色列的支持,石油输出国(中东石油国为主)组织决定减产石油,对西方国家实行石油禁运,这损害了包括联邦德国在内的西方国家的利益,引发经济危机。
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导致西方思考对中东关系
为了缓解危机,德国不断调整同阿拉伯国家的关系,在承认巴勒斯坦国的问题上有所松动,而且德国不承认戈兰高地是以色列领土和耶路撒冷是以色列首都。
在德国民间,因为以色列不断“蚕食”阿拉伯人的土地,使得包括德国在内的欧洲国家民众出现了反犹情绪。这也为德以关系蒙上了一层阴影。
反犹情绪在死灰复燃
长期作者 雄鹰
直播吧 体育 作者 足球与 历史 爱好者
责任编辑 Thomas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毕业生 环球情报员主编
—(全文完)—
1994年5月,根据开罗协议,加沙地带的经济由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管理。从1992年到1996年,由于亚西尔·阿拉法特领导下政府贪污和管理不良,加上以色列在遭受一系列恐怖袭击后,将加沙地带的边境关闭,期内加沙地带的经济萎缩了三分之一。在边境关闭前,有许多加沙地带的人到以色列工作。经济不景导致高失业率。
1998年,以色列改变对巴勒斯坦的政策,开始减轻封锁巴勒斯坦的经济,并减缓对巴勒斯坦货物和劳工运输的限制。这使经济连续三年恢复。但2000年爆发的第二次巴勒斯坦武装起义,导致以色列再度封锁。在此后两年中,巴勒斯坦内部的斗争和以色列的军事行动,摧毁了加沙地带主要的工厂和管理机构,许多企业倒闭,国家总生产力大降,巴勒斯坦在以色列的劳工的收入也大降。
根据美国中央情报局的世界概况,2001年经济下降35%,人均收入为每年625美元。60%的人口生活在贫穷线以下。加沙地带的工业主要是小型的家庭企业,其产品为纺织品、肥皂、橄榄树木雕刻和旅游纪念品。以色列人在一个工业中心建立了一些小型现代化的工业。电力由以色列提供。主要的农产品是橄榄、柠檬、蔬菜、牛肉和奶制品。主要出口柠檬和鲜花,主要进口食品、消耗品和建设物资。主要的贸易对象为以色列、埃及和西岸。
长期冲突使加沙经济状况更为恶化,冲突不仅在加沙破坏或损毁了三分之二的民宅,水电系统受到严重损毁,而且在边境沿线毁掉了1800公顷的农田和灌溉系统。电线、温室、苗圃、仓库和农业设备也受到影响。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加沙代表处主任马马杜·索乌表示:加沙地带的重建极为缓慢。建筑材料的进口受限使情况雪上加霜。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和巴勒斯坦红新月会在提供援助物资,但这不够,数千人仍在艰难应对困境。平民仍明显感到冲突的影响。加沙重建需要几十年,但目前我们的首要工作是满足紧迫的人道需求。
一个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和国立阿拉伯巴勒斯坦大学于2002年末为国际援外合作署作的一个研究表明,巴勒斯坦人普遍缺乏营养。175%6岁到59个月的儿童患慢性营养不良,53%的年轻和中年妇女以及44%的儿童患贫血症。
以色列上市能源公司 ElectReon Wireless 宣布,日前在瑞典斯德哥尔摩铺设 4 公里的无线充电高速道路已经成功帮 40 吨级的电动卡车充电成功,可供应机场接驳车或是卡车的电力需求。未来预计耗资另外的 1200 万美元,折合新台币 357 亿元持续铺设充电高速公路。
跟上最快、最爱新科技的俥科技另外,以色列能源处也宣布将在台拉维夫投资 5000 万以色列新舍客勒,约合新台币 43 亿兴建 10 公里长的无线充电高速公路供电动公车使用。
