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使用网络防火墙技术
这是一种用来加强网络之间访问控制,防止外部网络用户以非法手段通过外部网络进入内部网络,访问内部网络资源,保护内部网络 *** 作环境的特殊网络互联设备它对两个或多个网络之间传输的数据包如链接方式按照一定的安全策略来实施检查,以决定网络之间的通信是否被允许,并监视网络运行状态防火墙作为一种边界安全的手段,在网络安全保护中起着重要作用它使得内部网络与因特网之间或与其它外部网络之间互相隔离、限制网络互访,用来保护内部网络
2访问控制
访问控制是网络安全防范和保护的主要策略,主要任务是保证网络资源不被非法使用和访问一般采用基于资源的集中式控制、基于资源和目的地址的过滤管理以及网络签证等技术来实现目前进行网络访问控制的方法主要有:MAc地址过滤、VLAN隔离、IEEE802.Q身份验证、基于iP地址的访问控制列表和防火墙控制等
3身份认证
身份认证是任何一个安全的计算机所必需的组成部分身份认证必须做到准确无误地将对方辨认出来,同时还应该提供双向的.认证,即互相证明自己的身份,网络环境下的身份认证比较复杂,因为验证身份的双方都是通过网络而不是直接接触的,传统的指纹等手段已无法使用,同时大量的黑客随时随地都可能尝试向网络渗透,截获合法用户口令并冒名顶替,以合法身份入网,所以目前通常采用的是基于对称密钥加密或公开密钥加密的方法,以及采用高科技手段的密码技术进行身份验证
4反病毒软件
即使有防火墙、身份认证和加密措施,人们仍担心遭到病毒和黑客的攻击,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携带病毒和黑客程序的数据包和电子邮件越来越多,打开或运行这些文件,计算机就有可能感染病毒假如安装有反病毒软件,就可以预防、检测一些病毒和黑客程序
5安全设置浏览器
设置安全级别,当心CookiesCookie是在浏览过程中被有些网站往硬盘写入的一些数据,它们记录下用户的特定信息,当用户回到这个页面上时,这些信息(称作状态信息)就可以被重新利用但是关注Cookie的原因不是因为可以重新利用这些信息,而是关心这些被重新利用信息的来源:硬盘所以要格外小心,或者干脆关掉这个功能以IE5为例,步骤是:选择工具”菜单下的“Internet选项”,选择其中的“安全”标签,就可以为不同区域的Web内容指定安全设置点击下面的“自定义级别”,可以看到对Cookies和Java等不安全因素的使用限制
6智能卡技术
所谓智能卡就是密钥一种媒体,一般就象xyk一样,由授权用户所持有并由该用户赋予它一个1:1令或密码字该密码与内部网络服务器上注册的密码一致当口令与身份特征共同使用时,智能卡的保密性还是相当有效的蓝海大脑液冷服务器事业部经理表示:我统一认为如果抛开Jeston而言,一个边缘端的数据传输安全保障有多个维度,第一个是从硬件上,我们的硬件设备上会有一些安全保障措施和安全机制。安全机制包括设备本身的安全,例如我们可以增加一些加密的芯片等做一些数据安全的保密传输。第二个是在软件层面上,我们的SDK里有一些数据保密传输和保密加密的开发套件,大家可以关注下SDK。在整个数据传输过程中,不仅仅是我们的边缘端设备,包括我们的通讯设备以及服务器等,其实是一连串的。从end-to-end来看,信息从采集传输到最终的处理,每个环节其实都有安全保障。您好,我根据个人感受回答一下您的问题。
其实域是方便了管理员,不方便用户的。
第一、微软基于AD的域模式,最大的优点是实现了集中式管理。以前在无数客户端要重复多次的设置,只要在域控制器上做一次设置就可以了。减少了管理员的工作量,甚至可以裁员了,减少了维护企业网络的开支,降低了总体拥有成本。方便了管理员。
第二、对于域中的普通用户来说可能不是一件好事了,原来是工作组每个人都是本地计算机的管理员,想装QQ装QQ,想装迅雷装迅雷,人人都是土皇帝。在域模式后。普通的域用户对于客户机的权限少的可怜,可以说管理员让干什么才能干什么,失去了对主机的控制。对平常工作时间炒个股、玩个游戏、装个乱七八糟的软件的人来说是没有任何实惠的。但是公司不是网吧,这样做可以提高工作的效率,是符合公司整体利益的。
第三、AD是一个大的安全边界,用户只要在登录时验证了身份,这个域林中所有允许访问资源都可以直接访问,不用再做身份验证,也提高的效率减少了维护成本。
第四、对于用户好处,通过文件夹的重定向我们可以将所有用户桌面的“我的文档”重定向到文件服务器上。一来可以集中备份,不用担心客户端重装和故障造成用户数据丢失;而来不管用户在域中哪台计算机登录都可以找到自己的“我的文档”,实现文档跟随用走。摘 要目前,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普及和发展,为现代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提供了很多的便捷之处。但是,互联网也拥有不利的一面,因此,想要确保互联网运行过程中处于安全环境中,就一定要了解黑客进行网络攻击的方法和程序。本文阐述了几方面说明了应做的防范手段,在对网络有一定认识的同时,又在面对网络威胁时做好必要的准备。
关键词网络安全;黑客;入侵与攻击;木马