该公司的技术是在路面下铺设无线充电的超大型铜线圈,透过无线方式帮电动车充电。车辆也只要在底盘安装一个超大型线圈就可以接收电力。
▲埋在路面下方的线圈可以为经过的车辆充电。
▲施工方式看起来很简便,只要刨除一层路面、铺设、后面再回填沥青就完成。
▲感觉跟手机加装无线充电接收板很像,只要在车底下加装一片充电接收版就可以边开边充。
▲ElectReon 的概念说明影片。
以色列简介
位在西亚巴勒斯坦地区。根据1947年联合国关于“巴勒斯坦分治决议”的规定,以色列国面积为14万平方公里。人口4255万(1984)。1984年以色列国定都特拉维夫-雅法,1950年单方面宣布迁都耶路撒冷,1980年7月,又宣布耶路撒冷为以色列“永恒与不可分割的首都”。
居民
居民主要民族有犹太人和 人。犹太人占全国人口82%, 人占17%。 人多集中在加利利地区,犹太人主要在平原地区。城市人口中,犹太人占873%, 人占127%。在广大的沙漠地区居住着人数不多的贝都因人( 牧民)。犹太人信奉犹太教, 人3/4信奉 教,1/4信奉基督教。官方语言为希伯来语。 人讲 语。由于犹太人多是世界各地移民,在日常生活中多用移驻国语。1948年前,巴勒斯坦的犹太人中9/10来自欧洲;1948年以后,大量犹太人从北非﹑亚洲移入。在“欧洲”与“东方”犹太人间,文化和教育程度相差很大,中部低地为 *** 希伯来语的欧洲犹太人,外围很大比例为肤色较深的东方犹太人。犹太居民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不到5万人,1946年增至60万,至1982年激增到36663万人。与此同时,有100多万 人被赶出家园。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约304人。人口分布极不均衡。仅为全国面积20%的特拉维夫地区,集中了全国人口的1/4,每平方公里高达3 300多人。内格夫沙漠占全国面积1/2,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仅5人。城市人口比重为87%。1982年职工人数19286万,其中从事建筑业789万,其次为社会服务3914万,矿业和制造业2925万,余为金融﹑电讯﹑农林等。
经济地理
经济地理建国后工业发展较快,1955——1982年工业增长了75倍,成为一个高度军事化﹑较发达的工业国家。1982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5 700美元。
工业
以制造业为主。全国有工矿企业11万多个,1982年工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1%。最突出的工业部门是钻石加工和军火工业。1981年钻石出口约占工业出口总值的236%,在世界钻石出口国中居首要地位。军火工业为全国劳动力提供了约1/3的就业机会,除生产一般武器外,还制造飞机﹑导d等,约3/5军火产品向4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为世界主要军火输出国之一。其他制造业部门有电子﹑电器﹑机械﹑化学﹑制药﹑造纸﹑纺织﹑食品等。电力工业已能满足国内需要。采矿业以开采南部内格夫沙漠高原的石油﹑磷酸盐以及死海的各种盐类为主。
农业
1982年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仅占全国总劳动力的64%,农业产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全国可耕地面积约95万公顷,已耕地为427万公顷,其中水浇地189万公顷。建国后兴修水利,排干沼泽,修建通约旦河的水渠,把太巴列湖水引入内格夫沙漠,并在埃特等地修建了海水淡化工厂,在内格夫沙漠挖井汲取地下水。农业生产逐年有所增加。加利利高原主要种植油橄榄和烟草;太巴列湖周围出产稻谷﹑棉花﹑花生﹑玉米和各种亚热带水果;平原地区是柑橘的中心种植区;丘陵地区种植粮食和蔬菜。小麦是主要粮食作物,1981—1982年度产量为127万吨。经济作物主要有棉花,1980—1981年度皮棉和棉籽产量为2394万吨,其中1/4供出口。柑橘在农业中占有重要地位,1981—1982年度总产量为1654万吨,是主要的出口农产品。还有鳄梨(年产量80%供出口)﹑苹果﹑桃子﹑香蕉和葡萄等。水果等自给有余,粮食和油类仍需进口。
畜牧业发展较快,以放养绵羊和牛为主,牛奶等已自给有余,并是世界最大火鸡生产国之一。
交通
国内交通陆路为主,公路总长11 950公里。铁路纶线516公里。对外联系靠空中和海上。民航机可达西欧﹑美国﹑加拿大﹑塞浦路斯﹑罗马尼亚和一些亚非国家。主要深水港是阿什杜德,其他港口还有海法﹑埃拉特等。1980年挂以色列国旗的货轮有100艘,货运量2463万吨。
对外贸易
50年代出口商品主要是农产品,60年代开始以工业品为主。钻石是重要的出口品,其他出口品有纺织﹑钢铁﹑电机﹑肥料﹑有机和无机化学制品以及水果﹑棉花等。主要出口对象是美国﹑英国﹑联邦德国﹑法国﹑香港﹑意大利﹑日本﹑荷兰﹑比利时等国家和地区。1982年向欧洲共同市场出口的商品占出口总量60%。进口主要是矿石原料﹑锅炉﹑机械﹑电机﹑车辆和石油以及食品等消费品。主要进口国是美国﹑英国﹑联邦德国﹑瑞士﹑瑞典﹑意大利等。
地区经济差异
加利利高原由于季节性大量降水的侵蚀,山坡形成了小块肥沃地,是农业区之一,主要种植小麦﹑花生﹑棉花﹑橄榄和烟草等;旅游业也占重要地位。约旦河谷地的胡拉湖和太巴列湖区都是重要的农业区,作物品种繁多,盛产稻谷﹑棉花﹑花生﹑玉米﹑香蕉﹑椰枣﹑西红柿,还有家禽﹑乳畜和养鱼业。埃斯德赖艾隆平原和济赫龙雅各布周围地区,土地肥沃,雨量充沛,泉源多,素有粮仓之称,又是葡萄产地。沿海平原是人口最稠密的地区和主要的工业区,特拉维夫-雅法和海法是最大的工商业与交通中心。内格夫沙漠区蕴藏有磷酸盐﹑铜矿﹑石油和天然气,埃拉特有大炼油厂,有公路和两条输油管通联地中海。
以色列水电工主要负责水电系统的安装、维护和维修,他们会安装、检查和维护水电设备,包括水管、电线、开关、电表、控制器等。他们还会检查电路,检查电气设备,检查和修理水管,安装新水管,更换电线,更换电表,更换控制器,检查和修理电气设备,检查和修理水管,安装新水管,更换电线,更换电表,更换控制器,检查和修理电气设备,检查和修理水管,安装新水管,更换电线,更换电表,更换控制器,检查和修理电气设备,检查和修理水管,安装新水管,更换电线,更换电表,更换控制器,检查和修理电气设备,检查和修理水管,安装新水管,更换电线,更换电表,更换控制器,检查和修理电气设备,检查和修理水管,安装新水管,更换电线,更换电表,更换控制器,检查和修理电气设备,检查和修理水管,安装新水管,更换电线,更换电表,更换控制器,检查和修理电气设备,检查和修理水管,安装新水管,更换电线,更换电表,更换控制器,检查和修理电气设备,检查和修理水管,安装伊朗,伊拉克,以色列等25个国家。
中东服务器是伊朗,伊拉克,以色列等25个国家的。
世界各大服务器:
北欧服务器——北欧国家全部。
西欧服务器——欧盟全体,包括俄罗斯。
中原服务器——中国和中亚所有国家。
北美服务器——加拿大和美国。
中南美服务器——墨西哥在内33个国家。
韩国服务器——韩国。
东南亚服务器——越南、泰国、新加坡等11个国家。
印度服务器——印度。
中东服务器——伊朗,伊拉克,以色列等25个国家。
大和服务器——日本。
加沙地带 Gaza Strip亦译加萨走廊,阿拉伯语:قطاع غزة或Qita' Ghazzah;希伯来语:רצועת עזה或Rezu'at 'Azza