随着计算机和Internet技术的迅速普及和发展,计算机网络早已成了一个国家的经济脉搏。计算机网络在社会活动的各个方面中都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大部分的企业、政府部门和其他组织机构均建立了适合各自使用的基于互联网的相关系统,达到充分配置各种资源和信息共享等功效。互联网为社会和经济的快速进步提供了技术基础,作用也愈发突出。然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也出现了多种多样的问题,安全状况尤其明显。因为它又为很多的计算机病毒和黑客创造了机会和可能,不管是由于它们在设计上有不足,还是因为人为的原因造成的种种漏洞和缺陷,均会被某些意图不轨的黑客利用,进而发起对系统等进行攻击。只有做到了解才能在黒客进行网络攻击前做到充分的防范,从而保证网络运行过程中的安全性。熟知Internet会发生的各种状况威胁,做到及时的预防和准备,实现网络安全早已成为互联网实施中最为主要的方面。网络安全是在互联网经济时代中人们所面临的共同威胁,而我国的网络安全问题也越来越明显。
1 网络安全面对的威胁主要表现为:
11 黑客攻击
黑客最开始是指那些研究计算机技术的专业计算机人士,特别是那些编程技术人员。但现在,黑客一词则是泛指那些专门通过互联网对计算机系统进行破坏或非法入侵的人。全球现在已有20多万个黑客网站,网站上讲解了对网站和系统的一些攻击软件的使用和攻击的方式,以及系统的某些缺陷和漏洞,所以黑客技术也被人们普遍的了解,因此系统和网站受到攻击的几率就大大提高。目前对于网络犯罪进行快速反应、跟踪和追捕等技术不健全,使得黑客攻击系统和网站越来越猖狂,这也是影响网络安全的重要因素。
12 木马
木马程序是当前在互联网上盛行的病毒感染文件,和普通的病毒不一样,它不能进行自我繁殖,也并不“自主”地去破坏用户文件,通过将文件伪装吸引用户下载运行被感染的文件,向施种木马者提供打开被感染用户计算机的门户,使施种者可以对被感染的用户的文件进行盗窃、破坏,还可以控制被感染用户的计算机。一般情况下的木马文件包括客户端和服务器端两个部分,客户端是施种木马者进行远程控制被感染的用户的服务器终端,而服务器端则是植入木马文件的远程计算机。当木马程序或包含木马病毒的其他程序运行时,木马会先在系统中潜伏下来,并篡改系统中的数据和程序,每次使用系统时都会使潜伏的木马程序自动运行。执行木马的客户端和服务器端在运行模式上属于客户机/服务器方式Client/Server,C/S 客户端在当地计算机上运行,用来控制服务器端。而服务器端则是在远程计算机上运行,只要运行成功该计算机就中了木马,那么就变成了一台服务器,可以被 *** 控者进行远程控制。
2 对防范网络攻击的建议:
在对网络攻有一定的了解的同时,我们应该对网络攻击采取有效的措施。确定网络攻击的漏洞所在,建立真正有效的的安全防范系统。在网络环境下设立多种多层的防范措施,真正达到防范的效果,让每种措施都像关卡一样,使得攻击者无计可使。同时,我们还要做到防范于未然,对重要的数据资料及时备份并实时了解系统的运作情况,做到有备无患。
对于网络安全的问题,提出的以下几点建议:
21 加强对安全防范的重视度
(1) 对于来路不明的邮件和文件不要随意的下载和打开,谨慎运行不熟悉的人提供的程序和软件,像“特洛伊”类木马文件就需要诱使你执行。
(2)最好不要从互联网上下载不正规的文件、游戏和程序等。就算是从大家都熟悉的网站下载程序等,也要在第一时间用最新的查杀病毒和木马的软件对其进行安全扫描。
(3)在进行密码设置是,尽量不适用单一的英文或数字的密码种类,因为它们很容易被破解,最好是字母、数字和符号的混合使用。同时对于经常使用的各个密码要进行不同的设定,防止一个密码被盗导致其他的重要数据丢失。
(4)对于系统提示的系统漏洞和补丁要及时的修补和安装。
(5)在支持HTML的论坛上,如出现提交发出警告,那么先查看BBS源代码,这极可能是诱骗密码的陷阱。
22 及时的使用防毒、防黑等防火墙保护软件,防火墙是一个用来防止互联网上的黑客入侵某个机构网络的保障,也把它称做控制进与出两个方面通信的大门。在互联网边界上通过建立各种网络通信流量监控体系来隔离内部和外部的网络,来防止外面互联网的入侵。
网络攻击的现象越来越多,攻击者也是越来越猖狂,这极大的威胁了网络的安全性。黑客们的疯狂入侵是都可以采取措施来防范的,只要我们知道他们的攻击方式及拥有大量的安全防御知识,就能消除黑客们的恶意进攻。不论什么时候我们都要把重视网络安全教育,提高网络用户的安全防范意识和培养一定的防御能力,这对确保整个网络的安全性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如今,市面上也出现了很多的提高网络安全的方法和各种防火墙,笔者认为网络成为安全的信息传输媒介即将成为现实。
参考文献:
[1]周学广等信息安全学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3
[2] (美)Mandy Andress著杨涛等译计算机安全原理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1
[3]曹天杰等编著计算机系统安全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9
[4]刘衍衍等编著计算机安全技术吉林:吉林科技技术出版社19978
[5]张千里,陈光英 网络安全新技术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1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