西奈半岛东北部地中海沿岸占地363平方公里(140平方里)的区域。加沙走廊与众不同的是,以其人口稠密的居住区而未被承认是现存的任何国家的合法领地。
加沙地带(阿拉伯语:قطاع غزة或Qita' Ghazzah;希伯来语:רצועת עזה或Rezu'at 'Azza)是一条位于以色列西岸、西奈半岛东北部的狭长地带,主要由巴勒斯坦人聚居。1948年阿以战争埃及占领,直到1967年六日战争又再被以色列夺回。像加沙地带这样人口稠密,但是在法理上却不属于任何国家的地区,是很不寻常的。
加沙地带69%的土地与西岸的部分地区由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管理,其他部分(主要是以色列公民居住的地方)则由以色列管理。由于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不允许拥有正规军,治安由巴勒斯坦的公共治安队和民警负责。
2005年2月,以色列政府决定在夏天将以色列军队撤出加沙地带,并放弃所有以色列在加沙地带的居民点。撤军后,以色列将依然控制加沙地带的海岸线,以及加沙地带与埃及之间的一个狭长区域。但以色列国内对撤军计划有很大分歧。2005年8月15日,以色列关闭加沙古什·卡提夫犹太定居点,正式开始撤出加沙,结束了以色列38年来对加沙的占领。2007年6月,哈马斯通过加沙之战在法塔赫手中夺得该地的控制权。
[编辑本段]历史发展
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时鄂图曼帝国结束在那里的统治后,加萨走廊成为国际联盟托管的巴勒斯坦的一部分,由英国治理。在这项托管结束之前,1947年11月联合国大会接受了阿拉伯人和犹太人分割巴勒斯坦的计画,其中加萨镇和附近的一片区域被分配给阿拉伯人。1948年5月15日英国结束托管,而在同一天,第一次以阿战争就开打了。埃及的军队不久就进入加萨市,那里成了埃及远征军在巴勒斯坦的总部。由于1948年秋天的激战,在阿拉伯人占据的城镇周围地区缩减为一条狭长的地带,长40公里,宽6∼8公里。这条地带就被称为加萨走廊。1949年2月24日在以埃停战协定中画定其界线。
1949∼1956年和1957∼1967年之间,加萨走廊是在埃及的军事统治之下。从一开始,这个地区的主要经济和社会问题是居住在肮脏营区里的大批巴勒斯坦阿拉伯难民生活极为贫困。埃及政府并没有把这个地区看作是埃及的一部分,而且不准难民成为埃及公民,或移民到埃及或其他阿拉伯国家。以色列则不许他们回归故土,也不补偿他们所丧失的财产。 难民多靠联合国近东巴勒斯坦难民救济和工程处(UNRWA)的接济。许多年轻难民变成了「费达因」(fedayeen, 对抗以色列的阿拉伯人游击队);他们对以色列人的攻击是促成1956年苏伊士危机期间西奈战役的原因之一,当时以色列人占领了加萨走廊。1957年在强大的国际压力下,以色列才把加萨走廊交还给埃及。
在1967年6月的六日战争里,加萨走廊再度被以色列占领,并在随后的25年里一直占有这块区域。1987年12月加萨的巴勒斯坦人和以色列占领军之间的骚乱和暴力街头冲突象徵了一场起义运动的诞生,称(武装反抗运动)(intifadah, 阿拉伯语意为(摆脱))。1994年根据以色列和巴勒斯坦解放组织(PLO)所签订的《奥斯陆协议》(Oslo Accords),以色列开始阶段性地把加萨走廊政权转交给巴勒斯坦权力机构(PA)。由阿拉法特所率领的这个初出茅芦的巴勒斯坦政府面临了许多棘手问题,如经济停滞,民众的支持分裂成几个派系,与以色列谈判进一步的撤军和领土权的问题陷入瓶颈,以及好战派的穆斯林团体(如伊斯兰的圣战组织和哈玛斯〔Hamas〕)的恐怖主义威胁,他们拒绝和以色列妥协,并且意图要使和平进程破局。2000年末期以、巴之间的谈判破裂,接著是爆发更进一步的极端暴力活动,称为第二次或艾克萨(Al-Aqsa)(武装反抗运动)。努力为停止战斗而奔波的以色列总理夏龙(Ariel Sharon)在2003年晚期宣布了一项针对撤离加萨走廊的以色列士兵和屯垦居民的计画。2005年9月以色列完全撤离了这个地区,加萨走廊的控制权也移转到巴勒斯坦权力机构,不过以色列继续在其边界和空域巡逻。2007年巴勒斯坦的主要政党哈玛斯和法塔赫(Fatah)之间在这里的暴力冲突逐渐升高;冲突的结果是哈玛斯掌控了加萨走廊,而法塔赫领导的紧急内阁控制了西岸。虽然巴勒斯坦权力机构总统默罕默德·阿巴斯(Mahmoud Abbas)要求哈玛斯撤出加萨走廊,但哈玛斯仍控制这块地区。
2007年秋,以色列宣布哈玛斯所控制的加萨走廊是一个怀有敌意的实体,并通过一连串的制裁手段(包括切断电力、严格限制进口品和封闭边界)来对付它。以色列南部住区仍持续遭火箭袭击,2008年1月以色列决定加强制裁措施,完全封锁与加萨走廊的边界,并暂停燃料输入加萨走廊。1月底,也就是在以色列封锁近一周后,哈玛斯军队破坏加萨走廊与埃及的边界部分围墙(2007年中期哈玛斯接管以后封闭),据估计,有几十万名加萨人穿过这些缺口到埃及抢购食物、燃料和物品等封锁情况下买不到的东西。埃及总统穆巴拉克(Hosni Mubarak)暂时答应开放缺口以纾解加萨人民的艰苦状况,之后再开始修复边界。经过数个月的协商,以色列和哈玛斯终于在2008年6月同意定於下半年实施停战计划,然而,不久之后即因双方互控对方违反规定而破坏了计划。
[编辑本段]人口情况
加萨走廊由於人口稠密并不断快速增加(该区人口成长率位居世界前列),生活条件普遍恶劣;供水、下水道和电力设施不足,以及失业率高。农业是受雇人口的经济主流,有近3/4的土地为耕地。主要作物是在有水利灌溉的地方种植的柑橘类水果,并且在以色列的安排下外销到欧洲和其他的市场。也生产专供贩售的作物、小麦和油橄榄。轻工业和手工艺集中在加萨市,它是本区的主要城镇。在政局稳定时期,每天有多达1/10的巴勒斯坦人口越过边界到以色列(他们在那里不可以过夜)担任仆役的工作。政局紧张和暴乱发生时,常使以色列当局延长封闭边界的期限,许多巴勒斯坦人因而失业。
1967年9月进行首度的精确人口普查,结果显示人口比联合国近东巴勒斯坦难民救济和工程处或埃及先前所作的估计为少,而近一半的人口是住在难民营里。人口约1,444,000(2006)。
约1325万巴勒斯坦人和八千多名以色列人住在加沙地带,大多数巴勒斯坦人是1948年第一次中东战争的难民或他们的后代。加沙地带1967年的人口是1948年的接近六倍,此后当地的居民数仍然不断增加。
加沙地带的人口密度相当高,出生率也相当高(平均每个妇女有591个孩子),当地深受贫困、失业和恶劣的生活条件所困扰。1967年开始,以色列在加沙地带建立了约25个居民点,这些以色列人的人均地面占有,比当地的巴勒斯坦人高得多。不过,2005年以色列政府决定放弃所有居民点。
加沙地带的人口增长率为4%,当地的巴勒斯坦人和犹太人都有很大的家庭。大多数当地人是穆斯林,少数为基督徒(07%)和犹太教徒(06%)。
出生率:4003出生/1000居民(2005年估计数)
死亡率:395死亡/1000居民
迁徙率:16迁徙者/1000居民
婴儿死亡率:2354/1000出生
繁殖率:604婴儿/妇女
居民增长率:383%
[编辑本段]地理位置
加沙地带位于中东,与埃及接壤的边界长11千米,(拉法就位于边境附近),而与以色列接壤的边界则长约51千米。保守的犹太人认为加沙地带是以色列的领域,而巴勒斯坦人则声称这是将来要成立的巴勒斯坦国的领土。一些以色列人,包括首相阿里埃勒·沙龙打算单方面放弃所有加沙地带的以色列居民点,这些居民点主要集中于西南边靠海岸的喀什卡提夫。此外,加沙地带与地中海还有一条约40千米长的海岸线。但由于以色列的军事管辖,加沙地带对其海岸线没有控制权。
加沙地带气候温和,冬季温暖,夏季则炎热干旱。地形平坦,有些地方是丘陵,海岸有沙丘。最高点海拔105米。自然资源有可耕地(加沙地带约三分之一的地区被灌溉),最近还发现天然气。环境问题包括沙漠化、淡水咸化、垃圾处理、饮水不洁带来的疾病、土壤恶化和地下水资源的消耗。
加沙地带被认为是人类摇篮之一。人类最早的用火遗址是在加沙地带发现,一些最古老的人的化石也是在这里发现的,一些非常古老的抽象符号有可能是人类最老的文字。
[编辑本段]经济状况
1994年5月,根据开罗协议,加沙地带的经济由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管理。从1992年到1996年,由于亚西尔·阿拉法特领导下政府贪污和管理不良,加上以色列在遭受一系列恐怖袭击后,将加沙地带的边境关闭,期内加沙地带的经济萎缩了三分之一。在边境关闭前,有许多加沙地带的人到以色列工作。经济不景导致高失业率。
1998年,以色列改变对巴勒斯坦的政策,开始减轻封锁巴勒斯坦的经济,并减缓对巴勒斯坦货物和劳工运输的限制。这使经济连续三年恢复。但2000年爆发的第二次巴勒斯坦武装起义,导致以色列再度封锁。在此后两年中,巴勒斯坦内部的斗争和以色列的军事行动,摧毁了加沙地带主要的工厂和管理机构,许多企业倒闭,国家总生产力大降,巴勒斯坦在以色列的劳工的收入也大降。
根据美国中央情报局的世界概况,2001年经济下降35%,人均收入为每年625美元。60%的人口生活在贫穷线以下。加沙地带的工业主要是小型的家庭企业,其产品为纺织品、肥皂、橄榄树木雕刻和旅游纪念品。以色列人在一个工业中心建立了一些小型现代化的工业。电力由以色列提供。主要的农产品是橄榄、柠檬、蔬菜、牛肉和奶制品。主要出口柠檬和鲜花,主要进口食品、消耗品和建设物资。主要的贸易对象为以色列、埃及和西岸。
一个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和国立阿拉伯巴勒斯坦大学于2002年末为国际援外合作署作的一个研究表明,巴勒斯坦人普遍缺乏营养。175%6岁到59个月的儿童患慢性营养不良,53%的年轻和中年妇女以及44%的儿童患贫血症。
[编辑本段]运输通讯
从南到北加沙地带有一条标准轨距的铁路,但已荒废,只有少数轨道保存。这条铁路过去在南部连接埃及的铁路,在北部连接以色列的铁路系统。此外,加沙地带还有一个小的、原始的公路网,它唯一的海港是加沙市,现在已被关闭。加沙国际机场于1998年11月24日开放。2000年10月被以色列下令关闭,2001年12月以色列军队摧毁了它的跑道。
加沙地带有简陋的电话服务系统,两个电视台(由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管理),没有广播电台,此外还有四个互联网服务商。大多数巴勒斯坦家庭拥有收音机和电视机。
[编辑本段]战争
以色列对加沙地带哈马斯组织的空袭行动截至2008年12月31日,据加沙医疗机构的最新统计数字显示,以军大规模空袭目前至少已造成390名巴勒斯坦人死亡,1900人受伤,死者中至少有42人为儿童。以色列空袭了加沙的伊斯兰大学,造成了人员伤亡。稍后,以色列空军又轰炸了边境城镇杰巴利亚的一座难民营,炸死4人,其中有一名小女孩。哈马斯前总理哈尼亚的住所也是空袭的目标。但炸d没有击中目标,紧挨哈尼亚住宅的一幢房屋被炸毁。哈尼亚在袭击时没有在家。南部海岸城镇拉法赫也遭受了空袭。有兄妹三人在空袭中丧生,其中一名儿童,两名少年。
与此同时,哈马斯向以色列发动火箭攻击并造成3名以色列人死亡,射程越发深入以色列境内。至少一枚火箭打到港口城市阿什杜德附近,在加沙以北大约30公里。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